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自家产的杞县大蒜产量拿到网上批发可以吗 怎么做

大蒜之战------傅海棠
行内人比行外人清楚,但也未必清楚
有些人,特别是自以为熟悉了解一个行业的行内人,容易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容易把正常的变化看成是不正常的事情,不愿意去想、不敢去想行业可能会发生的大变化,有时候还反对甚至批判别人的想法。
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我回村里过年,和乡亲朋友们在一起吃喝。当我对大家说“商品还要通胀,物价将要上涨”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对我说“你去看看菜好了没有?”(意思是让我别说了)。他感觉我说得没有道理,他不愿意去思考,当货币多了,商品价格会怎么表现。我试图和大家说原因、说道理,但大部分人还是“沉浸”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氛围中,不愿意听取我这个“异类”的言语,而我这个人又特别喜欢把我所知道的实话告诉大家,所以有时会显得格格不入。
当我说2009年的大蒜要涨价甚至要大涨的时候,不少业内人士对我的观点表示不认同,也有少数人说我是“瞎胡闹”。其实我只是把市场规律对价格变化的反映告诉他们而已,如果听了或是借鉴了,他们可能会有大的“收获”,但很多人不但听不进去、不愿意听,甚至还强烈反对我。我只是想让身边的人知道价格的运行规律,他们中的很多人非但不想知道,反而还生我的气。后来我想,或许价格运行规律本来就应是少数人能知道和理解的,我一厢情愿地想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个规律只能是我的错误了。
行内人对一个行业的方方面面比较了解,往往能得到一手信息,同时行内人又有多年的实操经验,对行业运作的各个环节都非常了解,因此行内人一般要比外行人更能把握某个商品的价格波动节奏。
但行内人也有行内人的缺陷,行内人容易思维固化,认为事情就应该这样发展,因为多少年来都是这样发展的。一旦行业的大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绝大多数行内人反而会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在普通的行情波动中,行内人看得更准,也更容易赚到钱,做得好的人,几乎每次都可以踏准价格的阶段高点和低点,经过数年的运作,积累不少的财富。只不过一旦超乎历史常规的行情爆发时,行内人往往因为思维固化而预测不到、不敢预测、无法想象价格的超级波动,当价格突破了以往的价格波动边界,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世界”,绝大部分行内的老人却还停留在“老的领域”、“老的世界”,用老的思维去判断和预期,用老的边界去界定,也就必然要错过大行情,甚至要大亏一笔,把之前几年的财富积累都付之一炬(2010年的棉花市场也是如此)。
在历史性大行情发生时,行内人往往会“当局者迷”。
2003年的大豆上涨行情,豆商们都去放空,因为他们觉得大豆价格从未这么高过,肯定要跌回去,但实际情况却是涨了再涨,高了再高,当时若不是交易所临时出台涨停限制的规则(缩小涨停板、三板协议平仓),恐怕做空的豆商损失还要大得多。豆商们知道大豆产业的信息,但忽视了全球大通胀的背景,这是他们输钱的原因所在。
2011年-2012年的螺纹钢下跌行情也是如此,钢材在以往的价格波动节奏中,总是有涨有跌的,跌了总会在一段时间内涨回去,至少会有像样的反弹,因此跌了买,再跌再买,反弹或反转了卖出,这样的方法在以往的年头似乎都能赚钱,无非是熬一个月、两个月还是半年的问题,而到了年,则完全不同了,熬一年也熬不出头。年,几乎所有的钢材贸易商都亏损,不但在现货上亏损,参与期货的大部分也是亏损。钢材贸易商们熟悉钢材行业的方方面面,但忽视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和全球经济的调整背景,这是他们输钱的核心原因。
再次调研,确认大蒜要涨
到了4月中旬后,我去江苏邳州的大蒜产区考察,进一步了解情况。
我早上5点多出发,开着我的奇瑞车,带着夫人和儿子一起去(考察大蒜生产情况的同时,顺便带儿子出来转转)。下午一点多到了江苏邳州(路难走,没有高速)。
看到路边的田里有在干活的农民,我就靠边停车,下来打听。
我跨过路边的小水渠,到田里,递上一根烟,和他聊了起来,“老乡,今年大蒜怎么样啊?”
“哟,长势不好,要减产很多!”
“这样啊,那你今年种了多少亩啊?”
“我今年只种了2亩。”
“去年呢?”
“去年多,种了5亩,可惜卖不上价。今年这2亩看来也要亏钱。唉!”
