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挣钱密诀的意思你会轻易告诉别人么?

阅读数:3758
最后更新于:
作者:王玉成、韩天&& & 广告心理战的实质,就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心理制定不同的广告策略。&& & 消费者真的捉摸不定吗?他们的购买行为无章可循吗?这些已成为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心理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喜怒无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行为背后,都有某种动机在支撑着。如果广告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的需要、动机和目的着想,就会找到消费?咝闹械哪歉摇? &神智不清&虽是无心的玩笑,但让顾客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正是厂商和广告人所梦寐以求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但也是可以理喻的。关键是广告能否真正拨动他们心理的那根弦。&& & 广告人如何才能摸透&上帝&的心思,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正是广告心理战的玄妙所在。第一章 广告战场,攻心为上 第二章 消费通道,暗藏玄机&第三章 消费动机,亦明亦暗 第四章 广告诉求,有的放矢&第五章 广告创见,先声夺人 第六章 大转折:对人弹琴给牛吃草&第一章 广告战场,攻心为上
共获得金币 0
一、任性的消费者
一、任性的消费者  你了解你的顾客吗?&  当你绞尽脑汁想要取悦你的&上帝&,并说服他们掏腰包时,有没有发现他们不仅善变,而且难以捉摸?当你被人们惯用的&市场调查&引入歧途,并因此而气恼时,有没有想过这套招术不太灵光的原因?&  其实&上帝&有时真的很任性!他们也许仅仅用随随便便的一句话,便会给市场专家们增加一次惨痛的经验。&  痛定思痛之后,聪明的专家们终于悟出了一些玄机:人们其实很少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即使说出来了也未必是心里所想的。一般人在接受调查时所说的话,往往和实际的购买行动相差很远。&  &我要上好的纯啤酒?&&  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其实并不清楚。酒店里,我们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  &你要什么样的啤酒?&&  &上好的纯啤酒。&酒客都会很爽快的回答。&  &上好的纯啤酒是什么样的?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啤酒的纯度?&&  &这&&&顾客一般只剩下张口结舌的份儿了。&  事实上,人们喝酒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纯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也许这些糊里糊涂的酒客还在理直气壮地抱怨为什么不给他们上好的纯啤酒。&  一位颇有盛名的蕃茄酱制造商,一直对自己公司的包装瓶外观很不满意,就请人进行调查,大部分接受调查的人表示比较喜欢公司正在考虑的新型瓶装。&  结果又怎样呢?当公司的这种新型瓶装产品推到市场作试验性销售时,情况却很不乐观。绝大部分人依然买旧瓶装的产品,就连在调查中表示喜欢新瓶装的人也不例外。&  原来,&上帝&心里对自己的喜好,本来就没数,也难怪人们的答案常常与事实有那么大的出入,看法也是各有差异。&  &古色古香,我喜欢&&  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作出与自己意愿完全相反的答案。&  在一次演讲盛会中,与会妇女有两间休息室可供选择。其中一间是舒适方便的现代化套房,色调柔和,给人静谥、休闲的感觉。另一间是古朴典雅的装饰,陈列着古色古香的家具,东方色彩的地毯和昂贵的壁纸。&  几乎所有的与会妇女,都不由自主地往现代化设备的房间走去,直到座无虚席之后,后来的人只好到另一间去等候。&  &两个房间之中,你喜欢哪间?&主持人问与会妇女。&  大家经过端详、比较之后,有84%的人表示喜欢那间古色古香的房间。&  果真如此吗?其实当她们走进那间现代化套房时,她们的喜好已经一目了然。但为什么又如此回答呢?&  这是因为,人们在接受调查时,为了让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往往隐瞒真正的喜好,而以合理的、有条理、有组织的方式回答,与会妇女的回答正是如此。你若信以为真,那就真的上当了。&  美国广告研究中心进行过一项调查,了解一般人最常看的是哪些杂志。&  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高水准读物,实在令人振奋,可是如果这些答案当真的话,《大西洋月刊》应当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刊物,销售量应该是目前的20倍。&  事实上,消费者所提到的杂志,大多是比较冷门的刊物,包括《大西洋月刊》。&  如果说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下面的例子或许会让你啼笑皆非。&  美国麦肯&艾利克森广告公司曾经以若干人作抽样调查,想了解他们为什么不买一家代理公司的产品&&熏鲱鱼。&  一般人的答复都是不喜欢熏鲱鱼的味道。然而,事实又是怎样呢?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回答不喜欢熏鲱鱼味道的人当中,有40%的人根本没尝过熏鲱鱼真正的滋味!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任性的&上帝&们给市场专家们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引起了专家们对那些调查结果的怀疑。&吃一堑,长一智。&一家精明的企业顾问公司郑重其事地告诫同行们:单从&上帝&们的片面之词就下定论,是争取顾客手段中最不可靠的一种。&  喜欢就是喜欢&  &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事很难说清楚。你如果一定要用严格的逻辑去得出个所以然来,可能只会是瞎子点灯。&  任性的消费者也不例外。他们凭感觉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不去管是不是合乎理性!&  例如,大部分人都说自己刷牙是为了保护牙齿,清除牙缝中有腐蚀作用的细菌。这也成了牙刷制造商多年来经营的重要依据,强调牙刷的除菌功能。&  事实上,大量的消费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每天只刷一次牙,从牙齿保健的观点来看,他们刷牙的时间是一天中最不适当的时候&&早餐之前。昨晚留下的残渣经过一个漫长的夜晚,早已完成了腐蚀的恶作剧,而吃早饭又留下了新的残渣。&  刷牙的作用发挥了多少呢?&  有时候,人们这种非理性行为简直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步。&  一家百货公司做了一个小小的恶作剧。他们把一种标价为&一角四分&的滞销产品改帖&二角九分&,结果销售量竟猛增了30%,从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中竟然捞了一把。&  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市场上其实也屡见不鲜,一件100元的衣服无人问津,但标上2000元之后可能会脱销,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可见一斑。&  美国色彩研究中心在一项调查中,发给家庭主妇们三种不同包装的清洁剂,让她们试用,然后对三种清洁剂的性能作出判断。&  试用之后,主妇们认为,黄色瓶装的清洁性能过强,往往会损伤衣物;兰色瓶装的成份不足,洗过后有时还会留下污痕;底色为兰色,略带黄色瓶装的得到一致好评。事实上,三种瓶装的清洁剂是完完全全一样的。&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曾误认为消费者买车是基于理性的选择,犯了行销史上最严重的错误。&  50年代早期,美国的汽车多以&肥胖型&为主,由于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增加,使得街道和停车场塞满了车辆,部分消费者呼吁制造一种不占空间、驾驶座较短的车型。由于这项调查意见的误导,克莱斯勒公司以为&肥胖型&汽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需要是高雅瘦长的&清瘦型&。&  结果又怎样呢?在经过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宣传之后,克莱斯勒公司在汽车市场的百分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1951年的26%降到了1954年的13%。&  沉重的打击使公司不得不悬崖勒马,寻找症结,原来消费者喜欢&短身宽形&的车型,他们买车并没有考虑更多。因此,克莱斯勒公司对车型作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终于在汽车业激烈的竞争中占稳了脚,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上帝&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弄得商人们无所适从,似乎无计可施。但克莱斯勒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能够开动脑筋,便能巧妙地利用一下&上帝&的任性,出其不意地占领主动地位。&  一位汽车推销员对此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假如市场疲软,没有改善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把顾客击昏,再趁他神志不清时签下买卖合同。&&  &神智不清&虽是无心的玩笑,但让顾客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正是厂商和广告人所梦寐以求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但也是可以理喻的。关键是广告能否真正拨动他们心理的那根弦。&  广告人如何才能摸透&上帝&的心思,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正是广告心理战的玄妙所在。&  广告心理战的实质,就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心理制定不同的广告策略。&
共获得金币 0
二、史考特下海,广告人改行
