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破发,小米造9个亿万富翁八字命理集1,雷军该怎么办

上市开盘破发 雷军在小米身价依然接近149亿美元 _ 东方财富网
上市开盘破发 雷军在小米身价依然接近149亿美元
作者:梁辰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7月9日,小米集团正式挂牌上市,与发行价每股17港元相比,开盘价下跌2.35%,为16.6港元,总市值为3714.4亿港元(约为473.3亿美元)。  按照雷军持股比例31.41%计算,其持有股票市值约为149亿美元。  这不是雷军第一次在港交所敲锣。11年前,日,在香港主板上市。雷军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所敲的锣是港交所刚刚从山西定制的,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告诉他敲得太响了。  根据招股书披露,小米高管团队中,林斌持股最高约为13.33%,黎万强持股约3.24%,洪峰持股约为3.22%,刘德持股约为1.55%,王川持股约为1.12%。也就是说,持股最少的王川身价也将约为5.3亿美元,而最高的林斌将达到63.0亿美元。  雷军表示,过去一个星期,在想大家投资了我们,万一跌得很难看,怎么出去见人。但这一个星期下来,尤其过去一两天,他开始觉得IPO从低点开始是一个新的开始,未必不是好事。  “第一是调整心态,其次是把公司做好,才能对得起支持我们十几万的投资者”,雷军说。
(责任编辑:DF350)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开盘破发!小米造9个亿万富翁,5500个千万富翁!雷军该怎么办?开盘破发!小米造9个亿万富翁,5500个千万富翁!雷军该怎么办?一牛财经百家号摘要:开盘破发!小米造9个亿万富翁,5500个千万富翁!雷军该怎么办?小米正式登陆港交所!【一牛财经】讯:7月9日,备受瞩目的小米集团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成为港股市场“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的首家上市公司。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十一年前,第一次到港交所去敲锣。日,金山软件在香港主板上市。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到港交所,小米集团(1810.HK)挂牌上市!”小米开盘即下跌!不过作为港股市场首家同股不同权第一枪,小米开盘低开2.35%,跌破发行价17港元/股,随后股价也是一直在水下运行。依照开盘价,按照雷军31.41%的持股比例算,其持有的股票市值依然能达到145亿美元。当天,有170多位小米员工来到了上市仪式现场这些人中,除了创始团队成员悉数到场外,剩下的名额则由工号前500的员工抽签来决定。小米12号员工李伟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来参加公司的上市仪式更像是度假。他说,8年前加入小米的时候,没有想到公司会发展成今天的规模,虽然当时也聊到了期权,但总觉得上市还很遥远。“当初面试时雷总描绘公司未来,我觉得能达成10%就很厉害了,但现在,已经完成了不止10倍。”又是一场造富运动!昨夜对于小米人来说是无眠的,雷军发布公开信致小米公司全员的公开信,在信中雷军透露了不少信息。信中称,小米公司最早期的VC第一笔500万美元的投资,今天回报高达866倍。按照6.3的汇率换算一下,这是一笔高达元(287亿元)的投资回报!当然小米早期员工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信中称“截至今天,我们一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IPO后大家将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福报。”粗略统计,7000人中将会诞生9个亿万富翁,5500个千万富翁,这也是继百度、阿里上市之后的又一个造富运动!毫无疑问,雷军本人也会在中国富豪榜上名列前茅!另外信中还透露了“有十几万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包括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行业领袖。”至于具体金额,据知情人士最新透露,马云、马化腾均已经认购小米IPO份额超过1亿美元,而之前李嘉诚拿出了超过3000万美元!生而不同,上市当天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同步推出!小米生而不同,除了是港股市场“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的首家上市公司,小米期货及期权也在上市日同日推出,这在港股市场并不常见。此前,阅文集团、中安在线、易鑫集团、平安好医生,在其上市收入均未推出期权期货。小米股份于7月9日在香港交易所市场上市后,将于同日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的名单。因为沽空涉及借货,若一开始便可沽空,投资者需提前或尽早买入相应股份,才能借给他人作沽空。这次安排,会令发行人在上市时积极买进股份。而推出期权期货的目的是方便投资者实现对冲,以及用不同期权策略实现操作,看好看淡都能操作。面临减持压力,投资者应理性对待!雷军和公司管理层对外传达的是,小米是一家纯正的互联网公司。然而,从公司的业务结构看,小米是家不折不扣的科技消费品公司。与快速增长的硬件业务部门相比,互联网服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比例在近三年始终没有超过10%,在2017年甚至下滑一个百分点,至8.6%。尽管互联网业务2017年贡献了公司39.3%的毛利,但ARPU值(单用户平均收入)仅为58元。