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新趋势下,如何推动开放转型

迟福林:全球化新趋势下,如何推动开放转型?
  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指引下,中国坚定推进自由贸易进程,坚持在扩大开放中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引领者也抱有高度期待。因此,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坚持对外开放,才能更加适应全球化新趋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经济全球化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并有可能步入一个与以往“和平与发展”迥异的时代。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加快我国发展,就要客观客观判断我国扩大开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战略角色的转变,推进“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战略深度融合,加快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使我国赢得国内转型与国际竞争的主动。
  2017年是经济全球化转折年。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倾向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冲击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使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上升。与此同时,我国坚定推进自由贸易进程,坚持在扩大开放中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一直态度鲜明。由此,国际社会对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引领者抱有高度期待。我国适应全球化新趋势推动开放转型,既是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又是推进自身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务实行动。
认清机遇与挑战,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局
  当前,经济全球化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在这个特定背景下,需要客观判断我国扩大开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战略角色的转变。
  其一,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下自由贸易的大趋势难以逆转。首先,全球自由贸易正遭遇严峻考验。其次,经济全球化新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比如,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占比持续提高,服务贸易成为自由贸易的重点和焦点。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达到23%左右。此外,新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大大降低了经济全球化成本。总的看,短期内自由贸易将经历一个重大调整,中长期内自由贸易的大趋势难以改变。
  其二,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王牌”。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全球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我国正在发生的产业结构变革、消费结构变革、城镇化结构变革,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正在推进的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以消费为例,“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规模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预计到2020年,消费需求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左右,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需求占比有可能达到50%。依托巨大的内需市场,未来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可能保持在25%至30%左右。也就是说,13亿人的消费大市场尤其是服务型消费大市场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突出优势。
  其三,适应全球化新趋势促进开放转型,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使我国赢得国内转型与国际竞争的主动。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内经济转型历史交汇的大背景下,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自由贸易的制度安排,将牵动影响转型改革全局。2020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窗口期”,适应产业结构变革、消费结构变革和城镇化结构变革的大趋势,要着力提升开放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能。比如,从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使2020年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有可能达到20%以上,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有可能达到10%以上;从以工业为主的市场开放转向以服务业市场为主的双向市场开放,在开放转型中释放大国服务贸易的巨大潜力,厚植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开放转型,不仅将对我国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带来强大动力,而且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重大影响。
推进“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战略深度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新变局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在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战略角色。未来几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的同时,需要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自贸区网络,加快形成“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制度安排。
  第一,以“一带一路”引领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全球化新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承载着新使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角。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和3.4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38.9%。从现实看,“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重货物贸易而轻服务贸易,贸易自由化程度比较低。这就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框架协议、双边投资协定等多种形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形式多样的双边、多边自贸区,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
