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谁知道少海汇与海尔的关系的核心企业都有哪些

不想冒死创业?这里有一份好公司挑选指南_创投_科技头条_砍柴网
不想冒死创业?这里有一份好公司挑选指南
对于多数人来说,找到一家合适的公司做为起飞前的落脚点,通过与成功者为伍的方式获取必要的阅历、能力、知识、经验、人脉的原始积累,对后来的发展才是事半功倍。要知道,...
今天的年轻人好像不投身大潮都忒对不起自己,尤其那句话影响深远,&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但左右创业成败的因素很多,能力、机遇、运气、人脉缺一不可,也许换一个时机,马云就在肯德基一直干下去了。
没有足够积累的创业其实是一种不计后果,孤注一掷,自绝退路的选择!
对于多数人来说,找到一家合适的公司做为起飞前的落脚点,通过与成功者为伍的方式获取必要的阅历、能力、知识、经验、人脉的原始积累,对后来的发展才是事半功倍。要知道,自己领路和别人带路的风险完全不同。
那么,如何找到一家有前途的好公司呢?
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解读。
首先判断一家公司的视角虽多,但从员工的角度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给你带来超出预期的回报,其他都不重要。
360的周鸿祎曾说他&不喜欢为钱而工作的员工,但一定要给员工好的经济回报&,这话的悖论在哪儿?
就一点:一家企业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不为个人发展而只靠使命感支撑呢?每个人都希望做既有意义、又有情怀的工作,但前提是有合理回报,马云早年确实忽悠了一些人拿很少的钱跟他一起创业,但那是有缜密的规划和远期财富故事做背书的,我不认为其中有人是纯粹被忽悠过去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所以结论是如果有哪个公司忽悠你不拿或只拿很低报酬,你一定要用直觉去判断,你碰到下一个马云的机率比中彩票还要低。
下面我们就总结一些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靠谱的实用方法。
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要尽可能选择一家有独立IPO计划或时间表的公司?
一般来说呢,不愿或者不太着急上市的公司基本是三类:
这类公司大多有员工期权计划,但变现周期充满不确定性。
一类是正在亏损做市场,这类公司往往有庞大的现金流,但假如有一天失去了对市场的垄断控制力,风险其实很高,因为它生存下去的前提是可以不断拿到低成本,这类型的公司很多,比如滴滴、新美大等等。
我知道不少人欣赏这类公司,但为什么不推荐你去这样的公司呢?
因为这类公司有可能被一份文件打败,也有很大可能性兼并或重组,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创始人和VP们始终是有机会解套的,比如优步中国归了滴滴,柳甄马上去今日头条开工了,赶集与58合并,杨浩涌转首就做了瓜子二手车,土豆的王微也转行做了追光动画,但普通员工甚至中层不会有这份好运。
当初优步中国年轻人那种被出卖的感觉就特别强烈,赶集的员工们在58想来也有很多心酸,而土豆员工在优酷又有多少发展机会?
