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农合作助力产业升级的意义有什么意义?

您当前的位置是: &
平塘县多措并举助力“校农结合”成效明显
 发布日期: 10:09:15
 浏览次数:
【 字体:大 中 小 】
  2017年3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与平塘县毛南族乡结对帮扶,开启了&校农结合&的帮扶新模式。目前,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校农结合&农产品相继进入丰收季,青口白菜、白萝卜、莴笋、肥猪等农产品陆续上市。为帮助群众将农产品卖出去,实实在在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实惠,进一步增强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平塘县多措并举,加强与学校、经销商、零售终端的沟通联系,形成多方协作的农产品销售格局,助力产业持续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明确市场定位。&校农结合&农产品主要以农户自行生产为主,具有&绿色生态、品质安全、产品新鲜、成本较低&的优势,因此,平塘县将农产品市场定位在高等院校、县营养配送餐中心、珠海、深圳、广西、河口等高端市场。开学期间&校农结合&农产品市场以黔南师院、黔南职院及县营养餐配送中心为主,学校假期主要与天马传媒省直属机关职工绿色农产品消费服务中心、贵州菜园子公司、广州农太太公司、贵阳石板农产品物流园等企业公司展开合作。二是构建集散网络。成立农产品销售合作社,专门负责全乡农产品销售事宜。由合作社牵头在新关、摆卡、场河、甲坝、河中、亮寨六个村分别设立农产品收购点,构建全乡农产品收购集散网络,充分发挥村委会和&事管会&的作用,实时沟通交流农产品信息,营造农产品营销良好氛围。三是组建人才队伍。鼓励在毛南族乡各村分别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本地销售经理人队伍,为全乡农产品寻找销售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健全农业产业发展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体转变。四是重视产品推介。通过建立微信即时销售平台、公众号推送信息、免费品尝、微信朋友圈、&手机惠农&APP等方式,利用新媒体传播效应,积极组织农产品推介,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认可度。
  截至12月上旬,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校农结合&农产品销售42批次66.5吨,其中向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送货24批次31.5吨价值27.7万余元,向深圳、广东等地区送货10批次18吨价值8万余元,向县营养餐配送中心送货3批次11.5吨价值1.4万余元,向惠水等地送货5批次5吨价值1.2万余元。涉及贫困户110余户,户均增收900元。
用户昵称:&&&
是否匿名发表:&是&&&&否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旅游局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版权局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省级政府网站
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省内地市州网站
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安新区官方网站
遵义市人民政府网
毕节市人民政府网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安顺市人民政府网
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网
黔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
黔南州工信委
黔南州司法局
黔南州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网站
黔南卫计委
黔南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黔南州图书馆
黔南热线-黔南日报
主办单位:黔南州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贵州省都匀环东中路14号
建设管理:黔南州信息管理中心 联系方式
电邮: ICP备案编号: 黔ICP备号-6
网站标识码:
技术支持:(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三都:“校农合作” 助力脱贫攻坚
当代先锋网
近年来,三都水族自治县积极推进“校农结合”发展模式,让学校食堂农产品需求与贫困地区种养殖产业对接,带动产业发展,农户增收,有效实现农户、村集体、学校三方利益共享,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在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辆挂着中和镇脱贫攻坚“校农合作”的运输车开进了学校的第四食堂,学校后勤部的负责人正在安排工人们将优质大米搬运到食堂的粮油间。农户们将农产品集中装箱统一销售“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够吃到农民群众提供的鲜活的、新鲜的、安全的产品,我们学校也可以为老百姓销售一些产品,让老百姓通过这种方式,稳定地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达到小康的目标。”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元告诉记者。农户们正在农业园区内务工据了解,此次拉往高校的优质大米共有6吨,按照中和镇与黔南州州直院校签订的协议,只要中和镇的农产品达到了供应量,学校将不定时地进行采购。农产品有销路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我们镇及时调整贫困户、群众种植、养殖的品种,满足州直院校的需求,通过开展‘校农合作',提高贫困户和老百姓的收入,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三都县中和镇副镇长韦学研说。(三都县委组织部 徐健 陆小双)
阅读下一篇
10秒后自动跳转欢迎光临金盆网
网站热线:
6月27日,平塘县组织召开“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现场调研办公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孙志刚省长对“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批示精神以及近期省有关会议精神,推进“校农结合”不断走向深入,助力毛南族率先小康。
黔南师院党委副书记陈治松,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臧侃,黔南师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林安鑫,县委副书记蒋小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洪,副县长帅兴云,县政协副主席杨育斌参加调研或出席会议。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治松在会上作讲话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臧侃在会上作讲话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村下坝“校农结合”蔬菜种植点、新关村坝王农旅结合、校农结合园区选址点、场河村下寨“校农结合”养殖场进行调研,现场听取有关情况汇报,详细了解校农合作各点发展现状。
