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因为股票索赔的计算方法质押问题引发的违规立案调查

S前锋提示股票退市风险 立案调查为投资者维权埋下“伏笔”
  在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后,()于近日发布公告,提示了可能因此存在股票被实施退市的风险:“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尚在进行过程中,如公司因该立案调查事项被中国证监会最终认定存在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暂停上市;如公司所涉及立案调查事项最终未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公司股票将不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暂停上市。”  对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原因,市场人士多有猜测,其中之一的说法是,可能和此前公司公告提及的担保有关,《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公司咨询相关事项,公司人士只是称:“收到的信息都已公告”。  尽管S前锋的被调查原因有着诸多未知,但有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称,“目前已有投资者咨询维权事宜,我们也已经在做相关准备,证监会行政处罚下达后,我们将立即代表投资者提起索赔诉讼”。  信息披露违规  按照S前锋的公告所述,公司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对于被立案调查的原因,S前锋未予详述,不过,有市场人士猜测,这可能和公司此前公告的一项担保有关。  7月17日,S前锋公告称,经公司自查发现,公司控股子公司下属北京标准前锋商贸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以下简称标准成都分公司)未按规定履行相关决策程序,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他人提供了担保。  标准成都分公司在()成都沙湾支行2200万元定期存单;标准成都分公司在南充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双流支行2400万元定期存单。以上被质押存单总金额合计为4600万元,占公司2014年年末净资产的14.9%。  毫无疑问,这项担保对S前锋的影响是重大的。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介绍,担保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投资者对于重大担保事项享有知情权和表决权,如果上市公司隐瞒了重大担保事项,则涉嫌构成虚假陈述,由此受损的投资者有权要求虚假陈述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违规担保承压不小  7月22日,S前锋宣布停牌,随后,公司再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标准成都分公司未按规定履行相关决策程序,于日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金牛支行签订了《质押合同》,将标准成都分公司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沙湾支行2200万元定期存单(6个月)进行了质押,为成都傲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金牛支行之间签署的《流动资金借款合同》进行了质押担保。  标准成都分公司未按规定履行相关决策程序,于日与南充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双流支行签订了《质押合同》,将标准成都分公司在南充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双流支行2400万元定期存单为成都德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充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双流支行签订《借款合同》提供了质押担保。  上述两项《质押合同》目前处于正常履行中。S前锋称,将全力与成都傲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德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协商关于解除质押担保的事项。而对于停牌和此事之间是否存有关系,公告未予详述,只是称有“重大事项未披露”。  王智斌解释,如果事后被证实上述担保存在被隐瞒等信息披露问题,后果比较严重,“实际上,证监会对于隐瞒担保的虚假陈述行为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因未披露担保而被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也日益增多,此前新都酒店就是因为隐瞒担保而被证监会认定为构成虚假陈述。”  来自证监会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在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监管转型的同时,证监会进一步强化证券执法和行政处罚工作,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截至7月23日,证监会今年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63件,市场禁入决定书6件,从数据看,证监会执法的效率和力度都在不断加强。此外,为了建设健康的股票市场,清除股市肌体上的“毒瘤”。近期,证监会将“分批集中处罚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以儆效尤。”
责任编辑:lp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账上资金6个亿 实控人却靠质押股权度日_公司_挖贝网
账上资金6个亿 实控人却靠质押股权度日
&&&& 金色光
去年9月,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对贫困地区企业IPO将享受&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一时间,上满足条件的企业倍受追捧,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时过境迁,公司如今却是问题不断,多名高管被立案调查,还出现了账上资金6个亿,实控人却靠质押股权度日的&咄咄怪事&。
资料显示,公准股份成立于2004年12月,日挂牌新三板,是黑龙江省海伦市生猪屠宰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生猪收购、屠宰、冷藏和销售。
作为新三板首批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公准股份连续三年年营收均超过10亿元,一时成为备受欢迎的明星股。&
&主办券商提示经营风险;年报业绩亮眼,却被股转问询;因做市商不足,被迫变更为协议转让;近日,公司包括实控人在内的多名董监高人员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年多时间过去,昔日的&明星企业&,如今却是一地鸡毛,其中原因值得探究。
多名高管被立案调查& 事起何因?
