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宏观调控控抵制房价还是横征暴敛

正在初始化报价器国家宏观调控房价有用吗4个回答粉粉更健康0124近几年,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依赖大量银行资金和低成本土地的支撑,形成了过度扩张和过剩的局面,出现了商品房空置面积大量存在与房价较快上升相矛盾的情况。加之2004年初,国家紧缩和规范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和土地供给,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购置面积下降引发了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拉动房价更快上涨。房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价格的形成特点。简单按照成本或者供求关系来认识房价、调控房价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社会经济预期对房价的影响要比真实的供求关系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印证了人们的预期。如前所述,当前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有二:一是通过银行收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供应,二是暂停农用地转非农用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从紧控制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实际上从资金和土地两个源头控制了房地产供应。从国家的角度讲,是为了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防止宏观经济过热采取的必要措施。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能感受并得到的心理预期就是“开发商地也没了,钱也没了,今后房子的供应要少了,房价也要涨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ding2011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空前收紧,房地产业投资该何去何从? 近来,中国房地产业可谓历经波澜。继“国八条”之后,再次祭出“新国八条”,同时以北京、上海领头迅速
理想很丰满188房屋是人民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乡村人口大量进入城镇的人口大量流动时期,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房屋价格,有利于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公平,平衡贫富差距,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就看他已经为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但有利有弊,宏观调控房价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不断疯涨的房价,避免了房价泡沫,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保障居民的住房问题,使更多人买的起房,努力做到居有所住。但是对房地产的获利具有一定的打击,在地方经济的增长中房地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GDP会受到一些影响。
其他回答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查看更多21222324252627282930相关问答1个回答chunl478118型开关插座以模块为单位,分为1位、2位、3位和4位;86型也有以2孔、3孔为一位,有多少个二孔和三孔就是多少位;插线板也是以2孔、3孔为一位,有多少个二孔和三孔就是多少位。3个回答迷离hxDB13MP48人造的全拿出去 过滤吸到鱼,那是你鱼自身就有问题,早晚挂 喜欢水草,改草缸。缸小养锦鲤小。1个回答球委芝麻白火烧板价格55-60一平方 来源于这里http://www。jxhysy。net/cn/product/603。html3个回答圭塞_0162一楼的朋友说的还是蛮中肯的,但有一点不赞同,就算是68纯铜也不可能不含铅,现在的技术还没达到完全净铅的。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不锈钢的龙头好,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不锈钢龙头在细节的精美程度...3个回答to_zhong亚克力制品有亚克力板、亚克力塑胶粒、亚克力灯箱、招牌、亚克力浴缸、亚克力人造大理石、亚克力树脂、亚克力(乳胶)漆,亚克力胶黏剂等等产品,种类繁多。人们所常见到的亚克力产品系由亚克力...1个回答楼市办公室。3个回答老是吃亏啊&最快的减肥: 第一种:喝白开水! 早上起床后就喝杯白开水既解饿也对身体也有好处!反正只要你感觉饿了就喝白开水!喝的再多也不用怕会长肉! 第二种:喝稀饭! 白米稀饭既好喝也没有淀粉...1个回答怪叔叔衮i0管树脂发光字与吸塑字的区别: 1、树脂发光字:是用树脂在模型内铸造成字后,内部再放入光源制成。 2、吸塑发光字:亚克力板加热压制成字后,内部放入光源制成。
树脂发光字是由字壳、发光...1个回答小田田7不好做,我认识一个青岛的公司,是做药的,从来不打广告,年纯利润是3个亿除税。人家可是干了好多年了,就是因为企业评估的时候说资产倒是没问题,但是品牌影响力在中国比较差,聊天的时候也说...2个回答krhqwky46368用玻璃胶就可以,看你面盆是什么颜色的,然后买差不多的颜色固定就可以,这样的效果好看又坚固,你说是吗?确定要将该版块隐藏吗?你可以在“栏目设置”中将其恢复。
添加关注成功!
你可以去查看你关注的人与关注你的人
确定要移除此人吗?移除后,此人将不在你的列表中显示,也不能接收你的动态。
是否要取消关注?
