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财务共享后,财务原始凭证证的地位是不是没有以前重要了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26
文档分享,如有文档存在侵权行为请告知,经核实将予以删除.。
 下载此文档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以平安集团为例
下载积分:2350
内容提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以平安集团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08|
上传日期: 11:49: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3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以平安集团为例
关注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
正文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公益财务、税务课程”已经推出,关注微信、即可收看,微信号:cfoclass今年在视野职业规划版碰到不少朋友都在议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称)的岗位象“输入工”,枯燥无聊不值得去。由于我之前写过一贴提到这种大型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所以我想可能是其中的一些段落给许多朋友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其实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故在此我以我之前供职过的某美资企业制造业企业为例多分享些我对的认知,以及我认为什么人去那里工作会对自身职业发展有益。 首先,我想先说两件事:一是系统,因为其实是系统催生的,而系统的应用又严重影响了企业组织和流程的变革,没有业务财务紧密衔接的系统,没有基于业务循环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流程,无法运转;第二,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日趋提升的今天,一家企业用了财务系统软件的公司基本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会计岗位的分工是跟着财务系统的模块而设的,这多半也是为了符合不相容职责分离的内控原则。所以了解是怎么回事,就需要对系统及其各子模块间的关系有基本的理解,并且要明白“不等于系统”。 我刚加入这家美资制造工厂时,它在外方母公司的整体集团架构中隶属某事业部的“全球制造运营中心”,它初期财务部门的架构和很多单一实体企业的财务职能很象,即财务总监几乎负责财务相关的所有职能,下辖会计科、成本科、财务分析科,会计科负责所有非生产加工业务的核算,工厂特有的生产成本与存货流转的核算与分析由成本科负责,财务分析科负责工厂的财务分析(成本中心)。除了这个工厂的财务部,另有一个事业部财务分析部门专门负责中国区事业部的财务分析(利润中心)。因此如果只看会计职能的话,这个时期财务部门的会计科是只服务这一家工厂,游离在集团整体的之外的。 最初我公司用的是非的财务系统,只包括(应付账款)、(固定资产)、(总账)三个模块,生产部门用的是公司自主开发的生产物料系统,从与会计分录无关的生产订单计划、物料需求预测、材料采购、库存管理、物料清单的签发与变更、质量管理,到与会计分录有关的生产成本与存货流转交易均在生产系统里记录操作,而且与系统没有关联。此时期的会计科只有组(负责模块)和几名总账会计,所有与付款和固定资产无关的业务都是由总账会计与成本科在线下完成核算汇总并填制转账凭证后录入模块的。此时会计科的会计们需要手工校验业务部门传来的各种合同与单据,遇到不懂这些纸质资料反映出来的业务性质的话,会计不知道该怎么做分录都会去找业务部门问清来龙去脉。所以那时的会计科是真的在理解业务后做“会计”,那时的会计科懂得会计的任务——确认与计量。 随着集团的项目的推广,中国区所有分支机构的系统相继上线,我工作的这家企业也不例外。除了生产运营依然沿用原生产系统以外,公司的非生产业务全部在系统中处理,各模块间的集成与关联程度一下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公司财务部的会计科不论是在岗位分工还是核算方法上都相应改变,增加了销售订单管理模块、模块、销售库存模块,工作流模块与费用报销模块,并且都与业务模块关联。因此,在这个运营实体的价值链活动中,产供储销这几大环节中,除了“产”以外所有职能发生的经营活动几乎都能在线上解决,工厂原有的生产与物料管理系统也与建立了信息传送接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系统初始化两年后的会计科已具备了脱离原工厂财务部并入集团组织的基础。于是为契合不同模块的责任,会计科的分组基本具备了管理环境中“基于业务循环”的雏形——1岗位分组变化原组改称(从采购到付款业务循环,),负责、、三个模块,主要业务是非生产型采购业务发票校验和员工费用报销发票审核,所有业务的付款,与供应商和开户银行对账,出纳也编在这个组; 原总账会计分成个组: O2C(从销售订单到收款业务循环,),负责和两个模块,主要业务是销售订单审核与销售收入确认、应收账款催收与核销、与客户对账; A2R(从会计科目到财务报告,),负责、、三个模块,主要业务是固定资产核算()、销售部门库存核算()、模块的维护与月末关账、模块里兼做工资核算与集团内部往来核算、合并上报集团各类管理报表2会计核算方法和单据信息流的变化从销售到收款的会计凭证不再在总账模块录入,所有销售发票的开具、销售收入确认和销售成本的结转都由模块负责人核准一笔发货交易而触发产生,所有应收账款核销也全在模块处理。采购方面,非生产型材料的采购(即采购的商品不需进入生产管理系统记录材料库存),从需求部门填采购申请,到采购部门寻找供应商、下采购订单再到需求部门收货确认(包括服务),整个流程都是业务部门在系统线上完成,员工费用报销也是个人在模块里填写费用报告,扫描发票原件做为附件提交的。此外工作流模块的上线使所有单据的审批都能在线上完成。