近一个月来,公准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公准股份,证券代码:830916.OC)已经披露多条公告称,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在内的6名董监高人员因涉嫌存在信披违法违规行为,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韩义文最先收到立案调查通知,随后在11月3日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晁烨、董事兼副总经理孙运国、监事会主席吴秋辉、监事艾晶也因相同原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紧接着在11月17日,公司前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宫传忠也成为被调查对象。
在公司多名董监高被立案调查之前,公准股份主办券商就曾对公司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而券商的风险提示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信号。
今年4月10日,华安证券对公准股份进行三项风险提示,其中,存在收购事项未经审计和评估、经营情况存不确定性等情况。
其中,风险提示涉及的存在收购事项未经审计和评估,事起公准股份2016年9月,宣布以7500万元收购黑龙江省七合畜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合畜牧&),该项议案经过了董事会审议。华安证券披露该项收购事项风险,明确指出:公准股份计划收购的七合畜牧未经审计、评估,且公司将2015年募集到的1.5 亿元全部用于收购七合畜牧的股权及增资,但该收购公司目前尚不能达产,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同时,华安证券还提出该笔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券商表示,从2016年9月至今,持续督导人员多次电话、邮件督促公准股份根据股转公司的要求,签署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公准股份不予配合,至今尚未签署协议。
&华安证券持续督导人员近日对公准股份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现场核查发现公准股份的经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准股份在后期的回应中,并未对华安证券持续督导人员实地走访的情况表示认可,仅称是华安证券持续督导人员根据公司更换审计机构以及相关增资事项而提出的公司经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切割车间里合计大约50人左右,十余人正围着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热水锅烫猪毛儿,而十余人围绕一条切割流水线则将已经杀死的猪切成两片儿,剩下10余人则负责将猪内脏和下水分拣。车间里充斥着猪内脏的臭味,地上流淌着血水,冷库在一旁锁死了大门。年营收10多亿的公司只有这一个工厂&这是一家新三板平台在9月份曝出公准股份的工厂现状。现在看来,公司经营存在不确定性被曝光或许是其逐渐失宠的一个导火索。
亮眼年报被问询& 公司多项风险引质疑
经营不确定性被曝光,风险已示,市场上没有反应不太可能。随后的交易日即4月11日,公准股份遭遇股价腰斩跌幅高达51%,而相关影响在4月12日的盘面依旧未消除,开盘后公准股份股价的跌幅再次超过10%。
据相关媒体报道,短短近七个交易日中,公准股份股价跌幅近78%。实际上,虽然主办券商是在4月10日披露的风险。但是公准股份的股价早已开始下跌。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由4元跌至1.78元,跌幅达55.5%。其中,3月31日,该公司股价下跌1.84%,但是成交金额高达2118万元,超过平时日常交易额的100倍。4月6日,股价继续下跌,跌幅达到了14.17%,成交更是放出巨量,交易金额达到了3023万元。
有观点称,主办券商在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日前,出现异常暴跌成交量放大,可能有内幕交易、提前泄露信息的嫌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年报披露关头,公准股份原聘请的审计机构不再对其2016年年度报告进行审计。虽然券商多次风险提示公司可能存在无法披露2016年年报的风险,但公准股份最终还是7月11日披露了更改后的年报,并且业绩依旧亮眼。
数据显示,公准股份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2016年业绩更上一层楼,取得营业收入13.93亿元,净利润1.14亿元。今年上半年,业绩情况依旧不错,实现营收5.99亿元,净利润为5044万元。
