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西安中邮速递易柜免费存放多久智能快递柜寄件时,能保护我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吗?

中国邮政接盘“速递易” 快递柜争夺战升级 _个股资讯_市场_中金在线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中国邮政接盘“速递易” 快递柜争夺战升级
作者: &&&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许昕眉头紧锁,虽然收货宝创办多年,借用小区周边的便利店等物业作为收快递的驿站,但公司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而缺乏盈利模式是行业整体的困扰。
  快递柜行业正在遭遇急剧变革。
  根据致力于在大学校园开设快递服务站点的乐收10月5日公布的消息,顺丰控股(002352.SZ)已经成为其持股40%的大股东。就在不到1个月前,9月13日,顺丰与中集集团(39.HK)达成战略合作,中集集团把旗下的快递柜资产“中集e栈”并入顺丰的丰巢,丰巢的快递柜数量上升到7.4万组左右。
  另一边,速递易则找到了中国邮政、菜鸟网络、复星集团三座靠山,重组后的联盟快递柜数量也超过7万组。
  至此,快递柜行业大局愈发明晰。从此前的群雄逐鹿,到如今的两大巨头领衔,未来的竞争将会如何展开?
  “快递柜肯定是有价值的,是降本增效的必需品,毕竟人们白天都需要出门上班,如果快递派送只能在晚上,就太浪费效率了。”收货宝相关负责人许昕(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许昕眉头紧锁,虽然收货宝创办多年,借用小区周边的便利店等物业作为收快递的驿站,但公司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而缺乏盈利模式是行业整体的困扰。
  “未来还有很漫长的路。当前,快递入柜率只有2%-4%,也就是全年超过300亿件的快递,只有2%-4%是用快递柜收件的,而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这个比例要达到10%,市场潜力大。”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找到靠山的速递易
  在8月17日资产交割完成之后,“速递易”正式变为“中邮速递易”。
  根据三泰控股公司公告,8月17日,其全资子公司—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我来啦”)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重大资产出售完成交割。自此,三泰控股在成都我来啦的股权,从100%下降到34%,中邮资本股权比例则达到50%,成为控股股东,驿宝网络持股10%,亚东北辰持股比例为6%,后两者分别是菜鸟网络、复兴集团的旗下公司。
  2012年,三泰控股开始向互联网转型,通过全资子公司成都我来啦,投资快递柜,推出了速递易。
  当时,由于许多小区安装快递柜具有排他性且位置有限,行业规模效应也非常明显,因此形成烧钱圈地抢占市场的风潮。
  玩家也越来越多。丰巢、中国邮政E邮柜、中集e栈、南京魔格、江苏云柜、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等陆续成立,电商也不甘落后,除了京东之外,阿里旗下的菜鸟也推出了菜鸟驿站。
  2013年,速递易的快递柜数量只有1200个左右。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达到1.3万个,万个,2016年则为5.6万个。
  速递易覆盖的城市数量,也从2013年的10个增加到2014年的36个,到2016年的79个。
  虽然速递易暂时跑出,铺设了全国数量最多的快递柜,但其所付出的代价亦很惨痛。
  财报显示,速递易的亏损,从2015年的1.37亿元,陡然增加到2016年的5.11亿元。上市公司母公司三泰控股的净利润,也自2015年开始进入亏损,亏损额从2015年的38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3亿元左右。到2017年半年报,亏损额度有所下降,但仍有1.97亿元。
  三泰控股的股票名称也变成了ST三泰。如果2017年不能扭亏,将面临退市。
  2017年半年报显示,三泰控股似乎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做进一步的快递柜扩张,速递易快递柜数量较2016年底没有继续增加。
  产业资本中国邮政的出现,让三泰控股把速递易拱手相让,换来了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暂时安全。
