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多久生效己买两个月生效,被保人身高多写了5厘米,怎么办?能更改吗?理赔有影响吗?

重疾险如何选?来听听医生怎么说吧(续) 篇二:#能赚会花#重疾赔付次数、轻症都是保得越多越好吗?_生活记录_什么值得买
重疾险如何选?来听听医生怎么说吧(续) 篇二:#能赚会花#重疾赔付次数、轻症都是保得越多越好吗?
小编注:文章来自#能赚会花# 征稿活动,喜迎大妈家金融频道上线,分享你的与金融、理财有关的故事,赢什么值得买定制周边。包括不限于保险,理财,网贷,分期,信用卡等领域,也欢迎经验丰富的行业从业者分享业内知识。转眼间大妈家的信用卡频道上线一年了,从最开始为大家提供信用卡优惠信息,到提供网申办卡的功能,再到最近开始涉及消费金融等领域。感谢各位值友们的关注和陪伴,分享了辣么多信用卡使用心得和技巧。4月18日大妈家的新金融频道的PC端(JR.SMZDM.COM)已正式上线(移动端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上线),我们将逐| 赞17 评论35 收藏151能赔3次的,是不是比1次好?保不保轻症,区别大吗?有的公司说“确诊即赔付”,是真的吗?……上期《重疾险如何选,来听听医生怎么说》,跟大家探讨重疾险怎么定期限,保额,多少种的合适。本期继续邀请张晨,来谈谈重疾险的多次理赔是不是鸡肋、轻症保障价值几何,“确诊即赔”是不是真的确诊后就能拿钱治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赔付次数越多越好吗近几年,各大保险公司为提升竞争力,新出的重疾险不仅病种越保越多,而且有的产品将赔一次变成多次赔付。有人说一次重疾够要命的,要多次赔付有什么用,鸡肋;有人说谁那么惨,一生得好几次重疾;当然,也有个别用户把缴了费1年费的产品退了,换成赔多次的。那么,赔付多次到底有多大价值呢?我们将以具体产品为例,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疾病怎么分组;第二,两次赔付的时间间隔;第三,理赔次数增加导致的保费增幅。前两点评估的是有没有价值;第三点评估的是性价比。为减少品牌溢价对性价比的影响,我们将选同样是同方全球人寿的康健一生和康健一生(多倍保)来分析。康健一生保重疾50种,赔一次;康健一生(多倍保)保80种重疾,分4组,最多赔三次,每两次给付要求相隔180天。此处不讨论30种病种的区别,仅评估康健一生(多倍保)的分组和时间间隔对用户的价值。从上图可见,并发概率较高的疾病在同一组中。不得不感慨,精算师早就精明的考虑要适当降低理赔的概率。比如,某人不幸患恶性肿瘤,领了赔款;因恶性肿瘤病人即便长期生存,免疫力还是低于常人,感染概率也更高,如果不幸在2年后肺部感展至终末期肺病,那是不能再理赔的;但癌症病人是不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因严重III度烧伤理赔呢?这个就未必了。但是,并不能因此否定多次赔付的价值。比如,某人不幸青年时期因意外导致双耳失聪或双目失明或烧伤,理赔一次。患过一次病并不会降低患其他组重疾的风险,青年患病,未来还那么长,理赔过又几乎不可能再买到其他重疾险。那这时,能不能多次赔付,就非常有意义了。我确实曾在医院见过这样一位病人,年轻时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双耳失聪,50多岁时,也就是癌症发病高峰,不幸患恶性肿瘤,如果他买过多次赔付的保险,那就是还能赔。当然,那位病人并没有买这种保险,而当时他家庭的经济压力还不小。这么看,多次赔付肯定是有价值的,但到底值不值得多花钱呢?这要看两款产品费率差别有多大,我们不妨来比较投保20万保额,分20年缴费时,0岁男、18岁男,30岁男费率上的差别。从上表可见,18岁男性,仅需多支付7%的费用就能换来额外的保障。我觉得这时并不用严格从发生率上评估,因为精算师的工作就是要保证这款产品不会亏损;对用户来说,既然保险的本质是保障,在这两种中决策,一名典型的风险厌恶型用户应该更倾向于多倍赔付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保轻症吗,种类越多越好?最近几年新出的重疾险,一般都会包含轻症。在可选可不选的情况下,轻症的费率占比一般不会太大,还是建议附加轻症。以弘康的健康一生A为例,附加轻症和不附加轻症的费率差也就是在10%左右,但作为一款不含身故保障的产品,有了轻症保险,通过较低占比的保费付出,极大的提高了拿到赔款的概率。(轻症包含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和比较常见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要注意轻症和重疾不同的一点是,重疾高发的25种是保监会规定,每款25种以上的重疾险都必须有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保的种类更多,范围会更宽;但是轻症没有规定,选购时就要特别注意避坑。