朋友在国外尼日利亚跨行转账到我邮政储蓄卡异地跨行转账手续费都已经三天半了还没到,大概要多久可以收到款

朋友在国外尼日利亚跨行转账到我邮政储蓄卡都已经三天半了还没到,大概要多久可以收到款_百度知道
朋友在国外尼日利亚跨行转账到我邮政储蓄卡都已经三天半了还没到,大概要多久可以收到款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经济金融类芝麻团
采纳数:7880
获赞数:11043
参与团队:
国外转账慢一些,需要处理,正常需要五个工作日左右,再等等。随时查看账户情况
为你推荐: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先回答一个不相关的道理。再讲述一个高盛在2012年通过炒作CDS价格双面牟利的例子。&br&&br&&br&&b&“任何东西,在被发明之前,远比发明之后所看起来难得多”。&/b&&br&不是很清楚地记得(具体事件时间不确定),&b&行李箱的发明,从普通木箱到今天的各种滑轮拉杆,度过了漫长的世纪。&/b&我想80后或者更早的孩子们,都记得小时候父母有大木箱,后者父母结婚时随嫁的大木箱。没错,在老年代,是没有想到在箱子上装轮子的,无论坐船坐车,就是扛来扛去,扔来扔去。到了上世纪中叶,终于有人想起在箱子下面加上滑轮,但那时还没想到加个拉杆,而是在箱子上方各角拴一个绳子,拉着箱子走,箱子偶尔就像鱼尾一样摆来摆去。直到快接近90年代,才有一个飞行员想起在行李箱上加个杆,才有了今天拉杆箱的雏形。可见,任何东西,在被发现发明之前,远比产生之后去看起来难得多。包括今天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吸尘器,针织机,乃至于自行车...都是简单却不易发现的发明,当然它们看起来要比拉杆箱难多了,拉杆箱尚且如此,何况它乎。&br&&br&&b&下面我举个简单的关于CDS应用的例子。CDS的套利,不仅仅是通过违约获得对赌额来实现的,让我们一起脑洞大开再次回顾一下Goldman等bulge在2012年时,将CDS作为投机品低买高卖的套利历程。&/b&&br&&br&CDS,Credit Default Swap,为ISDA(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于1998年创立的标准化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用最通俗的比方来说,你借给我100元钱,然后你向保险公司支付10元费用签订一个协议,如果我还给你100元那么保险公司净赚10元,如果我还不上,保险公司将支付你100元。当然,另一个他也可以支付10元,如果我还给你那么同样保险公司净赚10元,如果我到期不还,保险公司也将向他支付100元。类似的我们称为CDS,只是参与机构比较多样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被广泛的用于次贷危机的做空当中。&br&&br&ISDA所管核的市场市值达到700万亿美元,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10倍。此组织相对比较低调,主要由银行,对冲基金,投资机构所构成。&br&&br&希腊到3月20日将会有144亿欧元国债到期,而希腊自己无力支付这笔债务,有违约甚至破产风险。而希腊债CDS目前估算有37亿美元,如果希腊发生违约,到期无法支付,将会因为CDS的连锁效应引发严重支付危机(参考上面CDS的解释)。对于希腊CDS的具体数字尚无官方明确说法,但根据欧洲银行管理局(EBA)测算,合计有71家银行出售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五国发行的CDS,金额高达1780亿美元。所以希腊一旦违约,将对欧元区带来严重负面效应。&br&&br&PSI谈判,即希腊希望说服私人部门投资者将其手中债券换成新债券,后者将在未来多年后到期,并且面值减半。参与方为欧元区北部国家,欧元区南部国家,欧洲央行,IMF,希腊私人部门债权人以及希腊自己。日,欧元区领导人同意拿出300亿欧元作为好处费鼓励希腊债权人接受PSI计划。例如,一位希腊债权人可能需要放弃1000亿欧元旧希腊债券,同时获得新债卷并减记一半,即拿回来350亿欧元新债券和150亿欧元现金(由欧元区国家作为鼓励支付,希腊为其负债)。然而参与PSI谈判各方都有自己心里的算盘。欧盟中央国家担心希腊无法将紧缩政策执行到位,而且面临大选,对未来经济政策持有担心,担心援助希腊会变成无底洞,欧洲央行为了保护期自身500亿欧元希腊债不受损失,表示用旧债购买新债,即不参与PSI债务减记谈判。德国已经出资2110亿欧元资金,而这笔资金相当于德国年财政预算的70%左右。而要做出更多的让步,德国方面要求希腊保证大选后紧缩政策不被推翻。而希腊极右翼政党LAOS为首的一些党派已经拒绝作出紧缩承诺,对欧元区中央国家对3月20日国债违约风险的援助无疑雪上加霜。&br&&br&那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希腊国债减记一半,这算不算CDS违约事件,购买CDS的买家是否可以因此而提起申诉并获得CDS本身应有的偿付。那么这个时候ISDA就必须要出面对此是否违约进行判定。然而代表超过450家金融机构的国际金融协会(IIF)主席、私营部门谈判代表Charles Dallara表示,与欧盟达成的减记希腊债务50%的协议是一项“自愿协议”,ISDA将基于其债务合约的自愿性将减记行为判定为不违约。即针对上面的CDS定义,如果我无法还你100元,并跟你商量,在你同意的情况下我只还你50元,那么保险公司将不视其为违约事件,也就无需支付你100元,同时也无需支付他100元。&br&&br&类似巴克利,德意志银行和巴黎银行等等,卖出的希腊CDS要比他们买入的更多,如果视为违约将遭受严重损失,然而对于希腊的普通债权持有人,希腊新制定的债卷互换减记条款似乎包含了统一行动条款,遭到有关人士的质疑。如果协议减记不违约,将严重损害CDS本身的风险对冲功能,同时损害一部分投资者利益,甚至可能终结国家主权CDS市场。&br&&br&12月13日,希腊的5年期CDS为11310个基点,意味着投资者为1000万欧元希腊债券购买保险时,要付出的成本是类似承保1131万欧元的保险费用。&b&其产生原因是为了避免大量持有希腊CDS的非银行债权人(如对冲基金)申诉要求触发信用违约事件,希腊不得不开出高价收回那些机构手中的CDS。而高盛与另外两大对冲基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方面大肆“唱衰”希腊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则轮番抛售欧元,从而引发希腊和欧元区各国CDS纷纷开始疯涨。从去年7月至今,希腊债务保险费率上涨整整三倍。高盛一方面为希腊举债,另一方面则在赌希腊支付能力不足,两头牟利。&/b&&br&&br&希腊债务互换减记事件,有可能对主权CDS造成致命打击,并严重削弱CDS原本创造出来为了平衡投资组合风险等功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存在的买空卖空头寸似乎创造出了CDS新的投资天地。希腊债务是否会在20号发生违约,且看对冲基金及投资银行等大庄博弈结果,以及欧元区国家新的动向。不过从希腊危机一路看过来,不得不惊叹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的智慧,从次贷危机中学习了CDS的风险问题不但没有停止脚步,甚至进而领悟到了CDS市场的另一种前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呵呵。&br&&br&&b&不过说到底,衍生品的设计又从来没有脱离过两句金融学本质“收益来自于风险”与“风险一定对应期权”,而且无论如何使用数学模型,总是脱离不了利用历史认识未来和主观两大弊病。&/b&&br&&br&&br&&b&-------&/b&
先回答一个不相关的道理。再讲述一个高盛在2012年通过炒作CDS价格双面牟利的例子。 “任何东西,在被发明之前,远比发明之后所看起来难得多”。 不是很清楚地记得(具体事件时间不确定),行李箱的发明,从普通木箱到今天的各种滑轮拉杆,度过了漫长的世纪。…
我在这就不过多解释资产证券化基础定义了,我想从证券化出发,阐述下当前的金融改革。&br&&br&&p&具体到金融领域,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的。在过去几百年历史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频率很高,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每8-10年就会来一次所谓的经济危机,只是危机或大或小而已。而且每次构成经济衰退的原因都不一而足,也无法预测。而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金融机构的崩盘,逆势而上几乎不可见,也就说明了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你的风控技术再牛,其实都无法对抗这种系统性风险。&/p&&p&&br&  很多人说,不是还有金融机构活下来了么?这就是风控技术的胜利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对金融机构做个简单的区分。金融机构就本质而言,我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另外一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两者区别是什么呢?&/p&&p&&br&&strong&银行业金融机构其实本质是存贷的中间主体,它是唯一可以向公众吸收储蓄的金融机构。&/strong&利用吸收的储蓄,可以进行贷款投放,银行承担了所有储蓄存款客户的风险,然后赚取贷款投放的中间利差。理论上,一旦收不回来的钱,超过了利差收入形成的利润以及资本金,它就破产了。但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合法利用资金池,不断地借新还旧。只要保证足够的流动性,信用品牌不出现问题,就能继续吸收储蓄。哪怕坏账再高,超越了资本金,都还能不断地玩下去。&/p&&p&&br&  世纪之初,中国的商业银行曾出现过类似技术性破产的局面。当时,由于有国家信誉背书,储蓄一直在继续,这个游戏就能玩下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增长,也能不断地消化风险。事实上,这种金融机构的本质是用制度来对抗各种风险,包括任何人都无法对抗的系统性风险。支撑银行模式走下去的核心就是制度性安排。&/p&&p&&br&&strong&另外一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无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也就无法通过吸储来进行资金池运作。&/strong&它们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一种是代理,一种是自营。代理业务本身不承担风险,赚取的是无风险的服务费。由于这&strong&类金融机构的本质是帮助风险定价的证券化模式&/strong&,机构可以自己持有一定额度的风险头寸,即自营业务。事实上,如果业务操作得当,这部分的盈利会远超代理业务的收入。像次贷危机之前,大量投行都乐于持有大规模的次级债,从而形成账面大额盈利。但是由于持有了头寸,必然意味着也要承担风险,而一旦风险来临,这些头寸就会成为你的噩梦。&/p&&p&&br&  从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两种业务模式来看,事实上,过去市场的风控一般也就是这两种模式。&/p&&p&&br&  一种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信贷化模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制度安排,利用中介机构的规模优势和期限错配,让风险在经济运行的长周期中被化解。这种制度安排其实是银行能活下来的根本原因。总体而言,当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个人能力在银行体系内不再起主导作用,会不断分化和瓦解。也只有如此,银行才能稳定地发展到一定规模,凡是依赖个人能力的商业模式都是无法持续扩张的。