会计可以在模块里关联业务模块的单据执行发票校验,月末未付的费用计提项也由模块根据“无发票收货单”列表运行“待计提项列表”,如果待计提列表在模块中被核准即自动产生预提分录。预提分录涉及的借方科目已由项目组在后台设置好,这样当业务部门提交收货确认和员工提交的费用报告被核准时,都可以在模块的“待计提列表”产生预提分录时自动分配记入预设的借方科目。3月末结账事务的变化ERP上线后另一大变化是会计科月末结账的时间压力加大,且灵活性降低,全公司所有业务部门都有一个感觉:“截止时点”这个词太重了。以前的系统是我们这家子公司自行管理开关账,且没有业务模块,业务与财务间的单据传递是线下的,所以子模块什么时候过账到、什么时候关账会计科经理可以自行决定,甚至子模块关了后如果发现漏做或错做了交易还可以重新打开会计期间修改,只需满足集团要求的财务数据与报表上报期限即可。而上以后要遵从集团全球关账时间表,因为系统要发挥它信息实时共享的功效,必须要求更高程度的全球性整合。所以不论财务系统还是业务系统,集团下发的全球结账时间表中,每个子模块都有截止和关闭时间要求,关闭后录入的记录都自动进入下一会计期间,对财务系统来说,重新打开原会计期间修改需得到区域的批准,并且若非特别的理由这种申请一般不会被批准。由于子模块关闭的灵活性降低,所以尽管结账期没有变化,但会计科的人都觉得比以前压力大许多。而且在美国上市公司都需遵从的萨班斯法案框架()下,系统的线上操作流程被鉴定是控制有效的,不在子模块内处理的都属于线下交易,通常被视为有控制风险的例外事项,因此每月截止日那天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了减少线下“例外事项”,都要把所有业务赶在子模块关闭前输入完毕。4会计人员思维的变化 以为例,上线后会计人员思维发生了变化:会计不用象以前一样收集好每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也不用自行判断这笔业务该借什么科目,他们只需要关注贷方,即“应付账款”或“其它应付款”,在新型的环境中,组的工作思维变成“我关注的是公司的流动负债不逾期也不提早地支付,而不是某一笔业务如何做会计分录”。因此月末计提未付费用时,每笔费用该借记哪个科目,他们只能参照模块出具的“待计提项报告”,至于这报告中显示的基于系统预设的默认会计科目是否正确,组的会计们慢慢没有感觉了,因为原来的纸质原始凭证都不需要了,以前不懂业务怎么做账可以问填原始凭证的业务人员,可以在询问业务部门后在原始凭证上手工标注,而现在一切业务信息都在系统被“标准化”了,不懂只能问电脑,因为即使你问业务人员,他也不知道你说的会计科目是什么。 我公司财务部的会计科最终依照集团指示脱离工厂财务总监的管辖转到中国区,新组建的组的会计要服务包括工厂在内所有中国区分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原来一起工作相熟的会计们转到以后,我和留任工厂财务部的财务分析经理及事业部财务分析员们都明显感觉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每到月末,都要处理大量来自团队的邮件询问:哪些费用要计提,计提的话做到哪个科目里,那些线下交易又缺少哪些数据等等,似乎我们这些被定义为不做账的财务分析一到结账的时候就变成会计支持。上线后不同模块间信息流输送频繁了,中间科目多了,各种子模块产出的报表也多了,我们事业部财务人员为了确保经营分析的数据更有质量,需要做很多人员不关注的数据核对清查工作,把不同表的总计对上,对不上要查原因,必要时还要找调账。反正结果就是的会计越来越“不懂”会计了,事业部财务人员越来越“懂”会计了。 以上是我以前公司的会计职能从单一实体的会计科到服务多家实体的的演变。上述种种变革说明:是公司“专业化”财务管理模式,它在的技术流程的变革中应运而生,它要求会计关注的是“业务循环”和从前端业务到后端财务的整个流程步骤衔接的顺畅,而不再关注事后对单笔业务交易的会计记录,后者大部分可由系统完成,这样的会计们处理交易到出财务报表的效率才会大幅提高,会计职能的总人数才会减少,所以理解业务交易性质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落到了事业部财务身上,因此我一直认为没有会计经验的人是不宜直接去做财务计划分析的,因为没有会计经验便不懂得自己分析依赖的数据的产出过程,以及何种数据是质量合格可供分析的。此外,在多实体集团企业内,的上线可以倒逼业务流程再造和标准化主数据,客观上也降低了会计判断一笔交易如何做账的难度。因此,一个集团型企业若采取这种管理模式,本来就是向财务职员传递一个信息:你不是“全才”,你要有更“专业”的角色定位,如果你在工作,你的目标就是效率和控制,而深入理解业务、支持经营决策,那是事业部财务的职责。 有人质疑建立以后会计越来越不懂做账,那么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质量下降?抛开系统上线前对各业务类型会计科目的预设是否恰当不谈,假设确实系统由于设置不当出现记账错误,以上述【】段里的会计月末预提时不关心借方科目的情况为例,谁更应该关心这些借方科目?费用,应该负责各部门预算的人最关心;固定资产,应该负责资本性支出预算的人最关心;存货,应该是工厂物流部门最关心。因此在一个绩效考核体系全面严谨的公司,不需要会计去关心这些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如果会计或系统记错了科目,自有人来关心和追着他调,但前提是这个绩效考核体系中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与财务会计科目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先进企业的各业务部门绩效评价和分析报告的编制常由财务部门负责的原因。所以绝不是只和系统和业务流程标准化有关,想要提高效率的同时又不降低质量,需要加固或者提升其它某个管理体系,它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 说了这么多,我可以尝试挖掘一下什么人适合去工作了。做为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一种新兴模式,对于没有经验的会计新人来讲做这种岗位缺乏对“会计分录”的直观认识,但如果对于之前有会计经验的人(特别是在单一实体单位做过多个会计岗或全盘帐)来说,进入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大型规范的企业是如何自动化、标准化、高效率地管理所有业务循环、处理记录海量交易,最终产出会计报表的。