  第二,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未来,我们还要务实推进“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融合联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重点突破,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第三,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比如,在主要港口和口岸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沿“六大经济走廊”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主要节点建立一批跨境经济合作区;争取将基本具备条件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提升为双边自由贸易区。由此,形成“一带一路”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圈,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下,我国实行自由贸易战略,重点在服务贸易,难点在国内;国内的难点在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难点在理念、在政策。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以上。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服务业市场开放较为滞后。为此,要加快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市场开放的融合,以形成开放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一是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服务业领域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社会资本等进入面临诸多政策体制障碍。当务之急是加快出台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改革行动方案,稳定、增强社会资本预期。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结构性改革,能够形成转型增长的新动力:可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空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服务型消费的有效供给;可以有效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拉动外来投资,做强服务业这个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可以促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推动双边、多边投资贸易谈判进程。
  二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国内自贸区转型。近年来,国内自贸区以负面清单为重点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目前国内自贸区现存的负面清单仍有122项,其中有80余项针对服务贸易领域。这一情况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尽快改变。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局,要把服务贸易开放先行先试作为国内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重点是现有的自贸区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服务贸易发展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建议尽快研究推出相关的行动方案,推进自贸区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进程。与此同时,还要大幅缩减负面清单。
  三是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从不同区域的特定优势出发,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旅游、健康、医疗、文化、职业教育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走出一条开放转型的新路子。比如,海南可以探索健康、旅游项下的自由贸易。如果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能尽快在一些地区落地,其影响和带动效应是相当可观的。
  四是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意义重大。当前,重要的是在管住货物贸易的同时全面放开人文交流,尤其是鼓励并支持粤港澳三地青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交流。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18217&次阅读&&&&0&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最新鲜,最热辣的时事评论。无惧冲突辛辣,只忧平庸逐流。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4分钟
时长:2分钟
时长:6分钟
迟福林:全球化新趋势下,如何推动开放转型?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在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下,我国实行自由贸易战略,重点在服务贸易,难点在国内;国内的难点在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难点在理念、在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下,我国实行自由贸易战略,重点在服务贸易,难点在国内;国内的难点在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难点在理念、在政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迟福林:适应全球化新趋势推动开放转型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编者的话】 近期来,围绕经济全球化有很多讨论,支持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对于我国来说,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需要重视的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给经济全球化赋予新的内涵。加快我国发展,就要适应全球化新趋势,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   2017年是经济全球化转折年。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倾向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严重冲击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使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上升。与此同时,我国坚定推进自由贸易进程,坚持在扩大开放中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鲜明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由此,国际社会对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引领者抱有高度期待。我国适应全球化新趋势推动开放转型,既是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又是推进自身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务实行动。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局,重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当前,经济全球化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并有可能步入一个与以往“和平与发展”迥异的时代。在这个特定背景下,需要客观判断我国扩大开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战略角色的转变。  其一,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下自由贸易的大趋势难以逆转。首先,全球自由贸易正遭遇严峻考验。其次,经济全球化新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比如,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占比持续提高,服务贸易成为自由贸易的重点和焦点。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达到23%左右。此外,新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大大降低了经济全球化成本。总的看,短期内自由贸易将经历一个重大调整,中长期内自由贸易的大趋势难以改变。  其二,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王牌”。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全球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我国正在发生的产业结构变革、消费结构变革、城镇化结构变革,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正在推进的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以消费为例,“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规模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预计到2020年,消费需求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左右,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需求占比有可能达到50%。依托巨大的内需市场,未来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可能保持在25%至30%左右。也就是说,13亿人的消费大市场尤其是服务型消费大市场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突出优势。  其三,适应全球化新趋势促进开放转型,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使我国赢得国内转型与国际竞争的主动。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内经济转型历史交汇的大背景下,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自由贸易的制度安排,将牵动影响转型改革全局。