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残疾人低保户2018年光伏发电新政策

厦门残疾人
福利基金会
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前身是日成立的“中国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这是全国首批成立的地方级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之一,是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多年来,基金会在张清钳及历任理事长的带领下,不断朝向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目标发展,弘扬人道主义,动员社会力量,聚焦于预防、救助、融合三大业务模块,通过募集社会爱心资金,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做了诸多工作。
每年六一前夕,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都会赴泉州盲聋哑学校慰问厦门籍寄读盲生。
  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办“遥远星球的呼唤”公益活动义卖。
  今年全国助残日前夕,“光伏助残”项目正式签约启动。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卫琳 通讯员 施雯图/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残疾人,如何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始终是社会关心的话题。最近,正在厦门开展的一项工作,为精准助残找到一条新路子。经过两年多的调研论证和试点检验,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启动了“精准扶贫光伏助残”公益项目。今年,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爱心善款,将为厦门岛外四区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光伏助残”项目。
实施“光伏助残”的想法,缘于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16年上半年召开的一次理事会。为了不断寻找更好的助残项目,使残疾人福利工作与时俱进、富有成效,基金会理事和顾问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探讨。在这次理事会上,大家着重探讨了扶贫助残的新方法,基金会顾问庄威提出一个新想法:“我看厦门一些学校在教学楼屋顶建了光伏发电站,既能发电自用,又是科普教育基地。我们能不能也把光伏发电引入助残工作,做一些新尝试?”
这个建议得到基金会理事的热烈肯定,大家就自身所接触了解到的光伏信息纷纷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据我们了解,‘光伏助残’正是一种适合残疾人的精准扶贫方式。”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希聪说,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只要提供闲置的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发的电不仅可以供自家使用,用不完的部分还可以卖给电力公司,还可以享受国家对光伏发电项目的政策补贴,预期收益达20年,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来说,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基金会因此将“光伏助残”项目列入议事日程,开始探索推进。
指的是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使他们可以通过国家专项补贴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增加家庭收入。今年,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爱心善款,将为厦门岛外四区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光伏助残”项目。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与常规火力发电相比,光伏发电具有可再生、绿色环保、无噪声、无污染等优点。
光伏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光伏扶贫项目开启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一次投入、长期受益。
实施“精准扶贫光伏助残”公益项目对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尤其是几乎没有稳定收入的一户多残困难家庭来说,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光伏发电与扶贫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14个连片地区,传统产业占比大、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生活缺少产业支撑,但这些地区很大一部分光热资源较好,年均日照小时数在1200小时以上,发展光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2014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根据厦门市气象台公布的《厦门市2017年气候年报》,2017年厦门日照时数达2213小时,适合开展农村光伏扶贫项目。
  制图/张平原
远赴青岛“取经”请教专家研究可行性
据市民政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厦门有城市残疾人2745人、农村残疾人1225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这个数字背后,是贫困残疾人家庭对脱贫解困的渴望,对有效扶贫项目的切实需求。
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张清钳表示:“我们开展残疾人福利工作,要慎之又慎,确保项目确实能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真正造福残疾人。”为此,在正式启动“光伏助残”项目之前,基金会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考察、调研、论证工作。
得知青岛在光伏扶贫方面已有多年经验,张清钳亲自带考察团前去“取经”。他们走访多个村庄,了解当地的光伏扶贫做法、建设成本和成效,考察光伏发电设备的技术成熟度。他们还到村民家中实地察看,询问村民的使用感受。听到村民对设备性能和收益情况均反映良好,基金会更加肯定了实施“光伏助残”项目的决心。
回到厦门后,基金会一次次地上门拜访厦门大学、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专家,向他们作技术方面的请教,咨询在厦门开展光伏发电的各种细节问题。他们深入了解国家、省、市有关光伏发电的扶持政策,反复论证项目的可行性。
张清钳表示,目前,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按照基金会选择的3千瓦光伏发电设备及厦门日照情况测算,每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每年可因此获得直接经济收益约3000元。”
5户残疾人先受益项目效果获好评
  同安洪塘镇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试点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
