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停电最新通知创业孵化园是什么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品服务推荐
鸿咨规划院是由行业精英、博士专家领头的中国新锐企业策划团队。专业提供可行性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立项报告,PPP项目咨询,稳评报告,风评报告,投标书,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融资策划书,投资计划书,营销策划,企业管理,活动策划,画册设计,VI设计,规划设计,效果图设计等服务。
版权所有:鸿咨企划
工商备案号:487
网站ICP备案:豫ICP备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发,追究法律责任!○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品服务推荐
鸿咨规划院是由行业精英、博士专家领头的中国新锐企业策划团队。专业提供可行性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立项报告,PPP项目咨询,稳评报告,风评报告,投标书,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融资策划书,投资计划书,营销策划,企业管理,活动策划,画册设计,VI设计,规划设计,效果图设计等服务。
版权所有:鸿咨企划
工商备案号:487
网站ICP备案:豫ICP备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发,追究法律责任!拒绝访问 | www.nytuan.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nytuan.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41d6d1d969b43e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品服务推荐
鸿咨规划院是由行业精英、博士专家领头的中国新锐企业策划团队。专业提供可行性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立项报告,PPP项目咨询,稳评报告,风评报告,投标书,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融资策划书,投资计划书,营销策划,企业管理,活动策划,画册设计,VI设计,规划设计,效果图设计等服务。
版权所有:鸿咨企划
工商备案号:487
网站ICP备案:豫ICP备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发,追究法律责任!  食品工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016年3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推动食品工业增创新优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面临的形势。新常态下,食品产业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绿色、营养、安全的高端食品需求快速增长,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逐渐趋向于全球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我省食品产业居全国第二位,但结构层次依然偏低,部分行业品牌影响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区域产业布局仍不合理。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依然为稳增长、保态势、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食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正从生存性消费加速向安全型、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进一步呈现多样化,市场空间持续扩大,有利于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二)指导思想。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巩固冷链食品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休闲食品,积极发展特色食品,培育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虞城、汤阴、浚县、延津等百亿级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实施“10+20+30”知名品牌培育工程,推动百项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引入互联网+、智能制造,不断提升食品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建设有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强省。
  (三)工作目标。2016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33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不低于12%,建设面制品、肉制品、饮料制造三大千亿产业。
  二、工作重点
  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坚持龙头带动、绿色安全、品牌提升,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漯河、周口、郑州、驻马店、信阳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南阳、鹤壁、商丘3个近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虞城、汤阴、浚县、延津等百亿级食品特色产业集群。
  (一)巩固壮大冷链食品产业优势。依托郑州、漯河、鹤壁、商丘、许昌、新乡等产业集聚区,抓好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漯河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永达食业集团、河南华英禽业集团、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至真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拓展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漯河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产业布局和市场营销网络,扩大低温肉制品、速冻面制品、预制菜肴等生产规模,依据需求调整终端产品结构,加速产业升级、逐步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增强竞争优势,打造全国最大的高端冷链食品制造基地与物流中心。重点建设郑州三全、思念新速冻食品工业园,笑脸、云鹤速冻食品生产基地,东良裕田速冻麻团提质升级项目和双汇、众品、大用、永达低温畜禽肉制品加工基地,以及众荣、东大、冰熊、红宇等冷链生产、流通和配送网络等重大项目。
  (二)加快休闲食品产业提速发展。依托新乡、周口、鹤壁、安阳、平顶山、许昌、驻马店、临颍、永城等产业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好漯河联泰公司、平顶山梦想公司、鹤壁麦德龙公司、永城鑫鼎公司等企业,推动鹤壁麦德龙食品年产6万吨夹心牛角包及饼干项目、河南至真年产10万吨绿色健康鸭肉休闲速食项目、永城鑫鼎1.2万吨烘焙食品项目、河南硒麦食品2万吨旅游休闲食品项目等,突出营养、健康、方便、休闲,以品牌企业集群引进、集中布局为主导,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即食性、休闲化、时尚个性化产品。支持茶饮料、果蔬汁饮料、谷物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发展。推动豫酒振兴,重点支持宋河、宝丰、杜康、仰韶、赊店、张弓“六朵金花”做大做强,扩大九鼎、冷谷红等红酒、果酒的产量及规模。优化卷烟产品结构,提升品质和市场占有率。
  (三)加快特色食品资源开发。依托郑州、信阳、南阳、驻马店、焦作、三门峡、洛阳等产业集聚区,抓好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集团、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信阳毛尖集团、信阳新林茶业有限公司、焦作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阳仲景大厨房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推进河南福森药业年产60万吨保健食品饮料建设项目、信阳毛尖集团年产6000吨高品质茶油加工项目、三门峡垄润年产万吨香菇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信阳新林茶业有限公司扩建600吨茶叶冷藏保鲜库项目等。以特色农产品为优势,推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创新营销模式,重点抓好大枣、山药、香菇、板栗、猕猴桃等特色产品的精深加工,推动产品向高端、绿色、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消费升级的需要,满足消费者追求绿色、生态、健康的诉求。加快山珍资源开发,重点支持豫西及豫西南等沿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产业聚集区发展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工作举措
  (一)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品牌的营销和推广力度,实施“10+20+30”工程,打造双汇、三全、思念、好想你、黄金叶、众品、白象、杜康、十三香、金星1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建设宋河、花花牛、一加一、南街村等20个区域知名品牌,培育道口烧鸡、信阳毛尖、铁棍山药等30个特产知名品牌。加强引导,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名牌培育机制,开展河南食品品牌展示活动,集中宣传“10+20+30”河南品牌。支持办好漯河、驻马店、鹤壁、永城等食品博览(展)会,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影响力、培育壮大品牌、引领食品消费、引导产业优化结构的综合性交流推介平台。
  (二)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鼓励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上下游企业的兼并重组,推进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华英禽业集团、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科迪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大型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种养殖基地,以产业链为纽带,融合一、二、三产业,建设“市场—制造—种养殖”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针对“麦强面弱”的传统面粉加工业,重点培育壮大小麦粉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小麦粉加工企业走精深加工、延链增值发展道路。
  (三)以智能制造引导产业升级。针对消费侧需求升级,引导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营养、安全、绿色的高端产品。在速冻面米食品、低温肉制品优势产业,逐步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或示范车间,重点支持河南永新年产15万吨馒头专用粉配粉生产线技改项目、河南华星小麦粉精配粉和麸皮散装及集中包装发放项目、河南鑫鼎食品有限公司冷冻面团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项目等。
  (四)引入“互联网+”发展平台。重点实施“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和“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引导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积极发展融合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大数据与云平台、现代冷链体系的生鲜电子商务,革新产品营销模式和建设现代食品物流网。大力推进众品鲜易网建设,重点推进众品基于物联网的集团安全智能监控平台以及鲜之达温控供应链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帮太食品互联网+全谷物食品产业化示范项目等。
  (五)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引导推动食品企业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逐步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创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为依托,点线面结合,全面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省、市、县三级要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凝聚合力,协调联动,强力推进。
  (二)强化政策支持。制订出台进一步加快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意见,推动食品工业重点领域、重点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各项涉企资金,支持重点食品企业发展、重点项目以及企业自主创新、食品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重点骨干企业以产权或品牌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企业集团,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精细化生产,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
  (三)加快人才培养。引导食品相关高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我省的食品产业现状,加快培养步伐,满足我省食品工业发展人才需求。搭建食品工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设完善食品人才网,畅通人才流通渠道,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
