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为一名文化工作人员身有疾病,无钱无文化的农村人,为了孩子上学四五年前我在淮南淮河四期买了一套房子。花尽了我所

跟四川乐山的跷脚牛肉很像。
豆饼超级好吃,离家就吃不到了(我不是淮南人)
淮南妹子看了很激动?
博主下次可以去茂名化州试试当地的牛腩粉,超劲!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东西,从楼主的文章也可以看出,其实也没啥特点,和淮南这个城市一样,其实就是乱七八糟的食材混杂在一起,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说实话其实也不怎么好吃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东西,从楼主的文章也可以看出,其实也没啥特点,和淮南这个城市一样,其实就是乱七八糟的食材混杂在一起,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说实话其实也不怎么好吃
我是真的觉得挺好吃的,但是也能理解你说的,毕竟好些在北京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也不喝豆汁儿不吃炒肝儿,但我都很喜欢哈哈哈
还是羊汤好喝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东西,从楼主的文章也可以看出,其实也没啥特点,和淮南这个城市一样,其实就是乱七八糟的食材混杂在一起,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说实话其实也不怎么好吃
你把牛肉汤说的也太一文不值了
艺考在郑州连续吃了两天的淮南牛肉汤
挺好吃 还可以加饼丝 不知道正不正宗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东西,从楼主的文章也可以看出,其实也没啥特点,和淮南这个城市一样,其实就是乱七八糟的食材混杂在一起,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说实话其实也不怎么好吃
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千张就是百叶
田家庵区的安徽理工大学以前的北校区马路对面的淮南牛肉汤比较好吃,招牌上还标注为第一家旗舰店的那种含义。每次去吃的人也超级多。还有饼,以前我们吃的都是鸡蛋芝麻饼,称重买。
想吃那个饼
曾在淮南生活四年,还是觉得淮南牛肉汤很好吃,豆饼是最爱。很多菜不都是把食材混在一起的么?
小时候就住在所说的谢家集区的回民区旁边,确实这里的味道最正宗啦
在淮南上学 可以说是每周必吃的食物了 还有太和板面 也是特别好吃 楼上的那位这么贬低自己家乡食物 表示生气 在厦门生活后还经常网上买淮南牛肉汤的方便包装
第一次吃淮南牛肉汤是在苏州观前街四季酒店旁的小店 味道真心不错 后来在合肥吃了三次 口味就一言难尽了 大概只是喜欢江浙改良过的牛肉汤
你把牛肉汤说的也太一文不值了
你把牛肉汤说的也太一文不值了
我的本意是楼主废了老大劲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应该有点内容,以食物为媒介,说说东,说说西,一篇很惬意的文章让人看着享受,但这淮南牛肉汤真的不是啥好材料,说淮南其实还不如说说豆腐来的好,虽然说真的,豆腐这东西淮南人也糟蹋了
曾在淮南生活四年,还是觉得淮南牛肉汤很好吃,豆饼是最爱。很多菜不都是把食材混在一起的么?
曾在淮南生活四年,还是觉得淮南牛肉汤很好吃,豆饼是最爱。很多菜不都是把食材混在一起的么?
是混在一起,那管弦乐队还是各种乐器混在一起呢,那各种声音有层次感,我指的混在一起还有个定语在前面 乱七八糟的,牛肉汤是好东西,我觉得放日本人做出来一定是越来越精致,淮南人做牛肉汤估计也不少年了,看不出来有啥精致的趋向,对待食物都没有激情的地方,应该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吧
你觉得淮南牛肉汤好喝随便夸,但没必要为了对比来贬低洛阳牛肉汤好吧,各有各的风格罢了。对洛阳人来说大早上喝汤滋润,泡饼是为了饱腹,汤里放乱七八糟的,笑话,吃烩菜就好了,这么馋喝什么汤
是混在一起,那管弦乐队还是各种乐器混在一起呢,那各种声音有层次感,我指的混在一起还有个定语
是混在一起,那管弦乐队还是各种乐器混在一起呢,那各种声音有层次感,我指的混在一起还有个定语在前面 乱七八糟的,牛肉汤是好东西,我觉得放日本人做出来一定是越来越精致,淮南人做牛肉汤估计也不少年了,看不出来有啥精致的趋向,对待食物都没有激情的地方,应该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吧
你太严格了,牛肉汤就是市井小食,从市井小食的角度来说味道是很好,淮南冬天那么冷,跟朋友一起买点小吃在喝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感觉很幸福。全国假冒的牛肉汤店都能开那么多,说明还是可以的,跟麻辣烫冒菜一类相似,没有精致料理的颜值和环境,但是就是吃的次数更多呀?
你觉得淮南牛肉汤好喝随便夸,但没必要为了对比来贬低洛阳牛肉汤好吧,各有各的风格罢了。对洛阳
你觉得淮南牛肉汤好喝随便夸,但没必要为了对比来贬低洛阳牛肉汤好吧,各有各的风格罢了。对洛阳人来说大早上喝汤滋润,泡饼是为了饱腹,汤里放乱七八糟的,笑话,吃烩菜就好了,这么馋喝什么汤
你要认真看了文章就知道我根本没有贬低,而是分析了仅从名声上来说洛阳牛肉汤为什么没有淮南大。我既不是洛阳人也不是淮南人,犯不上贬低谁,只是给读者呈现这两种食物而已。倒是你在回复里贬低了淮南牛肉汤吧。
是混在一起,那管弦乐队还是各种乐器混在一起呢,那各种声音有层次感,我指的混在一起还有个定语
是混在一起,那管弦乐队还是各种乐器混在一起呢,那各种声音有层次感,我指的混在一起还有个定语在前面 乱七八糟的,牛肉汤是好东西,我觉得放日本人做出来一定是越来越精致,淮南人做牛肉汤估计也不少年了,看不出来有啥精致的趋向,对待食物都没有激情的地方,应该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吧
不认为淮南牛肉汤是乱七八糟的食材混在一起,豆饼、千张、红薯粉和牛肉这几样是标配,而且洛河豆饼外地完全没有,其他的食材个别有自由发挥,至少我一个外人看来还是很有特色的,回北京以后想喝一碗基本没有可能。
至于你说的上不了台面,那只能顿顿吃国宴了,大部分街头小吃就是这样,北京的豆汁卤煮炒肝儿没有一个是“上得了台面”的,被外地人贬得一文不名,但是老百姓懂得欣赏。
不认为淮南牛肉汤是乱七八糟的食材混在一起,豆饼、千张、红薯粉和牛肉这几样是标配,而且洛河豆
不认为淮南牛肉汤是乱七八糟的食材混在一起,豆饼、千张、红薯粉和牛肉这几样是标配,而且洛河豆饼外地完全没有,其他的食材个别有自由发挥,至少我一个外人看来还是很有特色的,回北京以后想喝一碗基本没有可能。
至于你说的上不了台面,那只能顿顿吃国宴了,大部分街头小吃就是这样,北京的豆汁卤煮炒肝儿没有一个是“上得了台面”的,被外地人贬得一文不名,但是老百姓懂得欣赏。
哎,没get到我的点,我其实是想表达一种食品经过那么多年的演化其实还是和原来刚开始时候那种最原始的风格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有倒退(这个纯属个人臆断),说明这种东西人们是不爱的,日料刚开始时候像现在那么精致?在淮南你喝牛肉汤,你能喝出来和别的地方牛肉汤有啥区别?在淮南你换几家店能喝出来哪里有区别,你喝牛肉汤除了能喝出咸味和辣味还有啥味?一种食品不是说他是山珍海味还是市井杂食你就可以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我认为食品都是一样的,第一是果腹,然后是文化,传承,淮南牛肉汤你只能看到第一点,而且是永远你都只能看到第一点
每次回去走前锋吃
你要认真看了文章就知道我根本没有贬低,而是分析了仅从名声上来说洛阳牛肉汤为什么没有淮南大。
你要认真看了文章就知道我根本没有贬低,而是分析了仅从名声上来说洛阳牛肉汤为什么没有淮南大。我既不是洛阳人也不是淮南人,犯不上贬低谁,只是给读者呈现这两种食物而已。倒是你在回复里贬低了淮南牛肉汤吧。
非常认真的看了你的文章,麻烦你也认真看一下我的评论,我明确说了是风格不同,各有所爱很正常。至于名气,不好意思,在我拜读您的文章之前从来没听说过淮南牛肉汤,我也不觉得洛阳牛肉汤有名气,因为出来很多年,见过各个省份的人,知道牛肉汤的很少是事实
淮南牛肉汤超好吃的!TT想念
早上看见这个有毒!
说真的,淮南牛肉汤做的好的与不好的差距很大,之前有个上海凌兆新村附近吃过一家,味道很正,觉得比淮南当地的还好吃,另外,合肥我有很多,每家的饼各有特色,实话实说,适合当地口味的小吃外地人去吃没资格评价。因为不是为了你的口味做给你吃的。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
作为一个在淮南生活了将近30年的糙汉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示,淮南牛肉汤不是啥能上的了台面的东西,从楼主的文章也可以看出,其实也没啥特点,和淮南这个城市一样,其实就是乱七八糟的食材混杂在一起,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说实话其实也不怎么好吃
在淮南呆了四年多的汉子表示赞同,还没有豆腐脑好吃
说到烧饼,我还是推荐我们老家淮北的烧饼,比淮南的好了不止一个档次,再配上一碗羊肉汤,如果好不够,再要上一碗羊蹄,那简直是完美了。
牛肉汤跟羊肉汤根本没法比
别闹了,真当人没吃过是不是
我每次回学校都要带粉丝和豆饼!!!粉折子也要带!!!我爱牛肉汤
表示不是淮南人,蚌埠人也热爱淮南牛肉汤,离家吃不到?