&/p&&p&&br&  另一种就是证券化模式。&strong&证券化的本质是让核心风险在市场中寻求自我定价和平衡,最终让风险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转移。&/strong&证券化不是承担风险,而是让风险通过市场得到合理的配置。采用证券化模式的机构最终比拼的是风险定价能力,而并非承担风险的能力。&/p&&p&&br&  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我国是典型的信贷化主导的国家,信贷规模全球第一。这种间接融资占主导性地位的优点,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具备极强的控制力,而且在有效计算信贷总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缺点是因为无法通过证券化来分解和分摊风险,有可能会被倒逼产生极大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归纳,信贷化模式是总量可测下的风险不确定性。&/p&&p&&br&&strong&证券化的优点,是让风险在自我承担和自我定价中不断分解和暴露。&/strong&但由于证券化是个风险流动的过程,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风险在市场中出现总量不可测量的情况。如果市场堆积了太多的风险,而又无法进行测定,一方面会加剧投机成分,一方面则会形成比信贷化模式更可怕的风险。因为每个主体都可能承担了超越自我承受能力的风险,最终形成的风险会更高。&/p&&p&&br&  我们回到中国的国情来看下这个情况,事实上,我们很有意思的点在于,中国虽然名义上,有信贷机构,也有非信贷机构,我们在2012年年底大面积放开资产管理,开启大资管模式,无数人,包括我当初也都在欢呼雀跃,都认为资产管理元年开始,必将大面积削减银行主导的金融格局,但是两年多过去了,我们发现所谓的大资管,其实只是个接盘侠,而并非真正意义的进行所谓的证券化模式的核心就是让风险在市场中寻求合理定价,发现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资产管理模式,但是都是名义上的证券化,他们的实质其实都是信贷模式,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必须刚性兑付,所谓刚性兑付,就是如同银行一般,每个投资人都到最后必须拿回本金及利息,那也就是出现即使出现了风险,那必然到最后都是机构买单,这个时候,他们的盈利莫其实跟银行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很有意思地方是,我们2012年的大资管,做的业务都是跟银行一样的,也就是纯粹是放贷款的壳罢了,以证券化的机构从事信贷业务,问题就出现了。他们并没有获得银行信贷机构的特许经营权,所以都只能变相的建设资金池,而资金池的成本却极高,导致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面积的资管风险的出现,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可能无法维系,这个时候打破刚性兑付其实成为了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了。因为谁也无法兜底。传闻,银监会曾经对其所管辖的信托公司有过要求说,必须刚性兑付,公司兑付不了,股东兑付,股东兑付不了,换股东兑付,彻底的背离了资产管理公司所本身该承担的定义。&/p&&p&&br&  所以,我有段时间说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模式占比高达90%,被许多专家攻击说不懂数据,缺乏支撑,事实上,我到是想说,是因为他们压根不接地气,我们目前的信托的主业大部分都是银行通道业务,我们的基金子公司都是信托接盘,回到最后也是银行信贷业务表外话的通道,其他就不用说了,这些能算是证券业务?风险凡是不能自担的,其实一律都是信贷业务,那么最终使得我们的所谓资产管理,到最后都成为了银行的小妾,银行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市场上最终比拼的压根不是风险定价能力,而是谁的资源更好,渠道更佳,关系更好。能力压根在过去的十多年来,根本不重要。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一直起不来的核心,核心还是资产风险定价的能力被制度性给破坏,银行的优势一览无余,无人可企及,只有在银行都无法兜住的时候,才可能出现零星违约的事件,但是问题就来了,当银行都兜不住的时候,谁又能兜住呢?&/p&&p&&br&  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大量的本该是证券化机构,包括了P2P模式,这类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银行从事一样的信贷工作,却未能享受银行一样的制度性保护,所以,很多P2P拿自己跟银行比较,其实是扯淡的事情,你是银行么?银行坏账率可以高达40%都不破产,你可以么?不把这个问题想想明白,还是离开P2P比较好。银行和非银行都在同样的信贷工作中一致竞争的时候,那就要想明白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拿什么跟银行去打。&/p&&p&&br&  顺带,在谈谈政府的牌照制度的弊病,我们最近很多资产管理机构出了事情,大量的小贷、担保、甚至信托出了问题,回到最后其实是要反思牌照制模式,因为从正常意义上看,除了银行这张无敌牌照外,其他牌照都是无法给机构增加风控能力的,并不是你政府给了牌照,这些所谓的资产管理机构,担保、小贷等等,就具备风控能力了,你不给牌照就不具备能力,这压根就是扯淡的事情,所以有次我在演讲的时候,有个台下担保公司的老总站起来非常愤怒的指责我认为担保基本快被P2P搞死的观点的时候说,一派胡言,我们都是经过政府部门审批发放牌照的正规金融机构。我当时,回应说,对不起,真的,把你搞死的看上去是P2P,其实就这种好像很高大上,很牛逼,但是对你毫无帮助的政府牌照,这种牌照,对你有意义?是让你团队因为有了牌照就立刻牛逼了?那不是扯淡么。&strong&牌照,其实只会让没有风控能力的机构具备政府信用,从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只会更大。&/strong&&/p&&p&&br&  我们只要看看现在大量担保小贷跑路,政府却会被围攻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了?为什么啊,不正是因为你政府发放了牌照么?而且一年还一审批,领导没事还常视察,这种审批和视察了之后,有用么?不照样,该跑路的跑路,该倒闭的倒闭么?与此对比的是,反观我们P2P出了事情以后,因为政府不附加信用,反倒问题相对简单,去围攻政府的几乎没有,围攻了政府也好说话,关我屁事。你们爱投资投资,要死自己死去。&/p&&p&&br&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其实是政府要远离大量他帮不上忙的信贷金融机构,既然帮不上忙,就离开他远点,让社会自己去解决,去用脚投票,优胜劣汰之后,谁都会被教育出来的,但是政府一旦附加了信用,你就必须保证他不出事,就必须要附加政府信用,这个其实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情,反映的其实是政府信用的泛滥,凭啥你给他发,不给我发,凭啥你去他那里,不去我那里,而且为了获得政府去视察的机会,一个个包装门面的高大上,数据一个个开始造假,这种事情越演越烈。&/p&&p&&br&  其实,对于非银行信贷机构,最终是要跟证券市场一样,政府应该远离牌照审批的同时,不断加强风险提示,从而培养出一帮宁愿自己跳楼,也不找政府麻烦的人,不断培育和加强市场的违约机制,才可能是我们金融市场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我还是认同,证券化改革是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这个命题的。其实,这个问题后面还会再提。这里先扯淡到这里。&/p&&p&&br&  前面说了,风控更多还是制度性安排,单一的风控技术其实往往是无效的,尤其是在市场同质化极为严重和饱和的情况下,更是无效,这里其实有个深层次的解答,是因为金融很大程度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工具应用,从跟原来看,信用过度的情况下,金融往往是零和博弈的游戏,整体金融的盈利一般被封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制,超越这个值的很多都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所以金融机构从短期和长期平均看,或者从整体和局部长期看,其实都是相对均衡的,往往都是社会平均理论值。&/p&&p&&br&  撇开这个角度,我们从微观来看,由于在同一市场里,大家最终的目标群体都是那些优秀的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因为最终都是通过收益覆盖,而这类人其实本身就是社会的少数,确切说是极少数,因此所有的金融机构的本质都是需要一种良好的技术能把他筛选出来。而事实上,银行在面临同业竞争的情况下,发现好的风控往往意味着没有业务可以做。因为你坚持严格风控,人家就不跟你玩了,全球都一样。很多人都跟我说我们的风控极端牛逼,第一我是不相信,第二即使相信了,我说,那就等死吧,谁来跟你玩啊,你要抵押,人家就不要抵押,你要担保,人家就不要担保,市场是竞争的,博弈的,谁都不是傻瓜,你以为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还真想着业务随便你挑呢。也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我们现在发现很多银行信贷机构都被套牢了,你以为人家风控能力差,不知道客户的真实情况?可能么?现实情况是,&strong&银行的风控面对业务压力的时候,大部分都只能选择妥协&/strong&,尤其是客户经理,当前跟未来之间,做什么选择?肯定选当下,不然立马被扫地出门,所以客户经理每天想业务的同时,都想着如何绕弯子过风控?有时候想想,都是自己骗自己的游戏罢了。怪谁?不知道。只是觉得,每年要求银行40%的利润增长之下,谈风控本身就是很可耻的事情。&/p&&p&&br&  其实,现在的市场更有意思,今年二季度信贷规模数据下降,很多人很奇怪,有啥好奇怪的,今年这种情况,往往牛逼的人,都不来贷款了,为什么,因为贷款来的钱,赚不了钱,那贷款干什么呢?白白给银行付利息,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不愿意扩张,自然就不来贷款,而这么差的行情还来贷款的人,基本上都是垃圾,要么就是之前流动性出现困境,就是想浑水摸鱼,就是这么个事情,&strong&整体经济下行的时候,谈风控更是扯淡的事情了&/strong&。毫无意义。&/p&&p&&br&  2002年次级债在美国兴起的时候,很多银行都认为风险极高,坚持抵制。但是随着该业务越做越大,盈利越来越高,你如果坚持抵制,就必然会丧失极大的市场,逼迫一些银行开始涉水进行该项业务操作,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好人往往都是被坏人逼死的,或者沦落为坏人,很正常。&/p&&p&&br&  这几年很多人都开始指责银行的风控怎么那么差,明显的骗子都防范不了,事实上,我们再来比较银行过去五六年,发现五六年前的银行和现在的银行,在风控层面上无论技术还是人员结构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实质的坏账率却是十倍之差,难道是因为风控技术变化了么?都不是,实质是天气发生了变化,大环境在变化,导致你微观层面无论如何怎么动作都是无效的。&/p&&p&&br&  过去几年我在一个民间高利贷班上课,我经常让他们这几年如果没事就跟着我出去游山玩水,骗吃骗喝算了,回头看看,跟着我到处游走的人,这几年至少都还活着,而那些窝在家里勤勤恳恳努力放贷款的人,基本上都趴下了,为什么呢?跟技术毫无关系,你敢说在家勤恳放贷款的人一定比游山玩水的人要水平低?可能么,怎么可能,但是往往世界上有很多人很悲催的地方就在于在不该努力的时候太努力了。