有时看起来保种类多,但实际范围却更窄。比如,平安福的轻症包含10种,但是居然没有承保轻症中发生率相对比较高的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轻微脑中风,冠脉介入手术(非开胸)等。我们以2012年住院病人中相关疾病的占比来看,仅以非典型的心绞痛为例,它占全部住院的0.57%,而非典型心绞痛占心绞痛的20%左右,也就是说全部住院病人中有0.1%左右是非典型性心绞痛。由此可见,少了这几项对保障范围的影响。即使不了解客观的医疗数据,单从主观的经验看,相信大家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听过心肌梗塞、脑中风、冠脉搭桥,而非开胸治疗的情况是不能通过重疾病种理赔的,轻症是不是包含,对用户来说就非常有意义。所以,平安福的轻症因为缺少了这几种常见的轻症,保障范围大幅下降。比如刚谈到的康健一生,虽然只保10种轻症,但因包含这几种发生率比较高的轻症,对用户来说,反而更有价值。再来看看太平的福禄倍至,承保轻症14种,虽然也没有包含不典型心肌梗塞,但起码还有冠状动脉手术、轻微脑震荡。所以,总的来说,轻症能有更好;但并不是一款产品保的轻症种类多,就能判断它优于轻症种的少的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确诊即赔,真的确诊就赔吗?显然不是!除恶性肿瘤外,其他的病种基本对疾病的发展阶段有相应的要求。别说重疾了,就说刚才提到的轻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那也得是确诊冠心病,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之后,才能拿资料去申请理赔的。所以,过多强调重疾险的赔付时效性,其实意义不大。重疾险真正的价值在于不是报销的形式,而是定额赔付。因为家庭经济支柱一旦患病,除治疗有费用支出,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家庭收入锐减,家人生活面临失去经济保障的风险。而选的高于治疗费的保额在理赔时定额赔付,则是重疾险的重要价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白说经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重疾险如何选已经有更深刻的认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3个结论:可赔付次数:判断是不是要选可赔付次数多的产品,主要看三点,怎么分组,两组之间的间隔时间多长,还有费率变化有多大。轻症保障:一般情况下,建议选有轻症保障的,但并不是保的种类越多越好。要仔细看条款,有时候写的种类多的,范围反而更窄。确诊即赔付:不用刻意在意是否确诊即赔付,即便宣传文案中明确写了确诊即赔,实际上大多数病种,都是要达到相应的条件和状态才行。在对重疾险有更深了解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商业重疾险并不完美。但毕竟瑕不掩瑜,重疾险,它对家庭的风险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我们来说,与其抱怨它的不完美,不如将时间花在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中,选最适合自己的那款。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22)
【限时五折】PARIM/派丽蒙佟丽娅明星款太阳镜
【轻众测】YAKO 磁悬电动牙刷 O1
台电 M20 4G平板电脑
孩视宝 VL229 自然光 台灯
国文一本通3电子纸
荣耀Note10 手机
赞56评论99
赞120评论56
赞36评论70
赞773评论185
赞631评论186
赞762评论437
赞612评论364
赞520评论289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购买重疾险的5大误区,你别再买错了购买重疾险的5大误区,你别再买错了我爱多保鱼百家号重疾险是投保时最令人头疼的险种了,它的保障内容比较多,同样的坑也很多。并且重疾险大多是长期型产品,买一份要保好几十年的,如果稀里糊涂就买了,之后遇到问题可就麻烦了。为了避免大家少走弯路,保鱼君结合了自己的经历,以及每天收到的保险咨询,总结了以下几个购买重疾险的常见误区:误区1:疾病种类越多越好误区2:赔付次数越多越好误区3:无病返本更好误区4:大保险公司的更好误区5:保额买10万就好误区1:疾病种类越多越好 “这个产品疾病只有70种,XX产品疾病有100种呢!”