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与运营运营:同样都是营销,小红书是凭借什么杀出重围的

核心用户获取和运营策略(内含小红书、在行案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核心用户获取和运营策略(内含小红书、在行案例)
&&核心用户运营、种子用户获取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估值30亿美元的小红书,凭什么被巨头争着投?
  来源:投资界(pedaily2012) 作者:大明星
  左手社交、右手电商的小红书成功引起了大佬们的注意,5月31日,即将迎来“五周岁生日”的小红书宣布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超过3亿美元融资,一众投资机构中,电商霸主阿里和社交寡头腾讯赫然在列。
  电商市场早就是红海一片,能获得两大巨头同时青睐,足以证明小红书的“社交+电商”模式已经杀出重围。不过,高处不胜寒,1亿“小红薯”能否撑得起30亿美元的估值,小红书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一条明星效应、粉丝流量带货的“妖路”
  “这是范冰冰在小红书上分享的她在用的抗皱眼霜,价格也不贵,买下试试啦。”
  “小红书上可以放心海淘,基本上没有假货。”
  “过几天要去泰国旅游,先到小红书上查下有哪些好玩好吃的。”
  这些都是小编身边“小红薯”们嘴里的小红书。小红薯即小红书的粉丝用户群。2013年7月小红书在上海成立,截至2018年5月“小红薯”已近1亿,其中女性用户占九成。用户的上述体验实质上概括了小红书之所以迅速蹿红的原因,不同于一般的电商平台,小红书用一种“不做电商”的姿态来做电商。
  “小红书是一个社交-电商平台,而其他平台首先是一个电商。”有投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般的电商平台是先有消费需求,然后消费者到电商平台上寻找想要购买的商品;而社交电商则是从社交入手,通过优质内容分享引导至交易。”
  “社区+电商”的玩法不是小红书独创,但是小红书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妖路”――明星效应、粉丝流量带货。
  小红书的广告在北京随处可见
  从林允、范冰冰、戚薇、张韶涵的分享入驻,再转化成高质量的图片和原创内容、经过推荐的海量的信息,之后吸引各路KOL形成独特的UGC氛围,最后落入成为带货变现的套路,一个完整的“社交+电商”闭环就实现了。
  小红书上的明星入驻大部分都是自主行为。毕竟在高质量图片、原创内容、海量信息的平台上,明星入驻获取关注度是一件好事,2017年入驻的林允从明星高台下凡,在小红书刮起一阵“邻家少女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从演技垃圾的“星女郎”黑料到“被演戏耽误了的美妆博主”、“新一代带货女王”,林允确实在小红书上实现了翻身。
  仔细思考一番,小红书完全就是明星转战美妆博主的跳板,是一个吸睛的营销魔盒!
  由明星发酵的“同款”一直占领着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不仅仅是小红书,越来越多的品牌重视代言明星的每一次的亮相,甚至连街拍都成为商品的新战场。行内人士甚至直言:“带货力”是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红书的魔力在哪里?“内容+社交”安身立命
  电商的世界是复杂的。这一点从天猫的GMV在5年内从2000亿翻跃至2万亿,上涨10倍;从第二大电商巨头京东去年GMV近1.3万亿,增幅37%就能看出端倪。在电商的版图里,淘宝、天猫、京东仍是品牌未来几年电商营销的主阵地。
  然而有趣的是,在巨头的厮杀里,总会有人幸存。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等平台开始受到追捧,而小红书、抖音等以内容为驱动的电商种草平台开始兴起。电商模式上的硬碰硬,小红书甘拜下风,但是相对可靠、中立的UGC用户原创内容)信息建立起的竞争壁垒,得以让小红书安身立命。
  UGC社区和跨境电商是小红书的两大运营模块。打开小红书APP的首页,你看到不是明码标价的商品,而是一张张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片,有美丽的风景,有朋友的相聚,不同的陌生人在分享他们各自的生活。
  在小红书的UGC社区,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方式分享吃穿玩乐的生活方式,展示你的生活品质,从美妆、衣物到旅行、酒店,小红书上标记着1亿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分享的威力在明星效应之下被无限放大。当范冰冰、林允们在小红书上一反明星“高冷”形象,如邻家女孩一样介绍她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洗发水时,很快就有千千万万的“小红薯”们争着要“剁手”。
  凭借着明星们的强大号召力和内容,小红书的流量变现能力一直在稳步增长。官方发布的成绩包括:2015年末,小红书刚刚上线电商功能半年,即完成7亿元的销售额;2017年6月周年庆,两小时卖了一个亿。
