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下调预期分红分红保险的风险高吗?

优聚港险︱香港前十大保险公司实际分红率,到底谁吹的NB实现了呢?_优聚金融平台-慢钱头条
优聚港险︱香港前十大保险公司实际分红率,到底谁吹的NB实现了呢?
关注优聚港险,一站式完成跨境资产配置!
香港热卖的保险产品都带有分红/红利,包括保障类的重疾险都具有投资成分而带有红利。这些分红包括两个部分,保证收益和非保证的预期收益,整体的收益回报高达每年5~9%,因此深受大陆人士的热捧。
许多投保人会问,“分红真的有这么高吗?能实现吗?”
GN16后,从日起,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要求每家保险公司必须公布这个红利实现率,就是来回答客户这个问题的。这使得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更加规范、更加透明,客户们购买也会更加放心,再也不用听身边的保险代理们“瞎逼逼”。
小知识: GN16
发布机构:香港保险业监理处
时间:2015年
正式实施时间:日
核心内容:香港所有保险公司,每一年都必须公布其产品对过去5年生效的保单的分红“实现率”
目的:防止保险公司一味通过演示高收益来吸引客户,让数据透明化公开化,保护客户利益,防止保险公司恶性竞争。
分红“实现率”如何计算?:实现率=实际分红/演示分红。比如一个客户2011年购买的保单,当时的计划书里写着第5年的非保证红利为100美金,而在2016年的分红报告上,实际派发的这部分红利为90美金,那么这个保单实现率=90/100,也就是90%。所以,实现率越高,说明保险公司当年履行情况越好。
香港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两类分红产品:现金分红产品以及复归红利产品。现金红利产品的非保证部分,主要是由周年红利与期满红利来实现的。而这两者均有独立的分红实现率。
在周年红利书里面酒会有周年红利和利息这两年,两者相加的数字是客户可以随时提走的金额——跟一个道理。建议书中也会假设客户不做任何提取,然后与实际累计的进行比较。
另一个就是终期红利,在理赔、退保或者期满时才可以提取,这个数字也有一个单独的红利实现率。
复归红利的产品,比如友邦的充裕未来等,道理都是一样的。如下图,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咱们不是很专业的投保客户不用纠结原理,知道实现率就是“靠不靠谱”比率就行了。
现在,优聚港险给大家统计了香港前十大保险公司最新年度(以2016为主,部分仅更新到2015)的分红实现率,所有数据来源都来自各保险公司的官方数据,给大家做个参考。NB谁都会吹,到底谁的NB实现了呢?
2015年,友邦的保单的分红实现率不是100%就是99%,还是相当给力的。
友邦有很多热门产品是2016年新出的,包括充裕未来、加裕倍安保系列产品,因此暂时没有分红数据,客户可以参考友邦相同类别的其他保险产品。例如充裕未来属储蓄保险,可参考爱无忧、裕满人生、简爱。加裕倍安保属重疾产品,可以参考安心保、进泰安心保。
保诚 (Prudential)
保诚在历史上一直十分稳健,但其在2016年的分红情况并不十分亮眼。
然而,这不能说明保诚的产品不值得购买了,因为:
保险是超长期产品,总会有些年度较好有些较差,不能只看一年的分红情况。有些保险公司采用磨平收益的方式来调整,比如今超过了预期,也只会按照预期发放100%的收益,以填补未来不好的年度的缺口;而保诚属于每一个年度都按照实际情况分红的,因此其历史上许多年份都是超额分红,那当然也会有一些年度无法100%实现预期分红。这在上面这个表格里也可以看出,有些年度的保单履行率能超过100%。
保诚是英国保险公司,其保险金在英国的投资布局高于其他保险公司。而英国2016年受“脱欧”黑天鹅事件影响,所以当年的收益不如其他的保险公司。事件过后,已经对投资布局做了调整相信未来会有所好转。
安盛 (AXA)
安盛是全球最大保险集团。其2015年分红中,1-3年的保单履行率较好。
宏利的美元保单都能完全实现分红,而港元保单稍微差点。香港监管机构对于香港保险公司的美元保单、港元保单的保险金投资范围是不同的,美元所能投资的范围更广,可以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
大都会的产品虽然年限较短,但分红都100%实现了。
富卫(FWD)
富卫是小超人李泽楷的保险公司。从红利实现率看还是不错的,只有一个港币产品对14、15年的保单履行率较差。
万通 ( Mass Mutual )
万通分红类产品较少,“目标必达”的不同保单年度皆实现100%履行率。
永明 ( Sunlife )
永明近三年的分红类保单都实现了100%甚至102%的分红,但2010年成立的保单中有部分履行率较低。
