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弘股份最新消息跌到大底了吗

中弘股份全部新闻
07-04 22:29:23
每日经济新闻
07-04 04:51:45
东方财富网
07-03 13:15:32
07-03 07:58:16
07-03 07:22:48
07-02 23:21:08
07-02 19:49:39
中国经济网
07-02 15:26:50
06-30 15:51:48
东方财富网c
06-30 10:48:48
06-30 09:34:18
06-30 06:46:53
东方财富网c
+ 作为分组加到自选中弘股份大幅下调2017年度业绩预告 料将亏损24.8亿元 _ 东方财富网
中弘股份大幅下调2017年度业绩预告 料将亏损24.8亿元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中弘股份大幅下调2017年度业绩预告 料将亏损24.8亿元】4月13日晚间,中弘股份(000979)修正业绩预告,公司将2017年预计亏损额由10亿元调整为24.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57亿元。(证券时报)
  4月13日晚间,(000979)修正业绩预告,公司将2017年预计亏损额由10亿元调整为24.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57亿元。据悉,公司财务费用增加13亿元,原因为2017年公司新增的有息负债的资金成本会计判断为可以资本化,审计师意见认为大多数不符合资本化条件。此外,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亏损3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895万元,主要原因为财务费用较上年度增加2.4亿元。
(责任编辑:DF328)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来自雪球&#xe6关注 12年难见“破面”股,今年就出现了俩!历史上3次大底都有“破面”股,A股“仙股化”OR底部先兆?
破发、破净、破定增价?相比“破面”(跌破面值)而言,这些在A股都太平常啦。 今日早盘,随着大盘的一波下挫,中弘股份股价一度跌破1元面值。回溯在2018年2月之前的近12年间,哪怕是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2008年,A股也鲜有发生“破面”的情形,但今年以来,市场上已经两度出现“破面”。
众所周知,港股有着为数不少的股价低于1元的“仙股”,市场上始终有部分投资人担忧A股未来也可能出现“仙股化”。对此,有专业人士向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表示,港股之所以“仙股”频现,是因为港股没有固定面值,这与A股有本质的不同。相反,纵观A股的交易历史,在跌破面值的情况集中出现的时候,反而通常是市场出现中长期底部的特征之一。
近十多年“破面”极为罕见 相比发行价、每股净资产、定增价、大股东增持价、员工持股价等等所谓的股价“底部”,面值可谓A股的“终极底部”。 所谓面值即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上标明的票面金额。据Wind资讯统计,在目前全市场3500多只A股中,只有紫金矿业、洛阳钼业2只A股的面值低于1元(分别为0.1元、0.2元),其余所有A股的面值均为1元。 面值之所以被不少投资人认为是“终极底部”,除了其1元的极限价格外,另一大原因是在A股历史上发生“破面”的概率很低。就连去年退市的2只A股欣泰电气和新都酒店,在其经历连续跌停的退市整理期的最后交易日也没有跌破1元面值。 实际上,在2018年2月之前的近12年内,A股基本没有“破面”的情形发生,哪怕是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2008年,唯一的例外是日退市的长航油运,该公司退市时的股价为0.83元/股,跌破面值。 而在2008年以前,“破面”的情形则并不算太罕见。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目前,A股历史上因为连续三年以上亏损和其他不符合挂牌等原因被强制退市的A股有51只,在退市时股价跌破面值的有14只,不过这14只退市A股的退市时间集中在2005年-2007年。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在目前3500多只A股中,总共仅有18只A股在历史上曾出现“破面”的情况。从其“破面”的时间来看,有2只“破面”的时间为1996年,有14只“破面”的时间为年;另有2只“破面”的时间发生在今年,其中包括今年2月1日跌破面值的*ST海润和今日早盘“破面”的中弘股份。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综合来看,自2007年以来的近12年间,在未曾退市的所有A股中,仅有2只A股曾一度跌破面值,且均发生在今年。