&/p&&p&&br&  过去十多年来看,往往发现一个真理是什么呢?&strong&是趋势比能力重要的太多,太多。&/strong&我们很多技术大牛在00年的时候进了一家当时巨牛逼的技术公司,那家公司叫UT斯达康,而能力不行,而被抛弃的人去了当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叫阿里巴巴,十年后发现世界被颠覆了,ut基本死了,所以那些技术大牛都悲催了。而那些万般无奈去了阿里的人,现在身价都是当技术大牛无法企及的了?这种案例不可胜数,94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的人,转行经商,暴富,而那些没下岗的人都一个个现在开始下岗了。其实,能力越强,反倒越容易被趋势给击垮,这个是实情。我们很多人在02年出国读书,留在国外,其实恰恰错过的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虽然不能单物质来进行论述成败得失,但是错过的十年的确如此。&/p&&p&&br&  这个世界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无意识的在做一件跟趋势对抗或者顺应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多抬抬头看看,有意识的希望看的更远点,我们的历史如同一条大河,奔腾而去,大气磅礴,我们如同河流里一条鱼,大部分的鱼都是随波逐流,而总有个别的鱼希望跳起来看看未来,希望能看的更远,但是,大部分的鱼都只看到了自己看到的方向,最终谁都无法得知正确与否,于是结果论是最好的论调了。我对自己说的总是跳起来看,对不对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跳起来了,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哪怕错了也无值得,思考是自由的最好表现,不思考给了自由和民主,也都毫无意义。&/p&&p&&br&  貌似有点跑题了,我只是想表达,金融这个东西吧,就是能赚钱的时候,狠狠的赚钱,不会因为你发放贷款12%就一定比36%的安全,本质都是一样的,都不会出问题,而市场无法赚钱的时候,你其实怎么做都是错的,这跟风控技术关系都不是很大,&strong&金融是个极顺应经济周期的行业,所以作为个体而言,金融有做和不做的选择&/strong&。而无技术高低的区别,个别人或许有,极端牛逼或者极端傻逼,绝大部分其实是差不多的。而作为金融机构而言,金融业的竞争不是单一技术的竞争,而是综合性竞争,某一个维度的优势不太可能成为持续性优势。我们看几百年的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一时的胜利容易,持续的胜利挺难,不断超越的背后其实是几代人的努力。很多盛极一时的金融机构,都消失在历史粉尘之中。&/p&
我在这就不过多解释资产证券化基础定义了,我想从证券化出发,阐述下当前的金融改革。 具体到金融领域,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的。在过去几百年历史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频率很高,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每8-10年就会来一次所谓的经济危机,只是危…
要听精彩骗局故事的赶紧了~&br&(当答完&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历史上有哪些很厉害的骗局? - 眠眠的回答&/a&之后,就觉得还想补充些别的骗局,然而那题已经是一个完整的长答,再接着写别的总觉得不伦不类。)&br&现在,终于又有一个骗局题目可以一答。&br&另外,我不会去写那些风言风语的阴谋论,写的都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过的骗局。&br&&br&&b&骗局一
“加迪夫的巨人”
(Cardiff Giant)&/b&&br&&br&1869年十月,纽约州加迪夫村有个叫威廉·纽维尔(William Newell)的农场主向其他农场主抱怨,说他家的井水位下降得厉害,可能是井底那一块地下已经干枯了,现在他家的牲畜都缺水喝。其他农场主一听这话就乐了:”你咋这蠢哩?地都是你家的,再重新打一口不就得了?“&br&&br&纽维尔愁眉不展:”俺不知道哪里地下有水撒。”&br&&br&这时他身边一个叫亨利·尼克尔斯(Henry Nichols)的农工回应道:“老爷,小的从小跟着俺三叔学过点寻龙点穴,哦错了,是水文之法,能寻出地下水来。”&br&&br&十九世纪时,会寻找地下水的专业人士可不多。其他农场主纷纷说道:“看不出你小子还有这本事呐,还不给咱哥几个露一手?”&br&&br&于是,尼克尔斯就带着纽维尔和他的朋友,在地里仔仔细细地检视着。到了一处种满苜蓿的田里,尼克尔斯忽然站定不动了。他弯下腰,用一个不知道啥玩意的工具开始捣鼓土壤,然后大笑三声道:“有了。便在此处地下,便有水。”&br&&br&纽维尔闻言大喜:“此话当真?”&br&&br&尼克尔斯点点头:“错不了。我觉察出此地地下有异动,想必是水源。”&br&&br&纽维尔拍拍尼克尔斯的肩膀,冲着同行的农场主和不明真相围观群众说,“这小子夸下海口,诸位不妨做个证人,明日一早咱们便在此地开凿水井。”&br&&br&次日,纽维尔吩咐工人在尼克尔斯指明的地点挖掘水井,自己则驾马车去镇上购买一些造井的材料。当他回到农场那块苜蓿地时,发现已经被群众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36c5cf87aabee9403da_b.jpg& data-rawwidth=&2025& data-rawheight=&1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36c5cf87aabee9403da_r.jpg&&&/figure&&br&&br&他拉住一个农工问道:”咋地了?真挖出地下水来了?“&br&&br&农工惊呼:”老爷你可算来了!水没打出来,居然挖到个不得了的东西!”&br&&br&据纽维尔观察,所有见到那个东西真容的人,全部都惊得合不拢嘴,继而奔走相告,引得更多的人前来围观。见到此情此景,纽维尔的嘴边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br&&br&那么,到底挖出了个啥玩意儿呢?&br&&br&日,加迪夫当地的报纸是这样报道的:&br&“在加迪夫农场主纽维尔家的农庄里,挖出了一具十英尺四点五英寸长(约合三米二),接近3000磅重(约合1.35吨)的石化巨人遗骸。根据遗骸的腐蚀程度推测,这个巨人埋藏在此地至少有上千年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aaca83bd2b9c8d95c6ac_b.jp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aaca83bd2b9c8d95c6ac_r.jpg&&&/figure&(丁丁整那么大。。敢说不是恶趣味?&br&&br&当这个轰动性新闻传出去后,整个纽约州都沸腾了,慕名前来加迪夫观看巨人遗骸的人络绎不绝。纽维尔干脆在农庄里搭了个大帐篷,想进去看巨人的,都得交25美分的门票。没想到,即便如此,围观的人还是一天比一天多,很多舍不得花钱的人好奇心作祟,只好咬咬牙花钱进去一睹究竟。&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afdc9a9b9d351996caccc9dc7128196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afdc9a9b9d351996caccc9dc7128196_r.jpg&&&/figure&&br&&br&纽维尔很有营销头脑,他立刻把门票价格提升到了50美分,并望着帐篷外不见尾的长队笑得合不拢嘴。&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be036c35aea5c46afc5dc17119d08a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be036c35aea5c46afc5dc17119d08af_r.jpg&&&/figure&(这位姑娘,你坐在哪呢。。。&br&&br&然而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当纽维尔听说,耶鲁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奥斯尼尔·C·马尔什( Othniel C. Marsh)也要亲自来他的农场参观时,他立刻觉得如坐针毡。并连忙求助自己的表哥,乔治·赫尔( George Hull)。&br&&br&原来,这所谓的石化巨人,是由赫尔精心策划的一个骗局。在一次教会活动中,身为无神论者的赫尔和几位教徒争辩《圣经》( Genesis 6:4)中关于巨人曾经存在于世的证据。当他提出并不存在所谓巨人时,几位教徒毫不留情地羞辱了他。&br&&br&恼羞成怒的赫尔一时无计可施,但一则新闻令他感到十分关注。加州的一份报纸提到,几个采矿工人在探矿时,不慎喝了矿洞中的液体,于是发生了身体石化。其他的报纸也纷纷转载并确认了这一新闻。(事后被证实这也是个假新闻,看来19世纪的美国媒体比天朝还扯。。。)&br&&br&赫尔脑洞大开,一个报复那些基督徒的诡计诞生了。他不远千里来到爱荷华州,并雇佣工人开挖了一块3.2米长的硬石膏矿,还煞有介事地告诉工人们,这是为了给亚伯拉罕·林肯做纪念碑用的。随后他将巨石运到芝加哥,并雇佣了一个叫爱德华·布克哈特(Edward Burghardt)的德国工匠。在和他签订了保密协议后,他授意布克哈特将石膏雕琢成一个赤身裸体的巨人形状。&br&&br&巨人形状成型后,赫尔又用各种酸液和污渍,将石膏巨人伪装成经过了上千年腐蚀和风化作用的样子。这还不够,他甚至不辞劳苦,用锤子敲打钢钉,在石膏巨人身上凿出一个一个的汗毛孔,令整个形象几可乱真。做完这一切后,他又将石膏巨人用木板箱妥善包装好,并通过铁路运到了加迪夫,他的表弟纽维尔的农场中。这一切花费了他2600美元的代价(折合现在45000美元)。&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a2cd3be547bd46002b89d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a2cd3be547bd46002b89d_r.jpg&&&/figure&&br&赫尔和他的表弟纽维尔,伙同农场的一个工人尼克尔斯,将石膏巨人埋进了农场中的一块苜蓿地中,并做好了隐秘的标记。他们又周密制订了整个计划,上演了一出好戏,刻意将巨人被挖掘出来的声势制造到了最大。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纽维尔甚至没有亲自出现在发掘现场。&br&&br&但如今,古生物学家马尔什毫无疑问会拆穿他们的骗局。不仅如此,已经有不少地质学家质疑他们,说在那样的位置根本不可能挖出地下水,在那里打井是毫无理由的。想到这个骗局的由来,赫尔心生一计,他安排了一些神学家和教徒参观了“巨人遗骸”,他们果然信誓旦旦地宣布这个巨人就是《圣经》中记载的,曾经生存在地球上的巨人。&br&&br&人们一时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但是无论真假,好奇前来看一看的人并不见少。&br&&br&赫尔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对比之下,刚被拆穿的知乎大V童瑶似乎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以几乎是当初成本十倍的26000美元,将石膏巨人的一部分股份转卖,并将其转运到了纽约州的雪城进行展览。在展览中,一个叫巴纳姆(Barnum)的商人相中了这个伪造的巨人,他在百老汇大街经营一家专门收集人造奇物异品的博物馆。&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39a73c4da54d3bd261ecc5a1f3674f2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39a73c4da54d3bd261ecc5a1f3674f2_r.jpg&&&/figure&&br&&br&巴纳姆花了50000美金,将石膏巨人买下,并以此为模板,复制了另一个石膏巨人,放在自己的博物馆中展出。巴纳姆声称,自己的巨人才是真实的,而加迪夫的巨人是个伪造品。他甚至号称要起诉赫尔伪造巨人,与之对簿公堂。&br&&br&面对绵绵不绝的质疑声,赫尔终于向媒体坦白了自己的骗局,随后纽约州法庭宣布,这两个所谓的巨人遗骸都是伪造的,但他们也仅仅是阻止了巴纳姆的起诉而已。两个巨人依然被用于展览赚钱的生意。值得一提的是,甚至在全国报纸都刊登了揭穿骗局的新闻后,还有很多教徒认为这是宗教的敌人对《圣经》的攻击。&br&&br&在此后30年里,伪造的巨人遗骸通过展览,给赫尔和巴纳姆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br&&br&1939年,纽约州教育部门在加迪夫树立了纪念牌,指明70年前巨人出土的地点。&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f03f46e95a855b48865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f03f46e95a855b488658_r.jpg&&&/figure&&br&&br&到1948年为止,巨人已多次易主,最终纽约州历史协会买下了巨人,并把它安置在库帕斯当的“农民博物馆”。直到今天,若是想参观这个伪造的巨人,依然要花费一美元的门票。&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e0eb51a2ef48d7fcf5c7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e0eb51a2ef48d7fcf5c77_r.jpg&&&/figure&&br&&br&&br&&br&&br&&br&&br&&b&骗局二