“其他人今年也少种了吗?”
“嗯,也差不多。我隔壁的邻居今年种了7亩。”
“那去年他种了多少呢?”
“去年种了10亩。”
“现在天这么旱,大蒜该浇水了,怎么也不见你们给大蒜浇水啊?”
“这不是卖不上价吗!去年的蒜薹抽了后都扔在沟里了。今年冷库里的蒜往外豁着来,储存商都不准备收新蒜了。浇了还不够水钱,懒得理它了!”
我走上了公路,准备走了,又回过头和他说了一句:“老乡,今年蒜薹要至少卖一块钱一斤。”
“真的吗?”
“我保证!你赶紧把自家的大蒜浇点水、下点肥。”
老乡有点激动,“那我明天买化肥去,抓紧给大蒜浇水。”
(那年蒜薹卖到了1块七八一斤,创历史新高。)
金乡县是全国最大的大蒜主产区,其他的主要产区基本上也在距离金乡几十公里到三五百公里的地方。我就开着车前后左右去实地考察。主产区除了山东金乡和苍山、莱芜、商河、茌平,还去了江苏邳州、河南杞县、中牟,以及各地周边的一些副产区。
我累计跑了上万公里,综合得到的数据是大蒜播种面积下降30%左右,单产减少20%左右,也就是说按照我的调查数据总产量会下降40%左右。真是物极必反、天意如此啊。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注1: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地有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莱芜市、商河县、苍山县(临沂市)、广饶县(东营市)、茌平县、成武县,河北永年县、大名县北部、江苏邳州市、射阳县、太仓市,河南省杞县、中牟县,上海嘉定,安徽亳州市、来安县,四川温江县、彭州市,云南大理、陕西兴平市及新疆等地。
注2:全国大蒜四大产区为山东金乡、河南中牟县杞县、江苏邳州、山东苍山(另一说法是山东莱芜)
大蒜暴涨 空头崩盘
每一次大的变化来临时,大多数人在变化之前都没有想到。大多数人只从当下的因素考虑未来,而没有考虑未来影响因素的变化和潜在因素的发生。某些事情未来一定会发生,那么就必然会成为影响未来的因素,比如2008年大蒜的种植面积下降、大蒜单产下降,那么2009年大蒜的总产量必然是下降的,这必然发生的产量下降对2009年大蒜的价格必然会有影响。若加上其他突发因素的配合(甲流的突然爆发),大蒜价格的波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打破年这两年的格局。
我强烈看涨,预期在五月份上涨,因为蒜薹在五一前后上市,我预计蒜薹的上市价格会创历史新高,一旦蒜薹价格创新高,就会给人们大蒜涨价的信心。在2008年10月的时候,我打听到寿光有大蒜电子盘,在济宁也有代理点,去开了户。但一开始没有做,因为考虑到距离下一年大蒜收获的季节还有很长时间,怕做进去后,被主力吃掉。
春节后,2009年3月,我把做期货赚的两三万块钱转到电子盘账户,其实所谓的“现货电子盘”,表面上是现货远期保证金交易,实际上和期货差不多,就是保证金略高一点点,收20%的保证金。我大蒜建仓的时候大约是840元一吨,当时的现货陈蒜的价格才200元左右一吨,人们预计新蒜的价格也就在400元左右一吨,840的价格看似天价。我做进去之后价格没有大的变动(基本上就是在700多到900之间震荡),我就等。
那段时间我期货做得也不错,主要是做豆粕,大约5万元起步,第一次转出两三万到电子盘之后,没过多久期货账户剩下的钱又赚了一些,我就把赚的钱再转到电子盘账户做大蒜,再赚一点就再转过来,因为我感觉大蒜的大行情马上要来了,机会不可错过。
到了2009年4月中下旬,我在全面考察几个大蒜产区后,更加坚定了大蒜上涨的信心,而且大蒜马上进入收获季节,价格爆发的时间越来越接近(很多人往往在收获时才发现大蒜减产太多,正常经营和消费的赶紧进货,再加上惜售的惜售、囤积的囤积,还有投机资金的进场,价格上涨就会在那段时间爆发)。那时我做大蒜的账户差不多已经有了20万元资金,基本上集中精力做大蒜电子盘,期货看得比较少了。
天有不测风云,物极必反,老天果然配合。月,新型甲型H1N1流感从墨西哥和美国开始流行,人们对这种新型病毒没有足够的免疫力,迅速造成数百人死亡,并在短短几周内蔓延到全世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6月11日紧急宣布,全球进入40多年来首次流感大流行,并决定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别6级。(截止到2009年底,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全世界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万人,中国确诊的感染人数超过12万人,死亡病例超过600人。)
