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 年龄大了怎么办会像计算机行业年龄大了裁员吗

谁会成为牺牲品:过度膨胀的金融行业,也需要去产能!
我的图书馆
谁会成为牺牲品:过度膨胀的金融行业,也需要去产能!
来源:综合整理自WEALTH财富管理、21财闻汇【综合自:21世纪明天日报(sjmtrb,作者:)、鸣金网(微信ID:mingjin-wang,作者:奔跑吧,琪哥)、证券时报(作者:云中鹤)、凤凰证券(ifengstock)、宅在金融圈(zhaijidi998,作者:宅基弟)】、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券商资管、资产管理圈导语:对于目下各种火热的“A金融”、“B金融”之类,笔者不得不浇一瓢冷水:既然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膨胀同实体经济部门的加杠杆有关,那么,在未来去杠杆的进程中,金融业也将同制造业、房地产业一样,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即使不考虑那些打着各种金融新名词从事金融业的就业人员,2015年金融业正规就业人员较2010年也增加了100万人以上,这多出来的100万人可能将会成为去产能的牺牲品。过度膨胀的金融业&来源:WEALTH财富管理&作者:殷剑峰&导言:国际上一般将金融保险与房地产合并在一起称作FIRE(finance,&insurance,&real-estate)产业。在实体经济艰难转型之际,金融业确实已经是火得不得了,加上各种前缀的金融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共享金融……最近又有了区块链金融(Block-chain)、科技金融(FinTech)。作为一名金融研究者,笔者不敢贸然对这些充满了用户体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新鲜词汇的金融创新进行评判,但是,笔者始终相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部分,金融业的价值在于管理风险和高效配置储蓄资源,金融业不能脱离其他产业而自娱自乐。然而,有证据表明,我国的金融业似乎正在自娱自乐、自我膨胀中陶醉。图1给出了中、美、日三国的金融业增加值与GDP之比,可以看到,从2005年开始,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2008年超过日本,2013年超过美国,2015年更是达到历史性的8.5%——即使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回溯,美国和日本的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也从未达到过这个数值。&从另外两个角度更能看出我国金融业的过度膨胀:●&以人均GDP看,2015年我国大体相当于美国1975年、日本1978年的水平,而那时美、日金融业增加值/GDP只有5%左右;●&从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看,2015年中、美、日分别是18%、9%、7%,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达到美日的两倍以上。需要强调的是,美日、尤其是美国的金融业是服务于全球经济的,对于同等数量的本国经济规模,美日的金融业规模理应大大高于我国封闭的金融业。所以,下这样一个判断应该不会有异议: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整个经济越来越金融化,整个服务业更是严重金融化。&我国金融业的自我膨胀还产生了一个让我们无法相信的现象:我国金融业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美国。目前,我国金融业就业人员总数大约600万人左右,金融业就业占城镇单位就业比例是3%左右,这3%的就业创造了8.5%的GDP。&美国金融业就业约800万人,占非农就业的比重将近6%,6%的就业只创造了7%的GDP。即使从绝对值看,我国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已经同美国不相上下了:按人民币兑美元6.5的汇率套算,2015年我国金融业人均增加值是15万美元/人,美国是16万美元/人。看起来,金融业的中国梦已经实现了。&&&&毋庸置疑,在L型经济格局下,如果金融业真的能够独树一帜,独自撑起一片天空,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如果没有金融业的贡献,2015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不到6%。