2020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窗口期”,适应产业结构变革、消费结构变革和城镇化结构变革的大趋势,要着力提升开放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能。比如,从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使2020年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有可能达到20%以上,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有可能达到10%以上;从以工业为主的市场开放转向以服务业市场为主的双向市场开放,在开放转型中释放大国服务贸易的巨大潜力,厚植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开放转型,不仅将对我国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带来强大动力,而且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重大影响。    推进“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战略深度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新变局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在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战略角色。未来几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的同时,需要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自贸区网络,加快形成“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制度安排。  第一,以“一带一路”引领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全球化新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承载着新使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角。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和3.4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38.9%。从现实看,“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重货物贸易而轻服务贸易,贸易自由化程度比较低。这就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框架协议、双边投资协定等多种形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形式多样的双边、多边自贸区,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    第二,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未来,我们还要务实推进“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融合联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重点突破,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第三,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比如,在主要港口和口岸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沿“六大经济走廊”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主要节点建立一批跨境经济合作区;争取将基本具备条件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提升为双边自由贸易区。由此,形成“一带一路”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圈,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下,我国实行自由贸易战略,重点在服务贸易,难点在国内;国内的难点在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难点在理念、在政策体制。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以上。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服务业市场开放较为滞后。为此,要加快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市场开放的融合,以形成开放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一是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服务业领域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社会资本等进入面临诸多政策体制障碍。当务之急是加快出台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改革行动方案,稳定、增强社会资本预期。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结构性改革,能够形成转型增长的新动力:可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空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服务型消费的有效供给;可以有效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拉动外来投资,做强服务业这个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可以促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推动双边、多边投资贸易谈判进程。    二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国内自贸区转型。近年来,国内自贸区以负面清单为重点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目前国内自贸区现存的负面清单仍有122项,其中有80余项针对服务贸易领域。这一情况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尽快改变。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局,要把服务贸易开放先行先试作为国内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重点是现有的自贸区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服务贸易发展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建议尽快研究推出相关的行动方案,推进自贸区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进程。与此同时,还要大幅缩减负面清单。    三是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从不同区域的特定优势出发,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旅游、健康、医疗、文化、职业教育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走出一条开放转型的新路子。比如,海南可以探索健康、旅游项下的自由贸易。如果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能尽快在一些地区落地,其影响和带动效应是相当可观的。    四是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意义重大。当前,重要的是在管住货物贸易的同时全面放开人文交流,尤其是鼓励并支持粤港澳三地青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交流。(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信息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诸多挑战和深远影响。依托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是传统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的视角探讨银行科技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环境
1.特朗普经济对美国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自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在一些场合重申了“美国优先”的原则,其中,以“让美国恢复安全”、“让美国人重获工作”和“让政府重新为人民服务”为其三大施政理念,这充分凸显了特朗普“以就业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导向。这种“面向国内、美国优先”的施政纲领来自于当下美国国内内生性因素的驱动。同时,这种政策将产生显著的外溢效应,对近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走向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2.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银行业作为典型的“亲经济周期”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调整,目前的经营遇到了新的挑战,比如规模和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资产管理难度加大等,银行亟需通过转型发展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形势。