因为新闻媒体持续报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蔓延以及中国可能受到的影响,老百姓对甲流的担心和恐惧与日上升,政府和百姓都开始采取各类防御措施。这时,坊间突然流传“吃大蒜能够预防甲流”,大家心想反正吃点大蒜不会有坏处,就蜂拥去买大蒜了。这一突发事件竟然促进了大蒜的需求,那时出口也好了,金乡50万吨大蒜的库存很快就消化了一半,进一步引发大蒜价格的上涨。(我当时心想,一件事情好,老天总有办法让它好透,一件事情坏,老天也总有办法让它坏透。而且老天总在最恰当的时机发力,当大涨或大跌的条件还缺一点的时候,老天总会对应地再出点条件。要不然怎么反过来呢?没完了,不平衡了。)
2009年五一之前的4月22日,寿光交易所(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发布公告,说是为了预防交易风险,出台了一个“集中代为转让合同制度”,这类似于期货市场的连续三个涨停板或跌停板之后的协议平仓规则。在当时大蒜上涨预期越来越浓的氛围中,这一制度的出台明显是“偏袒和保护”空方的,看来当时空头主力也已经闻到了大蒜即将暴涨的味了(后来才知道空头主力和交易所的关系比较密切,他感觉自己做空的大势已去,只好找交易所帮忙,可能给交易所送礼了,才推动了集中转让制度的出台,而且出台的时间也恰到好处。如果不是交易所救了他一命,他可能会完全倒掉,保证金一分钱都拿不走)。
4月底5月初,蒜薹上市,由于大量减产和需求激增的原因,蒜薹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竟高达1块7*到1块8*一斤,这可是创了历史新高(原来的最高价1块2左右)。
我盼着五一后大蒜电子盘的开盘。
果然,第一天就大涨,价格逐步上涨,涨到涨停并封在涨停板。根据当时的现货的价格,电子盘连续三个涨停板还跟不上现货一天的涨幅,我想着这次要大赚了。第二天,情况并非我所预期的那样直接涨停,而是开盘的瞬间价格先在跌停板成交2万手,然后立即封死涨停,全天在涨停板几乎无成交,在跌停板的成交量大,这是主力事先谋划好了的,这样,虽然第二天的收盘价是涨停板,但结算价居然在跌停板附近!可见当时空头主力的实力和操控市场的无赖。第三天再涨停(价格和第一天的涨停板差不多),就“集中转让”协议平仓了,这时价格大约到了每吨1100元左右。“集中转让”制度的出台加上空头对市场的操控,让空头这次的损失大幅减少。
“集中转让”后,空头“顺利”出逃,我的仓位也全部被强行平掉了。市场没有主力做空,价格就天天封死涨停板,成交量很少,我也做不进去。我一看寿光的电子盘太黑,成交量又少,不能玩了,就去查找打听有没有其他做大蒜的电子盘。我在一个大蒜网站的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发帖的人说他代理日照龙鼎公司大蒜电子盘的开户。于是我在当天下午一收盘就到代理点开户,第二天上午就把寿光账户的资金全部转出,放到龙鼎的账户上建仓,这时,我的账户资金已经从20万做到了70万左右,其实如果交易所和空头主力不玩“猫腻”,这20万至少要变成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没办法,谁让我是散户呢?
到龙鼎建仓时,它的电子盘价格已经到了1500元一吨,这个价格可能别人不要,但我要,那时的大蒜才刚刚涨起来,我觉得后续还能涨更高,这个价格还是便宜的。我在周三开始建仓,建仓总共花了3天时间,周三的价格是1500,我开仓30%,周四跌到了1450,又开仓30%,周五跌到了1400,我把可用资金几乎全部买上了。按理说做期货不能满仓交易,但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根据我对当时大蒜现货市场的观察和判断,周末两天,大蒜的价格会“窜”起来。
我的朋友有点担心,劝我减仓,但我根本就不怕,到了星期五我也不减仓,我很有信心,认为大蒜的行情就要像山洪一样,马上就要爆发了。
我和他说:“不用怕,这大蒜,我三天就和它见分晓!”