驴肉火烧比烧饼好吃
说真的,那是你没有喝过洛阳的牛肉汤
看上去好好吃。马上外卖网站下单解馋哈啊哈。谢谢仙女分享。
淮南除了牛肉汤还有鸡汤,配料一样,豆饼干丝什么的,但是汤底是鸡,没有红油,很清淡也很好吃!话说我爱豆饼!貌似只有淮南才有!
看评论里真是醉了!作者写的是街头巷尾的小吃,结果有人非要讨论精致!普罗大众的吃食而已!又不是人人都是天涯上的月薪十二万!
淮南除了牛肉汤还有鸡汤,配料一样,豆饼干丝什么的,但是汤底是鸡,没有红油,很清淡也很好吃!
淮南除了牛肉汤还有鸡汤,配料一样,豆饼干丝什么的,但是汤底是鸡,没有红油,很清淡也很好吃!话说我爱豆饼!貌似只有淮南才有!
鸡汤还真没见到过,感觉不是很多?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离家10多年的汉子来说!淮南牛肉汤确实没有什么特色,和这座城市一样—不愿回去和回不去的地方!以前,淮南牛肉汤里面还放罂粟调味,本地黄牛肉......,现在只能说什么鬼东西,一点也不正宗!
再次声明,讨论精致不精致和什么食品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请不要混为一谈,我说了很多遍了,街头巷尾小食为什么不可以精致,一定要月薪12万才可以享受精致?为什么你把精致和那么多无关的东西联系起来呢?
喜欢喝。我们蚌埠也有淮南牛肉汤啊,不输哦
田家庵区的安徽理工大学以前的北校区马路对面的淮南牛肉汤比较好吃,招牌上还标注为第一家旗舰店
田家庵区的安徽理工大学以前的北校区马路对面的淮南牛肉汤比较好吃,招牌上还标注为第一家旗舰店的那种含义。每次去吃的人也超级多。还有饼,以前我们吃的都是鸡蛋芝麻饼,称重买。
一个学校的不过感觉西校区那边的宿舍旁边一家牛肉汤更好喝?
天啊好好一篇文章来了个杠精,一会儿“我们本地人可不这么觉得”一会儿“街头小吃不能精致吗?”这么讨厌淮南牛肉汤点进来干啥找虐吗?你觉得淮南牛肉汤糙了你就写点淮南精致的东西呗?还扯什么日料,还牛肉汤不就是咸和辣么,爱因斯坦不也是一个脑袋两条腿么,不都是人么咋爱因斯坦就是爱因斯坦,你就是你呢?然而进主页发现这人看个盗版还敢给1星的勇气就知道为啥有底气对人指手画脚了:)吃白食还挑咸淡
还是个精日……还放日本人出来越做越精致,太君可快收了这戏精吧
鸡汤还真没见到过,感觉不是很多?
鸡汤还真没见到过,感觉不是很多?
相比牛肉汤,应该不是很出名!但是也好好吃?我是本地同学带着去的!有机会再去可以打听一下!推荐你
还是个精日……还放日本人出来越做越精致,太君可快收了这戏精吧
还是个精日……还放日本人出来越做越精致,太君可快收了这戏精吧
哈哈哈?爱死你怼回去!感觉这是秀优越感来着?!
哈哈哈?爱死你怼回去!感觉这是秀优越感来着?!
哈哈哈?爱死你怼回去!感觉这是秀优越感来着?!
对啊就是秀优越,然而能说出“如果让日本人来”这种话就非常不尊重当地的饮食文化了,本来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56个民族呢,南北方不同省都吃的不一样,饮食也能反映历史文化,可以不爱吃毕竟个人口味不同,但是这人直接攻击感觉对淮南的文化也很不尊重了
豆饼超级好吃,离家就吃不到了(我不是淮南人)
豆饼超级好吃,离家就吃不到了(我不是淮南人)
父母还会抄着吃。
回老家的时候出了淮南火车站想吃就有的吃。
感觉羊肉汤更有味道啊,一大盆羊肉汤,配上烙好的饼,加上现剁的红辣椒,夏天吃的一身汗,叫一个爽,根本停不下来
一个学校的不过感觉西校区那边的宿舍旁边一家牛肉汤更好喝?
一个学校的不过感觉西校区那边的宿舍旁边一家牛肉汤更好喝?
西校区的我还没喝过哦,不过现在学校全搬走了,不知道新校区有没有值得推荐的
没有去过淮南,但是学校在合肥,旁边黉街就有一家淮南牛肉汤,从第一次吃到现在,都觉得非常美味,看到你的推送,又想吃了,中午就过去吃?。
淮南妹子看了很激动?
淮南妹子看了很激动?
淮南妹子看了表示很激动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离家10多年的汉子来说!淮南牛肉汤确实没有什么特色,和这座城市一样—不愿回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离家10多年的汉子来说!淮南牛肉汤确实没有什么特色,和这座城市一样—不愿回去和回不去的地方!以前,淮南牛肉汤里面还放罂粟调味,本地黄牛肉......,现在只能说什么鬼东西,一点也不正宗!
是的,我反倒还是觉得原来的好吃些,所以我说反而有点倒退,现在的真心是一点味道都没有,就是个赚钱营生的工具,完全感觉不到对食品的热爱,正常的说说自己的观点就有人贴标签,精日都出来了,这种城市也因为这种人让人觉得了然无趣
粉子又名粉Zhe 豆制品 有韧性管饱 喜欢清汤一点的 香格里拉小区东门对面的 老马还是小马牛肉汤很正 另外 一定要配油酥烧饼 重口推小段 小段家的烧饼太难吃 他隔壁家的烧饼还不错 (个人口味)
就是爱喝我们fai lan 牛肉汤!!!不管在北京生活多少年依然最爱fai lan牛肉汤!!!
那年去张家界,趁着早餐前蹓吃一碗羊杂面。后来,劝着老婆孩子去张家界玩,本人实在是为了那碗红红的面。艹,既然一条街都不见了!这还不算泪奔,既然连一碗口味相似的没找到。这馋虫既然不走了。
想来想去,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个世界 一个可能带来惊喜的公众号: 壹路吃 ...
xi-xia的最新日记
&&&&&&&&&&&&
&(184人喜欢)
&(452人喜欢)
&(381人喜欢)
&(77人喜欢)
&(16人喜欢)
&&&&&&&&&&&&
新话题 · 7178人浏览
品牌话题 · 21663人浏览
19770人浏览
25147人浏览
12079人浏览
69809人浏览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16553人关注)
&(1660人关注)
&(622人关注)
&(2288人关注)
&(174人关注)【图文】我的家乡--淮南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的家乡--淮南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原创首发)致中国文联及作协的一封信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9:23:37&)
350534字(3206/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淮南田家庵区淮河新城酒店哪家好?价格怎么样?- 百度糯米
数据载入中...