由于共享服务中心系统是在全公司内广泛应用,在这种环境负责多个实体的交易记录,会比原来在单一实体做会计对公司业务流程有更体系化的认知。 如果在单一运营实体做会计,就如同我原来工作的那家美资工厂初期时财务部门会计科的情形,每个岗负责一个模块,或者财务系统上线模块不足以覆盖所有业务,很多交易以及凡是子模块里错记、漏记的全在里录入,而且业务部门的模块及其跟财务系统的集成都很可能非常离散。但在世界先进企业的共享服务中心系统更具备“财务与业务无缝衔接”的特点,前端业务部门每个步骤的操作,即使不产生会计分录(例如建立物料代码或客户档案主数据),都会对最终财务系统的某个分录或某个分析报表有影响,而且所有原始凭证都由系统的操作触发并关联其他单据,在单一实体那种“不完整”的信息管理环境中很多时候仍需要执行“事后控制”,例如月末结账发现什么地方不对了,缺什么单了,才到业务部门索要。因此如果之前有单一实体的会计经验,再到管理成熟先进的公司的做会计,对这两种不同成熟度的管理环境的比较认知会很明显,这种认知对于丰富财务管理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和积累。 在工作的价值不是象传统的制单会计一样关心每笔交易怎么做分录,而是对从业务到财务的整体流程的改进有深度认识。例如集团每次投资或并购一个新的实体企业,每次扩张带来新的业务类型,的流程都要跟着更新整合。这些变革和整合会使需要流程专家类的人才。很多大外企的区域或全球里都有这种专家性质的职位,这些专家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业务循环和流程层面的,这种思维是“前瞻与整合”的,而不完整环境中会计的思维是“事后和离散”的,两者不是一个高度。总结一下我认为适合到FSSC工作和发展的财务人员的类型1.有单一实体会计经验,且接触过财务系统,最好负责过财务系统中多个子模块 2.对科技知识、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系统后台逻辑有兴趣和学习的感觉,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3.喜欢按计划分步骤做事,认同整合、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4.有超越支持单一实体业务运营的观念,更喜欢关注集团层面整体的合规与信息整合 接下来说下的日常操作岗位中这三个组的特点。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单调的,并且交易量大,所以人员流动也很快,但组我认为还是比较复杂的,这里仅以我以前公司的和系统为例。的模块(订单管理)在整个财务系统中的分量很重,销售部门输入的订单都要经过模块的核准才能释放给工厂生产部门排产与备料,所以说模块几乎是驱动生产运营资源和生产管理系统的龙头,而当销售部门发货的时候,又是模块核准发货记录才能触发开具系统发票,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这两笔交易分别在和模块里产生。所以,组中负责模块的会计需要对收入确认的会计准则理解得很深刻准确,能够根据销售合同条款判断某笔发货“风险是否真正转移”。组相对来说不那么贴近业务模块,当然不是说它只管总账模块,象库存、薪酬、固定资产这种模块也可能会一并编制在组,各个公司有可能分组不同,但总体而言,它相对和来说比较后端也比较杂,不象和一样大量频繁地接收着来自业务模块的多种输入,这个组处理的更多是财务内部的调整,不会频繁出现发现哪笔交易不对了但不知道是谁做的,需要回去问前端业务部门的操作的情况。所以相对来说在学习系统各模块知识方面,最简单。 最后说下财务分析这个“热门”职位,不少在外企的会计喜欢转去做财务计划与分析,我想那更多是因为他们认为贴近一线业务运营比在后台核算账务更有趣,例如一家公司做什么业务,哪些业务赚钱,赚钱或亏损的原因,有什么改进举措等等,这些都是管理会计里决策分析、绩效评价、成本控制等核心内容,似乎财务人员只有做贴近业务的事才能创造价值。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一家集团性企业终要靠事业部和运营实体做业务赚钱,做财务计划与分析是直接帮助业务部门创造运营利润,因而这种价值更量化直观,从损益表“毛利”或“运营利润”项以及记分卡里各项运营绩效指标值就能看出来,但财务的中后台职能的价值创造更为隐形,比如企业在并购交易后做整合与不做整合价值差异有多大?做整合的价值什么时候体现出来?这个不是几张财务报表和几个业绩指标能说清楚的。所以在里的职业发展也一样,流程顺不顺、改不改进对利润有多大影响?但是不能说这些不直观不量化的事情就没有价值。 所以做财务的哪个方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论在哪个方向,都保持独立思考、关注表征背后的实质及其影响的能力,才能在任何方向都不至于只知皮毛地浮在表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亦如是。 PS:我工作的那家美资企业只是众多跨国公司中中等规模的,所以中国区里只有会计职能,但是实践中很多跨国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还可以涉及到、税务、资金等更多职能,这因企业不同而不同。我对这些更为广义的缺乏感性认识,请在外企做这些职能的童鞋继续跟帖分享。来源:中国会计视野http://bbs.esnai.com/thread--1.html 精华推荐理财大智慧(微信号:licai9188)理财领域最专业的微信号!理财需要大智慧,智慧创造财富,财富成就人生。分享理财智慧,提供投资理财信息,建立理财资源人脉,让你早日实现财富人生!金融第一教室(微信号:jrclass)金融实战学习第一微信,干货+资讯+人脉+沙龙。金融投资、投行证券、银行信托、PE/VC、财税法律,每日推送3-4篇干货资料,不定期组织公益的金融沙龙。做最好的金融微信。企业大智慧(微信号:bigwise001)企业家、创业者、合伙人的私人董事会。每日发送,企业智慧干货精选;定期举办企业家公益专题沙龙;组织“私人董事会”,头脑风暴、智慧碰撞、结识人脉。文章目录,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分享给好友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evant
