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复牌几个跌澹宜个.中国持股三年会怎样了

&p&想到哪写到哪。&/p&&p&这个问题结合四年前各位的答案说明了一个真理:&/p&&p&&b&大部分人对未来的判断都是错误的,群众都是愚昧的。&/b&&/p&&p&尽管这听起来有点残酷。&/p&&p&且不说你消息有没有人家全面,李超人从60年代到现在每一次方向判断就没有错误过,这一点99.99%的人比不过他。然后当初那么多炒了十年不到房的人人说他老糊涂,真是夏虫不可语冰。&/p&&p&关于房价,其实如果细心一点的各位找一找数据会发现,以前bbs后来社交媒体上房多多最狂热的,住房销售数据最火爆的时候,房价一般都是小周期的一个高点。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股市,当你周围都在谈论股票,中登新开户投资者人数最疯狂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这几年指数的高点。&/p&&p&为什么房价能越过前高?除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不断创造财富,还有四万亿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杠杆,如果某地方政府的负债如果是100个单位,那么地方城投平台以及各种空壳的负债最少是300起步。每次都是一轮更大的水,来冲洗掉前面泡在水里腐烂掉的一切,不然你以为深圳08年腰斩的房价怎么那么快回来的?&/p&&p&中国人有几个特点,&b&勤能节勇,贪愚弱私&/b&。前四个褒义,后四个字贬义,理解了这八个字就理解了中国。&/p&&p&08年以来,我们逆周期放水创造出来了中国奇迹,帮助欧美走出了经济泥潭,现在美国重新启动加息缩表,官方说法是为了给下一次危机预留出空间,但是看看鲍威尔昨天在国会的发言,人家的态度就是美国各项经济数据都很好,18年会按部就班加息,如果18数据更好,那19可能有更强力的缩表。&/p&&p&三月份不出意外要加息了。而***最害怕的无非就是减税和货币政策收紧,高举贸易大棒的特朗普是很纯粹的商人,与其巨头的海外利润不回来,还不如给你们减税,看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最新财报有多少利润是减税得来的。像中国钢铁业利用低人力成本干到人家钢铁业十年全行业亏损,收你44%关税不过分吧。利率,2018年国内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美债收益率已经要破3了,这是全球资产定价标的。而我们只能是宽货币紧信用,今年只有信罩的企业才能发债,其他的随意吧。供给侧改革牺牲的是民企,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ppi数据很亮眼,与之对应的是财新统计的中小企业数据很惨淡。&/p&&p&有点政经思维的人都知道&b&对他很重要的那个人&/b&最近去灯塔国是去干嘛的。拿条件去谈判的呗,但是美联储是相对独立的,能不能谈成还真不好说。&/p&&p&紫禁城光芒照耀的地方不会有水患,国运向上国家毫无疑问会更好,但是你家却不一定。&/p&
想到哪写到哪。这个问题结合四年前各位的答案说明了一个真理:大部分人对未来的判断都是错误的,群众都是愚昧的。尽管这听起来有点残酷。且不说你消息有没有人家全面,李超人从60年代到现在每一次方向判断就没有错误过,这一点99.99%的人比不过他。然后当初…
&p&在一线城市工作的许多优秀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悟:&/p&&p&&br&&/p&&p&&b&刚毕业那会儿是最有钱的。&/b&&/p&&p&&br&&/p&&p&后面无论工资涨到多少,都没有刚毕业单身一人租房时过得爽。&/p&&p&&br&&/p&&p&因为大家有家有室后都是这样算账的:&/p&&p&&br&&/p&&ol&&li&先留出一个月最基本的家庭生活开支。&/li&&li&将剩下的工资和公积金折算为30年月供所对应的贷款总额。&/li&&li&把手里的首付加上贷款总额,得到一个可以承受的房价上限,然后买房换房。&/li&&/ol&&p&&br&&/p&&p&我们来看看一位典型的&b&一线城市年轻有为高学历人才&/b&的生活轨迹:&/p&&p&&br&&/p&&p&&b&round 0:&/b&&/p&&p&&br&&/p&&p&小明从普通地级市考到帝都&b&知名985大学的热门专业&/b&,在大学里成绩优秀,年年奖学金,成功保送研究生。&/p&&p&&br&&/p&&p&小明&b&25岁&/b&硕士毕业,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进入知名IT、金融、地产等高薪行业,刚毕业&b&税前年薪20来万&/b&,税后到手1万出头,且奇迹般地拿到了北京户口。&/p&&p&&br&&/p&&p&这一轮小明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同龄人。&/p&&p&&br&&/p&&p&&br&&/p&&p&&b&round 1:&/b&&/p&&p&&br&&/p&&p&小明&b&27岁&/b&,仍然单身。&/p&&p&&br&&/p&&p&&b&税前年薪30万&/b&,税后加公积金(年终奖折算到每个月)一个月2万2。&/p&&p&&br&&/p&&p&父母给力,给小明提供了100万首付,小明贷款200万,上车一套总价300万的六环外一居改两居。&/p&&p&&br&&/p&&p&上班单程40公里,每天往返路上花费3小时。&/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2ac1fee939a980fc7673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37&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2ac1fee939a980fc76731_r.jpg&&&/figure&&p&&br&&/p&&p&&br&&/p&&p&小明月供1w房贷,月基本开支控制在3k以内,一年攒约10万元。&/p&&p&&br&&/p&&p&小明的好友小刚,因为家境普通,拿不出100万首付,只能5年后再开始round 1。&/p&&p&&br&&/p&&p&小明成功通关round 1。&/p&&p&&br&&/p&&p&&br&&/p&&p&&b&round 2:&/b&&/p&&p&&br&&/p&&p&5年后,小明&b&32岁&/b&,get老婆一位,一年后get孩子一个。&/p&&p&&br&&/p&&p&房贷已经还了5年,总共还了60万,其中40万是利息,房贷还有180万。&/p&&p&&br&&/p&&p&因为工作努力涨薪快,小明工作头5年总共攒了80万,全部拿来提前还贷,房贷还剩100万。&/p&&p&&br&&/p&&p&此时32岁的小明夫妇,家庭年收入已达到&b&税前80万&/b&,税后到手加公积金一年60万出头。&/p&&p&&br&&/p&&p&家庭资产为一套6环外一居改两居,价值300万,负债100万。月供5k,家庭基本生活开支6k。&/p&&p&&br&&/p&&p&此时小明夫妇一年能攒48万。&/p&&p&&br&&/p&&p&3年后,小明35岁时,小明夫妇还完贷款,此时家庭净资产300万,存款40万。&/p&&p&&br&&/p&&p&小明夫妇成功通关round2。&/p&&p&&br&&/p&&p&&br&&/p&&p&&b&round 3:&/b&&/p&&p&&br&&/p&&p&&b&35岁&/b&的小明夫妇受够了每天往返公司80公里的通勤距离,而且小孩长大了,需要考虑教育问题。&/p&&p&&br&&/p&&p&两口子决定买一套海淀区的房子,最好有学区。&/p&&p&&br&&/p&&p&于是他们卖掉6环外的一居改两居,get现金300万,加上存款40万,共获得340万首付。&/p&&p&&br&&/p&&p&小明夫妇假离婚,以小明媳妇的名义贷款600万(不离婚首付得8成)。入手海淀区五环外90平学区老房子一套,如下图所示:&/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7a4b93c125a94f53f6d9e8a9ecb631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7a4b93c125a94f53f6d9e8a9ecb6316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43ab670e601bbee10b34c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44&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e43ab670e601bbee10b34cd_r.jpg&&&/figure&&p&&br&&/p&&p&&br&&/p&&p&&b&注意: 这里并没有考虑小明27到35岁的房价涨幅,如果算上的话,要补的差价还不止600万。&/b&&/p&&p&&br&&/p&&p&35岁的小明夫妇,家庭年收入已达到&b&税前100万,&/b&税后不到70万,加两人公积金共约一年80万。&/p&&p&&br&&/p&&p&负债600万,月供3万,孩子幼儿园5k一个月,家庭基本生活支出6k一个月(不买车少旅游少买衣服节约水电气)。&/p&&p&&br&&/p&&p&35岁的小明夫妇一年能攒下约30万。&/p&&p&&br&&/p&&p&35岁能达成上述成就的,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同龄人,是&b&大学生中的翘楚。&/b&&/p&&p&&br&&/p&&p&&br&&/p&&p&&b&round 4:&/b&&/p&&p&&br&&/p&&p&小明夫妇的4个父母都已过了65岁,即将面临养老问题。&/p&&p&&br&&/p&&p&小明夫妇也不像年轻时那样能长期加班熬夜,事业进入瓶颈期,升职困难,收入难以大幅提升——参考刚跳楼的40岁北航毕业中兴员工。&br&&/p&&p&&br&&/p&&p&由于两口子都是起早贪黑地上班,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轮流带。&/p&&p&&br&&/p&&p&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一家三代5口人,老破两居室逐渐不够住了。&/p&&p&&br&&/p&&p&&b&35-40岁的小明夫妇,负债600万,月供3万、持续30年,一年能攒30万。&/b&&/p&&p&&br&&/p&&p&小明算了算,如果自己的事业不再上个大台阶,按照现在的家庭收支情况,无论怎么节约,也很难再换个大房子。&/p&&p&&br&&/p&&p&很快的,小孩上小学了。&b&小学说要给孩子减负、要搞素质教育,下午3点就放学。&/b&&/p&&p&&br&&/p&&p&其他家长都在给孩子报课外兴趣班。小明心想,如果报了兴趣班,一个月又是几千块,每年攒的钱就更少了,换房更加遥遥无期,不报的话又怕孩子吃亏。&/p&&p&&br&&/p&&ul&&li&国家又在鼓励二胎,生还是不生?&/li&&/ul&&p&&br&&/p&&ul&&li&一家三代5口人住两居室已经很拥挤,再来个二胎怎么住?&/li&&/ul&&p&&br&&/p&&ul&&li&是不是应该卖了海淀的学区房重新回到郊区买个大三居?&/li&&/ul&&p&&br&&/p&&ul&&li&卖了学区房后小孩上学该怎么办?自己上班、孩子上学的单程通勤时间再次回到一个多小时是否可以接受?&/li&&/ul&&p&&br&&/p&&p&&br&&/p&&p&年薪百万的小明夫妇陷入了沉思:&/p&&p&&br&&/p&&p&&还是刚毕业时过得爽,如今连买个优衣库都成了改善型消费。&&/p&&p&&br&&/p&&p&——————————&/p&&p&&br&&/p&&p&上面小明夫妇通关打怪的故事是如今&b&新一代一线城市&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b&将要面对的现实。