请输入登录信息&&
旷古悠兰的博客:
访问人数:40203
博客等级:
搜房网币:
你曾经的同学(过客)
xcdaxrunntv(过客)
沈文裕FANS1(过客)
&&请您后再发表留言
我的分类文章
我的最新文章
我的热门文章
www.letgotao.com
重庆世研投资管..
关注博客发文动态
对于高房价,怎样的政府作为才叫不越界?
对于高房价,怎样的政府作为才叫不越界?
对杨再平《政府干预不应超越边界》观点的批驳和回应
杨副主任贵为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高官,本应登高望远视野超然,期《南方周末》关于房改十年专题的的有关观点中,杨先生在《政府干预不应超越边界》一文中表达了关于当今房地产市场的五个观点。但显然达不到上述要求,不仅没有站在更多人的社会公共利益立场,而且不免令人疑为披着利益集团马甲的代言人!不仅令社会公众失望,而且比较可耻!
杨副主任在《政府干预不应超越边界》一文中,主要有五大观点:
1.&&&&&& 不应将房地产问题过分政治化;
2.&&&&&& 房地产泡沫因素被过分夸大;
3.&&&&&& 不应过份挤压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需求;
4.&&&&&& 政府不应过多干预房地产供应,应主要供应廉租房而不是经济适用房;
5.&&&&&& 为防范市场风险,应增加资本市场融资而减少银行贷款。
全文的要旨是认同目前房地产市场化机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不要过分干预,任其发展。文章虽然没有提及房价,但是通篇均高度认同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维护现有的市场秩序和发展模式是杨先生的主要观点,全文不自觉的在为房地产相关的既得利益集团辩护,实在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可耻!!!!
坦白讲,除了最后一点,笔者对其其余四点均难以苟同,深不以为然!下面笔者就其发表的四个观点逐一批判和驳斥。
1. 关于房地产问题的政治化
&& 在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房地产的相关话题只是一个专业性的社会话题;当房地产的发展超过社会多数人的预期并影响社会绝大多数人群的生活质量时,并使房地产领域的相关社会阶层对立矛盾越来越突出,并有可能引发更多更深层的社会问题时,有关房地产的话题就变成了有政治意义的话题和问题!因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它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定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热点和壁垒!
当前的房地产发展态势,显然已经超越社会话题层面,过高的房价更多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于生产生活的社会成本居高不下,除社会的中上阶层确实比较富裕购买能力比较强以外,很多购房者一家购房数家支援数家亲友的生活质量下降,基尼系数和和谐指数大幅看差,导致无论是有房阶层还是无房阶层的幸福指数均大幅下降!
2.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系数
& &杨先生的观点是目前房地产的泡沫系数不高,被过分夸大了!但是杨先生应该好好做一下市场调查,看看市场上决定房地产泡沫系数的主要指标!居民收入和房屋总价比、房屋租金收入和房屋销售收入比、销售面积和空置面积比等等,然后稍作比较和对照就可以轻松判断!杨先生得出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结论的依据是未来的需求很大,商品化发展时间尚短!并且断言过份夸大泡沫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有害,但是笔者想请教的是任由目前的发展态势房地产的发展结果是不是危害更大!政府一旦正当作为,某些利益集团的损失可能很大但是社会大众却获益良多!这可能是利益集团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并且推出所谓学者专家当自己的代言人并影响公共政策!这样的官员学者甚至所谓专家确实已经越来越多了!
随便挑一个城市,我们只需要简单地计算就可以发现房地产价格的泡沫指数,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国县以上的城市绝大部分均有比较明显的泡沫成份!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房地产泡沫成分越高的城市基本上其基尼系数也高!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目前的房价离“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相去甚远,基本上是利益集团定游戏规则然后横征暴敛的掠夺游戏,杨先生的此番论点无论如何都逃不过利益集团一个前锋和棋子的嫌疑,与一个政府官员应有的公共素养格格不入!