<li class="w first">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17年有可能会为一些重大变化的“起头”,但不要期待很快就会有结果。文 | 韩福东来源:<li class="w first">习声回响,原声放送!<li class="w first">雾霾严重时你所在的省市公交车免费吗?<li class="w first">人的正常寿命是多少岁?按照密宗讲,是120岁.近代的虚云长老活到了一百二十岁.上次我去漳州佛光寺,妙智老和尚成就肉身菩萨...<li class="w first">前天,有微友发微信向“律师来了”咨询:我今年27岁,是一个全职妈妈,家在杭州.老公比我大5岁,也是杭州人,但他被公司外派...<li class="w first">不要去骗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不是对人人都好;一辈子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不容易.错过一辆车,可以等,错过一个人,也许就是一...<li class="w first">迪士尼新作《奇幻森林》今天跟大家见面了评分相当不错!老规矩,探片小分队提前试深浅总体上,这部电影还是很值进影院观看的单...<li class="w first">一中国女士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带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国旅游.这位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li class="w first">昨天,杭州的陈大姐接到前几天请假的保姆张阿姨从老家建德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儿媳妇生了个儿子. 陈大姐连忙道喜祝贺,可是电...<li class="w first">就是他!他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被记过处分,罚酒三杯后不降反升,当上了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药品安全总监.而三聚氰胺案爆料人蒋...秒后自动跳转至回答所在的问题页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关于科研单位实施财务共享平台的若干思考
关于科研单位实施财务共享平台的若干思考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企业开始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财务共享平台的全新财务管理模式,本文从科研企业财务核算的角度出发,对财务共享平台内涵进行介绍,并对其实施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同时针对财务共享平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研单位;财务共享平台;财务管理效率   一、财务共享平台的基本内涵   所谓财务共享平台服务,是指将原先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共享服务。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就是在各科研单位财务部门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独立的财务共享信息职能部门,专门用于处理科研单位的日常财务核算业务,同时原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通过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和财务共享自助服务系统提交事项申请,并将会计原始凭证以扫描影像件形式采用二维码技术关联到具体的事项申请后提报给财务共享平台处理。   财务共享平台主要基于网页开发的两个系统:一个是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用于科研单位差旅费、化验计量费、仪器仪表修理费及技术协作费等日常业务;另一个是财务共享自助服务系统,用于应收、应付、资金和固定资产等业务的事项申请。   二、科研单位实施财务共享平台的重要意义   1.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科研管理的关键是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审批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以金额为标准实行逐级审批。审批环节伴随着大量原始单据的流转,同时需要有专人进行单据的归集、传递和整理。实行财务共享平台以后,取消了大部分纸件的签批环节,各级审批负责人可随时根据系统上的待办工作关注需要批准的事项和金额。这样的处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节省了经费审批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占用。   2.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监控经费审批进度   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负责人,是最为关注经费审批流程的。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研究人员将所有纸质文件交由专人负责审批流转后无法及时得到各级申请的直接反馈意见,特别是当某一级审批人出具拒绝或者尚需完善的意见时,科研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改进。