还有一类公司有稳定的粘性客群,但目前价值变现的机会还不明朗,所以宁可等待,这类公司的上市意愿就不是特别强烈,比如豆瓣、知乎、果壳。因为他们可能有很好的用户口碑,掌握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员工有比较好的职业荣誉感和美誉度,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请注意一点,这类公司因为对资金没有太多渴求,创始人较少受到外部压力,会坚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缓慢的打造公司。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员工在可预见周期内,只能依靠工资来实现个人价值,相对来说,你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就变得很高了。
还有一类特殊的公司,它在有一定壁垒的市场中掌握了某种核心技术,所以它不缺钱,时刻准备去搏更大的机会,比如做无人机的大疆。
很多人在说《连线》杂志的克里斯&安德森做无人机也败给大疆了,没错,这说明中国公司做消费级电子产品还是很牛的,但你要注意:
第一,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说,大疆未必敢说是站在第一位的;
第二,无人机本身只是个载体,它还是需要很多技术做集成;
第三,这个行业随时有出现颠覆性突破的可能,因为资本和技术太密集了;
换句话说,整个行业并不处于稳定期,所有企业的江湖地位都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
因此,上述三类不太急于上市的公司表面很有吸引力,但因为它相当时间内不准备IPO,所以员工呆在这种公司的机会成本很高。
假定你是一家即将IPO公司的骨干或中层,你的公司可能没有大疆那样的江湖地位,也没有共享经济之类理想主义的光环,但你仍然有可能拿到相当数量的原始期权,这个期权拆股后可以扩充好几倍,那么在这个期权在被授予你个人之后,即使除去行权成本和杂费,你的收入仍然相当于在普通公司几十年的奋斗。
所以如果你想奋斗3-5年就获得一个不错的江湖地位以及财富积累,那么加入一家IPO公司是必经之道,除非你能去像华为这样薪酬结构的公司。
既然IPO如此重要,那么你如何确定一家公司有可能成功IPO?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看业绩,但怎么看业绩?
打个比方,你有两家公司做备胎,A公司规模大,做全平台;B公司做垂直细分市场,但A公司靠烧钱聚客,B公司规模小,但有稳定盈利,你怎么选?
市道好的时候,你要坚定选择前者,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但在时下,建议你果断选择后者。
因为下半场拼的是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而赚钱的前提是什么?就是两条:
成本+体验!
我们回头再看A公司的缺点是什么?
就是成本很难控制,比如滴滴,最初它和快的竞争打车市场,烧钱烧到背后的投资人都撑不住了,所以拼命撮合两家合并,大家以为滴滴可以停止补贴了,躺着赚钱了。
然而优步马上杀了出来,继续补贴,滴滴好不容易把优步中国吞并了,又以为可以躺着赚钱了,但新政又出来了,把这个业务变成了一个许可证方式进入的小市场。
于是滴滴再换思路,准备一面减少补贴,一边淘汰冗余运力,以便转向相对高端的市场,但神州专车、易到用车、首汽约车站出来继续烧钱补贴,同时还大量招聘司机,目的就是要把滴滴的运力抢走。
这说明什么?
说明你抢占的市场越大,你舒服赚钱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滴滴这类公司虽然规模很大,但它总是处于焦虑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烧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也不存在门槛,谁不会花钱啊,对吧?特别是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货币超发,热钱很多,所以一定会有别的资本进来与你竞争。
现在的情况就很清楚了,滴滴只能在满足规定准入条件的情况下去和出租车竞争一个很小的有限的市场。
同样情况的还有小米,大家都知道,最开始小米是有先发优势的,在它推出成熟智能手机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对手,所以2013年和2014年小米在各项数据报告里总是国产手机的出货量第一,总是天猫和京东双十一的销售冠军。
但后来大家都学聪明了,什么摩尔定律啊,不靠硬件盈利啊等等这些竞争手段别人马上就学会了,反过来和你竞争,小米现在的优势就大大缩小了,小米估值承受的压力也特别大,到2015年雷军已经不准再说小米是第一了,也不再公布货量数据,小米转而去做MIX这样高附加值的概念手机,想重新去夺取技术优势,也就是变相回到了当初那个&为XX而生&的细分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A类型的公司有这么几个特点:
1、有可能成为恶性竞争的策源地,总是很焦虑;
2、基本不提上市计划,因为形势总是很不稳定;
3、估值有极大波动。滴滴现在大概300亿美元,能否维持很难说,小米曾经到过400多亿,现在有人说是40亿(或许言过其实)。
4、有可能重新回到一个比较小众的定位。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其他的关键因素:
大疆公司是2006年成立的,至今10年。
小米公司是2010年成立,至今已有5年。
对比一下2010年成立,2014年上市的猎豹移动,2008年成立,2012年上市的唯品会。
你会发现:
同样四、五年的时间,大疆、小米和猎豹、唯品会员工的个人财富积累可能已有代差,我们知道,当时猎豹中层和核心员工出了几十个千万富翁,百万富翁更多。
唯品会在2011年就不惜巨亏把高管期权做到薪酬报表里了,目的就是让这些期权持有人在行权时确保赚钱。
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人无论是退休了还是继续创业,其实都有一个更高的财富起点。
再比如大疆,你在这样的企业或许有很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但还是那句话,你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非常高,2006年做飞控和无人机的公司有多少?死掉的有多少?变成大疆的又有几个,大家都看得到。
当然,你可以在一家理想主义的公司靠使命感支撑10年,自豪的去享受职业荣誉感,但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可&挥霍&的10年?