2016年下半年,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决定在岛外四区选取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试点,观察项目实际运作情况。家住同安区洪塘镇的叶女士,成为“光伏助残”项目的首个受益者。
低保户叶女士是二级重残,常年卧床在家。她的丈夫苏先生是一名退伍老兵,年纪已大,还要在家护理卧床的妻子,没有固定收入。基金会了解到叶女士一家的困难情况后,上门介绍了“光伏助残”项目,为这个低保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了一套3千瓦光伏发电设备。
这其中还有一段插曲。就在设备装好一星期后,供电公司还没来得及验收,台风“莫兰蒂”却袭击了厦门。一夜大风大雨过后,第二天一早,基金会工作人员赶紧联系施工单位到叶女士家查看情况。万幸的是,屋顶上的光伏发电设备组件和支架均毫发无损,这也给予基金会继续推动这一项目更大信心。
2016年10月,叶女士家的设备开始发电。一个季度后,她拿到了第一笔补贴款。看着银行卡上多出来的钱,叶女士开心地说:“这是实打实的好事,帮助了我们困难残疾人家庭。”
社会各界捐善款免费为残疾人装设备
  爱心单位向“光伏助残”公益项目捐款。
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今年5月11日,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启动“精准扶贫光伏助残”公益项目。根据实施方案,基金会募集社会爱心善款,为厦门岛外四个区的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3千瓦光伏发电设备。残疾人家庭只需提供30平方米自家屋顶,设备安装好后产权和收益都归残疾人家庭所有。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的贫困残疾人可获得预期20年稳定收益。
安装一套3千瓦光伏发电设备需要2万多元费用。项目签约前,基金会领导积极走访市直机关党工委等单位,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慈善机构等筹募善款。市国资委也高度认可这个公益项目,在募捐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市国土房产局领导得知后,表达了国土房产局热心公益、关心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意愿,第一时间指示直属党委和机关党委在全系统内大力宣传、积极发动,各党员干部纷纷为项目捐款。厦门市土地开发总公司、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对“光伏助残”给予支持。
项目施工方厦门市东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延泉表示:“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做这个好事,让我们很感动。作为项目的施工方,我们也要为残疾人事业做一点贡献。我们保证将这个项目做好做实,保质保量。将来如果光伏发电设备有问题,可以终身免费保修;如果是台风等天灾引起的严重损坏,我们免费更换,一分钱都不收取。”
目前,“光伏助残”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很快将出现在残疾人家庭的屋顶上,帮助他们早日增收,早日脱贫。
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努力给残疾人送福利
开办“助残超市”
赠予困难残疾人生活用品
2010年,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了全国首个“助残超市”,并陆续拓展出翔安、同安、集美、海沧四个“助残超市”分部,定期向一户多残困难残疾人家庭分发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把社会捐助的服装、日用品、残疾人辅助器具等精准分发给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自创办以来,“助残超市”帮助了1800多户一户多残困难残疾人家庭,送出价值527万元的生活物资。在基金会的争取和影响下,思明区将一户多残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列入补助对象,由政府每月每户发放生活补助500元,同安区也计划出台一户多残困难家庭生活补助政策。
目前,“助残超市”公益项目已圆满完成先行先试的使命,向线上公益商城转型发展。
坚持临时救助
送来节日里最暖的问候
临时救助是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的常规性公益项目之一,多年来持续关注那些家庭突发重大变故,如大病、天灾等,导致当时生活非常困难的残疾人,给予他们及时的人道主义援助。从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至今,已向96人次残疾人发放临时救助金37万元。
每年,在传统节日及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期间,基金会与市残联、社会爱心企业共同走访残疾人家庭,向他们致以最温暖的节日问候。尤其是在“六一”儿童节时,基金会原理事长张清钳总是带队赴泉州市盲聋哑学校,看望慰问寄读在那里的厦门籍盲生,从2009年至今从未间断。去年“六一”慰问时,一位高三的盲生拉着张清钳的手说:“爷爷,我记得您的声音。我的同学参加高考去了,他知道您今年‘六一’一定会再来,他让我跟您说声谢谢,每年都来看我们,给了我们很多鼓励。”
开展残疾预防
为高危人群检测耳聋基因
许多造成耳聋的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在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努力推动下,2015年,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北京博奥集团联合主办的“爱要让你听见——听障高危人群耳聋基因检测”公益项目在厦门试点开展。
历时近一年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注重公益宣传,制作宣传手册、科普视频,在血样采集现场对听障高危人群进行听障预防公益科普,并走进社区、高校进行专场科普宣传,提升了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项目为1754名听障高危者免费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帮助他们及早通过检测明确自身基因,在科学指导下做好预防措施,得到他们的大力点赞。
呵护“星星的孩子”
每年组织关爱活动
自闭症孩子,因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外界交流,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在一次慰问中,基金会原理事长张清钳走访了自闭症儿童家庭,深受触动。他说:“一个家庭有这样一个孩子,负担是很重的。我们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由此,2012年至2015年期间,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4月扩展为“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月”,每年组织不同形式的关爱自闭症儿童系列活动,促进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认知。
四年来,基金会举办了自闭症知识科普宣传进高校、自闭症专家讲座、自闭症儿童生态康复活动、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观影活动、自闭症儿童画展、自闭症儿童专场演出等丰富的活动。
“伴我阳光”公益项目
促进社会了解脑瘫儿童
  用游戏棋的形式宣传脑瘫防治。
近年来,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持续推动“伴我阳光——脑瘫儿童关爱季”公益项目。