  回顾小红书发家史,从内容起家的小红书做的最正确的决策就是: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凭借优质内容传播的杀出一条血路的小红书深深知道传统电商这条路太难走了。
  “基本上跟电商相关的会和采访,我都是能躲就躲的。”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跨境电商或是垂直电商太容易碰到天花板。在行业人士看来看来,小红书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沉寂近两年后重获青睐,并接连获得腾讯和阿里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重视,或许正是因为该平台对于内容的专注。
  对目标用户的精准定位是小红书的另一大法宝。小红书内容是滚雪球的模式,95后产生的内容占大部分比例。而且随着用户族群的改变,小红书的品牌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明星的入驻带来了中高端产品的曝光、用户年龄越来越小年轻化产品越来越多……
  小红书打造的好玩的调性和有趣生活方式,令年轻人不断打call。
  被阿里、腾讯追着投,巨头们开始“流量收割”
  联合赞助《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是小红书一次成功的营销战略,让其媒体曝光量大增,而在业内造成更大轰动的是其新一轮融资同时惊现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的身影。电商发家的阿里和社交崛起的腾讯都押中了小红书,看重的正是电商红海中,社交电商这股新鲜势力的崛起。
  阿里和腾讯的入局,被认为是互联网巨头对流量的一次“收割”,可能不久后我们就会在小红书上看到淘宝链接。正如此前阿里投资微博,把微博变成了阿里电商链接和淘宝广告的大卖场一样。而对于小红书而言,借助这两大靠山,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变现能力。
  回顾近几年中国电商产业的发展,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随着中国人均消费能力的不断升级,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改变,原本固若金汤的阿里帝国迎来了一波波新对手的正面挑战。
  新型的社交电商平台层出不穷。除了小红书外,异军突起的还有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借助团购模式,低成本地获取了巨大流量,不到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月流水400亿;同样唯品会也通过发力社交电商迅速走红。
  投资界整理发现,国内的内容社交的电商平台并不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B2C类平台: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等;
  B2B2C类平台:云集、环球捕手等;
  导购类平台:什么值得买、美柚等;
  拼团模式:拼多多、京东拼购、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等。
  在社交电商新势力不断崛起之时,阿里和腾讯都坐不住了。阿里和腾讯,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却在社交电商上都看到了自己的短板。阿里希望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用户和原创内容,以此提高用户粘性,腾讯在希望将社交流量变现,导入商业品牌,形成“社交+电商”的完整闭环。
  同时投资小红书是腾讯和阿里在社交电商领域下的又一个重注,此前两者已经有过多轮较量。4月11日,社交电商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30亿美金左右,估值接近150亿美金,由腾讯领投,红杉参投。在2016年7月公布的拼多多B轮融资中,腾讯就是投资方之一。
  而阿里除了上线淘宝特价版和淘宝直播、淘宝短视频等新的内容形式外,还积极和第三方社交平台如抖音、微博、陌陌等展开合作,借助社交平台的带货能力,用户数量和粘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资本的涌入之下,社交电商这把火可能还会烧很久。小红书本次D轮融资投资方名单中,一批VC/PE机构选择继续跟投,比如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真格基金,这三家机构此前曾参与过小红书多轮融资,元生资本则是新加入者。
  艾媒咨询预计2018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76900亿元,移动端交易额为57370亿元,占比74.6%。社交电商的新风口已经到来。
  小红书历史融资
  红到发紫的小红书还能被“翻”多久?