“疾病种类只有80种够不够?”这是初涉保险时最容易出现的疑问,有些朋友以为疾病种类越多,保障范围越广,理赔时更好理赔。事实上,疾病种类数量与一款产品的好坏关系不大。保监会规定重疾险产品必须包含的25种重大疾病,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常见疾病,占重疾险理赔的95%左右。而保险公司把其他的不常见疾病添加进来,提高到上百种,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理赔重心仍在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里。另外,除了疾病种类的数量以外,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对疾病的具体定义。例如同样急性坏死胰腺炎疾病,不同保险产品在定义上略有出入: A产品的疾病定义如下:被保险人必须要接受“开腹手术”才能予以理赔,并且还把“腹腔镜手术”除外。 B产品的疾病定义如下:这款重疾险的疾病定义就比较广泛,只要进行了手术就能予以理赔,不一定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同样也能获得理赔。对于疾病定义上面的一些差异,一般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很难发现,但真正到理赔时,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强调重大疾病XX种实际上意义不大,深究具体的疾病定义才与理赔息息相关。保鱼君之后会专门整理一篇疾病定义分析,帮你挖挖里面有多少坑。误区2:赔付次数越多越好 “XX产品只赔了3次,我想要赔5次的。”有些朋友会盲目地追求多次赔付,认为赔付次数越多越划算。而事实上,理赔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1、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单次赔付:重疾理赔后合同就结束了,保障也没有了。多次赔付:重疾理赔后,合同依旧有效,保障继续。相对于单次赔付,多次赔付的意义在于让保障更加长久。因为一旦获得了重疾理赔,基本上很难再购买其他重疾险产品了,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接受一个确诊过重大疾病的客户,那么后续的风险就无法得到保障。多次赔付对于年龄越小的人群意义越大,人生之路还很长,多做几手准备总是好的;而对于年龄较大,例如50周岁的人群来说,身体可能承受不起几次大病了,那么购买一份单次赔付重疾险就足够了。2、多次赔付之间的差别多次赔付的产品也是各有不同。跟单次赔付的重疾险相比,2次、3次赔付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给了未来更多的保障;但4次、5次赔付从实际案例上来看,跟2次、3次差别并不大。重大疾病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对于癌症有“5年生存率”的说法,即癌症经过治疗后的5年内,依旧没有脱离疾病的威胁;如果5年之内没有复发,那么之后再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低了。重疾发病一次就会给身体带来严重损伤,就算一生多次患病,但重疾能达到5次的,应该可以被称为医学上的奇迹了。总结一下:多次赔付比单次赔付有一定优势,但多次赔付中的2-3次赔付就已足以应对疾病风险,不用追求更高赔付次数了。误区3:无病返本更好 “如果没生病,这钱能退给我吗?”“我要是没生病,钱不就打水漂了吗?”许多刚接触保险的朋友还停留在“有病治病,无病返本”的认知。对于返还型产品,保鱼君也不能说它不好,只是说它不一定适合你。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上来讲,其实返还的钱,就是用你每年多交的那部分钱去做投资,所衍生的收益,羊毛还是出在养身上。并且到期返还的产品,比不返还的消费型产品,价格要高出一半来。从理赔的角度上来讲,返还都是有设定年龄的,比如80岁。如果一旦80岁前出险了,就直接理赔,没有返还了,那我们每年多交的钱也就白交了。这个效果跟无返还的保险就是一模一样的。综合来看,如果不是有特定的需求,例如强制储蓄等,是没有必要购买返还型的产品。保险公司不是慈善组织,所有产品都是经过精算的。所以,想占保险公司便宜?我看没这么容易吧~误区4:大保险公司的更靠谱 “有没有X安这种大保险公司的产品?”“这个保险公司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靠不靠谱?”