二、史考特下海,广告人改行  消费者真的捉摸不定吗?他们的购买行为无章可循吗?这些已成为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心理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喜怒无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行为背后,都有某种动机在支撑着。如果广告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的需要、动机和目的着想,就会找到消费者心中的那根弦。&  例如,心理学家认为刷牙的原因会因人而异。有些人,尤其是忧郁症患者,确实意识到细菌的滋生,因而对腐蚀两字特别敏感。近年来有些牙膏广告强调“抗腐作用”就是利用了这些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另外一些人(以性格外向的人居多)刷牙的原因是为了使自己容光焕发,口气清新。不过,多数人刷牙既不是为了口腔的卫生,也不是为了维护外观,他们刷牙是为了除掉隔夜所留下的苦涩和臭味,是为了在开始一天工作之前,让自己觉得舒畅愉快。如果能够据此而拟定广告策略:清除口腔异味、保持口腔清新——定能收到异常效果。&  因此,从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入手,才是广告人的上策。广告不仅仅是广而告之,广告需要心理学。&  史考特“下海”&  史考特是何许人也?&  H·T·史考特()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校长,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广告心理战的创始人之一。&  史考特出生于新教徒之家,一度立志要成为神学院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之后即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专修心理学,从师于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冯特()教授。归国之后,最先任教于美国康涅尔大学。&  1901年转入西北大学,成为西北大学的终身教授。&  广告界存在一个有趣的事实:很多广告名人都曾经是神学家或牧师。最先创办现代化广告公司的N·W·伊耶曾是牧师,著名广告猛人K·霍普金斯曾是神学家。&  这也许是因为神学与广告之间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之一B·巴顿,在《无人了解的人》(“A man who nobody knows”)一书中指出,基督耶稣就是一位具有广告天赋的奇才。&  史考特的牧师家庭为他走向广告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于1901年将眼光转向广告业。由于广告界同仁的无所适从,使得史考特对顾客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开始为一些广告公司和厂商提供顾客心理咨询,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收取一定的费用。&  史考特“下海”了。“下海”后的史考特,对广告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进行了专题研究,他发现:&  (1)广告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是相对的。&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吸引人,电视广告比图片广告更能让消费者感兴趣,特别是现代三维动画广告,如计算机的Intel inside芯片广告等。&  色彩配置的不同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如红色比绿色夺目,绿色又比黑色明亮。广告应当根据商品的特征选择表现方式。&  (2)感情诉求方式比理性说教更吸引人。&  人都是有感情的,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是广告致胜的法宝。例如,“献给妈妈的爱”(洗衣粉)、“送给最爱的人”(巧克力)、“与你的皮肤相亲相爱”(香皂)等等,这种拨动“情弦”的广告,效果通常会很好。&  (3)广告内容应当简明扼要、浅显易懂。&  广告文字应当朗朗上口,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广告歌曲应当通俗、有震撼力,如我国的“太阳神”广告歌曲;广告图像应当能让消费者过目不忘,如“万宝路”的牛仔形象等。&  (4)提高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次数。&  日本《朝日新闻》曾对此作过专门研究,发现出现次数多的广告,它的注目率比出现次数少的广告要高出4%。国内有些厂家认为自己的名声已经打响,没有必要再去做广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市场的占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你暂时的退出可能使你失去领土,再想占领就需要花双倍的代价。&  这也是国内一些“老字号”不能重振昔日威风的原因,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广告满天都是。&  史考特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纽约麦迪逊大街(美国的广告街)的座上客,也使广告心理学为世人所认可。他的《广告心理学的原理与务实》成了广告人的“红宝书”。他的座佑铭:“不要去推销商品,最好是先收买顾客”也几乎成了广告人的“语录”。&  史考特是伟大的,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把心理学这一“新生事物”引到广告之中,为困惑中的广告人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广告人改行&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财富的增加,现代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拥有性能优越的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汽车等等。若要等这些东西老化、损坏以后再来更换,恐怕制造商和广告人早已饿死了。&  生产过剩使商人的基本观点发生了改变——由生产为主转入市场和行销为主。美国商业总会会长曾表示:“资本主义已经死亡,消费主义万岁!”&  管理阶层中,“行销革命”成了口头禅,大家挖空心思地寻找“刺激消费行为”的方法,并从旧的需求中再创造新的需求。&  一位汽车制造商曾表示,他一直是以“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的消费者为对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正因为如此,广告人开始对顾客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兴趣:&  “为什么会买这种商品,而不买那种商品呢?”&  “为什么价格越高越有人买呢?”&  广告人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对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购买动机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他们发现,一般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  美国汽车公司兴盛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让人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让一般人觉得开一部超过两年或三年的汽车,是一种非常丢脸的事。因此,美国的旧汽车随处扔掉,如同中国人对破旧自行车的态度一样。&  广告人对消费心理的研究,开辟了广告心理学的新领域——动机分析,即研究消费者的意识、潜意识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的经济开始恢复,广告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动机分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立这门学说的鼻祖之一E·狄克特(ErnestDichter)也成为广告界的明星人物。狄克特博士外表潇洒、精力旺盛。他为许多广告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收费也较高(500美元A天),虽然如此,仍然门庭若市。&  狄克特博士拥有数百个美国家庭的“心理档案”。这些档案对每个人的安定性、野心、精神状态以及实际需要都有详细的记录,并针对上面成员,作试验性的广告。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些广告对忧愁者适合,哪些对乐观进取的人更具吸引力。&  例如,他曾告诉制鞋商:“你向女人推销的不是鞋子,而是一双漂亮的脚!”狄克特博士认为,成功的广告人必须懂得“控制一般人的动机、欲望,并促使消费者对尚未成熟的新产品产生欲望”,他的观点改变了传统说法“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的内涵。&  心理战术的引入,使广告界焕然一新。美国广告和行销方面最具权威的四种杂志,《广告时代》、《印刷油墨》、《潮流》和《商业周刊》,经常以整版篇幅刊载这方面的文章。&  虽然也有一些强硬派人士认为,宣传的重点应放在“产品质量”上,但对心理战术也渐渐接纳。一位广告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我对大卫·奥格威所提到的商业形象问题,虽然并不完全赞成,但形象却是非常重要,所有广告人都应当用心揣摩。”在广告人的大力号召下,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纷纷加入广告人行列,为市场行销作大众心理研究。&  美国佳品面包公司准备选用美女作为公司的商标,有人建议用电影明星,有人推荐用一个不知名的小女孩。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一时拿不定主意,便请来两位广告心理学家,其中一位认为采用明星比较好,大众能迅速认可,给人以实在之感;但另一位则认为小女孩虽然暂时不被认可,但能给人以愉快的联想,而且小孩的吸引力是永久性的。&  公司经过再三考虑之后,采用了小女孩作为公司的商标。&  几年之后,消费者对这个商标普遍认同,使这个商标一直沿用至今。&  由此可以看出,今日的广告发展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广告之战已演变为广告心理大战。战场的胜利者总是那些能够破译顾客购买行为动机的广告人。&三、王先生与王太太的故事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多种多样,而且“表里不一”。有时候动机明显,如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有时候却只是隐隐约约,如为了满足某种精神方面的需求。&  王先生的手表丢了,需要再买一块表。“西铁城”牌手表一直是他的钟爱之物,在市内钟表店有售,于是王先生直接搭车去买下一块“西铁城”。&  王先生的购买动机是非常明确的,首先是他有买表的需求,其次是对“西铁城”情有独钟,因此,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动机,表现在消费者在购买之前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如品种、大小、型号等与产品本身有关的参数。消费者对需求有明确的判断能力——喜欢还是不喜欢。&  与王先生相反,王太太的行为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王太太上街,准备到超级市场买一件衣服。可从超级市场出来之后,却只买一盒S牌香皂。&  “你为什么不买衣服,而去买块香皂?”王先生不解地问。&  “我也不晓得,走到那里看到它,就顺手拿了它。不过,它的香味挺不错吧!”王太太不无自豪地说。