中国人寿(海外)( China Life)
作为香港保险市场份额最大的领导品牌,来自祖国的中国人寿可谓是相当的给力,所有分红产品皆实现100%分红。
中银人寿 (BOC Life)
所有分红产品皆实现90%以上的分红实现率。
保险公司的投资情况和经营情况每年都有变化,只看一年的分红率不足以说明一个公司或一个产品的好坏,客户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持续观察一个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数据公开了,竞争透明化了。
关注优聚金融
海外上市 | 海外保险&|&海外移民
&看着最近港币汇率一天天地涨,,多年沉寂的港币突然间像开了外挂一样,大有重振往日雄风的趋势,吓得本君赶紧捂紧了钱包!给大家上两张图,大家自行感受一下~日,港币对人民币说:“明年今日,我们再见。”结果今年的11月25日,港币就从0.82涨到了0.89,朝着1:1的宏伟目标匀加速前进!一直以来,大家喜欢到香港购物的原因,就在于其跟国内购买相比,在汇率上有八折优惠,一次购物旅行计算下来...&小编有话说GN16落地后,香港所有保险公司需在其官网公布旗下分红产品在过去5年内的红利实现比率,行业透明度有了极大提升,夸大营销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那么香港各保险公司究竟红利实现程度如何?本文详细为您解读。一、什么是GN16近年来香港保险监管当局不断向国际先进保险监管制度靠拢,加强监管力度,致力培养“公平待客”的保险行业文化。“GN16”(《承保长期保险业务(类别C业务除外)》,简称《指引十六》)...&雄业生金|股票茶票经纪人|微信ID:XYSJ515富豪榜公布(前十榜单):李嘉诚&19连冠&">  据香港商报报道,美国《福布斯》杂志18日公布最新香港富豪榜,香港大部分地产商都榜上有名,排名前三位分别为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恒基系主席李兆基与新世界郑氏家族。  李嘉诚福布斯榜19连冠  此次福布斯香港富豪排名,虽然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净资产相对去年缩水3.19%,但仍以303亿美元(...&有很多客户对我们说:我觉得我只应该看这份保单的保证部分,非保证部分我不知道将来能否拿到呢?国内的非保证红利基本上都是给不到的。分红险的非保证红利是否能达到计划书中的预期,这点可能是香港保险跟国内保险公司的差别之一。以下图表显示各种不同年期的分红计划的表现,与客户在保单开始时所收到的列举数值比较。如您所见,各计划的过往表现纵有短期波动,但其过往长期表现仍与列举数值相近,反映我们的分红保单业务基金策略...&有很多客户会说:我觉得我只应该看香港保险保单的保证部分,香港分红险非保证部分我不知道将来能否拿到呢?国内的非保证红利基本上都是给不到的。香港分红险的非保证红利是否能达到计划书中的预期,这点可能是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区别之一。以下图表显示香港保诚各种不同年期的分红计划的表现,与客户在保单开始时所收到的列举数值比较。如您所见,各计划的过往表现纵有短期波动,但香港保诚过往长期表现仍与列举数值相近,反映香港...&
打赏,就是鼓励我写作的动力。
版权申明:本站内容全部来自于腾讯微信公众号,属第三方自助推荐平台。《创业板的重大利空被证监会辟谣!》的版权归原作者「买什么股」所有, 文章言论观点不代表慢钱头条的观点,
慢钱头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公众号推荐
兴业研究(CIB Research)创建
“沧海一声笑,牛客就来到!”点掌牛客为点
国金证券投教基地
200万字原创运营知识、底层运营逻辑、系
不一样的视角
展现不一样的桂林!欢迎
发布贵州省招商引资政策、招商信息、项目介
及时的投行资讯和财经资讯
房天下是为网民提供房产资讯的房地产网络平
权威解读匈牙利政经文化新闻、传递新鲜资讯
中国政府网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第一时间权
给瞭望智库打赏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手机号(选填)