3. 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对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影响
&& 正当的投资和投机需求对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和市场化发展颇有帮助,但是投机和投资需求过多则除了对房地产发展的破坏性影响很大!他占用了本来就不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带来较高的空置率,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发挥应用的效用,同时加速了社会财富的非公平分配,加速社会的两极化发展,衍生更多的社会矛盾!
&& 以国内房地产发展最为成熟和健康的城市广州为例,由于广州的经济状况一直较好,房地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法规体系相对健全,房价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比较合理的。但是随着投资和投机市场的升温和发展,去年底开始广州房地产价格开始明显上升,今年以来深圳炒房大军进军广州市场,导致多个楼盘深圳客都占据20%以上的销售份额,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以后房价上升就理所当然。这仅仅是深圳投资者的购房统计,加上其他城市和广州本地的投资和投机需求,这个市场份额已经严重侵蚀了整个市场供应量,严重影响了房地产的供需平衡!这种情况下,房价增速早已超越理性!
&&& 试问杨先生,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加以引导和干预,房地产市场还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吗?而且社会大众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能够承受吗?
4. 政府对房地产的干预,应着重发展廉租房
&& 政府的正当作为是打造良好的房地产发展平台,建立健康的运作机制,协调和维护产业的健康发展!坦白讲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发展和管理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由于有杨先生这样的官员在内,我们的政策导向和政策实施又容易出偏差,许多好政策根本就出不了台或者出台了以后也会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中低收入者成为“浆糊政策”的受害者!
&& 不管是按照国际惯例,还是根据我国国情,我们房地产产品的供应均应多元化!目前情况下,我国城市的商品房是供应主体,政府体系的经济适用房次之,廉租房再次之,但政府体系内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两项相加也不及市场供应商品房的四分之一,廉租房在很多城市几乎就是应景的,基本不占市场份额。
&& 杨先生的着重发展经济适用房的政府作为建议,可以视为在有产权情况的市场供应和交易主体仍然是市场供应的商品房,这将维护和满足两个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利益:开发商(产品供应商)和商业银行(资金供应商)。而且这样的建议既不合国际潮流也不合房地产商品化趋势甚至不适应物权法的相关立论,只能被认为是为利益集团预谋出路预留空间的馊主意!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相当一部分富起来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起来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领域的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严重滞后也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政府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性过强导致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且泡沫成份较大,房地产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房产主要掌握在相对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利益集团坐大对中央及各级政府决策造成强大阻力等等。
因此在房地产领域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合理配置,以更多居民有房住有房屋,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和提高作为政府作为的主要方向,而不是首先考虑维护目前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和预留既得利益者以后的交易通道,目前的房地产领域无疑是众多社会问题最突出的矛盾,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和市场管理裁判以及公共服务机构,当然应该为更多的社会人群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少数人的利益!
保守派和既得利益者的普遍观点是房价不应降,原因有以下几个:
1. 降房价对经济影响太大,对GDP冲击太大;
2. 土地是稀缺资源房产会升值,房价只会升不会降;
3. 经济继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房价尚有空间;
4. 利益集团已经坐大过于强势,降价太甚影响太大危及社会安定。
作为房地产圈内人士,熟悉房地产圈内的游戏规则,因此笔者客观地判断,房价短期内总体肯定不会下降,而且仍然保持一定的增幅!笔者产生这种判断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已经坐大的利益集团肯定会千方百计影响政府决策,然后导向于对自己群体最有利或者损伤不大的政策执行,这在我国各级政府运作尚有较大空间和弹性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轻易地化解房产新政带来的影响!不要忘记很多政府实际就是开发商利益集团中很重要的角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宏观调控越调控房价越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杨先生会有这样的专家言论!
阅读 (5091) | 评论 (14) |
前一篇:后一篇:
&&请您后再发表评论
&分享到微博&
搜房网用户可以先再评论
内容:请登录
转载成功!
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创建新的分类:
博文已成功转载!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房价会是怎样? -宏观调控-浙江在线-国内新闻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24小时热点
&科学?探索?轶闻
&English News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房价会是怎样?