  (四)强化企业服务。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让我省食品品牌叫响全国。
  20个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名单
  1.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猪—肉制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2.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猪—肉制品—冷链物流产业链)
  3.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肉鸡—鸡肉产品产业链)
  4.河南永达食业集团(肉鸡—鸡肉产品、方便快餐食品产业链)
  5.河南华英禽业集团(鸭—鸭肉产品产业链)
  6.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肉牛—屠宰—牛肉产品产业链)
  7.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奶牛—乳制品加工产业链)
  8.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奶牛—乳制品产业链)
  9.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小麦—面粉—挂面、方便面产业链)
  10.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玉米—乳酸—衍生品产业链)
  11.郸城财鑫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玉米—淀粉—淀粉制品产业链)
  12.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花生—花生油加工产业链)
  13.开封市包公食品有限公司(花生—花生油—花生食品加工产业链)
  14.河南阳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油料—油脂—副产品加工产业链)
  15.驻马店顶志食品有限公司(芝麻—芝麻油产业链)
  16.三门峡湖滨果汁饮品有限责任公司(苹果—果汁加工产业链)
  17.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茶—茶产品—茶精深加工产业链)
  18.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枣—大枣食品—大枣精深加工产业链)
  19.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速冻食品产业链)
  20.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农副产品—速冻食品、常温方便食品产业链)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发展改革委,
有关省辖市、县
(市、区)政府
省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有关省辖市、
县(市、区)政府
省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农业厅、畜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商局、质
智能制造引导产业升级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
“互联网+”发展平台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商
务厅、工业和信息
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畜牧局、食
品药品监管局、卫生计生委、商务
厅、质监局、监察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厅
强化政策支持
省发展改革委、财
政厅、农业厅、工
业和信息化委
省畜牧局、省政府金融办
  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016年3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汽车整车制造为重点推动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面临的形势。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历经“十五”“十一五”期间的高位增长后,“十二五”期间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2015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限购限行以及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刺激政策频出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全省汽车整车产销量实现57.8万辆(其中新能源客车产销量2.1万辆),同比增长4.5%;专用汽车产销量近8万辆,与上年产销量基本持平;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预计超过2600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市场竞争加剧,产销增速调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传统汽车技术与电气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并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态势。随着汽车消费市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省汽车产业区位优势、局部产业基础优势、要素成本优势将更加凸显,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二)基本思路。以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汽车整车和专用汽车制造为重点,加快全国重要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建设,推动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坚持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路径,突出大客车、小(微)客车、专用车发展方向,重点实施25个项目,提升郑州百万汽车制造基地质量,推进新能源汽车三个整车制造基地、三个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构建良好的汽车市场环境,形成一批整车制造和配套产业知名品牌,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三)工作目标。2016年,汽车整车产销量力争突破60万辆,增长7%左右;专用汽车产销量力争突破9万辆,增长12%左右;新能源客车产销量2.8万辆,增长80%以上;汽车整车产能超过180万辆,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
  二、汽车产业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郑汴百万辆汽车基地建设。以郑州、开封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宇通客车公司、郑州日产公司、海马轿车公司、东风日产公司、奇瑞汽车公司、少林客车公司等整车项目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开发市场销量大的新车型,将我省打造成为辐射华中、华北和西北的汽车研发制造基地。以宇通客车公司和少林客车公司为依托,进一步巩固大中型客车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逐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和扩大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研发水平和产能规模。积极推进与东风集团、一汽集团、海马集团、奇瑞集团等骨干企业集团战略合作,大力承接汽车产能转移,以中高级乘用车为突破口,发展中高级轿车、SU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MPV(多功能乘用车)、皮卡等车型,完善产品结构和产业链条。重点推进东风日产郑州工厂年产20万辆乘用车产能扩建、奇瑞汽车年产20万台微型汽车和10万台轻型货车等项目建设。
  (二)巩固提升专用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围绕实现专用汽车强省发展目标,坚持扩能与提质并重,巩固提升专用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以中集华骏公司、三门峡骏通公司、中集凌宇公司、郑州红宇公司、南阳二机公司、森源重工公司、宇通重工公司、中原特车公司、河南新飞公司、新乡高远公司等为依托,重点发展冷藏保温车、道路施工和维护管理专用汽车、油田装备专用汽车、重型自卸车、起重举升类专用汽车、环卫特种车辆、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专用汽车、特殊应急需要专用汽车等产品。鼓励和引导轻量化、节能型、智能型专用汽车以及环卫、物流、市政类等新能源专用汽车快速发展。重点推进郑州红宇年产1500辆罐式车、森源重工年产1000辆全液压混凝土高压泵车和1000辆多功能抑尘车、河南奔马年产5万辆轻型货车综合性能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为重点,推进专用汽车底盘基地建设,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继续争取专用汽车生产资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和品级。
  (三)积极提升零部件集群优势和特色优势。以发展关键总成及零部件为突破,以提高零部件企业本地配套能力为重点,加快零部件集群建设。在抢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适应全球化采购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零部件国际化水平。继续推进“一园六基地”建设,一是依托郑州经济技术、中牟汽车、开封汴西、郑州国际物流、荥阳市等产业集聚区,强化骨干汽车整车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郑汴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汽车灯具、车架、空调控制器、液力缓速器比例电磁阀、车身控制器、车身及其附件等项目建设。二是以风神轮胎公司、中原内配公司、瑞庆发动机公司、中轴集团、新航集团、河南万向公司、许昌远东公司、西峡水泵公司、西峡排气管公司、淅川减振器公司、鹤壁天海公司等企业为重点,推进焦作轮胎、气缸套、发动机、凸轮轴、车轮,许昌汽车传动轴,南阳汽车水泵、进排气歧管、减振器,新乡汽车转向器、滤清器、空调、制动器,鹤壁汽车电子,安阳汽车铸造件等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鹤壁天海年产400万套国际高端出口电线束、许昌远东年产400万套等速传动轴及配套产品、三门峡戴卡年产400万只铝合金轻量化轮毂等项目建设。2016年,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力争超过1700亿元。
  (四)加强对关键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支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择优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鼓励重点企业开发高技术含量、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支持客车、乘用车、载货汽车、专用汽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加强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及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技术研发。对重点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费用,可按有关规定优先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给予支持。推进汽车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依托优势企业,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作重点
  (一)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抓好宇通3万辆新能源客车基地、少林汽车1万辆新能源客车项目、郑州日产2万辆多功能乘用车项目建设,巩固和提升新能源客车市场占有率。以森源重工公司、宇通重工公司、新乡新能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动专用汽车,形成5万辆新能源专用车生产规模。抓住国家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调整机遇,推动三门峡速达公司、森源重工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尽快形成1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能力。深入落实我省与和谐集团、富士康集团、腾讯集团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二)支持重点企业突破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巩固和提升动力电池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以中航锂电公司、环宇集团、金龙集团、科隆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发挥我省电池及材料的产业特色和集群优势,进一步加强动力电池、隔膜、正负极材料、成组电池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7研究所、南阳防爆集团、南阳新普公司、天海电器公司、三门峡速达公司、新航集团、西峡水泵公司、洛阳凯迈公司等企业为重点,促进驱动电机、电控、电动转向器、电动空调、电子水泵、超级电容器的研发和应用。重点推进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三期年产15亿瓦时动力电池和电源模块建设项目、焦作多氟多年产3亿安时能量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和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配套项目、锂动电源年产4亿安时锂离子电池升级项目、河南奔马年产15000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项目、森源重工年产10万套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三)加快推广应用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力度,积极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市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在城市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扩大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范围,在市政、电力、邮政等领域开展电动专用汽车示范运营,在旅游景区、港区、工业园区开展场地电动专用汽车示范运营。加快推广普及节能汽车,促进各类先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探索众筹等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利用现有的场地和设施,加快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电等设施建设,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求。2016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争新增2850辆,新乡市新增1160辆,全省推广新能源汽车不低于1.8万辆(按新能源标准车型折算)。