A股难现“仙股”频出 截止今日收盘,除了一度跌破面值的中弘股份,还有几只A股的股价徘徊在“破面”边缘,例如最新收盘价为1.07元的ST锐电。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市场上总共有27只“1元股”。 每当市场出现阶段性大幅调整之际,总有部分投资人担忧A股未来可能出现“仙股化”。据Wind资讯显示,截止今日收盘,港股市场股价低于1港元的个股多达1045只,占全部港股的近一半,其中股价低于0.1港元的个股有142只。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表示,港股之所以“仙股”频现,是因为港股没有固定的面值,这与A股有本质的不同;尽管不排除接下来可能出现更多的“1元股”,但A股未来出现“仙股化”的可能性应该不高。数据显示,目前港股中每股面值最高的情形可达5港元,而最低的情形只有区区0.01港元。 不过他也指出,今年来A股跌破面值无人敢抢,这已不同于过去。反观在海外主流市场,当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时甚至会面临被强行退市的危险,“低价股是股民用脚投票的结果,这反映了市场理性的回归,也是投资人趋于成熟的体现。” 火山君注意到,从A股历史上看,“破面”的情形十分罕见,但在跌破面值的情况集中出现的时候,反而通常是市场出现中长期底部的特征之一。 据统计,2005年三季度是A股有史以来“破面”的最高峰,包括已经退市的A股在内,当时曾一度共有15只A股跌破面值。而从市场表现来看,2005年三季度沪指总体在1000点-1200点的低位区间做窄幅整理,之后2年多的走势证明,这段时间正是A股的历史大底。 在1996年5月-8月,先后有2只A股跌破面值。不过从之后5年的长区间来看,1996年5月-8月绝对是市场的底部区域。 日退市的长航油运,在退市前的一个多月内股价持续在面值以下运行。从市场走势来看,2014年4月-6月,沪指在2000点一带的阶段性底部运行,之后1年沪指最高涨幅超150%。 今年2月1日,*ST海润成为近12年来首只盘中跌破面值的A股,截止公司2月6日停牌之前,其最低价曾探至0.87元/股。当时沪指正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跌,不过之后不久市场便迎来一轮为期1个月的反弹。 另外,除了那些最终被退市的A股外,上述17只曾经“破面”的A股目前的股价都大幅超越其面值,而从历史走势来看,这些个股“破面”的时间均较为短暂。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吴永久 (本文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中弘股份本周两次跌破1元多数“1元股”债务违约现象严重中弘股份本周两次跌破1元多数“1元股”债务违约现象严重东方财富网百家号本周,中弘股份成为了A股本世纪以来第1家跌破1元的非ST股。目前的1元股普遍存在着怎样的特点?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了证券人士为投资者答疑解惑。中弘股份本周两次跌破1元本周中国股市大幅下跌,全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综、创业板综分别重挫了4.37%、5.36%、5.29%、6.00%。深圳主板的中弘股份在本周三和周五盘中两次低见0.99元。这是日以来第2家跌破1元面值的股票(第1家是*ST海润),也是本世纪以来首家跌破1元面值的非ST股,更是A股史上首家跌破1元面值的融资融券标的股。对于中弘股份跌破1元大关,市场人士并不感到意外。除2017年年报大幅亏损25.11亿元外,仅今年6月20日也就是该股首次“破元”的当晚,公司就连续发布了多个重磅利空:一是公司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告,筹划两年的36亿元规模定增彻底告吹;二是截至6月19日,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高达35.14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占2017年公司净资产的48%;三是其重要股东“齐鲁证券资管-兴业银行-齐鲁碧辰8号定增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还有近1.4亿股即将减持,占公司总股本的1.66%。诸多不利因素打击下,中弘股份21日短暂反弹后,22日盘中再度跌破1元大关,低见0.99元。大量“1元股”基本面低迷以最低价计算,目前两市一共有2只股票低于1元,25只股的股价低于2元。这些“1元股”,究竟存在哪些特点呢?“存在即为合理,价低有价低的理由。”中投证券重庆分公司首席投顾龚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市场的‘1元股’大多数都存在着基本面持续低迷的因素,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业绩大幅亏损、公司内部存在诸多问题的ST股、*ST股。且这些‘1元股’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的债务违约现象非常严重。”