作为个体,你仍然需要一种判断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实用主义方法论。
有些公司可能看起来非常好,也确实站在风口上,但只要它不及时把自己的价值变现,那么不管它的规模做到多大,江湖地位都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对员工的价值就是存疑的,你待在这种公司的风险必然是极高的。
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要有老板灌输给你的代入感,因为公司无论成功和失败,对大多数老板和高管来说都是有获得的,也有退出方式的。
乐视体育之前裁了1400人,总编辑也提交辞呈了,但马上宣布加盟暴风体育,很难说他的个人价值会受多大影响,而对那些排队办理手续的普通员工来说,这就是绝对的失败,因为你的时间和精力白白消耗了。
那么,加入一家公司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应该是B轮融资以后。
按一般规律,C轮都会是金额比较大的一笔融资,比如摩拜和ofo的C轮都是1亿美元,B轮都是千万级,小米B轮是9000万,C轮直接2.2亿。C轮的特点是创始团队和投资人的期望值都提高了,公司在管理层面会有较大变动,大量空降式的高阶职场人士大多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的,公司内部的组织排异性也会在这个阶段逐渐显露出来,所以除非你有特别牛B的资历和背景,那么你在此时加入战场的成本和代价都是很高的。
而B轮的公司往往氛围是最好的,因为此时公司规模扩大、朝气蓬勃,老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包容精神处在最佳状态,对新人的排斥不明显,融入也比较容易。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一个公司可能IPO的征兆有哪些?
永远不要相信创始人的表态,那都是烟幕弹,因为中国公司融资和上市前的黑公关特别厉害,所以很多时候你不能参考公开的消息源,只能自己判断。
总的来说,留意这么几点吧。
第一,公司在条件不具备或时机不到时,突然上线某产品或业务;
不要以为老板脑子进水了,最大可能是市场机构认为公司的想象空间不够,所以老板不再考虑进入某场景的时机和难度,立刻投入力量快速启动,那么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加入公司,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了。
第二,突然加大力度,或者用某种办法在冲业绩。
这说明公司对营收规模有追求了,有一个短期内要达成的任务,快速拉动营收多半依靠巨额依靠巨额投入,不可持续,所以这个短期行为背后一定有短期目的,很可能就是融资或上市。
第三,公司以前追求规模,现在突然强调盈利。
很多O2O或者共享概念是不怕赔钱做市场的,假如有一天,突然强调盈利了,说明公司有优化财务报表的考虑,这个主要还不是忽悠投资人,主要是为了上市,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公司融不到钱了,烧不下去 ,要自救了,这个靠你自己判断了。
第四,会议室里突然有一帮人没白天没黑夜的做审计了。
未上市的公司没义务对外公布经营数据和信息,但如果突然有批生面孔跑到公司里没日没夜的跟财务报表打交道,这可能是好事将近了。
说明公司可能正在委托三方公司出具中立财务报告,这往往是融资或上市的前奏,比如滴滴2015年5月左右就找了普华永道来做财务报告,说明那时候它有一个窗口期,但数据很快就泄露出来,导致优步加紧了补贴攻势,随后优步中国又出来独立融资,所以滴滴就先放下这个事情了。
第五,公司受公关攻击的力度突然加大。
黑公关最喜欢在企业上市或融资前发动攻击了,这种狙击的效果特别好,有时候甚至能直接弄死一家公司,所以有这种事情也说明好事将近。
第六,企业开始处理一些原来避谈的商业闭环。
还是以滴滴为例。
新政之前滴滴估计到了会对车辆准入做一些限制,所以它开始增加自营车辆,但如果自采车辆,在财务模型上就必须解释这些车辆退役后如何处理。
所以滴滴就搞了个创业伙伴计划让司机加盟,用每月保证流水的方式在三年后获得一部车辆。
第七、仔细观察外部披露的企业数据。
公司业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水分,有些是通过财务手段做出来的,但公司不会无目的的做这些东西,支撑的动力多半是上市。
比如毛利率,假定行业一般毛利率是5%,而你的公司突然宣称做到8%,或者公司的应收账款突然有大幅度增加,这都说明公司有上市的考虑。
这些信息在公司内部很容易核实,即使你不在要害部门,比如你的公司究竟在产品、技术、运营、渠道、销售以及成本控制上有没有超出同行的地方,如果没有,那毛利率突然诡异增加就一定有问题了。
类似的数据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
版权建议:
砍柴网热线:400-
官方客服QQ:
微信公众号:ikanchai加入少海汇,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发展?_百度知道
加入少海汇,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发展?