  (四)促进低速电动车规范健康发展。在国家尚没有制定低速电动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情况下,研究出台促进低速电动车规范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低速电动车规范运营机制。积极探索开展低速电动车行业自律管理有关工作,不断完善产品技术标准,促进产品的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扩大优质低速电动车消费的具体政策,加大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推广力度。做好低速电动车合作示范区有关工作,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提升规范管理水平。2016年,低速电动车产销量力争突破12万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统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省直有关部门要在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地根据本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做好跟踪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将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年底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和出口信贷额度,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支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同时,研究制定支持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应政策措施,支持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扩大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试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实施项目带动。2016年,省级突出抓好25个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实行项目分工服务负责制,积极落实项目建设条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项目推进评比会,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项目,支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
  (四)鼓励合作重组。加强同国内外优势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鼓励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实现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重组。通过政策、市场等多种手段,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加快培育一批优势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加快推进郑汴百万辆汽车基
地建设,巩固提升专用汽车
产业竞争优势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
乡建设厅、环保厅,相关省辖市政府
提升零部件集群优势和特色
郑州、开封、焦
作、许昌、南阳、
新乡、鹤壁、安阳
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工业和
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
加大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力度
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
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
厅、国土资源厅
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
产业化支持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
促进低速电动车规范健康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质监局,相
关省辖市政府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省政府金融办
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
鼓励兼并重组和国内外合作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财政厅、省
政府国资委
能源原材料(煤炭及煤化工部分)
工业转型发展2016年度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016年3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兼并重组为主攻方向推动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面临的形势。受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和省外低价煤冲击等因素影响,我省煤炭行业生产经营持续困难,亏损严重,矿区安全和稳定压力巨大。2015年,我省完成煤炭产量1.28亿吨,同比下降5.5%;完成煤炭销量1.33亿吨,同比下降6.1%。省骨干煤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69.09亿元,同比下降11.48%,其中商品煤销售收入427.41亿元,同比下降26.81%,累计亏损118.28亿元,同比增亏91.87亿元,其中煤炭板块亏损84.3亿元,同比增亏78.6亿元。我省煤化工产业受国际原油价格低迷,主要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同时还面临资金、技术、环境等多方压力,产业陷入困境,急需转型升级。
  (二)指导思想。煤炭工业以稳定煤炭产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能布局、提高全员工效为中心,着力减员降本提效。煤化工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规模化发展、基地化布局、园区化集聚、循环化利用原则,推动煤焦化工、尼龙化工、煤制甲醇、煤盐化工转型升级,加快“退城进园”步伐,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延伸产业链,向化工品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终端化发展。
  (三)工作目标。2016年,全省原煤产量1.22亿吨,主要煤化工产品甲醇360万吨、尼龙66盐30万吨、尼龙6切片10万吨。
  二、煤炭脱困重点工作
  (一)突出重点工程,实现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全面实施煤炭行业“126”工程,即围绕“1”个目标(安全生产),突出“2”个重点(灾害防治和生产管理),落实“6”项任务(监管体系、人员素质、安全装备、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应急救援),提高矿井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煤矿抗灾能力,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依靠科技进步,确保安全投入,加强“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工作,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稳定煤炭产量,优化产业布局。一是严控新建煤矿项目审批。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建设不符合国家要求的矿井、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及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确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要新增产能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二是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以开采劣质煤为主的矿井不再进行扩能改造;三是核减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严重、水文地质极复杂的矿井生产能力500万吨,控制产煤增量;五是有序退出环境敏感区、资源枯竭、灾害严重、煤质差、长期亏损的煤矿。
  (三)加大推进力度,分类处置兼并重组小煤矿。一是对安全生产有保障、恢复生产有效益、资源禀赋条件好的煤矿,可在安全生产验收合格并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后恢复生产;二是对停产整顿(含技术改造、通风排水)矿井,明确整改时间,限期达到安全生产标准,逾期不达标的,依法实施关闭。三是对涉法涉诉煤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妥善处置涉法涉诉问题,保证兼并重组双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人员转岗分流。一是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科学调整、整合生产经营单位,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引导管理人员充实生产经营一线,或转岗到其他企业管理岗位就业。二是结合稳产控产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计划,制定实施减员分流方案,稳妥开展减员增效。三是鼓励支持辅助生产、后勤服务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四是建立转岗就业培训机构,加强转岗及创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开发用人渠道,提供用人信息,为转岗就业人员牵线搭桥,实现职工就业岗位的平稳转移。重点支持平煤神马集团与中兴集团的中兴平顶山项目,安排平煤神马集团富余职工。推动郑煤集团与郑州市开展合作,实现人员平稳转移。
  (五)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煤炭销量。加强市场营销,拓展销售市场;加强煤质管理,提高原煤洗选加工比重,增强煤质竞争力。提高省内电煤市场占有率,促进煤电合作共赢。积极开拓省外电煤市场和省内非电煤工业用户,加强与大用户的战略合作。加强同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争取省内同业煤炭销售策略的联动协作,抱团取暖,避免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六)加强内部管控,着力降本增效。一是压缩各项投资,减少各类投资性活动,重点建设煤矿续建项目、技改项目和配套选煤厂项目,加强项目建设控制管理。二是整合岗位,合并机构,降薪降资,减人提效。三是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全方位开展成本对标活动,严格费用支出预算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目标和费用指标。四是增强资金管控能力,加强资金统一管理,大幅压缩内部贷款,严控应收账款规模,加大货款回收和清欠力度,加快资金流转,切实维护资金链安全,防范经营风险。
  三、煤化工产业转型重点工作
  (一)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发挥我省煤化工产业优势,推动现有初级产品向下游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新型化工材料方向延伸,形成6大煤基化工产业链。一是延伸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重点拉长“炼焦副产品—尼龙66盐—工程塑料、帘子布、改性新材料、气囊丝等”产业链。二是延伸煤基聚酯产业链,重点拉长“煤制乙二醇—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煤制甲醇—1,4—丁二醇—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四氢呋喃—氨纶”产业链。三是延伸煤制烯烃产业链,重点拉长“煤制甲醇—烯烃—精细化学品”产业链。四是延伸煤基清洁燃料产业链,重点拉长“煤制甲醇—醋酸—乙醇—燃料”和“煤制甲醇—二甲醚—燃料”产业链。五是延伸煤盐一体化产业链,重点拉长“煤—电—氯碱—耗氯精细产品一体化”产业链。六是加快传统化肥行业技术改造,做强“煤—合成气—合成氨—尿素—复合肥”产业链条,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着力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终端化延伸发展。
  (二)全力打造煤基尼龙化工基地。按照“持续巩固优势产品地位、加快提升高端产品比重、适时开发尼龙6产品”的总体战略,坚持走高端化、差异化路线。围绕品质提升,加快提升气囊丝、细旦丝、高品质己二酸等高端产品比重,实现高品质66盐批量生产,推动尼龙系列产品整体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叶县尼龙化工产业园,积极推进帘子布公司整体搬迁,以己内酰胺项目建设为契机,发展尼龙6及下游产业,形成与尼龙66产业相互支撑的大尼龙产业格局,打造百万吨级尼龙化工基地。在开发工程塑料改性及赛尔纤维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迅速形成产业规模。深化与国际行业巨头的战略合作,稳定大客户销量,着力开发新兴国家市场,增强市场定价权和竞争力。