倒卖埃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 scam)&/b&&br&&br&1925年春,法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中恢复,巴黎又开始重新走向兴旺,充满了各种机遇,骗子的春天重新到来了,各种骗子开始蠢蠢欲动。有个叫维克托·勒斯蒂格(Victor
Lustig)的男人在巴黎街头饶有兴趣地看着报纸。报纸的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目光,文中讨论的是关于如何维护埃菲尔铁塔的问题。&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0c94f3b8ac5ccc80f4e7f355f9ce54b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0c94f3b8ac5ccc80f4e7f355f9ce54b_r.jpg&&&/figure&&br&&br&埃菲尔铁塔现在虽然举世闻名无人不晓,在当年可算个新鲜玩意。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当局决定于巴黎举办一次国际博览会。而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的项目,便是建造一个巨型标志性建筑。经过层层筛选,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设计方案从七百多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接近两年的施工之后,埃菲尔铁塔终于建成。这座高达320米耗钢材七万吨的庞然大物,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奇景。而按照最初的方案,铁塔本该在巴黎博览会之后便原地拆除,然而法国人民阻止了这一举动。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铁塔仍然屹立在那里,成为了法国人的骄傲。 &br&&br&但如何维护这座巨塔,可是耗费了巴黎政府好一番脑筋,毕竟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勒斯蒂格从报纸的文章中敏锐地察觉到了诈骗的可能性,一个突破天际的脑洞在他脑中形成了。&br&&br&说到勒斯蒂格,这货原本只是个靠打牌出老千骗钱的无业游民,但在一次巧合中,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一名骗术大师。导师循循善诱地开导他,搞这种low逼的牌术诈骗是木有前途的,必须要有更高的觉悟,学会更多的技能和手段,要玩儿就玩大的,骗得对方明知被骗,却束手无策只能跪地求你,才算是诈骗的至高境界。&br&&br&勒斯蒂格茅塞顿开,他开始钻研演讲术和诡辩术,又学习了多国语言,开始在诈骗界冉冉升起。他的手段是,长期搭乘从法国开往纽约的客船,在船上寻觅可以诈骗的对象下手。在那吵吵嚷嚷,混杂着三教九流的客船甲板上,勒斯蒂格彷如一只狡诈的狮子,注视着一群群无辜的绵羊。&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f4d6c9bbd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9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f4d6c9bbd_r.jpg&&&/figure&&br&&br&勒斯蒂格第一次初试身手便赚得盆满钵翻。他声称发明了一种印钞机,只要花费6个小时,就能复印一张百元大钞。不知道他是如何靠着如簧之舌鼓动,终于有人心动了,花了三万法郎买下了他的“印钞机”。勒斯蒂格让这个客户先花12个小时印刷两张百元钞来验证机器的品质。对方信以为真,等到12小时之后,印刷机里只吐出两张白纸。客户这才发觉被骗,再去找勒斯蒂格,当然是早已不知下落。此后类似的骗局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但都被称为“钱箱”骗局,而它的缔造者便是勒斯蒂格。&br&&br&言归正传,当勒斯蒂格看到这篇新闻后,他诈骗之心又开始萌动了。&br&&br&勒斯蒂格通过伪造的政府证明,自称是政府邮电部门的副部长,并邀请到六个金属废料经销商,为铁塔的七万吨废钢材竞标。他驾驶着租来的豪华轿车,载着六个经销商在铁塔下兜了一圈,说了一些铁塔即将被拆除,卖掉这些废钢材能大赚一笔的鬼话。随后,他又驾车带着他来到Hotel de Crillon酒店,这是巴黎最负盛名的豪华酒店之一,并在酒店的套间内与经销商们展开了一个机密会议。&br&&br&如此盛大的排场震慑住了所有人,但是他们毕竟也是混迹江湖的老手,依然心存疑虑,因为毕竟从未听说过政府提过要拆除埃菲尔铁塔的风闻。勒斯蒂格告诉他们,铁塔的维护实在贵得离谱,远超出了巴黎市政的预算,希望将其变卖出售。政府不想让公众知道这件事,担心一旦巴黎市民听说心爱的铁塔要被拆除,必然会引发轩然大波,因此只能悄悄行动,等到所有细节都已敲定,生米煮成熟饭,屁民们也便无计可施了。&br&&br&随后他又说,铁塔本身便是计划好了在博览会后要进行拆除的,因为它和周边哥特式的教堂,以及凯旋门这些建筑物放在一起,显得过于不伦不类了。他进一步解释道,他被赋予的责任,便是挑选经销商来执行任务。之所以钦定他们六位,是以诚实有信誉的标准,从诸多经销商中选拔出的。况且,现在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br&&br&如此一番说辞,不要说在1925年,即便放到今天,也几乎是无懈可击的。所有的经销商都信以为真。毕竟,从他们坐上勒斯蒂格租来的豪车开始,便遭到这个大骗子的观察和分析,将他们每个人的心态和性格拿捏得一清二楚。&br&&br&勒斯蒂格要求投标必须在第二天提交,并提醒他们,这是国家机密,绝对不能走漏半点风声。六人中,有一个叫安德烈·泊松(Andre Poisson)的人出价最高。而且,勒斯蒂格早就调查到了,泊松长期纠结于自己打入不了巴黎商业界的内部圈子,为此,他一直觉得惴惴不安。泊松坚信,通过收购艾菲尔铁塔的大买卖,将让他在巴黎商圈扬名立万。&br&&br&然而就在一切都进行得顺风顺水时,有一个人看出了端倪,开始起了疑心。&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aaabcc16b1c1f22804ec9aebe843a0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aaabcc16b1c1f22804ec9aebe843a0e_r.jpg&&&/figure&&br&这个人便是泊松的妻子,她希望彻底调查一下这个所谓的官员。因为女人的第六感告诉她,这一切都进行得如此机密,而且又安排得如此紧迫,说不定会有什么隐情。当泊松向勒斯蒂格透露出这些担忧之后,为了打消他的疑虑,勒斯蒂格只好安排和泊松单独进行了一次私人密会。&br&&br&在密会中,老奸巨猾的勒斯蒂格故意自曝,他说自己作为一名政府部长,却没有足够的钱去追求想要的生活方式。并暗示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填补自己的收入。这意味着,这次的铁塔交易需要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所有的会议都安排得如此隐秘而迅速。&br&&br&闻听此言,泊松立刻明白了。此时的他,刚巧便在和政府另一名腐败官员打交道。勒斯蒂格的”自我坦白”令泊松如释重负,彻底打消了疑虑。泊松深信对方一定是可靠的。毕竟,他自己和这种腐败官员打过多次交道,他们都有着不可告人的隐私,类似的场景他极为熟悉。&br&&br&这个意外令勒斯蒂格将计就计,不仅获得了变卖铁塔的巨额资金,还筹集到了大量贿赂。最高明的骗子,就是能这样处乱不惊,精于变通。&br&&br&赚得盆满钵翻的勒斯蒂格,带着他的私人秘书罗伯特·亚瑟·托比连(Robert Arthur Tourbillon,此后后来也成为了巨骗,化名丹·柯林斯),席卷所有骗来的巨款,搭乘火车连夜逃往维也纳。&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b47e06cbc1cdb88723b5dedf760a10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b47e06cbc1cdb88723b5dedf760a10d_r.jpg&&&/figure&&br&&br&令人吃惊的是,骗局败露后,居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原来一心向往打入名流圈子的泊松,觉得此事实在羞于启口,他宁愿自己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也不愿报告给警方。&br&&br&一个月之后,胆大包天的勒斯蒂格重返巴黎,居然故技重施,他又诓到了另外六个废金属经销商,意图再一次把埃菲尔铁塔兜售给他们。这一次,有人识破了骗局,在交易结束之前,将伪造的文书和合同送到了警察局。然而勒斯蒂格和柯林斯比狐狸还狡猾,他们嗅出了一丝不对劲就立刻逃离了法国。最终警方也未能捕获他俩。&br&&br&勒斯蒂格居然把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连续卖了两次,令他在诈骗界几乎成为了神话。他的这套骗术屡试不爽,似乎真的证明西方的那句老话,“每一分钟都有上当的傻子出生”。&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ab86fb73f6ab75d3bd545a08eb53f84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ab86fb73f6ab75d3bd545a08eb53f84_r.jpg&&&/figure&&br&数年之后,勒斯蒂格定居美国,在这块土地上,他看到了比欧洲更多的诈骗可能。他觉得美国是个充(ren)满(sha)商(qian)业(duo)气(su)息(lai)的地方。。。&br&&br&被他盯上的家伙,名叫艾尔·卡波恩(Al Capone)。&br&&br&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叫卡波恩的家伙,又是个泊松那样的蠢货吧。&br&在芝加哥呆过的童鞋们可能会知道他,意大利裔的他,当年可是芝加哥黑帮的头号BOSS,芝加哥市的“地下市长”,拉斯维加斯的创始人之一。曾经在日那天和其他黑帮火并,制造了震惊芝加哥的“情人节大屠杀”(Saint Valentine's Day Massacre)。当后来FBI通缉抓捕他时,这货手上的人命可以列出长长一条名单。