可是,美国和日本经历的教训说明,在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自我膨胀的金融业最终也是独木难支。&如上面图1所示,日本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峰值是1990年的7.4%,90年泡沫经济危机后即一路下滑;美国的峰值是次贷危机爆发前夜的2006年(7.6%),此后也再未超过。2015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超过了美日的历史峰值,还会继续上升吗?我们来了解一下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业膨胀背后的故事(见图2)。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上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到2009年,这一轮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上升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实体经济的持续繁荣——表现为杠杆率的不断下降,其二是2006年股改带来的历史性的牛市。&第二个阶段从2010年迄今,伴随这一阶段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上升的是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的不断攀升。&所以,如果说年的金融业膨胀有其合理因素的话,那么,2010年以来金融业的自我膨胀主要在于实体经济部门不断加杠杆,在金融业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实际上这些年金融业的利润率在不断上升),实体部门负债规模的不断攀升必然推动金融业增加值的不断膨胀。但是,这种杠杆与金融业增加值比重比翼齐飞的现象我们早已经很熟悉了:1990年前的日本、2008年前的美国。&总之,对于目下各种火热的“A金融”、“B金融”之类,笔者不得不浇一瓢冷水:既然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膨胀同实体经济部门的加杠杆有关,那么,在未来去杠杆的进程中,金融业也将同制造业、房地产业一样,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即使不考虑那些打着各种金融新名词从事金融业的就业人员,2015年金融业正规就业人员较2010年也增加了100万人以上,这多出来的100万人可能将会成为去产能的牺牲品。银行:“危急时刻”中国现在正逐渐发现,银行是一种高风险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超过60位银行的“董监高”辞职。有银行更是出现了员工排队辞职的盛况。这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近日某股份银行公布实情,一年200多个中高层走人!银行高管排队辞职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上面是部分上市商业银行行长薪酬,民生银行工资几乎都遭到了腰斩。其中华夏银行缩水了近6倍,北京银行缩水了近7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突破生死线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制表:21世纪明天日报2015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制表:21世纪明天日报银行业净利润断崖式下跌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凛冬将至?券商:降薪、裁员、绝望讨薪……“要么裁20%,要么降薪20%!”方正证券内部宣布裁员,而这并不是孤例。行情不景气了,成交量锐减,券商员工必然要面对越来越少的薪水。去or留,是员工的自主选择,但也更带着明显的降薪裁员意味。某大型券商客户经理吐槽:去年每月工资以“万元”为单位,今年有的直接下降到以“千元”计算。“按照目前这么严苛的业绩考核,会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完不成任务,其实也就是变相裁员。”某上市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绝望:泣血写诗讨工钱还有更有才的:监管层难自保?证监会发行部都快没有人干活了!据财新网报道称,近日证监会批准了5名干部离职。这5名干部都是证监会的老人。2014年全年,证监会约有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2015年以来,证监会系统免职的领导干部有20多人。