热门城市/&/&旅游/&热门影片热门院线/&/&休闲娱乐/&结婚/&/&生活服务/&/&热门分类中国菜外国菜/&/&丽人
区域行政区价格&优惠券淮河流域的传说
我的图书馆
淮河流域的传说
&  1,黑龙潭的传说    文/胡焕亮  黑龙潭,位于淮南市西部,凤台县城东不到一公里处,淮河东岸的黑石山下。那黑石山发源于八公山腹地,一路蜿蜒向西几十里,来到淮河东岸,宛如一条黑龙,一头扎入水中,形成几十丈高黑黝黝的石壁。石壁下十余米处有一大洞,洞内可容百余人,水涨则没,水落可入。壁前水极深,称之为“黑龙潭”,潭中有泉,深数十丈,祈雨者汲其水辄雨。山上原有古资寿寺(传为苏东坡、欧阳修讲学之处)、祈雨亭。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两次路经此地,吟诗赞叹,“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东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苏东坡也在黑龙潭留下了传世佳句,“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抹浮延绕客舟”。灵湫即指黑龙潭。“龙潭映月”就是远近闻名的一大景观,名列“寿凤八景”之一。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点点繁星与万家灯火映于潭中,潭下洞口发出龙吟。山林、建筑倒影,时动时静,更衬托出夜幕下黑龙潭的静谧神秘。关于黑龙潭,这一带的百姓中,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这样一个传说:北宋名将杨继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因此,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杨继业和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同时代人。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原是一名很好的水手,他与杨业的父亲杨老太公中年相识。杨老太公在陕西狩猎时追赶一条神龙向南方跑去。那神龙慌忙之中逃至黑龙潭,潜入水中,不见踪影。杨老太公就邀请赵弘殷下水帮助寻找踪迹。赵弘殷爽快答应。他到了水下以后,只见一条黑龙张着大嘴向外,赵弘殷不敢怠慢返出水面,给杨老太公讲述了水下的情景。  隔数日,杨老太公拿来一个面团子,再求赵下水,并再三叮咛务必将这个面团放入龙的口中。赵不去,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无奈杨老太公将实情相告:“这个面团是我的父亲的遗骸粉末做的,如放入龙的口中,以后的天下就可得之。”赵遂起意。停了几日,赵前来表示同意为杨老太公下水。原来他也回家将父亲的遗骸做了个面团子带在身上。下水之后,那龙还是张着大口,赵将自己父亲骨灰做成的面团子先放入黑龙口中,再放杨老太公的面团。哪知,当放进一个面团时,那龙立即将口闭上了。他拿起木柴使劲撬黑龙的嘴,怎么也撬不开,无奈将杨老太公的面团子挂在了龙角上。后来,这黑龙吐出半截木柴。所以,柴家先坐了一段天下,然后赵家坐江山,杨家再有本事,仅是个挂角将军。    挂角将军命运很惨。骨灰挂在龙角上,随河底潮流冲击而左右摆动。每逢摆到龙眼面前,龙的视线被遮挡,就勃然大怒,于是对杨家人就大动雷霆;而当骨灰摆过龙眼后,老龙就往往想念眼前杨家将,于是杨家将就又被重新起用。  “挂角将军”只是民间传说。但在历史上,杨家将总是有意无意地充当了挂角将军的角色。天下有危难,国君常常思念良将,杨家将就被征调出来拯救危难;而天下略定,奸臣当道,杨家将就碍了眼,总是受迫害打击,命运凄惨。似乎,冥冥之中真有一种诅咒,让杨家人总是受尽苦难。  历史的长河,总能淹没沧海桑田,可黑龙潭仍巍然屹立。人世间的是非功过,当代人难以定论,那就让后人评说去吧。    2,鸟的天堂“哑巴山”文/胡焕亮&  鸟的天堂“哑巴山”  说起“哑巴山”,其实和哑巴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这里就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荒山。还是生产队吃大锅饭的年代,海老人就经手管理这座山。  这海老人生就一副浓重的闹腮胡子,面如紫铜,成天叼着一只旱烟袋,只会默默做活,几天也难得听到他说一句话,久而久之,他的大号倒没几个人记得了,大家都叫他“小哑巴”。带个“小”字,一方面因为他得了这个称号时年纪还不大,另一方面在族里他的辈分晚,好多小孩儿还长他一辈两辈呢。再一点,他不是真正的哑巴,只是言语太少而已。  本来满目苍凉的一座小荒山,到了他手里,几年的功夫便生机盎然,鸟语花香了。  裸露嶙峋的怪石群里,黄土极少。他硬是一镐一镐,一担一担地填土,床铺大小的地方已是难能可贵,甚至面盆那样大的地方他也不放过。那些从别处转移来的黄土,他像调教孩子一样,慢慢地让它们都服服帖帖,得心应手。先是棠梨、沙梨、石榴、大枣等果树成了这里落户的居民,接着桃树、梨树、苹果等也在这里定居下来。南侧接近山脚的地方,好几亩地大小的一片乱石岗,实在没法种树,他便见缝插针,种上了竹子。几年下来,那里居然成了一片竹的海洋。因人而名,这座名不见经传的荒山,顺理成章的成了“小哑巴山”。几十年来,一提起“小哑巴山”,东西邻庄的人们几乎没人不知道。  一天,闲聊中我听人说起这块地方,便怀着好奇之心,骑着单车,约了朋友一道来到了这里,可惜来的不是时候,满山的果树还没有一样能让人尝鲜。趟过没膝深的茅草丛,慢慢接近那片果林,只见各种颜色的蝴蝶绕树翻飞,翩翩起舞。一架架战斗机似的小蜜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争先恐后地“沾花拈草”。  山的背风向阳处,两间简陋的茅草房,在树丛中时隐时现,很远就看到一个老者,眯缝着眼睛,叼着旱烟袋,正在那里悠闲地吞云吐雾。他的胡子太有特点了:从鬓角沿着脸颊、下巴,甚至咽喉,连成一大片,白茫茫的,像极了他占据的这座茅草丛生的小山。大概暂时没有什么活计,他正惬意地坐在石桌前,欣赏自己的一幅幅杰作呢!  那片苍翠欲滴的竹林,格外醒目。我迫不及待地向竹林奔去,一阵沁人肺腑的清香吸引着我的脚步,正欲猫下腰钻进竹林,只听一声响亮的咳嗽声,炸雷一般掠过头顶。我们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只见海老人扬起满是老茧的巴掌,连连摇摆。那意思明显得很——不让我们进竹林。  我甚是纳闷:竹林里有什么秘密么?为什么不让进呢?  我绕着竹林,透过缝隙,努力地睁大眼睛,想看出一些究竟来。许久,朋友“嗷”了一声:“我明白了,你看!”  我顺着他的指头望去,果然有了发现:满地都是斑驳的鸟粪,那鸟粪沿着竹竿、竹叶,一直延伸到竹梢去。竹林里的空地上,到处分布着粗细不一、高低不等嫩嫩的竹笋,它们正像一个个充满好奇的孩子,从地皮下探出脑袋来,一边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向四周张望着。啊,怨不得海老人不让我们进林子了!  我不由的感叹道:那么多鸟粪,该有多少鸟啊?我怎么没看到呢?  这时,竹林外又过来几个行人,看样子他们就是这附近的居民。一个近五十岁的汉子说:“你最好在傍晚过来,站在一个高处你看吧,鸟儿们会从四面八方朝这儿飞来,这儿就是方圆十里八里内鸟儿们的家啊!”  经他一点拨,我更留意了,没错,竹枝间,叶丛里,到处都是鸟巢,到处都有正在孵卵的鸟影。可想而知,那些鸟巢里一定会有无数个可爱的鸟宝宝。  我想,这里岂止是鸟儿们的家,简直就是鸟儿的天堂啊!  回去的路上,我不禁一次次在心里默念:海老人,您有一双多么神奇的手!我要替附近的居民感谢您,我要替鸟儿们感谢您,我要替社会感谢您!&3,穿越时空话过年  文/胡焕亮  提起过年,突然觉得,年,竟是那样遥远。  因为“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房前向阳的地方,挂满了精心选购和腌制的香肠啊,腊鹅啊,猪耳朵,蹄子,咸鱼,甚至还有野味;室内呢,摆满了只有过年才会置办的食品和器物,甚至连电磁炉也换了新的。不知怎的,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那么无所谓。也不是平时舍不得吃用,而是准备着过年了,亲戚朋友有机会相聚,谁家不多准备一些,似乎显得心里不踏实似的。其实,大家都知道,超市里要啥有啥,既不要排队,也不要开后门,随到随买,而且都是新鲜的。何况现在很多人家早在饭店里把年夜饭订好了。可我总觉得,记忆中的年,尽管极其遥远,却是那么美好,那,才是真正的年。  下雪了,厚厚地铺在地面上,村庄,田野,道路都像披上了一层银质的铠甲,只有村头的井口,像一只深邃的,黝黑而湿润的眼睛,喷吐着热气。  大约腊月二十三、四的样子,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剃头铺剃完了头,再去澡堂子泡个热水澡,洗去那些附着在身上不知多久的汗渍、沉灰,脚脖子,手腕子方显出本色。离开澡堂子,大人会很慷慨地赏给孩子五分钱——别小看了这五分钱哦,是能买上一包香瓜子或者好几个糖块的,那孩子能美美地享受到许久,一直延续到梦境里。  那时我们村里几乎家家养猪,可是养的猪很少送进食品站,除非养的猪不止一口。人们都会在年跟前请人屠宰了自家养的猪。一口猪不仅满足了一家老少年关的用度,还会把大部分猪肉腌制、晾干慢慢享用,有的人家甚至到了麦收还有腊肉吃。不过,像这样的家庭,是鲜有到集市上买肉吃的例子的。  养猪人家的孩子,平时是要挖野菜、打猪草的,哪怕是上学的孩子,放了假,散了学,别想安安泰泰地呆在家里,丢下书包就得挎起筐到野地里寻野菜、打猪草。猪宰了,孩子们也解放了。作为奖赏,大年初一,一般人家的孩子,都会得到一件新衣服。孩子多的人家,老大肯定要换新衣服的,老二老三会从老大老二那里接收改装了的旧衣服,就那也会美滋滋的。  记得那时候我对年是很留恋的,总会迫切地期望年能多过几天。