  小红书背后资本有腾讯、阿里作为靠山。腾讯有社交流量、阿里的电商帝国,小红书作为“巨头的宠儿”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但实则,本次阿里看上的无非是小红书的两大优势:一是小红书年轻用户群体;二是小红书在社交内容上的沉淀和突破。
  但江湖中有一句话说的妙:阿里入局,寸草不生。不知道阿里此时是要做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还是战略投资人呢?当下小红书的内容属性占据主力,电商功能并不完善、商品种类不齐全。但是如果加大电商力度,社群氛围若被打破,却又容易适得其反。
  互联网巨头都打着各自的算盘。小红书一直努力在内容和电商跷跷板上保持平衡,阿里的入局,为这种平衡增加了变数。与此同时,想要拓宽变现渠道小红书同样面临着传统电商们还未克服的难题,比如供应链、商品质量等。
  物流是决定电商体验的基础,也是电商的一大核心价值。菜鸟网络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支柱,曾被马云定义为阿里巴巴继电商平台、蚂蚁金服之后的第三极。然而,在小红书上,物流却成为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多数用户反应,小红书物流太慢,而且会出现“物流信息不显示,联系客服也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严重时致使很多用户弃用小红书。
  物流是线上线下商业融合的高速公路,如果一条高速公路没有信息指示灯,并且时常堵车,那么即使线上打通的再好,变现落地也是不尽人意的。
  因此,若想在电商服务商与优质内容齐头并进,小红书必须在物流配送仓储服务问题上加大马力。
  货真价实,优质生活一直是小红书主打的核心特色,如何在假货泛滥的电商市场上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小红书同样面临考验。
  知乎上有人这样评论:“小红书更像是一个明星加持的媒体平台。类似范冰冰等明星的笔记里确实有些干货,但是其他好多明星就不是了,一篇笔记没啥技术含量还骗了好多赞。原先我认为小红书就像女生专用的知乎一样存在。没成想明星霸屏之后变得这么质量低下。”
  明星KOL大量入场,让“小红书”的定位潜移默化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人将小红书与微博进行类比,过度的明星效应如果让小红书变成了“红微博”、“粉知乎”,那么小红书也就不复存在了。
  即将在6.6日迎来周年庆的它,未来还能翻阅几年呢?
  - END -青瓜传媒 全球顶尖移动APP推广游戏推广平台!全球领先移动营销金牌服务商!交流②群:
半个月前,宣布完成 3 亿美金的 D 轮,沉静已久的小红书又回到的媒体的聚光灯下。
小红书最初还是一个带有购物攻略性质的海淘化妆品平台,然而随着红利期过去,小红书也开始躲避“电商”一词,其联合创始人瞿芳曾经公开表示,小红书不是一家电商公司。
“基本上跟电商相关的会和采访,我都是能躲就躲的。”
如今,小红书的 Slogan 已经换成了「标记我的生活」,直呼要做一个
内容分享社区。
这种“倒退式”转型初见成效,小红书在 D 轮融资内部信中给出一组数据:截至 2018 年 5 月小红书月度活跃用户接近 3000 万,是一年前的三倍。
那么,问题来了。活跃度暴增的小红书,到底是如何社区的呢?下面,我将从 3 方面来展开分析这一套可复制的策略。
01 不断扩大的小红书内容方向
内容方向是一个社区后续所有内容运营策略执行基础,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小红书从 2013 年到现在,经历了从时只服务计划去香港购物,到对海外购买感兴趣的女性用户,再到足不出户买跨境商品的网购用户,再到今天的生活方式分享平台,规模一直在扩大,所以内容方向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多。
怎么确定内容方向?内容方向确定后,怎么做话题和选题?什么样的内容才是优质内容?
下面,我将从 4 个角度对当下小红书的内容方向进行分析。
1)内容定位
① 小红书的目标用户分析
根据艾瑞 App 指数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小红书的主要用户是来自一二线发达城市,爱美、追求精致生活的 90 后年轻女孩。
② 小红书的内容定位
针对这样的用户群体,小红书的内容定位是为爱美的年轻女孩提供时尚、护肤、生活方式上的相关指南。
2)内容话题