■声音李维夏:“1元股”涌现并非见底信号对众多中小股民来讲,他们往往对低价股是情有独钟的。那么,这些“1元股”到底能不能掘金呢?操作上又要注意些什么风险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富鼎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维夏为投资者进行了分析:第一,“1元股”涌现的数量并不能成为衡量股市见底的标准。第二,“1元股”存在的最大风险是暂停上市和退市风险。第三,目前的“1元股”并不很适合掘金。所以,当下“1元股”涌现,不足以成为市场见底的信号。对于掘金问题,多以短线操作或者不碰为宜。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东方财富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财经资讯门户,24小时财经资讯更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中弘股份成首只“破1”非ST股 低价股流动性折价须警惕_中弘股份(000979)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中弘股份成首只“破1”非ST股 低价股流动性折价须警惕
  上周A股重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个股跌幅也极为惨烈,中弘股份一度跌破1元,成为了非ST股跌破面值的第一股。截至6月25日收盘,A股交易中的1元股有17只。5月这个数字只有6。徘徊于1元附近的低价股增多,低价股炒作又有所抬头,不过,股价低、市值小,容易被资金操控股价,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应注意避险避“雷”,勿因股价便宜而轻易买入。   一元股暴增中弘股份“破1”   近来A股市场持续下跌,1元股密集出现引发市场关注。数据统计显示,近期A股市场上的1元股明显增多,上周市况最差的时候,A股市场的一元股一度达到28只,除掉暂停上市的*ST海润,1元股有27只。截至6月25日收盘,A股市场交易中的1元股仍有17只。(表1)   从行业来看,目前1元股中,采掘、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类居多。ST股又占了“半壁江山”。其中,不少个股今年以来股价严重缩水而跌入1元股行业,甚至出现过连续多天“一”字跌停的狂跌行情。例如*ST保千在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复牌后,股价一路下泻,连续20余个“一”字跌停,股价从今年第一个交易日的9.38元/股一口气跌至不足3元,此后股价继续下跌,今年4月又再来了一波“一”字跌停,最终跌至1.34元/股,较之今年年初的收盘价缩水8成。此外还有*ST华信也曾出现过连续15个“一”字跌停的现象。   在这1元股的“群体”中,中弘股份着实“火”了一把。中弘股份在6月20日、6月22日,最低成交价均触及0.99元。港股市场中,人们通常把股价低于1元的个股称为仙股,这个称呼在A股市场得以沿用。因此,中弘股份上周一度“成仙”。而从A股的“指标”来看,中弘股份已经成为2006年以来第二只跌破1元面值的A股上市公司。这也是A股有ST制度以来,首只跌破面值的非ST公司。   此前,*ST海润因连续下跌,股价跌破1元,随后停牌。5月29日,股价仅为0.87元/股的*ST海润被暂停上市。原因是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度财务报告均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业绩连年亏损、三年两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这家老牌光伏公司如今挣扎在退市边缘。   在*ST海润之前,A股已经有12年没有出现股价跌破1元的情况了(不含退市股),A股大量出现跌破1元面值,出现在年,两年时间内有14只,在那之前仅有两只,之后也仅有两只,即*ST海润和中弘股份。   2017年中弘股份以巨亏25.11亿元成为A股亏损最严重的企业之一;今年一季度,中弘股份净亏损3.15亿元;公司6月13日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36.88亿元……巨亏、巨债、重组失利等等原因,导致该股跌跌不休。不过,截至6月25日收盘,中弘股份的股价报1.01元。   市场“大底”来了?   一元股暴增,甚至出现了跌破面值的个股,这让很多投资者认为是市场的“大底”来了。他们认为,尽管市场上低价股不少,但是破面股还是较为少见的。   数据显示,目前还在上市的股票中,共有18只股曾经“破面”。就连去年退市的欣泰电气和新都酒店,在最后交易日也没有跌破1元面值。出现“破面”的个股中,除了*ST海润和中弘股份外,其余个股出现破面情况都是发生在2006年以前,集中发生在1996年、2005年、2006年。   具体来看,有2只“破面”的时间为1996年,有14只“破面”的时间为年。