  (三)大力推动濮阳精细化工、鹤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1.以濮阳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三化链接”示范基地为基础,围绕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加大集群引进力度,探索构建“1+X”集群发展模式,吸引数量众多、生产不同种类精细化工产品的中小型加工商抱团转移、集群发展,加快推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后加工、甲醇制丙烯、甲醇制芳烃等项目建设,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濮阳精细化工基地。
  2.依托鹤壁现有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基础,加快完善煤电产业链、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煤基新能源产业链、煤制烯烃产业链、煤制乙二醇及其下游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链等“5+1”产业链,扩大高终端产品规模。加快推进鹤壁世通绿能石化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50万吨/年重油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鹤壁盈德工业气体岛及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鹤壁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生产示范基地。
  (四)加快煤化工“退城进园”步伐。积极实施“退城进园”项目,推动煤化工产业集聚,实现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重点支持平煤神马集团天宏焦化有限公司110万吨/年焦化搬迁改造项目、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飞行化工20万吨己内酰胺转产项目,氯碱股份20万吨烧碱及20万吨PVC异地搬迁项目,晋开延化6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及其配套装置建设项目、兴发昊利达肥业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退城入园清洁生产项目。
  (五)淘汰和退出落后煤化工产能。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逐步退出盐化工、氯碱化工领域,对长期停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小的企业进行转让或拍卖,重点处置商丘龙宇化工有限公司脂肪醇装置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省政府国资委、金融办等省直部门以及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三门峡、商丘、济源等省辖市政府要加强工作协调,统筹全省煤炭及煤化工发展的整体规划布局,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解决资源、土地、供电、资金等问题,特别是煤化工企业厂区周围居民搬迁、环保审批手续等。
  (二)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煤炭采掘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税〔号)要求,扩大煤炭行业增值税抵扣范围,指导企业用好用足相关政策。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科技〔2015〕63号)要求,购置的新装备可一次性摊入成本。调整煤炭资源配置政策,按照我省调整重要矿产资源整合与配置政策的规定,1200米以深的资源暂不出让。改进煤炭资源价款征收方式,取消预配置资源价款年度征收计划,不再预收探矿权价款。支持已预配置的煤炭资源抓紧办理矿业权证,对企业已缴纳的预付价款(含已预收1200米以深部分),允许在集团内部统一调配办理矿业权。从2016年起三年暂缓提取和缴存煤炭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修订《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调整保证金缴存使用办法,完善管理措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结合治理需要,建立三年修订标准的工作机制。已缴存的保证金由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财政部门指定一个银行账户集中存取,允许集团公司在区域内统筹使用,原分散在省内各地的保证金账户一律销户,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环保部门对保证金专户进行监控。年,免收省骨干煤炭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支持企业发展。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年,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对省骨干煤炭企业非煤产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转型升级项目给予专项补助,具体办法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优先用于支持省骨干煤炭企业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抢占高端产业发展先机。有关部门和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省骨干煤炭企业倾斜。
  (四)完善中长期煤炭买卖合作协议机制。坚持保量提质、价差合理,加强考核,确保各年度省内燃煤发电企业采购省骨干煤炭企业中长期煤炭买卖合作协议合同落实到位。
  (五)加强对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场化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煤炭和煤化工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突出重点工程,实现安全
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稳定煤炭产量,优化产业
分类处置兼并重组小煤矿
省煤炭企业兼并重
组工作领导小组办
省煤炭办、国土资源厅、安全监管
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政府国
资委,有关省辖市、县(市、区)
推动人员转岗分流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实施煤电互保政策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煤炭办
推动濮阳精细化工、鹤壁清
洁能源基地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濮阳市、鹤壁市政府
煤化工“退城进园”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有关省辖
市、县(市、区)政府
淘汰和退出落后煤化工产能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资
源厅、环保厅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省政府金融办
省政府国资委
降低煤化工企业用电成本
省发展改革委
能源原材料(有色、钢铁、建材部分)
工业转型发展2016年度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016年3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兼并重组为主攻方向推动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面临的形势。原材料产业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重要基础。2015年我省原材料产业同全国一样,在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下,原材料产业处于“需求降、价格跌、竞争烈、成本升”的困难局面,增速持续下降、企业亏损增加、盈利水平降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预计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600亿元,同比增长5.2%;钢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490亿元,同比下降7%;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7904亿元,同比增长7.7%。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困境,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加强挖潜增效,加大结构调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和新材料,保持原材料产业持续平稳增长。
  (二)指导思想。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兼并重组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两化”融合和化解过剩产能,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抓好22个精深加工项目,钢铁行业重点发展6大类钢铁新产品和新材料,建材行业重点抓好29个项目,一企一策、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原材料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发展和壮大新材料产业。
  (三)工作目标。2016年,力争有色金属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0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高端精深加工产品在行业中的占比大幅增长;钢铁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汽车、家电用冷轧薄板占比提高到5%以上;建材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其中绿色建材占比提高到20%。在以上重点领域基础上,加快培育非晶带材、轻量化复合材料、高端靶材、镀膜玻璃等前沿新材料。
  二、有色行业
  (一)重点领域和示范项目。
  1.铝精深加工。依托洛阳、三门峡、巩义铝加工产业集聚区优势,大力发展轨道车辆、特殊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支持明泰铝业年产20万吨高精度交通用铝板带项目、中孚实业年产3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同人铝业年产10万吨“1+1”硬合金板带材等7个项目,尽快形成高端化、终端化铝精深加工基地。
  2.镁及镁合金。以鹤壁、洛阳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镁合金板材、军工、航空航天用镁合金等产品。重点支持明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高强韧超塑性宽幅镁合金薄板项目、鹤壁万德芙年产1000吨航天航空用高强镁合金生产项目等示范项目,重点满足航天航空、大飞机、高速铁路等装备需求。
  3.钨钼钛及制品。依托洛阳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钨钼钛新产品及深加工产品。重点支持栾川钼业低品位白钨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发展钨酸铵、钼酸铵、磷矿粉系列产品。重点支持洛阳科威高性能钼及衍生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洛阳鹏起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形及成形装备制造等3个示范项目,向精深尖方向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铅锌深加工。重点依托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铅、锌深加工产品,开发铅锌金属新材料,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扩大再生铅、再生锌生产规模,重点支持万洋冶炼和骆驼股份360万千伏安时纯电动车用铅酸动力电池合作项目、万洋绿色能源二期扩建项目等项目,拉长铅锌产业链条。
  (二)加快终高端产品差异化发展。为防止铝板带箔、镁合金同质化竞争,组织专家咨询团,以铝镁加工骨干企业为重点,指导其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重点对其精深加工产品定位、市场空间、产能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主攻方向,形成特色产品、拳头产品。加大对轨道车辆、汽车产品、电子产品、特殊合金等高附加值、终高端产品的引进和研发力度,促进全省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终端化、特色化发展。
  (三)培育“原材料+制成品”特色集群。总结巩义集群引进中小终端产品生产商的经验,发挥市场、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指导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加大集群引进力度,建设巩义铝精深加工、鹤壁中国镁谷两大示范性产业集群,推动化石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重点构建“5+10+X”的铝精深加工集群发展模式,“5”就是5大骨干电解铝生产企业,“10”就是10个重点铝加工企业,“X”就是众多的、生产不同种类终端产品的小型加工商,推动小型加工商围绕骨干企业、重点企业周边,一体化集中布局、集约化配套生产。
  (四)组建创新联盟推动协同创新。依托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郑州大学,组织行业协会、重点铝加工企业、铝应用企业及科研院所,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建河南铝产业联盟,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高性能铝合金材料联合攻关。完善河南镁产业联盟,组建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支持铝镁加工企业与汽车及零部件等应用企业合作建设研发平台开展新产品研发,推动向合金化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型。