  根据公告,资产重组之后,三泰控股月的净利润得以扭亏,为3.4亿-4.1亿元。摘掉ST的帽子将是大概率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靠山。
  根据公告,重组后,中国邮政将把旗下的2.1万组快递柜并入速递易旗下,并改名称为中邮速递易,未来联手推出“小黄桶”自助寄件设备。菜鸟网络则利用电商和快递公司资源,向中邮速递易快递柜引流,而复星则向中邮速递易开放旗下住宅小区、商用项目,方便其布局网点,同时复星也会与其分享广告客户资源,有利于中邮速递易广告收入提升。
  中邮的翻身仗
  接手速递易股权的中邮资本,是中国邮政发起并100%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28亿元,成立以来投资了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滴滴出行等项目。2016年,其资产总计164.7亿元,收入61.9亿元,净利润5552万元。
  “民营快递的崛起,让曾经垄断中国快递业的中国邮政内部危机感、失落感很强,现在希望用快递柜、靠解决最后100米的痛点翻身。”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邮政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2008年以来,中国快递业务量从15亿件,经历20倍增长达到2016年的313亿件。根据规划,2020年将增长到764亿件。顺丰及三通一达也都完成了上市,成为中国快递的代名词。
  “中国邮政当前的目的应该只有一个,迅速做大快递柜的规模。这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上述中国邮政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国家邮政局2013年底发布《关于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及社会资金,投入智能快件箱等自助服务设施建设并推广使用。
  根据最新的快递业“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提高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占比,从2015年的2%增长到2020年的10%。
  为了解决最后100米痛点,菜鸟网络推出的菜鸟驿站的模式,也就是利用小区周边便利店等现有场地资源存放货物。
  “在快递柜领域,菜鸟网络是缺位的,大家都看到了快递柜的数据价值,之前菜鸟与顺丰丰巢互怼,也是因为快递柜的数据传输问题,或许这正是刺激菜鸟投资速递易的催化剂。”深圳某私募基金研究员张闵(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行业似乎正陷入僵局,但中国邮政代表的产业资本却突然杀入,或许能带来转机。
  按照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的说法,半年以来,快递柜行业的投资正在降温,一方面是由于缺少盈利点,烧钱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了跑马圈地的初期,小企业无论怎样烧钱,都出头无望,因此投资热情消失。“小企业要么等待被两大阵营并购,要么等待盈利模式出现。”
  盈利难题
  根据公告,速递易2015年、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3.19亿元、2.295亿元,收入来自于快递柜的租金和广告费。
  目前,快递柜行业的盈利模式是:快递员使用快递柜,向里面投放快递,需要向快递柜企业支付0.4-0.6元/次不等的费用,消费者如果超过24小时没有取件,超期每天收取1元钱。
  广告费是将在快递柜操作屏幕、柜体作为广告资源进行销售,其商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分众传媒。
  而速递易年的收入构成中,70%-80%的收入是来自于广告业务,来自快递柜派件、超期业务的收入仅占比20%左右。
  显然,如果想提高收入,就需要更大规模的网点和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够赚取更多的广告费用。
  “依赖广告的模式很难,因为在实际经营中,许多快递柜是以免费、公益的名义进入小区的,也跟物业签订了条款,如果有广告收入,还需要跟物业分成;另外,柜体广告的维护,需要巨大人力成本,这跟分众传媒电子屏幕更换广告时的低成本不可比。”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在派费、超期收入方面,如果想增加,就必须提高利用率。速递易的柜子平均利用率是60%-70%左右,高峰期可达90%左右,菜鸟网络的快递和电商资源接入,是否能提高利用率呢?