而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科研人员作为申请人,填报申请单并提交后,每一级的申请在线上的申请单上一目了然,为科研人员的工作进度控制和安排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虽然同属科研板块,但是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且各分支机构单独进行财务核算,对于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规范和制度在执行层面也会有所偏差,这就造成了逐级汇总生成的集团总部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而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旨在财务管理标准化和一体化,由统一部门集中会计核算,多层监管,规范操作,以实现集团公司范围财务水平的平衡,确保不同机构财务工作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同时也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了资源统筹配置。   4.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实现会计凭证的无纸化   科研单位的研究项目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技术开发费的拨付、科研设备的构建很大程度都是阶段性分步骤地完成,配套的会计原始凭证如验收报告、竣工结算的纸质文件数量多且内容复杂。在财务共享平台上,可以直接根据会计记帐凭证准确定位到会计原始凭证的影像件,直观清晰,需要进行抽样的会计原始凭证也可以直接打印归档,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无纸化程度。   5.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会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财务共享平台的流程设计就很好的为上述原则提供了保障。从科研人员的事项申请填报开始,到财务人员的收单和初审、财务共享人员的二级审核、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三级审核,再到审核完毕的待制单和制单完成,拒绝越级审批和替代审批,且整个过程全部保留纪录。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申请事项出现变化需要修改申请时,修改的详细内容也会全程纪录,做到记录完整并且可以追溯修改痕迹。   三、现阶段科研单位在财务共享平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共享平台缺乏相应的科研资金信息   科研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决定其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对科研课题进行有效选择,但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并不掌握具体科研课题的预算及资金拨付情况。如果科研人员前期填报时申请单的预留课题预算不足,就会直接导致制单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后面的制单过程中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与科研单位财务人员再次甚至多次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业务处理的时间成本,直接影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2.财务共享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   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人员与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缺乏有效沟通的方式,目前只能借助电话、邮件或者网络通讯工具。财务数据敏感保密,这些基础的通讯方式在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上不能提供有力保证。此外,会计核算过程结束后,没有及时反馈的有效途径和灵活的查询方式,造成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仍需按照事项申请单号逐笔查询会计记账凭证编号,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   3.财务共享平台模块管理增加了财务人员工作量   与以往的财务核算方式相比,财务共享平台通过科研事项申请单将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连接起来。由于部分会计核算业务过程较为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对应科研事项申请单,相应增加了科研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如科研设备单机零购构建固定资产由采购、付款、在建工程和转资四部分构成,这就需要提交四次科研事项申请单。如现金支付业务,由于需使用“银行托收支票”过度科目,也使一次完成的日常业务提交两次科研事项申请。   4.财务共享平台的初期资料输入存在困难   由于会计资料无纸化尚未在全社会企业范围内实行,科研单位外部相关单位多以纸质发票为主。财务共享平台的会计核算以会计原始凭证的影像件为基础进行业务处理,一些会计核算业务发票数量巨大,导致影像件的扫描时间花费过多。例如与科研单位业务往来频繁的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专利年费及申请费,每次业务办理的发票有数百张之多,逐页扫描的工作量几乎占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一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5.