&  王太太这种“不晓得”但又“顺手”的行为,表面上只是举手之劳,而实际上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那么,潜意识是什么呢?&  潜意识就是消费者过去的经历、想法和欲望的储藏室,其中包括过去所做的事,所读过的书报、所听过的事、所观察的事……,以及其它印象、想法等等。&  潜意识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它不仅与产品的特征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消费者的个人“素质”有关。&  如何去开垦这片辽阔的处女地?这是广告人“收买消费者”能否成功的关键。&  闯进心房&  心,每个人都有,发达的医学已帮我们认清了它。&  但是,心似乎是一个谜,别人无法猜透你的心,有时候连自己也琢磨不透。&  一个人一方面透过心去认识外界的事物,另一方面是过去的经历存于心中,从而支配现在的行动,这两个方面就是一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  一个人的意识,具有选择的能力,而潜意识则没有选择的能力。王先生既可以买“西铁城”表,也可以买“劳力士”表,但他选择了“西铁城”。而王太太却没有去比较和判断,“顺手”就买了。&  一个人的意识对潜意识有支配权力,即潜意识必须按照意识的命令去做——无条件地接受、保存意识的思想。任何构想、计划和目的,只要经过反复思想,就会扎根于潜意识之中。&  一个人的意识与他(她)的潜意识之间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意识之心,经常在寻找机会,企图找回一些已经遗忘的印象,使之重新历历在目。王太太毫不经意地买下S牌香皂,就是她的意识(香味不错)对她的潜意识产生了作用。&  有时候,意识却找不出某些已遗忘的事。这是因为,过去的某些不幸经验或挫折强迫自己忘掉这些不愉快的回忆,所以,这些事情只好堕入潜意识的深处而沉睡不醒,再也不浮现出意识之上。&  在王先生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带他去吃龙虾,吃完回家之后,他全身发疹,痒得难受,从此,王先生再也没有吃过一支龙虾。长大成人以后,即使别人告诉他龙虾有多么香脆好吃,他也不肯再尝一口。&  这个例子就是广告设计者应该注意的事情,因为,消费者的感受虽然具有一般的倾向,但是绝不可能完全一致。&  消费者的潜意识举动深藏于他们的内心深处,需要借助于外界刺激使它反映出来。这种刺激可以是事物本身、环境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广告。&  广告是什么?在广告的心理战场上,广告就是开启消费者心房之门的钥匙。走进去,就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走不进去,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把根留住&  广告是丰富多彩的,广告的脸孔也是多面的。但是,无论广告的表现形式如何,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带动销售。&  夏天来了,气候闷热,换洗衣服增多。一些家庭主妇非常厌烦洗衣服,于是,她们非常注意电视上的洗衣机广告。看过广告之后,拉上丈夫就到商场去选购。“爱妻牌”不错,既能洗衣服,又能体现丈夫对自己的爱,很可能就搬回家了。&  与王先生买手表一样,主妇们买洗衣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广告的作用只是提供了实现这种动机的途径——到××商场去购买“爱妻牌”洗衣机。因此,广告只是传播了商品的信息,真正的广而告之。&  但是,广告不仅仅只是传播信息,更重要的刺激消费者的潜意识,使之变成购买的冲动。&  王先生的上班途中,有许多电线杆广告。“祖传秘方”、“TOEFL冲刺”、“房屋招租”等琳琅满目。尽管“爱委会“(爱国卫生委员会)三令五申,但仍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这些广告中,尤其是搬家,房屋出售和清洗厨房等家政服务广告最多。&  王先生每天早上经过这些电线杆广告时,只是有意无意地扫上两眼,从没有特别留心这些广告。虽然如此,在他的印象中,对这些广告总存有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印象。&  一天,王先生家的抽水马桶开始漏水,王先生突然想起电线杆上曾有修厕所的广告,就打电话给那家修理店,解决了抽水马桶的问题。&  透过王先生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电线杆广告透过潜意识的媒介,引导他去寻找厕所修理店的服务,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当我们随便翻开一本杂志,看见其中一个广告;打开电视机看见一个广告片断,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接受了广告的刺激,并珍藏于心灵深处。如果我们将来某一天有这种欲求时,潜意识就会支配我们的行动。&  并非所有的广告刺激都能给人以明确的意识,但却把“根”深深地扎于潜意识之中,“立竿见影”式的广告效果,并不多见,厂商希望今天播广告,明天见效果的梦想是不现实的天方夜谭。&  从广告对潜意识的影响来看,广告即使未见效益(短时间内),广告费并没有浪费,植于消费者心里的“根”,总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结果。&四、与“上帝”沟通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王先生是一位工程师,在一家颇具规模的计算机公司上班。每天早晨,他被闹钟闹醒后,就去刷牙、刮胡子,当然,他所购买的闹钟、电动剃须刀都是通过广告的介绍、吸引而选购的。&  梳洗之后,他就走进餐厅,准备吃早餐。这时,收音机所播放的节目,几乎不断地为插播的广告所中止,而打开报纸,映入眼帘的也是巨幅的商业广告图案。&  出门后,王先生好不容易挤上一部公共汽车,抬头一望,车厢内也贴满了琳琅满目的广告海报。刚下车,一位迎面而来的陌生人立即将产品传单塞在他的手中。&  王先生上班前的这一段小插曲说明了一点:我们已完全生活在广告的世界之中。&  但是,王先生对于这些目不暇接的广告丝毫不觉厌倦,因为自己今天能拥有舒适的电器化生活,几乎都是通过广告购买的。所以,他还打算购买一部昨天在电视广告上见到的录像机,来增加家庭生活的乐趣。&  王先生是一位热心的“上帝”,对广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与王先生相比,李先生就似乎显得有点冷淡、孤僻。&  李先生在一家不太景气的工厂上班,成天在机床前汗流夹背,而收入却很少,有时连奖金都没有。每天看到电视、报纸上的广告就愤而不看,因为广告的刺激加深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由此看出,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的人热情开放、有的人闭关自守,有的人“喜新厌旧”,有的人则墨守陈规,可谓应有尽有。那么,广告怎样才能打动消费者,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过关斩将&  广告要成为消费者永久的朋友,必须了解他们对广告信息的处理态度。&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自己被别人控制或支配。抗拒之心,人皆有之。&  每个消费者都清楚,广告是想说服他(她)掏钱去购买,因而抗拒之心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拒绝接触  有些消费者,对广告有一种天生的反感情绪,一看到广告就避而不见,或者来个充耳不闻。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唯独这种广告热闹仍有不少人不爱去凑。&轻视广告信息的价值  有些消费者,对广告并无好感,总是嘲弄广告所宣传的商品优点。例如,许多人认为好东西不用做广告,酒香不怕巷子深,做广告肯定是自吹自擂。这种观点源于消费者对广告价值的误解。&反驳广告中的论点  有些消费者,特别爱与广告过不去,喜欢找岔,以此来反抗自己被广告说服。&  例如,广告讲加热器方便、实用,他(她)也许会讲煤气漏气会中毒;广告讲矿泉壶有保健作用,他(她)说:以前没喝矿泉水,怎么也长寿?化妆品能使人漂亮,他(她)就说:能把80岁的老太太化成20岁的小姑娘吗?丑的化不美,美的也不用化等等。&听之任之  大部分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既不关心也不反感,认为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需要时就注意,不需要时就放弃。家中需要买冰箱时,就会注意冰箱。&  每个消费者的内心都有一个知觉防卫系统,对广告信息会设下层层关卡。每个广告要想闯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必须通过这一层层关卡。&第一道关卡:选择接触  消费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意无意之间,只接触一部分广告信息,而过滤掉其它广告信息。例如,阅读报刊、杂志的时候,常常会对广告版面略而不看,一翻而过,连停下来看一眼都觉得是多余。而电视广告时间也常常是上厕所、拿东西、闭目养神或聊天的时候,有时干脆关上电视机,落个耳根清静。&  对广告来说,选择接触如同消费者心灵的守门人,只要他紧锁大门,广告信息就不得其门。如果一味地往里闯,只会碰得鼻青脸肿,更别说去影响他们。只有他敞开大门,广告信息才能登堂入室,与消费者心灵对话。&第二道关卡:选择注意  进门之后的广告信息,消费者并不是来者不拒,而只是对其中一部分有兴趣,其余的信息大多是随风而去。例如,王先生最近想买车,他可能对汽车广告特别留心;如果他是“发烧友”,他可能对音响广告特别注意。最近的家具广告非常精采,也引起了他的兴趣。除此之外,他对其它广告并没大多大印象。&  学生上课也是一样。一群学生上课,但事实上只有一部分特别注意,而另外人都在开小差。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专心听讲,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则能混则混。&  当我们看电视时,常常因为懒得起来走动或换台,而接触很多广告,但我们通常不会全神贯注地看广告,除非有特别关心的产品,否则,大概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因此,大多数广告都在我们这种不在乎的态度下一闪而过,没有在我们的脑海里引起任何波澜。只有当我们有兴趣的广告出现时(如我们所关心的特定产品广告,或广告情节令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或具有强烈的对比或冲击力,或配上动人的音乐或剧情等),我们才有可能加以注意。&第三道关卡:选择扭曲  一般消费者在看到广告时,总是以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广告信息,并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它扭曲成与自己想法接近。&  每个消费者对特定事物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或偏见或成见,有时是很难改变的。人们在看广告时,常常是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有时候甚至加入原来没有的观点,而忽略掉原有的重点。&  例如,消费者认为氟化物有害人体,牙膏如果在广告里强调氟化物可以防止蛀牙,它必须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提出科学证明或专家实验报告),否则,消费者会将氟化物有害健康联系起来,拒绝接受这种信息(扭曲信息),并认为该品牌的牙膏不好。