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收药的概念是怎样赚钱的

揭开高价收药、医保套现背后的黑幕
我的图书馆
揭开高价收药、医保套现背后的黑幕
&作者:姜涛&吃不完的药品有人回收,医保卡上花不完的钱有人可以帮忙套现。&如果稍加留意便能发现,目前,在不少医院的门口、门诊处总是有这样一群人穿梭于前来问诊的人群中,他们将目光瞄准各类医保病人,以较高的价格为“诱饵”,向众人收购各类药品。&高价收药。“如果有心脑血管、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方面的特效药,我可以出高价收,收购价格可以出到正常购买价格的七成。”&医保套现。“小额套现只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大额套现则需要购买一些比较抢手的药品,套现金额最高可以给你做到八成。”&这一非法勾当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利益链条?它又是如何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一、收药者的谎言在经历了几次电话联系之后,这名自称姓赵的男子终于同意与记者见面。&7月11日,当记者以“手中有许多闲置药品”为名首次联系对方时,赵姓男子显得并不热情,在几次通话接连抛出“可以低价出手”的理由后,对方才如约而至。&7月13日中午,位于张店区共青团西路的淄博王府井广场人来人往,见面地点是此处一家药店的门前,进进出出买药的市民络绎不绝。&40多岁,外地口音,见面后对方反复强调着自己的身份并不是“药贩子”,而是因为老家有亲人患有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自己利用在淄博打工的闲暇时间,帮忙收些便宜的药。&“这些药正常购买价格太高了,常年吃,家人在经济上有些负担不起,没办法。”&虽然收药的理由说得中肯,听过之后甚至还让人有些心生怜悯,但从对方的穿着打扮及所驾乘的轿车上看,很难想象其家中会因为没钱而买不起药。&随后,记者将提前购买的几盒头孢克肟及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提供给了眼前的这名男子,对方则表示,“这些药是药店里可以买到的,对我用处不大,因此收购的价格也不太高。”&“多少钱可以收?”记者问。&“平均3块钱一盒。”对方说。&如此一来,记者带来的总价40多元的药,对方给出了15元的收购价。&“这价格也太低了吧?”&“正常就是这个价,因为这些药我收来也没多大用处。”随后,在得知记者家中有享受公费医疗的老人,平日里闲置的药品数量较多时,男子突然表现积极了许多。他告诉记者,如果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方面的特效药,他会出高价收,收购价格可以出到正常购买价格的七成。&当天下午,与对方见面之后,记者走访了淄博王府井广场及对面医院附近的多家商铺。几名经营者向记者证实,与记者见面的这名男子经常在医院周边从事药品收购活动,从事这一“生意”的也并非仅其一人,常见的有四五人,有男有女,均操外地口音“。他们隔三岔五就会在医院门口和门诊大楼门前向人收药,分明就药贩子。”&二、医保套现暗箱随着调查的深入,高价收药背后的医保套现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记者发现,与信用卡套现的方式不同,医保套现背后的操纵者是些暗地里高价收药的药贩子,而套现的方式则是以药店为支点,以其所需收购的药物为“道具”。&7月14日上午,在上述赵姓男子的引荐下,记者与另一名有“门路”进行医保套现的男子取得了联系。&在听闻记者家中有享受公费医疗的老人后,对方显得十分热情。据对方介绍,平时有许多享受公费医疗的“客户”找他帮忙,这些“客户”的钱闲置在医保卡上取不出来,他可以帮助操作进行套现。&“手续费怎么收?”记者问。&“500元以下一般是收15%,但现在管得很严,直接套现不是太好操作,也不是随时都能套出来的,最保险的方式还是去药店买药,买完药我再跟你具体算。”&深入接触后记者了解到,上述可以操作医保套现的高价收药者,长久以来都有自己熟识并关系稳定的药店,小额套现在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后便可以实现,而大额套现则需要费一番周折。&“到了药店后,我来帮你选药,选好药后你来刷卡,刷完卡我将药全部买下,付现金给你。”如对方所说,所谓的大额医保套现,说白了仍是高价收药的一种变换形式,只不过与将药品直接卖给对方不同,在这种交易方式下,高价收药者可以按自己的需求从药店选购在倒卖过程中利润更高的药品。&“以后认识了可以长期合作,家里老人有这个条件(公费医疗)不用白不用,如一些比较抢手的药品,可以最高给你做到八成(购买药品金额的80%)。”&同时,对方还向记者透露,在医保卡大额套现过程中,之所以其收购的药品价格较高,除了源于其在选择药品时针对性较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药品在从药店直接出货时外包装都比较完整,他们在处理时也比较容易。&14日下午,记者就此走访了位于淄博中心城区的多家药店和诊所,在私下问到医保卡套现一事是否可以操作时,绝大多数药店均表示“无法操作”,但确有个别小型诊所表示“可以操作”,只是套现金额不能过多,手续费按20%收取。&三、倒卖药品危害多调查中记者发现,高价收药背后主要存在两个交易群体:一是在药店或医院买的药没用完,找不到回收场所,选择将剩余的药品卖给药贩子的少数市民;二是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把多开的药卖给药贩子牟利。&记者了解到,高价收药者的背后都有收购和销售网络,他们回收的药品主要流向2个市场:低档、低价药流向偏远地区的乡村诊所、药店;高档、高价药重回一些城市的大型医药批发市场。