其中光前5个月,证监会就有7名局级干部离职,这样的级别和规模比较罕见。论干部流失速度,证监会发行部较上市部更严重。熟悉情况的人士对财新网评论说:“发行部的处级干部最近一年多有的出事,有的离职,有的调离,快没人干活了。”“如果监管部门人才危机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危机,可能还会一波一波地到来。”证监会前副主席李剑阁2016年年初表示。金融行业的盛世危局来源:宅在金融圈(zhaijidi998)作者:宅基弟这篇文章是宅基弟去年7月的旧文,最近重发。以下为正文:今天是我三十岁的生日,一不小心,我从二十多岁变成了三十好几,今天早上收到我老妈的短信,说一转眼我儿子也三十岁了。此处略过感叹时光飞逝的三百字……我们每天沉浸在各种事务中,总有一种自己会一直这样存在下去的错觉,但是也许到了一个时点,你会被提醒:自己已经走了多久,还剩多久。这正是生日的重要意义.我至少也已经度过了人生的30%,也许更可能的是三分之一。我为什么要辞职?而立之年,我辞职了,也是我人生轨迹的一个重大变化,很多人对此感到比较意外。我的职业生涯之前算是相当顺利,从五道口毕业后进入某大型资管公司,一年后就开始管钱,也算当时公司最前轻的投资经理了,感谢各位领导的栽培,账户从小到大,当我离开时,已经管理了数百亿的资管产品,业绩还可以。宅基弟一直还算低调,这也是第一次简要介绍下自己,没啥别的意思,就是想说明自己不是混不下去了才辞职的。那到底是为什么?留个扣子,下面慢慢扯。金融盛世现在的金融行业,真是鼎盛一时,上市公司利润里,金融行业动不动就占一半,金融机构也是牛的不行,就拿租房子来说,在我工作的陆家嘴,贵就不用说了,你还别嫌贵,出钱都租不到好地方。核心区地方本来就不大,有的土豪机构还特别浪费,没几个人就要搞一层楼,空着就空着,不差这点租金。金融从业人员呢?虽然是股东吃肉,员工喝汤,那也是相当不错的,我查了个数据, 在上海,金融从业人员的平均年薪是18万;而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不到6万,前者是后者3倍有余。在制造业里面,年薪百万非常难得,而在金融行业,尤其是在证券投资领域,不说很容易吧,那也真的算不上特别。这显然不是人能力的差异造成的,而是行业的差异造成的。薪酬的指挥棒下,大批学子涌入也不足为奇。这就是金融行业现在的处境,也只能这么完美了。完美到无法变得更好,只能变得更坏。&盛世危局也许有人说,金融行业就应该赚大钱,就是牛,发达国家也是这样。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会举高盛的例子,你看人家平均年薪几十万美金呢。但高盛全球员工也才3万人,你不能只盯着塔尖的那些人看,你要看平均水平。我从查了下数据,让大家有点失望,其实是不高的,尤其是行业差距并不大。美国金融业平均周薪是1189美金,一年大概6万美金吧,而制造业的周薪达到1021美金,一年也有5万多美金啊。两者差距并不大,金融业只有制造业的1。2倍。我又查了台湾,大概是1。5倍,这个数字也曾经高过,在二十年前,还是在2倍以上的,现在差距明显缩小了。这个反应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有点常识就知道,如果一个生意特别赚钱,那么肯定很多人想去干,干的人多了,竞争激烈赚钱会越来越难,直到生意赚钱水平回到接近平均水平。你好我也不差的竞争而金融行业过去的十年,牌照是很难拿的,新的机构比较难进入。各种价格要素又是管制的,不要操心什么利率啦,汇率啦,躺着就可以数钱。金融机构之间有竞争,但性质上属于垄断竞争,不是生死存亡的竞争,是你好一些我也不错的竞争。过去几年没听说哪个正规的金融机构破产重组吧?这种环境下的金融企业,其实是效率很低的。有个在某四大行做过领导的朋友跟我讲,这个大行的人砍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业务照做,还可以做的更好。我自己也经历过啊,两点给一个银行金融市场部打电话催交易,人家嫌烦说我们两点半才上班。人才最重要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这里要讲一个谎言,大家都说人才是金融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每次领导说这个话的时候,都希望看到年轻人眼里的光芒,觉得自己真的好重要啊!其实在垄断竞争的大机构,这是个美丽的谎言。没有平台,你的价值很小,没有你,中国人多了去了,换一拨人一样干,好一点差一点,快一点慢一点,对这种大机构来说无所谓的。金融行业大机构病盛行垄断竞争嘛,小的机构进不来,大的机构越来越大,大而不倒。金融行业存在的大机构病是相当普遍的。我来分析一下,大机构病是怎么回事。对于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来说,因为我平台很重要,牌照很重要,谁来都干的差不多,我为什么要给你很高的激励呢?