在随后召开的“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现场调研办公会上,卡蒲毛南族乡汇报了“校农结合”工作开展情况,黔南师院作“校农结合”经验交流发言,县农工局、教育局分别汇报推广“校农结合”经验的下步工作打算,县分管领导、县有关部门及黔南师院相关部门分别就推进“校农结合”不断走向深入进行交流发言。
臧侃指出,“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试行得到了孙志刚省长的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做好“校农结合”工作进行了批示。在当前和下步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孙志刚省长对“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批示精神以及近期省有关会议对“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宣传推广,积极解决好“校农结合”工作中发现的各项问题,以牢固的政治意识助推校农合作走向深入。
臧侃(前左一)冒雨查看“校农结合”蔬菜种植点相关情况
臧侃(中)冒雨查看“校农结合园区选址综合情况”
臧侃要求,要以问题导向来推进校农合作的产品供应。县级主管部门要统筹研究解决农产品价格、品种、运输等问题,千方百计保证当前学校农产品的供应。要以创新方式来推进“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提升。“校农结合”通过产业、订单等方式进行,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的一种新模式,要运用好其中的利益联结机制,责无旁贷地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要大力推广农村电商,以信息化和大数据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协调问题。通过电商平台,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利用便捷的物流,解决好运输成本的问题,使“校农结合”帮扶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校地联动,推进“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持续发展。高校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和专职人员,及时研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校农结合”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作为,明确各自工作任务,把“校农结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好。要运用市场导向来推进“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拓展。相关部门要尽快理出工作方案,把“校农结合”帮扶模式推广到全县范围,引导农业产业培育与全县各类学校农产品的需求相结合,做大产销规模,助推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发展。要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校农结合”的特色品牌。要深入学习贯彻孙志刚省长的批示精神,通过黔南师院以及平塘县相互合作,共同总结提升“校农结合”帮扶模式,形成系统经验,树立典型,做出效益,做出特色品牌。要深化“校农结合”帮扶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让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有生命力,通过校地结合推动平塘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把“校农结合”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让“校农结合”帮扶模式取得最佳最好的效果,助力毛南族率先实现小康。
陈治松指出,平塘县相关领导和部门到黔南师院挂帮点召开现场办公会,充分体现了平塘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帮扶卡蒲是校地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当前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策略,黔南师院将以重大使命和重大责任感,千方百计做好帮扶工作,积极探索高校如何帮扶地方的精准脱贫模式,把“校农结合”帮扶模式充分拓展总结,树立典型。剑阁县武连小学创建“校农合作产业园实践基地”助力脱贫攻坚
剑阁县武连小学创建“校农合作产业园实践基地”助力脱贫攻坚</font
来源:国际在线四川频道&&&发布日期: &&&点击:3239 &&&&&&
品劳动之美&&&& 育感恩情怀
――剑阁县武连小学创建“校农合作产业园实践基地”助力脱贫攻坚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报道(雷艳):“老师,这是杂草吗?”
“老师,拔起来的这些杂草怎么处理呢?
&11月11日,在剑阁县武连小学的“校农合作产业园实践基地”,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劳动实践――为豌豆苗除草。田地间,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近一年多来,武连小学创新教育扶贫新途径,帮助扶贫户实现由“微田园”到“校农合作产业园实践基地”的转变,提高了师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和相关技能。同时,安排学校教师开办农课,为村民宣讲农技知识、政策法规等,通过多种方式切实帮助村民增收脱贫。
创建“校农合作产业园实践基地”
该校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学校校情,针对教育扶贫采取校农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农合作的蔬菜示范园。今年5月,学校与该镇计划村三组村民合作,建立“校农合作产业园实践基地”。该基地面积达23亩,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等农作物。学校购买提供种子以及配套的技术,师生参与种植等劳动实践,村民主要负责平时的管理,和蔬菜成熟时的收割。
“前不久,长达半个多月,学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产业园基地围栅栏、除草、种菜等。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认为,这样既增强了劳动技能,又可以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帮助,真的很有意义!”学校工会主席李勇华说道,蔬菜收获之后,该校通过有资质的机构检验合格之后进行回收,保证了师生吃上绿色无公害的“放心菜”,也使农民增收致富。
“校农合作好啊,今年我家光卖菜就增收了两千多元!”村民李大爷笑呵呵地说。