从初一到初三的早晨,我们会在大人的带领下,选一处开阔地,把一挂炮鞭解开了,一个一个地放在雪地里点燃,炸碎的炮纸,和着飞扬的雪花,飘落下来,在地面上构成一块块红白相间的图案,美极了。孩子们则尽情享受这一年才能有一次的放纵。  晚上的时刻,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是弥足珍贵的。再困难的人家,都会花上几角钱给自己的孩子买个灯笼,就是那种用秫秸棒扎的,糊上玻璃纸的那种简易灯笼,底座上插根蜡烛,点燃后可以提着它转上半个庄子。嘎吱嘎吱地踏着积雪,红红的蜡烛映照着雪路,欢快的笑声,洒遍了村庄的角角落落。  灯笼好玩,也会惹祸。淘气的男孩子,会把灯笼上下翻飞,乱耍一通,这样的灯笼,十有八九会被烧着,甚至引燃耍灯笼者的棉袄、棉裤,我邻居家的叫做“破孩儿”的,就因为棉裤烧了一个大洞,吓得半夜不敢回家。她的妈妈喊了半个庄子才找到他。不过,这几天谁家都不会轻易出手打孩子的。  村头的开阔地上,有戏班子在那里唱大戏,依依呀呀的,孩子们不喜欢听戏,就喜欢在里面凑热闹。如果口袋里一角、两角压岁钱还没用完的话,可以花上五分钱,在戏台旁边的油货摊上买一个热腾腾的油盒子,极其夸张地绕着场地转上几圈也吃不完——与其说是吃,不如说是在显摆。  年过完了,各家的大人又会领着自己的孩子,带上一小挂鞭炮,来到村口的大路上燃放,说是送年。从大人那里得知,不送年,年就不回来了。你想想看,谁还敢不来送年啊!  尽管没有哪家很富有,用今天的标准看,谁家都是穷人,可我一点儿也没觉得苦,我还是极其留恋那时的年,甚至固执的认为,那才是真正的年!&&4,“船拐子”的故事  文/胡焕亮    在大江大河里行船跑码头的人,见多识广,头脑活络,能说会道,在很多方面,比生活在岸上的人显得聪明许多,岸上的一些人就把那样的人称为“船拐子”。表面看来似有贬义,我倒是觉得其中褒贬之意兼而有之。  汪翰林,三十多岁,人长得精瘦黝黑,虽然年岁不算大,可他却是一个“老江湖”了。那一年,他父母行船进了洪泽湖,正赶上湖面起风,水面浪头好几尺高,船还没来得及靠岸,他便迫不及待地出生了。也是风里来雨里去太辛苦了,他老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息,不再吃这碗辛苦饭,就请人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号,图个吉祥,以期待他以后能做个一官半职的。于是,汪翰林这个名字,寄托着全家人的希望,被所有的亲戚朋友记住了,喊开了。  在他学着走路那会儿,被父母用一条长长的带子拴在腰里,另一头系在船上,后背上还挂着一个大葫芦,生怕他掉进水里漂走了,淹死了。  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一点点大就能把大人常念叨的那些使船经背得滚瓜烂熟,说得头头是道。  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险,小心能驶万年船。他老子因长期与险滩、暗礁和恶劣气候打交道,所以忌讳也蛮多。比如船头不许男的拉小便,不许女的从船头跨越,船尾竖起雌雄鞭镇水怪,沿途若经过寺庙、宝塔要烧香叩拜,春节、正月船上要披红挂彩点蜡烛出天行,靠岸停泊时船头要朝上水,两船靠拢时不许脚踏两只船。船上还忌讲龙、虎、鬼、梦等等,遇到这些字句词语必须讲局障(行话):如龙(绞舌子)、虎(猫)、鬼(漫老倌)、梦(南柯子)、灯笼(亮壳子)、豆腐脑(水浪子)、斧头(开山子),船家的姓氏也讲局障,如姓陈(浮河里)、姓成(常河里)。船上当家的不兴喊老板(“捞板”的谐音),喊老倌或者老柜。大多数船家一生一世就在水上漂,老倌掌舵撑篙扯风蓬,婆娘洗衣做饭守货物,嫩伢细崽用绳子拴着怕掉水里,稍大些就跟着爷娘做事,老倌死了就随便埋哪个河滩上,伢崽又掌舵撑篙扯风蓬,一代接一代地轮回。也有少数积攒笔钱的,岸上置栋房子日后养老总算有个窝。船家一年四季打赤脚,只是逢年过节上岸走亲戚或呷喜酒的时候才换套衣服,脚上穿双鞋子.还有那小气抠门的,走完亲戚呷完酒就脱了鞋子揣在衣服袋里,仍然打赤脚回船上去。  这孩子没念过书,可对大人们说的话,做的事,却听在耳里,看在眼中,记在心内,十来岁就会见风使舵;二十来岁就能看云识天气,走南闯北,独当一面了。老汪有了这个得力助手,自然是喜上眉梢,乐在心头。全家人齐心协力,没几年便小船换大船,旧篷换新帆。  这小汪能干是能干,就有一条:满嘴跑大轮——爱吹牛,而且吹得相当有魄力,没几年工夫,就得了“船拐子”这样一个雅号。  这一天,卸完了货,整理好一应家什,船拐子跟父母打了声招呼,悠哉悠哉地上岸,到附近凤台县城的茶馆喝茶摆龙门阵去了。  刚进茶馆,几个老茶友立即起身相邀,热情地询问:“哎呀,兄弟,这一阵你到哪去了?怎么老没见你啊?”  “唉,莫提了......”话没说完,他低下头,连连摆手,一副悲戚状。  几个茶友一看这阵势,惊诧万分,连忙关切地问:“到底怎么了,你说啊?”  他抬起头来,左右看了看,接过一个茶友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深吸一口烟,不紧不慢地说:“不是最近排了一条大船么?”  “那是好事啊?你发的什么愁啊?”  “好什么好啊?船被卡在峡山口了。”(1)  闻此言,大家一齐惊呼:“谁那么大胆子,敢扣你的船?”  “不是被扣了,是被峡山口给卡住了!”  “啊?那峡山口俺们又不是没去过,一百多米宽,能把你家的船给卡住了?”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问号。  船拐子又不紧不慢喝了口茶,吸了口烟:“谁说不是啊,都怪我自己,在大江大海跑惯了,就把船排大了。没想到你们淮河的峡山口那么窄,这不就给卡住了。”  “你家的船到底有多大呢?”  “这么跟你说吧,船的桅杆能挨着云彩,升起帆能遮五十亩地大的阴凉,船的两边每边砍掉三尺,才能凑合着从峡山口过去,就那两边还被石头剐出很深的痕迹呢!”  一番话说得大家大眼瞪小眼,有的沉思,有的摇头,还有的直撇嘴。  “你们不信是么?我请了好多人,买了三百多把开山子和刨子,正在那里砍船呢,砍了三个星期了,才砍了一半呢,看样子下个月才能过去了。”  不说还好些,越说越没人相信他了。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船拐子自己夸的海口早给忘记了。这一天,船拐子又来到那家茶馆喝茶、摆龙门阵。大家正聊在兴头上,一个小伙计打外边慌慌张张地跑来,走近船拐子:“汪大爷,不好了,快回家看看吧!”  “怎么了,你这样慌慌张张的?”  “你家的船闯祸了,人家要跟你打官司呢!”  “到底怎么了,你倒是说清楚啊?”  小伙计显得又急又害怕,结结巴巴地说:“你家的船经过荆山口,人家船尾一个孩子在拉屎,你家的桅杆挂了人家孩子的屁股,人家不愿意了......”(2)  “啊,竟有这等事......?”  船拐子再也无心摆什么龙门阵了,拿起自己的东西就走了。  他哪里知道,正是因为他牛吹得太大了,几个茶友拿点儿小费给小伙计,给船拐子上演了这么一出。  打那以后,船拐子的嘴好像多了一个把门的——收敛了许多,再也不敢海阔天空的瞎吹了。  后来,他所在的区域成立了水上人民公社,水上公社建立了一个拖队,从那些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人中挑选了一大批上了拖队。船拐子自然而然地进了公社的拖队,而且当上了舵手。  开始几年,他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把自己从上辈人那儿学来的经验都很好地运用到现实中去。同时他又参加了公社组织的水上交通法规和安全生产培训。几年下来,他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任务,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随着荣誉的增多,经验的日益丰富,他有些飘飘然了。他总觉得航道太短太小了,什么时候能到大海里面一展身手就好了。  这一年初夏,他驾驶着一艘四百匹马力的轮船,拉着由二十多条满载货物的大船组成的拖队,从阜阳港口出发,沿着淮河顺流而下,直抵洪泽湖。几百里水路,顺风顺水,好不惬意。  刚近洪泽湖,广播里就反复播送近日天气变化的预报,特别提请大家注意,夜间有大风,阵风七到八级,水面上可达九到十级。舵副和几个队长都说找个避风的港口停下来,等大风过去之后再过洪泽湖。  船拐子凭着自己的经验,估计上半夜大风来不了,按照目前轮船的状况,完全可以在大风到来之前行完在洪泽湖上的水路,顺利的话,明天上午就可进入长江,到达目的港口,提前完成任务,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费用,肯定又立下大功一件。  他主意已定,任其他人怎么说都没有用,拖队就长鸣几声汽笛,在夕阳的辉映下,驶入洪泽湖航道。  天渐渐暗了下来,一望无际的湖水静得可怕。船头的大灯形成的光柱,像一只努力睁大的眼睛,向远处望去。湖水被灯光照射到的地方,一片银白,微微荡漾。拖船加大着马力,不时鸣着汽笛,向湖的深处和远处驶去。  九点左右,船拐子觉得船速减慢,几次发出加大油门的指令,船的速度仍然提不上去。他立即派人查看情况。机舱里小万上来报告,机器出现异常,请求停机检查。  “什么?停机检查?你开什么玩笑,现在能停机吗?”  小万哭丧着脸说:“不停机恐怕没法找出毛病来,更谈不上修理。”  “你估计会是哪儿出了问题呢?”  “我没十分的把握,估计是发动机的缸桶或者活塞环出了问题。”  “啊,这岂不要了我的命?检查、修理那得多长时间啊?”  “至少四个小时!”  到了此刻,船拐子再也沉不住气了,也完全没有了平时的霸气与矜持。他急三火四地喊来了几个队长,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会上,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还有人开始埋怨船拐子进湖之前不听大家的意见,以导致目前的险境。埋怨归埋怨,办法还是要想的。年近五旬的王队长也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水手。