“吹牛!”他不以为然,“你斗不过主力的。”
“即便主力是老虎,我都不怕,我和老天站在一起呢!”
我的坚持换来了好结果。周末两天,现货每吨涨了400元(鲜蒜从周五的4*5一斤,到了周日下午涨到了6*5左右,鲜蒜水分多,它一吨1300元,相当于干蒜1800左右,而电子盘交易的就是干蒜)。星期一大蒜电子盘涨停,星期二星期三也是涨停,大蒜就在这三个涨停的带动下涨上去了。那个时候全国有很多现货电子盘,不像期货交易所是国家开的,现货电子盘“交易所”多半是公司开的,而且坐庄操控现象很严重。当现货新蒜价格涨到3块5*一斤时,电子盘还只有1块多,很多人都看到了机会,排着队去电子盘开户、入金、做多。我因为上次在寿光“吃过亏”,在龙鼎做就比较小心了,别人入金,我出金,一般是赚了50万就出金,账户上始终保持50-100万的操作资金。那时很多投资者都认为龙鼎的电子盘不会有问题,因为龙鼎公司的后台还有房地产,但我不这么认为,龙鼎的空头主力一直压着价格,导致电子盘的价格比现货低很多,而大蒜电子盘的参与者大多是直接参与大蒜产业链的人或是很了解大蒜的人,看到电子盘价格这么低,越来越多的资金会进来做多,一旦空头扛不住,恐怕多头的钱也拿不出来。我甚至感觉龙鼎公司和空头是一伙的,这让我更加警惕,不停地往外提钱。
我发现放空的是主力,做多的是散户,很多大蒜贩子都去做多了,因为大蒜贩子是在市场第一线的,他们去收货很难收到,就知道价格要涨,他们容易闻到大蒜要上涨的味,而“上面的人”反而闻不到。这一年大蒜贩子一开始就大量收,涨起来之后就逼着储存商高价吃进,不少贩子没少赚钱。电子盘的交易者和期货交易者有所不同,参与电子盘的现货客户多,特别是现货贸易商多(外行的散户少),他们能掌握第一手信息,一开始他们可能不明白价格会涨会跌,但只要蒜薹下来就知道价格要涨了。蒜薹价格创了新高,大家的买劲就上来了,往年大蒜5月下旬挖上来到7月才销售(有一个风干过程,至少一个月),2009年则刚挖上来就被收走了。当蒜薹下来的时候,做现货的就很少有人去放空了,所以空头主力几乎是一个人和所有人对赌,虽然有资金优势,有交易所袒护,手法也比较凶悍,但“以一敌百,虽勇而必不胜”。这就是电子盘经常会崩盘、倒闭的原因。
我从1450建仓之后,不停地加仓、倒仓、出金,到了6月底,价格涨到4000左右的时候,已经出金了600万左右,账户里还有100万左右。随后龙鼎逐渐崩盘了,我账户里剩下的100来万取不出来了,另外还有一大批做多的投资者账户里的钱也拿不出来(有个朋友1000多万出不来),很多人举着牌子去龙鼎甚至去政府那里“讨说法”,但哪里要得回来?
其实龙鼎电子盘4000多的时候,现货已经8000多了,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任何人都是干预和左右不了的,价格多少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某个主力或机构说了是不算的,他若是硬要压住价格,结果只能是爆仓崩盘。这一波大蒜的行情,我介入的那段时间,电子盘价格从840涨到4000多,两个多月,价格涨了好几倍。若再稍微往前推一点,现货更是从1*钱一斤,涨到了3块多一斤。按照这样的上涨幅度,如果是做期货,那赚的可多得多了。
我为什么100%确定大蒜要涨
之前由于在期货市场常年亏损,入不敷出,就像1996年放手一搏养猪一样,如果这次大蒜的行情没有抓住,我可能又会很长时间都翻不了身。
不过,我敢这么说,这次做大蒜的行情,我是有100%的确定性把握的。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因为我了解大蒜市场的规律,贵了大家都种,贱了大家都不种,容易暴涨暴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我的实地考察和多方了解观察,认为各个层面的因素都支持大蒜的上涨。总体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因素:
1、货币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用注入货币的形式刺激经济,美国如此、欧洲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中国的4万亿更是一夜之间就出台了。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有助于推动大宗商品的上涨,也就是说不光是大蒜,其他商品也会涨,整个商品价格都处在上涨的氛围中。
2、气候环境:大蒜是吸水作物,若没有降雨,一到两个星期要浇水一次,而年大蒜种植周期内,有干旱现象。
3、生产情况: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种植总面积减少30%左右,单产减少20%左右,总产量应下降40%左右。
4、库存情况:原本还算较多的库存,在2009年三四月份急剧减少。
5、农民的积极性:由于种大蒜持续亏损,农民没了种植积极性,一方面少种了,另一方面看到大蒜长势不好也懒得施肥、浇水了。