&  这种曲解相信并非广告的原意,但经过选择扭曲之后,解码出来的东西常会与广告主的期望有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广告专家一再强调广告信息愈简单、愈清楚愈好的原因,如果能够让人们一目了然,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第四道关卡:选择保留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忽略掉大部分信息,保留与自己的态度、信念相符的信息。&  消费者的记忆是广告的奠基石。广告能在消费者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广告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若未能顺利留下记忆,则如船过水面一样,广告的效果就不敢恭维了。&  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保留记忆的广告,行成为广告人的一大挑战。&  为了突破选择保留,多种争奇斗艳的广告纷至沓来。有些广告的确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有些却败走麦城。有些广告让消费者记住了广告情节,但却忘记产品的特征,特别是名人广告,消费者记住了明星却忘了明星手中的商品。&  例如,一家钢笔厂在某杂志上作了一个广告,广告背景是一个裸体美女,钢笔斜插在美女身体的一个重要位置上。这样的广告,相信读者只会注意美女而忽略钢笔。&  如何才能增加广告接触的魅力呢?广告创意是致胜的法宝。&  广告创意是广告创作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就是广告定位问题。洗发水定位在去头皮和增加光泽上,运动鞋则定位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才能与消费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DavidOgilvy)认为,每个广告人在创意时应该思考下列五个问题:&  1.第一眼看到它时,是否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2.你是不是希望这个好点子是你提出的?&  3.是不是很独特?&  4.它是否完全符合公司的策略?&  5.它是否可以用三十年以上?&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应该是五个肯定的答复。&  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见到广告创意都比较平淡。要么是产品事实的堆积,如商品具有什么功能、获过什么奖(不排除用钱买来的金奖)等等;要么是行云流水、天马行空,消费者倒觉得创意不错,就是有点不知所云。&  因此,奥格威提醒说:“当你看广告时,我不希望你觉得它有创意,我倒希望你觉得它有意义,去购买广告主的产品。”大师的话无疑给我们每个广告人一副镇静剂。&  广告信息经过层层关系,终于到达了消费者的心灵深处。&  现在的问题是:与“上帝”沟通之后,“上帝”对此有何反应呢?&  “上帝”的反应与购买之间有何关系?&  AIDA阶梯&  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经过选择接触之后,经过三个阶段而达到购买:&认知阶段  这是广告反应的第一阶段,包括消费者&  ——是否明确知道广告主的名称?&  ——是否了解广告内容和诉求重点?&  ——是否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色?&  ——……&  事实上,认知阶段就是消费者对广告本身信息的直接反应。例如“脚癣一次净”的广告,消费者知道是贵州神奇制药,主治脚癣。&情感阶段  这是消费者对广告的认同阶段,包括消费者——是否产生好感?&  ——是否对广告主有好的评价?&  ——是否对该品牌有偏好?&  ——是否有强烈的占有欲望?&  ——……&  消费者的情感对购买行动有较大的影响,感觉好的时候,其购买的冲动就会十分强烈。例如,“情人节”到了,花店的生意特别兴隆,就是因为消费者的心理认同。&行为阶段  这是广告的直接目的,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广告主要解决&  ——能否有效地克服影响购买的干扰因素?&  ——能否有效地激发强烈的购买欲望?&  ——能否成功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  ——……&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如经济能力有限,暂时不需要等,但更主要的是主观因素,如不喜欢商品的色彩、型号等。广告若能消除“上帝”心中的阴影,购买行为就会自然而然了。&  广告的作用一般经过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阶段,但存在着不同的反应模式,一般消费者在购买某一品牌之前,通常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心理阶梯,以酝酿、评估、决定其购买行为。尽管途径不一样,但从认知到购买都经过了一级一级的阶梯。&  广告就是促使消费者拾级而上,更上一层楼。&  AIDA模式是广告人最常用的反应模式,简单明了,清晰易懂。例如,&  “咦,那是什么?”——Attention:注意到商品广告信息。&  “嗯,还不错。”——Interesting:产生进一步研究商品的兴趣。&  “真想把它买下来。”——Desire:产生拥有商品的欲望。&  “好吧,买!”——Action:采取行动。&  因此,广告信息的反应过程是:注意—→感兴趣—→产生欲望—→购买。&  一个好的广告,一般先以标题与图形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以精彩的开场白引起兴趣,再以广告内容刺激欲望,最后以催促行动的结束语或附标题来促使购买行动。&  并非所有的广告都能立竿见影,有些消费者只会将广告信息存于潜意识之中,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购买,即是:注意—→感兴趣—→产生欲望—→记忆—→购买。这种模式叫AIDBMA模式,即在D后加入M(Memory记忆)。&  也有人采用AIDCA模式,消费者在产生欲望之后,就会进一步追问自己,“真的需要吗?”,“价格合理吗?”,“有什么保证?”,“合不合用?”等等。这里的C就是确认(Confimation)商品是否符合需要?能否放心地购买。&五、攻心之战  消费者的个人爱好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他们在购物时受到商品形象和设计的吸引,往往会感情用事。&  例如,一位广告公司经理指出:“妇女愿意花二十元买一瓶珍珠霜,而不愿意花五元去买一块香皂。”原因何在呢?&  他解释说:“香皂只能保证清洁,而面霜却能保证滋润美容。”(当然,香皂也开始开发这方面的功能)。最后他表示:“化妆品商人所卖的,不仅是油脂,而是美丽的希望。”&  我们无力购买名牌轿车,然而,“林肯”的盛誉之下,有哪个地球人不为之心驰神往?看到“至尊显赫,王者之车”的广告,又有多少人不为之倾倒?我们注意到,许多到北京的人,都愿意去王府饭店,仅仅是为了看看那两部世界名车。&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人还是商人都明白,并不是商品不优秀,而是消费者的“感情”太丰富。引起消费者感情上的共鸣已成为现代广告商战的主攻目标。&  无处藏身&  利用心理攻势来影响大众消费行为,已成为各个行业惯用的伎俩。美国最具实力的100家广告公司中,有三分之二应用“动机分析”来发动心理战。&  “为什么一般人害怕高级领导人?”&  “城市人为什么要骑山地车?”&  “男人为什么抽烟?”&  “女人为什么逛商场而乐此不疲?”&  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际上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潜在”诱因,即是“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弱点。”(卡耐基,美国)&  自从广告界引入心理分析之后,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已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例如,芝加哥一家广告公司甚至研究女孩子月经周期的心理反映,以便根据她们的心态,拟定广告策略。&  研究表明:在情绪高潮的阶段,她们会表现得富有创意、容易兴奋、自我陶醉、热情、慷慨和外向。低潮时则会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特别的关照。这期间她想象力较差,性格也变得消极、内向。&  如果推销蛋糕,可拟好两个方针,针对处于情绪高潮的女性,用“新奇”来打动她;相反地,对于处于情绪低落的女性,则以“不费事”,“不麻烦”、“操作方便”等字眼打动她。&  许多商人目前已经开始应用这种心理战术,争取顾客。他们针对消费者的潜在欲望、需求和弱点来拟定广告策略。例如大多数人购买时,都有一些共同的潜在动机,包括和谐感、刺激感和安全感。一旦找到这些动机,就可针对其心理需求,布下天罗地网,轻而易举地让假想中的顾客成为囊中之物。&  因此,无论多么任性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人能逃脱专家们的“算计”,没有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公共关系专家甚至针对神职人员大做广告,畅谈操纵圣教徒的手段。&  日本一家手表厂商,生产出一种新型钟表,其原理构造与普通表一般无二,功能上仅仅是在记时的基础上,每天准时提醒穆斯林们作祈祷。这种价格便宜、质量优良的钟表在阿拉伯国家大为走俏。再例如,推销房地产的人总是诱惑消费者:&  “选择与体面人为邻,为友……”似乎只要与体面人为邻,便拥有了一切。&  这种攻心活动,不仅活跃于商业界,也活跃于政界、工业界。政党的竞选可以采取类似商业推销手法获得选民。现在,工商界、政界的高级干部,都开始重视心理分析,可以大胆地预言,不久的将来,社会上的主要部门会拥有一些既有本行技术,更有训练有素的心理素质的专家。&  美国加州的一家商业学校向社会吹嘘,该校毕业生都受过专业训练,合乎社会需求,原因在于该校的训练课程是完全模拟雇主心目中理想的部属为教学重点。&  娱乐界也是如此。舞台上、银幕上、书籍中人物的形象都是精力充沛、深谋远虑、慷慨豪爽、挥洒自如的现实主义者,或者能书善画、通词曲、工音律、事业有成、潇洒多情的理想主义者。崇拜偶像是人的一大特点。特别是青少年,有时候甚至认为东施效颦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操纵大众心理的人,融合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点,发展出一套以群众心理为基础的理论。这些人中,过去有的是研究异常心理的专家,有的是远赴所罗门群岛研究土著人婚配和民俗的学者。他们都抛弃了本行,加入了“研究动机”或“动机分析”的学者行列中,成为广告人。&  攻心为上&  现代工业的发展,商品规格日趋规范化。各种不同牌子的汽油、轮胎、冰箱、彩电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难分高低。&  那么,广告人应该根据什么方针来作广告呢?&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产品之间的差异愈小,可供选择的理由也就愈小,再也不可能用合乎逻辑和理性的广告词去打动消费者。”&  事实的确如此,我们每个人去买彩电时,已经由原来的功能选择为主,改为品牌选择为主,这种变化就是消费者心理的转移。&  无接点的电脑选台,就是声宝牌在1975年所创出的一个突破性的特点。经利用报纸电视两大主要媒体,扩大宣传之后,果然转移了许多消费者,集中注意到SHARP的电脑选台上。