&同时记者了解到,管理松散的物流运输业,为这一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国家制定医保的相关政策,目的是为了让百姓降低医疗负担,虽然医保监管部门对开药进行了规定,最多只能开半个月的药品,但一些医保病人还是通过多开品种、多开量等方式有目的地多开药,这些多开的药最终多通过上述渠道流入药贩子手中。&根据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的介绍,医保卡中的钱是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的,法律规定,医保卡内资金专款专用,参保人在定点医院、药店就医购药时,可刷卡消费,但不能提取现金。&因此从法律角度看,医保卡虽属个人账户,但其中一部分资金是由国家统一支付,必须专款专用,利用医保卡套现,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违背了设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初衷。&同时,食药监部门也表示,通过非法渠道回收的药品因为渠道不明,药品的真假很难分辨,由于储存条件不符合药品储存的相关规范,在倒卖流通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而不合格的药品在被患者服用之后,对人体有很大的潜在危害。&“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依据《国家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需要回收的药品必须统一销毁,任何个人回收均是违法。非法回收、销售药品,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7月16日上午,山东正大至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於伟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绕开严格的审核监督环节,非法经营药品,不仅会架空作为药品安全、保险机制的监管环节,造成药品流通领域的秩序混乱;同时,还易造成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诱使药品经营者通过非法渠道批发药品,以降低成本,给更多的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市场以可乘之机。来源:鲁中网&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药贩子自称“高价收药” 专找老人下手-中新网
药贩子自称“高价收药” 专找老人下手
  “药贩子又在发卡片了,还专发给老人。他们什么药都收,要是过期的药品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日前,市民许女士打进本报读者热线968820,反映小区门口有药贩子出没。
  【调查】回收价只有市价一半
  “片仔癀260元、拜糖平40元、开同片130元……”在药贩子发放的小卡片上,密密麻麻地标注了各种药品的名称和收购价,多是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的药品,不少还是处方药。药贩子声称高价回收,记者却发现,片仔癀的市价高达四五百元,开同片售价二三百元,拜糖平也要六七十元,药贩子的收购价只有市价的50%-60%。
  记者假称家里有些用剩的药品,拨打了卡片上的号码。药贩子说,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三高”等的药品他们都收,有多少收多少,还可上门交易。药品不同,回收价也不同,一般不低于售价的50%。
  收这些药有什么用?面对记者的疑问,药贩子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很多人需要,“反正医保卡和公费报销的金额又取不出来,卖给我总能赚一些。”
  【业内人士】药品收购隐患大
  一位医疗工作者告诉记者,由于医保卡内的金额不能变现,一些平时较少使用的市民就想通过这种办法套现。药贩子低价收购后,再转手将这些药卖给小药房或外地药厂,从中赚取差价。这种看似双方都获利的行为存在很多隐患:某些特殊药品的存放条件严格,例如胰岛素,普通人保存不当容易造成变质或过期,一旦这样的药品被收购后,转卖给不良厂商,重新包装后流入市场,患者购买使用后,轻则产生不良反应,重则可能丧命。
  【药监部门】“高价收购”违法
  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规定,药品属于严格管控的商品,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商家收购药品是违法的,为药贩子提供货源也触犯法律。
  市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私人回收、倒卖药品违法,市民可拨打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进行举报。同时提醒市民提高法律意识,不要参与市面上的药品回收,为不法商贩提供货源,更不要从药贩子手中购买来路不明的药品,以免出现危险。(记者 罗小州)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高价收药背后隐藏多少玄机 - 卫生频道 - 鲁网
 |  |  |  |  |  |  |  |  |  | 
高价收药背后隐藏多少玄机
4月11日上午,在文化西路一家医院附近,一名收药人与市民攀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深入调查,揭开了济南高价收药的系列内幕。?记者暗访:黑药店诊所成“销赃”目的地高价收药瞄准医保病人.