  (五)强化煤电铝基础优势。以煤炭价格低、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为契机,大力推进煤电铝骨干企业间的联合重组,采取矿—冶联合、煤—电联合、电—铝联合和深加工联合多种方式降低用电成本,健全煤电铝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鼓励企业持续创新,推广新型结构电解槽、低温低电压等新技术,持续强化节能减排,保持国内技术指标领先地位。
  三、钢铁行业
  (一)重点领域和示范项目。
  1.钢铁新产品。依托安阳、南阳、济源、长葛钢铁产业优势,重点围绕汽车、家电用钢板、取向和无取向冷轧硅钢、高性能机械用钢等产品领域开发生产产品,推动制造模式向“多品种、小批量、准时化”精益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发展6大类产品:安钢冷轧薄板、济钢金属制品和紧固件、南阳汉冶特钢和舞阳钢铁厚及特厚钢板、河南鑫金汇不锈钢制品、凤宝特钢无缝钢管和信钢、新普、沙钢永兴高强钢筋,加快产品升级。
  2.钢铁新材料。支持企业研发高速列车、重载矿车、煤炭装备用高强耐磨钢和深海作业用高强耐蚀钢等产品并产业化。重点发展登封非晶新材料产业集群和长葛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依托河南中岳公司,建设年产4万吨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建设项目,组建河南省非晶产业联盟,联合和引进上下游企业打造非晶和节能变压器产业集群。依托长葛大周再生不锈钢基地,大力发展不锈钢冷轧产品,重点支持金兰普公司利用再生不锈钢年产2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
  (二)推动钢铁企业由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积极引导支持重点钢铁企业销售模式上向综合服务商转变,搭建与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的平台,推动钢铁企业与上游焦煤、燃气、电力企业战略合作,促进煤钢一体化;推动钢铁企业与装备制造、建筑企业等终端用户深度合作,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联合研发满足用户要求的新产品等方式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鼓励重点钢铁企业围绕上下游合作,以供应链为基础探索组织金融链、创新链和服务链,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由供求关系转换为共生关系,提高钢铁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行业整合能力。
  (三)帮助钢铁企业开拓本地市场。引导钢铁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在全面梳理供求信息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题对接活动,组织钢铁、水泥生产企业与建筑企业对接,安钢、济钢等重点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对接,推动省内钢铁产品纳入重点装备企业采购体系。依托中钢网等电商平台,10月组织举办第九届中国钢铁贸易高峰论坛暨电商对接大会,帮助钢铁企业通过电商渠道扩大销售、降低成本。
  (四)引导企业降本增效。会同省钢铁协会,推动企业落实对标改进措施,缩小关键技术指标与行业先进指标的差距,指导企业把低成本运行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安钢铁前一体化成本控制法,抓好钢后、采购、物流等环节成本控制,深度挖掘降本增效潜力。
  四、建材行业
  (一)绿色建材。依托镇平、巩义、平顶山、兰考、项城、信阳上天梯等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构配件、新型防水卷材、新型无机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产品,重点支持河南北新集成房屋产业联盟基地、中建七局建筑工业化巩义实验基地、兰考中鑫钢结构新型住宅产业化、河南中森虎皇一体化外墙保温板、信阳诚鹏新型建筑用珍珠岩保温板等项目建设。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河南省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组建产业联盟,研究落实政策措施;推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发布产品目录;积极培育绿色建材产业园区,促进集群发展。
  (二)非金属矿深加工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依托郑州、驻马店、内乡等产业集聚区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先进超硬材料、先进耐火材料及高强度碳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新材料及制品。重点支持郑州华晶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项目、郑州三磨所精密超硬材料磨具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四维特材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开封贝斯科高品级立方氮化硼磨料及立方氮化硼聚晶刀片生产项目、黄河旋风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产业化项目、林州光远新材料年产8000万米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线(二期)、南阳博瑞格石业石材加工等项目建设。建设新密、巩义千亿级新型耐材产业基地,建设以郑州为中心,许昌、商丘、南阳等地链接的500亿级超硬材料产业集群。制定河南省砂石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砂石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环保型方向发展。
  (三)生物质建材。依托我省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安全的生物质建材。重点支持内乡县华航木易木年产15万立方米秸秆人造植物纤维板、河南木易奇木年产10万立方米农作物秸杆环保阻燃植纤板、内黄县智峰板业年产15万立方米高强度环保阻燃秸秆板、商城县腾达环保板业年产18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秸秆纤维板、许昌万华板业秸秆生态板及环保成品家具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集群优势和规模化生产。
  (四)先进玻璃及深加工。依托汝阳、洛阳高新区、许昌等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用屏显玻璃基板、防火玻璃、汽车和高铁等用风挡玻璃基板等新产品。重点支持洛阳长丰幕墙新型装饰材料、洛阳赛克异型玻璃、河南环宇汽车用高端夹层玻璃生产线技术改造及技术玻璃扩建等项目建设,提高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五)水泥。支持同力集团、天瑞集团、中联集团等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生产高标号水泥和专用水泥,力争取消低标号水泥标准。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河南省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方案(年)》,促进高性能混凝土广泛应用。选择有条件的水泥企业,开展智能化水泥工厂示范。推广应用水泥窑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煤洁净气化、资源综合利用等共性技术,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加强节能减排,开展水泥错峰生产。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服务,加大帮扶力度。针对原材料骨干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对进入国家行业公告、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对其重点项目和流动资金列出单子,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项目建设服务力度,对原材料企业实施的产品升级、节能环保等新技术项目,优先纳入省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范围,在资金、土地、审批等方面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严格钢铁、有色、建材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加强对生产企业执行准入条件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实施定期公布、动态管理,促进企业规范化运作。
  (二)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引导原材料加工企业与终端用户对接,省级列单子、做示范,协会和省辖市具体实施。对全省铝镁、钢铁、建材企业进行摸底排查,组织精准对接,开展10场左右产业链对接活动,并组织一系列“一对一”“一对多”小规模、精细化产销对接活动,力争在产业链接上取得更大成果。
  (三)开展企业降本增效行动。主动研究制定跟进措施,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降低企业交易、人工、物流、财务、电价、税负等成本的政策措施,坚决清理金融、建设、进出口、能源、培训等重点领域不合理收费,积极推动大用户直供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围绕关键工序、关键流程进行研究攻关,强化综合成本管控,降低生产成本。
  (四)开展化解过剩产能行动。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积极跟进国家政策,制定我省处置僵尸企业实施方案,按照“多兼并少破产”的原则化解过剩产能,重点推进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钢铁企业与钢铁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兼并重组,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适时研究出台财政支持政策。从税收、财政、金融、土地、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理等方面对兼并重组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原材料企业“走出去”,为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寻求海外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五)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研究组建河南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实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在资源、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加大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大力引入精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企业,通过与原材料对接,打造以终高端产品为特色的产业链。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注重引进人才和技术,在石墨烯、硅烷气、锂电池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上有所突破。
  (六)加强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共建,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大力推进“国家千人计划”“河南省百人计划”“两院院士”“中原学者”团队等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凝聚工程,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我省原材料产业转型脱困、升级再造提供智力支撑。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加强行业准入管理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环保厅、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
制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退
省发展改革委、工
业和信息化委
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科技厅
培育形成产业集群,建立产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发展改革委
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
保厅、财政厅
承接产业转移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商务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税局、地
组建河南新材料工程技术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制定《河南省绿色建材发展
和应用实施方案》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住房城乡建
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
推动大用户直供电和电力需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电力公司
运用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
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科技厅
实施环保标准和清洁生产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国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省国税局、地税局、发展改革委、工
业和信息化委