保鱼君回答:小保险公司也是靠谱的,小保险公司的产品也是可以买买买的!1、小保险公司也靠谱保鱼君知道许多朋友只是有些顾虑,重疾险是长期险,短则二三十年,长则保至终身,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破产了、赔不起了怎么办?大家可以放宽心,以上担忧均不会发生。根据《保险法》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是不允许破产的。因此无论是大保险公司还是小保险公司,都是不会破产的。如果保险公司因为资金分立、合并或被依法撤销了,那么保单也会由另一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并购,继续履行保障责任。如果没有保险公司来接手,保监会就会直接指定某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无论保险公司怎样折腾,保单的法律效应是不会改变的,该赔还是得赔。举个栗子:日,安邦集团收购了瑞福德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履行原瑞福德的保单责任。另外,保监会也会对保险公司进行严格监管,力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不会出现“赔不起”的情况。举个栗子:在今年年初,安邦集团的老总因涉嫌经济犯罪,安邦集团被保监会监管一年。在接管后保监会发现安邦虚假注资,为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维护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日,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集团增资608.04亿元。2、不同保险公司的定价差异如果多了解了几个产品之后,你可能就会明显感觉到,在保障内容差不多的情况下,大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要远高于小保险公司。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朋友对小保险公司存在疑惑的原因:价格低这么多,是不是产品不好? 实际上,保险产品的定价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有一项就是运营成本。大保险公司规模大,有众多分支机构,品牌广告也打得响亮,因此你平时听说得也多。但这些都属于运营成本,成本高了,自然产品定价也高。小保险公司因广告少,节省了运营成本,那么产品价格也可以再降低一些,以寻求市场竞争力。 从理赔的角度上来讲,理赔与保险的保障条款有关,只要达到了保单上的理赔要求,那么无论保险公司规模大小,都没有权力阻碍理赔。总的来说:一款保险产品的好坏只跟它的保障内容、保障条款有关,与保险公司的大小无关。误区5:保额买10万就好 “我预算有限,先买个10万就好。”虽然保险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要买多少保额,但每次看见这些购买低保额的朋友都有点心痛,更别说保鱼君还遇到过购买1万保额的人。保额要买多少?首先您得先想一想生一场大病需要花多少钱。我们购买保险的目的,就是希望当风险来临时,我们有足够的资本去维护自己的家庭。如果购买的保额不够,无法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到时候受伤的还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对于癌症的治疗费用,保守估计在20万-30万。这还只是治疗费用,还不包括营养费、误工费等其他费用。癌症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即使治好了也有复发的风险。即使出院了,也不能马上去工作,需要继续休养、定期复查等。因此,如果罹患一场癌症,我们所需要的费用应远不止这二三十万。如果想要寻求更好的治疗,那至少要50万;如果想要出国治疗,准备100万可能都不够。因此保鱼君的意见是: 在购买重疾险时,最低保额应当是30万,至少要达到最基本的治疗标准。 当预算充足时可以保额再往上叠加,如果想要覆盖治疗费用损失和生活开销上的损失,购买50万保额左右是比较建推荐的选择。如果现在的预算实在紧张,可以适当缩短保障期限。例如先购买足够保额的定期重疾险,等未来经济收入好转了再入手终身型重疾险;若保障30年预算太大,可先选择保障10年、20年,缓解经济压力。保鱼君的唠叨购买重疾险是一项脑力活,但如果买好了,未来将受益匪浅。所以,在购买保险之前,一定要先树立好正确的保险观念,不偏听、不偏信、不盲目、不盲从,才能抛开偏见,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我爱多保鱼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跟保险死磕到底:只为帮你买到最合适的保险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来自雪球&#xe6关注 重疾险保额多少合适?