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生产方式包括什么为什么包括纺织?

& 资本主义萌芽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习题详情
31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7%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阶段及阶段性特征。(8分)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中外工业发展概况。第(1)问是对中国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考查。根据材料信息,不难归结其发展的特点:官营手工业的衰落、家庭手工业走向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第(2)问根据材料划分阶段:原工业化阶段和工业化阶段。特征要从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归结。主要从生产方式、劳动者的使用等角度分析。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后期出现,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在明朝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却发展缓慢,并未产生一种改变社会制度的力量。英国在19世纪中期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工业革命之前是手工工场的发展,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机器大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中国的近代被动挨打的结局。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萌芽”“两次工业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资本主义萌芽
两次工业革命
与“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相似的题目: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黄宗羲(明末清初)在论及经济政策时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财计三》材料三&雍正帝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女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经济思想?(4分)(2)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的提出可以反映哪些经济现象?(4分)(3)依据材料三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危害?(6分)&&&&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说明封建社会进入盛世阶段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地区性和不平衡突出受到明清王朝压抑而缓慢发展
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阶段及阶段性特征。(8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阶段及阶段性特征。(8分)”相似的习题。【图文】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岳麓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岳麓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 &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习题详情
15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7%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二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4分)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13——1919年间,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有什么特点?(2分)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中美经贸关系的这一特点会对当时的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6分)原因: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4分)影响:手工业成品往往因此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4分);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要求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包括政府的政策,手工业者生存发展的需要等因素造成的。影响的分析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予以分析即可(2)材料二中的时间可知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美国乘机加大对中国的侵略,影响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3)分析中国近代企业的特点要求材料中得出即可,轻工业为主,同时带有强烈的半殖民低色彩。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主要考察你对“手工业的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手工业的发展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与“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相似的题目: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中,从事武器生产的是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手工工场
右图所示工具的功能是&&&&&&&&&&&&制造陶瓷鼓风冶铁纺纱织布排水灌溉