什么合伙制,什么分成制,你想都别想,现在你能喝点汤也很好了,还不知足!?对于这个金融企业的高管来说,大多数都几乎没有持股,他虽然有时候也叫董事长总经理,但基本也是个打工的,现在不缺钱,社会地位也有,何必去冒险呢?干成了也没什么,干砸了就丢了位置,不如守成混退休即可。对于这个企业的中层干部来说,也是如此,你想干事,领导还怕你给他惹麻烦呢。不如想想怎么能补个高管的缺。底下的人就更没戏了,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空姐和金融民工的危机》,待会附在后面,大机构的扩张已经完成,大家进来的都是年轻人,你连中层干部都很难混上的,多干一点少干一点,其实区别不大。久而久之,拖家带口,也想着在这混退休了。这不是哪个人,哪个领导的问题.这是个局,是个网,每个人都很聪明,都做出了自己的最优选择。如果这个网是封闭的话,这些选择没有问题,这不就是传统官场上的选择吗?但是,这个网恰恰不是封闭的。金融自由化的前夜现在已经是金融自由化的前夜,开弓没有回头箭,利率、汇率逐渐的放开,价格管制放开,我相信金融牌照也会逐步放开。就拿利率而言,作为一个债券投资经理感触最深,我刚入行的时候,利率波动很小的,一天几个BP算不小了,现在每天波动十几个BP都正常。金融行业的竞争环境会从垄断竞争逐渐发展到自由竞争。过去的几年里面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机构,一些民营的小券商,和一些正规的P2P,第三方财富公司等都赚到了钱。我也认识一些做P2P的朋友,真的不容易做,全国铺网点人海战术,资金成本又高,征信全靠自己搞,就靠这样还能赚到钱。真不是他们厉害,效率高,而是传统的大型的金融机构效率实在太低。这个金融市场分为两类机构:一种是没有正向激励的机构,另一种是有正向激励的机构,前者现在占主流,所以后者比较容易成功。金融行业这头猪养肥了该宰金融行业赚钱能力十分变态,大家都看到了,你就是大户阿,不吃你吃谁?& 救股市你要上吧,真金白银打进去,救楼市你要上,不能抽贷,救地方政府债务你也要上,硬被摊派了数万亿的低息债券阿。现在银行为什么这么多冗员,也是在前些年经济不好时候,应国家要求创造就业岗位啊。反正出钱出力的事情都要你来干。今年上半年大银行的盈利增长已经很少了,看起来拐点已现。这头猪养肥了,到了杀的时候,你不让利其他行业,大家都玩完。薛宝钗讲,大有大的难处。盛极而衰,就是这个样子。但现在还实在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贾府里随便省省那也是大把现银啊。金融机构里面,效率提升大有空间,会创造很多新的业务机会。一些小公司有机会成长为大公司,一些大公司要么提升自己,要么逐渐没落,这是自由竞争的一个普遍规律。未来在哪里?年轻人喜欢谈未来,因为未来似乎有无限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的可能变成了现实,也有更多的可能变成了不可能。未来十年,我想把更多的可能变成现实,而不是把很多的可能耗成了不可能。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辞职? 原因很简单。在我最年富力强的时候,遇到了金融自由化的前夜,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所以,哥要闯一闯。帝都金融民工的一天文 |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券商资管走到富凯大厦门口(证监会),一个让金融民工又爱又恨的地方。金融民工虽然每天都在骂里面的人,但是每见到从里面出来的人,都会报以崇敬目光。金融民工幻想自己哪天能考入这里,坐在富凯的办公室,一个电话就把现在公司的大BOSS叫过来,然后一阵痛批。路过金融街购物中心,金融民工除了去过这里的地下一层吃麻辣烫,其他楼层都没去过,因为他害怕出现在那,里面的价签能亮瞎他的狗眼。作为一名资深金融民工,现将一天的工作状态呈现给你们,你们感受一下。注:从家到单位的部分请参看《帝都金融民工购房指南》,不再赘述。一、晨会晨会是每天的必备内容,一般包括念经和解签两个步骤。念经就是金融民工拿出昨天的各种信息读一遍,解签就是根据这些信息,瞎扯。 昨天出了新的经济数据,今天按例要开解签大会。部门首席解签师首先开讲:这次的数据总的来说,有点超出市场预期,但是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具体来看(此处省略一万字),短期内,市场应该在窄幅区间内震荡,指数在点之间徘徊,但是也不排除因为黑天鹅事件导致指数走出该区间的可能,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等待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确认。首席解完签,其他金融民工也跟着扯了几句,金融民工因此更乱了。