&  它首先以“彩色不好谁之过?”的广告大标题介绍一般电视机所用的旋转选台器,是以130个机械点,来对准频道,接收彩电讯号。如果有磨损或污染,就不易对清频道,产生了接收彩色讯号不良的现象。&  接着,用“彩色迈进电脑时代”及“频道彩色技术的专利”的两则广告标题,说明发明了电脑选台,并已改装上电脑选台器,运用电脑控制电压感应,使彩色讯号能准确接收。&  所有这一切,再加上成功的一句口号:“轻轻一摸,立刻换台”,立即就牢牢把握了消费者的购买偏爱。&  人的消费动机分为理性和非理性的两个方面。理性的购买大家都非常熟悉,可利用的潜力已近似为零。非理性的购买还没有被大家所认识。它是消费者潜意识的激发所产生的冲动。&  在30年代的上海,一家牙刷生产厂家的产品宣传上写明“产品系选用精良猪髦制作,坚固耐用,上等佳品,请君选用,包你满意”诸如此类词汇。广告刊出,反映甚小。然而,一支巨型牙刷旁边写上四字——“一毛不拨”的宣传画贴遍车站码头,很快使一个无名小厂独点鳌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原因很简单,猪毛再好,消费者也不愿意把它放在嘴里,而“一毛不拨”则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牙刷质量的追求,自然是旗开得胜啰!因此,广告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而是寻求心理上的共鸣。&  现代商品推销艺术应当与心理学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铺平坚实的道路。动机分析专家、形象设计人员、职业说客,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庞大的财力,已经建立起充满挑战的工作群。职业推销已发展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攻心之战”。&  测定“心理钱包”&  社会型态变迁之后,性别、职业、年龄等等所谓人口统计的标准,已经无法测定消费者的行动,所以针对新社会形态,又推出了新的消费者调查手段,比如个性分析、生活型态分析。&  此外,商品本身也越来越细分化,仅以汽车为例就有标准型、豪华型、定制型、三门型、四门型等,加上商品细分化,二者一组合便是所谓“心理钱包”,这种手法是日本朝日新闻大阪总公司和市场调查社共同开发的。&  它的基本构想是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或服务时,即使付出同等数额的钱,但其“痛心”程度却因人、因时而异。所以,假设我们能够调查消费者对于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出的“痛心程度”,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各项目之间,看出“痛心”的表现之间具有相当高的相关程度。&  做过这种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知消费者心中有下列七个钱包:&  指向更高嗜好的钱包27.4%&  交际用的钱包15.5%&  女性装扮用钱包17.7%&  针对不安的防卫用钱包14.4%&  日常生活的必须用钱包10.5%&  提高生活水准的钱包8.0%&  轻便的钱包6.8%&  上述各钱包后所附的百分比数字是“寄与率”,即该钱包在消费者心目的大小,重要程度等,这个比率越大,那个钱包在消费者心中就越重要。&  包装与广告统一起来&  包装对于商品的销售有极大的作用。我们举两个例子:&  某家英国卷烟厂,推出其新牌香烟时,以三种不同的包装试销,其中一种的销量远大于另外两种。于是,该厂商就选定其为固定的产品包装。&  一位外国人在其本国买到一种精致礼物送给其一位中国朋友。而那位中国人打开之后,却发现产品上写的是“MADEINCHINA”。中国的产品许多时候,都是因为包装的品位不高的缘故而只在国外“摆地摊”谋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来让国人为之痛心不已。&  消费者常常通过广告,在记忆中形成印象,记住商品在广告中的样子,因而商品的包装必须和广告中采取的包装颜色、款式全部一致,否则,广告就失去了意义。而且,一旦商品的销路不错时,商品包装本身也就是无声的广告,它也是广告的一种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共同发挥作用,如果广告包装与商品包装不一致,商品包装的本身的媒体作用也会因此而削弱许多。&  所以,广告中给消费者留下的商标、包装的印象必须和商品一致,印刷广告,电视广告多使用商品本身的照片、活用包装上的字样,等等,运用视觉,听觉共同诉诸消费者时,可以使消费者很容易在见到商品时,想起商品广告的名称、商标、图案,也容易拉近消费者与商品的关系,因为人们总是爱想:&  “哦!就这是电视中常出现的那种东西。”——买了电视上常说的东西,无形中会有身价提高的感觉。&  不过,反过来说,把广告中的话、口号纳入包装之内的情形却很少,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部分包装,只不过是采用彩色印刷来印制商品名称、厂商名称、价格、图案等,当然,单纯简洁是包装的要求之一,但是如果我们有进一步的设想,使看过广告到商店选购的目标顾客,看到包装就想起广告内容,岂不是更为理想。&  近来,有识之士经常呼吁广告媒体立体使用,而且也逐渐付诸实行,但是我们应该注意,除了这些媒体需要其它媒体配合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广告与包装的密切配合。&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广告行业才刚刚起步,在技术上还有待于改进,规模上有待于扩大。广告既是艺术,又是科学,既需要消费者的欣赏,更需要消费者对它产生反应,进而导致购买行动。这是厂商的愿望,也是广告人的目的。&-------------------
共获得金币 0
第二章 消费通道,暗藏玄机
第二章 消费通道,暗藏玄机一、致胜第一步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如擦身而过的美女,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黄色车身的“的士”,都会给我们视觉以刺激,引起或大或小的注意。&  大街上,不只一辆镶有三等分圆标志的黑色轿车驶过你身旁,你自然会想到“奔驰”的贵族风范;广播里“味道好极了!”的佳句播个不停,忍不住冲一杯雀巢咖啡提提神。&  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便是它们历久不衰,走向成功的明证。如果一种广告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那么即使此种广告以排山倒海之势,接二连三地推出,也无效果可言。&  抓住眼睛&  我们产生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冲动。这是一种非自发性的注意。这种非自发性的注意,常常因刺激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譬如色彩鲜烈的霓虹灯就较色调柔和的霓虹灯引入注意。&  注意力对广告的成功与否虽然有非常重大的关系,我们还是不可能仅靠注意力就引起消费者的购买行动。如果我们希望消费者长期产生注意,就需要使他产生关心,而这种关心是人与生俱有的本能,具有持久性。&  一对新婚夫妇订婚以后,因为具有对于建立一个新家庭的极大关心,所以每天都很注意家具的大特价广告,希望透过这些广告能买到既便宜又精美的家具来布置自己的新房。&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广告给予的外部刺激外,从人类生之即来的欲望所分支出来的要素也和人的注意力有密切关系。&  凡是引起我们关心的东西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所以,许多商品或服务都具有某种特殊而且显著的特征。&  例如,日本制的龙角散以前的包装十分不方便,往往一开盖子,里面的粉末就四处飞散,沾上衣服以后,也不容易去除,后来他们推出新式的改良容器,只要转一圈就会有服用一次之份量的粉末跑出来。&  这点改良就是企图吸引原来感觉不方便的人士关心的要点,此种特征就叫做销售要点(SalesPoint)。广告特别重视销售要点,是因为销售要点足以引起消费者的关心,进而产生注意。&  注意并非一成不变的。当我们对某一对象注意时,到底能维持多久呢?一般而言,五秒钟是最平均的时数,注意焦点的印象广告二秒钟之后,是注意力的最绝时候,再往后注意力就会减弱消失。&  报纸的整版广告的确比分段广告更引人注目,但是,消费者在同时能够集中注意焦点的部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有些时候,所占篇幅较小的分段广告反而更能使消费者一目了然。&  在制作广告设计时,必须建立这种注意变动的观念,要善于安排视觉、听觉、布局等各部分内容,使消费大众能够按设计的路线,依次顺畅地通过事先安排的各种宣传要素,进而采取积极的购买行动。&  致胜新法宝&  针对一份报纸广告来调查一般读者,以何种比率注视广告中的某一部分的调查叫做广告注目力调查(redershipscore)。在一般情形下,注目力的因素包括下列几种:&  (1)广告文案——文案形式,所占空间大小、版面设计及商品或服务种类等等。&  (2)刊登方法——所刊登的版面(第几版)、位置及周围的报导或广告等。&  (3)印刷方法——如是否黑白印刷、彩色印刷或照像凹板印刷等。&  (4)读者层——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济生活水准及生活形态等。&  透过这种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几种印刷广告引人注意的原则。下面,以此为中心,讨论如何透过其他媒体引入注意的方法。&大者不“大”,小者不“小”  如果摆四座建筑模型在你的面前,那么你会注意那一座呢?我相信你会注意的一定是高度最高而外型优雅独特的一座,因为就我们的注意力来说,目光凝视不移的物品一定具有某些特殊出奇的地方。所以,如果将一个优秀的物体放置于一般物体之中对比时,较好的一方就会令我们产生好感。&  广告的情形也是如此,所以往往总是篇幅巨大的全版广告比较引起读者的注目。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广告所占的空间加倍时,注意效果却不一定成正比地增加。&  譬如根据附表的统计得知,所占空间增加十倍时,注意力的增加却仅能增加七倍。就广告所占的空间大小而言,我们应该特别留意一种倾向,也就是说,决定广告引人注意的价值在于相对性的影响因素。&  例如,第一版报头下的广告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位置却十分突出、独立,而且其他广告所形成的刺激全无,所以,特别引人注意。&  空间的大小(cm) 大小的比率 注意率(%)&  19.25     1        9.7&  38.50     2        16.5&  57.75     3        23.2&  77.00     4        30.0&  96.22     5        36.7&  115.50     6        43.4&  134.75     7        50.2&  154.00     8        56.9&  173.25     9        63.9&  192.50     10       70.4&流水不腐  霓虹灯有不断闪动、旋转及静止不动两种,两者比较之下,那一种更引人注意呢?毫无疑问的,动态的霓虹灯当然更能够抓住消费者的目光。因为,凡是动态的物体都比静态的物体更容易引人注意,所以,动态霓虹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而设计的。&  例如,某家电器公司利用一个大转盘,将他们所有的产品放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消费者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看见一项又一项的商品,这种广告方式就是利用动态原理而设计的。