剩下的2只就是中弘股份和*ST海润。就时间点而言,而2005年下半年A股确实出现了周期底部,当时上证指数最低下探至1000点附近。2005年三季度沪指总体在1000点-1200点的低位区间做窄幅整理,之后2年多的走势证明,这段时间正是A股的历史大底。   而再往前追溯到1996年,当时市场也处于低位状态。在1996年5月-8月,先后有2只A股跌破面值。不过从之后5年的长区间来看,1996年5月-8月绝对是市场的底部区域。1996年1月到1997年5月,沪指最高涨幅达200%。从这角度来看,投资者以此作为市场“大底”的指标是有一定依据的。   而从低价股的角度来看,此前有机构称,牛市是消灭低价股的过程,熊市则是低价股集中出现的过程,熊市底部区域往往对应低价股占比达10%-20%及以上,目前低价股占比为17.99%,处于10%-20%之间。   证券时报也有数据统计称,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每年沪指创当年最低点之时,10元以下低价股占比均在30%以上。截至6月25日收盘,A股10元以下A股数量共1718只,占全部A股的比例超50%,数据处于相对历史高位(表2)。   另外,有数据显示, 2008年10月下旬A股最低跌至1664点,市场人气低迷至极,但当时2元以下的个股数量未超过20只。如果按照以上指标来看,市场底部的确已出现。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除资金面因素以外,目前的A股市场中这种破净股与低价股大增、仙股出现,与A股底部关联性越来越低,并不能据此得出A股已经触及底部的市场结论。原因在于,目前的A股市场正呈现机构化、国际化趋势,投资逻辑也已经生变,价值投资显现。   流动性折价须警惕   低价股虽然“成本”便宜,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里面“水很深”,最好敬而远之。   从宏观方面来看,普通投资者买低价股可能主要来自心理层面,而买低价股、低市值股更多掺入了炒作意图。过去绩差股往往通过重组就能“乌鸡变凤凰”,即便最终退市,也会有重新上市的机会,如长航凤凰和退市长油,前者退市后两年重新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而后者目前也已具备重新上市的条件。此外,有些个股就算不重组,一旦遇到热点题材,往往也能有个翻倍行情。   不过,今时不同以往,当前严监管的态势已经改变了以往A股的一些“陋习”。这其中,对公司治理、财务合规、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而对并购重组的严格把关、退市力度有增无减;新股发行的堰塞湖压力也日渐消减,壳公司的价值则被大幅压缩。在这种形势下,继续盲目追逐低价股,无疑是不明智的。   从技术方面看,“1元股”、低价股看似便宜,实际上存在“低价陷阱”——流动性折价。股价低不等于安全边际提高或抄底价值提升。在结构性行情中,“1元股”、低价股有可能流动性越来越差。   以6月22日的行情为例,18只“1元股”中,仅有包钢股份(5.63亿)、中弘股份(1.09亿)、永泰能源(7.29亿)、庞大集团(1.04亿)等少数几只个股成交破亿,其他的成交基本都在千万级别,申华控股的成交量居然不到800万。   从换手率看,包钢股份为1.14%、中弘股份为1.28%、永泰能源为3.28%、庞大集团为0.92%,申华控股仅为0.25%。股票的上涨本质上是资金的博弈,无论基本面多么优异,概念多么出彩,缺乏资金关注的个股易跌不易涨。   另外,成交量低迷的股票一般基本面较差,估值偏高。若行情出现连续走弱,或者公司连续亏损导致退市,可能引发资金涌出,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也极易出现股价闪崩情形。   再加上,在市场持续扩容之后,资金可选择余地增加,新的优质股对新增资金的吸引能力远超低价老股,存量博弈的格局下低价股的资金水位不断降低,会产生“低台跳水”的现象。随着未来A股同美股、港股等境外成熟市场的接轨,长期存在一批无人问津的低价僵尸股也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不断低位加码买入,很容易形成“越跌越补、越补越套”的恶性循环,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账户市值损失不断扩大。   天风证券最新研报显示,截至6月份中,从成交金额的分布来看,A股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25%左右的头部公司贡献了75%左右的交易额。如果暂将市值50亿以下、日均成交额2000万以下列为不活跃个股,可以看到不活跃个股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因此,今年要警惕流动性折价。即使市场此后充分释放风险而筑底企稳,在今年“钱荒”的交易氛围下,投资者应尽可能规避流动性较差的个股。
你他妈的闲得慌吗,老掉牙的东西又出来说。
庄家每天请人黑中弘,想想都知道为什么,现在就是要买利空股,利空出尽就是利好。好股票都拿着庄家没筹码怎么拉,只有傻子才会炒绩优股。
小散警惕别炒!凶险!
点赞!值得警惕!
