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新常态是啥下,如何做好产业转移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新常态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新常态下,如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发挥招商引资积极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已成为重要课题。在借鉴成功招商引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和体会,特提出集理念、方式和体制创新“三位一体”的招商引资新模式,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业界的共勉与思考。 中国论文网 /4/view-7024357.htm  一、理念创新――做好招商引资的先导   创新政府招商引资理念,总体上应秉持建立阳光、高效、服务型政府的发展要求,创造公平、竞争、和谐的创业环境。   (一)为商服务理念(筑巢引凤,为商服务)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良好的服务是确保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好投资前、建设中、投产后的各种问题。实现招商引资由招商为主向“招商和服务并重”的战略性转变。着力在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用足用好政策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客商、重点项目,要特事特办,提供个性化、贴身服务。   (二)生态发展理念(量质并举,生态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党的十八大重要指示精神,并对现实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内外资引进要坚持“突出重点、增量提质、量质并举”的新思路,既要注重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要坚持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农业、工业、文化相关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好项目。同时,强化“创新驱动”,力促外来投资从资源开发型项目向产品深加工项目转变,从初级产品加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转变;积极引导外来投资从产品开发向产业开发转变,从产业培育向产业集群转变。   (三)全员参与理念(全员参与、汇聚力量)   新常态下各地招商引资的竞争更为激烈,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全民关心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新氛围,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招商引资新格局。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大招商、招大商的实践中,形成合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助推招商引资事业做大做强。   二、方式创新――做大招商引资的关键   方式是指招商引资的方法、路径与模式,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效率和效果。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发展范式的链条化、集群化趋势,给招商环境带来巨大变革和挑战,客观上要求招商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强化产业链招商,开创引资新模式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土地、信贷、能源等政策日益紧缩,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产业升级、转移和聚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而以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聚集优势开始超越其它因素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要方面。要围绕当地特色资源、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做好产业链招商文章。延伸、拓展产业链,着力引进产业层次高的项目和研发机构,努力在项目的质量特别是技术含量上实现新突破。   (二)借助信息化新技术,形成全方位招商信息网络   积极利用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等新技术、新成果,创新招商引资的技术手段。立足全省,面向沿海,建立招商网络平台和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加大网上信息发布、项目推介力度,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范围。着力做好各平台间的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完善招商信息网络筛选处理机制,形成全方位招商信息网络,提升招商引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探索招商新路径,增添引资新力量   抓住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发展机遇,加大政府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支持力度和协调力度。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招商渠道,积极探索以资产换资本、以市场换技术、以项目换资源等招商引资方式,实行园区招商和企业招商相结合、机构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自行招商和委托招商相结合、传统招商与网上招商相结合、综合招商与专题招商相结合等多种招商方式,做到上下结合、专群结合、内外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助推招商引资事业做大做强。   三、体制机制创新――做强招商引资的保障   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形成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就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一)建立健全项目策划机制,做好项目造势、宣传与包装   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原则,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前期策划和论证。建立各级联动的项目储备库,定期推出重点招商项目,搞好论证分析,滚动更新。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项目及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做好项目“造势”,做靓项目“包装”,全面提高招商成功率。   (二)打造优惠政策叠加新模式,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   面对招商引资的新竞争、新挑战,我们宜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依托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紧扣“招大引强”、“招强引优”的主题,做好政策环境 “文章”,在产业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用地支持、招商引资奖励等方面系统出台一批新政策,实施多种优惠政策叠加鼓励招商引资的新模式,营造卓越的政策环境,以此形成“筑巢引凤”的政策洼地效应,势必会吸引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聚集,形成规模与集群,大幅提高我们产业发展和水平。   (三)完善招商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招商引资的人才支撑   招商引资工作综合性、政策性都很强,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招商人员的素质、团队的管理要求较高。要建立健全招商人才选拔、使用、培训和考核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服务好的招商队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高度重视外向型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切实营造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要将事业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熟悉经济、了解政策的干部,选配到招商引资工作第一线,形成招商引资的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总之,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念、方式、体制“三位一体”,理念是先导,方式是关键,体制是保障,积极做好这三方面的创新,有利于实现招商引资工作在总量上的新突破、质量上的新提高、领域上的新拓展、引资环境上的新改善,并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新常态下南充市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南充市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日期:日   作者:赵建勇 张小玲 李琴 朱光俊  “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前四年到位资金1610亿元,预计2015年超过460亿元,新引进晟达新材料、吉利控股、鑫达控股、加加食品、江苏通光、浙江传化、天津亿联、永辉超市等几十家知名企业。但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作为经济欠发达、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的地区,如何审视新常态对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更好的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开放、生态、法治、繁荣”区域中心城市步伐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产业转移:新常态下呈现新特点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合理承接,是新常态下促进国民经济空间接续,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重中之重。按照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的区域间接续是指产业在原有发展地失去了既有比较优势后向仍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发展以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技术、人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集聚后,利用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推动新的经济区域开发,形成新的城市群、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和创造提升新经济活力的有机格局。同时推动区域内存量产能转型升级,以更高的准入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水平在更适合的区域优化配置;通过产能置换等多种形式,促进产业层次向高端发展;通过增量产注入优质要素和活力,特别是先进产业转移所带动的关键技术、人才、管理模式以及配套企业资源,直接促进承接地经济质量的快速提升。