他分析,如果不停机检查修理,照目前的情况看,到天亮也出不了洪泽湖,而且发动机的情况可能越来越糟;如果抓紧停机检查修理,或许能赶在大风到来之前赢得时机。最后一致决定:立即停机检查修理。决议一旦形成,马上安排停机抛锚,派出最强的机修阵容。  可是,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  先前在大灯照射下还微微荡漾的湖水,开始不安分起来,浪越来越大,眨眼功夫,巨浪越过船舷,跳上盖在货物上的帆布,肆无忌惮地撞击着船队。本来按照严格规定紧紧连在一起的二十多条大船,就像急流漩涡中的鸡蛋壳,猛烈地起伏着,互相撞击着。人们开始慌乱起来,妇女和孩子凄厉的尖叫声,很快就被轰鸣的涛声淹没。这场风来得太迅猛了,令人猝不及防。  发动机的缸盖还没打开,紧挨着轮船的货船就开始进水,接着下沉,而且紧紧拉着拖轮。拖轮前半部高高翘起,尾部渐渐没入水中,跟着全部沉入水底。后面的船队,并不是同时下沉,而是隔两条船沉两艘,(因为拖队是每两条船并排捆绑在一起的)就就像多米诺骨牌,最后,一艘也不剩,全都没了影。  这里正是湖水的最深处,就连轮船顶部的风向标也只露出一点点。人们拼命地挣扎着,哭喊着。已经有不少人完全落进水里了,大口大口地呛着湖水。还有的人被风浪卷走了,瞬间便没了踪影。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反方向的更大的拖队过来了,在那个拖队上人的帮助下,大部分人得救了。  经清点人数,有五个妇女和孩子失踪!......  很多年过去了,船拐子再也没有了消息。就在去年,有人听说船拐子在芜湖出现过,脸色更黑了,更瘦了,而且蓄满胡须,和先前判若两人。    注:(1),峡山口,凤台县境内,千里长淮第一峡,东西硖石山相聚一百多米,淮河穿峡而过,这里比其他地方的河面狭窄许多,水流湍急,赶上洪水季节,峡上比峡下水位高出好几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2)荆山口,怀远县境内,千里长淮第二峡,情况与峡山口相近,这两个地方都有大禹治水的遗迹和传说。&5,风雨沧桑青龙寺文/胡焕亮&  在不计其数的名寺古刹中,青龙寺可谓名不见经传。可在淮南西部,也算得上小有名气。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这里也是香客云集,钟磬齐鸣,梵音绕梁,盛况空前。  青龙寺,又名殷家小庙子,坐落于凤台县城东三公里处,这里是八公山余脉西华山北麓。说来天工造物,确实鬼斧神工。从黑龙潭向东绵延几十里的八公山脉,景观名胜,比比皆是。在此处,西华山向北突出一角,从高处俯瞰,酷似鹰头,辅以两侧宛如展开的翼翅之山势,俨然是一只迎风翱翔的雄鹰。当地人发音“殷”、“鹰”不分,于是,其中的暗合,便颇具几分神秘色彩。  自古名山有佳泉,青龙寺内有一古泉,名曰“龙垢泉”,寺下咫尺之遥有远近闻名的“洪家泉”。二泉皆为解渴消烦之上品。因慕其名,我曾三次亲临其境。顺着山势,拾级而上,踏进山门,转入旧殿,便可看到嵌在墙中的几块巨大的石碑,依稀可辨的字迹,详细地记载了青龙寺的变迁及经历。据考证,青龙寺始建于唐末后周时期,后周为了统一长江以北辽阔疆域,于显德三年至显德五年三次发兵攻打南唐,这里和周边一样,兵匪四起,战火不断,寺庙几经严重破坏。后来历朝历代均有修复,并有得道高僧主持。后周名将赵匡胤兵困南唐的故事就发生在附近。因此,他曾多次游览此寺,瞻仰观音、华佗等神像,故有赵匡胤夜梦青龙之传说。  话说某日,赵匡胤因久困南唐,救兵迟迟未到,心生烦闷,带了随从游览至此,夜宿古寺。斋饭后,与主持小聊一会儿,不期哈欠连连,顿生困意,就在禅房内和衣而卧。刚刚入眠,就觉得恍恍惚惚,来都一座小山脚下,但见绿树红花,潺潺流水,百鸟齐鸣。沿着一条小溪,朔流直上,寻得一眼清泉。只见那泉水滚滚翻涌,如汁似液,饮之如甘露,吮之似琼浆。经打听,方知是远近闻名的“洪家泉”。他走近清泉,正欲宽衣解带,好好享用清泉,不料一声巨响,恰似半空惊雷,在场的人莫不惊骇。但见一缕青烟从那泉眼喷射而出,青烟扭动翻滚,眨眼间幻化成一条青龙,对准赵匡胤面门直扑而下。情急中,赵匡胤侧步闪身,一手护住面门,一手遮挡前胸,抬起右脚,朝那青龙腰间踹去。这一脚力道十足,只踹得那青龙长吟一声,匍匐在地。赵匡胤伸手抓起青龙,正欲发力甩出,不曾想那青龙瞬间变成了一件从未见过的兵器:一长一短两截铁棍,其间用几个铁环和两个铁箍连在一起。赵匡胤拿起沉甸甸的棍子耍了几下,棍梢甩动起来呼呼生风,令人眼花缭乱。  随从们看到赵匡胤睡觉时呼吸急促,手舞脚动,忙上前探视,并赶紧叫醒他。此刻方知是梦,不过他手里却奇迹般的紧紧攥着一条兵器。这就是后来跟随赵匡胤屡立战功,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盘龙棍”。  自此,赵匡胤夜梦青龙的消息不胫而走。  面朝东的厢房内,一个中年汉子正和一个长者聊天,我进前坐在一条长凳上,与他俩攀谈起来。慢慢得知,此处最早是殷姓祠堂,周围以殷姓居多,这里是他们供奉祖先灵位、每逢大事族众会聚的地方。可是后来,因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未发迹时,曾在这里避过难,然后仇家报复,对这一带的百姓疯狂杀戮,以致殷姓居民余者甚少。  据查,公元1343年,朱元璋老家濠州发生旱灾,次春又发生严重蝗灾,紧接着发生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及大哥先后去世,正如他在《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朱元璋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想起幼时曾经许愿舍身的皇觉寺,于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可是,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高彬法师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还不会念经、做佛事,但是没有办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听人说哪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经过此处时,曾在青龙寺避过难,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接济与帮助。后来朱元璋登基大业,大兴庙宇,有晓月和尚主持维修,兴旺空前。明正德二年(1507),庙宇修葺一新,以晓月和尚为首三僧主持该寺,拥有山场420亩,庙地20余亩。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立窑烧火来此,观其地形如鹰,故有“香鹰一百里,立窑七十二”之说。  时至清代,乾隆下江南曾路径此地,赐金修复。道光年间,战火四起,青龙寺再遭劫难。僧侣将寺内神像移至资寿寺(黑龙潭上)避乱。直到咸丰七年(1847),由浩清和尚主持,地方名士集资,庙宇方恢复以往的香火盛世。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地群众自愿募化,增其旧制,扩建大殿兰房十余间,寺内寺外焕然一新。有道是“千里善男烧香至,万家信女求神应”。每逢旧历二月十九日,来自四邻八乡的锣鼓队、花鼓灯、轮番登场,大戏连台。商贾、艺人络绎不绝,拎红灯、抱娃娃的习俗延续至今。会期三天热闹非凡。  沧海桑田,数度轮回。但愿青龙寺乘着空前盛世,香火持久延续,日臻兴旺。  6,孙家大山文/胡焕亮    昨天,我乘坐二十路公交车,又一次从孙家大山面前经过。距离它还很远,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近来的情形,可是又怕看到它——实在不忍看见它缺损不全的容颜,不愿看到它裸露嶙峋的骨架,不想看到它斑秃苍黄的肌肤。定格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大山是那样圆润丰满,伟岸挺拔。我们这一带没有太高的山,海拔一百几十乃至二百米就算是较高大的了,而它就是被冠之以“孙家大山”的一座,在这个地区,没有几座山能有幸在前面加上一个“大”字!  蓝天下,雄鹰翱翔,百灵欢唱,野兔和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满山跑动。移动的羊群,远远望去,宛如飘忽不定的白云,直挂天际。大山满身披绿,高昂头颅,北望淮河日夜不息地在自己脚下滚滚东流;东瞰百里煤城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南望群山起伏,云雾缭绕;西眺凤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山的最高处,一座锥形标志架直指苍穹,据说那是为飞机导航的坐标。山的南半坡,一座石砌的小山神庙,精巧玲珑,内有石质的山神坐像,面南背北。山的西部,有一处奇石,酷似一个顽皮的猴子,屁股撅得老高,屁沟处天然形成一个洞眼,终年流水不绝,那是一眼自然的清泉,炎炎夏日,谁从这里经过,都会情不自禁地洗涮、痛饮一番。这便是远近闻名的“猴子腚”。  那泉水顺着山涧潺潺而下,注满了山前的沟沟塘塘,一年四季,清澈见底,各种水族,家丁兴旺。每逢夏季,这里便是附近大人孩子们戏水的乐园。  今天,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景象还是出现了:山顶锥形的架子不知何年何月便没了踪影,满目皆是坍塌崩溃的黄土砂石,山的脊背上,两架巨型挖掘机在不停地工作着,看那架势,非要把大山开膛破肚不可。这很自然地使我联想到西班牙斗牛场上血腥的场面,几把利剑深深刺入精疲力竭的公牛的脊背,直抵心脏。它一边流血,一边喘息,绝望而无奈地瞪大了惊恐、愤怒的双眼,然后在斗牛士得意的眼神中,在观众惊天动地的呼喊声中慢慢倒下,最后被拖出场地。  由于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飞禽没有了,走兽不见了,清泉干涸了,山下的沟塘淤塞,再也无人光顾。  