然而这样亮眼的业绩,在今年8月份却被股转系统下发了2016年年报问询函,重点集中在公司主营业务构成、货币资金与财务费用、其他流动资产、分红政策与质押贷款四个方面。
资料显示,公准股份自2014年8月挂牌以来未进行现金分红,期末未分配利润达5.29亿元。针对这种情况,股转系统要求其说明是否制定分红政策,并解释在账面资金运用效率较低、控股股东对外质押股票借款的情况下不进行现金分红的原因。
账上资金6个亿,实控人借款6000万逾期未清还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公准股份拥有货币资金余额6.68亿元,账面资金充沛。按理说公司应该是非常有钱,可是持有公司72.53%股份的实控人韩义文却靠着质押股票过日子。
据了解,2016年8月,韩义文向北京恒泰普惠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泰普惠&)质押股票4211.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13%,用于6000万元借款。后来更是由于公司股价低于约定的补仓价每股2.27元,在日,韩义文的配偶晁烨又向恒泰普惠增加质押公准股份股票990.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27%,夫妻二人合计质押的股数占公司总股本的22.40%。
该笔借款到期日为日,但截至日,该笔借款尚未还清,目前已逾期3个多月。
账上资金达6亿多,实控人却过着质押股份借款的生活,不太符合逻辑。对于该事项,市场有质疑之声发出。如果公准股份账上资金6.68亿元真的存在,为何不使用这笔资金却要实控人质押股份向外界借款6000万,并且还逾期未还。公司所披露的年报数据信息是否真实无误?就只能通过证监会立案调查后才能知分晓。
此外,财报显示,公司2016年共有333位员工,按照13.94亿的年收入来算,人均贡献收入达到418.6万元,人均实现净利润34.5万元。而该公司去年的职工薪酬费仅为818.10万元,按此计算,人均年工资总额24567.6元,月薪仅为2047.3元。人均400多万的贡献收入,员工月薪收入才2000多元,明显不匹配,公司或有夸大收入的可能性。高贡献,却是低收入,公准股份也因此被股转问询,要求公司结合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说明如此薪酬的合理性。 
而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准股份的做市商陆续退出,公司股票在9月20日不得已由做市交易转为协议交易。做市商的纷纷退出,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公准股份已经渐渐失宠。
从昔日的备受宠爱,到如今的门前冷落,这家地处贫困县原本可以享受IPO上市绿色通道政策的新三板公司,虽然拥有亮眼的业绩,但公司如今的内部管理和经营业绩等均被质疑,日后能否回到正常轨道上,还要等待证监会的进一步调查。
声明:本文来自 &金色光《大众证券报》官方网站&&详细模糊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立案调查后股价创新低 南风股份投资者有望诉讼获赔
5:30:08&&&&&&大众证券报&&&&&&许立婷
核心提示:若公司确实存在信披违规,受损投资者或可通过起诉公司,获得投资损失赔偿。
南风股份(300004)昨日公告,公司及原董事长杨子善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近期接连曝出董事长失联,重组失败、公司多个账户被冻结、股权质押爆仓、内幕交易等负面消息,使得股价一路下跌。若经过调查,公司确实存在信披违规,受损投资者或可通过起诉公司,获得投资损失赔偿。失联董事长被证监会调查南风股份在公告中称,公司于6月28日收到证监会对公司及公司原董事长杨子善先生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及杨子善先生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对公司及杨子善进行立案调查。自南风股份5月3日接到董事长杨子善失联消息后,因杨子善失联所产生的多项债务麻烦不断涌现。截至6月12日,根据自称杨子善债权人所提供的信息,南风股份初步了解到,涉及杨子善除股票质押的个人借款约3.6亿元&(未牵涉公司)外,还可能存在冒用南风股份的名义,作为借款人或担保人的债务金额约3.8亿元(未经核实),以及其他未牵涉南风股份的个人债务(具体金额不详)。之后又曝出公司因受借款合同纠纷案影响,16个账户被冻结,实际冻结金额为5039.37万元,9处不动产被查封,杨子善所质押的公司股份已全部触及平仓线,因被法院轮候冻结,暂不会被强制平仓的消息。