意外险定期寿险医疗险,理赔有何差异?来自 很多人向深蓝君反馈,买保险真心不容易!保险那么多,自己预算有限,不知道哪些保险是一定要买的。深蓝君虽然讲过不同保险的区别,以及投保注意事项,不过有的朋友还是对不同保险如何搭配一头雾水。今天深蓝君就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完整地向你展示不同保险之间的区别,看看有限的预算到底怎么花?主要内容如下:1)保险那么多,哪些一定需要买?2)真实案例,买一种保险风险大吗?3)买保险,这是我的一点心里话!一、保险那么多,哪些一定要买?买保险就是为了在风险发生时,能够为家庭遮风挡雨,因为个体力量实在太脆弱了。深蓝君几年前在文章中,就提到了买保险的原则,一定要 “先保障,再理财”。所以从保障的角度出发,深蓝君建议成年人都要购买如下四类保险:我建议每个成年人都要购买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这里要提醒大家,以重疾险为例,虽然都叫一个名字,但是里面的分类五花八门,有定期的、有终身的、有多次赔付的、有消费型的等。所以就算确定买某一类产品,也不能闭着眼睛瞎买,每个公司重疾险都有十几种,并不是每款都适合自己。二、只买一种保险,到底买什么?下面深蓝君就通过一个,看看各种保险间有什么差异,如果只买一类保险,到底应该买什么?关键词:煤气意外爆炸58 岁的 A 先生是河南人,在河北经营着自己的饭馆,在去年 5 月的某日凌晨,由于煤气泄漏导致爆炸,全身烧伤面积高达 80%,被立即送往当地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最终因 “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治疗费用:共 70 万,自费 55 万A 先生整个治疗过程长达一个多月,经历多次手术和 ICU 监护,整个过程中一共花费 70 万元,其中 15 万元的治疗费用可以通过老家城居保来报销,但是仍然有 55 万需要自费。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个案例,来详细看看只买一种保险,会导致的不同结果:1、如果只买医疗险,会怎样?其实这个案例中,A 先生就只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我们看一下只买医疗险的收益:医疗费用支出可以通过医疗险进行报销,由于是百万医疗险,扣除 1 万免赔额,其余 55 万的医疗费得到了报销,这就是医疗险的作用。但是医疗险也有自己的劣势,就是只管医疗费用,比如整个家庭为了这件事忙前忙后,由于无法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营养费、护理费、丧葬费等,医疗险也都是不管的,因为这些都不是医疗费用。绝大部分医疗险都是没有垫付功能的,需要自己花钱然后找保险公司报销,所以发生了这些事,这个案例中的家庭在医院交了 71 万的住院押金,如果交不起押金,可能治疗就要中断了。总结下来,医疗险就是只关注医疗费用,费用先自己出,然后按照规则报销,其他的费用一概不管。如果你对医疗险还有不懂的地方,通过就能了解全部。2、如果只买了意外险,会怎样?同样是这个案例,我们看看如果只买了意外险,那么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如果 A 先生只买了 100 万的意外险,由于这次事件属于意外导致,所以可一次性获得 100 万赔偿。按照保险公司理赔流程,提交资料后,可以获得 100 万的一次性赔偿。由于医疗费用有 55 万需要自费,所以 100 万一次性拿到手,还需要去还由于治病而借的钱。意外险不管你是治疗花了 1 万、80 万还是 120 万,只要是意外身故,就按合同一次性赔付 100 万,赔完这个钱要怎么花,可以由家人自由支配,保险公司也不会过多干预。但如果不是意外导致的,无论治疗花了多少钱,那么一分钱意外险都不会赔。深蓝君之前也详细讲过意外险,在这篇文章中,一定能解答你的问题。3、如果只买了重疾险,会怎样?一提到买保险,很多人都会想到重疾险,所以很多只买了一份重疾险,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我们看一下如果 A 先生只买了 50 万的重疾险,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深蓝君对法定 25 种高发重疾险,合同条款理赔条款进行了分析,主要可以分为 3 类:确诊即赔:3 种实施了某种手术才能赔:5 种达到某种状态才能赔付:17 种从上图可以看到,严重 Ⅲ 度烧伤是确诊即赔的,一般重疾险对严重烧伤的定义是全身面积 20% 以上,而上述案例中烧伤已经达到 80%,所以可以获得重疾险的赔付。