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板块在社交、游戏、广告、互联网金融等各条战线上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以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而言,与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相比差距明显。并且小米在上市6个月后将面临早期VC和PE股东减持的压力。小米在历史上共有九轮优先股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达15.8亿美元。这九轮融资发生在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现在基本都到了风险资本需要退出的时间段。且相较于发行价17港元/股而言,大部分早期投资者均获利丰厚。这里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小米股价,好好利用做多和做空两个方向的工具!(版权说明:本文为一牛财经原创编撰,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相关阅读(点击即可阅读↓↓↓)】小米开盘即告破发!一度大跌近6%,听听雷军怎么说?<span class="bjh-a" data-bjh-src="http://baijiahao.baidu.com/s?id=6913375" data-bjh-type="news" data-bjh-nid="7609051" data-bjh-article-id="年,从13个人到估值543亿美元!今天,小米终于迎来历史性时刻!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一牛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一牛财经,专业提供原创财经新闻和视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小米造9个亿万富翁,5500个千万富翁,开盘破发或因减持压力?_凤凰财经
小米造9个亿万富翁,5500个千万富翁,开盘破发或因减持压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开盘破发!小米造9个亿万富翁,5500个千万富翁!雷军该怎么办?
小米正式登陆港交所!
【一牛财经】讯:7月9日,备受瞩目的小米集团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成为港股市场“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的首家上市公司。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十一年前,第一次到港交所去敲锣。日,金山软件在香港主板上市。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到港交所,小米集团(1810.HK)挂牌上市!”
?小米开盘即下跌!
不过作为港股市场首家同股不同权第一枪,小米开盘低开2.35%,跌破发行价17港元/股,随后股价也是一直在水下运行。
依照开盘价,按照雷军31.41%的持股比例算,其持有的股票市值依然能达到145亿美元。
当天,有170多位小米员工来到了上市仪式现场这些人中,除了创始团队成员悉数到场外,剩下的名额则由工号前500的员工抽签来决定。
小米12号员工李伟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来参加公司的上市仪式更像是度假。他说,8年前加入小米的时候,没有想到公司会发展成今天的规模,虽然当时也聊到了期权,但总觉得上市还很遥远。“当初面试时雷总描绘公司未来,我觉得能达成10%就很厉害了,但现在,已经完成了不止10倍。”
又是一场造富运动!
昨夜对于小米人来说是无眠的,雷军发布公开信致小米公司全员的公开信,在信中雷军透露了不少信息。
信中称,小米公司最早期的VC第一笔500万美元的投资,今天回报高达866倍。按照6.3的汇率换算一下,这是一笔高达元(287亿元)的投资回报!当然小米早期员工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信中称“截至今天,我们一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IPO后大家将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福报。”
粗略统计,7000人中将会诞生9个亿万富翁,5500个千万富翁,这也是继百度、阿里上市之后的又一个造富运动!毫无疑问,雷军本人也会在中国富豪榜上名列前茅!
另外信中还透露了“有十几万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包括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行业领袖。”
至于具体金额,据知情人士最新透露,马云、马化腾均已经认购小米IPO份额超过1亿美元,而之前李嘉诚拿出了超过3000万美元!
生而不同,上市当天?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同步推出!
小米生而不同,除了是港股市场“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的首家上市公司,小米期货及期权也在上市日同日推出,这在港股市场并不常见。此前,阅文集团、中安在线、易鑫集团、平安好医生,在其上市收入均未推出期权期货。
小米股份于7月9日在香港交易所市场上市后,将于同日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的名单。因为沽空涉及借货,若一开始便可沽空,投资者需提前或尽早买入相应股份,才能借给他人作沽空。这次安排,会令发行人在上市时积极买进股份。而推出期权期货的目的是方便投资者实现对冲,以及用不同期权策略实现操作,看好看淡都能操作。
?面临减持压力,投资者应理性对待!