&/p&&p&&br&&/p&&p&他们如果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即使是普通城市中产家庭,也很难在一线城市混出个理想的生活状态。&/p&&p&&br&&/p&&p&哪怕如同小明一样&b&努力&/b&和&b&幸运&/b&,他们也&b&难以在家庭年龄结构衰老之前、自己的事业黄金年龄结束之前打拼出一片天。&/b&&/p&&p&&br&&/p&&p&这也是如今大城市年轻人晚婚不婚、晚育不育的重要原因。&/p&&p&&br&&/p&&ul&&li&要么生得早、买房早。&/li&&/ul&&p&&br&&/p&&ul&&li&要么事业发展极其迅速、30出头当上大领导。&/li&&/ul&&p&&br&&/p&&ul&&li&要么创业成功或者天降横财。&/li&&/ul&&p&&br&&/p&&ul&&li&要么老爹有钱有房。&/li&&/ul&&p&&br&&/p&&p&如果以上几点都不沾,那么结婚生娃之后大概率就是生活质量的大滑坡。&/p&&p&&br&&/p&&p&面对这种看不到希望的&b&灰暗人生&/b&,许多名校毕业生开始选择&b&逃离一线城市&/b&,回到二三线——如今清北的留京率已经下降到50%。&/p&&p&&br&&/p&&p&&b&但二三线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b&,把上面的房价和收入都除以2、除以3,并没有太大的差别。&/p&&p&&br&&/p&&p&在现实中,考上985的是少数、热门专业的是少数、刚毕业月薪过万35岁年薪百万的也是少数。&/p&&p&&br&&/p&&p&&b&连少数中的少数中的少数都过得不快乐,那还追求这条路作甚?&/b&&/p&&p&&br&&/p&&p&同日韩港台年轻人一样,大城市的年轻人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就只能转入二次元、流行&丧&文化,结婚率、生育率进一步下滑。&/p&&p&&br&&/p&&p&毕竟,&b&不婚不育一辈子租房,找个二次元完美女朋友或者网络小说完美男朋友,或者哪怕撸一辈子猫,真花不了多少钱。&/b&&/p&&p&&br&&/p&&p&有图更形象:&/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5a2c5a8614affcfe50359bec900728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56& data-rawheight=&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75a2c5a8614affcfe50359bec900728b_r.jpg&&&/figure&&p&&br&&/p&&hr&&p&&br&&/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塞冬:哪个时刻开始,你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残酷无情?&/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塞冬:早两年买房的和现在买房的人,生活有怎样的不同?&/a&&/p&
在一线城市工作的许多优秀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悟: 刚毕业那会儿是最有钱的。 后面无论工资涨到多少,都没有刚毕业单身一人租房时过得爽。 因为大家有家有室后都是这样算账的: 先留出一个月最基本的家庭生活开支。将剩下的工资和公积金折算为30年月供所对应…
想澄清几个问题:&br&&br&1.目前是不是泡沫?&br&&br&答:根据售租比=售价/年租金(类似股市的市盈率P/E),目前各大城市基本位于30~50倍(年),国际公认30倍以上是泡沫(25倍以内有投资价值),日本泡沫破灭的时候,顶峰是80倍。&br&所以,泡沫是一定的。&br&(房价与收入比,房价与可支配收入比,这两个指标基本不用,因为这两个数据根本没法看了,而且中国很多是两代人供房,所以更看重售租比,也便与股市市盈率做横向对比)&br&&br&2.房价是泡沫,泡沫具体是什么?&br&&br&答:房价的泡沫组成来自于两个部分:土地价格以及P/E在30倍以后的击鼓传花的利润。日本泡沫破灭后最直接的就是土地价格的回落。&br&近五年,开发商投资一个普通住宅项目正常净利润率在9%-12%左右(2015年行业平均净利润率才10%,意味着3000楼面地价的房子卖价是1万,降到9000就无钱可赚了,开发商能力差的,还能赔钱)。房价构成中,30%-50%是土地成本交给政府,另外有12%以上的开发商交给政府的税费,开发商承担的建安成本以及各项费用一般在30%以上。&br&银行在房产开发过程中对开发商吃一次开发贷款(一般是3年期),在销售过程中对购房者吃一次购房贷款。&br&(看房价组成就可以理解任总为什么说房地产开发商只是政府跟银行的丫鬟)房价为什么高,泡沫在哪里,看房价组成应该会很清晰。&br&泡沫的另一组成部分,是击鼓传花的利润,这是由于房产具有投资属性,经历了10几年的货币超发与通胀,在供求关系的指引下,土地财政的刺激下,以及舆论的诱导下,房产投资成为普通人的首选投机跟保值手段。&br&&br&3.关于泡沫会不会破?何时破?&br&&br&有一个房地产18年经济周期的说法,7年缓慢上涨期,5年快速上涨期,2年极速上涨期,4年泡沫破灭调整期。&br&目前状态,各地分化,但总体看按18年周期已经是在极速上涨期,因为中国土地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经济半封闭,房地产经济的泡沫会不会破,何时破,绝大程度上看政府的调控手段。&br&&br&4.政府应对现状的手段?&br&&br&政府已经走不了土地财政的老路了,原因是目前房产价格挤压了实业的生存空间,也透支了普通人的消费需求,另外,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倒转,导致之前的发展模式从长远看已经走到了尽头。&br&但政府现在还是脱离不了卖地赚钱,因为大量的负债必须要还,新的收税对象还没有出现,所以房地产的泡沫还不能破。&br&&br&从对政府需求上说,就是土地价格不能降,房价不能降。因为一旦下降,政府的负债,银行的不良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都会一塌糊涂,连锁反应将会导致经济至少停滞,最终接盘的不光是你我,最终是人民币,这些明显是政府无法接受的。&br&&br&所以,政府会做什么?&br&对政府最有利的行为就是稳定房价,造人为的慢牛。&br&通过增加土地入市、规划新城区和政策配合平抑一线城市房价,通过限制土地入市和政策配合促进存货过高的城市去化。&br&另外,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居民收入提高与货币逐渐贬值,慢慢降低房收比,让房价在5年后、10年后看起来比现在合理。&br&通过时间来换取房价泡沫缓慢缩小的空间,也就是避免经济硬着陆。&br&&br&但是,2015年的股市与当今房市何其相似,市场力量之强大,当今政府已难以完全操纵,加上地方诸侯与中央是否保持步调一致也很难讲,所以,政府的希望会不会落空,局势会不会一发不可收拾,我认为也是有一定概率。&br&&br&5.个人如何应对?&br&&br&现在已经是泡沫,你是刚需,必须买房,最好到你喜欢的城市,售租比在30以内的地方买房吧,中国很大,宜居的美丽城市真的不少,真的没必要为了一线城市的身份去当接盘侠。&br&要靠自己打拼的普通出身的大多数人,最好在一线好好赚钱、升级,如果发展很好就留在一线(选择规划的新城区购房比较不吃力),如果发展得一般般就在1.5线/2线找定居地。&br&个人配置投资的,选择金融资产跟不动产组合投资,不动产投资尽量选择售租比合适的新兴城区去买,长线持有。&br&目前阶段投资房产,一定要计算投资收益,如果不缺钱或者风险承受能力大的,可以参与一线炒作。&br&&br&6.关于基本面因素&br&&br&1)财政赤字加货币放水的双松格局本届政府任内看应该不会改变,这就意味着货币贬值的预期和事实仍在继续。双松格局对房价有支撑和拉升作用。反之,则会打击房价。&br&&br&2)土地供给&br&土地是房地产市场游戏的本质所在。政府垄断了国有建设用地,意味着可以操纵国有建设用地的供给量和价格,还可以直接垄断建设权(普通城市居民无权私建)。&br&任何拿土地稀缺说事的人都错了,实际上未用土地太多了,只不过供应量跟价格是垄断的。&br&你说主城区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城市发展有自身规律,到一定地步就会郊区化,城市集群化,从向心发展变成离心发展。&br&而且,政府已经瞄上了房地产的另一个市场,农村土地流转上市将要开启了,到时候农村的宅基地都可以上市交易了,耕地也可以承包了(已经可以)。只要基建配套到位,想必有很多人要去享受近郊的田园生活。&br&土地的属性以及供给模式,决定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绝对控制力。&br&土地供给对房价的影响具体看政府操作,增加供给、开辟新城区可以平抑房价,收缩土地供给、维持低供给会维持房价或者推高房价。&br&&br&3)城市化进程&br&目前城市化率是55%,城市化结束是70%-75%,大陆每年平均新增城市化率为1%多一点,所以大陆完成城市化差不多还需15年。&br&万达王健林、万科毛大庆等大佬说房地产市场还能发展15年,也主要基于此。&br&城市化的计算是以新增城市人口计算的,也就是人员向城市流动,或者就地城镇化。&br&机会:城市化尚有发展空间,对房价也有支撑作用。&br&风险:如果农村土地可以流转上市了,那城市化进程会加速,也就没有15年了。&br&&br&4)人口老龄化及城市人口的积聚分散&br&一线城市(除了深圳)已经出现老年化趋势,很多开发商以及金融机构早就已经布局养老型地产。&br&关于人口老龄化万科毛大庆有个发言可以搜到,里面有数据,我就不复制了,就说结论:人口老龄化对购房需求及房价必然是转折点,会降低总需求,拉低房价。&br&这个因素是长线影响,到时候的售租比售收比肯定会更趋合理,但年轻人的问题是,你等不起,人民币贬值快,一般人也没能力和精力让手中的现金保值增值,所以,如果价格合理的话,还是要考虑置业。&br&有人讲北上等一线城市的积聚作用会让房价坚挺,但城市化理论有一个城市中心人口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郊区化和城市圈发展,会使得人口和新兴产业向城市周边拓展。&br&另外,将来大陆会有新兴多个超级中心,华中有武汉,西南有成渝,西北也会有,原先的一线也会扩展成大城市圈,比如北京也扩展成京津冀,这样会使得传统的一线中心的人口积聚压力大幅度分散,也意味着需求的降低和房价的平稳。&br&中国人对于人生成功和人生目标,对于理想与幸福的理解也会渐趋理性。&br&所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的积聚分散在一线城市长线来看是拉低需求和房价的。&br&普通人想要了解趋势,可以关注人口结构比例以及城市发展规划。&br&&br&7.数据来源以及个人如何查数据&br&&br&笔者因为是从业人员,投资决策使用数据来源于中指,克而瑞,明源等系统的数据、报告。同时也会请统计局的研究人员私下授课(其实政府对现下情况非常清楚,做研究的那些人实力很强,数据很全面,但做决策时因为利益权衡所限,就不会那么理性)。&br&普通人查经济基本面数据可以关注统计局网站;土地成交信息(位置及价格)可以上当地国土局网站看,每天都有更新(通过看土地价格就基本知道目前房价是否合理以及明年房价是否会涨);住房成交信息可以上住建局网站看。&br&至于,网上的新闻,还是少信为好。&br&目前大部分新闻都是被操纵的,从业者看来,很多都是乱写一气。&br&其实新闻可靠很简单,就是讲道理摆数据。比如成交量,成交价,存货量,去化速度,去化周期等等供求基本数据,但新闻很少提及,很多时候就是在渲染气氛而已。&br&&br&8.