电影《教父》和美剧《大西洋帝国》中都出现过以他为原型的角色。&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169cf4ffee5b245a67bbb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169cf4ffee5b245a67bbb_r.jpg&&&/figure&&br&就是这么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黑帮老大,勒斯蒂格都敢骗。&br&&br&他通过一些黑帮的渠道,结识到了卡波恩,并劝说他任命自己为其投资地产事业。卡波恩是何等样人,然而饶是他历经诸多腥风血雨,最终还是着了勒斯蒂格的道,把自己手头的五万美元现金全数交给了勒斯蒂格。&br&&br&如果勒斯蒂格又一次席卷这笔巨款外逃,他就不是巨骗了,可能他只会变成美帝街头的一具血尸。勒斯蒂格没有对这笔钱直接下手,他将这笔钱锁进了一个保险柜。然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寻觅下一个目标。&br&&br&过了两个月后,勒斯蒂格从保险柜取出这笔钱,将其原封不动地换给了卡波恩,并惋惜地表明行情太差,投资没能赚到钱,还差点回不了本。卡波恩被勒斯蒂格的一席话深深打动,他眼泪汪汪地从五万美金里抽出五千,甩给了勒斯蒂格,“兄弟,哥看出你是个实在人呐!这钱你收着,咱下次再合作!”&br&&br&而勒斯蒂格一开始就只是奔着这来的。&br&&br&1930年,勒斯蒂格又看中了一个人。&br&此人是个内布拉斯加的中年化学老师,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化学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名为老白,咳咳错了,名为汤姆·肖(Tom Shaw)。勒斯蒂格联手肖,通过蚀刻术,制造不同面值钞票的一系列模板,开始自己印制伪钞。&br&&br&他发明了一套极为精细的洗钱系统,利用毫不知情的邮递员,每月可以将10万美元的伪钞流放到市场上去。他俩对这套系统守口如瓶,连下属也完全不了解内情。&br&&br&半年之后,从银行到赛马场到小商铺,各种面额的假钞在美国各地纷纷出现,数额高达几百万美元。事情惊动了FBI,他们在北美和欧洲四处通缉“勒斯蒂格”,并将这些他印制的伪钞称为“勒斯蒂格钞票”。&br&&br&然而勒斯蒂格就像农田里的田鼠,怎么也不露头。连FBI也捕捉不到他的行踪。&br&&br&直至1935年5月,勒斯蒂格的情妇因为争风吃醋,向警方举报了他的临时住址。(争风吃醋的原因是他和化学老师肖的情妇好上了)FBI终于顺藤摸瓜抓住了勒斯蒂格。&br&&br&被捕时,FBI特工佩服道:“你实在是有史以来最高明的骗子。”&br&勒斯蒂格微微一笑:“可不敢当呐,毕竟最后是你们骗过了我。”&br&&br&此后,勒斯蒂格被关押在戒备森严的曼哈顿联邦拘留所总部,原定于当年9月开庭审理。然而,就在庭审前一天,勒斯蒂格居然将被单作为绳索,从三层窗户溜出。随后他穿着囚犯的工装裤,伪装成玻璃清洁工, 一边随意地擦着玻璃,一边在路人众目睽睽下,轻松地扬长而去。&br&&br&一个月后他再次落网,被判了20年徒刑,关在旧金山的阿尔卡特拉兹岛联邦监狱(Alcatraz,也就是美剧《恶魔岛》的那个监狱,关押过无数超级重罪犯,包括上文提到的艾尔·卡波恩)&br&&br&1947年的3月11日,勒斯蒂格因为身患肺炎,死于恶魔岛监狱的医院中。这个诈骗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骗子,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讽刺的是,在他的死亡证明上,职业一栏里居然填的是”见习推销员”。&br&&br&在临终前,勒斯蒂格留下了著名的“骗子十诫”。( &a data-hash=&32cab470c2d178a28cfa951ac50585b7& href=&//www.zhihu.com/people/32cab470c2d178a28cfa951ac50585b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雷风& data-hovercard=&p$b$32cab470c2d178a28cfa951ac50585b7&&@雷风&/a& 评论区你们要的骗子智慧)&br&&br&&b&1。永远耐心倾听对方&/b&&br&&b&2。外表永远充满活力&/b&&br&&b&3。等待对方先表明政治观点,然后再附和&/b&&br&&b&4。等待对方先表明宗教立场,然后再附和&/b&&br&&b&5。轻微地暗示性话题,但不要发挥,除非对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b&&br&&b&6。不要谈论任何疾病,除非对方特别关注&/b&&br&&b&7。不要打听对方任何私事(反正最后他自己会说)&/b&&br&&b&8。永远不要自吹自擂,自然而然地显示你的身份&/b&&br&&b&9。永远衣冠整洁&/b&&br&&b&10。永远不要醉酒。&/b&&br&&br&&br&&br&&br&&br&&br&&b&骗局三
华尔街之狼
(&/b&&b&Bernard Madoff)&/b&&br&&br&&br&提到举世闻名的骗局,那是一代新人胜旧人。新时代的骗子证明了,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便用自己的诈骗生涯证明了这一点。&br&我刚到美国那会儿,这货的丑闻刚刚败露,闹得全美沸沸扬扬,《时代周刊》、《经济学人》上到处都是他的消息。&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6bbc788acb1d4e4be9b1_b.jpg& data-rawwidth=&2197& data-rawheight=&1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9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36bbc788acb1d4e4be9b1_r.jpg&&&/figure&&br&从面相来看,此人便长着一副精明、狡诈、城府极深的脸。&br&&br&伯纳德·麦道夫是犹太人后裔,出生在纽约皇后区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母亲是个家庭妇女,父亲是个管道工。1960年,麦道夫从名不见经传的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法学院毕业。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靠着当救生员,以及给富人家安装花园喷水装置打工。&br&&br&到目前为止,似乎说麦道夫只是个屌丝并不为过。有谁能想到此人今后会成为那个在华尔街呼风唤雨,位居纳斯达克主席的男人呢?&br&&br&靠着打工挣到的第一桶金,麦道夫又向岳父借债,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经过多年摸爬滚打,麦道夫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岳父的帮助,渐渐成为华尔街经纪业务的当红炸子鸡。&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f1f326dae51_b.jpg& data-rawwidth=&19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0&&&/figure&&br&&br&上世纪80年代初,麦道夫为了对抗纽约证交所,开始积极推动场外电子交易,将股票交易从电话转移到电脑上进行。他的公司所使用的电脑技术,后来被纳斯达克所使用。通过使用此技术,麦道夫证券公司允许市场期票和股票出票人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直接交易,而不用限制在交易大厅。当时,麦道夫证券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可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br&&br&麦道夫的野心越来越大,1983年时他将证券公司开到了伦敦,成为第一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美国公司。八年之后,那个曾经的屌丝青年,终于成为了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在麦道夫的经营之下,纳斯达克一跃成为足以和纽交所分庭抗礼的证券交易所。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公司以高科技公司为主,这些大公司包括微软、苹果、英特尔、戴尔、思科等等。&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b0aeea78f3c33f65f690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r&然而功成名就麦道夫并不满足于此,他的骗子之心时刻唆使他往邪恶的那一段靠近。他精心策划了一个体量巨大的庞氏骗局,制造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麦道夫投资基金。&br&&br&骗局的最初,起源于麦道夫很早就看上的一家名为棕榈滩的乡村俱乐部。这家俱乐部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属于高端犹太人的俱乐部,只有三百多名会员。申请会员的资格也相当高,不但要有钱还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士,每年的慈善捐款记录不能少于30万美元。&br&&br&麦道夫的犹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令他轻轻松松便领到了棕榈滩乡村俱乐部的会员。通过各种聚会和社交活动,麦道夫仔细地观察俱乐部的其他会员,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时机成熟后,他便向会员们推荐自己的证券公司和基金。他营造出一种饥饿营销的气氛,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政策,只有被邀请的投资者才能成为公司客户。&br&&br&这一策略非常成功。在那些高端人士看来,成为麦道夫的证券公司会员是一种成功人士的象征。讽刺的是,老奸巨猾麦道夫从不向客户详细解释基金投资策略(毕竟说多了就漏嘴了),而且如果询问太多的话,甚至会被取消许可。&br&&br&麦道夫经营资本管理多年。他的证券公司利用其广泛的人脉不断骗取投资。数年来,麦道夫在美国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和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编织了一条巨大的关系网,并利用豪华酒店、夜总会、赌场等诸多奢华场所接触高端投资者。&br&&br&麦道夫深知口碑的重要性,他的投资公司的招牌就是,“只要你在我投资,就必定赚钱。”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不过具体是如何做到的,下面再说。总之,如此树立的好名声,令他的投资基金如同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br&&blockquote&在俱乐部的高尔夫球场和鸡尾酒会上,人们不时提到麦道夫的名字。一些犹太老人称麦道夫是“犹太债券”,能给出8%至12%的投资回报,而且每年如此,不管金融市场形势如何。&br&&/blockquote&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能量,不停地进行筹资,他不但骗那些陌生的客户,连老朋友老熟人也不放过。他还利用一些已落入他基金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作为回报,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相应的佣金。有钱赚,这些人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就跟咱们国内的传销一模一样。