  &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现在的房价会是什么形势?&在3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这样反问记者。面对某媒体记者&这两年宏观调控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的提问,齐骥没有正面回答。
  当天,建设部提供的文字资料上说: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2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与去年同季度相比上涨6.3%,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3.5%,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5%,物业服务价格上涨0.3%。其中,深圳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高达14.3%,北海以12.5%、北京以9.5%的涨幅紧随其后。
  今年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5%,涨幅比上月高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
  普通收入居民可考虑租房
  &现在大家一提住房,第一反应就是买不起,而没有人会说租不起。&齐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只靠买房来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我国居民住房现在的问题是重买轻租,普通收入的居民应该考虑用租房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
  齐骥称,因为自己有住房,所以在考虑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忽略租赁这种方式,&很多人都忽略了租房这种方式。&当然,对有购房兴趣的普通收入居民,政府也应当提供小户型、低价位的住房,北京市的限价房就是提供给这部分居民的。
  &买不起当然要租房。&在银行工作的小陈说,这是现实情况下的选择。关键是得让人看到希望,比如工作奋斗多少年之后能买得起。而现在的房价让人看不到希望。&可以算一下,如果月收入四五千,要多少年才可能在北京买房?&
  这几年,房地产业迅猛发展,房价也越攀越高,普通人对房价的抱怨越来越多。
  6.7%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享受过廉租房
  齐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住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6.7平方米,1998年达到18.7平方米,2006年底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7平方米。&
  &这也意味着,相当部分居民的居住面积远小于27平方米。&齐骥说,调查中,全国低收入家庭中至少有1000万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
  他说,我们不能单纯追求平均数,应该让所有的居民都享受适当住房。低收入家庭不见得住房条件都不好,对于那些既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的家庭,应该将其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上述1000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就是到十一五要解决的问题。
  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512个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全国实际享受过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仅26.8万户,占400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6.7%,占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2.7%,占全国城市家庭的0.15%。
  8月24日国务院公开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则提出,&十一五&期末,逐步将保障对象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在2008年年底之前将廉租住房制度扩大到低收入家庭。2007年年底之前,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年底前,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2006年年底,享受过廉租住房的家庭仅占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6.7%,2007年年底之前却要对城市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这个任务不能不说沉重。
  究竟哪些家庭属于低收入家庭?尚没有标准答案,&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各地统计局应该有这方面的数据。&
  建设部将下设住房保障及公积金监管司
  《若干意见》规定,廉租住房的对象标准和保障标准由各地政府确定,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
  按照建设部的估算,要实现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目标,每年需要500亿元的资金,而目前各地住房保障资金的各个渠道能够提供的资金每年不足140亿元,已有资金渠道的落实情况不理想,今年地方财政安排的廉租住房补贴和建设资金仅80亿元。
  《若干意见》对廉租住房的资金作出了这样的规定:纳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其中,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要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廉租住房租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用于维护和管理。
  据齐骥介绍,2006年底,全国土地出让收益为2900亿元,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可用于廉租住房的为100亿元。但60%以上的土地出让收益、2/3的公积金增值净收益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而这两项资金,按照现行规定,不能跨地域使用。
  &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来支持。&齐骥说。
  据齐骥介绍,为了加强住房保障工作,中编办日前已经同意在建设部下设住房保障及公积金监管司。
中国青年报  第三季度,除上海之外,全国70城市房价都在上涨。
  从5月“国六条”出台至今,半年调控又面临着变“空调”的危险。虽然建设部以“政策具有滞后性”来解释,但“调控不力”已成多方共识,人们争论的只是:问题出在政策上,还是出在政策的执行者上?