6、需求情况:国内外大蒜需求正常。国际市场对中国大蒜需求上升,因为两年大蒜低价冲击国外市场,对国外的大蒜种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大蒜作为调味品,人们对大蒜的日常需求是刚性的。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蒜作为调料的使用也在增加,比如吃火锅的人多了,蒜泥的需求就会上升,肉类消费多了,有减腻作用的大蒜的需求会上升,还有就是人们开始追求健康、养生、防疾病,这也推升了大蒜的需求。同时,从2009年开始各国从中国进口大蒜的量增加,2008年各国都在去库存,2009年国际市场对大蒜的需求增幅较大。
7、成本因素:种大蒜的生产成本大约是1块钱1斤,但现货最低的时候硬是跌到1*钱左右。当一个商品的售价低于成本很多时,愿意生产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一旦涨起来,一般会超过成本,甚至超过成本很多,不然还是没人愿意去生产。像大蒜这样的品种,最后价格涨到超过成本一两倍都是正常的,甚至超过几倍也是可能的,种大蒜最好的时候,一亩地农民可以获利2000多元。(做期货或者电子盘,了解现货的生产成本非常重要,知道了生产成本,并且知道影响成本变化的因素,才能明白什么时候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当一个产品一条产业链上的经营者绝大部分都在亏损,那价格是真低了,全行业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产量必然减少,价格上涨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干一天亏一天,还不如不干,一开始亏,为了维持还要做一点,但一直亏,总会维持不了或者不愿意维持,那就真的不干了,必然会导致大幅减产。当然,生产成本是动态变化的,研究的时候也要变化着去研究,不能认定一个成本就以为是不变的价值了。)
8、大蒜价格波动特性:大蒜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价格的不稳定,它容易暴涨暴跌,为什么大蒜是个不稳定的品种,在本书介绍1990年我种大蒜的章节中有详细的阐述。另外大蒜这个品种如果真正涨起来,一般会连涨两年,第二年的涨幅也会很大。(事后我们知道,大蒜现货2009年最多涨到4块5*一斤,2010年涨到8块一斤。我本想充分参与这两年的大蒜行情,无奈大蒜的现货电子盘实在“太黑”,主力操控严重,赚了钱都可能拿不出来,后来只好转战更正规的期货市场,参与棉花交易。)
9、和其他作物的比价关系:同样一亩地可以种大蒜也可以种小麦,种大蒜是亏的,种小麦是赚的,农民自然更愿意种小麦,只有大蒜的价格涨起来和小麦的比价更加合理甚至更有优势,农民才会选择种更多的大蒜。
10、物极必反出现突发事件:2008年秋天播种的大蒜,出苗以后死亡现象严重,这是老天在透露信息,本来播种面积就少,还有严重的死亡现象,产量会少上加少,明年该涨价了。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就必然会向反向发展,而触动反向运动的开始,可能就是一个所谓的突发事件。2009年三四月份开始,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扩散到全球,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在上升,不少人都很担心此事,而民间又流传出吃大蒜可以预防甲流。导致大蒜的需求短期内暴增。
11、比价关系:大蒜的生产成本至少在1元,价格在1-2*是极其不合理的现象,价格严重偏离价值,不可能持续下去,不然大蒜会绝迹。这是不可能的。大蒜十年前都到过1块8以上,在这十年当中,各种相关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年前小工一天15元,2009年则要80元,十年前包心菜5分一斤,2009年要5*一斤,小麦、玉米、大豆也涨了不少,工业品价格也成倍翻番,2009年又是减产年,一旦涨起来,能量会很大,涨的幅度和它跌得幅度会对应,不然就不平衡了。
我所了解的信息,肯定不止以上十一个大类,上面列出的十一个大类只是一个简要说明,说的是,要判断一个品种是否要涨,涨的概率是多少,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调查、了解清楚,都要在笔记本上或自己的头脑里列清楚,经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判断,该品种到底会不会涨,涨的概率是70%、80%,还是100%,甚至可以判断出它会在三个月内要涨,还是会在三五天内就会涨。
这一波大蒜的上涨行情,实际上我是从2007年就开始关注,一直等到2009年才抓住这个机会。并非像后来在某些媒体上流传的那样,一夜之间运气好,或是赌一把赌对了。
判断一个东西100%要涨,也不是随时随便判断的,必须在条件到了的时候才能说100%,在夏天的傍晚,当乌云压顶、风也起了、电闪雷鸣,就必然马上要下雨。100%的判断只适用在特殊时段,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可以确定100%会涨。
如果涨的力量(多方)是100斤,跌的力量(空方)是1斤,那么涨就是必然的了。在任何时候,价格要涨、要跌或是会盘整,幅度有多大,速度有多快,都是涨的力量和跌的力量博弈、对抗、对冲之后的结果。涨的力量一直都存在,跌的力量也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两种力量永远处在动态变化中。在特定的时刻,当你也了解到了综合情况之后,发现涨的力量远远大于跌的力量,你也敢说100%要涨。