为村民举办科普知识大讲堂
“各位村民好,今天我为大家讲解莲花白种植的相关知识……”在村民家的院坝里,学校老师为村民举办的“科普知识大讲堂”开讲了。村民们坐在课桌前,专心致志地听讲、写笔记。
为了让村民真正学到知识得到实惠,该校特开设“科普知识大讲堂”,定期开课,内容涉及农业知识和农村相关政策法规。村民赵大妈说:“学校为村民举办科普知识大讲堂,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会认真学习,争取早日脱贫。”
为贫困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每年都会给像我一样的贫困生发放补助金、书包、文具,遇到重大节日还会发放一些礼品。我们很感谢学校的关心及照顾!”该校五年级二班贫困生戴袁感动地说道。
一直以来,该校积极开展对贫困儿童、留守老人及敬老院的关爱慰问活动,积极为社会送温暖,同时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感恩情怀。
努力开创特色教育新局面
在武连小学校园读书长廊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静静品读着各种课外书;操场上,学校足球队的学生们纵横驰骋,奋力拼搏;在校农合作产业园实践基地,学生们亲身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之美……
校园绿化生机盎然,家校共育蓬勃开展,阳光体育特色鲜明,德育活动紧锣密鼓。武连小学,一所焕发勃勃生机的学校,在注重全面教育的同时突出特长教育、个性化教育、实践性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该校创新举措,稳步前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一直会坚持最初的思路,通过校农合作的方式,让农村贫困户真正实现增收。同时,我们也会把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学生这个‘纽带’,带到每一个家庭,从而提升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促进本地的经济文化繁荣。”校长郭永昌坚定地说道:“教育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
相关新闻:
广元市教育局官方网站欢迎您访问!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东坝电子路121号 电话:3263630 传真:3263600 市纪委驻教育局纪检组信访举报电话:3239860
版权所有:2017 广元市教育局 蜀ICP备号 技术支持:四川易迈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主管部门:广元市教育局信息中心
网站访问统计:共贵州:深化“校农合作”,助推产业升级-眉山网-眉山新闻网-主流媒体 眉山门户
当前位置:
贵州:深化“校农合作”,助推产业升级
新闻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11:41:42&&&&&&
责任编辑:何海娟
  新华社贵阳8月10日电 &题:贵州:深化“校农合作”,助推产业升级  新华社记者 骆飞  “贵州辣椒种植很广,黔北区域是以遵义为主的朝天椒,黔西北区域是以大方县为主的皱椒,黔南地区是以独山为主的线椒……”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耿广东向记者介绍。  辣椒是西南地区群众一日三餐的重要食材,尤其在贵州。近年来,贵州辣椒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耿广东教授及其团队功不可没。  从2005年起至今,13年来,耿广东一直致力于优良辣椒品种改造和产业发展,足迹遍布贵州全省,见证并参与了贵州辣椒产业提升的全过程。  在耿广东看来,改变传统辣椒种植,要攻克技术难关,更要改变群众传统种植观念,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新技术,手把手教群众种植。  2016年在镇远县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耿广东和他的团队花了两年多时间成功改良了一个新的线椒品种——“苗源9号”。相较于传统线椒,“苗源9号”具有长度均匀、皮薄肉多、产量大、产值高等优势。  “要从几十亩里选择100多株优良单株,再优中选优,一年重复好几次,再进行移栽、比对,最终才能选育出好品种。”耿广东说,这个过程单调而乏味,需要耐得住寂寞,而且有时花了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成功。  今年初,为了推广杂交辣椒种植技术,耿广东多次前往毕节市金沙县沙土镇。“科学种植,一亩地应该种2500到2800株左右,但群众技术掌握不好,有的一亩地仅种了约1800株,明显影响产量。”耿广东说。  “经过反复培训,现在群众越来越重视集约化育苗,也舍得在育苗环节投入。同时,对土地实行轮作,提高了辣椒种植的病虫害防御能力。”耿广东说,如今的杂交辣椒适应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一亩能收5000斤到7000斤,比过去每亩产量提高了3000多斤。辣椒一时卖不出去,还可以烘干或者制成辣椒油、辣椒酱等,是让贫困山区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的好产业。  像耿广东这样的高校科技专家,贵州大学这些年选派了不少,著名的有扎根乌蒙山区10多年的“核桃专家”潘学军等。同时,贵州大学今年还启动“脱贫攻坚,科教助力”活动,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在加大向基层选派科研人员力度的同时,积极开展乡村科技人才培训,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健全乡村人才管理和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来自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医科大学等省内高校,常年有近百人次的专家团队在贵州山区进行调研服务,通过派遣扶贫工作队、下派科技专家人才等方式,通过“校农结合”,深化拓展高校与农村的帮扶合作,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升级。  在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得益于科技人才干部的帮扶,全镇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该镇人大主席张浪告诉记者,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些科技专家把专业技术转化成农村生产力,将普通群众培养成“科技二传手”或“土专家”,极大提升了山区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人才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能”。  “科研人员下基层,不仅是付出,也是汲取,这里舞台广阔,能实现梦想。”耿广东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号-1 眉公网备: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联系电话: 邮箱:
或在手机浏览器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产业升级已经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