其实重疾险也很简单,就是一次性给你 50 万,具体想怎么花、花多少,都是自己定。过去深蓝君一再强调,买保险就是买保额,甚至不惜通过标题党的方式来阐述保额的重要意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通过 2017 年理赔数据来看 ,绝大部分重疾险理赔金额,不足 10 万元。无论是由于疾病还是意外,只要符合条款约定,就可以获得一次性的赔偿。目前国内癌症治疗费用平均 30 万左右,所以购买 50 万重疾险对于普通人来讲是够了,可以不用工作专心治病修养,但是遇到案例中的例子,仅通过重疾险应对大额医疗费用支出,明显是不够的。如果你对重疾险有任何疑惑,可以通过解答你的疑惑。4、如果只买了定期寿险,会怎样?同样是上面的案例,我们看一下如果只买了定期寿险,到底会有怎样的影响?定期寿险其实很简单,就看人是否身故,不管疾病还是意外,只要是身故了就会赔付保额。如果这位 A 先生,只买了 200 万的定期寿险,那么在身故后,受益人可以获得 200 万的赔偿。这 200 万可以用来偿还外债,也可以用于子女教育和父母的赡养,通过保险可以继续把自己对家庭的爱延续下去。不过如果是小面积烧伤或者仅仅缺失一肢,由于没有身故,定期寿险后续也是不会赔付的。三、如果买了保险组合,会怎样?正如深蓝君开头提到的一样,一个保障的完善的保险计划,应该是一个组合,一般要包含: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这里深蓝君做了一个保险组合,根据这个组合我们可以看一下,如果同样遭遇了文中的案例,会有怎样的结果?如果发生文中的事故,可获得赔偿如下:重疾险:赔付 50 万,可用于解决营养补给,弥补家人收入损失等;医疗险:医疗险报销 54 万,全额覆盖医疗费用开支;意外险:由于是意外导致的身故,一次性赔付 100 万;寿险:赔付 200 万,可用于偿还债务,子女抚养,赡养父母等。这个保险组合每年才缴费7000多,如果发生了案例的情况,不仅医疗费用不用自己支付,而且还可以留下 350 万赔偿金给家人,人不在了,但是爱与责任还在。这就是保险雪中送炭的本质,普通人没办法应对疾病和意外等小概率事件,但是通过保险这种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地把这种风险规避掉。今天的组合只是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偏好以及家庭的特点考虑,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通过来查看更多的方案。这里深蓝君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学会保险搭配的思路就好,不要过份纠结具体产品的选择,产品是会变的,但是投保思路不会变。四、不同保险的区别与差异:下面我们来看看各险种的相关保障范围,以及主要针对的风险,有哪些不同之处。每个险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谁都不能被谁替代,也不能片面地说哪个险种更重要。如果你还对具体保险存在困惑,那么深蓝君强烈建议你阅读如下测评,每篇文章对具体产品的分析已经足够全了: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看了上面的文字,你就不会问深蓝君如下这些问题了:为什么医疗险不能代替重疾险?重疾险已含身故责任,还要买定寿吗?为什么返还型意外险并不值得买?其他..........你对保险的困惑,其实深蓝君早已经为你解答好了,就等着你的到来。五、写在最后:古代金融市场不发达,如果发生了饥荒或者重疾,普通百姓只能通过破产,卖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来获得自救。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保险这种金融产品,很轻松的转移掉我们自己的风险,一份合理的保险规划,绝对是家庭财务安全的基石。深蓝君接触很多用户,大家对保险的强列渴望,我也真诚的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用,也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愿你一切安好:)不卖保险,只解决问题。只推荐性价比最高的保险。关注深蓝保微信公众号(搜索:深蓝保),查看推荐精华。& &请帮忙推荐,Thanks?(?ω?)?鎮ㄧ殑浣嶇疆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社保重疾险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