如有疑问请致电 8同样是保险,为什么香港的保费低于内地而分红又高很多?同样是保险,为什么香港的保费低于内地而分红又高很多?中信富盈百家号近年来,香港保险成为内地人投资理财的新宠,保险公司每到周末都挤得菜场一样,还有保险公司只接受提前一周预约的客户。无非就是看中其保费低、范围广、分红高的优势。按理来说,香港的物价比内地的高,人均收入也更多,可为什么香港的保险却比内地还要便宜呢,究其原因,差别在于:1、香港的人均寿命高内地则仅为75岁左右,香港人平均寿命85岁,两地人口比例相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差距较大。在香港,人口死亡率要比内地低,重疾发病率要比内地低。所以,香港保险虽然便宜,但是理赔的频率低,保单的量积累起来了,收益自然高。2、悠久的历史积累下来的资金池香港保险历经100多年的发展,使其累积起了不小的资金池。资金池规模大,分红基数就高,客户滚存红利因此较高。而资金池规模,在短期内一般是难以改变的,所以内地保险公司在这方面也难以匹敌香港保险公司。3、香港保险投资回报率高内地保险资金投资管道有限,内地保监会限定利率上限为3.5%。在香港,由于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球投资,管道多限制少,加上比较成熟的管理和经验丰富的精算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而很多香港保险公司的利率可以做到4.25%甚至更高,保费低的同时红利也比较高。所以,在香港,90%的产品如重疾险,人寿险,教育金等都是分红型保险。除了住院险和意外险,还有其他消费型险,你想找到一个无分红的储蓄型险都是很难的。我们都知道,在购买香港保险后,除了理赔,还可以获得分红。有的朋友会有这样的疑惑,香港相对于内地物价更高,人均收入也更多,可是为什么保险却那么便宜,分红还比内地高?香港保险分红为什么那么高?一、和内地不同,香港保险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即严核保、宽理赔。极大程度的保障了保单的质量,降低了后期保单不良率。二、其次,香港保险公司优质的服务一直受到业界的好评。香港的保险销售管道主要有四大范畴,分别为银行、代理、经纪人及直接管道,和内地保险公司动辄上万的保险销售人员不同,香港保险以银行销售管道的销售规模最大。香港成熟的销售体系也极大的降低了保险公司销售成本。三、在保险公司监管运营方面,香港保险公司以自律为主。香港的保险业监管机构为保险业监理处,该处的主要职责及权力为授权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确保保险公司以审慎的态度经营业务。由于香港目前奉行自律规管,在保险公司厘定保费、订定保单条款及条件等范畴,大多由业内人士自律执行。这就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大的自由。四、最后,从投资面上,内地保险公司大多局限于内地狭窄的几大市场,但是香港保险公司利用香港先天金融港口的优势,能够进行全球化投资,投资收益自然要高于内地。香港的保险公司都是国际保险巨头,拥有100多年的行业经验,经历过世界大战的洗礼,化解过多次的金融危机,其投资和风控能力都是无可置疑的(例如英国X诚,曾经对二战赔款,泰坦尼克号事故,戴安娜王菲遇刺案,但依然稳健如初)。而国内保险公司在成本控制,投资水平,投资范围,监管能力,行业规范等各方面都无法跟国际保险公司相提并论,这些因素都决定着保单的实际收益。香港保险公司分红来源于哪里?很多人都会觉得保险公司的分红只来源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其实这说法并不全面,准确地说,分红来源于三差益:死差益,费差益,率差益。死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所产生的盈余;费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时所产生的盈余;利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可见,投资收益只是影响保险公司分红的其中一个要素,当然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不过保险公司的分红一般都是比较稳定的,跟投资性质的产品不同。这是因为保险公司一般会用预留的方式平滑各年的红利,尽可能避免出现较大波动。比如今年盈利8%,一般发放5%出去,待盈利不好的时候,再用预留的部分来补贴,争取每年都发放5%。内地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最少要将盈利的70%分红给客户;香港不同公司会有点不太一样,比如保cheng,在全球承诺都是将盈利的90%分红给客户。其他公司,最低的也不会少于70%。如何提取香港保险分红?1.可提取部分提取的意思是把保单中某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提取到手,满足自己养老、孩子教育等资金需求。