加入少海汇,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发展?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多,举个例子来说吧,以少海汇,克路德机器人在业内对接了许许多多的企业、高校资源。
采纳率:5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少海汇:这家企业是个“圈”
说起当下的智能家居产业,就不能不提到一家企业——青岛少海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这家由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有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爱上办公集成有限公司、青岛克路德机器人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的企业,成立不到两年,就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了快速扩张,在全国五大城市建起产业园,生态圈企业达到29家,年产值近百亿元。如今,少海汇还投资并购了德国、日本等知名品牌,开始布局国际市场。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少海汇发起者之一的海尔家居还曾面临过被关闭或者被卖掉的窘境。从濒临倒闭到百亿生态圈,少海汇的逆袭究竟是市场的偶然,还是商业模式的必然?
置之死地而后生
对于传统家居行业来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并不是特别新鲜的概念。唯一的区别是,有些企业爬出死地重生了,有些则陷于死地消亡了。海尔家居很幸运,因为它是前者。
陷入死地前的海尔家居一直都是做传统装修业务的,虽然业绩亮眼,但业内都知道问题重重。不说别的,企业一半的利润都来自于海尔集团的内部订单,外部订单也主要依靠海尔的财务资金支持。换言之,这是一个完全依赖海尔集团生存的“富二代”。
2014年7月份,因为没有看到海尔家居转型的预期效果,也因为海尔集团正在推进创业机制,海尔家居被迫从海尔集团独立出来,成了在市场大潮中淘金的小微企业。
心里很没底,过程很痛苦。但令人惊讶的是,海尔家居并没有就此消沉。因为,企业启动了全新的创业机制,这让团队里每个成员都看到了希望,变得激情满满。比如,以前海尔家居同大客户签约一般是21天,现在则一天搞定。以前开会时总是坐在角落里沉默不语的柏烨,也从一名大客户经理成长为海尔家居的总经理,并带领家居团队在2015年创造了上亿元的利润,比2014年翻了一番。
事实上,海尔家居最重要的变化,是从一个“干装修的”转行成了“做研发的”,并孵化出了一个专注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有屋科技。
“我们的基本理念就是对传统家居行业和家电行业实行融合,并实施智能改造,就像iPhone跨界与融合改变手机行业是一样的。”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总监杨志强告诉记者,去年6月28日,有屋科技在北京发布“有屋虫洞1.0”系列智能家居产品。“这是一款家电和家居结合的智能产品,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预计将会申请124个专利。我们要在对手还没有清醒前,通过专利来设置门槛。”杨志强说。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有部分员工开始独立创业。杨铁男以前是海尔家居板块的一名营销人员,在自己新房的装修过程中,他发现装修市场非常混乱,于是便有了用互联网改变装修痛点的想法。机会不等人,杨铁男马上找上了另外两个同事,向亲戚朋友借了20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创业。日,杨铁男创建的有住网发布了中国第一款互联网家居产品,成为互联网家装的开创者。
当然,创业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到4个月,200万元花完了,3个人开始四处找投资,结果一家基金公司开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要求他们用房屋作抵押,而且投资要转化成股份。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如愿拿到了500万元“救命钱”。
现在,有住网已经成了互联网家装业的领军者,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也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即第一个在传统装修行业中提出产品化的概念、第一个把装修全流程互联网化的公司。
激情是梦想的开始。几年时间里,从海尔家居独立创业和孵化出来的企业,除了有住网、有屋科技,还有克路德机器人、有住万得变形家具、爱上办公、欧克玛木门等数家企业。
抱团共建生态圈
随着各个独立企业的快速发展,海尔家居客们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虽然每家企业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深耕,机制灵活而且专业度更高、发展速度更快,但是每家企业都难以独立完成用户最需要的整体解决方案。怎样才能两者兼得呢?