&  另外,我们走在街上常常看到许多卖烧饼油条的小店,他们的师傅总是站在自己的店门口或走廊上炸油条、烘烧饼,你如果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店面总是顾客云集,这是因为动作和变化能够引人注意。&  可是,印刷广告上面不可能带有什么动作,所以我们只好利用较有变化的版面设计和显示活照片来暗示动态,以弥补此项缺点。比如目前许多卫生棉在杂志上所推出的广告插图就是利用一些去郊游、烤肉、划船的快乐女性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且还用(欢乐如常、若无其事)等字句来宣传,这些都是动态印刷设计的典型例子。&  除了视觉之外,听觉也可以利用动态各变化来提高引人入胜的效果。&  连续不停而单调的声音(如火车走在铁轨上的声音)具有催眠的作用,而富有变化的声音(如英国威斯特敏士特教堂大钟的报时声)却引人注意而觉得悦耳。播音员播念商业广告的声音富有魅力而吸引人,就是因为他的声音产生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  至于广告文案本身也需要变化,当然广告的传达内容和方式可以持续,但是在表现创意上却需要不断的更新,以类似但不重复的标题、插图、布局……来提高消费者的兴趣,增加广告的效果。&对照与和谐  凡是形成显著对照的东西都比较能引起我们的注意。臂如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时分,闪烁耀眼的商店就远比暗淡、清冷的门面更吸引购物者的注意。&  同理,毫不顾及对照的广告也无法提起消费者的兴趣。好比全版的印刷广告只用相同的粗黑字体撰写文案,而且又无足够的留白,只会令消费者产生沉闷的感觉。反之,如果能够利用立体空心字配合中明等字体来灵巧地设计版面,就会形成活泼、对照而且特别惹眼的广告效果。&  普遍而言,大胆的对照版面设计,耸人听闻的广告文案,都会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必须注意,对照虽然能够提高广告的注目率,但我们仍不可忽视与商品本身取得调和。&  宝石等高级商品往往都是在宁静,甚至庄严的气氛之中成交的。因此,过分大胆的对照对某些商品并不适合,那样只会损害到商品本身的价值。&  其次,颜色对照由于具有独特的心理诉求力而会受到注意,具有对照效果的颜色:红与黑、黑与白、黄与蓝……,两三种不同的色彩并排时,如果其中包括某一种较占优势的色彩,就会使得这两三种色彩之中的某一种或两种特别鲜艳。&  不过,这种色彩的对照虽然具有吸引人注目的力量,却不一定能够维持读者的关心。&  当两三种颜色的配合给人舒适的感觉时,我们就可以说这几种颜色之间已经取得了调和。而想要取得这种色彩调和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使用明度、彩度相等但是色相不同的色彩。这样形成的调和色彩,或许在行人注意上较弱,但它令人维持长久兴趣的力量却显著增加。&  有关彩色印刷广告的效果,曾经有人做过许多不同的实验。其中有一家化妆品公司曾经以一张普通的黑白广告和一张相同图案,但是却用蓝色商品照片配合红色标题印刷而成的彩色广告,来做注意效果程度差异的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同样的设计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商品的照片,但是以黑白和彩色而言,黑白广告的注目率占46%,而彩色印刷的注目率却高达84.1%,可以说效果上增加了两倍。另外,在黑白广告之中,第一眼就注意到标题字的人占0%,而在彩色印刷广告中,却仍有7%的注目率。&  如果希望消费者能够看完其所制作的全部广告,广告主就需要特别留意色彩的调和。&千百次的问候——反复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映入眼帘的是道旁满眼的公用电话亭,和以往不同的是,亭子里如同碧蓝的海水,凉爽怡人,那是“百事可乐”的巨幅彩画,水中悠悠飘着一瓶“美年达”。&  又转过一道街,也许你终于抵不住那一次次的问候语,买了一瓶找回了那种感觉,从此有一名话便长在心里:&  “渴了吧?找百事!”&  是我们信任了“百事”,还是“百事”战胜了我们?&  或许一次只贴一张并不能形成注目的焦点。但是,如果一次连贴好几张就必定会造成强烈的刺激,被发现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吸引顾客的注意,这无疑是很好的立场,我们会发现,这种张贴法的背后隐藏着一条重要的原理:以景取胜。&  这种方式虽然相当原始,但是却具备极高的吸引注意效果。所以我们知道,广告宣传除了需要清新的创意以外,也需要适度地在某个固定的时间之内反复推出相同的广告文案和销售要点,以期达到吸引广告对象注意,和增强其记忆的目的。&  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推出广播广告时,最少将同一项广告内容播出三个月~六个月之间(每天一次),才可能收到广告效果。&  不过,反复也有一定界限,过分长久的反复,只会使广告对象感到厌烦,沉闷。&奇葩一枝  几乎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天性。&  新奇的事物才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在此起彼伏的商海中,广告也趋盛的情况下,除非推出新奇的广告文案,否则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日立公司在推出直流变频式的全能空调机时,就颇有默默无声、自待公评的味道。无声就是商品质”,这一似弱实强的宣传口号正是此类商品的代号。这一新奇的策划可以使我们立刻联想到其牌名、品质、特性等信息。&  “日立冷气以高品质的无声”征服了炎热与噪音,还你一个梦境!”也征服了众多消费者。&  除了广告本身的图案之外,就连问卷调查和有奖销售各方面也应该绞尽脑汁,以求出奇致胜之道。&  前些时候颇为流行一时的有奖售物失去魅力之后,厂商马上针对出国观光的旅行热潮设计出一连串的“免费畅游东南亚”、“母女同游菲律宾……”。总之,厂商无时不针对顾客的心理,推出诱人的新鲜面孔。&  小型礼品本身也具有新奇感。所以,许多厂商在举行新型产品发表会或创立几周年纪念活动时,都会随货赠送一些小礼品。&  可是,我们发现这种小礼品送得泛滥之后就无法再吸引顾客的注意,因为说也奇怪,这么多厂商赠送的产品之中,总是不外乎原子笔一枝、肥皂一块、或钥匙链一条,真是既无聊又小气。所以,聪明的厂商不妨设计一些新颖、实用而且在普通商店无法买到的特殊制品,来提高顾客的兴趣。&赤裸裸地暴露  大约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我们打开杂志,会发现许多广告都刊登在右页的右端,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如此做法你感到奇怪吗?只要想想,我们在翻阅下一页之前,总要留意即将不见的页尾——右页时,不能不佩服广告者的苦心。&  就杂志位置而言,最佳位置是封面或封底,其次是封二、封三、扉页。广告者不妨在这里让其产品暴露无遗,大放光彩。&  报纸广告的心理因素和杂志相比之下,就显得更加复杂,就一般报纸的“页上位置”而言,英文报纸同页数的左上角位置优于右上角位置,中文报纸同页数的右上角的位置则优于在左上角的位置。&  而如果同一页的报纸横分成四栏时,其注目率以中间上的位置为最高,中间之下次之,最上又次之,最下一栏则最低,也就是说,每一页的上半部效果都比下半部的效果高,而其中最佳效果的位置又是距页端四分之一的地方。&  你是否对穿着三点式的美女视而不见?&  在印刷广告中留有适当的大面积空白如同美女在展示自己美丽的胴体,增加很大的表现力。我们千万不可存有既然已经花了那么多广告费,就应该把每一个空间都填满了才划算的错误观念。&  倘若广告留有很大的空白处,或许你在一时之间会觉得十分浪费,不过,事实证明,这些空白不但不浪费反而有引人注意的力量。因为,这些空白使得广告上的字和图案完全孤立,以致显得特别夺目。&  同理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媒体,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如果能以两、三秒钟的空白、无声处理画面,反而能在其他连续吵杂、纷乱的广告中鹤立鸡群。&  广告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战争,或许这是对的,具备了引人注意的巧思之外,还要让消费者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决定,留给广告者做的便是如何培养持续的兴趣。&二、扣人心弦  广告是做给消费者的,迎合这些“上帝”的意图,满足其兴趣便是广告宣传的要旨。可是,如今“上帝”的喜好真是万变,考虑得太远,广告商不得不从“请大家使用×××”的劝告式圈子中走出,谋求一种综合性的广告。&  此种广告除了推销商品之外,还企图形成企业和商品的印象,气氛,目的在于使接受广告者了解厂商的规模和信用,期望利用厂商名称打动消费者购买物品的兴趣。&  象个孩子似的&  “泛美航空公司的服务堪称一流!”&  “这些绿苹果还没到成熟。”&  对于上面由认知而产生的印象,一般具有实实在在、不容置疑的特点。&  人们在社会环境或面临其中事物时,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以进行认知作用。这是基于人们不同的欲望和态度,也会产生不同的印象,因而导致不同的行动。&  日本SB食品公司刚刚推出大蒜(从前日本人不吃大蒜)&  的时候,是以一种新调味料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以后他们的大蒜逐渐在顾客心中形成一种调味剂的印象。&  后来,当他们推出以大蒜为原料的药丸之后,此印象更在消费者心中扎根下来,这家公司在刚推出这种调味料时,采用“良夜之调味料”为宣传内容去影响顾客对此商品的认知印象。&  把这种印象种在消费者心中,真向教孩子们读“A”、“B”、“C”似的,一点点艰难地为他们所接受。&  孩子们产生的印象却越发持久。&  于是,广告商应千方百计地利用认识印象来取得消费者青睐。例如,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存在希望赶上流行而不愿落后的心理,住在同一地区的人们对于耐久性消费品有同样倾向。&  这些社会性规范将促使接受者采取相同手段。&  思想的野马&  某个星期六傍晚,当王先生漫步在人群熙攘的闹区街头时,他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当时走廊上刚好有两名擦鞋童正在帮客人擦鞋,他们一面擦,一面招徕顾客。&  一个说:“先生擦擦皮鞋吧!”&  另一个则说:“先生,约会之前请擦亮你的皮鞋。”&  王先生站在那里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发现,后者的呼应效果达到满分,许多男士都陆续地停下脚步,请他为他们做约会之前最后的修饰。&  这位擦鞋童显然晓得,星期六晚上约会的人很多,而且这些赴约的人士也都希望自己在约会的对象面前仪表堂堂,所以就站在此种为顾客设想的立场招徕顾客。&  这种能够使自己置身于别人立场的思考能力就是想象力。&  而广告商学会利用种种新方法去组合这些记忆印象之后,再进行想象,这无疑会大有裨益的。因为这会产生全新的印象给消费者,我们称之为建设性想象。&  文学作品就是基于作者丰富想象创造出来的,利用作品产生的意境作广告,可以引发读者对广告的想象,最终接受某种观点。&  有个外国广告曾经利用一首题名为“独游××湖”的小诗来引发读者对其广告的想象:&  一天即将告终&  深山旅途的尽头,有个湖&  正如孤行者的双眸&  湖水默默映着山巅与穹苍&  如今,仍然思怀千年之古&  这首诗原意只是要表现深山之中一潭湖水,但是经由广告的巧妙利用,读者可以透过这几句话品尝心灵沉静的孤独感,并且诱发对于广告商品所有的想象。创作者思想的野马飞得很远很远,读者也被牵着走了。