&& 4月11日上午,在文化西路一家医院附近,一名收药人与市民攀谈。
  不关注不知道,一关注吓一跳。如果市民注意观察会发现,眼下“高价收药”的小广告已在人们生活中无孔不入:墙壁上、路面上、社区楼道里……一切能见之处。甚至药贩们也“与时俱进”,把生意做进了互联网。
  无处不在的小广告,形形色色的电话号码,到底是谁在收药?他们收药做什么?收药活动为什么这么猖獗?对老百姓有什么危害?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深入调查,揭开了济南高价收药的系列内幕。
  ?记者暗访:
  黑药店诊所成“销赃”目的地高价收药瞄准医保病人
  那么这些所谓的“高价收药”小广告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条利益链?是什么人在做这一行?回收药流向哪里?为了探明究竟,记者先后选择了几个小广告中留下的手机号码,与药贩子取得了联系。
  药贩蹲点收药 降糖药最受待见
  按照一个收药小广告留下的电话号码,记者拨通了对方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名操着东北口音的女子,记者假称要卖药,问她在哪交易?该女子告诉记者,他们在铁路医院门口、齐鲁医院门口和英雄山栖霞广场都有交易点,记者可以就近前去。“齐鲁医院向西一点,有个老太太长期在那收药。你可以找她,找不着再给我打电话。”该女子说。
  第二天,记者准备了几盒药,到齐鲁医院门口寻找那名“神秘”的老太太。齐鲁医院门口人流熙熙攘攘,在女子指示的具体位置,一名老太太斜挎着包站着,看似像个看自行车的。如果不是电话中的女子指点,丝毫不会发现这名老太是收药的。
  记者询问这名老太“附近是否有收药的?”老太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操着一口东北话试探着表示:“你手里有药啊?”
  在得到记者肯定的答复后,便把记者拉到一边查看记者手里的药。查看完药品是否完整和带有批号后,老太对药品价格如数家珍:“这个糖适平35元,丹参滴丸15元,仙灵骨葆15元,大活络胶囊12元。回收药都收多少钱,价格表就在我脑子里,记得清清楚楚。”“你们一般都收什么药?”记者问。“降糖药、心脏病药、高血压药等常见病的药。像这些普通药物利润空间虽小,但禁不住平时走的量大,才有点赚头。”老太说。
  过期药不受待见 销往东北公司
  随后记者表示,家里还有抗肿瘤药印度的易瑞沙,要不要?