雷军和公司管理层对外传达的是,小米是一家纯正的互联网公司。然而,从公司的业务结构看,小米是家不折不扣的科技消费品公司。与快速增长的硬件业务部门相比,互联网服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比例在近三年始终没有超过10%,在2017年甚至下滑一个百分点,至8.6%。尽管互联网业务2017年贡献了公司39.3%的毛利,但ARPU值(单用户平均收入)仅为58元。
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板块在社交、游戏、广告、互联网金融等各条战线上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以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而言,与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相比差距明显。
并且小米在上市6个月后将面临早期VC和PE股东减持的压力。小米在历史上共有九轮优先股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达15.8亿美元。这九轮融资发生在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现在基本都到了风险资本需要退出的时间段。且相较于发行价17港元/股而言,大部分早期投资者均获利丰厚。
这里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小米股价,好好利用做多和做空两个方向的工具!
(版权说明:本文为一牛财经原创编撰,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政府网
广东发布综合
新华通讯社
京房子综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环球娱乐资讯
中国新闻网
王老湿看体育
中国地震台网综合
一点郑州房产
第一军情综合
悦闻天下官方
央视新闻移动网
虎扑CBA新闻
北京青年报
每日精彩视频
每日精彩视频
每日精彩视频
每日精彩视频
小车最前线
每日精彩视频
未来网视频
每日精彩视频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PO破发后再大涨 小米短期不能高估 长期不可低估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7月9日9时30分,发酵多日的小米IPO随着雷军在港交所的一记敲钟,终于尘埃落定。
虽然曾观摩过多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罗超频道&还是被小米上市仪式现场阵容给惊呆了:近200名小米员工被通过摇号的方式选出,到达现场代表小米近2万名全体员工敲钟;主流财经科技商业(自)媒体基本到齐;求伯君、俞永福等大佬以雷军特邀亲友身份出现在现场;小米生态链合作伙伴公司大都也到达现场观礼;而为了体现出对小米IPO的重视,香港和港交所相关高层也都有出席,就连雷军敲钟所用的开市铜锣,也是专制的特大号。
不论是小米、香港还是媒体,都十分重视这次IPO。这是港交所开放同股不同权后的首例IPO,是最近三年来规模第三大的IPO。小米也是中国智能硬件浪潮中唯一一家超级独角兽,同时还是唯一一家完全超脱于BAT外的超级巨头。总而言之,如何强调小米IPO的意义都不过分。
小米为何先破发后大涨?
相对于IPO仪式的盛大而言,小米股价首日却表现平平,雷军敲钟前,盘前阶段股价就已下跌2.35%报16.6港元;盘中一度下跌超过5%。好在各路资本的支持下,小米股价最终企稳,只下跌了1.18%,报收16.8港元。小米股价没有出现大涨,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此前不论是公开认筹还是暗盘交易,小米表现相对于同类上市公司而言都不尽如人意。
小米首日破发,与体量较大需要调动资金太多有关系,与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大环境有关,但更多原因还是要从小米自身来找。
有投资者对&罗超频道&表示,小米是一家好公司,不过资本市场不相信感性故事,而是相信数字,而小米的数据相对于其市值来说不够漂亮。如果未来小米财务数据中的关键指标有起色,股价就会攀升。说到底,小米关键数据特别是盈利数据不够理想,导致投资者一度对其缺乏信心。
此外,小米作为一家已成立八年的公司,此前已获得多轮融资,早期投资者有退出压力,减持行为进一步给股价带来负担。
不过,第二个交易日,小米股价就实现了强势翻红,盘中一度上涨超过9%,市值冲到530亿美元。
当然,这个表现目前依然不符合各界期望。上市前最后一轮投资的VC没有赚到钱:2014年底小米融资后估值450亿美元,如今市值530亿美元,也只是刚刚跑赢通胀,然而小米在这几年不论是业务版图还是规模,都大了许多,市值上没有对应体现。而在此前的投资者沟通会上,雷军说的是:&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如今市值依然没有达到雷军的底线,有消息称,雷军一度期望小米市值是2000亿美元,此后降低到1000亿美元&&事实上,上一轮融资小米对IPO后市值的预期,也是1000亿美元。
在上市首日股价于盘前破发后,雷军对小米未来充满自信,他在演讲中坚定地表示:&尽管大势不好,但好公司依然会脱颖而出&,小米突破550 亿美元市值只是时间问题。
外界特别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模式有不同理解,是小米股价先破发、再大涨的原因。
不理解小米模式的大有人在,在小米上市后不少唱衰的评论接踵而至。但理解小米模式的投资者也不少,长和创办人李嘉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均以个人身份认购小米股票,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这些行动虽然有一定的支持朋友的含义,但也与小米公司价值有直接关系,因为对大佬而言,出资本质就是一种背书,如果公司有问题,他们是不会拿钱的。
围绕小米将有一个长期的多空博弈,投资者会用真金白银来表态,而我的看法是:从业绩来看,小米股价短期不可高估;从业务来看,小米市值长期不可低估。
为什么这么说?