于是,生态圈的新模式开始在他们的不断讨论中逐渐成形。
“家居行业内细分的领域非常多,有做设计的,有做施工的,有做橱柜的,有做门的……一家企业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海尔家居负责人刘斥认为,将来家居行业的独角兽一定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由很多家相关公司组成的产业生态圈,平台和资源是打通的,各企业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
基于此,2015年,由海尔家居、有住网、博洛尼、克路德机器人等企业发起,成立了一个以智能家居为核心、志在引领高端智能生活的生态圈,这就是少海汇的“前世今生”。
“少海汇虽然名为企业,但实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组织。”刘斥告诉记者,创新产品和服务是少海汇构建家居生态圈的基石,以此为出发点,少海汇主抓创客设计团队引进,同时积极完善互联网运营体系,通过去中间商的渠道优势,力促创新产品占领市场。少海汇生态圈由三大部分组成,入口圈、产业圈、工具海。比如,入口圈有做大客户装修的海尔家居,有面向C端的有住网,有做公寓智能管理的寓公网;产业圈则有做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的有屋科技、机器人行业的克路德、中高端家装定制的博洛尼、做智能木门的欧克玛等企业;工具海则包括做投资的有住控股、做设计的海骊等。三个部分共生共赢。
按照少海汇的设计,未来将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少海汇。“与强调以某个企业为核心对上下游产业链实行资源整合的生态圈1.0不同,生态圈2.0构建的是一个去中心、跨行业的组织,对于自己不控股的资源,也能拿来‘为我所用’。当然,这些企业必须认同少海汇的价值观,必须是同行业高品质产品的提供者。”刘斥说。
加装资本大引擎
借助资本力量迅速壮大,也是少海汇各成员企业的目标。
2015年6月份,在创立仅仅1年后,有住网就获得1亿元A轮融资。据称,有住网正在开展新一轮融资,最新估值接近10亿元。在少海汇平台上孵化的其他企业,如克路德机器人也正在融资,最新估值达到4亿元。
正是看到了智能家居这一领域的潜力,在有屋虫洞发布会上,北京信中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少海汇共同宣布,成立总规模12亿元的信中利-有住产业升级基金,主要投资于智能家居、高端消费与升级领域。“信中利与少海汇走到一起,就是让资本支持创意,让资本支持科技,让科技、创意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表示。
借助资本的力量,少海汇实现了快速成长。目前,成员企业已经达到了29家,年产值近百亿元,并通过战略合作、合资、资源互换等方式,引进了意大利、德国、日本等著名高端品牌。
“最近,意大利卫浴品牌Arle刚刚确定成为少海汇成员,这个品牌在意大利一直走高端路线,但中国国内高端卫浴品牌一直是一个空白,投资这家企业也是为了完善少海汇生态圈的构建。”刘斥告诉记者,少海汇的目标是打造千亿级智能家居产业圈。目前,少海汇已经在青岛、天津、广州、重庆、武汉等城市建立了五大研发制造基地。根据规划,少海汇成员企业将很快超过40家,打造千亿级智能家居产业圈的目标已经不太遥远了。(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有屋科技总经理李杨:人工智能将走进生活
来源:亿邦动力网