  但与以往抗肿瘤药是“热销品”不同,此次老太太却告诉记者,印度的易瑞沙现在已不“招人待见”,因为假货太多,如要也只要英国的。“原来印度易瑞沙能卖1000多块钱,但现在只能买几百元,因为假货太多,真货也只能按假货的价格卖,所以我们一般不收了。”“糖适平原价可是75元,我卖给你怎么才给35元?”记者表示。
  这名老太太说,现在收药价格一般能达到原价的一半就不错了,顶多是原价的7折。“收药价格也有淡旺季,从五一前后回收药价格就向下掉,到十一价格还能回升点。你像糖适平原来收40多元,现在只收35元,诺和灵原来收45元,现在只收43元。”老太说。
  记者发现,与几年前相比,这个处于黑暗中的市场发生了微妙变化。原来人们习惯于将街边“药品回收”与“过期药”划上等号,而此次记者在调查中接触到的药贩多数对此并不“感冒”。
  这位老太就告诉记者,过期药他们坚决不收。她收药有三个标准:一是看药品批号,生产日期要近。二是看药品包装,要新包装,不要脏的。三是看里面的药品,检查一板上有没有缺粒的。“你们都把这些药销往哪里?”记者问老太太。“就是东北的医药批发公司。”老太随口说。可能是感觉记者盘问太多,当记者正和这名老太攀谈时,一名戴毛线帽的老太太走过来,顶了下这名老太的后背,示意老太结束交谈,赶快交易。一直在暗处保护记者的同事后来告诉记者,其实另一名老太太一直在不远处盯梢,并且非常机警地不断四处张望。
  瞄准医保病人 月收几千元药
  拿着药品,记者之后又和第二名药贩取得了联系,这名药贩同样是一名操着东北口音的女子。当记者问她在哪交易时,这名药贩只表示她在堤口路上,可以来记者所在处收药。记者在约定地点等候,一名女子骑着电动车赶来,她自称来自吉林,干这行已经两年。
  看着记者手里的药,这名女子给出了和上个老太太差不多的价格。“怎么都卖那么便宜,那我卖哪种药会赚得多些?”记者问她。“你手里有诺和灵和甘舒霖吗?这两种还行,能达到7折。像诺和灵30R笔芯原价65元,收你43元一支,甘舒霖原价45元,收你36元。这两样药走量大。同样是糖尿病药,诺和锐因为走量不大,价格就和他俩相差很大,原价90多元,只能收四五十元。”
  该药贩告诉记者,他们收药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享受医保的人,特别是门规病人,他们的钱放在医保卡上取不出来,一些人就去药店买药,然后转手卖给药贩子换成现钱或用医保卡直接换现金。第二种就是医院的医生,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医院开药卖给药贩子。“我们一般有固定的客户,每个月平均能收几千块钱的药。”
  药贩行踪诡秘 药品外地销售
  “用门规开出来的药价比普通医保病人的要低很多。如果你没门规,只是用医保卡买药后再卖,那还不如在我这直接用医保卡换现金。如果用市医保的话,一次花多少没有限制,我可以给你打8.5折,而如果回收药一般只能给你半折。”该药贩说,但省医保的不太好弄,一周只能换600元,所以只能打8折,就是刷600元,给480元。“到时我们约好一起去药店,我买药刷你的卡,然后根据刷卡的数额,我当场八折给你现金。如果省医保的话,咱们就要去药店好几趟了。”药贩说。
  在与多名药贩接触后,记者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回收的药品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周边城乡结合部、农村的诊所、药店;另一个是东北哈尔滨、长春、沈阳的大型医药批发市场。前者主要是低档药、低价药的市场,而后者则是高档药、高价药的主要市场。
  记者发现,药贩一般都行踪诡秘,并且有严格的“行规”,他们从不告诉外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住址。每次出去收药时,他们都会和自己的同伙随时保持联系。
  他们也从来不积压药品,收回的药达到一定数量后,马上就通过铁路托运等方式运给外地老板。而幕后老板一般都是在外地遥控指挥这些药贩子进行收药活动。药贩子的收入完全来自收到的药中的抽成。
  一盒药多时能赚14元 运输贮存不规范
  为了弄清药贩从收药到卖药之间的整个利益链,记者又以客户身份与一自称是专门售卖回收药的医药公司销售人员取得了联系。起初记者表示自家有糖尿病人,想要买低价的回收降糖药。但没想到销售人员对记者嗤之以鼻:“我们主要是卖给药店、诊所等走量比较大的客户,像你这种买的少的散户,我们赚的钱还不够路费呢。”
  随后,记者更换联系方式又以马上要开小诊所,想购买回收药的身份与该药贩取得联系。听闻是大客户,该销售人员马上表示可交易。