财务共享平台的设计存在缺陷   现阶段,相当多科研单位的财务共享平台系统本身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和财务自助服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SAP之间信息更新尚不能完全同步,直接影响后续会计业务核算的时效性。其次,系统中存在大量无效、作废或者过期的科研事项申请单,无法自动定期清理和删除,造成系统资源无效占用和浪费。最后,基于网页开发系统的稳定性受制于网络,一旦网络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数据传输中断导致的数据部分遗失,给会计核算业务带来隐患。   四、推进科研单位财务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1.科研单位应加强经费预算与会计核算   首先,在科研课题立项之初就应贴近实际,正确编制课题预算,尽量涵盖科研项目涉及范围内的所有合理费用及资本支出。其次,对科研课题实行独立项目资金管理。建议以科研项目为依据进行独立课题经费核算,不能从科研人员的调配角度出发,认为只要是所属部门的课题都可以合并核算。第三,对单独的科研课题进行明细管理。如果满足了资本化条件的资金使用就不能作为费用进行核算,属于经常性项目的科研经费支出就不能作为特殊费用项目列支。   2.科研单位应加强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沟通   科研单位应设计专门用于科研单位会计人员和财务共享平台会计人员专用的有效联系方式,做到有记录可查询。科研单位会计人员和财务共享平台会计人员的沟通可以分为日常事项沟通和特殊事项沟通。例如会计科目是否适用和会计记账凭证编号列示等属于日常沟通范围,可以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作为待办事项和已办事项列示;又例如资本化或者费用化,以及由哪个科研项目经费承担的问题属于特殊事项沟通范围,可以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作为保留事项列示。同时,应提供多种条件筛选查询方式,以满足事项申请人、金额、初审及后审时间、供应商名称等各种查询要求。   3.科研单位应规范科研事项申请单的填报内容和提交方式   首先,简化科研事项申请单填报内容。随着财务共享财务人员对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逐步了解,科研事项申请单上的非核算内容可以适当减少和取消,如申请事由和支付方式等。其次,应尽量减少会计前后联系,顺序进行的复杂会计核算业务科研事项申请单的填报数量。如一次性完成科研设备单机零购构建固定资产的会计业务,可以只填报一次申请单,同时提供穿透式查询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双方财务人员的业务量,也使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流程更简单明晰。   4.科研单位应推进会计资料的无纸化管理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的要求,并考虑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特殊性,对于每季度或者每年发生一次的业务,会计原始凭证的纸件和扫描件需要按时归档妥善保管,但是对于每月规律性发生的,纸质会计原始凭证数量巨大的会计核算业务,则可以与相关业务单位协商直接以影像件作为业务办理和会计核算的依据,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扫描工作,也从根本上节约物力,避免浪费。   5.科研单位应完善财务共享系统的流程   财务共享平台建设作为会计核算方式变革进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实施的逐步拓展和试点的不断反馈,也在积极地调整,以解决不同单位所面临的问题。例如,财务共享平台与财务核算系统之间信息更新不能完全同步的问题,财务共享平台的财务人员就应该将其提高到优先处理的层级,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处理完成。再例如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数据的问题,目前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就应该分批分期与科研事项申请单的提交人进行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后进行删除或保留的后续处理。因此,财务共享平台将科研单位基层财务人员从日常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脱离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从以往对科研单位基本业务的单纯处理到科研事项全面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更高层次的工作当中。在基层财务人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上述工作重点的转变必须依赖于财务共享系统流程的优化,真正实现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满书军:《共享财务服务在企业集团的实施运用》,《时代金融》,2011年第9期。   [2]吴一平:《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内部控制》,2014年第12期。   [3]财政部会计司:《会计资料无纸化政策破冰――》,《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2期。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部在公司的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