一块钱的股价市值还有80多亿,这就是前面几年高送转带来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要打击高送转提倡现金分红,股价低于一元,退市风险大增
以目前的业绩是不足以支撑80亿市值的,股价的逐渐降低,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赌徒心里的韭菜接盘,一旦这23万散户朋友全面觉醒,后果很严重,因为过去二十年散户亏得一塌糊涂,机构赚翻
港股面值有很多是一分钱
不送股不是没事了、40亿盘子1.6净资产、在2元!
: 港股面值有很多是一分钱
别人是两千股为一手,拆细了的!
底在无比深渊,当超过2k只股票破净后,再考虑底在哪里!现在只是下跌中继,下坡路走累了,小息一下而已,
你们这些小编得了别人多少钱?这样黑中弘?
中弘股份“四渡赤水出奇兵”——有4个交易日跌破1.00元,但都能收回来....
大家一起默念破净一百遍,一,二、三开始—
狗日的烂货
利好钢铁重庆
既然首支,怎么能不买点呢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上周A股重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个股跌幅也极为惨烈,中弘股份一度跌破1元,成为了非ST股跌破面值的第一股。截至6月25日收盘,A股交易中的1元股有17只。5月这个数字只有6。徘徊于1元附近的低价股增多,低价股炒作又有所抬头,不过,股价低、市值小,容易被资金操控股价,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应注意避险避“雷”,勿因股价便宜而轻易买入。
  一元股暴增中弘股份“破1”
  近来A股市场持续下跌,1元股密集出现引发市场关注。数据统计显示,近期A股市场上的1元股明显增多,上周市况最差的时候,A股市场的一元股一度达到28只,除掉暂停上市的*ST海润,1元股有27只。截至6月25日收盘,A股市场交易中的1元股仍有17只。(表1)
  从行业来看,目前1元股中,采掘、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类居多。ST股又占了“半壁江山”。其中,不少个股今年以来股价严重缩水而跌入1元股行业,甚至出现过连续多天“一”字跌停的狂跌行情。例如*ST保千在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复牌后,股价一路下泻,连续20余个“一”字跌停,股价从今年第一个交易日的9.38元/股一口气跌至不足3元,此后股价继续下跌,今年4月又再来了一波“一”字跌停,最终跌至1.34元/股,较之今年年初的收盘价缩水8成。此外还有*ST华信也曾出现过连续15个“一”字跌停的现象。
  在这1元股的“群体”中,中弘股份着实“火”了一把。中弘股份在6月20日、6月22日,最低成交价均触及0.99元。港股市场中,人们通常把股价低于1元的个股称为仙股,这个称呼在A股市场得以沿用。因此,中弘股份上周一度“成仙”。而从A股的“指标”来看,中弘股份已经成为2006年以来第二只跌破1元面值的A股上市公司。这也是A股有ST制度以来,首只跌破面值的非ST公司。
  此前,*ST海润因连续下跌,股价跌破1元,随后停牌。5月29日,股价仅为0.87元/股的*ST海润被暂停上市。原因是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度财务报告均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业绩连年亏损、三年两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这家老牌光伏公司如今挣扎在退市边缘。
  在*ST海润之前,A股已经有12年没有出现股价跌破1元的情况了(不含退市股),A股大量出现跌破1元面值,出现在年,两年时间内有14只,在那之前仅有两只,之后也仅有两只,即*ST海润和中弘股份。
  2017年中弘股份以巨亏25.11亿元成为A股亏损最严重的企业之一;今年一季度,中弘股份净亏损3.15亿元;公司6月13日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36.88亿元……巨亏、巨债、重组失利等等原因,导致该股跌跌不休。不过,截至6月25日收盘,中弘股份的股价报1.01元。
  市场“大底”来了?