&  静中的灵动&  广告所希望表现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而且所采用的语言也十分单纯。但在文字、照片上的设计,却是加上了丰富的想象意图。这必定能给广告带来魅力和引人注目的冲击力。&  一食品广告,只要在食品照片中加上一句“享受贵宾楼的盛宴”,就会让读者想出一幅自己在富丽堂皇的饭店中享受一道道味美可口、精心制作之佳肴的情景。&  空调机的广告,如果配以“让山巅清爽的空气拂过你的耳畔”的亲切话语,读者的想象据此而无限地发展,或许有人就会想象夏天依然冷洌清凉的武陵,有人想到溪头竹林气爽宜人的舒适而增加对空调机的购买欲。&  广告引起想象力之后,即可将读者带入一种全新的境界之中,使读者在其中品尝真正使用广告商品的乐趣,这一过程对商品销售而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耳朵里的画面&  曾在广播里听到介绍一种乳白色晶体管收音机。当时收听者的脑海里就会单纯浮现“乳白色”的色彩,而不会想到其他颜色。这时收听者的乳白色感受极为鲜明,因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看来,广播虽受电视、录像带、卫星电视的强龙压境,却没有丝毫的退缩,在传播媒体里,仍呈一定的热度,称职地扮演着第四大角色。广播节目突出的优势是收听对象广泛,收听率高,覆盖面广。因而如果克服了无法在听众眼前展开画面的缺点,运用某些特殊的手段刺激其听觉,使听众敏锐的双耳感到图画的存在,那就再好不过了。&  下面一项广告片在日本第八届民间广播评奖中,深得评判员的赞赏,荣获第一名。它的广播文稿,首先是让收听者形成概念印象,然后再使其形成商标印象。&  男播音员:各位听众晚安,这是由制造洋酒达60年历史的寿屋公司所提供的“百万人的音乐”。&  (后CM)&  男播音员:150年前的现在,萧邦的艺术生命发出了呱呱落地之声,经历了一世纪半的洗练,它仍然在今日具有扣人心弦的优美。&  SE(溪流及小鸟的声音)SI—BG&  人生短促,艺术悠悠,卓越的作品都能承担长久岁月的重压,因此,超群的威士忌之诞生也需要长远的岁月。&  累积60年制造洋酒经验所产生的世界名酒桑得利——&  桑得利的故乡是日本最适合酿造威士忌的京都郊外山崎。&  男播音员:无色透明的原酒装入奈良树木制造的酒桶之后,放入天王山的峡谷中,经过日以继夜的长眠不醒——&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愈来愈加醇美、香郁。SE(拨开桶栓的音乐)&  男播音员:盖子打开了,桑得利逸出香醇芳郁的气息。如今每一滴醇酒都似琥珀一般散发出光辉。陈酒佳酿桑得利,它的醇美是古典音乐的香气。&  SE(将瓶装酒倒入杯中的声音)&  男播音员:它的鸡尾酒是近代音乐的美味。&  SE(注入玻璃杯,放进冰块,再注入汽水的声音)&  你的良友—…世界名曲,和世界名酒桑得利。&  男播音员:现在,我们就结束寿屋公司所提供的“百万人的音乐”节目,祝各位晚安。&  听了这则经典之作,谁不会陶醉?耳朵里的画面原来也会将人击昏!&  红玫瑰—→情人&  日本中外制药公司一种洗衣剂叫做“ETAP”。这句“EBTAP”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流行歌曲《葡萄牙的洗衣女》之中人人皆知的一句话,非常适宜让家庭主妇联想到洗衣剂的商品名称。&  这就是联想的运用。&  针对一个物体产生知觉之后,紧接着又对其它物体产生知觉,或看到某物体时,想到过去所发生的事,都是联想。&  譬如,王先生的书桌前摆有一本韦伯斯大辞典,每当他看到这本辞典的时候,都会令他想到三年前,他在书店购买此书时,和店员一再讨价还价,才买下此书的情景。&  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联想也一样,他们总是先想到一般性的物体,然后再由一般性的物体联想到特写商标名称,如同男士见到花店的红玫瑰想到自己的情人。&  例如想到钢笔时,接着就想到白金或派克等商标名称一样。&  联想并非毫无系统可言,它同样也必须受到几种原则的支配,而了解这些原则,必定有益于我们了解说服的心理过程。因此,我们在下面就介绍其中几个原则。&  由吃冰淇淋到畅游北极&  我们听到一大群人捧腹大笑的时候,就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大笑呢?这个原因正是接近的典型例子。&  当我们心中联想两个经验或物体时,这些经验或物体就会同时出现在意识之中。这种现象对于广告制作范围的扩大会有很大帮助。&  广告设计者一想到商品时,马上能够联想抽象的品质,臂如以家具来说,想到地毯,就会联想到柔软、耐久、豪华,或异国情调;想到床,则联想到弹性、舒适、浪漫。至于时装,所联想的就是高尚、潇洒、优雅及独特等。&  在食品广告中,我们可以从粉状果汁联想到鲜果、乳制品,乃至清洁卫生的乳酪工厂……而使得我们的广告文案更具魅力,使人折服。&  于我心有戚戚焉&  李斯特作曲的匈牙利狂想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是一段低音大提琴的低沉旋律。某家外国厂商制作的“胃下垂带”广播中,男播音员就随着这一小段沉重的旋律,用其暗哑的声音低诉:“我的胃好重,食欲全失,全身软绵绵的。”&  这个广告的目的在于使听众听到沉重的音乐之后,联想感受到胃部沉重的痛苦,使用的乃是类似所产生的联想原理。&  因为这种症状,这些感觉恰是每一个胃病患者都有过的。&  正象古人所讲:“于我心有戚戚焉。”&  它所使用的乃是类似所产生的联想原理。&  心理学称呼这种透过音乐、声音达到目的的联想为“声喻法”,商业上用以做广播广告的技巧为“追忆幻想”。&  推出广告之前,必须先检查某种商品对于广播有什么情调,反应上的要求,以便选择适当的制作过程。&  有个性的商标图案(tradecharacter),也大多是利用这种类似所产生的联想的原则而制作。例如桑斯达(Sunston)牙膏的企鹅图案,就是意图以冰原的纯白,使读者产生牙齿洁白的类似印象。&  关联的原理&  我们大多数人在看到横写文章时,总会自然而然从左向右读起。我们想某一件事时,大多往前想而较少向后想。&  这便是联想之中关连的原理。&  可是,这种前后关连的方式也有中途出轨的可能,而使得读者的兴趣因而褪色。譬如,有两家公司各自推出一项新式的事务机器广告。&  其中一家的广告,首先介绍机器,然后再说明特长,使读者的兴趣被激发,转移视线至下一个部分而看到机器设计的大概,使用的速度和效果,最后,再导引读者的视线到厂商名称、地址、商品目录……等,可以说是一则效果极佳的广告。&  而另外一家的广告则是在说明机械的大概设计、使用的速度效果之后,就来一节长篇大论,讨论全面自动化之后,能够节省多少劳力的问题,结果因为全文太长,读者的兴趣逐渐减弱。&  所以,视线尚未抵达最重要的厂商名称、地址之前就已经转移注意至另一则广告,所以综合而言,广告文案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注意各种事实的条理排列。&  红色“凶杀案中的线索”&  色彩宣传也是广告商不能放过的一步妙棋。&  日本资生堂曾为其化妆品打出“甜蜜色调”的猛烈攻势。&  提出口红的宣传口号:蜜糖粉红(SugarPink)——两人共饮咖啡有多甜蜜呢?柔和色调的淡粉红、香软的甜味就是你的魅力,从青春少女到中年妇女都适合使用。&  迷人的境界可谓将此化妆品更加显露出来。&  对于色彩的心理效果方面,许多人曾经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现在,我们首先以心理学的立场将各种色彩大致分为三种,其中包括暖色、寒色及介乎二者之间的中间色。&  暖色    红、橙等接近阳光的颜色&  寒色    蓝、蓝绿&  中间色   绿、黄绿、紫&  照以上的分类来说,若我们从最暖的色彩到最冷的色彩依次排列,则其次序为红→橙→黄→绿→黑→蓝。&  严格的说,黑、白两色并不能够算是颜色,因为白色是所有颜色的混合,而黑色则是色彩有否定,亦即在肉眼所能见到的光线下存在时,我们所拥有的感觉。但是,从联想的立场来说,黑、白也可以说是原色之一。&  白色总是令人联想到诚实、清晰、神圣和品质的优良,所以,如果食品的包装呈现白色时,会令人联想其纯净、卫生及有效的管理。另外,白色的新娘服、女装也令人感受、联想到少女的纯洁。&  而黑色则令人联想到庄严,在印刷广告中使用时特别惹眼,所以,有很多广告都喜欢用黑色,但是千万必须注意,在使用过度时,往往会令人联想到死亡、忧愁等不幸。另外,黑色也可能使读者产生不正、黑暗、罪恶及悲哀告状感觉。&  红色除了显示温暖、热情和快活之外,同时还能使人联想到危险、斗争,或愤怒。甚至,广告中的红色也能吸引读者的视线,给予其强烈的刺激。但是,也要小心使用过多时,会使整体效果呈现出一种粗俗的感觉。&  粉红色能引起性的冲动,橘黄色则令人联想阳光的温暖。&  黄色代表快活和阳光的和煦,使人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因为具备此种引人注目的刺激的力量,所以,黄色经常被使用在户外广告中。此外,黄色也令人联想到黄金,所以,能够使人进一步联想到财富或高贵。&  蓝色使人想到宽阔的天空,浅蓝色令人联想远方和冷淡;&  意大利蓝具有夏日微风、和平、安详的感觉;海洋蓝使人联想到的壮观、魁梧和活力。总之,蓝色(Blue)曲调如布鲁斯乐曲(Blues)中,所代表的是一种悲伤、寂聊,而淡蓝色却能和白色一样,令人联想纯洁和清净。&  绿色是大自然本身的色彩,令人联想到广大的田园和牧场,对于都市生活者而言,绿色是令人向往田园风光的颜色。&  紫色使人联想到高尚、威严,同时也有让人的眼睛获得休息、优美、满足、希望、生气、成长等感觉。要使人联想安详、松懈的时候,紫色是非常适合的颜色。最后,我们再谈谈青色和灰色,这两个颜色大部分和其他更明亮的颜色互相搭配使用,能够使人联想到稳重。&  把握成功的时机&  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非能轻而易举,否则商海中也不会存在那么激烈的火药味式竞争。&  在精心调查后确定出战的时机,可谓广告稳操胜券的捷径。&  以日本酒类为例,啤酒以前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种较新而够的酒类。许多日本人喝啤酒只凭印象而无视厂牌。&  扎提啤酒公司做过一次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调查后,得知各种啤酒的作法和品质几乎不分上下。消费者对各种商标无太深刻印象,根据这一结论,自一九七五年春天开始将“扎提”啤酒市场化,自此以后,销售指数大大上升,几乎垄断了日本啤酒市场。&  他们还推出“啤酒的故乡——扎提的味道”为中心口号,加以“慕尼黑.扎提.密尔瓦基”的世界口味的标语,使扎提啤酒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广告宣传中尽占先机,给消费者心中刻下名牌的印象,值得其信赖,便产生了购买的欲望。&三、欲望也需创造  树立了商品在消费心中的印象后,并不能马上引起他们的购买行动。&  如果能把消费者潜在的欲望引发出来,广告业者无疑会从容地赢得消费者的。实际上,行销商应用大众心理分析方法,针对我们的需求、渴望、期待、为产品添加了动人的形象。&  强调安全感&  一家广告公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了一个心理研究。调查人员发现冰箱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为一般家庭所采用。当时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着一种不安的心情,他们担心的不仅是食物问题,也为生活的一切感到不安。&  这些人开始想起过去那段幸福而无安全之处的日子,潜意识中,母亲的爱似乎总是和食物密切连系在一起,动机研究专家由此推断:“电冰箱提供了食物供给永不缺的保证,食物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几乎就是家庭、温暖、安全的化身。”&  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喜欢在家中贮藏超出自己所够吃的食物,冰箱制造商可以应用这种心理,争取更多的顾客。&  肯定个人的价值&  普通的清洁剂广告只强调清洗、保护玉手、保持清洁的功能。自然受到家庭主妇的冷落。