总结:&br&&br&1线泡沫已经高企,要看风险承受能力小心参与。&br&1.5线中心城市,2线省会,以及1线新城区还有很多相对合理的机会,要买就早买(目前甚至有以租养供的机会)。&br&&br&跟房地产开发行业一样,房产投资的暴利机会其实已经过去了,还是回归理性的投资预期比较符合现实。&br&&br&其实,本人作为房地产开发投资从业者,真的不希望房价高企,希望房价能够回归理性,只想赚到合理利润即可,大家都有房住,有工开,有钱赚不好么?&br&有人手里有1、2套房,就一心想着房价暴涨,但房价涨了,生活成本跟着涨,房价是大周期,生活成本可是眼下的。你也不能保证在合适的时机出货套现,你也不能保证肯定能给你的后代准备好住所,以免他们为了不正常的房价牺牲了自由与理想。&br&可惜的是,房子应该是居住属性为主,现在却变成了投机品。&br&原先通过土地、税收、银行的吸血游戏支撑了基建建设、大型投资,也造就了相当一批体制相关人员的暴富,但房子终归是拿来住的,而不是拿来吸血的。&br&&br&高企的房价歪曲了社会价值体系,透支了年轻人的理想,摧毁了实业生存空间,待在这样的国度,说实话,真的艰难。&br&&br&~~~~~~~~~~~~~~&br&3-19更新:&br&很多人私信问对于某个城市房价走势的看法,集中回复如下:&br&&br&1)上文中已明确表达了,中国房市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市,政府的货币政策,土地供给政策,房地产市场配合政策及立法,都能对市场供需及房价起到或正或反的作用,政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以及对房价的影响,关键看中央及当地政府的政策具体走向。就是因为以上政策的不确定,谁都无法准确预测房地产走势。&br&目前政府各方面政策的大方向是想稳定地价、房价,也不允许房价过快上涨。&br&&br&2)开发商投资决策过程比较复杂,从城市可进入分析,到城市宏微观经济分析,再到城市整体供求分析,再到各分城区现状分析,再到目标地块的基本条件分析,会通过一系列的市场分析最终决定是否进行投资。&br&普通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进行理性分析。所以答主已经在上面答复里给各位提供了2个最最简单办法:&br&(1)考虑到货币贬值,目前售租比在35年以内的房子是可以买来自住的,30年以内的房子目前都是可以投资的;&br&(2)关注下本地国土局网站土地成交价格,看土地价格有两个作用,一是看趋势,同等区位条件的土地价格如果在持续上涨,房价肯定也会上涨;二是看房价,看到楼面地价,你就可以结合开发商的正常成本,计算出合理房价,房价短暂可能会受到供求关系起伏,但不会偏离太远。&br&&br&新房房价基础公式:房价=土地成本+建设成本(含建安、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税费+净利润&br&开发商的建设成本请咨询当地人士或网查,一般几年之内变动不会大,&br&税费= 12%*房价 ,&br&利润=房价*x%/0.75(x%是净利润率,除以0.75是因为要交25%的所得税)&br&&br&二手房价格参照同区位一手房价格,理论上应该是 重建价格减去折旧再加上交易成本,但大部分房子还比较新,所以价格只是略低于新房。&br&&br&3)很多人问我某个城市的房价看法,恕我无能,不能回答。现在一线,二线,三四线分化严重,而且单个城市中,合区分化也严重,所以我还是希望您按我说的售租比跟关注土地价格的方法去做判断。&br&&br&4)今年房价飙升,答主作为从业人员其实不是兴奋,而且恐惧。无论怎么算,部分城市现在的泡沫都已经到了恐怖的级别,参与风险极大。&br&答主非常看重售租比,是因为将来如果没有接盘侠,价格最终回归了,合理价格最可能靠近的就是售租比了。&br&&br&无论你是普通工薪阶层还是投资者,你现在参与P/E50倍以上买盘的动机无非是认定房价还会涨或者大涨,但目前基本面除了政府的政策因素引导以外,还有什么能支持房价大涨?经济增长放缓进入中低速,出口与实业萎靡,转型还在过程中失业率进入爬高阶段,收入增长缓慢,人口结构变化。。。所有经济基本面都不支持房价大涨。&br&再次警示各位风险,特别是普通打工者,不要参与50倍以上的买盘。大陆可没有个人破产的法律,你贷了款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还贷的,除非你死了。&br&至于投资者,如果担心资产贬值,请选择金融资产和风险小的不动产投资,合理化自己的投资预期。&br&&br&5)答主希望普通家庭出身的工薪族,在收入条件没有达到之前,请不要轻易负债置业,按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和售租比,在很多城市,工作10年之后再置业还是可以的,这也应该是常态,所以不要着急。&br&希望各位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多花钱在自我提升上,多学点技能,多旅游增广见闻,做到健康、家庭、事业平衡发展。&br&城市里充斥了消费信息与价值观,可能会迷惑你的头脑,到处走走看看,也许会对生命有新的领悟。&br&答主以前的香港同事,30岁多一点白了一半头发的人多的是,他们很惨,3,4万的月薪,背着将近1000万的房贷,生活压力太大。&br&如果将来大陆的生存状态如当时的香港,&br&那些花上千万供房的人,请你想想何必去接盘,不如努努力攒点钱买个自由身了。&br&今年,香港地价跌了70%,房价也会随着下跌。&br&大陆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周期,没人能真正体会到日本的那种沉痛。&br&大陆没有学真正搞国家社会主义的西欧,比如德国的房价控制得就很好,土地财政的动机以及被执行的过程并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性,其实城市化进程可以做得到效率与公平兼顾,但现实却没有。&br&&br&6)答主没放一堆图表直接摆明结论的原因是,答主获取的资料大多是咨询公司提供的,在统计学属于二手资料,而且大部分结论网上都可以搜到。如需深入了解如售租比,房价收入比,总房价与GDP比重,郊区化,老龄化等等内容,请直接百度关键词即可。
想澄清几个问题: 1.目前是不是泡沫? 答:根据售租比=售价/年租金(类似股市的市盈率P/E),目前各大城市基本位于30~50倍(年),国际公认30倍以上是泡沫(25倍以内有投资价值),日本泡沫破灭的时候,顶峰是80倍。 所以,泡沫是一定的。 (房价与收入比…
&p&发现这个问题可以直接粘贴上次回答的就直接贴啦&/p&&p&作为从业者复习过程中发现cfa里面二级市场交易逻辑还是蛮全面的,按照这个来理一下,顺便比较一下在天朝大家的实际应用~&/p&&p&1、yield/spread pickup trade&/p&&p&觉得两个不同评级的债券其实对自己没区别,就选择其中ytm高,评级略低的那个;&/p&&p&风险提示:在利率上升时,低评级债券的信用利差扩大的很可能比高评级更多,从而导致两只券净价下跌的差超过持有期收益的差,也就是高评级债券的持有期总收益比低评级高(就是高评级比较抗跌= =!)&/p&&p&实际应用:非常广泛。确实交易员在挑券的时候,比如aa+和aaa的券资质都不错,而aa+高几十bp,就选择买aa+;但是市场不好的时候,aa+很容易跌的比aaa多,尤其长久期券。&/p&&p&2、credit-upside trade&credit-defense trade&/p&&p&买入有可能会调高评级的券,卖出有可能调低评级的券&/p&&p&实际应用:作为消息不灵通的小机构,提前知道正、负面信息不太可能,能做的最多是保持关注每天负面信息、新出的评级跟踪报告、年报季报等等,在消息刚出来的时候行动起来,快速甩锅或者淘金=.=&/p&&p&3、new issue swap&/p&&p&新的神券发出来之后,把老券换成流动性更佳的新券&/p&&p&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利率债交易一定会遇上的事情。详情可以看&/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469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96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4、sector-rotation trade&/p&&p&减少预期表现差的行业的仓位,增加预期表现好的行业的仓位&/p&&p&实际应用:也比较广泛;在有的行业蒸蒸日上,利润回升的时候可以多买,比如16年到现在的过剩行业,由于去产能,钢、煤价回升,企业经营改善,之前大家都好怕怕,而16年这一波下来行业的信用利差也缩小了不少;而有的行业面临危机时就尽量避免或者砍点仓位,比如房地产行业现在又监管的问题,融资方式受到限制,国家又各种限购,比较差的房企敢买的人估计不多,地产行业整体利差走阔。&/p&&p&5、yield curve-adjustment trade&/p&&p&预测收益率曲线的变化,比如预期会变陡,就多短久期空长久期债;预期会变平,就多长久期空短久期;还有butterfly什么的。&/p&&p&实际应用:比较广泛,基本都是用利率债做,算好久期之比,比如是1.8,那就1.8短:1长这样的比例做交易,差不多是久期中性的,只赚取曲线变化的收益;也可以用国债期货,更方便,还不用借券来卖空&/p&&p&6、structure trade&/p&&p&预期利率波动比较大的话或利率上涨可能性较大,可以买含回售权的券,因为回售权在波动率大或者利率上升的时候价值提升,所以含回售权的债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会比普通债券要好&/p&&p&实际应用:一个2.5+2y和一个4.5y的券,前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利率上涨的时候,卖它可以按2.5y的券的价格也就是行权价卖(隐含意思就是利率上涨的话,大家买了以后一定会行回售权,到时候买更高哒),能比4.5y的少亏很多。。所以回售权存在的意义就是利率不涨或者下降的时候可以不用理它,利率上升的话它就使得券的久期缩短了。然而估值还是会用存续期(就是可能最长的4.5y)来估。。&/p&&p&7、cash flow reinvestment trade&/p&&p&这个没啥好解释的,就是有到期,得在投资。。&/p&&p&实际应用:货基天天都要面对的就是这个情况,债基偶尔也要面对=、=&/p&&p&再补充几个我一时间想得到的常见策略:&/p&&p&1、carry trade 息差交易&/p&&p&总之就是券的收益比资金成本高就买吧!(不考虑资本利得的话)&/p&&p&2、骑乘效应&/p&&p&买5年的券,熬了3年以后它是2年的券啦,如果整体利率水平变化不大,2年必然比5年利率低一些,这部分利差就是骑乘效应带来的资本利得(然而时间越长,风险越大,谁都不知道3年以后会不会净价跌得把前面一年的票息都亏掉了)&/p&&p&3、品种利差套利&/p&&p&比如追踪国债、国开或者其他金融债同期限之间的利差,做利差走阔或缩窄的交易&/p&&p&4、国债期货常见策略&/p&&p&正向套利(买入现货,卖出期货,赚取irr),反向套利(卖空现货,买入期货,赚取-irr),&/p&&p&做多/空基差(类似正反套,只是不交割),做多/空跨期价差(同品种不同交割时间的期货之间),做多/空期限价差(不同品种同交割时间的期货之间),前两者组合&/p&&p&5、一二级市场套利&/p&&p&由于一级市场有返费,实际收益比票面高,市场比较好一点的情况下,一级投了债,二级卖有时候可以赚点小利差&/p&&p&6、跨市场套利&/p&&p&由于中债、中证估值经常出入比较大=、=,托管在交易所的债券估值用中证,银行间债券用中债,因此按照中债估值买了跨市场的企业债然后转托管到交易所,可能获得一定的估值提升&/p&
发现这个问题可以直接粘贴上次回答的就直接贴啦作为从业者复习过程中发现cfa里面二级市场交易逻辑还是蛮全面的,按照这个来理一下,顺便比较一下在天朝大家的实际应用~1、yield/spread pickup trade觉得两个不同评级的债券其实对自己没区别,就选择其中ytm…