提取功能使得保单发挥了理财投资属性,更大程度满足投保人变现的需求。香港保险公司的保单可以提取的部分一般包括:红利、现金价值、保费储蓄金等。红利提取红利是最常见的提取项目,分为两类:周年红利和期满红利。周年红利随时可以提取,而期满红利只是在退保或理赔的时候才能提取。保费储蓄金提取保费储蓄金是上次保费多交或者预交的部分,在保单里统称保费储备金。现金价值提取现金价值是保单的退保之后能拿到的钱,在某些香港保险产品里也是可以提取的。2.提取步骤1)提交材料保单持有人需要预先根据自己的需求填写一份提款申请表格。2)公司核批香港保险公司在收到提取材料后,从保单中扣除相应的金额,并邮寄支票。如果要求把支票转交给顾问的,客户需和顾问单独联系,另行安排邮寄。PS:有的朋友会担心支票不安全,容易被他人窃取。请放心,发出的支票都是划线支票(银行只能入账到保单持有人的名下)3)入账客户收到支票后,去当地的银行兑钱即可。内地帐户:客户携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和支票,去银行柜台办理支票托收,然后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最后收好收据。过几天银行会致电给您已经到账。香港帐户:如果有香港账户的话就更方便了,赔款和领取直接进入自己的香港账户中,这样收款最快最方便。未雨绸缪,才是当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更是你明智的选择。买保险千万不要等!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信富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海外移民投资及海外资产配置服务20余年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同样都是香港保险,为什么宣称的分红差距那么大
我的图书馆
同样都是香港保险,为什么宣称的分红差距那么大
近几年,香港保险公司开始注重对大陆市场的拓展,2015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总保费有1/3来自内地,这一数据显示了香港保险的巨大优势,也说明了大陆高净值人群海外资产配置意识普遍觉醒。与之相匹配的是,近期我们碰到的消费者咨询,已经不是要不要做海外保险的问题了,而是另一种困惑:为什么同样类型的保险公司,宣称的分红却有比较大的差距。预期分红差距的两个原因:1、投资渠道风险不同 2、分红能不能马上拿到保险公司的分红绝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是据我观察,大多数已经购买了海外保险的客户都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正是因为对分红投资渠道认识不足,导致了他们购买了不适合他们需求的、错误的产品。比如说,现在某英资和法资系的保险公司就以高收益来标榜自己的主打产品,而资历较老的北美系公司,给出的分红预期却要保守许多。造成分红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投资渠道的风险不同;2、分红能不能马上拿到。尤其是风险等级,如果是一位追求低风险的客户买了高风险投资渠道的产品作为养老和教育储备,将会把家庭的未来绑定在不可靠的高风险市场上。如果需要养老或教育的时点,遭遇诸如2008年这样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养老教育的配置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香港顶级保险公司间没有投资水平差距,渠道风险的差异决定了分红不同香港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比某国国内的资本市场好多了,这是一个国际化、市场化的舞台,所以顶级保险公司的资管,人才是流动的、策略是互相参照的,投资水平基本上一致,如同顶级的运动员一样,虽然互有胜负,但大家在同一位置是毫无疑问的。针对客户经常疑问的某英资保险公司主打产品,还有法国某公司的储蓄计划,其投资策略是很明确的,因为该产品除了客户投入的本金,没有任何保证收益,所以投资渠道少部分放于固定类收益,大部分放在高风险股票、甚至更高风险的VC、PE投资里。恰逢2008年之后全球复苏,港股拥有不错的表现,因此给出的分红预期是较高的。但众所周知,港币和美股波动较大,大多数股票没有涨跌停限制,跟全球市场直接动态挂钩。无论多么强劲的市场总有周期性波动。如果再次遭遇全球金融风暴,那么分红就不只是不够高的问题,甚至还有回缩的可能。