南风股份称,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对公司的经营暂未产生实质性影响;公司不动产的查封不影响公司对该不动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和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大众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受上述消息影响,南风股份自复牌后股价连续下跌,昨日更是创下上市以来新低3.91元/股。该公司2月2日停牌重组前收盘价为11.3元/股,较停牌前已跌去65%。若经证监会调查,证明公司确实存在信披违规,在日收盘前买入的投资者,具备初步索赔资格。符合条件者可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号&“大众证券报”报名,参与南风股份投资者索赔预征集活动。证监会调查或与质押有关在被立案调查前,公司多位高管因“4·13内幕交易案”已经被公安机关调查。公司6月20日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泽文、杨子江,持股5%以上股东仇云龙,公司董事会秘书王娜,因可能涉嫌“4·13内幕交易案”被上海市公安局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杨泽文、杨子江、仇云龙、王娜均表示对上述案件不知情,亦未参与该案,但会继续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此外,由于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不完整,南风股份以及王娜、杨子善近日收到广东证监局下发的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经查,杨子善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权质押已被质权方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通知提前到期且催收,但南风股份有关杨子善股权质押的最新进展的公告中未提及上述质押提前到期、质权方催收的情况,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据市场人士分析,这也可能是公司及杨子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原因之一。广东证监局还查明,公司于2月5日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3月1日首次披露了本次重组交易为筹划收购山东大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99%股权。但南风股份对于该重大资产重组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不完整。杨子善作为南风股份董事长、王娜作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应承担主要责任。2月5日,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南风股份宣布停牌。次月,南风股份宣布重组对象为山东大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5月4日,南风股份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并称双方未能就交易价格、交易方式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并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具体可行的方案以继续推进。值得注意的是,杨子善失联是在公司宣布终止重组之前。&记者&许立婷
(编辑:曹瀛)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大众证券报)”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 · · ·
苏新网备:2011053号用户服务热线 025-686851 不良信息举报热线 025-||
025- 工作日:9:00-18:00巧妙识别真假负面信息—股票质押业务思考系列之二
股票质押业务在存续期管理对负面信息的跟踪已较为重视,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负面信息的跟踪与评估并未形成完善的分析框架;第二,负面信息对股票形成什么影响尚未得到精确刻画。存在将中性信息解读为负面、负面信息解读为中性,或是错估事件的长期影响等。导致两种情况,要么“闻信息而色变”,高估了部分信息的影响;要么忽视部分重要信息,影响存量业务风险管理的效果。此外,由于缺乏分析框架和信息识别能力,海量信息之下无法做到全市场跟踪,导致负面信息评估仅仅用于投后存量业务管理,而在投前股票质押资产定价中体现不够。