&br&&br&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极为稳定的利润返还率。而且他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但事实上,麦道夫的基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式骗局”:所有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全数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这和庞氏骗局的金字塔形状不谋而合。&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fd75fe3a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5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fd75fe3a_r.jpg&&&/figure&&br&&br&但是,红红火火的表面吸引了更多利欲熏心的人,不顾一切地往麦道夫的火坑里跳。&br&&blockquote&根据美国证监会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一月份为止,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2008年的形势不断的恶化,但麦道夫依然在向投资者报告说——他的基金依然在稳健的增长当中,这一增长数字直到2007年11月依然高达每月5.6%,跟标普平均增长下降37.7%相比,这肯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br&&/blockquote&&br&老谋深算的麦道夫为了防止有人识破他的骗局,将回报率设置在一个令人心动却有并非高到那么过分的数值上,一般可以达到11%-12%左右。这与那些一眼就可以看穿的庞氏骗局相比,回报率明显低不少,不会显得那么不合理。&br&&br&但他又洞悉人的心理,稳定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他不断地吹嘘:“我在上涨的市场中赚钱,下跌的市场中也赚钱,只有缺乏波动的市场才会让我无计可施。”&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a39a604f04133e1caeaa769e5db4d77_b.jpg& data-rawwidth=&455&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a39a604f04133e1caeaa769e5db4d77_r.jpg&&&/figure&&br&&br&但总有一些还算机智的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跷,虽然麦道夫依然在报告自己的增长记录,但不断地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要求麦道夫的公司返还他们的本金。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仅仅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麦道夫受理了高达70亿美元的赎回请求。&br&&br&最终,抵抗不住巨大压力的麦道夫,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坦白这一切都是“一个巨大的庞式骗局”,而且现在离破产的局面已经越来越近了。他的儿子在和律师商议之后,并最终向联邦报告了骗局。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被捕之前,麦道夫依然在向公司员工及自己的亲属们少量发放剩余的300亿美元资金。&br&&br&麦道夫绞尽脑汁,还是没能挡住08年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的这场惊天巨骗还能够继续维持下去。&br&&br&&b&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的那样:直到潮退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b&&br&&br&&br&&blockquote&这一事件脱掉了如此之多的成熟的投资者和银行家们的游泳裤。数以百计的银行、对冲基金和富裕的个人都放心的把自己手中的钱交给麦道夫基金,因为他承诺的是一个如此诱人的数字——即使是艰难时势,一年仍有10%到15%的增长率。&/blockquote&&br&麦道夫骗局的受害者包括:&br&&br&费尔菲尔德格林威治集团:75亿美元&br&万通金融集团旗下的对冲基金特里蒙特公司:33亿美元&br&桑坦德银行:28.7亿美元&br&奥地利银行:21亿美元&br&阿斯科特合作伙伴:18亿美元&br&纽约投资公司:14亿美元&br&富通集团:13.5亿美元&br&瑞士银行:10亿美元&br&汇丰银行:10亿美元&br&瑞士BENBASSAT&CIE私人银行9.35亿美元&br&法国外贸银行:6.05亿美元&br&皇家苏格兰银行:6亿美元&br&等等。。。&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ccdd2bfc0907ee19fcffa_b.jpg& data-rawwidth=&286& data-rawheight=&2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6&&&/figure&&br&&br&2009年3月,麦道夫对包括证券欺诈、洗钱等在内的11项刑事指控认罪,欺诈金额累加起来达到650亿美元。650亿美元这个数字震动了全美国金融投资界,麦道夫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br&&br&日,纽约联邦法院判处麦道夫150年有期徒刑,150年,这意味着麦道夫在监狱里度过余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15a716a93ce69dc0cbffb_b.jpg& data-rawwidth=&431&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15a716a93ce69dc0cbffb_r.jpg&&&/figure&&br&&br&&br&&br&&br&&b&骗局四
(Ponzi scheme)&/b&&br&&br&因为篇幅关系,只能更新最后这一个了。&br&我们都听过无数次“庞氏骗局”,那么这个骗局到底是个啥呢?为啥叫“庞氏”呢?&br&这个骗局的缔造者,除了弄出这么个教科书级别的诈骗案例,还干过啥呢?&br&&br&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一个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 )的意大利青年身上。所谓“庞氏”就是以此青年之名命名的。当然,这是日后的事了。&br&庞兹出身于一个还算优渥的家庭,年少时,他当过邮递员。&b&如果说勒斯蒂格开始时只是个推销员,麦道夫开始时只是个证券经纪人,庞兹可能不会料到,自己这段邮递员生涯会对自己今后有什么影响。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曾经干过的不起眼行当。&/b&&br&&br&干了一阵子邮递员之后,庞兹去了罗马萨皮恩扎大学念书。别以为他是去用功读书的,大学这四年里,这货都是一路混过来的,长期出没于酒吧、剧院、咖啡厅。&br&&br&毕业后不久,庞兹带上自己所有积蓄,上了一条去美国的船。事实证明,所有骗子都知道那个年代的美国是个充(ren)满(sha)商(qian)业(duo)气(su)息(lai)的地方。。。然而当他抵达波士顿下船后,兜里只剩两块五毛钱了。所有积蓄几乎都被他在船上赌博输得一干二净。然而庞兹一点也没有沮丧,“我的兜里只有两毛五,但我的心里装了一百万。”时隔多年后,他这样告诉时代周刊记者。&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8d548015fbfab7ff7fb8bd7daa09bd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怀揣着两毛五,庞兹在美国东海岸游荡,终于找到了一份餐馆洗碗工的工作。而且由于无家可归,每天只能睡在餐厅地板上。就在庞兹刚刚从洗碗工升级为侍者的时候,他就被餐厅老板开除了。原因是这货涉嫌欺诈顾客,以及偷盗店里的东西。&br&&br&无奈之下,庞兹只好离开美国,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在一家新开张的“扎罗西银行(Banco Zarossi)”里担任助理出纳。这家银行是针对来到北美的意大利移民的,由于利息达到6%,是其他银行的两倍,所以刚开张就生意极为红火。庞兹也一路做到了银行经理。&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afbcd6fadc5f212c3915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afbcd6fadc5f212c3915b_r.jpg&&&/figure&&br&但是庞兹很快察觉到,这家银行红火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困境。由于地产投资坏账太多,银行的利润完全无法支撑利息,只能从新开账户的存款里挪用。&br&&br&果然,没过多久。银行老板扎罗西就席卷了剩下的钱,丢下烂摊子,只身逃到了墨西哥。老板拍拍屁股溜了,庞兹只好一边留下来照顾扎罗西的家人,一边盘算着如何重返美国。然而,此时的他身无分文,无计可施。庞兹来到银行前客户,“加拿大仓储公司(Canadian Warehousing)”的办公室。他趁四下无人之际,偷偷在一张该公司的空白支票上写下423.58元(还整了个小数),并造假了公司老板的签字。&br&&br&就在他刚刚顺利把支票兑现之后,庞兹被警察找上了门。原来他忽然画风大变的大手脚花钱方式,惊到了其他店家,并报了警。庞兹知道抵赖不了,只好俯首认罪。于是他在位于蒙特利尔的郊区的圣文森特德保罗联邦监狱吃了三年牢饭。为了不让他的母亲了解到真相,庞兹写信回家,说他在一家监狱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典狱长干活。&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9db0f1ae41aa895bb3a_b.jpg& data-rawwidth=&196& data-rawheight=&2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6&&&/figure&&br&&br&出狱之后的庞兹,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美国。就在他刚想大展拳脚的时候,这货又因为卷入一起意大利裔非法移民案件,被抓进了亚特兰大监狱。于是又二进宫蹲了两年。只不过纸包不住火,这一次他娘终于了解到了实情。&br&&br&再次出狱之后,庞兹去到了波士顿。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姑娘萝丝。庞兹隐瞒了自己蹲大牢的过去,然而庞兹的母亲却写了封信给姑娘,把自己儿子的劣迹一一陈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他找个好人嫁了。没想到,萝丝居然不为所动,坚定地要和庞兹在一起。(话说这是“为何还喜欢我这种无赖,是话你蠢还是很伟大”的节奏吗。。。)&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5f48e8bac6e43bcf5f4d6_b.jpg& data-rawwidth=&701&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5f48e8bac6e43bcf5f4d6_r.jpg&&&/figure&&br&婚后的庞兹,干过很多工作,还在岳父的杂货店帮过手,最终他开了一家公司准备进军广告业。