小时候就不止一次听老人们说过,这座大山里面藏着一匹金马驹子,经常在夜间出来帮助没有牲口的人们犁田、拉磨、推碾,几天几夜都不用吃喝。后来被一个贪心人使用诡计捉了去,最终困死在马厩里,打那再也没有人见过它。  这个传说现在应验了。  人们不断增长的贪欲,疯狂地获取,无序地开采,终于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我们这一代,彻底终止了孙家大山的风光。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我前不久看了一则新闻:由于连降暴雨,导致孙家大山山体大面积垮塌,当地村镇很是紧张了一阵子......乱采滥伐的时候,不知当地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都在忙些什么?居然没人管呢!我想,那些当政者只要稍加管理,孙家大山的命运就不至于此!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7,喋血老龙头&  文/安徽胡焕亮  (根据当事人侄儿胡忠文老人口述著文)  1938年六月,侵华日军占领了凤台县城,对附近的村庄反复进行“扫荡”,所到之处,毫无人性地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广大群众妻离子散,背井离乡。  家住凤台县城东大山境内的回民胡保顺、胡保青哥俩,分别是家里四兄弟中的二哥和四弟,他俩带着不满十五岁的侄女,慌乱中与家人走散,随着逃难的人群,一路颠沛流离,来到凤台与寿县交界处的一个叫做老龙头的小山村。谁知这个村子也时常有鬼子前来偷鸡捉鸭。他们刚进村,就远远看到到两个鬼子,其中一个还像个军官,腰里挎着王八盒子,手握一把明晃晃的军刀。另一个鬼子则凶神恶煞般的端着三八大盖枪,警觉地站在那里。两个鬼子正叽里呱啦地面对一棵大树说着什么。  原来,在此之前,有同样逃难的父女三人来到这里,是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刚经过此处,就遇见了鬼子,于是慌不择路,逃进了村子旁边的一小片芦苇丛中,但最终没能逃脱鬼子的魔爪,父亲被打得遍体鳞伤,两个少女被糟蹋凌辱。折腾够了,鬼子又把父女三人带进村子,用绳子把他们捆绑在一棵大树上。  就在这时,鬼子发现了胡保顺一行三人。于是那个军官模样的鬼子留下来,看着被捆绑的父女三人,另一个鬼子端着枪,而且把枪栓拉得哗啦哗啦直响,嘴里狂呼着:“花姑娘的有!”向胡宝顺三人冲去。两兄弟见形势不妙,便拉起侄女冲进附近一户宅院。看样子这是一户较有钱的人家,有正屋,有侧房,还有厨房和粮仓,只是院内也早逃得没了人影。他们三个顾不上细看,分别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胡保青一闪身跃进了厨房隐蔽起来,胡保顺也在就近藏身。忙乱中,侄女钻进了这户人家的粮仓中。粮仓中堆放着杂物,圈着粮食。那女孩儿见无处可藏身,正着急间,突然发现两个粮圈中间有一道窄缝儿,便侧身挤进了圈缝儿。哪知那个鬼子兵随后赶到,一边叫着“花姑娘”,一边伸出魔爪就抓。但他怎么也够不着,就用刺刀向里猛扎,其中一刀划破了女孩的额头,鲜血直流,眼看危在旦夕。  躲藏在对面厨房中的胡保青,时年十九岁,正值血气方刚之际,况且他自幼习武,身手不凡,胆识过人。侄女的危险处境,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令他心急如焚。便低声而又急切地对胡保顺说:“二哥,看来我们今天要死在这两个鬼子的手里了,反正是死,不如拼了,动手吧!”见平时就胆小怕事的二哥还在犹豫,四弟胡保青忍不住了,等不得二哥答应,从藏身的厨房中摸了一把菜刀,纵身来到对面的仓房,悄悄靠近门边,向里观望。此刻,那个鬼子折腾累了,把枪靠在一旁,弯下身子去抓圈缝中的女孩。说时迟,那时快,胡保青一个箭步跃到鬼子身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左手向前一推,推掉了鬼子头上的钢盔,几乎与此同时,举起右手的菜刀,狠狠向鬼子头上砍去。  那鬼子挨了这一刀,虽未被砍死,却受到了重创,也顾不上拿枪,转身就向门外跑去。岂料他因血流满面,睁不开眼,出门便一头撞在走廊的柱子上。这一撞可不轻,使他反弹了几步,重重地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胡宝青随后赶上,一不做,二不休,冲上去又是一顿猛砍。那个鬼子开始还在乱滚,呜哇乱叫,后来腿一伸就不动了。  院外那个手持军刀的鬼子军官,听到院内的打斗声,觉得院内有情况,便挥着军刀,怪叫着冲进院内。此刻,胡宝青早已躲进仓房,隐藏在门后。持军刀的鬼子破门而入,还没等他明白怎么回事,握刀的右手早被胡宝青铁钳似的大手牢牢抓住。紧接着,胡保青的左肘重重击打在鬼子的胸部。与此同时,胡宝青下面出腿一勾,那个鬼子便仰面倒下。然而胡宝青始终没撒开鬼子握军刀的那只手腕。两个人在屋子里围着那把军刀,翻来滚去,几个回合后,胡宝青的肩部被军刀刮了一道长长的血口子。情急之中,他向门外的胡宝顺大喊:“二哥,还不快动手!”惊呆了的胡保顺如梦方醒,他顺手操起一把劈柴用的斧子,冲到近前。刚好这时鬼子翻在了上面,胡保顺手起斧落,只听“扑哧”一声响,那鬼子就被打懵了,摊倒在地上。  胡保青从地上一跃而起,夺下鬼子的军刀,对着鬼子连刺带砍,看他不再动了才罢手。兄弟二人对视了一下,便一人一个,把鬼子拖出院子,扔到了院外的一个水塘中。这时,有不少逃散的乡亲聚拢来,看到眼前的情景,都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连连称奇:“真是好样的,大家如果都能像你俩这样,看小鬼子还敢这样狂不!”  胡宝青兄弟俩又与大家一起解下被捆绑在大树上的父女三人,安慰了一番,然后对大家说:“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才连杀了两个鬼子,此处不宜久留,大家赶快离开这个地方吧!”于是,兄弟二人又带着惊魂未定的侄女,历尽艰辛,辗转多日,最后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打那以后,胡保顺、胡宝青两兄弟怒杀鬼子兵的壮举,便成为淮河两岸的父老乡亲茶余饭后的一桩美谈,一直流传至今。      &8, 怀念哑巴  文/胡焕亮  上周末,回老家上坟,下车经过一处楼房时,偶然发现墙上贴满小广告,就在我擦身而过时,一条寻人启事吸引了我的眼球,特别是一个熟悉的名字牵住了我的神经:胡成云。细看照片,一副布满沧桑的面孔印在一张皱巴巴的照片上。仔细一看,内容是:胡成云八十岁,聋哑人,二月十五日(正月初二)走失……经向熟人打听得知,走失者已经找到,是在几十里外的一段铁道上,他被火车撞死了!  立刻,我的脑海为一幅定格的画面所占据:风雨飘摇的淮河上,一艘渡船来来回回穿梭,一个清瘦中等身材的人把着舵,年复一年……那人,就是哑巴——胡成云。  论辈分,我得管他叫叔。也不知从何年何月起,他就在渡口上做渡工,只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哑巴渡口。我们这里河对岸是近四千亩的大河湾,淮河不涨水的季节,两个大队的社员都到对岸种庄稼,唯一的途径就是经过哑巴渡口。  五六十年代,经济还不发达,渡船是木制的,全是手工操作,竹篙撑,木桨摇。早年他和一个吴姓船工常年值守渡口,再后来姓李的、姓王的、姓赵的等不知换了多少茬,就是他稳定不动,因此这个哑巴渡口远近闻名,就连早期的安徽地图上黑张段(黑龙潭至张楼)都标有“哑巴渡口”几个字。  他终身未娶,在家里,弟兄们中他是老大,侄男孙女很多,但是他不要他们照顾,就凭着自己一身力气和技术,在这个渡口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他待人很热心,遇上妇女、老人和孩子过河,他都会主动帮扶;再恶劣的天气,只要有人过河,他都有求必应,不耍滑头。闲下来的时候,他爱叼着旱烟袋,眯缝着眼睛,躺在船板上看蓝天白云,看来来往往的行船。  有一年,我大概十几岁吧,仗着自己水性好,又一次顶着挽成团的衣服,从南岸下水向北岸游去。他摇着船刚到河心,看到我下水,他一边“啊啊”地大叫,一边冲着我直摆手,那意思是让我回头。可是我没理会他,仍然向对岸游去。接近河心我后悔了:原来那天风大,河中间水流湍急,浪涛滚滚。我一连呛了几口水,险些沉下去。幸好我短暂的慌乱过后,又沉着下来,深吸一口气,潜泳了几十米才摆脱了浪窝。离对岸还有三十来米时,我回头看了一下,他的渡船居然回来了,离我仅有十几米。等我登上岸,他的渡船也靠了岸。只听他“哇哇”大叫着,怒气冲冲地跳下船向我走来。我心想遭了----他生气时是会打人的,特别是对淘气的孩子。我也没逃跑的打算,因为你早晚还会落入他手中的。他几步跨到到我身边,巴掌举得老高,我闭上眼睛挺着脑袋,等着挨巴掌。可是脑袋却没挨着,只是屁股着着实实地、清脆响亮地挨了一下,然后他还向我呲牙瞪眼地哇哇了一通。打那,我再也不敢逞能了。  到了七十年代,我成了大队的农机手,机械化越来越普及,大队的渡船自然也就“武装”了起来。木船的尾部装上挂桨机,195型柴油机作动力,再也不用手工摇桨了。他悟性极好,我手把手地教他发动机器,前进后退,转弯掉头,他一学就会。为此,他非常感激我。每次老远见到我就“啊啊”地打招呼。他爱做的一个动作就是叉开拇指和食指沿着鼻子下面向两边理胡子,那意思我明白——我可是你的长辈哦!此刻,我总为他美美地敬上一支烟,他呢,别提多高兴了!  后来,他太老了,村干部们几次三番地做工作,才把他从渡口上撤下来,并给予一定的照顾。  这次他的出走,据说是因为小脑萎缩,常常难以自制,故而发生了意外。  论血缘关系,我和他不知得向上追溯多少代才能有联系。但在我心中,他是那样和蔼可亲,那样具有立体感和鲜活感。他不是什么人物,但在我的大脑里,他就是一个大大的功臣,他的青春,大的大半生时光,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的父老乡亲,奉献给了他终其一生的事业,奉献给了他整个身心热爱着的这片土地和日夜奔流的大河。  