&  一位懂心理策略的肥皂厂商,懂得平时的赞语只能让主妇们感到从事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因而广告中多肯定她们所扮演角色具有积极而正面的价值,结果效益立竿见影。&  就连那些信心十足、无所不知的医生,有时也需要一点实质上并无意义的保证。他们对现成的广告成见很深,因为这些广告使他们从首席治疗者的身份贬到配药员的地位。&  一位博士建议厂商在广告中劝告病人听从医生指示,酌情服用药物,才能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如此,医生不再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自然也不抱敌对态度了。&  增加消费者自信心&  最懂得满足消费者自尊心的花招是一家美国出版公司想出的点子。&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乌哈兰先生表示:“我们的作者事先要有花钱的心理准备。其他出版公司都会给作者经济上的承诺……我们只提供不朽的名声!”他的作法是除了将作者的语录文章付成书之外,并且还邀请各地书店、报纸社论和广告电台举行作品发表会。乌哈兰先生表示,许多人为了达到出书的目的,甚至不惜拿汽车和房子作为抵押。&  让创造力得到适当的发展&  过去蛋糕材料的包装总是教人:“不需要加牛奶,只要加水即可。”许多主妇不愿放弃创意,依然添加奶水而使蛋糕或松饼因含鲈量过高而无地发酵。主妇便埋怨蛋糕材料品质不佳。&  有时候包装上明明写着:“不需要加蛋。”工厂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将牛奶和蛋调合成粉状,但是家庭主妇在接受调查人员的访问时,总会表示:“如果只要加水去搅和,我无法想像会作出什么样子的蛋糕!”&  许多不同的心理研究机构都曾针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的研究,结果却得到相当一致的结论:蛋糕材料业者应该让主妇有发挥创造力的余地。狄克脱博士给通用面粉厂的忠告是,在广告中强调该厂牌的蛋糕材料需要主妇们的合作才能圆满完成,而不再像过去的广告,只强调蛋糕材料的神奇功效。&  一家蛋糕材料厂商所推出的广告词是:“你把新鲜的鸡蛋加入,而后……。”把添加鸡蛋和奶水和工作留待主妇完成。&  制造爱慕的对象&  这种推销方法说来玄虚,但是电视钢琴演奏家莱伯瑞斯(Liberace)的经纪人,却成功地将他塑造成许多过了生育年龄的妇女所爱慕的偶像。&  电视专栏作家克罗斯比(JohnCrosby)谈到莱伯瑞斯在英国所受到的欢迎时表示:“他那有些累赘的笑涡,总是如影随形跟随他,出现在英国的荧光幕前。”克罗斯比并表示:“美国所有的母亲都想摸摸他那头蓬松而带点淘气的头发。”&  曾经观赏莱伯瑞斯节目的电视观众,可能还记得,在他演奏时,荧幕上经常映出他母亲的照片。照片中,她坐在摇椅或长椅上倾听儿子的演奏。&  予人“有力感”&  现代人对于任何能够使个人的力量得以延伸的商品,总是抱着莫大的兴趣。这对商人言,是有富潜力的一个市场。汽车制造商针对这种心理,全心全力增加汽车的马力。&  美国中西部一家广告公司经过一番心理探索之后表示,许多人每隔几年,就想要换一部具有较高马力的汽车,这是因为“新车让他觉得重新拥有更大的力量,也肯定了他的男性气概,而一部旧车只会让他有陷身现状的无奈。&  满足寻根的欲望&  对于酒的观点,许多人在谈话中联想到过去家庭聚会的盛况或是逢年过节的热闹气氛。某些人几乎带着怀乡的口吻,将酒和过去那段美好的日子相提并论。&  针对一般人思乡和怀旧的情怀,一家公司借用母亲和老家的意象作为广告的策略,其中一段广告词是“过去那段美好的日子——甘甜而醇美的祖传老酒——是老祖母所流传下来的秘方。这些思古悠情的广告词,使这家公司终于大获全胜。&  制作不朽感&  例如在保险广告中,要吸引男性投保人,必须放弃那些一味陈述保险公司的好处,而要注重强调男子是一家之主,也是一日三餐的来源,具有不朽的影响力。&  保险公司在描绘一家人平安、和谐的画面时,必须把投保人置于最显著的地位,“他”是这幅美丽画面的伟大功臣,永远为家人带来舒适、保障和引导”。如此策划着又赢得了顾客。&  把潜在的欲望刺激出来,还得广告商努力创造新的欲望。&  不卖牛排,专卖吱吱声&  销售商要使其商品为大众接受他该做些什么呢?&  究竟哪些要素才能够切实满足大众的需求?&  美国销售权威爱尔玛的一句话值得详思:“不要卖牛排,要卖吱吱声。”绘声绘色一句记号隐藏着炸牛排时,所发出的吱吱声,诱使顾客垂涎欲滴,而此时顾客买东西是透过眼、耳、心,不是透过大脑去购买。&  我们说广告者创造了顾客新的需求,其实是把他们心中的微微星火的欲望变成现实,有真正的购买行动,那你的创造作用也便发挥出来了。&  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个观点来比较三则照相机广告:&  A照相机的广告在“只要将指针对准中央”的大标题之后,紧接着说:“一按快门,立可拍好,无须再动脑筋来决定光圈和速度。”并且附有照相机的照片和使用说明。&  B照相机的广告,是在“是用奇妙的光圈薄片”大标题之后,紧接着说:“以光圈、焦距、速度一次完成为荣的B照相机内,藏有名为完整效果系统的发明结构。”&  这两则广告的销售要点都是放在操作简便之上,使消费者引起操作这些简便照相机的欲望。不过,就其二者加以比较就可发现,前者的广告显然较具力量,因为,前者使消费者觉得操作简便,而后者则有一句令人难懂的“发明结构”,使人觉得莫测高深,不敢轻易一试。&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则C照相机的广告,它是在小学生笔迹所写的“操作简便的C照相机……使我留下欢乐的照片。”大标题之后,紧接着说:“C使你享受到摄影的快乐。”&  C照相机的广告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不但满足了顾客操作简便的需求,还给他们带来了摄影的欢乐。可见,创造出来的欲望对顾客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而广告商瞄准假想顾客心中看似最强烈的动机,用广告来促其实现,才是最聪明的办法。而这广告必须能解释清楚商品或服务能给假想顾客带来什么影响和利益。广告需要消费者持续的欲望,这是不能目光短浅的。每一句宣传都能够掷地有声,让消费者把爱留在心底。&四、把爱留在心底  “你记得抗战胜利是哪一天吗?”&  “我记得,因为那天正好是我妈妈的生日9月9日。”&  “你知道联军是哪一日登陆法国的?”&  “记得,是6月6日,因为年轻时看了一部电影《六月六日断肠时》,正好读了诺曼底登陆的史书,真感人。”&  我们每个人从懂事开始,就不断地要求记住许多事情或东西,也许每个人都有一套帮助自己记忆的好方法。&  从事广告业者,非但要善于发现使人们记忆良好的点子,更应该总结出大多普遍的记忆方法,当然第一步,总得弄清楚市场需求,记忆信息的原理,如此便令纲举目张,问题迎刃可解。&  要当广告人,先学做顾客&  广告人先站在顾客的立场,做一番身临其境的体验:&  我需要一台电冰箱,这是自发而强烈的欲望呢,还是一种朦胧的忽左忽右的羡慕?为何我最先想到了“雪花”牌?&  还有什么别的产品,怎么全忘了?其中的共性问题,广告心理学恰恰不可回避。&  大脑仓库的储存&  科学家对商品信息在记忆中存储形式的研究表明,消费者通常是将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先按商品的类别为标志储存。&  例如“电冰箱”是以牌子为代表将所有关系某一牌子的信息聚集起来,此外还有以商品的重要特征为典型类型,如我们在谈到“电冰箱”时,自然会关联地想起包括“无霜”、“容积大”、“安静”及“双门”等信息。&  被储存信息内容有时也可以成为组织类别的代号。如一句短话“上个月,老李在家中请客,电冰箱突然坏了,结果冰淇淋都化了,相当狼狈。那是白熊牌子。”这个信息很可能作为白熊冰箱不受欢迎的事实代表。&  那么,信息接受者在更深层次处理新进来的信息并将其与原有信息合并加工中,受到什么因素影响呢?&注意  注意的局限性及选择性迫使我们将有限的接收及处理信息能力,储存在最易被想起的地方。如果广告能充当增加记忆的积极因素,引起的记忆信息会储进大脑。&信息本身的信息性  有些信息本身包括信息相当丰富,如果能为我们进一步引申,那么它很容易被理解。而且快速地存在适当地方。&  例如,在电视上我们看到一个广告呈现一个瘦小的女孩与男朋友一起到一家鞋店买平底鞋,而在另一个广告中见到一个身材几乎和她的男朋友一样高大的女孩,在店中买平底鞋,我相信前者所引伸出来的意义一定不及后者所引出的那么多而具体,同时我们也会很快的将后面这个广告的信息放入“买平底鞋的好处。”那一个档案中。&记忆中相关信息的结构  新来的信息如果和原有信息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容易把两者合理重新融合,加深记忆,反之,都有被淡忘的可能,如两次牙刷宣传为例,一次以“一毛不拨”的坚固性为优点,继而吹嘘保健牙齿的功能,不可能起到互相促进作用。&信息处理的目的  消费者如果未打算购买某项商品时,看到有关商品的信息会将它们机械存储。但他有心购买这一商品时,会进一步转化成他要的结构,&打开记忆仓库  在即将出现的购买行动中,接受到的信息肯定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可是怎样才能实现积极而充分利用它们呢?&  这会儿,广告就要扮演一个保姆的角色,要让消费者被动地知道该做些什么准备。在需要某些信息之前,替他们未雨绸缪地留下一些找回记忆的特征。这些消费者熟悉的或与将来要找回的内容有关系去联系的特点,显然可以帮助将所需信息很快抽出来。&  例如在购买冰箱时,我们常听到一台好的电冰箱首先是无声低噪的,那么,一想到“无声”这一优点,估计许多牌子的冰箱都会闯入你的心头,供你选择。&寻找记忆中的“她”  有哪一位小伙儿见到年轻貌美、体态婀娜的姑娘,就发誓非她不娶?&  挑剔的顾客同样也要精细地从许多信息中加以筛选,进而找出合适的购买对象。&  也许你有亲身体验,在决定购买电冰箱之前,先根据一些原则,如“价钱不可超过一万元”,“一定要两个门”,“厨房里放得下”等,先把牌子筛选剩下几个。&  通过研究,通常消费者对比较熟悉的商品倾向于你“以准则为主”的选择,而且他们所用准则为数较少,而那些对商品不熟悉的消费者多偏重“以牌子为主”的决定。&  另外,在筛选后作细选之前,多半你“以准则为主”的信息处理,而在购买决定后期,当消费者即将决定买什么牌子之际,他们多半作“以牌子为主”的处理。&  消费者在作购买决定时,令利用到外来的即时刺激;以记忆中抽取的;以及从已有的、有关联的模式中推断出的信息。&  究竟他们会利用哪一些信息?&  1.信息进入的先后性&  在消费者作决定的时候才进来的新信息常常会很自然地被利用,这称为后效(recency)。&  2.信息评估的一致性(consistency)&  它是指我们经常只会运用那些在评估上相当一致的信息,而将互相矛盾的弃之不顾。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某某牌电冰箱又安静,容积又大,那么记忆里有关这个牌子“无霜功能不强”的信息可能不会被利用,而有关它比较省电、间隔极理想等有利的信息会3.对商品的熟悉度对某一商品类别相当熟悉及相当不熟悉的消费者,在信息的利用方法上,与对商品具有中等熟悉程度的消费者不一样。&  同时,对商品类别熟悉度高的消费者多半作“以准则为主”的决定,即是把各牌子在一两个关键性的准则上作了比较,即可决定。而对商品类别不熟悉的消费者则多半采用“以牌子为主”的信息处理,就一两个有名的、常被购买的牌子,比较它们的功能特性,然后作出决定。&  与商品的熟悉度有很大关系的另一个因素,是消费者对购买此类商品的经验。&  医治“健忘症”,还靠广告人&  曾经生活过多年的老友谋面之后,两人确认对方是自己旧交,可谁也说不出彼此的名字,很是尴尬。这种遗忘司空见惯。&  可是广告却不应该允许这种遗忘的存在。不仅需要消费者明确地记忆商品或服务的公司名称,也需消费者在此之后,能够清楚地得到了某种好处。既然对记忆的原理、过程、观点等因素都已了解不少,是该广告使出浑身解数,来刺激消费者,医治其“健忘症”,予其强烈记忆。&让你再多看我一眼  广告若欲提高效果,最好的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诀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