还能推动工业生产力区域间均衡发展,缩小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为农村劳动力转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对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村地区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移在速度、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新的变化,主要呈现六个新特点。一是转移产业的层次由低变高的层次化。即转移的产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转移的项目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转移的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变;转移的动因由降低成本的浅思考变为转型升级的深思考。二是转移产业的类型由一元变多元的共存化。三是转移产业的形态由单一变复杂的融合化。四是转移产业的模式由少变多的新型化。五是转移产业的区域由粗变细的分工化。六是转移产业的链条由短变长的一体化。  二、承接转移:新常态带来新影响  新常态既然使产业转移出现新特点,对我市的承接产业转移也会带来新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机遇挑战并存。  ――中高速的影响。年,我市GDP总量从827.8亿元上升到1432亿元,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9%。但、2013年、2014年&GDP分别同比增长15.3%、14.2%、11%、7.2%,预计2015年增长7.5%,增幅呈逐年下滑态势。说明我市经济增长态势与新常态判断的发展速度变化趋势一致,但要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未来五年发展速度必须“高于全国、快于全省”,要牵住项目“牛鼻子”,推进项目实施、项目推动、项目攻坚,承接产业转移是关键。所以,在新常态下更要坚定承接好产业转移的决心和信心。  ――优结构的影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4.4:48.5:27.1调整为2014年的21.9:50.9:27.2;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2.5个和提升2.4个、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比40.2%。三产较第二产业占比低23.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省、全国9.5个和21个百分点。新常态下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产业结构中的主体,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要承接制造业,也要重视承接服务业。2014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389.66亿元,“十二五”前四年年均增速11.5%,总量位居全省第四;201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4亿元,年均增速14.6%,总量位居全省第三,预计2015年达668亿元,增长12.5%。这说明一方面居民的消费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消费还有增长潜力,启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重承接能引领消费需求的产业和项目。另外2014年我市城镇化率为40.9%,明显低于全国(53.73%)、全省(44.9%)平均水平。新常态下城乡区域差距将呈日益缩小的趋势,要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务必统筹城乡,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破解土地、资金等制约瓶颈。可以说新常态从优化产业结构来讲,对我市的压力更大,但也蕴藏商机和潜力。  ――新动力的影响。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244.5亿元,列全省第2位、川东北首位,预计2015年超过1369亿元,增长10%&。“十二五”前四年累计完成投资3917.3亿元,年均增长17.3%。而产业投资仅占17.6%,年均增长6.7%。其中工业投资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19%、16%,呈逐年下降态势。在新常态下投资在高位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困难明显加大和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必将制约经济增长后劲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我市2014年企业R&D(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仅为0.79%(全国2.09%、全省1.52%、成都1.61%);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仅有22户、3户,整体创新能力较弱,要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有个过程。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的转化给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挑战,原有动力减弱了,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使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有很多局限和不足。  ――多挑战的影响。虽然我市在“十二五”期间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2000亿元,但在产业项目招引上,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项目不尽人意。目前持续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仍是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占比达70%以上;全市无一家进入全省100强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占比不到2%;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占比不到10%;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高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自主发明专利少,产品竞争力不强。另外产业转出地政策壁垒加重,中部承接转移竞争更加激烈,也给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挑战。  三、顺势承接:新常态下要有新举措  在客观分析产业转移出现新特点和新常态给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新影响的基础上,全市要冷静理性,扬长补短,积极主动,顺势而为,力争在“十三五”取得更好的成效,加快推进“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建设开放型经济高地”步伐。  (一)下好一盘棋。首先是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统一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认识承接产业转移是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崛起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坚持在扬弃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其次是区域间合作棋,根据本地的区位特点、城市群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圈带的划分,打破行政界线,积极融入参与其内的产业分工,加强合作发展、实现共赢。第三是重点产业规划棋,继续完善“2+2+7”产业布局,着力打造西部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西部丝纺服装设计研发及生产基地、西部新能源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油气化工基地,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的嘉陵江沿江经济带。  (二)做实两门课。首先要做实基础课,进一步深入调研分析我市的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劣势,切实找出影响发展的原因和制约瓶颈,理清发展思路和承接产业的路径。同时做好政策和市场课,充分利用好“牌子”,提高影响力;加入到“圈子”,增强凝聚力;建好“园子”,提高承载力;打开“网子”,提高开放性;扫净“院子”,提高吸引力。同时要创新推进产业链承接、飞地承接、雁型承接、多业融合、高端承接和轻资产承接等模式的实施。  (三)瞄准三方向。结合我市实际瞄准三大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一是总方向,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产业,吸引更多增加税收、提供就业,不污染环境的产业项目落地。二是地区方向,主要是在巩固长三角、珠三角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同时,扩大到一带一路和京津冀经济圈。三是产业方向,加大承接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力度。打通与东部沿海地区和全国性的行业产业商协会联系、铺就通往科研院所转化路和通往各类全国和区域性经贸洽谈和产业投资发展论坛等活动的平台路。  (四)力推四个转变  ――从偏重总量向看中质量转变。随着“中国制造”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逐渐丧失,包括南充在内的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都正在面临一次重大考验。应打破以往“碎片化”的投资格局,从较多关注总量规模向更多关注结构质量转型,新引进的项目应不再单纯地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必须更加强调项目的质量和集群效应,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推进经济提质增效。  ――从盲目引进向理性引进转变。立足于本地的市情和比较优势,以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面向重点城市、重点园区、重点产业以及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重点企业的承接对接,突出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南充产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同时,承接产业转移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切实考量区域生态承载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的绿色转型。  ――从短期行为向长期行为转变。目前南充正处于由传统比较优势向新竞争优势的转型期,资源、环保、土地、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弱化,而在高级生产要素上尚没有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因此,以往政绩考核压力下的招商引资中普遍存在的短期行为可能变得更加举目维艰,必须尽快转变为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长期行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给予优惠政策向优化发展环境转变。长期以来,各地在招商引资方面,在给予优惠政策方面考虑得多,一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公平配置要素。在新常态下与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逐渐背离,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探索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来促进承接产业转移。  (五)抓好五个重点  ――加快引进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是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动力中心,承接产业转移必须重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培育需求,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来南充建立研发中心或分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研发中心,支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鼓励引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南充转化,优先列入科技计划并给予资金匹配支持。  ――加快引进生产性服务业。当前产业融合发展极为迅速,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尽快制定南充“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在企业、产业链、区域内不同层面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制造业渗透延伸,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提供商,以行业供应链为纽带,形成相互联动相互促进机制。在改造升级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过程中,鼓励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配套服务,使上中下游产业相互带动和促进。在人才引进、融资、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发展业务层次更高、资源配置能力更强的服务业总部,使其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擎。  ――加快破解产业根植性障碍。产业的根植性既是产业集聚区生存发展的核心,更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环境。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目的是促进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要通过加快实施“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程,着力在高加工度环节、增值环节、瓶颈环节、关键环节、配套环节上寻求突破,引导大中小型企业间建立分工合作关系,重点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油气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配件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上推进产业链上游向下游延伸扩展、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攀升,全面提高区域产业的延伸度和链接度,加快破解产业根植性障碍步伐。  ――加快完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进一步完善市级层面的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构,负责统筹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产业发展定位,加强产业引进的区域性调配,尽快解决区域内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局面。加强与一带一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四大经济区的沟通协作,建立市际间产业转移的合作共赢长效合作机制,指导协调市际、县政府间结成友好承接合作城市。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几大领域开展专题对接活动。  ――加快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应充分发挥成本驱动、市场驱动和政策驱动三驾马车的作用,强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来说,优化政策环境尤为重要。要切实改善载体发展的环境,积极探索符合载体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全面解决不适应载体的体制性障碍,根据载体类型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别扶持政策,以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的有效配置。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推进服务性政府建设,创新政绩考核体系,全面优化产业转移软环境。来源:南充市经信委&&&&&&&&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新常态+$head_words:产业转移+$head_words:产业转型升级","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应有之义,且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当前,产业转移在速度、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在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新思维、新视角和新战略,必须改变以往的简单工厂搬迁、复制、模仿的做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通过创新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应有之义,且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当前,产业转移在速度、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在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新思维、新视角和新战略,必须改变以往的简单工厂搬迁、复制、模仿的做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通过创新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新常态+$head_words:河南省+$head_words:产业转移+$head_words:产业结构","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on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Under the New Normal in Henan Province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出现的生产资源要素跨国界、跨区域流动和重新配置的经济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河南要推进经济转型,就必须进一步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近年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模式不断创新,载体日益扎实,综合带动效果显著。但在承接过程中,仍存在着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不高、承接载体的配套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抢抓机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划和引导,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加强产业集聚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载体建设,着力提高吸收消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摘要: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出现的生产资源要素跨国界、跨区域流动和重新配置的经济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河南要推进经济转型,就必须进一步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近年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模式不断创新,载体日益扎实,综合带动效果显著。但在承接过程...&&
Abstract:
Industrial transfer is an economic phenomenon that the producing resources elements flow across border and region and reconfigure under the emergence of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is phenomenon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o a certain stage ,but al-so the result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new normal,to promote economic transition in Henan,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must be further undertaken. In recent years,scale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s expanded,fields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re extended,model is continuously innovated,carriers o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crease,and the integrated driven effect is significan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issues there,such as the level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s not high,the capacity of supporting match to undertake carrier is lacking,pressure o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s outstanding,and so on.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accelerating industrial transfer,we must strengthen the planning and guidance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innovate ways of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strengthen the carrier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gathering area and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ic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as well. We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digestio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city,and actively create a favorable investment environ-ment,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新常态如何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