内容话题要与定位相关。目前小红书的内容覆盖时尚穿搭、护肤彩妆、明星等 18 个话题。与年轻女孩的生活相关的内容,就是小红书的内容话题范畴。
这一点,从小红书的 slogan「标记我的生活」就可以看出。目前小红书的内容覆盖时尚穿搭、护肤彩妆、明星等 18 个话题。
这样的话题分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为了吸引喜欢购物的女性,只是做美妆、护肤、时尚穿搭这些话题。后来,小红书根据平台的用户、内容,进行话题的增加和调整。
3) 内容选题
小红书的内容选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话题,用相关的裂变选题;二是追热点。
① 围绕话题,用相关的关键词裂变选题
不同的话题之下,选题划分的维度也不同,有根据用户成长路径分的、有根据用户生活场景分的、有根据品类分的。
以「时尚穿搭」话题为例,它下面的选题就是根据品类分的。
例如,值得买的包包、一周穿搭分享、冬天最美貌的裸靴、牛仔裙的夏日搭配公式、韩国最火的设计师等。
例如,最近开赛,小红书就做了很多相关的选题专题策划。
例如,#和小龙虾一起看世界杯#、#世界杯狂欢色#、#世界杯看球神器#、#世界杯最佳球迷#等。
4)内容单元
内容单元指的是一款产品中对用户产生价值的最小有用内容,可以是图文、视频,甚至是某种特定结构的内容。小红书的内容单元就是「笔记」和「视频」。
一款优质的产品,一定是有着自己优质的内容单元,小红书也不例外。小红书的内容单元首先符合以下两个特点:
小红书的笔记和视频有十分清楚的结构,一方面便于用户阅读,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用户的生产成本。新用户在发布笔记时,不需要思考放哪些内容,怎么放,因为小红书已经提供好模板了。
以笔记为例,笔记的内容结构包括:用户信息、图片、标签、、正文、赞、评论、收藏、相关笔记,部分笔记还包括可购买商品和类似商品推荐。
作为一个 UGC 分享平台,随着规模扩大,现在小红书的内容单元大部分都是由用户创建。
而小红书上面的优质笔记和视频,通常符合以下 3 个特点——
优质笔记/视频能够独立对用户产生价值。一份优质笔记,能保证用户看完就有所收获。例如图中所示笔记,就为用户提供了实用的穿搭指南。
优质笔记是可以被收录到对应的品类中的。如果是不符合小红书定位的内容,就很难进行品类划分。
例如「段子」虽然很多人喜欢看,但是在小红书,它无法被收到任何一个品类之下,也就不能曝光和推荐。
优质笔记都能够以任何形式进行组织整合。用户看到优质笔记,会收藏到自己的专辑;而编辑也会把优质笔记收录到对应话题之下,或者由官方账号收录,推荐给更多用户。
根据观察,被官方收录的优质笔记通常有以下特点:
a. 图片拍摄精美,品牌、价格等标签尽量完整
b. 有详细、实用的心得,多多
02 精细化的内容生产方式
内容生产主要包括内容生产来源、内容加工、内容组织(专题策划)、这 3 个方面。下面,我们来看看小红书的内容生产机制。
1)内容来源
小红书的内容来源主要有 3 种,分别是:UGC、 和以明星、达人为代表的 PUGC。
① UGC(用户原创内容)
UGC 是小红书的主要内容来源,这部分的内容生产占比最大。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生产笔记,而小红书也有激励用户进行 UGC 的举措。
小红书搭建了一个用户成长体系,从尿布薯到皇冠薯,一共要经历 10 个等级,而升级的要求中,就包括了「内容生产」。
小红书的用户等级成长
为了激励用户生产优质内容,小红书还发布了相关的内容生产指导笔记。
此外,小红书也通过在搜索框、热门搜索等位置做话题推荐,吸引用户进入话题生产内容。
② PGC(专业生产内容)
小红书以内容话题的分类做为划分依据,开设了多个垂直官方账号。
例如:薯队长、穿搭薯、视频薯、娱乐薯、生活薯、运动薯、日常薯、吃货薯、照片薯、巨星薯、校园薯等。
小红书的垂直官方账号
③ 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
PUGC 用户主要分为 3 类,一是从其他 MCN 平台邀请的达人/团队,例如;二是小红书培养的达人用户,这些达人是小红书重度用户,提供了大量优质内容。
第三类是明星。小红书利用明星影响力作为背书,带来了一大批粉丝用户。比如范、林允、江疏影就是就是小红书的资深明星用户。
范冰冰入驻小红书
2)内容加工
① 内容分类
在「首页-发现」下面,编辑会按照「视频」、「时尚」、「护肤」、「彩妆」、「健身」、「美食」等将近 20 个分类,对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品类划分。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到不同的分类之下查看内容。