  “提高利用率是伪命题。”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据他观察,导致利用率低的原因,是许多快递柜在小区的位置太过偏僻,比如在地下室等角落,无论怎样引流,都无法让消费者增加使用。
  “虽然行业价值巨大,但都依然处在探索盈利模式的阶段,未来,最后100米的解决,应该是驿站、快递柜等多种形式共存。”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NEW ARTICLE
HOT ARTICLE高质量、高效率成物流运营关键 中邮速递易促进末端降本增效当下,中国快递物流业需大力推进物流现代化。推进物流现代化,对于提升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均具有重大意义。而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组织运营则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构建物流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物流企业优化流程和组织运营方式,推进设施、网络、信息、流程的联通,实现“适时、适地、适物、适人、适性”的物流服务。而中邮速递易早已发力物流末端,提高末端配送效率,推进物流行业健康发展。中邮速递易推出智能快递柜,提升物流末端配送效率自2017年5月以来,全国快递服务企业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1亿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巨大的业务增量使得传统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尤其每年双11天量包裹的增长,对末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带来高压考验。如何让中国物流服务能力、尤其末端配送服务能力尽快跟上中国电商的发展节奏,同时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急切摆在了全行业面前。在此情况下,中邮速递易率先发力物流末端,推出智能快递柜。图:中邮速递易推出智能快递柜,提升物流末端配送效率据悉,中邮速递易智能快递柜凭借提供24小时自助派送服务和集约化的配送方式,不仅解决了物流末端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了物流末端的配送效率,还大大缓解了快递末端配送方的人工成本压力。同时,还解决了用户和快递员之间因时间不交集而造成包裹无法及时收取的问题。快递私密性引起空前关注,中邮速递易有效保护快递面单信息除此之外,快递的私密性也已经引起用户的空前关注,而智能快递柜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如在收件时,使用智能快递柜就可以避免用户因不能及时取件而被恶意盗窃快递面单等隐私问题。同时,使用智能快递柜作为收件地址,用户还不用担心网上购物因填写了家庭的具体位置,而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以及其它安全问题。因此,业内人士表示,无论从宏观环境、行业升级、还是消费者需求来看,末端配送作为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而凭借时间配置灵活、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智能快递柜近年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其中,中邮速递易作为第一个推出智能快递柜的企业,自然享有其它同行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拥抱中国邮政迈入国家队后,中邮速递易更是享有了巨大的资源,其也将进一步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 中邮速递易:末端价值被重新评估
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 中邮速递易:末端价值被重新评估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赵艳艳
  7月25日,由中国邮政快递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聚焦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变革,共话行业未来发展。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出席峰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邮速递易受邀出席此次峰会,渠道副总李凤婷在“最后一公里·多样化选择”分论坛上与业内人士互动对话。
图:中邮速递易与业内共同探讨快递最后一公里价值
  作为国内顶级的快递行业峰会,“最后一公里”峰会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今年峰会则是《快递暂行条例》施行后,行业首次聚焦末端发展问题,对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意义非凡。
  此次峰会还邀请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邮政局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多位领导和嘉宾从不同角度解读快递末端服务领域的政策,吸引了电商企业、快递企业高管分享各自在快递“最后一公里”领域的探索与思考,并以“绿色末端”和“多样化选择”为主题设立了两大平行专业分论坛,评估物流末端价值。同时,峰会还发布了《快递末端服务创新现状及趋势报告》、《中国快递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和《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三份重量级调查报告,从不同纬度反映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对最后一公里的发展趋势做出预判。
  不止投递快递包裹,快递最后一公里价值待深挖
  在中邮速递易看来,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投递快件上,还有更多价值有待深挖。无论是对物流行业本身,还是围绕智能快递柜等物流末端智能硬件设备展开的一系列增值服务来说,快递最后一公里,在“便民”这一核心价值的前提下,都有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具体来看,随着快递末端效率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将会进一步促进。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预计累计完成220.8亿件,超过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尽管总规模在增长,但快递业务的利润率正在逐年下滑,2010年至2017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由24.6元/件降至12.4元/件,下降幅度较快,加上企业人力成本压力持续上升,物流行业亟需降本增效。