分红能不能马上领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再回到分红差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分红能不能马上领取。这一点也绝对重要,我们都知道有个词叫纸上富贵,2015的股票市场,很多投资人账面从大赚到大亏,充分说明了及时变现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钱只要没落入口袋,给的再高也没意义。 英资和法资等欧陆保险公司产品采用的是英式分红,或者叫保额分红。简单解释,分红当年分出来,账面上可以看到,但是如果要领取,就必须死亡或者退保。比如当年分红给了1000元,只有死亡才能拿到整1000,如果是退保的话,可能只能取出二三百。
另外,这个分红由于是账面上的,未来会有调低的可能,因为它显示的是股票的持仓市值,这正如我们今年所投资的股票,年初天价,年末有没有那么多可就难讲了。万一真要领取的时候赶上市场暴跌,那就无法匹配当时的开支需求。能够落袋为安的选择,只有死亡,或者退保。对少数不用刚性支付、愿意盯住海外市场的客户来说,可以考虑;但对大多数买了保险就是解决教育养老的省心需求的客户,错误的选择将投保人置于了一种两难的境地,意味着判断投资高低点的重任交到了投资者手里,费心费力。 市面上保险公司还有一种分红,常见于北美保险公司,叫做美式分红,或者现金分红,顾名思义,每年分配出现金给客户,客户可以随时取走,如果不取走也会按照4%左右的利息继续生息。它的好处就是每年都可以落袋为安给客户一部分收益,不会随市场波动变化,另外根据分红的使用可以有直接领取、累积生息、抵交保费、购买保额等几个选项,有趣的是,购买保额基本上等同于保额分红,所以,现金分红本身就包含了购买保额的选项,有更多灵活性可以选择。
选择保险产品前,要评估自己的需求是刚性还是弹性因此,消费者在投保前,需要评估自己的需求,是不是要通过股票型的投资来完成养老和孩子的教育。事实上,该英资公司的产品在香港本地推出时,市场并不太认可,香港客户对于保险公司用产品投资股票有疑虑。因为大多数客人希望用保险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或者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事情都是刚性的。如果到了养老和教育的时点,市场连续低迷怎么办?这道理就像用64元投资了中石油,本指望孩子上学中石油涨到100元,谁知道孩子真上学用钱的时候,中石油不但没能到100,反而降到了10元,刚性的支出需求匹配了一个波动的投资渠道,真是欲哭无泪。该产品真正增长的机遇就是推广到大陆市场。因为大陆市场的投资者对于产品设计原理不了解,同时存在着片面追求高收益的误区,所以把高风险市场当成自己未来养老的依靠。香港消费者由于受市场洗礼多年,早就充分了解到收益风险匹配的原理,正所谓用适合的产品满足适合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提醒客户,在选择保险产品前,一定要评估自己的需求是刚性还是弹性。而根据投资专家的建议,保险因为其特殊的金融属性,还是以追求刚性保守为最佳。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价格低、收益高、可避税避债……香港保险产品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也许这些产品并不适合你,因为潜在风险较大,请仔细思量!
  内地居民可以去香港买保险吗?买哪种比较合算?怎么买?
  根据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险业监理处数据:2013年我国香港地区保险毛保费总额为2907亿港元,其中“内地客”购买的保单保费为149亿港元,占2013年全年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923亿元的16.1%,较2012年增加50%,显示出内地人赴港投保的热情。而仅2014年上半年,内地人赴港就买下6.4万余份新保单,贡献保费101亿港元,占香港上半年新保单保费的18.4%,再创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达211亿港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仅为44亿港元。5年来这一数字激增近6倍。
  这说明,“内地客”不仅可在香港买保险,而且成了香港保险业的重要客源。那么,问题来了。香港保险为什么如此受内地居民的欢迎?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具备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风险?