  记者提出需要诺和灵、糖适平、丹参滴丸、仙灵骨葆、大活络胶囊几种药,询问多少钱。“诺和灵48元,糖适平49元,丹参滴丸18元,仙灵骨葆18元,大活络胶囊19.5元。”该销售人员称。对比之前记者卖出去的药价,从回收到出售,药贩赚取的差价最少的在3元,最贵的达到了14元。虽然利润并不大,但因药品走量较大,药贩可以薄利多销。“药是回收的,我买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记者问。“你放心,绝对保真,我们收的时候每盒药都看过,而且都给你好号,生产日期近。不过如果你要生产日期远点的,价格可以便宜些。”该销售人员说,如果不放心,可以给出医药公司的正规手续。
  该销售人员还称,如果散药卖相不好,患者想买成条的药,他们还可以负责挑拣生产批号一样的散药,10盒一条,用透明膜给塑封起来。“你的要求我们尽量满足,一定不会妨碍你向外卖。”他还夸耀称,他有固定的客户,长期向客户主要出售的还是降糖药、降血压药等常用药品。“诺和灵胰岛素需要冷藏保存、运输,你们给我送货时冷藏吗?”记者问。“不用,你要的药品我们都成箱装,不需要冷藏,在外面放几天没事。”(记者 苏珊)收药2年多获利323万 “高价收药”背后利益链被揭开
&&来源:&&&&分享到:
  吕德伟收的药不仅运回了哈尔滨,还运到了山东济南、山西太原,由赵喜林和李俭接应。一次发货涉及20多种药品不算什么,赵喜林用4个月时间在济南省立医院附近非法收购诺和龙等119种共计4344盒药品,价值近24万6千元。所幸赃物全部被司法机关追回。
  公诉人宣读的被告人陈超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表明非法收购的药品通过铁路快运、公路物流运输,到目的地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走进了人们熟悉的药店。
  公诉人:问,你是怎么非法经营药品的?答:我主要是收购了吕德伟、张燕德从天津通过中铁快运和物流配送托运回来的药品,及王金明从天津通过物流托运过来的药品,还有从哈尔滨孟丽手中收购的药品,购进这些药品后,我又卖给了哈尔滨市义康大药店、老百姓大药房等20多家药店。
  检察机关认为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并建议对主犯吕德伟判处八年到九年的有期徒刑。在法庭最后陈述中,吕德伟说自己有两个孩子,爱人没有工作,瘫痪的父亲需要人照顾,杨春艳说老公十年前外出打工,一直杳无音讯,孩子需要她的照顾,希望法庭从轻处罚。
  吕德伟:我父亲是脑溢血患者,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希望法官考虑我的实际困难,从轻处罚。
  杨春艳:十年前,我爱人外出打工,至今未归,我带着儿子相依为命,为了赚点辛苦钱,犯下如此大的错误,我知道错了,希望审判长能给我一次悔过的机会。
编辑:张乔作者:记者暗访“高价收药”
记者暗访“高价收药”
http://www.sina.com.cn
日17:46 今晚报
  最近,在东丽区津塘公路三号桥至中河化工厂一带,有部分路边电线杆和大树上被人张贴了“长期最高价收购药品”的广告,令人生疑。9日上午,笔者到现场进行了暗访。
  在三号桥车管所右侧50米处一棵大树上,有一张烟盒大小的红色“收药”广告,用手机给“收药”人打了传呼(),2分钟后,一个湖南口音的男子回了电话,通过来电显示得知是一个手机电话()。那男子与笔者约定15分钟后在家世界海鲜巨
无霸酒楼门前“交易”。15分钟后,一个穿棕色夹克、牛仔裤的中年男子来到“接头地点”。笔者走到中年男子面前小声问:“先生,是来收药吗?”他警惕地看了笔者一眼,半晌才说话,“啥子药?拿出来看看。”笔者立即从书包内拿出泰胃美、施尔康、利君沙等十几盒各类药品。“皮夹克”单凭肉眼一看就答应收这些药,但他开出的收购价格实在低得离谱:正规药店售价近40元的泰胃美,“皮夹克”的收购价仅12元,26元一盒的施尔康只收7元……笔者准备的市值共420余元的药品仅能卖135元。笔者嫌价格太低,没有同意成交。“皮夹克”说:“干我们这一行有个规矩,一般按市价的30%收药,如果量多或者长期供药就可以稍高一点。”
  “皮夹克”说,他一般只收购口服西药和皮炎平等常用外用药,针剂一般不收,收不好容易出事“惹麻烦”。据他透露,他的客户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病人,当然是指那些不用自己掏腰包看病吃药的病人。第二种人是一些医院的大夫、护士,他们手里常有多余的药。笔者问“皮夹克”收了药后怎么处理,“皮夹克”对此非常警惕,只简单地透露说:“我总不会留着自己吃吧,把这些药全卖给乡村的个体医生或药品批发商就是了。”他还很遗憾地表示:“现在实行‘医保’了,生意远不比以前好做了!”(本报通讯员 王震宇)
新 闻 查 询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新浪商城推荐
&&易趣MD乐园
&&数字MP3专题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保套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