本系列报告遍历市场海量数据,梳理9大类重点负面信息、近50小类上市公司重要公告,筛选其中21088条原始公告信息,统计2013年至今不同信息驱动下的短、中、长期市场表现。此外,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试图识别什么是真正的负面信息、精确评估负面信息实际影响。您关心的负面信息,尽在本文。
1、股票质押更加关注下行风险,需要建立负面影响分析框架
与股票投资不同,股票质押关注的是下行风险而非上涨空间。负面信息可能导致股价的大幅波动,甚至成为股价跌破安全边际的关键因素。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日,新力金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查实其信息披露违规,公司董监事均被处罚。从公司接到调查通知到执行处罚的5个月内,期间已质押的4笔共7965万股股本,若质押率为50%,平仓线120%,其已跌破平仓线;日,辉山乳业被传财务造假、资金链断裂,当天市值蒸发近300亿港元,至今仍处于停牌状态。 各类负面信息导致股价下跌速度和程度不一,部分负面事件带来的冲击能够轻易击穿预警/平仓线构建的安全垫。一个典型案例是单只股票按50%质押率执行质押,假设预警线和平仓线分别为150%和130%,则距离预警或平仓对应的股价跌幅仅25%和35%。负面信息类别丰富,有必要作系统性分层梳理,找到对股价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为股票质押的风险定价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负面信息分析应当从投后向投前延伸,从定期风险提醒向动态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转变。股票质押存续期管理过程中,机构对负面信息的跟踪已较为重视,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负面信息的跟踪与评估并未形成完善的分析框架;第二,负面信息是否确实导致股价的下跌并未得到论证,中性信息可能解读为负面,负面信息也可能解读为中性。 以上问题可能导致负面信息跟踪出现两种极端情况,要么“闻信息而色变”,高估了部分信息的影响;要么忽视部分重要信息,影响存量业务风险管理的效果。此外,由于缺乏分析框架和信息识别能力,海量信息之下无法做到全市场跟踪,导致将负面信息评估仅仅用于投后存量业务管理,而在投前股票质押资产定价中体现不够。从股票价格变化的角度出发,负面信息的出现可能导致股价在某一时期内出现大幅波动,应当在股票质押资产定价中体现负面信息的影响。 2、市场对负面信息的跟踪不够全面,有必要系统性梳理
结合股票质押存续期管理负面信息跟踪经验来看,目前投资者较为关注下述指标:1)高管类信息:高管职位的核心程度及持仓占比,若出现抛售事件可能影响股价;2)增发方案终止:是否由公司自有资金投入或者项目本身原因而出现项目终止;股东拟减持股票:股东抛售股票带来价值的大幅波动及市场信心下降。3)实施ST:属于重大负面信息;4)业绩调整:分析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公布的差异、是否出现业绩预期向下调整等信息;5)重大消息:包括违规行为公告、董事长离职等消息。 但我们认为上述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信息对股票质押底层资产价格的影响,一方面上述指标并未能穷尽市场所有重大信息;另一方面,股票是否确实受这些因素影响也需要实际数据检验论证支持。我们将股票市场负面信息分类,从不同维度跟踪和分析,并从实际数据论证上述信息的实际影响,希望能建立起全市场负面信息跟踪框架,并将负面信息从投后管理延伸到投前定价。 起》。
1、9类重大信息
我们梳理了9大类A股重大信息,分别是股票重大事件、A股特别处理、运营事件、股权冻结信息、立案调查、违规事件、停牌事件、股权质押事件和公司公告等。在不同类别的重大事件下细分类别较多,且事件影响程度不一,我们从中进一步筛选,确定将限售股上市流通、增发方案调整、股东拟减持股票和诉讼败诉等负面事件作为首要评价指标。(参见附表1) 2、统计不同时间维度超额收益率
根据以上梳理,我们选取A股市场上市公司涉及重点事件中选取13类事件。由于场内股票质押始于2013年,统计时间周期为-。具体事件涉及业绩向下调整、主要高管离职、增发方案向下调整、增发方案终止、实施ST、立案调查开始、签订重大合同、股东拟减持股票、股权转让完成、董事长离职、诉讼败诉、违规行为公告、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等。T为公告事件发生日,计算标的在T+7,T+30,T+90相对上证综指的超额收益。我们统计了负面信息后上述三个时间段内的超额收益率中值及超额收益波动率,分析各类信息的影响程度。下表是上述时间的评价结果,横坐标是各阶段超额收益率区间,纵坐标是事件发生频次。
3、分类评价:各信息影响差异显著,重点关注影响超预期事件
3.1 重点关注实施ST、立案调查与股东减持股票