  价格低成最大动因
  随着赴港旅游、购买奢侈品的热度逐渐褪去,香港保险成了内地居民购物清单上的“新宠”。原因很简单:费率低(费率=保险费/保险金额)。通俗地说,香港保险产品的价格更低,保额更高。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赴港购买保险的‘热度’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与内地同类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产品费率低,一方面有人民币与港元之间的汇率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香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相对更便宜。同样的保障内容,在香港购买的保费要比在内地购买的保费低20%-30%。”
  为了证实这一说法,《国际金融报》记者找到了一家在上海“代销”香港保险的中介——上海新宏巨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理财顾问Iris提供了一份香港与内地重疾分红险保单费率对比表。
  以香港友邦保险进泰安心保与内地华夏保险常青树终身健康两款产品为例:均按照7岁幼童投保,前者保额100万元,年缴费13504.4元,缴费18年;后者保额仅20万元,年缴费10846.23元,缴费20年。
  当然,除了最敏感的价格因素,保障范围也是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香港地区保障型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通常都比较宽泛,有利于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利益。
  以重疾险为例,目前,内地重疾类产品保障病种多为致命性疾病,且并不保障早期重疾(如原位癌,早期发现的话治愈率较高)。换言之,国内保险保障条例生效时,往往可能意味着投保人生命已经受到重大威胁。而香港重疾险除了保障更多的重疾病种外,也普遍覆盖轻疾和个别儿童疾病,而且对于早期出现的重疾症状也会做出赔偿。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大部分重疾险采用首次重疾赔偿保险主额100%的赔偿方法。也就是说,一旦被保险公司认定触发重疾赔偿条件,则保险公司会将主险金额一次性全额退给投保人。然而,有些重疾的医疗过程十分漫长,且具有反复性,一次性赔款额可能覆盖首次重疾费用,但后续的治疗过程却并不包含在保障范围之内。
  相反,香港的重疾险产品多数承认多次赔偿,并设定最高赔偿额为保障合同的数倍(300%-700%)。换言之,香港重疾产品的理论保障额度可能远远超过投保人实际缴纳的保费。
  “其实,这两年内地居民购买比较多的就是香港的重疾险产品。”太阳国际金融集团是香港一家独立理财顾问公司,公司理财顾问Caroline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除保障条款外,香港与内地最大的不同是,香港的重疾险产品保额有分红。”
  Caroline举例说:投保人20岁时在香港购买一份保额100万元的重疾险产品,保额每年会递增,目的是抵御通货膨胀;相比之下,投保人在内地购买的重疾险产品,保额始终是100万元。
  “除此之外,在内地投保高保额的保单,体检、财务审查等因素较为严格,投保人想要购买一份超过百万元保额的保单,并非易事。”Iris告诉记者,“但香港地区保单的保额设置都较高,投保数百万元保额的保单较常见,这也是吸引高收入人群赴港投保的一大原因。”
  另据Iris提供的香港与内地重疾分红险保单费率对比表:前者65万美元的免体检额,后者的免体检额为90万元人民币。
  收益高是最佳诱因
  除了价格,投资收益高是香港保险的又一大“诱惑”。
  Caroline告诉记者:“最近,长期储蓄类产品越来越受到内地居民的欢迎。购买这一类产品,其实是客户进行的一笔长期投资。”
  “目前,香港保险机构给出的长期储蓄类产品的投资收益在6%-8%。”Iris告诉记者,“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有关规定,这个收益率每年可以上下浮动2%。”
  同样是长期储蓄类产品,为什么内地保险公司的收益率就要低于香港呢?
  庹国柱分析说:“在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方面,由于我国香港地区险资具有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因此获得高收益的几率也相对较大。除此之外,内地保险机构的投资水平不够高,也是限制投资收益的主要原因。”
  在Caroline看来:“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最大的不同是产品的投资标的。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保险公司把客户的钱收集起来去做投资,投资的是全球市场的产品,包括全球房地产、股票、债券等。而内地保险公司主要投资于境内产品,投资标的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全球的投资风险更小,收益更加稳定,因为投资标的的分散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大多是美元保单。”Iris告诉记者,“一些中、高净值客户可以将这类长期储蓄产品作为外汇投资的一种方式。目前,内地银行提供的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2.4%-2.6%,与上述储蓄类保险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Iris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提供了一份香港友邦“充裕未来”保险计划书,按每年缴费2万美元,缴费10年,每年的收益率在6.7%(上下浮动2%),20年后保单现金价值473086美元(红利及分红部分为非保证)。
  Caroline进一步分析说:“这款产品的投资方式和很多内地的储蓄方式不同,采用的分红方式是英式分红,英式分红就是保险公司每年都会有分红给到客户,而这些分红在第二年会和客户的本金一起继续用于投资。这也是为什么这类型的产品时间越长,回报率越高,就相当于一个雪球效应,到后期雪球滚得越大,回报就更高。”