  医药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016年3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市场规模为重点推动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面临的形势。医药产业是集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为一体、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重点领域和建设健康河南的重要保障。2015年,全省医药产业主营销售收入预计实现1920亿元、同比增长16.4%,分列全国第5位和第2位。大健康产业持续显现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潜力,给医药产业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有利于我省适应需求、加快转型,推动医药产业保持平稳高速增长。
  (二)指导思想。以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市场规模为重点,实施76个重点项目,着力培育8—10家优势骨干企业,发展2个医药产业聚集区、3个县域特色产业园区,组建河南省医药产业企业联盟,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产业链条逐步完整、产业集聚发展的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2016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27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5个重点领域。
  1.生物医药。依托华兰生物公司、华隆生物公司、翰谱生物研究院、宏大生物公司等企业,巩固血液制品、人免疫球蛋白、疫苗制品等生物医药产品优势,加快注射用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抗药品、干细胞技术、细胞制剂、生物诊断试剂、抗拒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小品种氨基酸原料药等产品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基因工程和新型疫苗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研发,打造生物医药产品品牌。
  2.现代中药。以宛西制药公司、羚锐制药公司、天源生物公司、太龙制药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巩固“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和“羚锐”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等品牌优势,提升双黄连、柴胡口服液、香砂养胃丸、冬凌草片等品种特色优势,积极发展治疗常见病、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的中药新药,培育优势新品种。重点支持许昌市天源生物60吨青蒿素植物提取物生产线、羚锐制药年产100亿贴膏剂产品、佐今明制药双翘抗感颗粒产业化等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河南鼎复康药业公司、上海六合堂生物项城制药公司等医药企业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及中药制剂等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提升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含量,实现中成药多样化。
  3.化学药物。以大品种仿制药物产业化、高端原料药新品种开发为重点,重点支持辅仁药业公司、新乡制药公司、许昌百正精标药业公司在抗肿瘤、抗病毒、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方面开发系列化产品;支持河南金丹乳酸公司、洛阳一铭药业公司等企业加快研发药物中间体和高端原料药新品种;壮大天方罗欣、乙酰螺旋霉素、水针剂、粉针剂等产品优势,推进抗肿瘤、抗艾滋病、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和高端原料药生产产业化,大力推进化学制药提质发展。
  4.医疗器械。巩固微创介入、检测诊断试剂设备、医用卫材、输注、理疗、康复器材等产品优势,做大体外诊断试剂、麻醉用品等品牌。抓住医疗器械快速发展的机遇,重点支持安图生物公司、驼人集团、圣光集团、曙光健士集团、安阳翔宇公司、河南优德公司等骨干企业攻克大型诊疗装备整机及核心部件生产等技术难点,生产低成本、高性能的高端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加快安图生物各类体外诊断试剂、漯河美凯益生自动采血机器人、驼人集团血液透析机等项目进度,尽快实现产业化。
  5.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四大怀药”、张仲景大厨房等知名品牌,支持焦作怀山堂生物科技公司、登封慧宝源生物医药公司、灵宝德汇生态科技公司、信阳羚锐生态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保健药品、食品、饮品、酒等系列保健产品研发生产。加快发展科学种养—技术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天然食用资源、新型临床营养制剂功能性组件及其产业化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对具有保健功能的原料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取其中的功能因子,开发第三代保健(功能)食品。支持圣光集团、郑州飞龙公司、安阳翔宇公司等医疗设备骨干企业,发展康复医疗设备,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开展养老产品延伸服务。
  (二)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推进长垣、禹州、项城等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1.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谷。发挥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优势,加快推动华兰生物疫苗产品研发及产品产业化、国际化,打造高新区生物技术药物产业集群、新乡县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辉县市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平原新区基因工程药物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巩固血液制品优势,扩大疫苗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高端抗生素药物。重点推进干细胞技术、细胞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产业基地,河南省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力争2016年销售收入突破350亿元。
  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医药产业集群。发挥郑州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美国杜锦发博士生物技术药项目、美国荷美尔医疗、武汉光谷百桥诊断试剂全产业链孵化平台、复星国药医药物流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郑州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制剂产业园、百桥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台湾科技园二期、中国智能医药物流网络华中物流中心等园区建设,推动研发机构集聚、公共研发平台壮大、医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力争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3.长垣县医疗器械园区。依托一年一度的全国医疗器械企业论坛和全国医疗器械企业博览会平台,发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150余家的聚集优势,进一步扩大长垣县医疗器械园区在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手术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方面的影响力。重点推进驼人集团、河南亚都实业公司等企业的网络泵、二代电子泵、医用高分子产品等医疗器械产品产业化,同时加快壳聚糖纤维医用敷料、医用分子诊断试剂、微创介入、人造小口径血管、生物涂层抗凝血抗感染超滑导管的研发进度。完善中国医疗器械商城功能,构建集医疗器械展览展销、流通交易、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知名综合性专业平台。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
  4.禹州市医药工业集聚区。依托禹州药交会平台,发挥禹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型优势医药生产企业、饮片加工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入驻,发展集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生产、产品展示、新品推广、技术交流、日常销售、电子商务和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全国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巩固润弘本草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200多种产品批号优势,加大中风回春片和活血壮筋丹等品种保护,推动润弘本草制药公司、中加生物制药公司、金地中药饮片公司、久源堂药业公司等多家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和中药材商贸流通一体的全国知名品牌。2016年力争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5.项城医药工业园区。发挥园区内医药企业近300个国家药品批准文号优势,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知名企业落户园区。推进西藏圣洁公司、江苏康宝集团等国内制药100强企业落户项城产业集聚区后续工作,推进康达制药公司的头孢菌属类无菌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美华制药公司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化项目。依托新帅克公司、昊宁公司、华鑫公司、蓝天公司等7家医药企业开发新品种,重点支持上海六合堂生物项城制药公司等医药企业的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及中药制剂等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着力推动配建仓储物流、研发中心、职工培训、产品展览、检测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链条。2016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
  (三)着力承接产业转移。依托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禹州药交会、全国医疗器械企业论坛和全国医疗器械企业博览会等交流平台,加大招商宣传力度,鼓励各地重点园区、产业集聚区按照产业定位,瞄准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产品,采取市场招商、渠道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组织开展重实际、讲实效的专项对接活动,突出承接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人才培育、技术转让、资金融合、联合开发等。以引进世界制药百强企业和国内制药龙头企业为重点,组织企业到一些医药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学习,积极推动和支持海外招商,着力与产业发达的江苏、山东、四川、上海等地医药企业或园区对接,到欧美、日本、古巴等国家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同时,鼓励我省优势中医药企业到中亚等国家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和中成药生产等业务。
  (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支持华兰生物公司、天方药业公司、宛西制药公司、羚锐制药公司、辅仁药业集团等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低成本扩张,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2016年,实现2—3家医药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跻身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行列。积极培育细分行业“小巨人”企业,重点支持安图生物公司、驼人集团、乐普药业公司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尽快做强做大。
  (五)组建医药产业企业联盟。借鉴河南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验,以龙头医药生产企业或产业园区为牵头单位,成立由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医药服务行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企业等为会员的医药产业企业联盟,构建产业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合作、研发攻关、技术工艺提升的合作平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年度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合力推进产业发展。在政策推动、产业布局、集群集聚、链条完善、优秀人才和项目引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执行、药品采购、资金和市场运作、产业联盟建设等方面凝聚合力,协调联动,强力推进。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基金,重点支持医药企业发展、医药领域的园区和平台建设,对省级确定的医药储备企业给予贴息补助;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支持企业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支持优秀人才和项目引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强化企业服务。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加快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相关地方及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保健品注册、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采购、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向所在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反馈,奖优罚劣,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四)推进药品采购规范化建设。坚持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合理确定药品采购范围,将利用道地药材生产的中成药列入招标目录;坚持双信封招标制度,落实带量采购要求;在抑制药品价格虚高的同时,避免价格过低影响供应和质量。重点加强药品采购中质量安全、价格监测、配送使用、医保支付等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扩大药品集中采购的惠民实效。鼓励我省公立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国产药品及医疗设备,对采购本地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药品及国产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给予鼓励支持。强化科技金融作用,减少药品流通渠道,减少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产业链式发展。