格隆汇最近有篇港股防千手册,对低市盈率的仙股做了不错的总结。威利国际(273)的精彩故事大家可自行百度。&br&&p&&br&&strong&老千股炒作手法&/strong&&br&&br&格隆汇
chend&br&&br&说到老千股的炒作手法,前几年有个帖子《老千股炒股心法-股票的价值到到大破价值投资法》(周显)讲得相当的详细,分享如下:&br&&br&说到资产,即每股NAV。你是公司的股东,公司的资产你应占有一份,理论上如此,但也只是限于理论上如此。&br&&br&“价值投资法”有两种。一种是真正得其心法的,即是由BenjaminGraham(本杰明·格雷厄姆)发明,由巴菲特发扬光大的那种。另一种是只看其表面,只得皮毛的,即是放狗屁。早在二十年前,香港有一位天才已想出了破解放狗屁的法子,而且是大破特破的破法。这种方法有个名堂,叫“向下炒”。&br&&br&向下炒有两种,一种是公司有资产的炒法,一种是公司是空壳的炒法,两者的内功心法相同,但武功招式各异,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抢光小股东的钱。&br&&br&在此天才发明以前,假使一间公司的每股资产净值是1元的股票,老板决不会以0.9元卖出。任何脑筋正常的人,都会想到这一点︰蚀本出货,岂非很笨?这种想法是对的,因此,当原值1元的股票跌至0.9元时,价值投资者,便入货了。如果跌至0.8元,更加要大入特入了。&br&&br&直至有一天,一位绝世天才出现了,正是天不生圣人,万古如长夜,他非但以0.9元卖出原值1元的股票,0.8元他也卖,0.7元卖,0.6元更要卖。真是跳楼大平卖,要钱不要货。&br&&br&初时,人们蜂拥去买平货,结果却是越买越平,不要紧,价值投资,公司有实质资产,股票有价值嘛,越平越买,可以“沟澹”,减低平均成本嘛。最后,当他们把所有现金都买了这些廉价股票之后,股价跌到0.25元,股价只有资产净值两成多,是平无可平了,不再下跌了。因为大股东能够沽出的股票都沽光了,再沽下去,控制权也将失去,这向下炒的游戏也没法子下去了。&br&&br&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想,既然股价跌不下,就应回升吧。等到这时候才买入股票,终于可以赚点小钱吧?不,小股民猜错了。到了这时,才是出杀着的时候。绝世天才公司批出新股,每股0.2元,接手的不消说,是老板的好友,直接点说,是他的代理人,俗称“人头”。这些廉价新股可以补回他先前高价沽出了的股票︰当日以0.25元至0.9元卖出的股票,可以0.2元买回来,你说这老板是赢了还是输了?&br&&br&如果股民在0.2元进货,太好了,老板照样可以0.2元的价钱卖给你,你要多少,他卖多少。当你买到无法再买时,他再把股价压下,以0.1元再批股给自己和友好。总之,你无可能赢,他则赢梗,死未!&br&&br&不批新股也无妨,老板可选择供股。现时的法例比较严格了,大比例供股时,大股东是不能投票的。故此老板只能温柔地供,比如说,二供一吧,现价已跌至0.2元,每股供0.15元,折让两成半。没钱参与供股的股民,马上就输了。哦,股民有钱,参与供股,不要紧,多供几次,终有一天他们会弹尽粮绝,被迫退出竞赛。&br&&br&嗯,供股次数太多,虽能赶尽杀绝,但赢得太慢了,我宁愿少赢一点,但赢得更快,方法是私有化。私有化并非没有缺点。用比市价高的价钱来收购,是吃了一点儿的亏。但当你已经大赢特赢时,施舍一点点面包屑给小股东,当是打发乞丐也好,什么都好吧。私有化的优点是用最快的速度吃走了整个饼,留给股东少少的饼屑,即是高于市价的收购价,这就叫皇恩浩荡了。但有些情况是不宜私有化的。当公司拥有大量资产,而股价极度偏低时,就可藉着私有化鲸吞资产,是成本低效益高的妙法,快手快脚的抢走了小股东的“应份”(Equity)。但当公司是空壳一个,私有化也就没有作为,只能继续利用它的上市地位,去抢小股东口袋里的钱。&br&&br&自从那位天才发明了这旷世财技后,不断有聪明人改良技术,至今为止,这技巧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操作简单,比视窗还要易用,每个懂得财技ABC的人,都不会不知。&br&&br&大家不妨看看资料,股价低于资产净值的公司,就是在大牛市,也还多的是,就是因为向下炒的缘故。&/p&&p&&br&&strong&老千的赚钱把戏&/strong&&br&格隆汇jimbenken&br&&br&这里主要说做空赚钱。一般以为只有上涨庄家才可以赚钱,其实老千们可以做空赚钱的。这就是香港许多股票无限制“下跌-合股-下跌-合股”的原因。&br&&br&办法是这样的:设股价1元,大股东持股80%,大股东大量卖出股票——股价下跌至0.4元,大股东持股降低到50%。董事会公布0.22元配股。因为大折让,所以有货的散户乱抛,股东也继续抛货,股价大跌,当然也吸引到不少不知情的散户接下落的刀子。于是,股价继续跌跌倒0.2。散户很反感,不会参与配股,因为比市场价低,但是大股东全额参与配股,因为配股的比例往往很高,于是大面积摊薄了散户的股份,大股东捡回80%持股比例,但是1元与0.22元之间的差价就是大股东赚到的钱!&br&&br&然后大股东继续这个游戏,大量卖出跌到2分再配股,再50股合一股,股价回到1元。&br&&br&继续玩!这个游戏玩20年也没问题。&/p&&p&&strong&老千股的特征&/strong&&/p&&p&格隆汇 巴肥特&/p&&br&&p&老千股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之一:&/p&&p&1、
经常登上香港股市十大升幅排行榜及十大跌幅排行榜。&/p&&p&2、
股价长期在1元以下,特别是在0.5元以下的比较多;市值一般在50亿以下,且10以下较多。&/p&&p&3、
市盈率超低、市净率超低呈“超值”表象,但股息回报率也超低,就是即使赚了大钱也不分给小股东,极不重视股东回报。&/p&&p&4、
经常合股,10合1,100合1,但股价逐渐又会到1元以下;&/p&&p&5、
经常大比例低价供股,1供2,1供5,小股东无法承受,只有放弃供股及卖出股票,拿回投资本金仅存的一点骨灰。&/p&&p&6、
股票名字经常改名换姓追赶潮流,喜欢用中国、科技、生物、风电、新能源、网络等热门字眼(所以,看到&strong&民营上市公司用中国冠名,千万当心&/strong&)。&/p&&p&7、
具有数量众多、关系复杂的同系上市公司,且在同系公司中层较低层级,容易受控股公司的盘剥。&/p&&p&8、
业务特征大部分是证券、房产投资及其他股权投资,经纪、融资等,另有小部分也有明确的主营业务,如农业、高科技等让投资者看不明白的业务。&/p&&p&9、
长期不分红,或3~5年分一次小红来迷惑投资者。&/p&&p&10、股价大部分小于净资产。&/p&&p&11、公司若有利润时基本不来自主营业务。&/p&&p&鉴别老千股的方法:一个公司若符合以上2个特征往往要引起强烈注意!如果符合以上3个特征基本上就是老千股。&/p&&p&所以非蓝筹股、非指标股、非中资国企股以外的大多数股票都要慎重。&/p&
格隆汇最近有篇港股防千手册,对低市盈率的仙股做了不错的总结。威利国际(273)的精彩故事大家可自行百度。 老千股炒作手法 格隆汇 chend 说到老千股的炒作手法,前几年有个帖子《老千股炒股心法-股票的价值到到大破价值投资法》(周显)讲得相当的详细,…
&p&谢谢邀请。很久不正经答专业题了。感谢这位题主今天给了我机会。&/p&&p&首先回答两个市场的资金利率是否常年有利差?答案是有,但这个利差经常是随机波动的。即交易所的利率有时可能会高于银行间的,银行间的利率有时也会高于交易所。&/p&&p&为了便于客观地比较,我们需要定义一下两个市场的资金利率具体含义。首先,银行间的资金利率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银行间是一个OTC市场,这就意味着交易是参与者之间一一协商完成的,而非集中竞价完成。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同一个品种可以有好几个价格同时成交。同样借一笔7天的债券质押式回购,质押品本身是信用品还是利率品就会影响回购利率,甚至能够影响交易的达成(很多银行类机构不接受信用品作为质押品);交易对手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银行对资金融入方一般都采取授信的管理模式,许多非银机构(券商、基金、保险、信托、财务公司)无法直接从大银行融入资金,需要借道中小银行的授信来融入二手甚至三手钱,这也会抬高非银机构的融资成本。尤其从2016年开始,由于对商业银行引入了LCR、MPA等新的考核,导致银行机构对非银机构的资金融出意愿下降,这就进一步拉大了银行类机构的回购价格和非银类机构的回购价格。银行间经常表现出银行松、非银紧的冰火两重天。所以,当你提到银行间资金利率的时候,其实至少指代了两个不同的利率:一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利率;另一是非银类金融机构的资金利率。中小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他们的授信比较广泛,当非银机构资金紧张时(这是常态),中小银行可以加价将资金从存款类金融机构搬到非银机构的户头上,这个过程就完成了R007与DR007的套利。&b&存款类机构之间拆借的利率DR007是整个银行间市场的核心利率,涵盖了非银机构的R007是相对外围的利率。这两个利率是同一个市场中不同机构类型所面临的利率,交易规则相同,因为中小银行的存在套利机制非常顺畅。因此R007与DR007的价差相对较为稳定,反映了非银机构获得融资的通道成本。由于存款类金融机构(各类银行)始终是银行间市场(也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廉价资金融出方,因此作为整个市场的核心利率,DR007一直以来,就是R007的底。在这两个利率之下,还有一个一级交易商从人民银行获得资金的利率,也就是OMO利率,这是最终的源头活水,但是与我们的话题隔着太远,这里就不讨论了。&/b&&/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f2fabac52950_b.jpg& data-rawwidth=&1434&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f2fabac52950_r.jpg&&&/figure&&br&&p&其次,再来看交易所的利率。&b&首先,GCXXX系列交易所回购不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利率价格&/b&。它表达的是不考虑实际占资期间的名义利率。周四的隔夜回购其实到下周一才需要偿还,而周五的隔夜回购其实借的是下周一到周二的资金。这就需要对周四的回购价格进行标准化。简而言之,普通日子里,周四的隔夜回购价格需要除以三才能标准化,如遇长假,则需要根据休市日期相应调整T-2日以及所有到期日落在假期内的回购价格。&b&其次,交易所回购价格是实时竞价的,由于日内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不可能随时同步,就会导致日内波动剧烈&/b&。&b&最后,交易所融资利率的清算速度与银行间不一样。银行间的资金清算速度都是T+0的,而交易所场内全部都是T+1的(不考虑协议式回购)。&/b&这就是说,我今天在交易所借入的钱,需要明天才能从证券账户中取出来,或者在银行间市场使用。请不要小看这一天的差异。&b&这一天清算速度的差异就导致任何交易所向银行间的隔夜资金无风险套利都成为不可能。当无风险套利不可能的时候,两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就可能产生无法弥合的价差。&/b&好在,交易所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权定盘价作为研究工具。这是一个按照实际占资日标准化同时又做过日内平均的利率,与银行间的平均利率水平可以作为参考。&/p&&br&&p&OK,扯了这么多背景知识,让我们来拉个图看看,银行间的资金利率与交易所资金利率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吧。