小米核心竞争力的&三板斧&
雷军说,小米等于苹果*腾讯,因为小米是一家电商、硬件及互联网服务齐头并进的全能型公司,而这个模式在全球罕见。不过,在我看来这不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苹果等公司具有电商+互联网+硬件的属性,苹果的互联网业务营收占比比小米要高,苹果Apple Store的坪效比小米之家要高;另一方面,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可被复制,生态链公司在小米的支持下进行复制,华为、OPPO、vivo等公司看着小米学习,做电商、做互联网,小米有MIUI,华为有EMUI,OPPO、vivo都有定制系统以及相似的互联网营收模式。
就是说,所谓&铁人三项&不是小米的护城河,因为可以被复制,在我看来,小米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护城河,更像是是如下几点:
第一个是供应链。
刚创业时人们围绕小米争议的焦点是&手机能不能造出来&,现在没人有这个疑问了,因为小米供应链能力十分强悍,不只是可以做手机、电视、平衡车等科技产品,还通过生态链模式外延到行李箱、签字笔、电饭锅等领域,其本质是供应链能力的延伸。供应链强大,一方面可将同样品质的产品成本降低,进而具有性价比竞争力,像雷军说的那样,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另一方面帮助手机等硬件行业上游提高了效率。
第二个是生态链。
生态链的基础是小米的用户生态。小米有3亿+用户,其中不少是忠诚度较高的米粉,很多公司都没有真粉丝,小米是有的。通过MIUI以及各种App,小米跟用户建立了持续联系,向他们加载更多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凭借源源不断的服务赚钱,确保硬件利润率不超过5%,继续有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品类扩张,理论上来说,在消费市场小米边界是无限大的,甚至可以延伸到生活百货、食品、饮品等领域,2017年大家都在说&小米百货&,就是因为小米的品类能力越来越强。
前几天,我看到小米有品商城甚至还出现了海参这样的不是科技硬件的产品,用小米方法论来做海参产品,无论是主打的8小时泡发技术还是简洁而富有科技感的包装,都很&小米&。经过小米方法论的一番指导,打磨好产品,再通过新零售模式来销售。
小米生态链是一个独特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小米将其方法论以半开源的方式复制出去,与生态链伙伴共享用户、流量甚至技术,同时避免了自己什么都做尾大不掉。小米此前曾强调,拥有上百个正在快速成长的生态公司的股权,是它被忽视的价值。
第三个是新零售。
小米做电商与几年前思路已截然不同:不再只通过互联网卖货,而是大力推小米之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让线下有线上的效率和性价比,2017年小米就透露,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全球开设2000家小米之家,其中不只是售卖手机,而是同时售卖小米生态链品类,SKU目前只有100左右,坪效却仅次于苹果,用户可到店体验、购买以及获取服务。
生态链、供应链和新零售是三位一体的:在供应链上的积累让小米可以有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不断扩张品类,同时保持品控,再用新零售实现高效率的销量。&供应链+生态链+新零售&让小米可以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百货王国,这是小米模式的本质,姑且称之为三板斧。
小米三板斧,确保了小米&全能三项&即互联网、硬件和电商就算被复制,也是自己人复制,&肥水不流外人田&,正是因为此,我认为供应链+生态链+新零售是小米的三重护城河,每一个都有很高的门槛,需要时间的经营,三者合在一起则坚不可摧。
小米被低估的三重增长潜力
在IPO前夕,雷军在全员信中表示小米有无限增长空间,第一个是智能手机可继续增长进入世界三强;第二个是进行品类拓展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第三个是国际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国际业务收入会占到收入一半以上。&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
事实上,在我看来小米的增长潜力不止于此,篇幅所限,雷军话没说完。
第一,IoT。