小红书首页的品类细分
另一方面,小红书各个垂直官方账号会将优质内容收录,做不同主题的划分。
② 二次加工编辑
凡是被官方录用的优质内容,在推送之前,小红书编辑都会进行加工处理。目的是让用户有更好的阅读体验,也是为了让生产内容的用户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好的。
通过对比用户生产的内容与编辑加工后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原作者的笔记偏向于记录生活。而编辑加工后的内容,则直接提取了重要信息,让阅读笔记的用户快速 get 到想要的重点。
3)专题策划
小红书的专题策划类型主要有 3 种,针对热门网络现象做专题策划,针对原生内容做专题策划,还有针对一些可预见的重大事件做专题。
① 针对网络上的热门现象做专题策划
例如,小红书前段时间抓住宜家推出的食品推出了专题「整颗橙子冰」,让用户上传自己的制作和食用笔记。
② 针对原生内容做专题策划
类似「玫瑰果美白丸」、「抽脂」、「丸子头」之类的原生内容话题,对站内相关主题的优质内容做整合推荐。
③ 针对可预见的重大事件做专题策划
最近世界杯开始,小红书就推出了一系列的专题策划。
例如,#世界杯球迷上线#、#pick 我的世界杯#、#来小红书看世界杯#等。抓住大众关心的话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小红书触达潜在用户,实现用户引入。
不过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这个话题对于小红书来说,可能不够精准。小红书官方发布的活动说明,阅读数据都不高。
从用户群体分析,这个话题对于小红书来说,是一个「目标用户中的小众话题」,设置的活动内容并不能让整个平台的用户产生兴趣(比如我本人 )。
因此活动的目标用户主要是运动这一细分领域下的用户,而不是全站。
就目前的观察来看,对于小红书这种垂直领域的产品来说,以原生内容来做专题策划,数据是最好的,通常都能有上百万的浏览量。
03 全人群覆盖的推荐策略
1)推送时间
推送时间要符合用户的生活习惯、阅读习惯。小红书作为一个内容型平台,一般按照用户阅读习惯来确定常规内容的推送时间。小红书的内容偏向休闲娱乐,因此推送时间会避开用户的上班时段。
根据观察,我发现,小红书做内容推荐(Push、消息通知)时有这样两个规律:
Push 一般隔两个小时推一次;
消息通知一般在中午、晚上用户下班后的休息时间。
做内容推送的核心目的,无非还是为了、促活和,吸引用户注册下载,留存下来并且喜欢上产品。因此,下面我将从用户促活、留存和拉新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小红书的内容推荐渠道。
① 用户促活、留存
在咱们运营社的「运营地图」中就可以看到,在的不同阶段,平台通常会有不同的推荐策略。
后台回复“运营地图”即可获取完整版
用户新手期,小红书使用的内容推荐策略主要是机器算法推荐和热门优质内容推荐。
在新用户注册阶段,小红书设置了「三道推荐机制」。
一是,提供用户近 20 个内容分类,让用户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 4 个。用户注册成功进入首页后,小红书会根据用户的选择做机器算法推荐,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二是,提供「优质用户」推荐关注,包括小红书的明星用户和达人用户,用专业、优质的内容吸引新用户。
这里的「优质用户」推荐,会参考在上一步选择的内容分类。例如,我选了「」「婚礼」的分类之后,推荐的用户就是辣妈、婚礼手帐这一类。
三是,推荐用户「正在使用小红书的朋友」,用「好友关系」吸引和留存用户。
新用户进入首页后,小红书会首先推荐一些明星的笔记(尤其是置顶的两条)。我用一个新账户刷新了多次,都是明星生产的优质内容。
新用户来到的时候,小红书还没能获取用户太多信息,无法根据做机器推荐。因此更倾向于用明星内容来吸引用户,让用户感受到权威感和信任感,同时也能吸引粉丝群体。
用户到了成长期,小红书获得的用户数据会越来越多,采用的内容推荐策略也更加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机器算法推荐:
当小红书获得用户越来越完整的数据包后,会更倾向于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不同的内容,以此增加。作为小红书重度用户,我发现首页每都是我搜索过的关键词或者我看过的笔记相关的主题。
阅读延伸推荐:
基于内容单元的相关度进行推送,同样是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延伸阅读,提升用户的留存。