所有回购品种所表现出来的规律都是类似的,为了方便研究,我选择用价格波动相对比较小、成交量又不会太稀疏的7天回购利率作为研究标的。&/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19fac0d6dc8_b.jpg& data-rawwidth=&1434&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19fac0d6dc8_r.jpg&&&/figure&&br&&p&结合我们上面谈过的基本问题,可以发现,DR007是R007的底,R007以DR007作为下限波动,而FRGC007(交易所回购定盘利率)是围绕R007上下波动的。三个利率的总体趋势由DR007决定,波动性上DR007最小,FRGC007最大。这背后正好表现了我国货币市场的传导路径:央行的OMO影响大行头寸,波澜不惊,大行通过银行间市场传导到非银机构,波动加大。两个市场的利率常年有利差,然而利差本身并非始终不变的。一般来说,两个市场的利差不会长期超过正负100bp。这是由于参与机构、交易成本以及货币政策各方面因素一起决定了到底是正利差还是副利差,同时利差的幅度到底有多少。&/p&&br&&p&在银行间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融出方是人民银行、大行,这个源头活水的成本下限是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小银行、券商、货币基金、债券型的产品(基金、资管、信托)、保险、财务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有融出也有融入,但主要是资金的融入方。其中中小银行和券商是央行、大行资金向非银机构流动的主要桥梁。在交易所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融出方是散户、股票型的产品(基金、资管、信托)。这个源头活水的成本是一个机会成本:备付金账户利率0.5%,考虑到很多交易所回购市场的参与者不会换算实际利率,在某些资金宽松的日子里,尾盘隔夜利率会降至备付金账户利率之下。所以,基本可以认为交易所资金价格的成本为0%。券商、债券型的产品(基金、资管、信托)、保险和财务公司在交易所市场有融出也有融入,但主要是交易所资金的主要融入方。&/p&&br&&p&&b&这其中,券商、债券型产品(基金、资管、信托)、保险和财务公司由于横跨两个市场,就存在成为潜在资金套利者的可能。&/b&&/p&&br&&p&正如前面所说,交易所与银行间的资金利差是长期存在,但动态变化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利差并不明显(不超过1%)。截取了过去两年多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特征来说明两个市场间产生利差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2015年三季度之前,市场间的利差基本保持正负随机波动的状态,但是利差的波动性特别大,经常会出现超过1%的极端值。当时的货币环境总体宽松,&b&然而当时的打新制度需要预缴款,这就导致资金周期性地从证券账户流出市场。而这批打新的参与者,无一例外都是交易所市场核心的资金融出方,这个过程首先会通过资金供给减少的方式拉高交易所利率。&/b&当交易所资金价格显著高于银行间之后,横跨市场的账户就会选择向银行间市场融入资金来平衡杠杆或者参与打新。这样做并不能完全平抑两个市场之间的价差,&b&由于我国的债券市场长期分头监管,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融入资金所需要的质押品是完全不重叠的(企业债、国债等跨市场品种虽然可以相互转换,但是这个转换的过程需要1-7天不等,效率极低),这就导致缺乏银行间质押品的跨市场账户无论如何只能使用交易所融资。从而导致两个市场的利差不能收窄。&/b&&/p&&p&假设有一部分的账户还可以通过银行间借入、交易所融出来进行套利。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清算的障碍。银行间OTC市场的借款一般是上午完成交易,下午3点前前台确认完成,下午4点30之前完成划款,很少能够在上午就完成资金交收。而交易所市场在3点就会休市,往往休市之前的30分钟内,回购利率会大幅下降。这就意味着,从银行间市场借入资金去交易所市场套利,实际占资很可能会少一天,减少了一天的回购利率。这样算下来,假设回购利率中枢是3%,当两个市场利差在50bp以内,从银行间往交易所搬钱就是无利可图的。&/p&&p&从历史数据来看,某些时间段上,两个市场的利差的确可以超过50bp,那么从银行间融入,到交易所融出是否可以成为一种策略呢?假设我们有一款产品,它执行的是前述的策略,那么它需要:首先满仓银行间的债券(假设收益率是4%),从银行间融入资金后(假设融资成本是3%),去交易所融出资金,赚利差。&b&抛开替代策略谈策略的优劣都是耍流氓&/b&。这个策略的替代策略是一个银行间套息组合:首先满仓银行间的债券(假设收益率是4%),从银行间融入资金后(假设融资成本是3%),去银行间再满仓债券(假设收益率是4%)。对比这两个策略最终的收益率水平,只有当全年中平均跨市场利差超过平均银行间套息交易的利差时才是有利可图的。&/p&&p&结果怎么样,自己看图。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应该没有人会单独拿这个策略作为产品来做。跨市场搬运资金的行为肯定有,但是仅仅是跨市场账户偶尔为之。&/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4c07adc3f6c5c_b.jpg& data-rawwidth=&1434&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4c07adc3f6c5c_r.jpg&&&/figure&&br&&p&还是回到之前的那张图:&/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19fac0d6dc8_b.jpg& data-rawwidth=&1434&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19fac0d6dc8_r.jpg&&&/figure&&br&&p&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交易所回购利率开始与银行间利率出现负利差。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从交易所融入资金的成本比大行在银行间融出的成本还要低。原因很简单,&b&A股遭遇了股灾。在这个期间,所有的股票型的产品(基金、资管、信托)普遍主动把仓位降到低位,相当于每天增加了交易所资金的供给,这一批账户普遍不跨市场(简单想想,有几个股票操盘手会做银行间交易呢?),拉低了交易所的资金价格。&/b&在这个环境下,从交易所融资去银行间放回购是有利可图的。这个行为本身也有清算成本。因为当天从交易所融资是T+1的速度,第二天才能在银行间投放回购,根据前面的测算,这样的清算差异至少导致了50bp的成本,所以利差始终控制在100bp以内。但相对套息组合的收益而言,这个利差也是非常有限的,最主要的还是吸引跨市场账户从银行间向交易所转移杠杆。&/p&&p&2015年四季度开始到2016年二季度期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两个市场的资金利率开始靠拢,跨市场利差基本呈小幅度随机变化状态。这是&b&因为2015年7月开始暂停IPO,导致原有的资金扰动因素消失。到2016年恢复IPO,打新办法又发生了变化,不再需要预先冻结资金,进一步从制度上消除了原有的这个扰动因素。同时,全年中股票型产品的仓位也始终在正常水平波动,没有发生持续空仓的情况。因此可以发现,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共振明显平滑。&/b&&/p&&p&需要指出一点,从2016年开始,虽然IPO预缴款的扰动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b&转债/EB仍然采用预缴款打新的模式。而且由于转债/EB的机构参与规模更大,对资金面的扰动也很明显。&/b&在2015年年底和2016年年中的两次FRGC007显著超过R007的期间,正好就对应了多只转债的发行。&/p&&p&从2016年三季度开始,又有一个迹象出现了,就是FRGC007开始持续、显著高于R007。因为&b&从下半年开始,MPA和LCR考核对银行影响开始显现。为了满足新的监管指标要求,商业银行开始主动减少对非银机构的资金融出。这就导致银行间资金市场发生割裂,非银机构只能从少部分满足监管指标的商业银行处获得融资,剩余的融资需求只得在非银机构之间互相弥补或者转向交易所市场。&/b&这段时间至今的特征就是R007与DR007的价差拉大,FRGC007与R007的价差进一步拉大。到年底发生“国海事件”之后,对手方风险急剧飙升,所有机构都生怕对方不履行回购义务。原本在银行间市场担当资金过桥角色的中小银行主动收缩对非银机构的融出,甚至非银机构之间都停止相互拆借。导致DR007、R007、FRGC007之间的价差走扩到历史新高。这时候所有跨市场的账户都无法完成资金搬运的功能,总量上资金充裕,但全部淤积在人民银行和大行为中心的主流存款类机构中。因为非银机构无法从银行间市场获得足够的融资,只得转向交易所市场,而交易所市场的资金供给并未增加。不同市场间产生了极大的套利空间,然而由于监管指标的约束或者对手方信用的丧失,中小银行和跨市场账户主动不参与资金套利。不同市场之间的价差也就无法弥合了。这时候的套利空间,非不欲,实不能也。简而言之,又一场“钱荒”闹剧。&/p&&br&&p&如果你对这个回答满意,请给我投一票,谢谢。&/p&&p&&a href=&https://club.zhihu.com/votes?domain=finance& class=&internal&&荣誉会员评选 - 金融&/a&&/p&
谢谢邀请。很久不正经答专业题了。感谢这位题主今天给了我机会。首先回答两个市场的资金利率是否常年有利差?答案是有,但这个利差经常是随机波动的。即交易所的利率有时可能会高于银行间的,银行间的利率有时也会高于交易所。为了便于客观地比较,我们需要…