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小米要进入全球前三意味着要分食对手市场,智能手机后最具潜力的是IoT即物联网市场,因为人与人的连接完成后就是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即将商用的5G重点应用也是IoT。数据显示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量会达到500亿,是智能手机的十倍,其中又可分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细分市场,整体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雷军演讲、各种公开信对此没有过多提及,但小米招股书却显示,小米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IoT物联网平台,连接了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小米CFO周受资也在IPO仪式上对媒体表示,&因为IoT物联网的概念在里面,事实上小米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
因为IoT市场还在爆发的前夜,目前并没有给小米创造大规模收入,这部分价值目前是被低估甚至忽略的,不过这代表着未来,就像AI之于谷歌/百度,新零售之于阿里一样。在可见的未来,基于小米生态链、供应链和新零售能力,小米可以在物联网上继续保持领先,且实现商业价值。
第二,C2B。
C2B即Customer to Business,即个性化定制,它抓住了当前消费分级中的消费升级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在消费升级浪潮下,人们都想要更好的,但不同人群对于更好有不同定义,阿里、京东、拼多多在做的事情正是让不同群体的用户有更好的消费体验,而做到这一点,C2B模式会越来越重要,即针对特定用户群体量身打造/采购/整合特定品质、特性和价格的商品和服务。
小米做C2B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它有大量的数据, 米粉用小米产品越多,用小米服务越久,贡献数据就越多,小米就可以更加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它有生态链和供应链能力,可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商品。我们看到小米生态链中出现了行李箱(九十分)、签字笔、电饭锅甚至海参(一支好参)等五花八门的商品,其本质都是针对特定群体做C2B定制。定制在小米生态中,越来越细化,品类也越来越丰富。正是因为先有需求再行定制,所以小米可以进一步确保供应链的质量,降低库存&&这是马云所说的新零售的重要宗旨。
第三,边界。
雷军说小米&会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品类拓展,还有很多千亿级的市场等着我们一仗仗打过去,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拓展什么品类?
大多数公司都是有边界的,只有少数超级巨头,如阿里、三星是弱边界的,他们什么都做,且都做得很好,&弱边界&的企业增长空间充满更多可能,小米同样是一家弱边界的巨头:
它不只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生活方式公司,给用户提供一切可能的商品和服务,它将小米手机的成功复制到电视,再继续复制到智能手环、插座等等领域,甚至复制到食品领域,而且正如雷军所言,小米在进行品类拓展时表面上看什么都做,实际上是有计划有节奏的,一共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核心是手机,这是小米的重中之重,MIUI是获取和连接用户的第一入口,雷军先是强调小米要做到全球手机前三,也体现出手机&核中核&的价值。
第二个外延是IoT,它基于智能手机发展而来,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汽车、影音娱乐、智能健康等等,不少品类如智能电视小米都已取得领先,未来每一个大众类的联网设备都在小米势力范围内,正是因为此我开篇才说,小米是中国智能硬件唯一一家跑出来的巨头级公司。
第三个外延是消费升级,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中国人想要更好的,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娱乐,更好的服务,更加的教育,更好的医疗,理论上来说,这些都是小米未来的潜在机会,小米可以将其三板斧的核心竞争力、铁人三项的模式以及方法论,应用到这些领域。
有人对此或许不以为然,但小米正在证明这一点,在许多领域都在出现&小米&,比如床垫、枕头等等,最近上线小米有品商城上线的&一支好参&也是小米模式复制到科技硬件外的例子。
&一支好参&通过小米方法论来做海参,区别于传统海参行业,在产品打造上,它将海参变得有科技感和时尚感,通过让优质海参拥有性价比,进而让更多人消费具有食品奢侈品属性的海参;在供应链上,它与山东盐业合作用20万亩优质海域养殖最好的海参,同时与海洋大学、中科院、农科院等合作,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把海参相关营养指标做到最好;在销售渠道上,目前通过小米有品电商平台销售,没有中间商、具有很好的体验和高效率,未来或许还会尝试进入小米之家,或者做类似于盒马鲜生这样的体验店。