我想到,可能因为他的离去,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哑巴渡口,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快就会为人们所淡忘,心里就会涌起一种酸楚。我能做点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谨以此文,表达一些我的追思,也希望通过此文,让我,让我的乡亲们,让所有从哑巴渡口经过过的朋友们,不要那么快就忘记他!    9,石门潭的传说  文/胡焕亮  淮南市境内的景点和历史遗迹密如繁星,石门潭就是其中极其璀璨的一颗。  石门潭位于八公山区山王镇南塘村境内。那里“大石礌砢,类狞虬门”,是八公山自然景观之一。据《凤台古志》载:“云条山、茵席山相峙为石门,两山交而中豁门。门高20丈,西向南北,两崖相距10丈,中有潭,径10丈,深三尺,潭水终年不涸,漫流大石山”。临石门,峭壁凌空,直上云霄。迎面悬崖上,雕有“石门潭”三个巨字,苍劲挺拔。当地人传说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兵困南塘留下的手迹。文史学家则说是北魏郦道元所书,理由是《水经注》中有洗云泉的记载:“洗云泉水洁,澈心骨,味甘冽,在珍珠、沁月之上”。洗云泉是石门潭的源头,郦道元勘测洗云泉必经石门潭。  进入石门,便置身于“一线天”。豁然开朗,到了群山拥抱的一块盆地,石门潭的碑刻,洗云泉亭,裸露在簇簇的桃林之中。现在深受淮南市市民欢迎的的纯净水“洗云泉”,就是直接取自洗云泉。  传说这是赵匡胤困寿州的营地,后周屯兵,折戟沉沙的古战场。“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后周南唐之战为李后主留下了千古悲歌。  洗云泉水日夜不停地溢出,几经曲折,流过竹林桃园,一路欢唱着注入石门潭,潭满再溢,顺着裸露的青石板,一路向西北方向,流入山间的一个低洼处,汇聚成了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南塘。看到这里,真让人疑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千古绝句写的就这里的美景。  关于这石门,当地人祖祖辈辈留下这样一个传说:  酷爱狩猎的二郎神杨戬,当年追赶一条为非作歹的孽龙来到此处。那孽龙十分狡猾,仓皇窜逃中,见这里山高林密,湖水幽深,便一头扎入湖中,隐匿起来。  那二郎神圆睁神眼,遍寻不见孽龙,只见前面一座山岭形势险恶,蜿蜒旖旎,酷似孽龙,便搭箭垃弓,卯足了劲儿,一箭射去,只听一声轰然巨响,石破天惊。原来,他错把山当成了孽龙,那座山顿时一断两节,分为东西两座峭壁,东侧就是石门潭,西侧则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神仙灶。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箭谷”。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半个山”。  那箭穿山而过,向西北方向飞行了几百米,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湖中央,深深插入湖底。那条作恶多端的孽龙吓得魂飞魄散,就一路向西南又继续潜逃了。  听老辈人说,赶上枯水季节,到南塘洗澡的人,水性好的一猛子下去,还能摸得到那支箭,但是只能晃得动却拔不掉。  石门潭是八公山古文化走廊,附近有古墓葬,古遗址,是古代文人墨客涉足的地方。而今,八公山区、山王镇以石门潭为重点开发旅游资源,已在南塘湖兴建长廊、竹楼、南塘路,发展了一批三产,为石门潭的开发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日前,已有一批有识之士到石门潭投资。如今,每逢节假日,环湖周边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清波荡漾的湖面上,游艇穿梭,白浪翻涌。这里,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朋友们,有空了别忘到此一游哦!    10,情系淮水肥王鱼文/胡焕亮  肥王鱼,又名回王鱼,淮王鱼,国内罕见,是淮河名产,以安徽凤台的黑龙潭和峡山口产的最佳,为鱼中上品。肥王鱼栖于石隙中,呈纺锤形,皮色土黄,无鳞,肉质细腻,嫩如豆腐,素以味鲜、肉嫩、滑利、爽口著称。其烹制方法很多,但以清汤清炖为最尚,“奶汁肥王鱼”就是用这种方法烹制的。将鱼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后,两面剞上柳叶花刀。锅内放入熟猪油烧热,烹入鸡汤,放入鱼、瘦猪肉片、葱、姜,用旺火煮成奶汁,再加上盐、胡椒粉,盛出,撒上香菜段即可。成菜汤汁奶白,鱼肉鲜香细嫩,风味独特。  相传:西汉时,黑龙潭附近有个佟财主,强行纳一渔翁的女儿为妾,大摆宴席以示庆贺。适逢淮南王刘安经过此地,悲愤欲绝的渔翁,见此机会,不敢错过。他献上刘安爱吃的豆腐(其实是肥王鱼,因其肉质嫩似豆腐)。但见碗中鱼肉酷若豆腐,其汤俨然乳汁。刘安吃后大悦,赞不绝口,遂命人赏赐。渔翁拒收赏银,而诉冤情。刘安听后大怒,派人把财主扔入黑龙潭。然后细问渔翁:“方才与孤家所食何物?”此时渔翁方敢据实相禀。“奶汁肥王鱼”因而得名。自此,淮南王也爱上了肥王鱼。一次刘安心情高兴,以肥王鱼宴请众臣,因人多鱼少,厨师以其它鱼混充,被刘安识破,大发雷霆:“吾一日不能无肥王!”由此可见肥王鱼受宠之程度了。后此菜流入蚌埠、合肥一带民间,并以奶汁鸡汤煨煮,成为徽菜一绝。  曾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小县城来了上级领导或者兄弟市县的领导,县政府所设的宴会菜谱里,必有这一道菜。而我有幸第一次品尝肥王鱼的美味,还是在七十年代初。当时我在大队当差,大队为了发展企业请了外地客商。客人点名要品尝这道佳肴。受领导派遣,我托了熟人才从打渔人那里弄了两条,客人的要求才得以满足,我也就跟着沾了光。  说起打渔人,不能不提夏湾村的老渔民马义道。夏湾村几百口人就住在淮河边,有一多半不是打渔就是摆渡,可是有能力捕到肥王鱼的只有马义道一人。他家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县政府常常有贵客要招待,必须事前打招呼。一方面这种鱼数量少,捕捞确实不易;另一方面他也有限制地捕鱼,因此他的鱼不是随便能买到的。当地人都把他看神了----他的捕鱼技巧堪称一绝。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一回。  时值隆冬,本来就生活在深水区的肥王鱼就潜得更隐蔽了。黑龙潭的绝壁下,一艘小船摇摇荡荡。马义道站在船头,手执细细的长竹竿(那是由好几根竹竿连接在一起的),足有十好几米长,竹竿前端绑扎几排锋利的钢钩,约有孩童勾起的小指头那样大。  他沿着石壁将竹竿渐渐探下去,直到水面上还剩下二尺来长。然后,只见他微眯双眼,弯下身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扭动着竹竿。不一会儿,他的眉头跳动,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两手交替着将竹竿提出水面。此刻,你会有惊奇地发现:少者一条,多者两到三条肥王鱼,扭动着肥嫩的身体,乖乖地落入他的鱼舱。据说,他就是闭上眼睛,也能把水下的石头缝摸得一清二楚。  可如今,由于淮河水遭到污染,肥王鱼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加上一些利欲熏心的打渔者野蛮捕捞----以前我就看到过炸鱼、药鱼、电鱼的,致使肥王鱼几近灭绝。一度野生肥王鱼的价格飙升到好几百元一斤!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当地出了能人,他们研究出了人工饲养的技术,才使得这一珍贵物种不致灭绝。  马义道早已仙逝,但我希望他的绝技,能够尽快在他的继承者手中展现。  &11,刘金定独笼冲火烧于洪  文/安徽胡焕亮  &&& 八公山腹地有一去处,是寿凤(寿县、凤台县)两县交界的地方,这里山峦起伏,风景秀丽。毛家冲、龙抱冲、闪家冲紧紧相连。最著名的恐怕要数独笼冲,这不仅因为它的地形独特,更因为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惊天地,泣鬼神传说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后周为了统一南方,推翻南唐李煜政权,挺进寿州,不想反被李煜大将于洪围困在南唐境内,内缺粮草,外无援兵,形势非常紧急。  话说那于洪,十分厉害。他不但武艺高强,而且会使妖术,百尺之外能取上将首级。因此他的气焰十分嚣张,要杀死太祖,自己称王。老将军高怀德出城迎敌与于洪会战,被于洪妖术所迷,险些丢掉性命,大败而回。赵匡胤困守寿州不敢出战。  这时赵匡胤部下大将高怀德之子高君宝冒死杀出重围,回东京卞梁搬救兵。高君宝回到汴京以后,把太祖被围困在南唐寿州的情况向宰相详细禀报,宰相立即命御外甥高君宝挂帅,率领三万人马赶赴寿州解围救驾。高君宝不敢怠慢,火速点齐三万人马,连夜行军向寿州进发。大队人马行至蒙城境内的双锁山时,被山寨女寨主刘金定拦住去路,双方交锋,高君宝被刘金定擒下马来。刘金定见小将高君宝少年英俊,风流潇洒,遂下马扶起高君宝,要与他成亲。高君宝不允,二人再战,刘金定又一次擒住了他。君宝为救驾,只得答应了亲事,说明当前要赶赴寿州城杀敌救驾。君宝心想: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刘金定武艺超群,就答应她一同前往寿州城。于是高君宝率兵在前,刘金定领兵押后,浩浩荡荡向寿州城进发。  高君宝带领前锋兵马来到寿州城东,杀开一条血路,冲到寿州东门,叫开城门,进城叩见了太祖赵匡胤和父亲,把如何发兵、途中至双锁山被擒招亲的前前后后禀告了父亲。高怀德闻听勃然大怒,骂道:“你这逆子,叫你发兵解围救驾,你胆敢违犯军纪临阵招亲,罪不可容,推出辕门外斩首!”  高君宝被刀斧手推出辕门,只等三声炮响斩首来报。