  于是,“某些地方政府”再成众夭之的。
  有专家声言,政府角色错位、职能紊乱是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同时,许多人已开始追究“地方政府的失责”。
  “调控效果不佳”责任是否都在地方?“某些地方政府”为何要与中央唱对台戏?对此,争论仿佛永远不会休止。[][]
新闻:[][ 
政策解析:[
深度推荐:[
  在5月出台的“国六条”中,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控制房价过快上涨。9月底,各地调控细则也都陆续出台。但是,“全国70城市房价上涨5.5%,上海独跌”的情况,多少有些令人失望……
 建设部称“调控政策具有滞后性”:建设部房地产司副司长姜万荣坦承,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不稳定的,部分地区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发改委称“调控任务艰巨”: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调控任务还十分艰巨;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仍然偏快,离预期目标还有差距。
  政策忽视“真实需求”:“按照目前的调控政策,房价上涨难以改变。”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说,“今年一系列宏调政策出台都没有认真对待房地产行业的巨大真实性需求。”
  政府角色错位:一位专家直言,政府角色错位、职能紊乱是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有些地方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过多,甚至直接投资,成为楼市“经纪人”。
  政策遭遇抵制:此轮宏观调控之所以成效不彰,并非市场经济规律或调控手段失灵,而是在深层次上遭遇强力抵制。
观点PK:[[]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一些地方拿出了指标性方案,但也有不少地方细则避实就虚的多,定量细化的少;表态性的模糊条文多,操作性的具体方案少。
  各地细则中“限房价”少见踪影。而诸多城市土地市场上,“地王”层出不穷。
  例证:9月上旬,北方某市发布的细则玄而又玄,对于业界最关心的90平方米以下住房占比如何落实竟不置一词。
  “地方对抗中央”的现象,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屡见不鲜:中央政令屡屡被地方“消解”甚至“曲解”,其背后的原因,住住是利益压倒了一切……
  我国传统的对地方各级官员的考核标准,特别是对地方“一把手”的考核、评定中,地方GDP、地方财政收入对国家的贡献大小等指标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GDP高低也决定了地方“一把手”的升迁与否。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哪种产业能使地方GDP数量上升最快呢?当然是房地产业。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下降30%,但地方政府所要承担的事权并没有相应减少,这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一致。
  地方面临着地方财政收支不对称、财源弱化,收入增长难度加大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房产价格的疯涨拉动地价的上涨,对地方政府来说,必然要“靠地吃地”。
  纵观近来揪出的一些腐败案件,大都与房地产密切相关。仅今年6月,就有天津市政法委副书记、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
  一旦开发商与权力勾结在一起,他们就无惧相关政策的压力,会变本加厉、有恃无恐地制造信息不对称,营造供不应求假象,诱导消费者购房,推动房价上涨。
  对于地方政府违法行为如何问责?最直接的体现是对一把手的“问责”。然而,做到这一点却是相当困难。最终的处理结果往往是越是基层的“执行者”,受到的处分越重;而越是高层的一把手、决策者,受到的处分越轻,甚至许多属于触犯法律的行为,也被以党纪、政纪的形式去追究,处分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与应有的“警示”作用。
  要实现稳定房价的调控目标,不能没有地方政府的配合。中央的政策,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才能检验出效果。要想促进中央政令畅通,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某些地方政府不必、不敢更不能推动房价上涨?