实施ST、立案调查开始和股东拟减持股票影响最大。根据统计结果,负面事件中实施ST、立案调查开始和股东拟减持股票在公告后三个周期内超额收益率中值均垫底。可能原因在于实施ST和立案调查均为单向影响因素,确定性强,对投资者预期的影响立竿见影且能长周期持续;股东拟减持股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股东对公司的发展缺乏信心和套现的诉求,在长周期上对股价均有负面影响。其超额收益率中位数处于低位略超我们预期,建议重点关注此类负面信息。 从实际例子来看,实施ST、立案调查负面影响显著。欣泰电气于日收到证监会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其中披露了其IPO申请和上市后公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此后欣泰电气股价大跌、高管辞职并收到暂停上市风险的提示性公告,并最终于2016年9月退市。质押起始日在2016年5月中前的总质押规模为1582万股,退市给质押方形成直接的负面影响。
3.2 高管离职影响有限
增发方案调整和公司高管离职在全部时间周期内对股价的影响中等。增发方案向下调整反映了上市公司足额融资存在困难,侧面反应上市公司现金流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情况的信息,对股价形成一定程度负面影响。董事长和主要高管离职对在三个统计时间阶段的超额收益率中值均为负,也反映了公司高管离职对公司股价预期的负面影响。总体来看,增发方案调整和公司高管离职的影响程度较实施ST、立案调查开始和股东拟减持股票更低,长期影响有限。 高管离职影响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从实际案例来看,日,证监会对ST贤成(青海春天)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多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受到处罚。为了避免影响公司正常的经营管理和后续工作的展开,高层选择辞去担任的职务。而从市场表现来看,公告后90天股价并未大幅下跌反而有上涨。 3.3 诉讼败诉、违规行为和业绩调整长期无重大影响
股权转让完成、诉讼败诉、违规行为和业绩向下调整短期作用大于长期。以上四类负面事件在公告后一周内的超额收益率中值为负,但在一个月和三个月周期内平均收益回归正值,该类负面事件的短期影响作用大于长期,影响相对有限。
3.4 限售股上市流通、违规行为等需个别分析
限售股上市流通在全周期内对股价的影响不一。通过梳理各事件发生后股价的涨跌幅分化,可以发现限售股上市流通后股价的涨跌分化最为明显,可能原因在于限售股的规模及占比和股价变化关系更为密切,但该信息并没有在统计中实现。此外实施ST、增发方案终止、业绩向下调整、违规行为和董事长离职等事件对股价的影响分化明显,该类事件需区别对待。需要注意的是,实施ST后在一周到一月内对股价影响的分化较大,短期内需关注个别标的的股价变化。此外,违规行为公告和董事长离职等事件在三个月周期内股价分化更大,短期内的股价波动相对一致。 限售股上市流通、违规行为等信息需个别分析。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将意味着股东能够大量抛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但供求关系、投资者预期和基本面方向可能存在差异,结果不确定性高。对该类负面信息应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分别处理。
对部分极端负面信息保持谨慎态度。该类信息包括实施ST、立案调查和股东减持股票,其中股东拟减持股票的影响大于预期,增量业务中应谨慎参与,必要时可暂停进入;存量业务中应及时处置,谨防平仓风险。 对一般负面信息保持适度关注。增发方案调整和高管离职的影响并不过分显著,在增量业务中遇到该状况可暂缓进入;存量业务中保持适度关注,必要时要求融资人增加担保。 对轻微负面信息不过分担心。股权转让完成、违规行为等负面信息影响有限,不必过分担忧。但业绩向下调整和诉讼败诉等情况不一,需区分对待。 部分负面信息影响分化明显,应个别分析。限售股上市流通等负面信息根据标的具体状况的不同,结果差异明显。建议对该类信息进行个别分析,若无明确结论,对增量暂缓进入,存量则提前准备处置。
相关研究:
绳索再收紧—评减持新规对股票质押业务的影响
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减持新规后股票质押业务的变迁(上)
最后一根稻草—减持新规后股票质押业务的变迁(中)
资产重定价—减持新规后股票质押业务的变迁(下)
第二层流动性—股票质押的起源与演变
股票质押,押的是什么
高集中度风险正在积聚-从洲际油气股票质押事件说起
无股不押,是否意味风险一触即发?
为什么我们强调集中度--股票质押业务思考系列之一
地产、传媒集中度明显超标——股票质押市场跟踪报告第一期
直觉未必准确——评股票质押回购新规征求意见稿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监会立案多久出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