  (五)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依托企业和高校相关学科和科研机构合作,实施联动,重点培养、引进医药领域发展急需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质量管理国际化运作等方面人才。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药领域专业化培训,培训大批面向生产一线的优秀工程师,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六)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医药行业组织建设,发挥行业组织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参与政策制定,反映企业诉求,开展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规范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支持行业组织承担政府转移的职能,承担行业统计、信息服务、行业调查研究、行业培训、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任务。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5大重点领域发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环
保厅、食品药品监管局
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工
业和信息化委
省科技厅、财政厅、环保厅、住房城
76个重点项目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发展改革委
省科技厅、财政厅、环保厅
承接产业转移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商务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小巨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商
组建医药产业企业联盟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科技厅、财政厅、商务厅、卫生计
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
加大支持力度
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厅
强化企业服务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保厅、国
土资源厅、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
管局、省政府金融办
推进药品采购规范化建设
省卫生计生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厅、食品药品监管局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
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计生委、食
品药品监管局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民政厅、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
  节能环保装备2016年度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016年3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技术突破、应用推广为重点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节能环保领域新政策、新举措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我省节能环保装备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我省节能环保装备业重点围绕非晶变压器、高效电机、环保装备三大领域发力,坚持研发和应用双轮驱动,产业联盟和平台建设双管齐下,以50个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20户重点企业为依托,打造5个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业加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2016年,全省节能环保装备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增长10%,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二、重点工作
  (一)建立非晶变压器产业联盟,突破高效节能变压器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实施中原千亿级非晶产业园规划,积极推动由河南省变压器行业协会牵头,郑州大学、有关科研院所以及我省非晶变压器上下游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的河南省非晶变压器产业联盟快速发展,进一步整合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和金融机构资源,围绕非晶合金带材产能低、质量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开展合作和创新,突破非晶产业关键装备技术,形成重要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
  鼓励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支持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节能环保型变压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河南龙翔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周口分公司年产6000台非晶合金高效节能变压器及3000台(套)输变电整套设备建设项目和郑州金阳电气有限公司电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等3个高效节能变压器生产研发项目,年新增投资11.3亿元。
  (二)巩固完善高效节能电机研发平台,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巩固以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由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部分科研院所等协作支持的高效电机公共技术平台,针对高效电机关键配套材料、规模化生产和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等问题进行重点攻关,进一步完善防爆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和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支持郑州航宇防爆电机有限公司防爆电机生产项目、河南天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电机研发项目和河南华洋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专用线项目等3个高效节能电机生产研发项目,年新增投资2亿元,采取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产能提升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高效电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特色环保装备,以研发突破推动环保装备产业化。依托行业主要企业,统筹组织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郑州机械研究所、机械工业四院、机械工业六院等科研院所组成产学研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解决环保装备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着力提升核心功能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垃圾产业化成套项目、干熄焦余热利用成套技术装备二期产业化项目,攻克城市垃圾焚烧余热发电技术,完善双压余热发电工艺;新建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智能分选处理成套装备项目,重点研究压缩垃圾分布载荷特性和压缩处理工艺等基础问题;依托豫飞重工集团国家级土壤固化与修复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重点攻克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关键技术。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工艺技术水平,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
  (四)培育打造5个环保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基地、组建产业联盟和完善高端科研平台,进一步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布局,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培育打造5个环保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郑州环保装备综合产业基地要大力提升垃圾、污水处理、再生资源回收等环保装备的系列化、成套化、规模化水平;洛阳环保装备产业基地要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发电设备、低碳型建材成套生产设备、环保药剂材料等环保装备;商丘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要重点发展有机固废热裂解处理设备、医疗卫生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设备、油页岩和沥青砂综合利用设备、植物秸秆炼油设备、废润滑油再生处理设备、车用生物柴油设备等;许昌—平顶山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要开展煤层气、煤焦油、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南阳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秸秆等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
  (五)开展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应用专项行动。围绕节能环保重大需求,组织实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及示范应用专项行动。按照“制造商+用户”相结合的模式,双方通过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式,重点在高效一体化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高效节能热处理装备等领域开发一批新装备,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检测实验室,实现一批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应用,形成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配套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制定支持政策,发挥节能环保各类资金作用,对示范应用效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奖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围绕打造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推进重点项目等,为节能环保装备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做好跟踪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完善政策标准。发挥节能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实施高效一体化电机、高效节能热处理装备等产业化示范,加快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和电机淘汰更新。支持企业利用节能技改奖励资金、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实施节能项目。抓紧完善工业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和区域污染治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处置、重金属污染防治、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等规划。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装备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资本市场运作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产业发展。拓宽银行贷款、证券市场融资等多种投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上市。发挥信用担保等机构的作用,为节能环保装备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将节能环保装备业项目纳入各地重点招商引资计划,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化与欧中联合商会合作,努力在节能环保装备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国际合作,加快突破技术瓶颈。