如何在牛市中精准的选股?(一)&br&&br&在牛市中选股,其实只要把握一种方法即可。对于眼花缭乱的股海中,选股要基于几个基本的判断。&b&时间,空间和成本&/b&。&br&不管处于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都是大同小异的。当然这是我本人自己的选股方法,并不一定保证就绝对的正确。下面的文字略多,老鸟可以跳过,菜鸟可以一看。&br&&br&-----------------------------------------------我是分割线-----------------------------------------------------&br&&b&对A股市场的了解&/b&&br&&br&在这之前笔者想在这里谈一谈如何客观的看待A股市场。要先对A股市场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在A股市场中淡定的游走。&br&&br&不知道楼主知不知道,A股市场是全球最神奇的市场。为何这样说,因为A股市场完全和基本面不挂钩。美国经济下滑,纳斯达克会受到重挫,但我国经济上涨,A股反而频频下跌;因为A股市场的垃圾股都可以飞到天上去,业绩好,利润高,就一定会涨嘛?当然不是,涨的飞起来的股票很少是业绩良好的股票,看看朗玛信息,安硕信息,涨到300多,400多的,蓝筹股这么好的基本面为啥没有涨到一百以上呢?;因为A股市场行迹诡异,完全捉摸不透。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A股的行情总是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死亡。&br&那么。为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的原因有几点。&br&&br&第一是A股市场的上市制度导致了A股市场的资本和股票并不配对。要知道想在A股要上市是很困难的,不但有对公司年年盈利并持续增长的要求,还要在证监会的审核下过关斩将,最终才能得以上市,而业绩如果连续亏损还会面临退市风险。可见在A股市场中看到一个新股票,股民有多么兴奋。反观那些上市条件宽松的港股美股等市场,公司亏损也任然可以上市,这让大量的公司得以顺利挂牌融资,但是这也让市场上的股票多如牛毛,好公司股票一路狂奔,垃圾公司股票只能成为“仙股”(粤语中一分钱为“一仙”)因此在A股市场中,资本更容易被集中,当资本被集中在一个股票上的时候,这个股票想不飞都难。&br&ps:大家可以看看中国公司去美国上市的股票,日交易量其实是很低的,有些股票时候一天才几手的交易。&br&&br&第二是A股市场的制度不完善导致操纵股价变得并不困难,人为干预非常严重。我们经常说的“庄家”,“主力”,其实就是一个拥有庞大资金和资源的组织。我给大家做一个比方,假设我是主力,那么我想做一只股票,我就可以通过几万个股票账户,分批分量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先持有它大部分的股票,然后再配合政策消息和媒体造势,自己买自己卖,当我的总股票持有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及我的股票分散到一定数量的账户中时,我就可以无形的控制这个股票的股价,而各种消息的放出也像烟雾弹一样掩护股价高速上涨,然后又因为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我并不会被证监会发现。当然这其中坐庄的方法就不详谈了,但是“主力”其实才是A股中真正影响个股股价疯狂的原因。(注意,是个股)&br&&br&第三是我始终相信的是股票市场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他不以人的意志作为转移。总是说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那为什么A股市场总是和经济发展不挂钩呢。如果硬要我说个所以然,我更愿意相信我们看到的经济发展数据并不真实或者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并不完整,而股市反映的才是最真实的情况。当然这也也许是我自身经历过股市运行规律的神奇精准而产生的一种主观印象罢了。但也因此,我始终不以基本面作为A股市场中选股或行情判断的决定性要素,只作为辅助性的要素。&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3584adfe64eee7ab49bc_b.jpg& data-rawwidth=&454&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3584adfe64eee7ab49bc_r.jpg&&&/figure&&br&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对A股有一个理性的了解和认识,不要想当然的通过基本面去判断牛市是否合理或者个股是否有潜力。A股市场并不是一个健康和完善的市场,因此其中有很多猫腻,如果仅仅靠着消息和专家的点评来操盘,亏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前面花了那么大的篇幅也就是想说明“主力”是普遍存在于A股市场中的一种现象,人为干预严重是A股最典型的特征,但是也正因此才创造了我们小散户在股市中赚钱的机会。&br&&br&--------------------------------------------我是分割线-------------------------------------------------------&br&&b&一定要坚守的几个原则&/b&&br&&br&那A股市场的水这么深,到处都是陷阱的话,我们这些小散户要怎么办呢?&br&用我的方法就是一句话:&b&大盘用常识,个股用分析&/b&&br&但这之前还要讲几段废话,有几个原则性的问题是散户们一定要坚守的。(马上就要进入主题了,再等等)&br&&br&&b&第一,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b&意思就是,绝对不要在熊市中玩股票,一旦缺乏对大环境的判断,不管是波浪理论,趋势理论,还是其他技术分析,都会让你最终亏损。同样道理,牛市的时候是不是什么时候进入都可以呢?当然不是,牛市也会有调整期,也有会震荡期,所以千万不要在牛市的调整期中入市,这是极富风险的行为,在牛市中亏钱的人也正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在调整期玩波段的人。所以必须要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才能从容的看市。&br&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知道是不是牛市呢?以及如何知道牛市中的调整期什么时候来呢?这里需要另辟一篇文章,在这里就不深入探讨了。(ps:牛市的结束时间,在我看来是明年6月左右)&br&&br&&b&第二,不要做看不明白的股票。&/b&每一种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股票。所有的股票也并不能用一种方法去解释,所以只需要把自己掌握的方法严格执行下去就行了,不要把看不懂的股票也生硬的套入自己的方法中,那样只会错过本应符合自己方法的股票的买点,得不偿失。不要妄想看得懂每一只股票,A股市场有几千只股票,看不懂几只又有什么关系呢?&br&&br&&b&第三,不要盲目的相信技术分析。&/b&上面也说到了A股中依靠基本面作为选股依据和买卖依据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因为控制股价的是主力啊~那么技术分析就一定靠谱吗?(这样问肯定是不靠谱啦)&br&基本所有的人都会那么一些指标,什么金叉死叉啦,日均888线啦,boll99线啦,macd啦,开口闭口就是讲技术分析。但是一旦你完全以技术分析作为买卖的依据后,就会发现,视乎也没那么准。这是因为技术分析是对过去的数据的一种展示和分析,对未来的走势并没有100%的预测的作用,但是部分(注意是部分)指标和分析却有着极高的准确性,因为它们揭示了某些信息,而这种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他才有很高的准确性,而这个信息就是“主力的信息”。&br&那么问题来了。所有的技术指标看上去都是在讲主力的信息,但是哪些分析才是靠谱的呢?或者说,那些分析比较靠谱呢?下面会在选股方法中讲一讲需要掌握的技术分析。&br&&br&---------------------------------------------我是分割线--------------------------------------------------------&br&&b&选股的方法(终于进入主题了)&/b&&br&&br&&br&选股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这里只讲在牛市中选股票的方法,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其实并没有多高深复杂。&br&开头讲了几个要素,时间、空间和成本。这三个要素对应的通俗的意思就是:什么时候买什么股;什么位置卖什么股;什么股票可以买。&br&&br&如何判断一个股票能不能够买,其实就是看这个股票有没有主力,主力聪不聪明。&br&&br&&b&主力的成本&/b&&br&首先说成本。成本就是主力持有一个股票所需要的成本。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股票的筹码是否可以高度集中?所以答案很明显,股本越小的股票越容易飞起来。(但并不是所有股本小的股票都会飞)因为筹码越容易集中在主力的手中,大家不要觉得几百亿股本的股票也会有主力,那些股票是不可能有主力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主力,你收一个几百亿股本的股票需要多少钱?假设股价是几块钱,那也需要上千亿的资金,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筹码不能高度集中,那么控制股价也无法做到。那几百亿的股票为啥会飞,因为这是牛市啊!牛市中只要来个停牌,搞个重组搞个收购,不飞都难。但你怎么知道这个股票会重组呢?这个是无法把握的,但是主力我们却可以把握。&br&&br&所以如果你现在观察一下那些几百块的股票,你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低于1亿的流通股本。朗玛信息,安硕信息,全通教育,等等都是两三千万的流通股本,要收集他们的筹码是很轻松的事情,然后再在市场比较疯狂的时候拼命拉升,股价一路狂奔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43a028b5091068bad14fae57ecea0a8_b.jpg& data-rawwidth=&1208&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43a028b5091068bad14fae57ecea0a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64dfe9da33e4bbcf272b_b.jpg& data-rawwidth=&1323&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64dfe9da33e4bbcf272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4cee5b4fb7a5fee44b7cabcb4b45f86_b.jpg& data-rawwidth=&1221&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4cee5b4fb7a5fee44b7cabcb4b45f86_r.jpg&&&/figure&&br&所以,选股一定要选股本尽可能低的股票,但这里只探讨主力拉升股票的情况,所以我基本上都是从次新股里面选股票,因为他们的股本足够低。&br&&br&&b&筹码的集中&/b&&br&筛选了股本低的股票后,我们就需要看主力进去了没有。这需要从&b&macd&/b&和&b&股东平均持股数&/b&和&b&交易量&/b&来看主力是否已经筹集到了足够的筹码。这里分两种情况,新股和非新股。&br&&br&如果是上市了有段时间的非新股,我们可以先通过macd底背离筛选出主力是否在收集筹码(下文用吸货代替)macd是众多指标中绝对不能被造假的一个指标。因为主力的资金过于庞大,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进入一个股票的,所以当主力逐步的吸货的时候,macd就会出现异常,也就是底背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e2d677fb6b8bac96414_b.jpg& data-rawwidth=&1905& data-rawheight=&9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e2d677fb6b8bac96414_r.jpg&&&/figure&那什么是底背离,macd底背离的意思就是当k线出现了下跌走势,但是在macd却相反的出现了上升或者齐平,就说明下跌其实是假,吸货为真。但为了保险起见,一般出现两次底背离我们才认为主力收货完成。macd底背离如果出现两次,则可以判断主力在吸货。