  9月8日消息,在2017中国(常州)应用发展年会生活服务分论坛上,少海汇合伙人、有屋科技总经理李杨发表了题为《家居行业的智能和之路》的公开演讲,他指出,将来会越来越多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少海汇合伙人、有屋科技总经理李杨  本论坛邀请中国电子商务基地联盟秘书长、永安行COO、优配良品CEO等出席,重点围绕食材供应链、互联网家装、共享领域新机遇等内容展开讨论,加速生活服务生态圈的发展。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是演讲实录:  主持人: 一直以来,固有的印象是家居是个传统行业,当互联网、人工智能、与这个传统行业结合到一起,会迎来怎样一个画面。  下面,有请少海汇合伙人、有屋科技总经理李杨带来主题演讲《家居行业的智能和新零售之路》,有请李总。  李杨:大家下午好!坚持到现在的都是对电子商务非常关心的,感谢大家坚持到现在。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家居行业智能和新零售之路。常州一个店叫做有住网,是第一家做互联网装修的,我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少海汇是怎么来的?  一、少海汇的由来  2014年海尔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张主席搞了小微改革,海尔家居就是其中一个团队,做装修吃力不讨好,经常遇到投诉,当时张主席觉得是不是这块业务就不要了,或者直接卖掉。家居这个团队觉得装修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决定自己出来找到一个资本,背后故事非常曲折,从海尔集团独立出来了。正好当时一个背景互联网是大规模改变各个行业,从原来B端市场到了C端市场,有住网就这样诞生了,2016年海尔家居、有住网、克鲁德(音译)机器人联合成立少海汇,遍布全国二三十个城市,深圳有一家做智能系统的,广州、北京等等地区。  我们分为入口圈、资产圈、工具海。入口圈,相当于一个市场的入口,拿订单,需要橱柜,产业圈就是橱柜,工具海和很多资本联合成立了很多基金,基金帮助我们快速扩张。我们这个生态圈从原来家庭板块到了,然后到了板块,实际上都是和中国越来越多新中产生活方式相关。  (T图示)这是我们在全国产业园的布局,计划在全国布局13个产业园,青岛是我们的总部,整个青岛里有9家企业在里面,深圳是南方总部,北京、天津算是一个科研城,我们实现了全国重点城市的全覆盖。  因为生态圈的模式不是快速吸纳各种资源加入,发展起来速度非常快,2016年开始提出少海汇生态圈概念。以上简单介绍了少海汇,我们接下来还是重点讲一讲家居行业智能和自零售之路,我会举很多有意思的例子。  二、家居行业智能和新零售之路  2014年被称之为互联网家装元年,我们之前做装修就是去建材市场,一个一个去采购,比如说乳胶漆也好、地板也好,还要自己亲自找工人,出了什么问题找不到任何投诉的地方,而且关键是产品不透明,你不知道这个产品是不是假的。日有住网是中国最早的做互联网家装的。互联网装修是将装修产品化,相当于一定是标准的东西,一定是一个标准的套餐,比如说网上699元每平米、1099元每平米,从设计到、到装修、到后续配套服务都包含在其中,一定是一个产品化的思路,互联网就是一个产品户的东西。  有住网提出目标是互联网是用户满意度最高的公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装修这个行业大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点,是没有一家非常顺利的,因为装修这个活吃力不讨好,但是有住网用户满意度口碑比较高,我之前做媒体的,北京一个媒体人是服务万科和链家,后来装修房子就是自己对比几家公司,其中有几家是他们的客户,他们说对比来对比去还是我们高。  我们推出一个装配式装修产品,就是家里的东西都是模块化,在工厂里生产好,到家里全部按照标准化程序拼凑起来,装配式装修是以前装修要装修两个月,现在装修10天,因为不涉及到很多工艺,实现了环保、无污染,将来新中产越来越多会选择工艺,当然价格也自然会提升起来。  N-home从硬装到软装都可以做,而且都必须要做。