基于好友关系的推荐:
小红书首页有个「关注」的 Tab,会给用户推荐关注的达人、朋友更新的内容,利用关系留住用户。
基于距离的附近推荐:
小红书首页有个「附近」的 Tab,会给用户推荐距离 20 km 内的用户发的内容。
编辑推荐:
小红书有自己的官方账号,会收录用户的优质笔记进行推荐。
消息通知:
利用机器算法,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推送相关的内容。还有就是推荐商城的优惠信息。
推送时间一般在上午 9:30 左右,中午 12:00-13:30、下午 18:30 左右和晚上 21:30 左右,多是用户下班、休闲的时间,符合用户阅读习惯。
Push 的主要目的是促活和留存。小红书的 Push 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另一种是推送用户关注的达人发布的笔记,利用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和平台优质内容促活、留存。
搜索框一般放小红书的主推话题,平台的专题内容,吸引用户参与创作。
例如最近小红书正在跟世界杯的热点,策划了#来小红书看世界杯#的活动,并把它放在搜索框,增加话题曝光度,提高参与量。
b. 用户拉新
小红书开设了官方「小红书 App」,目前粉丝预估 60 万左右(图文阅读量 2w 左右)。这是小红书日常的内容推荐渠道,在图文结尾会使用二维码或者阅读原文进行导流。
微博粉丝 300w+,是小红书另一个日常渠道。日常推送的选题来自平台上用户生产的优质内容,通过内容进行品牌建立和用户引入,但是平时的互动量、转发量不高。
数据比较好的是带有明星话题的内容,例如转发明星入驻小红书的微博、发布明星的小红书笔记等,带来的互动和传播效果会更好。
媒体广告:
2018 年,小红书分别在综艺节目《创造 101》和《偶像练习生》中投放了媒体广告,包括中插、口播、后期字幕等。
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明,在综艺节目做内容推广,这是团队早就谋划好的。
由于人群匹配精准,《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为小红书带来的品牌曝光和十分显著,尤其是《偶像练习生》(下称《偶练》)。
根据数据,自从《偶练》开播以来,小红书的月独立设备数环比增幅 1 月份达到了 4%,2 月跃升至 20.9%。
三月随着比赛环节愈发激烈,增幅更是达到 38.4%,导流效果堪称强大。(注:《偶练》的播出时间为 2018 年 1 月 19 日至 4 月 6 日)
除了在综艺节目做内容推广,小红书也在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投放了中插和。
我认为,之后小红书应该会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投入。一方面是节目观看人群与小红书的用户群体精准匹配,另一方面也是借助了明星效应,吸引了一大波明星粉丝注册下载。
3)小红书是如何提升内容推荐打开率的
提升内容推荐打开率一般有 3 种方法,分别是强福利、强关联和特殊符号。具体内容在运营社的内容编辑课程有详细说明。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商城活动的推送上,例如「66 元券已到账,券后更省」、「5 折起」、「全场满 199 减 50!」
这一点根据我的观察和印象,小红书一般在做用户召回的时候会使用这样的方法。之前有一段时间,因为太忙很久没有打开小红书,小红书就给我推了一条 Push,内容是「你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关注的 xxx 发了……」
③ 特殊符号
小红书基本每一条 Push 都会带上特殊符号,吸引用户点击,例如「点击查看详情&&&」。而在平台系统通知里,也会有「戳&」、「抢&」这种「文字+特殊符号」,指引用户前往商城。
今天我们分析了小红书背后可复制的内容运营策略,主要有 3 大套路。
首先,按照目标人群确定内容方向,其次,从生产到加工、组织精细化内容生产方式,最后,用户生命周期全覆盖的内容推荐策略。
下面用几张表格做个总结,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收藏、扩散~
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服务:
转载请注明: &
or分享 (0)你的位置: >
> 数据运营丨估值30亿美元的小红书,凭什么被阿里、腾讯争着投?