  随着出现各种高质量、高效率、差异化、个性化的配送服务,快递末端不再局限于人工派件,像智能快递柜等智能终端的铺设,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运力成本,让物流行业实现降本增效。在此基础上,快递末端最后一公里不断智能化,也将推进绿色物流的第一公里,节省成本的同时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而智能快递柜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以及7×24小时的便捷服务,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物流体验,这其实也是对邮政便民服务思想的进一步落实。这正是中邮速递易等智能快递柜迅速获得市场认可的原因所在。
  与此同时,快递末端对服务人群的价值也值得深入挖掘。随着快递离用户越来越近,服务人群的多样化也在倒逼快递末端最后一公里问题加速解决。如何更加高效、安全、便捷地做好递送服务,需要探索用户的不同派送需求。利用物流信息共享,实现数据前后互通、上下共用,辅以智能快递柜、智能信报箱等设备,实现精准投递。同时加强数据挖掘与利用,利用“互联网+快递”手段更加便民利民。这也印证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初心:无论是最开始的人工配送,还是现在各种智能终端,都是为了给用户带去更加便捷的物流服务。
  在此基础上,最后一公里在社区O2O、广告媒介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价值也被肯定,作为社区最接近用户的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快递柜这一社区媒介并不局限其受众的年龄、性别、阶层、经济条件等,能够实现多受众群体的混合式覆盖,相较于其它媒介,不仅是一种全覆盖式的、高性价比的新投放方式,也进一步解决了数字鸿沟的问题,让不同的社区居民都能接触到传播内容。可见,快递末端的社区价值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物流末端企业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中邮速递易探索快递末端服务价值
  末端价值的重新评估也意味着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竞争赛道进入了新的拐点,尤其是马太效应凸显的当下,各大企业如何基于“便民”初衷,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成为了行业竞争的关键。
  对此,中邮速递易表示,在当前马太效应不断加强,智能快递柜行业市场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对于新入场者来说,要想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而在业内,经过了行业整合期,强者愈强的趋势也愈加明显,部分跨界运营智能快递柜的小企业由于业务、资本、运营等各方面不足,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在发展中淘汰,而有实力的企业则在竞争中优势尽显。在这样竞争态势下,企业更应该找准自己的资源、市场、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所在,深挖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作为智能快递柜行业的开拓者,同时又是国家队一员的中邮速递易或许能带给行业一定的参考。
  一方面,基于邮政便民服务这一思想,中邮速递易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并对智能快递柜进行创新,如简化操作步骤,让每个用户都能在一分钟内快速取出包裹;不断丰富智能快递柜功能,在今年6月,中邮速递易就宣布在全国上线智能快递柜寄件服务,让用户在寄件端也能享受到智能快递柜带来的便捷体验。与此同时,中邮速递易还充分利用中国邮政优势资源,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如推出24小时自助寄件设备小黄筒、携手中国邮政集团推出的智能信报箱等。
图:中邮速递易不断挖掘智能快递柜价值
  另一方面,中邮速递易还不断探索新的服务边界。如与数码产品回收领域的领先品牌达成战略合作,让智能快递柜成为物品回收的一个入口,这既让绿色可循环经济有了新的实现形式,其实也是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物流服务体验。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绿色可循环经济带来的利好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参与到绿色可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同时又充分发掘智能快递柜作为社区媒介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企业广告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新零售领域,中邮速递易智能快递柜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又将促进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变革,这让智能快递柜在新零售领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探索,中邮速递易不断获得市场认可。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7月,中邮速递易累计派送包裹量突破17亿,覆盖城市225个,终端数达到8.4万,日均投件量225万(含易邮柜)。
  不过,在中邮速递易看来,虽然国办1号文和《快递暂行条例》对智能快递柜作为社区邮政基础设施的地位进行了肯定,再加上资本的青睐都让智能快递柜企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但智能快递柜智能快递柜的运营需要与物业、用户、各大快递公司、相关管理部门、甚至是生产厂商等各方打交道,这不是一个热钱想投就投得进的领域,注定是个重活、累活。因此,面对机遇,智能快递柜企业不要过度追求商业模式的做法,仍然需要脚踏实地,以便民为初衷,用扎实的市场基础形成良性的商业循环,这对企业和资本方来说才是多赢局面。(李宗)[责任编辑:赵艳艳]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邮速递易快递柜加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