规律的识别和规律的变化
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若是识别了规律的本质,那么在任何时刻,无论一项事物的外在运行如何变化,也总能摸清它的发展轨迹。但如果只是识别了规律的表象,那么当这项事物的运行方式有所变化时,很可能就无法预知它的发展轨迹了。
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只是看到了事物运行的表象,不去研究它的运行规律;少部分人从表象去总结规律,但得到的规律受一时的表象影响过多,并非是本质规律;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识别规律的本质,能够看透所有表象和表象的变化。
有些所谓的“规律”,即“表象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当时的环境变化和人们的心理变化而改变。当一种“表象规律”被大家都知道了,那么也就不再是“规律”了。
当年的大蒜,今年贵(贵了都去种)、明年贱(贱了都不种),如此循环,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大蒜价格的运行规律。一开始,这似乎真的是规律,但知道的人多了就不行了,就不是规律了,人们在便宜的时候去生产,期待第二年价格上涨,结果第二年还是货太多,价格上不去。
其实今年贵、明年贱只是表面规律,一年便宜了期待来年贵,都去种大蒜了,来年还是便宜,这样就连续两年便宜了,大家发现原来的规律不管用了,新的规律似乎又形成了。其实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的本质规律就是供求关系使然,影响价格变化的核心就是供求。
外在表现出来的表面规律、表象规律很可能只是一时的,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群中,所谓的规律会发生变化,只有核心原理、核心规律、本质规律是不变的。商品价格波动的本质规律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当大蒜连续两年便宜,大家发现原来的规律不管用了,也就不敢在便宜的时候去种大蒜了,这时我就去种了。1991年和1994年种大蒜,就是如此。
2004年以来,大蒜价格的上涨、下跌、再次上涨的运行方式,和90年代初又不一样了,但本质的规律是不会变的,只要研究好供求关系,就能捕捉到商品价格的上涨和下跌机会。我参与2009年大蒜电子盘的投资,其源头是连续多年对大蒜供求关系的研究和跟踪,其他商品也一样。
当然,现在大蒜的价格变化特征可能又不一样了,我们必须根据核心原理、本质规律去理解和分析,才能识别大蒜的价格变化、预判下个阶段的行情走势。
为什么说历史会重演、行情会复制,就是因为事物运行的本质规律是不变的;为什么又说历史不会简单重演、行情不会简单复制,则是因为事物的表面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行情运行特征都可以借鉴,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投资经验、交易经验都可以吸取,但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分清情况,知道原来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什么情况,必须看清原来的供求关系是怎样的,现在的供求关系又是怎样的,必须看清相关价值水平现在和未来有什么变化。
主力/庄家的力量是有限的
我准备做大蒜的时候,把投资机会和一个做期货的朋友说了,他说:“你不要做电子盘,做做期货就好了,因为电子盘黑幕太多,不讲理。”确实如此,电子盘是有黑幕,主力很强,但主力再强也强不过“天”。(当然,我也要感谢这个朋友,他的提醒让我对电子盘多留了个心眼。)
后来我做棉花的时候,这位朋友也劝我“不要做棉花,郑州盘庄家控制得很厉害!你看看以前的绿豆就知道了。”或许是这样的,但庄家即便能控盘一时,也无法持久控盘,更不可能长期逆势而为。(后来这位朋友也参与了棉花交易,他在期货交易上经验老道,在投资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抓到了他看懂的机会也能盈利不少,他在棉花上就翻了好几倍。)
在震荡行情中,即在供求关系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主力/庄家可以很强,可以影响盘面,甚至一小段时间内、一定幅度内控盘。反正价格就在一个区间里运行,主力/庄家想要让价格高一点、低一点,或是运行趋势明显一点、震荡剧烈一点,或是价格运行快一点、慢一点,都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内外盘配合、信息配合(甚至政策配合)等做到。但大势来临的时候,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主力/庄家说了不算,“天”说了算,“大势”说了算,“天”说要去哪里,“大势”指向何方,价格就要往那里运行。