导语:电商市场早就是红海一片,能获得两大巨头同时青睐,足以证明小红书的“社交+电商”模式已经杀出重围。不过高处不胜寒,1亿“小红薯”能否撑得起30亿美元的估值,小红书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左手社交、右手电商的小红书成功引起了大佬们的注意,5月31日,即将迎来“五周岁生日”的小红书宣布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超过3亿美元融资,一众投资机构中,电商霸主阿里和社交寡头腾讯赫然在列。
电商市场早就是红海一片,能获得两大巨头同时青睐,足以证明小红书的“社交+电商”模式已经杀出重围。不过,高处不胜寒,1亿“小红薯”能否撑得起30亿美元的估值,小红书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一条明星效应、粉丝流量带货的“妖路”
“这是范冰冰在小红书上分享的她在用的抗皱眼霜,价格也不贵,买下试试啦。”
“小红书上可以放心海淘,基本上没有假货。”
“过几天要去泰国旅游,先到小红书上查下有哪些好玩好吃的。”
这些都是小编身边“小红薯”们嘴里的小红书。小红薯即小红书的粉丝用户群。2013年7月小红书在上海成立,截至2018年5月“小红薯”已近1亿,其中女性用户占九成。用户的上述体验实质上概括了小红书之所以迅速蹿红的原因,不同于一般的电商平台,小红书用一种“不做电商”的姿态来做电商。
“小红书是一个社交-电商平台,而其他平台首先是一个电商。”有投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般的电商平台是先有消费需求,然后消费者到电商平台上寻找想要购买的商品;而社交电商则是从社交入手,通过优质内容分享引导至交易。”
“社区+电商”的玩法不是小红书独创,但是小红书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妖路”――明星效应、粉丝流量带货。
小红书的广告在北京随处可见
从林允、范冰冰、戚薇、张韶涵的分享入驻,再转化成高质量的图片和原创内容、经过推荐的海量的信息,之后吸引各路KOL形成独特的UGC氛围,最后落入成为带货变现的套路,一个完整的“社交+电商”闭环就实现了。
小红书上的明星入驻大部分都是自主行为。毕竟在高质量图片、原创内容、海量信息的平台上,明星入驻获取关注度是一件好事,2017年入驻的林允从明星高台下凡,在小红书刮起一阵“邻家少女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从演技垃圾的“星女郎”黑料到“被演戏耽误了的美妆博主”、“新一代带货女王”,林允确实在小红书上实现了翻身。
仔细思考一番,小红书完全就是明星转战美妆博主的跳板,是一个吸睛的营销魔盒!
由明星发酵的“同款”一直占领着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不仅仅是小红书,越来越多的品牌重视代言明星的每一次的亮相,甚至连街拍都成为商品的新战场。行内人士甚至直言:“带货力”是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红书的魔力在哪里?“内容+社交”安身立命 
电商的世界是复杂的。这一点从天猫的GMV在5年内从2000亿翻跃至2万亿,上涨10倍;从第二大电商巨头京东去年GMV近1.3万亿,增幅37%就能看出端倪。在电商的版图里,淘宝、天猫、京东仍是品牌未来几年电商营销的主阵地。
然而有趣的是,在巨头的厮杀里,总会有人幸存。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等平台开始受到追捧,而小红书、抖音等以内容为驱动的电商种草平台开始兴起。电商模式上的硬碰硬,小红书甘拜下风,但是相对可靠、中立的UGC用户原创内容)信息建立起的竞争壁垒,得以让小红书安身立命。
UGC社区和跨境电商是小红书的两大运营模块。打开小红书APP的首页,你看到不是明码标价的商品,而是一张张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片,有美丽的风景,有朋友的相聚,不同的陌生人在分享他们各自的生活。
在小红书的UGC社区,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方式分享吃穿玩乐的生活方式,展示你的生活品质,从美妆、衣物到旅行、酒店,小红书上标记着1亿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分享的威力在明星效应之下被无限放大。当范冰冰、林允们在小红书上一反明星“高冷”形象,如邻家女孩一样介绍她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洗发水时,很快就有千千万万的“小红薯”们争着要“剁手”。
凭借着明星们的强大号召力和内容,小红书的流量变现能力一直在稳步增长。官方发布的成绩包括:2015年末,小红书刚刚上线电商功能半年,即完成7亿元的销售额;2017年6月周年庆,两小时卖了一个亿。
回顾小红书发家史,从内容起家的小红书做的最正确的决策就是: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凭借优质内容传播的杀出一条血路的小红书深深知道传统电商这条路太难走了。
“基本上跟电商相关的会和采访,我都是能躲就躲的。”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跨境电商或是垂直电商太容易碰到天花板。在行业人士看来看来,小红书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沉寂近两年后重获青睐,并接连获得腾讯和阿里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重视,或许正是因为该平台对于内容的专注。
对目标用户的精准定位是小红书的另一大法宝。小红书内容是滚雪球的模式,95后产生的内容占大部分比例。而且随着用户族群的改变,小红书的品牌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明星的入驻带来了中高端产品的曝光、用户年龄越来越小年轻化产品越来越多……
小红书打造的好玩的调性和有趣生活方式,令年轻人不断打call。
被阿里、腾讯追着投,巨头们开始“流量收割”
联合赞助《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是小红书一次成功的营销战略,让其媒体曝光量大增,而在业内造成更大轰动的是其新一轮融资同时惊现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的身影。电商发家的阿里和社交崛起的腾讯都押中了小红书,看重的正是电商红海中,社交电商这股新鲜势力的崛起。