基金会举办了脑瘫知识宣传巡回展,帮助父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开展“向阳花开”脑瘫儿童家庭物资援助活动,累计发放脑瘫儿童专用轮椅530部;举办“爱的磁场”脑瘫儿童康复援助专场等活动,发放经颅磁治疗仪44台、肌兴奋治疗仪50台,帮助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开展“约定阳光”脑瘫儿童大型户外义演、义卖活动,“爱因有您”脑瘫儿童新年派对,脑瘫儿童形象大使形象片播发等活动。目前,基金会还在积极推动将11月22日设立为“脑瘫儿童关爱日”,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关注这个特殊群体。229户残疾人家庭,每年都能拿到光伏电站3000元的收益
新华报业网讯 去年,江苏省残联与句容市政府签订《关于共同实施茅山革命老区贫困残疾人分布式光伏扶贫试点项目的协议》。截至目前,句容市229户残疾人家庭已安装了光伏发电,每家每年可多收益3000多元。
光伏发电,为贫困家庭送温暖
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目前江苏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中,残疾人有26万多人,占全省建档立卡总人数的8.7%。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往往劳动能力不足,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很多支持产业发展和就业的政策他们难以享,如何摆脱贫困,面临更多困难。
去年,省残联到句容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时,针对农村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如何脱贫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决定在句容市茅山革命老区实施残疾人光伏发电扶贫项目。
江苏省残联副理事长杜晓镇告诉记者,光伏发电项目是省残联探索的助残扶贫工程项目之一。每套光伏发电设备约2.2万元,省级资金、地方资金、残疾人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每户残疾人家庭需承担7000多元。为进一步减轻残疾人家庭的负担,句容市慈善总会将连续4年为每户残疾人家庭补助1000元费用,这样每户残疾人家庭实际只需承担3000元,而这3000元,还是从发电收益中扣除,每年偿还1500元,2年还清本金。也就是说,残疾人家庭一分不用出,就可享受光伏发电的实惠。而光伏发电可正常发电15年左右。
首批229户家庭光伏发电已建成
句容市残联理事长吴阳告诉记者,句容市残疾人光伏扶贫的对象,是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智力轻度残疾人。
为摸清扶贫对象的准确情况,句容市残联工作人员与各相关镇残联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句容茅山革命老区的茅山、白兔、后白、天王镇、茅山管委会等5个镇(管委会)60多个村委会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进行了逐一入户调查摸底,勘察了当地电路、光照条件、遮挡物、房屋屋面等情况。经摸底,共有229户符合安装条件,截至目前已全部安装到位。
记者了解到,以5月份数据为基准,户均并网运行按每度电售价0.798元(国家补助0.42元/度、发电售价0.378元/度)计算,安装光伏发电的残疾人家庭,每年可获3500元左右的收益。安装的前2年,每年归还贷款1500元本金后可实得2000元左右,从第3年开始,能得到3500元左右稳定收入。
每天发电可解决家里部分开支
近日,记者来到句容市茅山镇前陵村村民严立忠家,在他家的屋顶,记者见到了光伏发电板一共12块,而前陵村像严立忠家这样安装光伏发电的还有另外5家。
严立忠告诉记者,去年有人来调查走访宣传光伏发电的一些信息时,还不觉得好,后来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安装了。今年3月设备安装完成,几个月的时间下来,确实得到了实惠。
严立忠指着他家的光伏发电的电表向记者介绍,这是安装好后总的发电数,从3月24日到7月12日一共是1266度,每天发电都在十多度,而这还要除去家里用电。记者了解到,严立忠每月的用电都是由光伏发电所提供的,自己家里用电就省去了电费,之前他们家每月的电费都在23元左右。
前陵村副书记耿果生向记者介绍,严立忠家是村里残疾人家庭,他本人肢体四级残疾,没什么劳动能力,妻子也是二级肢体残疾,女儿还在南京读书,家里的唯一收入是低保,现在他们家一年的低保是15192元,而这些钱还要除去女儿的学费、生活费,妻子还要常年吃药,低保只能勉强支撑家里的生活。
而光伏发电,一年可以多收入3000元,这对于严立忠一家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来源: 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光伏发电扶贫帮到残疾人家庭的心坎里 每户困难家庭年增收三千多元
来源:南京晨报
为解决农村无业青壮年重度残疾人精准脱贫问题,年,省残联在句容市开展残疾人试点,完成茅山老区5个乡镇229户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光伏设备安装和并网发电。目前,从发电情况看,每户月均发电量均达到300千瓦时以上,按发电售价0.378元/千瓦时、国家补助0.42元/千瓦时、句容市财政补助0.3元/千瓦时,合计1.098元/千瓦时来计算,预计每户每年净收益将达到3500元以上。可确保重度残疾人在基本社会保障之外,20年内有稳定的收入,试点取得预期效果。
据残联工作人员介绍,为解决农村贫困无业重度残疾人的兜底保障问题,省政府将&为5000个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建立&纳入2018年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将在苏北6个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所涉及的13个县(区)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为5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建立分布式。
项目方案得到省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厅、慈善总会、电网公司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支持。下一步,将对所涉及13个县(区)建档立卡对象中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认真筛查,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另外记者还了解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之家&建设。年连续三年将&残疾人之家&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并将基层&残疾人之家&建设纳入《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苏发〔2017〕14号)。
目前,全省共建成&残疾人之家&1183家, 2018年实现全省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全覆盖,有效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
句容市后白镇&残疾人之家&由镇政府主办,2017年10月经民政部门批准为民办非企业,是集托养、康复、娱乐、辅助性就业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总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投入资金近40万元。内设厨房、卫生间、餐厅、工作间、阅览室、医疗康复室等服务设施。现有管理和工作人员2名,接纳智力残疾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员17名,实行每周五个工作日制度,采用日间照料模式,为庇护对象提供免费午餐。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机构规范管理、健康运行,同时积极与爱心企业联系,遴选适合残疾人的简单劳动项目,为庇护对象提供辅助性就业的机会,让他们有事做、有收入。