  分清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避免“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现象。如要下放事权,一定要有相应的经济配套措施,如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等,使地方财权和事权保持或接近平衡,地方政府才能彻底消除后顾之忧,对中央的每一项政策才能做到严格执行。
  对地方领导干部的任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一味地看GDP数量,否则难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短期效应”,给后任者留下巨大的负担。
  时评支招:捅破地方利益这层纸。先期将房地产的产值从GDP中全额剔除,以此斩断地方政府寄附在房地产业上的政绩驱动力。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对一把手问责的要害在于:对那些明显触犯法律的行为,难以进行法律追究。
  即便市场没有大起大落,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一些房价涨幅仍过快、住房保障制度推行不力、供应结构没有明显改善的地区,也应该一律加以追究。
  “国六条配套细则”与此前调控的明显不同之处是:监察部首次参与调控。各地区、特别是城市政府是否切实负起责任,监察部门应该明察暗访。
QQ小调查
对于我国今年一系列房价调控措施的效果,你的感觉是
效果很显著
能感觉到政策起到了作用,但不是很大
没觉得宏观调控有效果
不关心房产方面的政策
第三季度房价涨幅  
  调查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季度低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季度低0.2个百分点。  
  其中,同比上涨幅度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2.8%,北京9.7%,大连8.5%,呼和浩特8.3%和厦门8%等;下降的城市只有上海,降幅为1.1%。  
  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季度低1.5个百分点。[]
土地财政     
  北大教授平新乔:今年地方政府仅卖地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地方政府总体说来没有‘哭穷’的理由。
  据统计,目前我国县市中,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了50%,有部分地区甚至占到了80%以上。  
  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就达到了3000亿元左右,预计全年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可能将突破50%。[]
分税制    
  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将中国的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两大类,其中中央收入占据了税收收入的大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和78%,而到了1994年这一比重分别变为了55.7%和44.3%。与分税制改革前相比,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了30%。
  从1998年的“住房供应主体”,到2003年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再到2005年存废之争,回溯8年房改,经济适用房变迁总是重头戏。[]
  5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现状,出台了六条调控房地产的措施,并要求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即将在国土资源部出炉。目前,国土部正在调研:是否应该让被征地农民参与土地出让增值收益分配。[]
 出品: 
本期责编:贾嘉  
往期回顾:
1:高校学费,穷人的毒药?
2:李宇春为什么当选亚洲英雄
3:中国如何走向诺贝尔科学奖?
4:撤资令下,红顶煤商何去何从?
5:北京10万精神障碍者,多还是少
6:向神六幕后英雄致敬!
7:萨达姆生死决
8:寻梦,在城市边缘
9:公审秦桧
10:我们离奢侈品有多远?
11:老师和学生,谁教育谁
12:公务员,你考了吗
13:学费10万,彩票硕士研究啥
14:商业阴影下的新一代中国记者
15:寻找中国愤青
16:试婚,一场对围城的革命?
17:没有跷过课,不算大学生?
18:当能卖的只剩下身体
19:我们的城市为何如此脆弱?
20:他们为什么裸奔?
21: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性伴侣?
22:中国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23:建个斗牛场,中国人走向世界?
24:不要忘记他们,SARS疾患幸存者
25:还我夫权,拒娶泼辣女!
26:巧妇难为无气之炊,天然气告急
27:大龄单身群落,从另类到正常
28:少年迷恋周杰伦自杀,值不值?
29:中国知识分子能活多久?
30:六成五中国人无医保
31:手机实名,世界将会怎样?
32:自行车道为何越变越窄?
33:助学贷款遭遇“逃单族”
34:汉语在自己的故乡失落
35:大学生起薪持续走低
36:三位一体的沙龙
37:中国富人25年心态变迁
38:中国官员辞职后的别样生活
39:一辆被封公车的自辩
40:解决春运难题十九计
41:贫困大学生该不该高消费
42:活熊取胆该不该继续
43:教师为啥“不务正业”
44:2005年终奖,你拿到了吗?
45: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为何越来越低?
46:2006,百姓对政府的十大期待
47:2006,政府对百姓的真实承诺
48:老百姓的中国崛起之梦
49: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簿
50:420亿人民币与16万个死亡的现实
51:富裕被“垄断”,贫困被“世袭”
52:地域歧视的“集体狂欢”该结束了!
53:新人类生活态度扫描
54:越来越富,越来越怕?
55:让"三大件"忽悠中国人的财富梦
56:谁在呼唤“一把手负责制”?
57:谁是电力涨价的买单人
58:《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只是处罚
59:学生还需要被指定什么?
60:医生的道德
61:两会提案中的女性关键词
62:2006,最需国家投入的民生领域
63:关注两会,聚焦民生大事
64:社会主义"旧农村"啥模样?
65:,全国两会热点提案
66:总理答问与中国之变
67:卫生部长都点了谁的名?
68:四大名著成日本游戏商标的背后
69:中国丧葬成本调查
70:“生均培养成本”算得清吗?
71:谁毁了香格里拉?
72:别墅少了,百姓安居了?
73:谁能让百姓买得起房?
74:张靓颖适合作青年领袖吗?
75:安全警报为何总是先国外后国内?