散会后,金融民工急匆匆回到工位,打开邮箱,找出高博最新的数据点评,看完后,慢慢的,他觉得自己掌握了世界,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二、工作最近市场行情不好,产品净值下的很快,尤其分级的列后,简直不忍直视,整个部门的气氛都很紧张。金融民工今天早上接了18个电话,全是渠道打过来骂娘的,还有人说要花钱卸他的胳膊腿,让他小心点,金融民工好说歹说,就差下跪磕头,总算是应付过去了。但是后来金融民工又打了18个电话,全是找人借钱的,下跪磕头也用上了,还是没平头寸。金融民工已经准备违约等死了,还好央行患难见真情,及时出手放水,金融民工保住了一条狗命。从此之后,金融民工决定都喊央行叫央妈。三、遛弯金融民工在食堂对付完午饭后,和同事一起出去溜溜弯。 走到西城晶华门口,这是金融民工一直幻想能住进的地方。看到房价已经破10W了,大喜过望,心想自己唯一的房子怎么着也得跟着涨点。一想到自己有那么多浮盈,忍不住心满意足的笑了:什么魔都、深圳,在帝都面前就是渣!仿佛浮盈已存入自己的银行户头,下午就准备去甩早已看不顺眼的领导两巴掌,然后辞职了。走到富凯大厦门口(证监会),一个让金融民工又爱又恨的地方。金融民工虽然每天都在骂里面的人是孙子,但是每见到一个从里面出来的人,都会报以崇敬的目光,并有立刻跑过去跪舔的冲动。金融民工幻想自己哪天能考入这里,坐在富凯的办公室,一个电话就把现在公司的大BOSS叫过来,然后一阵痛批,大BOSS唯唯诺诺的点头保证回去一定改正。一想到这样的场景,金融民工忍不住笑出了声。路过金融街购物中心,金融民工除了去过这里的地下一层吃麻辣烫,其他楼层都没去过,因为他害怕出现在那,里面的价签能亮瞎他的狗眼,里面售货员的眼神就能让他落荒而逃,里面高富帅的气场能让他羞愧致死,这一切无一不在提醒自己:我是屌丝。金融民工不愿面对这么残酷的场面,他不愿让自己再受伤,所以低着头加快了脚步,绕开购物中心,迅速回到了单位的小格子工位上。坐在电脑前,金融民工迫不及待地发了条微博:金融街上的黑丝真多啊,爽!发完就趴在工位上睡了,嘴角露出猥琐的笑容。四、投研会一周一次的投研例会是金融民工的考试场。金融民工们经过前期长期的分析、调研,都准备了一手的猛票,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推给投资经理。被采纳了,每天回家烧三支香,祈求股票涨;未被采纳,和投资经理心里互骂一句傻逼后,回家烧六支香,祈求股票立即涨停,好回去打投资经理的脸。今天,民工甲向投资经理推荐了一只自上而下选择的个股,民工乙向投资经理推荐一只自下而上选择的个股,投资经理经过一番思索,最后选择了一只底部放量的个股。五、加班快下班,老板布置了个新活,要得急。金融民工很不情愿的留下来加班,期间接了个电话,是阿峰打来的。阿峰是金融民工以前在学校的球友,计算机系的,毕业去了大百度当码农,后来一直没联系过。寒暄之后,阿峰直入主题:哥们,我现在做码农太他妈累了,跟狗一样,赚的没你们多,社会地位也没你们高,房子买不起,老婆找不到。都说你们金融是高富帅行业,你看我这种背景的,有机会转金融不?有没有啥职位可以推荐? 阿峰一直问着转行的事,金融民工在电话这头一直“呵呵……呵呵呵……”的回复着。对于此类询问转行的电话金融民工已经麻木了,已经不愿意再费口舌劝他,他直接把自己最新一期的工资单传给了阿峰,然后叫阿峰看完再给他回电话。然后,然后金融民工再也没接过阿峰的电话。这种场景,大力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六、打车搬了一天的砖,金融民工终于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 从单位出来一看手机,9点多了,准备打个车回家。在风口站了半小时,没有车,想:要不边走边打吧,还能省几块钱,于是从国企大厦一直走到新盛大厦,还是没打到车。金融民工心里有点发毛了,一怒之下,走进了阜成门地铁站。七、回家金融民工回到家已经十点多,想随便上上网放松一下就睡了。手贱来到水木worklife版,发现今年收入门槛又涨了,不禁悲从心来,于是暗自发誓,一定要苦练内功,争取早日跳槽实现逆袭。于是愤然关上电脑,打开了昨天刚到的CFA NOTES,折腾了一天,金融民工终于上床睡了。梦里,自己变身金融稳拿,站在金融街之巅,掌控金融市场……金融民工得抓紧时间好好做个美梦,因为,几个小时后,他又要开始崭新的一天。(本文作者介绍:资管从业人员,资深金融民工,长期致力于关注金融民工的生存状况)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金融行业会像计算机行业年龄大了裁员吗?_虎扑
如题,比如券商基金一类的东西。会不会行情不好裁员。。。。。。。。。。。。。。。。。。。。。。。。。。。。。。。。。。。。。。。。。。。。
太常见了。。。
计算机的年龄大了要么转管理层,钱赚的差不多了可以转事业单位,比如老师。我们学校的计算机的老师全是30-50的,基本都是企业出来的。
金融行业就是要靠人脉关系,你年龄越大接触的人越多,人脉越广,能给公司拉来项目,就不会被裁啊。要是你一直没什么长进,工作能力低下,工作频频出错,年纪大了,精力又比不上刚入职的人,遇到一波低行情的不裁你裁谁?话说如果你真的是后一类人,那怎么能进券商和基金呢?