我们将&一支好参&换成人参、燕窝、粮油、白酒、红酒、生鲜,水果甚至猪肉,其实都可以,说白了,中国各种传统消费领域都在发生消费升级,但消费升级的形成一定不是通过简单的品牌打造而实现,一定需要是从供应链到零售端的深度改造,小米模式可以在各个领域都被复制,各种版本的&小米&会出现,进而帮助小米抓住消费升级。
可以看到,消费升级是小米未来最大的边界,小米要做的不是寻常的百货公司,而是要做一个针对消费升级需求的,基于小米模式的行业改造的新百货公司,这也是雷军说要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的又一个深意&&海参、粮油、猪肉,许多不起眼的市场,实际上都是千亿级市场,小米的边界是很弱的,它正在不断拓荒,进入更多行业,这将给小米带来各种增长的可能性。
小米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正如华为终端CEO余承东在朋友圈所言:&做企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小米虽然在上市当日破发,但一天一时的股价表现不代表什么,毕竟资本市场整体形势波诡云谲,就在今年,爱奇艺上市破发且大跌20%,不过其市值在后来一度翻倍。长期来看,小米是一家很有价值的公司。不过,小米的挑战也不是没有,雷军也表示,&上市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
小米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
1、在收入结构上,从硬件转型到互联网不容易。
小米自称自己是一家具有硬件、互联网和电商属性的公司,从业务层面来看,小米基于MIUI确实提供了各种互联网服务,不过从收入结构来看,小米来自于互联网的营收还是很低的。2017年,小米来自互联网营收占比为8.63%,同比增长51.2%,可以看到互联网收入在小米营收中占比很小。
如果小米要提高互联网营收,通过广告等模式实现大规模营收很难,而且会影响用户体验。小米很难像苹果AppStore一样采取强制抽成手段,因为对应用生态的控制力度是有限的。
因此,小米必须要要进入电商、娱乐等阿里、腾讯的腹地。小米说自己是电商公司,但目前主要售卖自有产品和生态链产品,尚未像阿里、京东一样开拓品类,缺乏物流和金融等基础设施,如果小米要强化新零售能力,就需要在物流、金融等基础设施上进行全面布局;在娱乐业务上小米目前没有事实上的进展,在泛娱乐IP上不能满足于投资爱奇艺这样的佼佼者,而是要亲自动手。
2、在投入结构上,小米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小米是一家没有边界的科技公司,既然是这样,技术永远是最基础的能力,然而小米目前在核心技术上投入力度是不足的,特别是相对于华为、百度等同行而言。
招股书显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5.11亿元、21.04亿元和31.51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例分别是2.26%、3.07%和2.75%。虽然2017年同比增加了49.8%,这个比例不高。李彦宏曾透露百度每年在研发上投入上百亿,在总收入占比高达15%;2017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达897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比14.86%,两者都远远高于小米;即便放在家电行业来比,小米研发投入占比都不算高,比如美的2017年这个比例就有3.5%。
研发投入不足意味着缺乏创新的技术底子,OPPO、vivo今年分别发布了年度旗舰Find X和Nex,打破了国产手机同质化和缺乏创新的僵局,在市场受到广泛好评,今年中兴遇到的麻烦也表明底层技术是科技企业立身之本。这些现象都足以让小米警醒,加强产品创新先要加强底层技术投入。
然而,如果小米没有足够高的利润,就很难在研发上加大投入&&毕竟其净利润率也不高,可预见小米上市后会不断提高整体利润率(在保持硬件综合利润率较低的前提下),将利润更多投入到研发上,感动人心的不只是价格厚道,还有极致的体验、卓越的服务以及超预期的创新功能。
最后不得不承认,不论股价表现如何,小米IPO都是中国新经济增长的一个奇迹。它不只是打破了&不能绕过BAT&这个创业者的魔咒,也在模式和策略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种种举措,也给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启发,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每个领域都将会出现给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价格厚道的&小米&。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军八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