3.金融服务多元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跨界做金融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已超过1万家,金融服务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而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也就意味着银行传统的金融服务市场份额被挤占。
4.客户行为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行为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社交媒介、电商平台和金融价值链的叠加,更是加剧这一变迁过程。传统银行业务必须依托新技术,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引领金融业态的变迁步伐。
5.信息安全给银行带来压力。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金融业务的场景正在经历不断的拓展与创新,应用方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技术发展背后的风险,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新型通讯技术,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实施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多起针对客户信息诈骗的恶性事件给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商业银行信息化的着力点
1.强力支撑银行运营和服务。银行已经成为建立在IT基础上的金融机构,没有IT的支撑,银行的运营、服务、创新都无从谈起。银行IT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营,在当前银行系统大集中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许出现问题。
2.分布式技术。过去,传统银行主要采用集中化模式进行业务集中处理,但由于这种模式的横向扩展能力不强、资源调度不灵活,难以满足当前Fintech模式下的海量并发、海量数据高效处理的要求。同时集中式架构软件开放性不强,采购与维护成本较高,随着、等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分布式架构、云计算技术为IT技术推动金融创新提供了机会。
3.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和应用。信息时代,数据是现代银行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现代银行的战略资产。其中,如何用好数据,把数据价值发掘出来,正在成为一个现代银行加快业务创新、提高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的最重要基础工作。围绕数据的价值挖掘,近年来银行从战略的高度开展了基于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大数据分析与利用,包括产品定价、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风险管理及监管等各项工作,但数据应用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
4.信息安全空前重视。当前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近期出现的各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活动,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客户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多部门协同联动。针对当前的信息安全问题,人民银行联合公安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相信对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将起到良好成效。
5.互联网应用愈来愈多,并持续优化。一是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人们的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银行做互联网金融,首先要做好平台建设,比如网银、手机银行,这是与客户粘度最高的触点。前段时间,交通银行开展了“亿元黄金等你抢”的活动,客户点击率非常高,效果显著。二是、阿里等BAT公司掌握客户入口,并以此切入金融服务领域,一系列创新获得客户认可。三是基于APP的创新已经涉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四是互联网渠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渠道已经成为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渠道。
6.外部合作管理趋于规范。新金融时代,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而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推出需要强大的IT来支撑,强大的IT支撑能力离不开外部合作,即使是拥有数千人开发队伍的工商银行也毫不例外。外部合作的规范性和信息安全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7.支撑产品创新的力度逐步加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技术驱动的产品创新,银行产品创新也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当前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使用新技术方面效率很高,银行也可以借鉴跨界合作的经验,以技术来驱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此提高自身的业务竞争力。
8.IT监管日趋规范。近两年的金融监管力度在逐步加大,也越来越规范。中国的金融监管以机构监管为主,而近期很多新的金融创新为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可以看到,当前金融监管的部门协同性正在逐步完善,由某一监管部门牵头,协同其他监管部门对金融业务进行监管的新模式正在逐步完善。
未来商业银行信息化的趋势
1.IT会得到高管层的更高重视,重要性持续提高。据悉,国际领先银行每年平均投入税前利润的17%~20%用于高科技应用与数字化创新,但国内很多金融机构每年只投入净收入的1%~3%。随着IT技术在银行运营和产品创新领域重要性的提升,未来IT的重要性将持续提升,也将更多得到管理层的重视,相对的IT投入比例也将持续提高。
2.银行信息化将根据自身的实力差异化构建。大型银行未来将注重新技术的使用和可扩展性,其信息化建设主流应当是“自主+合作”的模式。而中小型银行由于自身的IT基础相对薄弱,会更加注重使用社会资源,像农商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未来将越来越多地走“合作+外包”的模式。3.Fintech对未来商业银行的信息化会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移动互联网,这是银行在渠道建设方面的重点,也是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服务客户、适应客户行为习惯转变的重要抓手。二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很多专家指出未来数据应用的趋势就是智能分析,这是银行认识客户和精准营销的基础。三是,这是下一步商业银行信息化的重要的方向。近期AlphaGo、沃森等智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机器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这在商业银行Call
Center等方面都有应用的空间。四是,国内外商业银行普遍认为区块链未来是发展方向,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将有新的突破。
4.对IT管理的投入会更加明细、科学。银行盈利增速放缓,将倒逼银行对IT的投入更加有效,好钢一定会用在刀刃上。并且银行也会着力采用新技术来降低IT成本,一些分布式技术的应用将有效降低IT的成本支出。
5.应对海外监管变化,本着对等的原则,IT的策略要进行调整。我国银行业“走出去”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如何满足海外监管机构的合规要求是银行业“走出去”所面临的一致问题。这方面所遇到的诸多挑战与新课题,需要IT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要求进行布局。
6.IT成为创新的强劲动力。未来IT真正要体现自身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营,而将会在创新上展现能力。
未来商业银行的信息化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探索。对于各家商业银行都是必须的,不然就会在竞争当中陷入被动。现在互联网金融在适应客户行为模式方面已经走在了银行的前面,银行应当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转变”。
二是构建联盟,加大未来信息化应用的研讨。可以通过联盟做一些共同的研究和宣导,成立一些跨行业、跨机构的课题组来研究信息科技的应用。
三是加快立法程序,规范外包等业务规范。IT外包的规范化管理需要有法律的保障,应当加快立法程序,包括地方性法规等。
四是银行要加强同业的合作,协同解决好跨行、跨系统问题,以应对跨界的挑战。要处理好竞合关系,共同应对跨界竞争,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五是监管政策的跟进。真正要把银行的信息化作用发挥得更好,监管的政策要跟进非常重要,要根据当前金融创新的动态,灵活制定和调整监管政策。
本文由科技的最前沿发布,日
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趋势和展望解读
没有更多推荐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