不但被裁。。。跳楼的也比计算机多的多
哪个行业年龄大了没有被裁的风险?只不过有的行业前期薪资低,很多人熬不到被裁的年龄就选择了转行。而计算机前期薪资可观,很多早该淘汰转行的人留到了年龄大被裁而已……
金融行业年龄大是优势,当然,业务员除外。
计算机行业不存在大龄裁员之说,计算机行业在中国过形成职业化,应该是从90末,总共才不到三十年,从业人员就算最老的那一批也不过50,这也是为什么硅谷能看到高龄程序员,在中国却看不到的原因。真正搞计算机的人,基础扎实的人,很难失业的,计算机行业千变万化,但是底层结构和原理却变的很少,说到底,计算机是考脑力的而不是靠体力,我从来不担心我老了之后会被裁员,甚至不考虑这个问题,说计算机吃青春饭的人,大多数是没接触互联网的吧。我相信计算机这个行业是优胜劣汰,而不是择龄而录,工作十年,和工作一年差别非常的大。而互联网公司也在不断发展,能坚持下来的人,都不会因为年龄原因被淘汰,而是因为技术原因。不好意思,歪楼了,不管哪一行都是这样的,淘汰年龄只是因为你技术不达标而已,特别是靠脑力的工作。
金融业准则,谈钱伤感情,没钱没感情,你听过金融业有什么类似刘强东之类的良心老板故事流出来么?这种食物链顶端的行业都是讲硬实力的,没人管你死活
不用裁,不用那么大岁数,一路20多岁到30多岁到40岁,如果你到瓶颈了自己都能感觉出来,自己就行动了。
CS系国内建系以来还没那么长工龄,如果只拿通信电信自动化系的来说,50岁左右只要技术好,不当项目经理总监或管理层,照样可以常年高工或技总
金融行业是可以最快实现财务自由的,还担心什么裁员当然压力也是 很大的。
我感觉裁员并不是因为年龄大,而是你的能力越来越达不到标准,如果你50岁仍能给公司带来高收益,公司也不会裁你。
什么行业当你爆发过后到了大年纪时未能给公司带来相对的好收益,自然会让你“下来”当然我觉得金融这方面比较“实在”,比较快就会让你“下来”,不会等你赖在那里很久很爽了才拉你下来这么“冲击”例如我认识也是一个外包公司的,市场,开拓某银行的项目时给的“点”很高并且无上限,但干了两年后公司觉得“客户也算看我们公司份上”,比例减少,也设置上限,客户吃饭什么的不能报销,自己开支...反正限制多了不少...她唠叨两句也明白这样的道理,感觉比较好接受?估计真的做金融的人更加知道这个“替老板挣钱决定自己拿多少”的道理最近两年我还有两朋友,一个魔都银行中层,一个日本潮流品牌营销的也是类似
年龄大了裁员?不存在的,金融要的是人脉,不缺干活的。
自己感受一下吧…
引用2楼 @ 发表的
计算机的年龄大了要么转管理层,钱赚的差不多了可以转事业单位,比如老师。我们学校的计算机的老师全是30-50的,基本都是企业出来的。
大学吗。。。。
引用16楼 @ 发表的
大学吗。。。。
对的,一所普通本科。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其他人正在看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金融业大裁员时代已来,为啥连银行证券这样的铁饭碗都没饭吃?
  在中国人的心目之中,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一直用饭碗来形容一些职业,比如说由于公务员、国有企业等较为稳定的职业一直被大家称之为铁饭碗,而在铁饭碗之中,一些收入较高、工作稳定的职业更被称为金饭碗,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的饭碗也在快速的改变,不少行业金饭碗也在称为历史,在这个金饭碗都会被打破的时代,我们普通人到底该如何自救?