  (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落实河南省节能环保装备业“十三五”人才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多层次、适用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支持重点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以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为依托,鼓励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建立优秀人才引进奖励机制和突出贡献人才激励机制。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争取国家节能专项资金和统
筹运用省节能专项资金,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科技厅
加大节能环保装备业投融资
省政府金融办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人行郑州中心支
行、河南银监局
优先支持50户重点企业技
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财政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
培育节能环保装备业“1个
平台、1个联盟和5个基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
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省国税局、地税局、郑州海关、省工
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建立节能环保装备业关键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企业
创新能力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发展改
支持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出口
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
推进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工作
省工业和信息化
委、发展改革委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
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
省教育厅、科技厅
消费品工业(现代家居部分)
2016年度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016年3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民生消费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加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面临的形势。现代家居产业是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家具、家电、厨卫及家装建材和专业卖场、专业物流等子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市场化程度高、成长性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在国家扩大内需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家居企业基于全国布局的内生性需求和压减成本的外在性需求原因,加速由珠三角、长三角和川渝地区向中部转移,推动我省家居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74亿元,同比增长12%。2016年,我省现代家居产业既面临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工业化、城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房地产业下行需求不足的压力,随着现代家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预计我省现代家居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
  (二)指导思想。要抢抓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历史机遇,以创新智能发展为引领,以满足消费新需求为导向,以打造1个中心、5条产业链为重点,以实施30个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集群引进为途径,强化质量品牌提升,突出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培育,突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家居产业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2016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现代家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11%。
  二、重点工作
  (一)打造1个中心、5条产业链。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人才等综合性优势,把郑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家居商贸物流中心;依据传统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重点打造制冷设备、板式家具、钢制家具、家装建材、智能家电5条优势产业链。
  1.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的现代家居商贸物流中心。依托郑州金马凯旋CBD、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欧凯龙等综合性卖场,引进香港、广东等世界及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重点实施金马凯旋新都市综合体、欧凯龙家居(信阳)、聆海家居展示中心等项目。
  2.制冷设备产业链。依托民权产业集聚区积极引进中高端制冷设备生产及配套企业,完善物流配套,依托中国制冷设备产业基地、国家冷冻冷藏设备质量检验中心和河南省制冷产业联盟,加快各类设计研发机构建设,致力打造制冷全产业链。重点实施万宝(民权)电器生鲜自提柜、香雪海电器商用冷藏柜等项目。
  3.板式家具产业链。原阳、清丰、兰考、登封、信阳、浚县等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丰富林材资源及企业集聚等优势,注重引进集成设计、五金配件、装饰配件企业,加快推动项目投达产及配套物流园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的省级家具检测中心,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重点推进登封亚力山卓家具,鹤壁聆海家居工业园、万华生态板业、瑞邸木业、聆海林木一体化等项目,信阳莲池家具、天一家具,新乡大班家具、大树家居,双虎家居、全友家居清丰工业园等项目建设。
  4.钢制家具产业链。洛阳庞村钢制家具产业集群重点加强新产品研发、设计,提升创新发展能力,重点引进高端价值链产品企业,完善做强钢制家具产业链条。重点实施莱特柜业、花城办公等钢制家具项目。
  5.厨卫及家装建材产业链。依托安阳内黄、鹤壁石林、许昌长葛等产业集聚区,积极承接广东等地名优企业和家居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转移,注重创新发展与品牌培育,加快发展卫浴、橱柜、餐具厨具、厨卫五金等产品,延伸现代厨卫产业链,提升地板、瓷砖、门窗等家居建材装饰产品发展水平,形成多品种、全链条发展的厨卫及家装建材产业链。重点实施登封TATA木门、聆海“互联网+”、富盛陶瓷、富来陶瓷、贝迪塑业等项目建设。
  6.智能小家电产业链。依托新乡产业集聚区、民权产业集聚区、郑州格力电器工业园、海尔市场创新产业园重点承接广东品牌小家电及汽车制冷设备等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小家电及配套零部件生产,打造智能小家电产业链。重点实施格力(郑州)智能化样板线、新乡飞世达厨房电器、韩上品小家电、万宝(民权)智能冰箱等项目。
  (二)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集群引进。着眼价值链高端和终端,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瞄准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产品,注重新业态、大企业和大项目引进,注重产业链完善和配套产业引进,突出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承接转移。办好第六届郑州国际家具展,利用省部合作系列产业转移活动、区域产业合作活动、深圳中小企业博览会等产业转移交流平台,积极承接香港、广东、山东、上海等家居产业发达地区的大型家居综合体、高端家具、定制家具、品牌小家电及汽车制冷设备、高端厨卫及家装建材项目转移。
  (三)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加强对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海尔、格力、新飞等家电知名品牌,全友、万华、华兰三环、雅宝、南方等家具品牌,大信橱柜、意利宝厨柜、紫光物联、中云创光电等高成长性品牌。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平台支撑、要素配置、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小巨人”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成为我省现代家居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强化质量品牌提升。推动区域品牌建设,提升民权“中原冷谷”、清丰“中部家具之都”、原阳“中原家具产业园”等特色基地的影响辐射力,增强带动作用。培育企业品牌,重点培育20家知名品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培育新飞冰箱、冰熊冷柜等家电品牌,大班家具、聆海家居、雅宝家俱、木之秀家具、富魄力家具、三环华兰、大信橱柜、意利宝厨柜等家具品牌,紫光物联、汉威电子、国立光电等智能家居品牌。引进国内一流品牌,促进与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互利双赢。推进品牌培育能力建设,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力争我省中国驰名商标、知名商标企业数量较快增加,提升我省现代家居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五)加快创新智能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发展智能家居,互联网家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重点培育大信橱柜公司、聆海家居公司、大班家具公司等一批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示范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服务平台,实现柔性化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重点培育紫光物联公司、汉威电子公司、海尔电器公司、格力电器公司、万宝(民权)电器公司等一批智能家居示范企业,开发智能家庭、智慧酒店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制造智能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产品,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培育美巢装饰公司、聆海家居公司等一批互联网家装示范企业,开展网上咨询、设计、选材、施工、售后等一体化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六)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具有行业美誉度的会展平台,重点支持郑州国际家具展提高水平。遵循“产业推动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规律,支持金马凯旋集团建设以“家”为主题的新都市综合体,欧凯龙公司建设扩展型综合大卖场等。发展完善物流平台,支持郑州建立现代家居产业综合物流中心,濮阳、信阳、商丘等市建立区域性专业物流基地。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基础好的省辖市、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建立多层次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信息网站、校企合作培训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龙头企业与我省家居重点企业开展以“互联网+”为主题的战略合作,帮助企业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商平台,提升企业在智能制造、协同设计、网络营销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重点支持阿里巴巴(庞村)钢制家具产业带、聆海互联网+等服务平台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统筹现代家居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体负责行动计划实施。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市、县级有关部门要把服务企业作为推进现代家居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建设条件,推动行动计划落实。充分发挥省家具、家电、轻工、建材等相关行业协会的专业化优势,促进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等在现代家居产业发展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买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