76:你知道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吗?
77:盖茨请客,国人为何惊诧?
78:中国是否存在道德危机?
79:丛飞与中国慈善排行榜之争
80:中国人丧失了文化信仰吗?
81:拨不开的致癌疑云让谁尴尬?
82:劳动者有了新职业?
83: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吗?
84:中国进入了奢华时代?
85:五岁孩子读EMBA合适吗?
86:教育部呼唤“阳光评估”
87:孔子为何不如章子怡?
88:“公审”《无极》
89:美国如何拍“南京大屠杀”
90:“中国制造”的N种死法
91:谁在妖魔化医患关系
92:感谢三峡工程的反对者们
93:谁在推动房价上涨?
94: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吗?
95:中国是否存在特权阶层?
96:中国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吗?
97:大学生为什么要把自己当文盲?
98:企业利益重于生命权利吗?
99:中国要建183个国际大都市
100:收入分配怎样才算公平?
101:“廉价政府”,一个美好的梦想?
102:人类为何爱足球
103:中国式改革26年考
104:世界杯也讲政治?
105:中国举办世界杯的猜想
106:中国刮起官员出国考察风
108:贪官死刑该不该废除
109:农民定居城市有多难
110:中国怎么成了新殖民主义者?
111:中国人缺乏感恩意识吗?
112:谁在瞒报真实收入?
113:国际惯例忽悠了谁?
114:经济学家是否在滥用话语权?
115:坚定不移地向垄断企业学习!
116:谁让城管执法人员受了委屈?
117:廉价劳动力怎么成了中国的优势?
118:谁抢了行人的路权?
119:寻找中国的大学精神
120:中国的“世界第一情结”
121:教师才是校园中的弱者?
122:中国“行政娱乐化”趣闻录
123:中国文物卖到国外可耻吗?
124:汉语是否在向英语投降?
125:垄断福利如何完美谢幕?
126:大学生当村官成历史笑柄?
127:唐山地震:让历史告诉未来
128:贪官不做演员实在可惜
129:中国历史“嫁鸡随鸡”是否悲哀?
130:外国官员为何令中国人“惊诧”?
131:谁该为审计员的猝死负责?
132:“恶搞”红色经典有罪吗?
133:政府应该“优待”商人吗?
134:为垄断企业“喊冤”
135:中国贫富差距已到危险边缘?
136:还有什么公款不能被挪用?
137:大学爱面子苦了谁?
138:中国动画惧怕外国动画?
139:给中国公务员“看看病”
140:官员自律,如何取信于民?
141:还有什么不是“多头管理”的错?
142:中国厅级干部生存状态扫描
143:中国式父母,可敬,可悲?
144:百姓对“换届年”的十大期待
145:寻找中国的“知识分子”
146:百姓何时不再受制度性羞辱
147:中国大学应该培养蓝领?
148:发改委做得了药价的主?
149:谁动了百姓的“保命钱”?
150:有一种受贿可以从宽处罚?
151:为什么忘不了毛泽东?
152:公务化暴力为何愈演愈烈?
153:审计公告点了哪些部委的名?
154:“改写”中国历史,是功是罪?
155:中国贪官现形的“非常之道”
156:中国退休官员都在忙些啥?
157:中国人的幸福感哪里去了
158:还有多少事要“惊动国务院”?
159:今天,人们为何纪念孔子?
160:中国人的素质就是低吗?
161:体育大国与“东亚病夫”
162:中国城市的“七宗罪”
163:21世纪不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164:中国人的闲暇已经赶英超美了?
165:中国人的和谐社会之梦
166:邮政改革,动了谁的“肥肉”
167:中国几十年的“变”与“不变”
168:10年后向日本学习中医?
169:我们今天需要怎样的鲁迅?
170:“孙悟空是河南人”研究
171:考研改革让大四变高七?
172:廉价药终将淡出中国市场?
173:高尔夫球场抢了我们的公园
174:什么造就了“烧钱男”?
175:中学生让性教育尴尬?