一、金融业裁员时代到来
  说到金饭碗大家一般会想到什么呢?很多人都会想到银行员工,证券交易员吧,这些工作因为工作地点高大上(一般都在城市CBD),工资多,社会地位高,往往被大家称之为金饭碗,以大家最为熟悉的证券公司为例,根据Coalition的统计,全球最大的12家投行里(包括高盛),最普通的交易和研究人员的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在金融圈中经常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某农场穷小子在读到了某名校硕士之后进入了高盛工资,三年之后就在北京三环内全款买了房,成为北京有房一族。
  其实,纵观全世界金融业特别是现代金融业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由于金融业是离金钱最近的一个产业,所以金融业的盈利能力远超其他所有行业,这种高昂的盈利能力,让金融业从业者可以赚取高额的收入,于是在中国的很多地方,甚至有新闻报道说,在前些年,很多人宁愿不当公务员也要进银行工作,就是这样的原因。而相比于银行,证券公司的收入甚至更高,在行情好的时候,年薪百万其实不是梦想,在我毕业的第一年就有同班同学通过在证券公司工作实现了年薪百万。
  然而,现在银行和证券似乎都已经风光不再,据MIT Tech Review 报道称,2000年顶峰时期,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就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时至如今,这里只剩下两名股票交易员“留守空房”。2015年12月,摩根士丹利表示将在第四季度全球裁员1200人;2016年1月,外媒报道瑞信对在伦敦的最多1800名员工发出裁员警告;2016年3月,日本最大投行野村证券称将在北美裁员20%;同月还有美银美林传出将裁逾5%交易员的消息。纵观国内交易所,人声鼎沸的证券交易所如今安静异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红马甲(交易员)都已经失踪了。
  同样的事情,在也在上演,根据新华网的消息,根据各大商业银行年报数据显示,五家国有银行在境内银行机构员工全部减少,其中、、减员都在8000人以上,仅内地商业银行机构员工减少96人,境内银行机构从业人员减少了1259人。五大行减少的员工数量加起来大约近3万人。
  国内大裁员,国际上也好不到哪里去,2月19日,澳洲国民银行NAB突然进行大幅度裁员,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裁员6000人,占据全行员工的18%;澳洲四大银行的其他三行:澳新银行、联邦银行与西(,)银行,去年即2017年共裁员2498人,占员工人数的1.5%,而2018年预计将裁员至少2万人,数量翻了10倍。不只是澳洲一地,银行裁员潮已经席卷全球。2017年日本最大银行三菱日联裁撤1万人;日本瑞穗银行预计削减三分之一的员工,裁员近万人;德意志银行发不出年终奖,裁员数千人;瑞信银行将在2018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000人;苏格兰皇家银行打算关闭259个分支银行及网点,并裁员680人……
  于是很多人都在问,金融业到底怎么了?
二、金融机构的铁饭碗是怎么打破的?
  说起这些金融机构的大裁员,其实让我们不禁想到了一个词,。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发生着深刻地变革,而金融业无疑是这个变革最重要的参与者。早在1609年证券交易所出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金融业正在用最快的速度使用着最先进的科技。在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时候,由于战役的结果直接影响乃至于欧洲的金融市场格局,所以各大金融机构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取金融情报,当信鸽将威灵顿公爵击败拿破仑皇帝的消息传到伦敦的时候,英国君主们都不知道战争到底进行的怎么样了。
  之后,金融业更加疯狂地引入科技产业,电报、电话只要一切能够传递信息的科技出现,金融业都义无反顾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中国金融业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率先引入了计算机来协助处理金融信息和金融账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全文万维网都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中国的商业银行就已经建设起了自己的金融局域网。在2002年,电子商务都仅仅是一个雏形的时候,中国金融机构们为了联网通用就一起建设了中国银联,让中国金融机构的资金和信息可以全国乃至于全球范围内传播和传递。
  所以,金融机构都是在最先使用各种科技来做自己的东西,如今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高企,互联网、网、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采用智能化的手段来处理金融信息,仅以商业银行为例,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可以归纳为个人业务、公司业务、中间业务等几类,由于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已经逐渐取代了原先的柜台业务,金融机构可以完全用智能手段就处理自身的业务需求。并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公司业务、中间业务等金融机构的重难点业务也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大量的减少人工的参与,从而实现了金融机构的精简化和无人化。
  在证券业更是如此,电子交易手段早就取代了人工报价成为交易所的主要交易手段,而人工智能所采用的智能投顾也逐渐取代了交易员,所以证券公司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员工。
  未来,可以日益发达,对于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少,大家必须要明白任何人的铁饭碗都会被跨界打破,大家必须要学会自救了。
  每日一句你,即使是在最虚幻浮华的世界里,你也一定要奋力地在其中扒寻出一些真实的东西来,就像在灾难过境后的废墟上搜索生命迹象那样的,那些深沉的,让你流泪的,疼的,滂沱大雨里依旧听得到的,苦涩的。别人都在做的事,不代表你也非要做。别人追求的虚妄,也不一定就是你的极乐。 ―― 吕彦妮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想了解更多关于《金融业大裁员时代已来,为啥连银行证券这样的铁饭碗都没饭吃?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行业退休年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