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互联网家装有没有改变这个行业,如果关心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2014年、2015年是互联网家装蓬勃发展的两年,包括有住网也获得了A轮融资,但是2017年到B轮销声匿迹了,因为互联网没有改变这个行业。从互联网家装起步到2016年、2017年的数据。有住网从线上起家做互联网,现在全国布局了45家线下体验中心,他们认识到纯线上做不可能成功,因为装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活,所以线下布局非常关键。  (PPT图示)这是宜家的例子,8月份济南宜家开店,当时去过3万人次,平均每个人消费350元。这是博洛尼,是我们投资并购的一家企业,他们是做中高端家装的,之间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的原型,创始人叫蔡明,蔡明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他是一个艺术家,这个产品主要面向闫一鸣。现在博洛尼在全国有300个线下店,但是北京采用了面积非常大的店,从2011年开始布局大电商,一个店一年销售额占10亿,我们认为将来一定是“线下+大店”。  家居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将来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多走进我们的生活中。(PPT图示)这是我们做的一个产品,是的整体解决方案,它是通过一个语音入口可以完全控制家里的家电、家居,你回家以后会自动的帮助你开门说“主人,欢迎你回家”,你感觉到热了,自动把空调打开,自动打开窗帘,灯光调亮,如果你要看电影,会把你的激光影院切换成电影模式,灯光、音响都是配合的一系列联合动作,塑造一个影院模式。  (PPT图示)我们做语音控制的团队是在北京的一家公司,智能后台系统是一个深圳公司,相当于好几家公司一块做整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一家企业不可能做大,所以核心技术应该都是我的核心企业。  前一段时间在做一个及比如说这个智能音箱买回家,市面上买的空调、窗帘、电视都可以接入智能音响,通过音箱控制。  另外就是提到新零售的思路,将来一定走线下或者大店模式,就是面积足够大、足够多的场景展示,而不是单品一个一个割裂开来。我们在青岛正在试点想做前店后场模式,前面是店后面是工厂,你来了以后角色颜色不对选择一个颜色,觉得尺寸不对选择一个尺寸,你想改变形状在软件上可以进行各种操作,两个小时以后工厂可以生产出来。我们叫“泛家居综合体”,将来比宜家更全。  海尔全屋,他们以前是卖橱柜的,但是将来在我泛家居综合体不是这样了,而是所有产品打造一个总统套房的空间,甚至晚上可以住在那儿进行体验,完全是沉浸在其中的,因为你要住的舒服,某个地方需要调换,某一些东西自然而然可以得到更好的方案,甚至周末提供新鲜的食材帮助你配送,你可以带亲朋好友来这里聚会,你体验了才知道这个产品是否适合你。  红酒世界,我们不光卖家居,而且卖和生活方式相关的一切,红酒世界就是因为中国新中产越来越喜欢红酒,但是很多人家里没有酒窖,我可以帮助你储存,甚至可以线下培训,通过这个入口卖红酒、卖酒柜,我们酒柜也是智能酒柜,放进去红酒通过扫码可以判断这是哪一年,适合搭配什么样的餐食。  有住网,有住网也是要做一个大店,让你沉浸其中,选择你想要的产品,是一个场景式的体验。  HouseVision,未来会有一个未来理想家的展示,代表了设计地标的性质,将来可以请家居大师坐镇,你的房子可以让他来设计,让大师走进我们的生活。  (PPT图示)这是我们正在做的线下的泛家居综合体的示意图,不光家居,包括红酒、设计小镇等等一些项目。  以上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商业.少海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