组织志愿者不定期对残疾人开展唱歌、识字、打篮球等娱乐活动,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技能知识培训,帮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
活动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皇冠假日酒店
活动地点:广东 广州o中心皇冠假日酒店
活动地点:威海
活动地点:河南·郑州
活动地点:江苏无锡·君来世尊酒店五年砥砺奋进 残疾人获得感持续增强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五年砥砺奋进 残疾人获得感持续增强 【脱贫攻坚促共享】 5年来,各级残联以全面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作为自己的重大政治责任,认真摸底调查,提供真实情况,落实扶贫解困措施,先后有23.6万名残疾人纳入各地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省残疾人年人均收入递增达11.5%,超过了“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年增6.5%的目标。 就业优先计划取得显著成果 就业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最根本路径。各级残联将推动有就业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残疾人脱贫的关键举措,在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的强有力推动下,层层下达实名制就业任务,列入重点考核目标,采取持续有力措施,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给予支持,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 省残联和省统计局合作开展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失业状况的全面普查登记,全面查清待业残疾人的状况。积极推进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定向招录残疾人。对达比例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给予补贴和奖励。开展向就业中介机构购买残疾就业服务试点。各级残联与人社部门密切合作,每年定期举办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和职业技能培训班。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就业创业成果展成功举办,全省广大残疾人踊跃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就业创业热潮,为新江苏建设贡献力量。 5年来,全省对10.5万名残疾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建立324个残疾人扶贫基地、34个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971家盲人按摩机构。全省有3万多名盲人从事按摩业,新增具有医疗资格的盲人推拿师369人。 “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增实名制残疾人就业3.32万名。 辅助性就业全面展开 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各级残联以高度责任感针对不具备正式就业条件但能走出家门的残疾人,特别是智力精神残疾人,通过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就地就近安排他们参加简便易行的产品加工,在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每月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劳动收入,既改善了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又减轻了家庭和社区的监护负担,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我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精准扶贫取得突破 针对特困残疾人,我省还探索采取非常规的政策和举措,帮助其实现脱贫目标。年,省残联与句容市政府合作,为茅山老区229户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青壮年残疾人家庭安装三千瓦屋顶光伏电站,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多元的收入,使他们在基本社会保障之外,20年内有稳定的收入。2018年,省政府在苏北6个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所涉及的13个县(区)全面启动5000户特困残疾人光伏扶贫项目。 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我省率先制定向低保外无业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2016年国家制定并实施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后,各级残联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将实施主体由残联向民政部门平稳过渡。南京、无锡、苏州、盐城等地开始向无法就业的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其他非重度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制定并落实靠家庭供养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政策。各级人社部门为43.4万名贫困和重度残疾人以及个体创业、灵活就业残疾人发放各类社会保险补贴。 【提升生活品质促平等】 不仅要着重解决事关残疾人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还要重视解决影响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5年来,各级残联持续实施省“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残疾人幸福生活推进计划,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全面实施精准康复服务 我省率先将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免费康复训练制度从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扩大到全省所有适龄残疾儿童,并延伸拓展到7-14岁肢体(脑瘫)、孤独症残疾儿童。支持中国残联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东海县开展精准康复试点,并将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显著提高了精准康复率。率先向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提供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每年惠及7万多人。