基本上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c18bdff9afc7ec9a0f5_b.jpg& data-rawwidth=&1896& data-rawheight=&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9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c18bdff9afc7ec9a0f5_r.jpg&&&/figure&然后再看交易量是否平稳放缓,平滑的趋于缩小。&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9bfc53e3eb_b.jpg& data-rawwidth=&1528& data-rawheight=&8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2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9bfc53e3eb_r.jpg&&&/figure&然后再看股东平均持股数是否集中&br&&br&如果都满足,而macd又出现在0轴附近(非必要条件),这个股票的主力已经蓄势待发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82f91d853e45e7aceb16e7a3203222a_b.jpg& data-rawwidth=&1886& data-rawheight=&9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82f91d853e45e7aceb16e7a3203222a_r.jpg&&&/figure&ps:需要注意的是,出现底背离的股票,基本上是在牛市爆发前就出现了。这是因为在熊市才是主力收集筹码的最佳时机,所以在牛市中主力不会轻易离开。这种方法在大牛市的现在已经不适用了&br&&br&如果是刚上市的新股,基本上都有主力进入,所以可以不用理会筹码的集中度,如果不放心依然可以观察这些指标。当然还有其他的指标可以应用,后面再说。&br&&br&&b&提前的走势&/b&&br&我们现在确定这个股票有主力了,但并不是每个有主力的股票都可以飞的很高,因为主力也是会有傻主力这种类型的,所以一定要跟一个聪明的主力走才能获得惊喜。那怎么知道它是不是聪明的主力呢?走势决定一切。&br&&br&什么样的走势就能决定什么样的股票。聪明的主力操盘,会呈现出这种走势。&br&平稳的走一段时间,然后抬升一下。再平稳的走一段时间。然后起飞。&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e36fa47ae49c48bda92bb_b.jpg& data-rawwidth=&1909& data-rawheight=&9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e36fa47ae49c48bda92b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bacebac323e00aa0fa11ea08b4f41d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bacebac323e00aa0fa11ea08b4f41da_r.jpg&&&/figure&下图为大盘同一期间的走势。上图蓝色框对应的大盘走势是上升的,大盘大幅下跌的时候,上图走势却很平稳&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51cfb1fbdc7d15d13f66_b.jpg& data-rawwidth=&1908&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51cfb1fbdc7d15d13f66_r.jpg&&&/figure&配合大盘走势,就能发现这种走势的出现,往往代表着是股票有着很好的提前性,因为聪明的主力,总是提前于大盘就先行一步。大盘还在涨的时候,他在调整,大盘调整的时候,他已经调整完了,大盘再涨的时候它已经在天上了。所以当大盘在狂跌的时候,快去找一找没有跌的走势平稳的股票。&br&&br&&br&&b&上涨的空间&/b&&br&上涨的空间是特指那些非新股的股票,当一个股票经历过几个大起大落后,势必会有一批站在山顶的朋友,他们牢牢的在各个价位被套住。所以当股价上升到这些位置的时候,他们就喜出望外被解放了,这种地方叫做套牢盘,所以当一个股票存在套牢盘的时候,股价的上升到套牢盘的位置会调整很久,如果离套牢盘很远,而主力也已经进入并蓄势待发,那则有做的价值。如果离套牢盘很近,那就没有做的价值了。但如果突破了套牢盘,前面将会一马平川,当然了,新股是没有套牢盘的,所以有很丰富的想象力。&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40fa345e35f4a37726fdf583eb066a5_b.jpg& data-rawwidth=&1894& data-rawheight=&9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9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40fa345e35f4a37726fdf583eb066a5_r.jpg&&&/figure&&br&所以总的来说,如果是我自己选股的话,我会选一个&br&1.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的新股或者股本不大的股票&br&2.股本在2000w到5000w左右的新股or股本在5亿以下非新股(流通股本)&br&3.走势平稳。调整了足够久的时间&br&4.在上大盘调整的时候。比如大幅下跌的时候。它并没有跌。&br&&br&比如:&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0eb19e63e8_b.jpg& data-rawwidth=&1864& data-rawheight=&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0eb19e63e8_r.jpg&&&/figure&o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d03f514b4_b.jpg& data-rawwidth=&1905& data-rawheight=&9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d03f514b4_r.jpg&&&/figure&由于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两个股票已经错过了最佳买点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在这个时间进入。&br&&br&本次就先写到这里。股票选好以后。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买卖的依据是什么,以及大盘的规律是什么,大盘对于选股的影响又是什么,还有哪些技术指标可以炫酷的分析。下期再谈吧(码字码不动了。。。)&br&&br&&br&--------------------------------------------我是分割线--------------------------------------------------------------&br&第二篇在此 &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股票的买点和卖点应该如何选择和操作? - wen joedy 的回答&/a&&br&&br&by
如何在牛市中精准的选股?(一) 在牛市中选股,其实只要把握一种方法即可。对于眼花缭乱的股海中,选股要基于几个基本的判断。时间,空间和成本。 不管处于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都是大同小异的。当然这是我本人自己的选股方法,并不一定保证就绝对的正确…
&p&谢邀...举个例子。&/p&&p&新电影上了,女生想周末约人看电影。&/p&&p&---------------------------------------------------------------------&/p&&p&女生对男生A:&明天周末,出来看电影吗?&&/p&&p&男生A: &好啊,但是明天可能要加班,最迟晚上就知道了,不加班的话我们就约呗。&&/p&&p&女生:“好啊。”(卖萌表情)&/p&&p&---------------------------------------------------------------------&/p&&p&女生对男生B:“我明天可能要加班,但是不加班的话能跟你一起去看电影吗?”&/p&&p&男生B:“好啊,没问题!”(拍胸脯)&/p&&p&---------------------------------------------------------------------&/p&&p&男生A是股票,男生B是一个看跌期权(put)。如果男生A需要加班,则女生告诉男生B自己明天不加班。明天周末一定有男生陪这个女生看电影,也就是无风险。&/p&&p&&br&&/p&&p&P.S. &/p&&p&1. 对,男生A和男生B在这个女生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差距的,但男生B明显是一个OTC的期权,这个差距你可以理解成 -- 交易成本。(或者更准确说这应该是一个search cost)&/p&&p&2. 男生也可以这样对女生,这些都是套路。&/p&&p&&br&&/p&&p&&br&&/p&&p&&br&&/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renco& class=&internal&&更多内容请浏览我的专栏 -- Terrier Finance&/a&&/p&
谢邀...举个例子。新电影上了,女生想周末约人看电影。---------------------------------------------------------------------女生对男生A:"明天周末,出来看电影吗?"男生A: "好啊,但是明天可能要加班,最迟晚上就知道了,不加班的话我们就约呗。"女生…
&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779f7b42fc177c0290084& data-hash=&779f7b42fc177c0290084& data-hovercard=&p$b$779f7b42fc177c0290084&&@图灵Don&/a& 大神还是有许多东西不是太懂啊!&br&&b&好呀。它的财务方法在中国股市上创造了历史。&/b&&/p&&p&&br&&/p&&p&&b&再次重申,乐视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br&&/b&&br&有人想知道啊,写写吧:&br&上市公司下属两家公司A,B。&br&分别持有这两家公司股份为:
B-51%&br&主营业务分别为:
A-视频网络
B-卖电视机,你没有听错,就是卖电视机。&br&&b&老的会计&/b&:&br&A 公司
销售收入0亿元,净利润0亿元&br&B公司
销售收入50+13.5亿元,
净利润0亿元 &br&合并报表
销售收入50+13.5亿元, 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亿元 &/p&&p&&b&新会计:&/b&&br&B公司每卖一台电视,提取900元作为A公司的服务费。150万台总共提取13.5亿元作为A公司收入。那么A公司可以获得13.5亿元收入。B公司亏损为13.5亿元。&/p&&p&A 公司
销售收入13.5亿元,净利润13.5亿元&br&B公司
销售收入50亿元,
净利润-13.5亿元
&br&上市公司合并后财务报表如下