然而庞兹没有任何人脉和关系,那些大公司对他的广告不屑一顾。没刚开没多久,他的公司就因为无人问津而破产了。&br&&br&天不遂人愿,一次次的失败让庞兹走在崩溃的边缘。就在这时,庞兹发现邮箱里有一封西班牙寄来的信。信件本身只是一封很普通的商务信函,但是信封里夹着的一样东西令庞兹盯住注视了很久。&br&&br&&b&原来,这是一种叫国际回信券(IRC)的东西。曾经做过邮递员的他,特意去了解了一下这玩意到底是个啥。当了解到实情之后,他两眼放光,一种挣钱的手段在他脑海中构思出来了。。&/b&&br&&br&这种国际回信券,是寄信人买来后放入信封中,以供收信人用以回信的。这样收信人就不用再花钱自己买邮资回信了。这是为了确保对方回函的一种很常见的手段。而且,如果收信人不回信的话,可以将国际回信券在本国兑换成邮票。&br&&br&这种常人眼里很普通的邮政票据,在庞兹看来却存在着赚钱之道。因为,国际回信券所属的两个国家汇率不同。特别是庞兹的祖国意大利,由于一战之后通货膨胀,邮资很低。但是在意大利购买的国际回信券,却能在美国兑换到价值不菲的邮票。庞兹简单计算了一下,套现之后,利润竟然能达到400%之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套利的一种形式,通过以较低的价格在一个市场购买资产,随后立即在价格较高的市场售出,并不属于非法获利。&br&&br&庞兹立刻行动,他向自己意大利的亲戚借了大笔的钱,并从意大利购买了许多的国际回信券寄往美国。然而当他想要兑换这些回信券时,却遭遇了巨大的麻烦。原来兑换手续远比他想象中繁琐得多,要各级机构层层批准才行。&br&&br&庞兹不甘失败,破釜沉舟的他找到了几个在波士顿认识的朋友商议此事,并承诺他们可以在90天之后将本金翻番。在他的鼓吹之下,有些人心动了,而且他们真的收到了大幅回报,750元的本金变成了1250元。&br&&br&此后不久,庞兹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证券交易公司( Securities Exchange Company)”。当他能赚钱的消息传开后,无数投资人蜂拥而至。庞兹高新聘请了业务员来处理业务,短短一个月,他公司的资金就从5000美金上涨到30000美金。随后庞兹又把业务开办到了新英格兰和新泽西。人们纷纷变卖自己的房产,将自己的毕生积蓄投入庞兹的公司。&b&三个月之后,庞兹公司的资金已经达到420000美金。&/b&&br&&br&此时庞兹,面对的是梦幻般涌入的现金流。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仅仅凭着国际回信券,庞兹绝对不可能给出那么高的回报。事实真是如此,庞兹所做的,和他曾经的银行老板扎罗西一样,将新开户的资金支付给之前的投资人。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金字塔骗局。&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085d8bcf057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085d8bcf057_r.jpg&&&/figure&&br&&br&这,也便是此后赫赫有名的“庞氏骗局”。其他答案里你也可以看到,什么蚁力神、尼日利亚419信件、连环信、传销、万里大造林,包括上面那个麦道夫,都是典型的庞氏骗局。&br&&br&庞兹赚了大钱,开始吃香的喝辣的,他买下有20个房间的别墅,买了100多套昂贵的西装,并配上专门的皮鞋,拥有数十根镶黄金的拐杖,还给他的情人购买了无数昂贵的首饰,连烟斗都镶嵌著钻石。他又买了邮轮头等舱的票把他的母亲从意大利接来了美国。然而他的母亲来美国不久便过世了,庞兹又以他母亲的名义,向意大利儿童之家捐款了100000美元。(他对母亲的爱。。总是让我联想起《蝙蝠侠》里的企鹅人。。)&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74cefbdf545a9d7561c07_b.jpg& data-rawwidth=&236& data-rawheight=&4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6&&&/figure&&br&&br&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啊。不断有金融专家质疑,庞兹的投资计划根本不可能产生巨大利润。为此,庞兹不得不在《波士顿邮报》上发表文章,反驳专家的观点。就在文章发表后第二天,庞兹还宣称一天之内,便有超过一千个新开户成员。但《波士顿邮报》的编辑埃迪·邓恩(Eddie Dunn)深深怀疑:庞兹怎能短短几个月,就从一穷二白变成了百万富翁?他和手下的记者暗中追踪庞兹的经营手法,终于发现了真相。&br&&br&随后《波士顿邮报》公开发表文章,质问庞兹投资计划背后的漏洞。同一时间,有金融专家发现,庞兹根本没在他所声明的有关公司投入任何资金。&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03f03116dcf4f36ede2a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1920年8月,多名波士顿市民向市政府报案,声称自己在庞兹的投资计划中受骗,引起了当局的怀疑。两天之后,庞兹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宣告破产。由于骗局宣告失败,庞兹灰溜溜地向当局投案。&br&&br&庞兹的诈骗罪于1920年末在波士顿法庭受审。他被控多达86项诈骗罪行。当地法官于日宣判,庞兹被判入狱五年。庞兹终于回到了他熟悉的地方。&br&&br&然而三年半之后,庞兹又向法院上诉,被判保释外出。他南下来到佛罗里达,将天赋带到了南海岸,又干了一回类似的金融诈骗,被判入狱一年。但庞兹只花了1500美金就把自己保释了出来。然而当他想伪装成商人坐船逃出美国回到意大利时,他在边检被抓住。这一次,他被判了七年。&br&&br&1934年,庞兹终被获释,并被美国政府宣布即时遣送回意大利。他的妻子萝丝终于忍受不住,离开了他,独自留在了美国。&br&&br&回国后的庞兹,竟然又想去诈骗墨索里尼,但最终没能得逞。最后他只能来到南美,在巴西一家航空公司工作。没想到,随后爆发了二次大战,航空公司关闭,庞兹惨遭裁员,只能在家写起自传。&br&&br&1949年,庞兹在里约热内卢的一家慈善堂内因病去世,死时身无分文。&br&他的一生好似南柯一梦,留下的只有那举世闻名的“庞氏骗局”。&br&&br&&br&最后说说庞氏骗局吧。原理非常简单,操作也并算不复杂,所需要的无非四个字:“欺诈营销”。&br&&br&没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br&但是,猪毕竟是猪,它没有翅膀,不会控制方向。
要听精彩骗局故事的赶紧了~ (当答完之后,就觉得还想补充些别的骗局,然而那题已经是一个完整的长答,再接着写别的总觉得不伦不类。) 现在,终于又有一个骗局题目可以一答。 另外,我不会去写那些风言风语的阴谋…
这个问题相对冷门,但刚好是我的兴趣所在,认真来回答一下。&br&&br&
首先提醒一下,我做不到过目不忘,我的回答也只是提供提升记忆力的有效训练方式,而你的记忆力能否显著提高,&strong&依靠的是你的毅力&/strong&,也就是能否持续坚持训练。&br&&br&大概一年前前接触到世界记忆运动委员会总裁多米尼克 奥布莱恩写的《我想要的记忆魔法书》。从小记忆力就不算好,直至现在,通过较长时间的记忆力训练,虽说做不到所谓的过耳成诵,但是通过对比记忆力,比同龄人较好绝对毋庸置疑。现在回答的内容也基本参照这本书。&br&&br&
进入正题。&br&&br&&br&
我们都知道,左脑擅长处理一些细节性的工作,而右脑则会关注更加宏观的事情。我们记忆和理解语言的方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左脑主要负责储存和排列语言,而右脑负责幽默和理解言外之意——也就是说,右脑能透过对方的语气、声调等来判断对方某句话的意思。而提升记忆力的关键在于让两个半脑用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协调起来。&br&&br&&br&
第一步,&strong&我们需要动用我们的感官,当动用的感官越多,想象越具体,你的印象就会越出色。&/strong&举个例子,当我一说草莓,你的脑子里立刻会出现一个草莓的形象,一个又大又红的草莓,带着绿色的茎。好了,放松大脑,开始自由联想,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吧。草莓开始慢慢鲜活起来,说不定你还能尝到它的味道,用鼻子嗅一嗅味道,什么气味?它外面有小颗粒吗?这颗草莓是刚摘下来的,还是刚洗干净放到碗里的?再放松一点,你脑子里的联想会越来越宽泛,越来越丰富。说不定你会回想起自己参加某次野餐时吃过草莓。当时是跟某位朋友一起吗?你是蘸着巧克力吃的,还是把它泡到了奶油里?那位朋友当时穿着什么,你们都谈了什么?从此开始,你的思维会进一步散发开来——一个记忆会引起另一个记忆,你的思绪完全飘散,直到最后,想到的事情可能跟草莓毫无关系——法国大文豪马赛尔 普鲁斯特曾经用这种方式写过一本自传体小说《追忆似水年华》。&br&&br&&br&我要说的是,一旦得到自由发挥,你的记忆就会把你带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只要学会自由联想,你的记忆就会迅速在各种毫无关系的事物间建立牢靠、清晰的联系,而牢靠、迅速、清晰正是训练完美记忆力的关键。&br&&br&&br&
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将两个并无明显联系的词语之间建立联系。前面我们谈过想象的力量,并学会利用你的过去来形成联想——记忆的关键,就在于将两者结合到一起。&br&&br&&br&
如果没有过去的某些事物作为参照,你就不可能在两个概念(包括单词、物体、活动等)之间建立联系。你的过去为你提供了某种经验,而正是这种经验可以帮助你由一个概念联想到另一个概念。你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像是积木中的模块,正是这一个个模块帮助你搭建起了自己的人生大厦。要想从一个模块过渡到另一个模块,你需要某种连接物,而要想在两个模块之间尽快建立联系,你需要用尽可能少的连接物来实现过渡。也就是说,要想从一件事情想到另外一件事情,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br&&br&&br&
比如说我想记住两点单词:钢笔和汤。你该怎样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牢牢记住它们呢?通过自由联想,我想出了以下几个场景:用钢笔搅拌汤(可能随着墨水流出,汤会逐渐改变颜色),用钢笔在浓汤里画个东西,或者写个单词,把汤灌到钢笔里写字,用钢笔当做吸管来喝汤等等。事实上,这些事情可能都不会真正发生,由此可见,记忆和联想是不可分割的。&br&&br&&br&你可以尝试下面的练习,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练习,你可能会感觉自己在联想。&br&&br&贝多芬 手机, 沙滩 耳机,书包 项链,草莓 奥巴马 ……&br&&br&&br&事实上,这项练习的目的是让你的大脑不假思索地实现联想。毫无疑问,在贝多芬的年代并没有手机,但你仍然可以想象这位大师在用手机给自己的经纪人打电话。如果你的大脑更愿意用声音来帮助记忆,你还可以想象自己给手机设定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来作为铃声。你只要尽快在两个词之间建立联系就可以了,是否符合逻辑并不重要,你所想象所建立的联系越是自然,你的两个半脑就越容易记住它。&br&&br&&br&
你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记忆两条毫不相关的信息了,这种方法叫链条法。学会用这种方法记忆成对单词后,你就可以逐渐练习,用它来记忆长串的清单了。&br&&br&&br&
现在我们选出五个单词:小提琴、武士、箱子、项链、雪球,看看你该如何在五个单词之间建立联系。首先想象你突然听到小提琴发出的悠扬乐声。然后看到一个武士在演奏小提琴,你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把小提琴放到下巴下面——这武士满副盔甲,很是搞笑,也可能已经很破旧了。你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有一挂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钻石反射阳光,分外耀眼。最后你转过头去,突然一个雪球砸中你的脸颊,你甚至感觉到右脸有些发疼。记住&strong&你越练习动用五官来加强想象,你的大脑就会越熟悉这种练习,你也就越容易记住自己所想象的场景。&/strong&&br&&br&