  一元股暴增,甚至出现了跌破面值的个股,这让很多投资者认为是市场的“大底”来了。他们认为,尽管市场上低价股不少,但是破面股还是较为少见的。
  数据显示,目前还在上市的股票中,共有18只股曾经“破面”。就连去年退市的欣泰电气和新都酒店,在最后交易日也没有跌破1元面值。出现“破面”的个股中,除了*ST海润和中弘股份外,其余个股出现破面情况都是发生在2006年以前,集中发生在1996年、2005年、2006年。
  具体来看,有2只“破面”的时间为1996年,有14只“破面”的时间为年。剩下的2只就是中弘股份和*ST海润。就时间点而言,而2005年下半年A股确实出现了周期底部,当时上证指数最低下探至1000点附近。2005年三季度沪指总体在1000点-1200点的低位区间做窄幅整理,之后2年多的走势证明,这段时间正是A股的历史大底。
  而再往前追溯到1996年,当时市场也处于低位状态。在1996年5月-8月,先后有2只A股跌破面值。不过从之后5年的长区间来看,1996年5月-8月绝对是市场的底部区域。1996年1月到1997年5月,沪指最高涨幅达200%。从这角度来看,投资者以此作为市场“大底”的指标是有一定依据的。
  而从低价股的角度来看,此前有机构称,牛市是消灭低价股的过程,熊市则是低价股集中出现的过程,熊市底部区域往往对应低价股占比达10%-20%及以上,目前低价股占比为17.99%,处于10%-20%之间。
  证券时报也有数据统计称,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每年沪指创当年最低点之时,10元以下低价股占比均在30%以上。截至6月25日收盘,A股10元以下A股数量共1718只,占全部A股的比例超50%,数据处于相对历史高位(表2)。
  另外,有数据显示, 2008年10月下旬A股最低跌至1664点,市场人气低迷至极,但当时2元以下的个股数量未超过20只。如果按照以上指标来看,市场底部的确已出现。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除资金面因素以外,目前的A股市场中这种破净股与低价股大增、仙股出现,与A股底部关联性越来越低,并不能据此得出A股已经触及底部的市场结论。原因在于,目前的A股市场正呈现机构化、国际化趋势,投资逻辑也已经生变,价值投资显现。
  流动性折价须警惕
  低价股虽然“成本”便宜,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里面“水很深”,最好敬而远之。
  从宏观方面来看,普通投资者买低价股可能主要来自心理层面,而买低价股、低市值股更多掺入了炒作意图。过去绩差股往往通过重组就能“乌鸡变凤凰”,即便最终退市,也会有重新上市的机会,如长航凤凰和退市长油,前者退市后两年重新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而后者目前也已具备重新上市的条件。此外,有些个股就算不重组,一旦遇到热点题材,往往也能有个翻倍行情。
  不过,今时不同以往,当前严监管的态势已经改变了以往A股的一些“陋习”。这其中,对公司治理、财务合规、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而对并购重组的严格把关、退市力度有增无减;新股发行的堰塞湖压力也日渐消减,壳公司的价值则被大幅压缩。在这种形势下,继续盲目追逐低价股,无疑是不明智的。
  从技术方面看,“1元股”、低价股看似便宜,实际上存在“低价陷阱”——流动性折价。股价低不等于安全边际提高或抄底价值提升。在结构性行情中,“1元股”、低价股有可能流动性越来越差。
  以6月22日的行情为例,18只“1元股”中,仅有包钢股份(5.63亿)、中弘股份(1.09亿)、永泰能源(7.29亿)、庞大集团(1.04亿)等少数几只个股成交破亿,其他的成交基本都在千万级别,申华控股的成交量居然不到800万。
  从换手率看,包钢股份为1.14%、中弘股份为1.28%、永泰能源为3.28%、庞大集团为0.92%,申华控股仅为0.25%。股票的上涨本质上是资金的博弈,无论基本面多么优异,概念多么出彩,缺乏资金关注的个股易跌不易涨。
  另外,成交量低迷的股票一般基本面较差,估值偏高。若行情出现连续走弱,或者公司连续亏损导致退市,可能引发资金涌出,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也极易出现股价闪崩情形。
  再加上,在市场持续扩容之后,资金可选择余地增加,新的优质股对新增资金的吸引能力远超低价老股,存量博弈的格局下低价股的资金水位不断降低,会产生“低台跳水”的现象。随着未来A股同美股、港股等境外成熟市场的接轨,长期存在一批无人问津的低价僵尸股也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不断低位加码买入,很容易形成“越跌越补、越补越套”的恶性循环,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账户市值损失不断扩大。
  天风证券最新研报显示,截至6月份中,从成交金额的分布来看,A股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25%左右的头部公司贡献了75%左右的交易额。如果暂将市值50亿以下、日均成交额2000万以下列为不活跃个股,可以看到不活跃个股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因此,今年要警惕流动性折价。即使市场此后充分释放风险而筑底企稳,在今年“钱荒”的交易氛围下,投资者应尽可能规避流动性较差的个股。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弘股份 十大股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