在供求相对平衡的时候,主力/庄家有可施展空间,可以来回倒腾赚钱;但当“大势”来临的时候,主力/庄家若是压着大势,再大的力量也会被顶破,因为大势的力量是“天”的力量,天意如此,人怎能违背,主力用资金优势和其他优势压住价格,只能是一时的,力量再强大压的时间也就长一点而已,最终价格必然向“天”定的大势运行。主力/庄家若是和“天”斗,必不能赢,若是逆“大势”而为,必以失败告终。
在我身边做的朋友曾和我说过一个叫大佬刘的庄家。说他在粮食部门有内部人士,九几年的时候做绿豆很厉害,从几十万做到了上亿,亲戚朋友跟着他做也从几万做到几十万。大佬刘出门四个保镖,非常神气,运作绿豆行情的时候去郑州坐镇,郑州交易所把他当贵宾,江湖认他为“绿豆奇人”。据说,有一次他联合一帮主力做多绿豆,但内部出了问题,有一个人明着和他一起做多,实际上背地里做了好几倍的空单。最后绿豆暴跌,大佬刘爆仓出局。这故事看上去似乎是主力的决斗、资金的对决,是内奸咬大佬刘一口才导致他的失败,而他的失败本质上还是因为他看错了市场。当时的绿豆、红小豆和咖啡确实经常性暴涨暴跌,一年时间里价格来回一倍很正常,当年经历过的绿豆、红小豆和咖啡等暴涨暴跌、惊心动魄的行情历历在目,有人认为期货不规范、庄家操控严重、“妖”得厉害,但这更多是绿豆、红小豆和咖啡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它们的现货价格波动也很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本质上是现货带动期货,而不是期货带动现货,期货只是一个杠杆放大而已。我们要做的是提前发现、捕捉大行情的机会,提前布局。大佬刘的失败,本质原因还是因为那一次他站在了“天”的对立面,“天”要让绿豆跌,这就是当年的“大势”,他逆大势而为,必然要输。
我们也可以引申开来,任何人若是违背“自然规律”、“宇宙法则”、“社会大势”,必然会失败,若是硬要对着干,必然会自取灭亡。古往今来,多少个强悍者,逆“社会大势”的时候,无不以失败告终,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人胜不了天
人的力量再大,在天面前,也是小的,人和天斗不可能胜出。“人定胜天”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以前说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增多,进而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部分陆地消失……,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地球的气候本来就是不恒定的,一年有四季,从更长的周期来看,这几十年可能暖一点,那几十年可能冷一点,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只是地球运行规律的体现而已。人类的活动不可能影响太多。冬天冷了,也只能在屋里放放暖气,夏天热了,也只能开开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人只能改变小环境,改变不了大环境,天气该热还是热该冷还是冷。
一项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力量再大,都不可能长期左右它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这是天道使然,投机于商品的价格波动,必须顺天道而为,逆者必败。
人是在“环境”中生存的,这“环境”是天定的,一个人对“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所有人的共同行动能够对“环境”的某个层面产生一点影响,而对单独的个体而言,所有其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本身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在三十几度的时候,要穿衬衫、穿T恤,穿外套会很热,穿棉袄、穿羽绒服则撑不了多长时间,而在零下几度的时候,就要穿棉袄、穿羽绒服,只穿个衬衫则活不了多久。人的身体以外的环境发生改变了,人必须也要随之改变,人在自然中是极其渺小的。个人的身体和思想只是有限的自我,放到无限的自然中,再大的自我也是微乎其微的。主力/庄家也是一样,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罚。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做期货、股票更是这样,应该接受现实、面对行情、适应市场,因为怨行情、骂市场是没用的,只能害自己。要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一个人改变不了环境和市场,只能适应并顺势而为,随环境、市场的改变而改变,并提前布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杞县大蒜产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