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二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4分)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13——1919年间,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有什么特点?(2分)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中美经贸关系的这一特点会对当时的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二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4分)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13——1919年间,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有什么特点?(2分)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中美经贸关系的这一特点会对当时的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6分)”相似的习题。正在消失的农耕文化!正在消失的农耕文化!贵州热点百家号农耕文化是农村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那些老旧的农耕方式,渐渐的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农用机械和农业生产方式。农耕文化的发源,历史渊源,早在先秦时期民间就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这些描述农村生活景象的记载。在中国农业文化发展的前两个时期,即原始农业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时期,可统称为农耕文化时期,或古代农业文化时期。在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文化是基础,因为它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的的。农村家用纺织机(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了)在以前为了做件衣服穿,确实需要从织布开始,而且以前农村的衣服都是自己做出来的,相对偏远的地方能够买到衣服很不容易,所以家用纺织机算是农家必备的生产工具,当然这样的进步,也意味着人类脱离了原始社会,开始摆脱树叶的时代。这项技术的产生年代很久远,流传得也很长远,可能在上世纪60年代生的人,还算是亲眼见到过,后面的就难说了。农村传统的犁地方式演变犁地是农耕民族最基本的工作,从古至今,经历过很多变化,从开始的用人拉着犁头犁地,最初的是木制的犁头到石器时代的石头做的,再到后来的铁做的犁头,大多数人能够见到的都是铁制的犁头,这也是我们儿时经常见到的犁地方式,不算久远,就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现在依然还有人用着,从单纯犁头是铁的,到后面的整个犁地机构都是铁制的,再到后来发展成了机械式的,小型手扶式犁地机,拖拉机犁地,再有专门的犁地机械。传统的犁地方式也渐渐的被抛弃,如今一些偏僻的地方,特别是山区的地形,拖拉机开不进去,犁地机也进不去,还是采用牛犁地的方式。风箱,用来扇除粮食里面的灰尘的;这个小时候我们都见过,家家户户都有吧,粮食晒干之后,要用风箱把里面的灰尘之类的或者一些粮食外壳扇走,通俗点讲,就是依靠吹风的力量将轻的部分吹走,留下的就是我们需要的粮食了,大多数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也都用过,机构也不复杂,操作也很简单。把粮食作物从上面倒进去打开闸门,闸门还可以控制大小,然后用手摇动右边的“风机”,就可以把灰尘外壳从后面那个出口吹出来,前面这个出口出来的就是干净的粮食了。农村的传统磨面工具:石磨& & 推磨,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面,并不算陌生,在过去的农村生活中,每家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家产就是“磨”。用石头做的,而且做工也不简单,制作磨石选料必须是山上特硬的大青石,并且要请当地最好的制磨石匠,慢慢雕凿出纹路。上下二块还必须相吻合,这样磨起粉料来才合适且匀称。有些石磨需要三个人才能推动,还需一个人坐在旁边喂磨,操作起来不费力还是三个人最好!小一点的磨子,一个人也可以推动,后面也会有人采用“驴推磨”。时过境迁,推磨也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现在人们已不在推磨了,磨面早已采用磨面机了,但是推磨却成了我生活当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石磨也成了消失了的农耕文化。跟推磨相配套-舂碓[chōng duì]在以前的农村,有磨的地方也就有碓,是一个配套的工具,我们小时候吃的粑粑,糍粑都是这样打出来的,舂碓,可将稻谷、包谷、高粱、小米等原粮加工成米粒或米粉,也适宜于少量加工。我们也常常把它与手推磨视为兄弟,常被安放在一起,有“公不离婆,称不离砣,碓不离磨”的比喻。碓由碓坊、碓马和碓臼组成,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加工工具,如今也是再没有见到这样的方式了。而这些我们所看到的变化发生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面,传统的农耕文化,逐渐被农业现代化取代,也许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还保留着相对稀缺的传统方式,时过境迁,这些记忆也许只有我们这一代人还能记住一些,再往后,可能真的就消失了,当然传统的农耕文化远不止这些,我们所列举的是大家见过最多,能够真实感受过的。如果你还能记得更多,也欢迎分享关注百家号:农村风俗景点,转发分享朋友圈!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贵州热点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贵州热点事件,生活资讯,热门话题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读诗经(154)豳风-七月:古农耕风情图之五——熏鼠御寒图
我读诗经(154)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斯螽、莎鸡、蟋蟀,朱喜注: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笔者以为,斯螽为蝈蝈,莎鸡为纺织娘,应与常风的蟋蟀不同。
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
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
宇,檐下也。暑则在野,寒则依人。&&
穹,空隙也。&&&&&&&&&&&&&&&&&&&&
窒,塞也。
向,北出牖也。&&&&&&&&&&&&&&&&&&
墐,涂也。荜户冬则涂之。&
五月里蝈蝈在草叶上跳跃,
六月里纺织娘鸣唱在草丛。
七月里蟋蟀在田野随处叫,
八月里在人家屋檐下嘶鸣,
九月里躲藏在门后发微吟,
十月里蜇伏在床下度残生。
堵紧屋脚地洞放烟熏老鼠,
遮好北窗户涂抹严柴门缝。
家主大声叫着老婆孩子们,
眼看着要过年啦天气寒冷,
一家人猫在暖屋里过严冬。
朱熹解曰:“赋也。东莱吕氏曰:十月而曰改岁。三正之通于民俗尚矣,周特举而迭用之耳。言睹蟋蟀之依人,则知寒之将至矣。于是,室中空隙者塞之,熏鼠使不得穴于其中,塞向以当北风,墐户以御寒气,而终语其妇子曰:岁将改矣!天既寒而事亦已,可以入此室处矣。此见老者之爱也。此章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这一章可以说称为御寒图。有几个细节描写非常有意思。五月里蝈蝈边跳边叫,六月里纺织娘边飞边鸣,蟋蟀七里月在田间活动,八月里就转移到屋檐下,九月里就躲在门后嘶鸣,十月里就来到床下取暖了。天气一天天冷了,农人们把屋脚的洞隙塞紧,点着柴火开始烟熏里面的老鼠,赶跑它们。同时还把北窗户堵严,把门缝都涂抹好,以防风寒入侵。做好这一切,一家之长就好像有功的样子,兴高采烈地喊到:老婆孩啊,要过新年喽,我们回屋里暖暖和和吃饺子粥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方式包括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