  Iris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我手上有不少客户都是基于美元投资的考虑,购买了上述长期储蓄类产品。一些高净值客户往往会一次缴费5万-10万美元。不过,这一情况在今年2月4日之后发生了改变。”
  根据Iris的介绍,日,多家香港保险公司收到监管文件,要求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每人每年不能高于5万美元。
  对此,Caroline告诉记者:“这是银联的要求,境外投保单次刷卡不得超5000美元。近期人民币浮动较大,预期下跌可能性较大,境内资金出逃太多。加上来香港购买金融产品的内地居民越来越多,除了保险还包括基金和债券投资,这些产品大多是美元计算,国家为了限制资金流出,就对刷卡金额做了限制。”
  “目前,市场对美元的升值预期比较明确,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可以通过购买这一类美元保单进行长期投资。”庹国柱坦言,“无论从投资收益、多元化理财,都不失为一项不错的选择。但是,没有必要过分担忧人民币贬值。”
  避税避债功能凸显
  香港保险产品作为成熟的国际化产品,另一个吸引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其健全的保障和较高的分红,而是作为一种稳妥的资产转移媒介,其具备法律所承认的避税避债合法性。
  Iris给《国际金融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家上市公司老板在购买了一份高额保险,受益人是其家属,但在保单存续期间,公司破产,要求其资产抵押,这份保险也被作为抵押标的。类似的事情在香港不可能发生,保单能够发挥一定的避税避债。”
  根据香港法律182章《已婚者地位条例》13条《为配偶或子女利益购买保险》,在香港购买人寿保单(含储蓄类寿险)并规定受益人为受保人偶或子女的(须设立一项以受益人为指向的信托),该保单不构成受保人的部分产业或受其债务所规限。换言之,在香港保险产品的避债功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日起香港废除遗产税,在此之前,保险还具备明显的避税功能,深受高净值客户人群的青睐。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净值客户增长迅猛。截至2014年底,我国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数达到104万,可投资资产高达112万亿元。而国内遗产税的制定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从其他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来看,遗产税的出台是主流趋势,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避税手段中,保险的避税功能相对更受到法律认可,且更加容易可行,不会涉及较为复杂或引发纠纷的条件。从国际水平参考,香港在废除遗产税之前,征收的遗产税额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其高度发达的保险避税体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其实,我们一般不建议内地居民全部购买香港的保险产品。”Caroline告诉记者,“客观地讲,香港和内地的保险产品在不同方面有不同优势,客户还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搭配。比如,一般保障型产品、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保险没有必要去香港买,因为这类产品在香港购买相对贵一些。”
  那么,赴港购买保险是否还有什么潜在风险呢?
  Iris强调:“所有合约必须去香港本地签约,内地客户需要到香港保险公司的认证处做认证,包括签署认证文件以及口头说明是否在香港签署所有文件。如果在内地签约,将被视为‘地下保单’,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
  “此外,内地居民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定要找专业的保险中介仔细咨询;按照香港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付款方式、货币差异、术语、理赔范围和限制情况等,免得后悔。”Iris提醒,“目前,由于赴港购买保险的内地居民越来越多,前往香港时需要提前预约,更要避免在香港当地遭遇一些‘黑中介’、‘黄牛党’。”
  除此之外,内地居民赴香港地区买保险,若是长期储蓄型的保单,且是以港元计价,那么汇率风险比较大。毕竟港元是与美元采用联系汇率直接挂钩,这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港元的贬值风险比较明显。但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再单向波动,转为更为市场化的“双向变动”,汇率风险的因素倒是小了不少。但人身险保单通常都是长期保单,甚至要保障终身,未来几十年的汇率变动真的很难说。
  对于不愿意承担人民币汇率风险的人群,随着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不断强化,近两年开始,香港保险公司也开始提供人民币计价的保单,若内地人士赴港购置保险,不妨问问能否选择采用人民币计价的保单,从而规避一定的汇兑损失风险。
  再一个比较重要的事项,就是理赔可能遭遇的风险。比如,在香港买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内地居民购买香港地区的保险,若选择在内地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是否会承认是个问题。为此,投保当时就该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
  庹国柱分析认为:“内地居民在与香港保险机构发生纠纷后,由于必须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可能导致理赔过程费时费力。而且,香港的律师等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会比较惊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保险分红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