在大脑里重演刚才的画面——如果有必要,不妨再加入一些细节。在熟练完成这一联想(当然,我想象的场景可能并不适合你)之后,你就会很容易记住这些词,甚至可以倒着记。试试看,你可以轻松做到这点吗?好了,一旦你能做到这点,说明你的大脑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些信息,你可以轻松对这五个单词进行任意组合了。记住,要想判断你是否已经牢牢记住某些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你能否对其进行任何组合。&br&&br&&br&
死记硬背大多数人几分钟就会忘记,但是使用链条法之后,24小时之后回忆一下是否还能想起。如果只是简单地不断重复来记忆这些词汇,大部分人或许真的只能记住几分钟。&br&&br&&br&
没错,记住五个单词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下面我们试试用链条法记住下面七个物体:小船、轮胎、包裹、按钮、卷心菜、老鼠、靴子。&br&
自己用链条法想象一下。&br&&br&&br&&br&&br&
我想象的 &b&画面 &/b&是:我正悠闲地躺在小船上,在平静的大海上飘荡。在快靠近岸边时,我看到沙滩上有个轮胎。我在沙滩上滚动轮胎,结果轮胎停到了一个包裹前。打开包裹,我发现里面有个小盒子,盒子上有个红色按钮。好奇之下,我按下按钮,结果奇迹般地从沙滩里冒出一颗卷心菜。从卷心菜里窜出一只惊恐万分的小老鼠,“蹭”的一下跳到了不远处一只破靴子里。&br&&br&&br&
有趣的是,我发现,通过重复来记忆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结果也不理想,而链条法的记忆时间短(想想看,编个故事需要多长时间,30秒或40秒?)效果堪称完美。使用链条法,关键在于上下文,我们把毫无关系的信息连接起来,将其放到一个场景中,这样它们就会变得很容易记住了。&br&&br&大脑游戏&br&&br&&br&
我建议在用链条法记忆时一定要用第一人称(不要想象我在海上飘荡,而是你自己),这样会让你感觉故事更加真实。除此之外,如果能动用所有感官,尽量让画面真实丰满,你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想想看,当你在小船上悠然地飘荡时,你会看到什么?靠近岸边时,你会听到什么?你能否闻到轮胎在烈日下发热的味道?沙滩上的包裹是什么颜色?在沙滩上滚动轮胎时,你的脚底会有怎样的感受?你的想象越鲜活,这些信息就被记得越牢固。&br&&br&&br&
之所以要用第一人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真正置身于一个故事中时,会对所发生的一切产生感情。比如在海上泛舟时,你可能会感觉非常放松。当轮胎滚到远处时,你可能会有些焦虑,甚至担忧。在按动红色按钮时,你可能会感觉有些紧张。&b&一旦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你就会感觉到他的真实,你的大脑就会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这样记忆起来自然更加容易。有趣的是,科学证明,人类的神经系统其实并不能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你想象的,只有你本人知道,所以事实上,欺骗自己的大脑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b&&br&&br&视觉化的力量&br&&br&&br&根据我的经验,很多人都会担心这些技巧并不适合他们——他们感觉自己缺乏创造力,而且根本记不住自己想象的那些形象。我的建议是,你所想像的东西一定要合理,或者它们至少应该符合逻辑。它们可以有些出奇,甚至古怪,但从逻辑上一定是合理或者可能的。回想一下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钢笔和汤的故事。没错,很少有人会用钢笔搅拌汤汁,或者也不会用汤作墨水,但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同样,还记得贝多芬和手机的案例吗?没错,贝多芬不可能使用手机,但如果真有一部手机,他很可能会经常给自己的经纪人打电话,所以贝多芬打电话给经纪人,从逻辑上来说是成立的。没错,你的确需要一些想象力,做到这点并不难。&br&&br&&br&
在使用链条法记忆时,一定要注意你所想像的故事的顺序。现在你要使用链条法,通过一个故事记住下面10个单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编故事,不用考虑任何时间限制。一定记住,要根据直觉来编故事,这样你才能记得清楚。让大脑自由联想,尽量动用所有的感官。编完故事之后,锁上屏幕,按照顺序回忆所有的单词。如果出现差错,就说明你的故事不够合理——建议你重复一次,重新修改记错的部分。&br&&br&&br&
自行车、计算机、楼梯、枕头、摄像机、飞镖、蛋糕、日记、肥皂、长颈鹿。&br&&br&&br&&br&&br&&br&&br&&br&&b&路径记忆法&/b&&br&&br&&br&
路径记忆法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在人类开始做文字记载之前,老人们都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向后世传递文化与风俗。在埃及人发明草纸之前,古代希腊语的“loci”一词就是“地点”的意思。他们是如何使用这一系统的呢?&br&&br&&br&
根据传说,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有一次参加宴会,席间他离开座位,去外面见两个年轻人。他前脚刚离开,地震爆发,整间宫殿瞬间化为平地,里面的所有客人都被埋入地下。后来国王要求西摩尼得斯辨认死者的尸体,可是这些尸体都已经面目全非。怎么办?无奈之下,西摩尼得斯只好根据死者的位置确定他们的姓名。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认定这就是最早的路径记忆法。从那以后,希腊的演说家们开始大量使用路径记忆法牢记演说词,这种方法就代代流传下来。&br&&br&&br&
虽然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我还是建议你刚开始不要试图用这种方法记住太多物品。路径记忆法的魅力在于他并不需要你花费太大力气,因为人类强大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足以让你回忆起那些熟悉的场景。千万别忘了,一定要相信第一印象,这是你最容易记住的东西。&br&
我们先设计一段路经(这个路径必须是你最熟悉的一段路),所以,很自然的,我的第一场“旅行”发生在我小时候生活过的村庄。最先出现的五个记忆桩包括:&br&第一个记忆桩:前门。&br&第二个记忆桩:隔壁领居家的房子。&br&第三个记忆桩:公共汽车站。&br&第四个记忆桩:商店。&br&第五个记忆桩:停车场。&br&让我们来试着记忆五个词
飞机,木头,小狗,报纸,现金。&br&我的记忆方法如下:&br&我想象一架飞机停在我家门口;&br&领居家门外面有段木头靠在篱笆墙上;&br&在公共汽车站,我的小狗正在跳上跳下,冲着路过的汽车狂吠;&br&商店里面,我正在买一份报纸;&br&停车场里有一捆现金。&br&这下我不会再记混顺序了,因为这段路经已经把每件事物都排好了位置。&br&我决定延长这段路径,从我家大门开始,穿过村子,经过一家酒吧,穿过板球场,沿着一条可以看见大片绿色草坪的小路......最后我的整个路径包括了52个路径桩。&br&记住,要想轻松记住沿途的物品,你所设计的路径必须非常熟悉,非常有趣。我是一个狂热的高尔夫爱好者,所以我很自然地选择了两家高尔夫球场,还有我曾今住过的房子(只要逻辑符合,能够帮助记忆,室内路径也可以),村庄,或者小镇。&br&&br&&br&经过反复尝试,我过滤掉了一些不太适用的路径——上面的记忆桩太相似,容易混淆。比如我曾经设计过一条有52个记忆桩的路径,但最终失败,因为我很难能分清不同记忆桩之间的区别。我很快发现,一条成功的记忆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br&&b&1.记忆桩必须多样;&/b&&br&&b&2.记忆桩之间的差异必须明显;&/b&&br&&b&3.我与这些记忆桩必须有明显的互动。&/b&&br&&br&&br&一般来说,如果设计的路径是在一座小镇上,我就必须确保路径通往四面八方(而不是某一个方向),我必须在很多建筑里进进出出,最好中间能翻过一面墙壁,越过一条小溪或小河。我可以走进一个电话亭,或者在某件餐厅里看看菜单,然后出去看看某座雕像等。路径必须足够有趣,能够让我轻松记住——我甚至可以说出路径上的每一个细节。&br&人们经常问我是否会经常更换路径,变换一下沿途的风景。答案是:NO。这些路径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我在沿途安置一些物品。经常更换会给我带来混乱。事实上,如果有可能,我甚至不愿意重复之前的路径,我可不想知道某家商店是否改行了,某座房子是否拆迁了,或者电话亭是否移动了。我更愿意记住这些路径原来的样子。&br&&br&&br&很多人都喜欢回忆自己昨天做了什么,我的做法是:从早晨醒来开始,逐个回忆自己昨天去过的地方,以及在这些地方都做了什么。如果你问我昨天午饭吃了什么,我可能会想起自己午饭时候的场景,在厨房的餐桌上,在自己的办公室上,在食堂或者餐厅里,就算是边走边吃,我也会想起自己吃饭时周围的场景,想起我一边走路、一边大嚼的样子。然后我会逐渐细化,知道”看“清自己在吃什么,就是这么简单。&br&&br&&br&地点就像是记忆中的锚——它们可以成为我们记忆往事的参照点。我相信,如果没有这些地点,我们的思想,尤其是我们的记忆,就会变成一团乱麻,零乱无序。如果要简述自己的一生,我首先就会想起自己住过的城市和乡村。如果有人问起我的教育经历,我立刻就会想起自己上过的不同学校。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生涯,我就会想起自己就职过的每一栋大楼。&br&&br&&br&提高记忆力能力的关键有三个:联想、地点和想象。&br&&br&&br&简单来说,我在自己的家里设计了一个包括7个记忆桩的路径,由此来帮助记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家来设计记忆桩)。这7个记忆桩分别是:&br&1卧室窗户。&br&2床头柜。&br&3.阳台。&br&4卫生间。&br&5.亚麻杯垫。&br&6.起居室。&br&7.厨房。&br&首先,想象是按照正常顺序经过这些地方,不用担心他是否符合你家里的场景,你可以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进行修改。就现在来说,你要做的只是熟悉这条路径,直到烂熟于胸。一旦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用我在前面的方法熟记7件物品。记住,虽然人物要比物品容易记住,但物品也是不错的记忆手段——尤其是当你想要记住购物清单时。&br&利用新方法试试记忆下面这些词:&br&羽毛,勺子,躺椅,蜗牛,雨伞,玫瑰,吊床。&br&&br&第1个记忆桩:卧室窗户
(羽毛)&br&&br&我想到一片羽毛正慢慢地在卧室窗前飘落。尽量让自己的想象符合逻辑,这样你才可能记得更牢固。想想看,羽毛为什么会从窗前飘落——可能是一只小鸟飞过时掉下的,也可能是风儿把房檐下鸟巢中的羽毛吹落,还可能是从卧室里面飞出去的(来自枕头里的羽绒或者某件羽毛工艺品)。选择让你感觉最自然、最符合逻辑的场景或解释。&br&&br&第2个记忆桩:床头柜
(勺子)&br&&br&这时我看到床头柜上放着一把勺子。你可能会感觉有些过于直接,为了记得更牢固,我必须弄清楚勺子为什么会放在那儿。可能是我喝完早茶后忘记把勺子拿走了,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政储蓄卡异地跨行转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