率先建立向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基本辅助器具和家庭无障碍改造制度,制定《江苏省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暂行办法》,每年为近7万名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基本辅具和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 残疾人社会福利不断增加 我省教育部门率先实施残疾人从学前到大学全过程免费教育制度,开展残健融合式教育和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各级残联每年向4000多名残疾人高中生和大学生发放教育专项补贴,每年为3万多名下肢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免费进入公办文化体育旅游场所的法律规定已在全省设区市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得到落实。配合住建部门对残疾人危房户进行核查,做实“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各级残联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5年多来为全省贫困残疾人募集和捐赠了3.2万辆轮椅、3.8万台彩电、3.2万台洗衣机、6424台太阳能热水器、2.7万台电风扇、3万台电饭煲。 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各级残联定期举办各项竞技型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里约残奥会上,我省健儿共获得23枚金牌,连续四届世界残奥会获得金牌奖牌数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上,我省总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全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第六、七届全省特奥会等重要赛事。举办了第七届全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第九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全省残疾人书法美术工艺精品推介会、中荷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成立了省残疾人文联,鼓励并扶持残疾人文化创业就业。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各级残联专门协会积极组织各类残疾人开展业余文体活动,同时,通过购买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兴趣团体,丰富残疾人业余生活。 【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促参与】 全力打造基层“残疾人之家” 按照“十三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各级残联把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全面转向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府“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标准清单和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中关于“残疾人之家”建设的目标要求,全面推动基层社区服务阵地建设。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残疾人之家”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内容,省残联制定《江苏省“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提出“七有”“七服务”标准,并作为各县(市、区)残疾人工作年度实名制考评主要内容。各地全面落实残疾人日间照料补贴和辅助性就业补贴政策,寻找简单劳动产品,争取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支持参与,如期完成“残疾人之家”年度建设任务。2018年将实现全覆盖。 残联的专业服务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残联的专业服务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在省政府与中国残联共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试验区的强有力推动下,经过多年努力,各级残联基本形成了以就业、康复、托养、文体和维权为主体的五项服务品牌,服务覆盖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已建成残疾人康复机构421家,基本满足了全省2万多名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需求。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国家辅助器具华东区域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各类托养机构1421个,其中县以上残联举办寄宿制托养机构112家,床位近万张,大部分已投入运行。各级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服务,积极拓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形成了每年为2万名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能力。持续推动各级残联文体艺展能中心建设。省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二期工程投入使用,省市分工合作的残疾人专业运动队基本建立,带动了群众性残疾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完成县以上残联维权中心规范化建设,热情接待并认真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促进了社会稳定,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省残联创办的各类服务机构,与有关部门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共同组成了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实现残疾人事业的现代化、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打下了良好基础。 助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各级残联解放思想,探索创新,通过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积极培育助残社会组织,支持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接长了服务手臂,提高了服务覆盖面,“残疾人之家”全部实行注册登记,法人治理。省残联制定购买残疾人服务规程,加强对购买资金的规范化管理。编写《江苏省助残社会组织优秀案例汇编》。支持和引导中国狮子会在江苏发展,建立了31支服务队。 2017年,全省共实施购买残疾人服务项目256个,资金量近2亿元。全省注册助残志愿者已达12万人。
Sina.cn(京ICP00000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镇低保户申请光伏发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