&br&销售收入=50亿元+13.5亿&br&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5亿—13.5亿x51% 的股份=7.75亿元(粗略计算,不准在此基础上撕逼)&/p&&p&上市公司获得的好处是以下2点:&br&1. 卖电视太好卖了,销售额和利润显著增长。&br&2.蠢人是大多数的,又一次证明了。接着再整,你以为就这么结束了,手机啊,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由衷的歌唱),今个儿就是高兴,真呀真高兴(备注:&u&解晓东&/u&版本)。其实我一直好奇乐视卖手机有没有这么搞,有知道内情的同学通知一声!&/p&&p&由此引申出2个问题:&br&第一:B公司有49%的股东为什么原意这个搞。因为他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自己人啊,市值高了,随便减持一些,都100亿元啊。那亏损算个P。查一下资料就知道,才3亿不到的亏损,100亿的减持可以再干上N年这种事情。&/p&&p&第二:为什么别人不效仿。骚年们,我就不说了,动动小脑瓜想一想。&br&================================分隔线在此&/p&&p&如果点赞的多,我继续写。&/p&&p&有空写财务版本1.0,2.0&br&我直接写了3.0&br&&b&&i&最后一句:吗蛋,最有干货的居然没有人点赞!!!!!!!!!&/i&&/b&&/p&&p&脑洞大开的一个问题:邀约收购创维数码怎么样?总市值才140亿港币哦!你再拿计算器算算。这利润和销售额要增长到什么地步?&br&提示:创维2014年收入为400亿,70%来自于电视。相当于300亿元来自于电视。按一下计算器都乐开花!&/p&&p&知乎上有一个现象,大家都说微观,宏观谈的太少!&/p&&p&&b&其实最最重要的是宏观商业逻辑问题。例如它说说的生态链问题。比较那个。开百货公司就是开百货公司的!&/b&&/p&&p&居然有人没看懂。我来讲一个马上要退市的香港公司怎么干的。成立3家公司A,B,C。&br&A公司购买生产资料成本100亿元,以50亿元的成本卖给B,B以150亿的价格卖给C,C以100亿元的价格卖出去。三家公司盈利状况如下:&br&A
-50亿&br&B
100亿&br&C
-50亿&br&合并报表公司盈利为0。&br&为啥那么干,当然是为了把B公司上市啊!蠢人就是多啊,骗子都不够用!&br&这算1.0版本!&/p&&p&============&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065825caee7a14210febb501bc55c8d5& data-hash=&065825caee7a14210febb501bc55c8d5& data-hovercard=&p$b$065825caee7a14210febb501bc55c8d5&&@Josh&/a& 同学搞混逻辑了,低质量的销售额增长没什么卵用。如果他这个理论成立,上市企业完全可以收购一些全净出口报关企业好了,销售收入吓死人,利润,呵呵。这样的公司没人给高估值。大神换一套财务方法就给了高估值。我也只能呵呵。常识永远都是常识。&br&第二,给股东创造价值这个理论我是赞同的,但是成为股东有先后,先成为股东的赚钱,后面进来的股东亏损,我是否可以认为先进来的股东人品更高尚,赚钱应该,后面的呵呵?&br&第三,我支持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是身为人的基本权利。但是不代表多元化经营一定对。多元化经营成功率比较低,总有人对于自己的能力边界定义不清楚,还有人一厢情愿的没有这个意识。&/p&&p&&b&老贾同志做的漂亮!!!!(同学们,重点啊,马上要考试了,给你们划一划重点)&/b&&br&当然,作为企业家来说,老贾同志做的漂亮啊,实在是漂亮啊。我羡慕,我嫉妒(请脑补我痛心疾首的样子),同样身为做企业的人来说,感觉就是人和人差距咋那么大呢!!!&br&写完这些,我怎么觉得我人品真差劲。哈哈&/p&&p&大家点赞啊!看见要超过@图灵don,开森!&/p&&p&=======================================&br&《逻辑思维跨年演讲 》中关于乐视的评述我认为理由不充分,比较牵强。&br&透过现象看本质,&b&这2个妖股之所以产生的根本根源来自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审批制度&/b&。假如许多公司都可以按照注册制上市,劵商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怎么会和乐视合谋,搞题材?哪里华丽丽的摆着优酷呢,就算没有优酷,也有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华丽丽的放在哪里。这么搞的难度系数大了许多倍。&br&马云说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在这里引用不恰当。&br&天下没有新鲜事!&/p&&p&=========================================&br& 强调一下:许多公司都有上市与非上市资产问题。乐视公司有许多没有上市,不属于上市公司部分。一般2种处理途径,一是单独上市,二是上市公司出资收购。&br&最近2个问题:&br&1.老贾同志所说100亿借款,这些钱没有全部支付给上市企业使用,如果有,那么财务上记账如下:&br&公司总资产增加100亿元,负债增加100亿元。大家可以查查报表看看,就知道啦。&br&2.炒股票一定要记住,皮特林奇举例说了一次,如果一个公司产品销量好,记得购买他们的股票。但是在购买股票的时候看看,这个公司最近火热的产品占据公司销售额是多少,能够对每股盈利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一个朋友说最近有一部乐视电视火啊,买他们股票好。我就呵呵了!最让人呵呵的是你先查查这个公司属于上市企业吗?好像不属于。哈哈哈!最近他们停牌,好像就为了把这个分公司资产装进上市企业吧。这个都是要money的,多少价格并购进来都可能。&br&&u&备注:谢谢 @王声 指出错误,这里不是电视剧公司,收购的是乐视影业。分公司多了就是麻烦,你要死扣到底那块业务属于那个公司名下,太不适合我这种懒人啦。&/u&&/p&&p&提醒:上市企业销售额合并报表,是按照控股权来的,你在B公司持有51%的股权,B公司销售额为50亿元,你可以说公司销售增加50亿元。净利润是按照比例来的。净利润的真实含义是上市股东净利润。&/p&&p&========================================&br&第一次认真答题,从来没人点赞,希望获得点赞这个心里希望大家理解。&br&从此以后我也可以说:爷早年也阔过。&/p&&p&=========================================&br&关于收购创维的提议漏洞那么大,怎么就没有人反思呢?有人能够指出漏洞,我在此专门感谢!&br&之前有效。如果没有人,我将公布答案啊!&br&&b&提示注明:技术性问题不属于漏洞&/b&&/p&&p&=============================================&br&首先声明:我不反对投机,尽管我认为自己是价值投资者!&br&如果我炒一只股票,当我认为它高估的时候,我会清醒的认识到我这个行为是投机,赌蠢人更多,但是我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投资,当然是炒一把就撤退啊,是输是赢都跑啊。人悲催的是在于自己不明白,把投机行为误以为是投资行为。炒股炒成股东,说的就是这种情况。&br&世界始终是美好的!我认为发现自己炒股是投资还是投机也是很美好的,能分辨那么就是棒!&/p&&p&我再次声明:我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持有股票,只是在去年3400点到4600点的时候持有基金!&br&我在那段时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在投机,赌蠢人多不多啊!&/p&&p&如果上市机制不改,中国人民其实是幸福的,几年一轮回就可以搞一次这种事情,太幸福了。如果再考虑经济危机的这种事情,炒炒港股,也是幸福的。&/p&&p&《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哪里有一个财务处理方法,那个才是天才设计的,有意思的很,比我举例的强许多。&br&==============================================&br&关于IPO注册制:在一个‘人工’控制上市公司数量和节奏的制度,这种注册制本质上和核准制(审批)一样一样的。&br&讨论问题的前提条件(什么事情,语义都是隐含了许多前提条件的):&br&1. 中国股市高估了&br&2. 注册制势在必行,不断放开&br&推导出未来股市,当然是缓慢放血啊------------啊-----------啊------------&/p&&p&&b&放大招:老贾同志是怎么考虑上市公司 ‘战略规划’ 问题的?
&/b&&br&大家点赞啊!好像没多少人看了?
&br&继续写还是不写?这是个问题!&/p&&p&======================================&br&各位阅读群众好啊!&br&这里堆积了三个问题,分别如下:&br&1. &b&老贾同志是怎么考虑上市公司 ‘战略规划’ 问题的?&/b& &b&2. 为啥不收购创维?收购TCL的部分股权是几个意思?&/b& &b&3. 价值投资的人是怎么分析乐视那个股票的?&/b&&/p&&p&&br&&/p&&p&&b&第一个问题:&/b&&br&高估值或者叫做高市盈率股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br&第一,广阔的市场;&br&二,销售额增长迅猛;&br&三,利润同比增长迅猛&br&四,上面2条还有一个隐含条件叫持续不断好多年。&/p&&p&第一那个叫做有题材,用于讲故事。例如,从销售数量和金额上来看,手机市场肯定比电视机的市场大多了,假设估计大10倍。一般可以推论手机卖的好的公司市值比电视卖的好的高好多。最极端的举例就是卖牙签的没戏,比卖石油的差许多。&br&第二,第三条那个叫表现,有了目标后干活,得到结果,把结果展示出来,说明同志我做的不错。在通往康庄大道上我也捡了一些芝麻和西瓜。重要的是我在告诉你我在通往彼岸的路上我就说到了我能阶梯形的悟道所得,你们看看,我真的阶段性实现了和预期一致,股票价格给个高估值是应该的!&br&&b&想通了这个事情,那么开干!!!革命同志就是有精神!&/b&&br&摆在眼前就这个条件,上市是上市了,可是营业数据不好啊,尽管影视版权已经做长期折旧了,还是扛不住几年啦。估计再扛个3,5年后数据会非常难看。那怎么整,当然是上电视啊,全产业链这个故事人家都喜欢听(例如三星)。最最重要的是咱们财务做帐水平比别人高。&br&开始,注册公司,然后是选择自己建生产线还是找人代工啊。&/p&&p&注册公司,既然打算那么干,找谁做小股东呢?放眼环顾四周,没人。当然要找自己人干,那个谁谁谁,你来。什么,怕亏,不要紧,你亏多少我个人补贴多少,再加20%。就你啦,都是朋友,给个面子。为啥会有这个推导出来结果呢?首先你的了解企业家思路。&/p&&p&1.自己能搞定所以环节,利润还丰厚,当然自己整才是王道。&br&2.如果自身条件差一些,自己资源不够,当然和有资源的合作。技术不够找有技术的,产能没保障的当然找有产能的。&br&你一个生产销售电视的企业,找一个挖矿或者搞建筑的合资生产,你看上人家那点呢?&/p&&p&=========================================&br&&b&问题二:为啥不收购创维&/b&&br&因为满足不了高估值高市盈率股票的条件四啊。&br&你收购技术性细节很容易实现。问题来了,都400亿元销售额啦,你分100亿作为A公司收入,上市公司盈利改为51亿,可是后面第二年怎么整,利润和销售额都没有办法增长。并且那个亏损的坑太巨大,谁都没有办法填。&br&改一下方法,不那么黑。例如每台彩电分成960元改为100,逐年增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