176:大学生,谁还把你当“精英”
177:70年后,我们的房子怎么办
178:如果人的生命可以“标价”
179:外企为何不担心“工会闹事”
180:养路费为何不能“寿终正寝”
181:房改八年,经济适用房生死变局
182:洪峰讨饭:“专业作家”裸奔
183:应试教育是个筐,什么垃圾都能装
184:官员的科学素质提高了能咋的
185:丁俊晖上大学打了谁的耳光
186:机场建设费也该停收了吧
187:我们真把诗歌丢了吗
188:孙中山的政治遗产
189:中国:要福利还是要竞争力
190:中国富豪用“选妃”调戏婚姻
191:官员的环保觉悟真不如百姓高吗
192:住房公积金会助长贫富分化吗
193:2006最无厘头的涨价理由
194:中国海归越来越“水”
195:中国:一个新社会的形成
196:“水”是怎么变成“油”的
197:中国城乡差距到底有多大
198:政府教育投入:4%不够
199:150元/天∶新差旅费标准就是鸡肋
200:社保基金:让谁管才能放心
201:督学:“教育御史”可不是摆设
202:财富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吗
203:“小姐”遭遇“双轨制”
204:SCI=“愚蠢中国人的想法”
205:中国人的诚信真不如老外吗
206:我们何时能够享受公交
207:集体户口凭啥不能结婚
208:“红头文件”也要接受审查
209:大学教授为何爱“傍”明星
210:非同性恋女生为何自杀
211:按家庭征税是否不合国情
212:WTO五年:从朱F基到温家宝
213:西安1936:还原历史
214:中美关系:冲突还是对话
215:谁能惹得起“特权车”
216:手机凶猛:隐私不设防
217:2006中国十大“欠揍”人物
218:谁来代言农村“80后”
219:城市不欢迎“低素质人员”?
220:腾讯网岁末大片:2QQ6
221:我们要不要过圣诞节
222:2006年十大真话和十大狂言
223:2006年十大“拍案惊奇”
224:2006年去世的十位知名人物
225:2006中国十大荒唐事件
226:告别2006
227:2007十大梦想
228:“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奥秘
229:中国军民关系80年
230:“傻子”才去读博士?
231:铁路春运涨价,存在即合理?
232:中日少年十五年的较量
233:北京方言申遗也许不为过
234:谁来为“不夜城”买单
235:官员有没有“隐私权”
236:慈善机构,我们凭什么给你捐款
237: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
238:且看故宫怎么“赶走”星巴克
239:告别共和国开国元老
240:为了缅甸,中国可以说 “不”
241:谁来补偿刑事案件受害人
242:迷失在短信时代的自由
243:周正毅沉浮
244:富人超生如何“严惩”
245:跨国公司中国“贿赂门”
246:中国股市改头换面了吗
247:变性人,你快乐吗
248:寻找国花中的民族性格
249:向“文化台独”说不
250:中国目光开始投向非洲
251:高房价背后的腐败空间
252:谁在逼着吴小莉们进政协
253:工资条“晒”出的秘密
254:谁还稀罕“网络红人”
255:“富豪教授”有何不可
256:重温邓公历史遗产
257:今年春节不回家
258:春晚:相见不如怀念
259:过年 回家
260:“压岁”不能只用“钱”
261:中国式拜年:关系还是面子
262: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263:中国反腐15年考
264:国民素质离大国形象有多远
265:中国“崛起外交”初露锋芒
266:在和谐社会中寻求公正与尊严
267:大国崛起下的贫与富
268:网友的两会十大期盼
269:卫生部长高强五年医改路
270:李肇星五年外交大手笔
271:物权法离我们有多远
272:中国“财神爷”五年聚财路
273:反对高考为了谁
274:薄熙来:从名门之后到个性高官
275:肖扬:中国法治进程5年关键词
276:中国官员“道歉事件簿”
277:做好中国总理不容易
278:教育部长周济不寻常的五年
279:2007年政府的十大承诺
280:中国要不要自己的大飞机
281:中国大学为何被指为黑社会
282:看法院如何摆平“史上最牛钉子户”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话题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调控的作用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