阿里和腾讯的入局,被认为是互联网巨头对流量的一次“收割”,可能不久后我们就会在小红书上看到淘宝链接。正如此前阿里投资微博,把微博变成了阿里电商链接和淘宝广告的大卖场一样。而对于小红书而言,借助这两大靠山,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变现能力。
回顾近几年中国电商产业的发展,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随着中国人均消费能力的不断升级,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改变,原本固若金汤的阿里帝国迎来了一波波新对手的正面挑战。
新型的社交电商平台层出不穷。除了小红书外,异军突起的还有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借助团购模式,低成本地获取了巨大流量,不到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月流水400亿;同样唯品会也通过发力社交电商迅速走红。
投资界整理发现,国内的内容社交的电商平台并不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B2C类平台: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等;
  B2B2C类平台:云集、环球捕手等;
  导购类平台:什么值得买、美柚等;
  拼团模式:拼多多、京东拼购、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等。
在社交电商新势力不断崛起之时,阿里和腾讯都坐不住了。阿里和腾讯,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却在社交电商上都看到了自己的短板。阿里希望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用户和原创内容,以此提高用户粘性,腾讯在希望将社交流量变现,导入商业品牌,形成“社交+电商”的完整闭环。
同时投资小红书是腾讯和阿里在社交电商领域下的又一个重注,此前两者已经有过多轮较量。4月11日,社交电商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30亿美金左右,估值接近150亿美金,由腾讯领投,红杉参投。在2016年7月公布的拼多多B轮融资中,腾讯就是投资方之一。
而阿里除了上线淘宝特价版和淘宝直播、淘宝短视频等新的内容形式外,还积极和第三方社交平台如抖音、微博、陌陌等展开合作,借助社交平台的带货能力,用户数量和粘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资本的涌入之下,社交电商这把火可能还会烧很久。小红书本次D轮融资投资方名单中,一批VC/PE机构选择继续跟投,比如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真格基金,这三家机构此前曾参与过小红书多轮融资,元生资本则是新加入者。
2018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76900亿元,移动端交易额为57370亿元,占比74.6%。社交电商的新风口已经到来。
小红书历史融资
  红到发紫的小红书还能被“翻”多久?
小红书背后资本有腾讯、阿里作为靠山。腾讯有社交流量、阿里的电商帝国,小红书作为“巨头的宠儿”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但实则,本次阿里看上的无非是小红书的两大优势:一是小红书年轻用户群体;二是小红书在社交内容上的沉淀和突破。
但江湖中有一句话说的妙:阿里入局,寸草不生。不知道阿里此时是要做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还是战略投资人呢?当下小红书的内容属性占据主力,电商功能并不完善、商品种类不齐全。但是如果加大电商力度,社群氛围若被打破,却又容易适得其反。
互联网巨头都打着各自的算盘。小红书一直努力在内容和电商跷跷板上保持平衡,阿里的入局,为这种平衡增加了变数。与此同时,想要拓宽变现渠道小红书同样面临着传统电商们还未克服的难题,比如供应链、商品质量等。
物流是决定电商体验的基础,也是电商的一大核心价值。菜鸟网络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支柱,曾被马云定义为阿里巴巴继电商平台、蚂蚁金服之后的第三极。然而,在小红书上,物流却成为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多数用户反应,小红书物流太慢,而且会出现“物流信息不显示,联系客服也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严重时致使很多用户弃用小红书。
物流是线上线下商业融合的高速公路,如果一条高速公路没有信息指示灯,并且时常堵车,那么即使线上打通的再好,变现落地也是不尽人意的。
因此,若想在电商服务商与优质内容齐头并进,小红书必须在物流配送仓储服务问题上加大马力。
货真价实,优质生活一直是小红书主打的核心特色,如何在假货泛滥的电商市场上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小红书同样面临考验。
知乎上有人这样评论:“小红书更像是一个明星加持的媒体平台。类似范冰冰等明星的笔记里确实有些干货,但是其他好多明星就不是了,一篇笔记没啥技术含量还骗了好多赞。原先我认为小红书就像女生专用的知乎一样存在。没成想明星霸屏之后变得这么质量低下。”
明星KOL大量入场,让“小红书”的定位潜移默化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人将小红书与微博进行类比,过度的明星效应如果让小红书变成了“红微博”、“粉知乎”,那么小红书也就不复存在了。
即将在6.6日迎来周年庆的它,未来还能翻阅几年呢?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转载请注明: &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你的反馈已经收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小红书运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