这时刘金定率领的后队也已渡过东津渡,听见三声炮已响过两声,眼看就要人头落地。刘金定了解了情况后急红了眼,对守城士兵说:“快去禀报你家元帅,叫他赦了小将高君宝,不然的话,我刘金定杀进城去鸡犬不留!”兵丁急忙跑下城楼到帅府报信。这时太祖赵匡胤已得知高怀德一怒要斩小将高君宝的事,也赶过来对高怀德说:“如今叛军围城,不宜斩将,你快将君宝赦回,命他上城楼告诉刘金定,只要她杀退围城的叛军救出圣驾,孤家重重有赏,成全他们夫妻团圆。”  高君宝被赦回,登上城楼转达太祖口谕。刘金定听了大喜,大喊一声:“高小将,你就在城里等我的好消息吧!”只见她抖擞精神,挥舞手中的大刀,所到之处人头滚滚落地,兵丁们杀声震天,勇猛冲锋。刘金定从东门杀到南门,从南门又杀到西门,从西门再杀往北门时,高君宝奉太祖之命,率领一支人马杀出北门与刘金定会合,共同向退往八公山的叛将于洪发动猛攻。  于洪且战且退,看看一员女将追近,拨转马首回头迎战刘金定,他虚晃一招,暗暗使出妖法,没料到被金定一一所破。他哪里知道刘金定乃是梨山老母的弟子,她随师学艺多年,不仅学会“奇门遁甲”,还善用“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法术。于洪看到难以取胜,转身向八公山密林深处逃窜,他慌不择路,没成想逃进了独龙冲。刘金定一看“独笼冲”界碑,心中暗喜----于(鱼)进了独笼(独笼,打渔人装鱼的器具)还能有个好?看看天色将晚,南风大起,遂命军士将独笼冲团团围住,四周架起干柴火硝,传令士兵手执火把,点燃树木。这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独笼冲内顷刻之间成了一片火海。刘金定乘火光照耀,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高君宝让人死死堵在沟口,结果叛军一个也逃不掉。于洪和叛军都被熊熊的大火烧死在独笼冲里。  刘金定火烧于洪,平定叛军,救了圣驾,太祖赵匡胤心中大喜,封刘金定为威宁侯。由万岁作主,就在南唐寿州完成婚配。  现在,八公山上当年火烧于洪的独笼冲遗址尚存,虽然山清水秀,但那里的土和石均为赭红色,据说就是当年那把大火烧的。  至今那里的老百姓每每提及此事,总是津津乐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2,天堑变通途  文/安徽胡焕亮  十来岁时,从凤台到淮南的路,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条极为原始的土石公路。路面高低起伏,砂石裸露。坐在车里的人,随着车辆的剧烈颠簸,不停地摇摆跃动,五脏六腑几乎要脱离胸腔,令人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而路面上的行人就更是遭殃了。晴天,每逢大型车辆驶过,巨大的响声震耳欲聋,紧随车后腾起一条滚动着的尘沙的黄龙,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得口;雨天,大小不等的坑坑洼洼蓄满了积水,车辆来了,行人避之犹恐不及,飞溅的泥水作喷射状去亲吻周围的一切,连远离路面的大叶杨也难以幸免,更不用说行人了。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一路西行,好不容易来到凤台县城附近的淮河,犹如一道天堑分隔东西,两艘极其简陋的大木船在河面上漂来漂去,一次载运两到三辆小型的汽车,大型带挂的车辆一次最多最多只能上一辆,晃晃悠悠地往返于河东河西。赶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就要停航,两岸的车辆越聚越多,少则等上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或者更长,随车人员或缺衣或断食或遇急事,干急没辙,苦不堪言!就那样还时不常有人连车落入河水,死伤难料。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凤台县从阜阳地区划出,隶属淮南市管辖,交通状况有了初步的改善,原来的土石路为漆黑的柏油路所替代,凤台轮渡也有了大铁船,是那种较正规的大轮渡,许多大型车辆也能安全渡过了。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显突出,路面上的车辆不仅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多,小山似的大型货车和拖拉机、满载乘客的大客车,常常会在渡口的两岸排上巨龙,因争抢上船引发的争端和事故接连不断。我就亲眼看到过颍上县化肥厂的一辆运载焦炭的拖拉机,几次加足油门冲向跳板均未成功,最后一次因未冲上去,被沉重的拖车拉了回去导致侧翻,年仅二十八岁的司机被活活压死的悲剧。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迅猛发展,这里的交通状况也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末,国家拨出巨款,在这里兴建了一座新型的斜拉式大桥,高耸入云的桥墩,像两双巨型的手臂,稳稳地举起四车道的桥面,来来往往的车辆犹如穿梭一般,划过长虹。每当清晨和傍晚,桥两边的人行道上,便会出现悠闲的散步老人和窃窃私语的情侣。  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踏着晨露,信步桥面,放眼望去,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桥下的水面在朝阳的辉映下,像一面光滑闪亮的镜子,恍得人睁不开眼,波光粼粼中,几只戏水的鸭子,你追我赶,犁开了平静的河面,漾起的涟漪慢慢扩散开去,引起人无尽的遐思。在阳光的照射下,远处的河面升腾起淡淡的水蒸气,炊烟袅袅的村庄和郁郁苍苍的群山,在水面上投下了浓浓的倒影,虚幻缥缈中宛如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  啊,千百年来的天堑,瞬间变成了通途,桥两端宽敞平整的水泥公路向四面八方无限延长,连接着淮南与祖国的经济命脉,百里能源城,正迈着沉稳的脚步,和着祖国跃动的脉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光辉的明天。    13,中秋趣闻  文/安徽胡焕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的饮食文化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不,沿袭近千年的“糖骨碌馍”就渐渐被充满现代气息的月饼所替代,大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  说起“糖骨碌馍”,稍微上点岁数的人都会对它记忆犹新:一公分多一点的厚度,圆圆的,近十公分的直径,中间糖馅,周身滚上芝麻,香脆可口。小时候母亲刚从滚烫的锅里起出来,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抓上一个,边撮起嘴吹,边贪婪地吃起来。里面的糖化成液体,不小心准会被烫着。性急的孩子们有被烫着手的,有被烫着嘴的,可你见过被烫伤后背的吗?  怎么?你不信?说我在瞎忽悠?  哈哈,我只能说你少见多怪了,不信,就听我慢慢道来。  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事了。  我们村有个叫做成山的孩子,他家的房子就挨着陡峭的山,出生就成天看着大山,父母又没什么文化,就给她起了这么个名字。  这一年中秋节,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按照我们这一带传统的做法,再穷也得想办法杀只鸡,烙上几锅糖骨碌馍,以解孩子们的馋劲。而孩子们除了耍火把,到地里摸秋,总会少不了吃上几个糖骨碌馍。  成山是家里面的老小,凡事大家都宠着他,吃糖骨碌馍自然也不例外。他妈妈刚从锅里起出第一个,光着膀子的他就猴急地抢过来,两只手轮换着抓握,边吹气边张开大口,上去就是一口。这一咬不要紧,把里面融化了的糖挤了出来,顺着糖骨碌馍往下淋,接着淋上手,顺着手臂流向拐肘。他一方面被烫得乱跳,一方面又舍不得那些糖白白地流掉,就顺着手腕向下用嘴舔。结果拿着刚被咬了一口的糖骨碌馍的右手越举越高,最后超过了右肩,伸向后背。可想而知,那糖骨碌馍里剩余的糖顺着缺口汩汩地向外直流,一点不剩地全流在他的光光的后背上,直疼得他哇哇大叫,等到大人们赶过来,他的后背早起了一溜圆溜溜的水泡。  直到今天,村里的老人们还把这作为笑谈。    14,村头那盘老碾  文/胡焕亮  皎洁的圆月,慷慨地挥洒着银辉,漫天的星星似乎已经困倦,不时地眨巴着眼睛,似睡非睡。整个村庄,灯火渐稀,偶尔传来一两声喝骂贪玩孩子的声音。  村子的尽西头,一伙不知疲倦的毛孩子还在忘乎所以地玩着“藏老猫”——捉迷藏的游戏。活动的中心是一盘不知经历了多少个年月的老碾。  听老人讲,也不知从哪个年代就有了那盘老碾,由于传说较多,老人们对它总有深深的崇敬与依恋,而孩子们则对他存在更多的神秘与依赖感。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者更早一些,那盘老碾一天到晚几乎没有停歇的机会。白天,大人们把带皮壳的粮食用袋子装来,先用笤把认真仔细地扫净碾盘,再把粮食放上去摊平,把一个粗大的木棍紧贴胸口以下,推动巨大的石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碾碎了多少粮食的皮壳,也不知碾长了多少孩子们的童年梦想。  最让孩子们留恋的事,就是有人在这里碾压红薯片。在那个年代,能闹上几块红薯片吃在嘴里,那可是比现在最好吃的点心要强上百倍!每当这个时候,周围总会围满了贪嘴的孩子,一个个直勾着双眼,紧盯着那白花花的红薯片。  那些从外地调来打河坝的民工,每每来碾红薯片,总会用独轮车推来几麻袋,得好几个人才能看管得住。  每次碾完,碾盘的上下,都会被孩子们寻遍,就像小鸡觅食似的,连最小的石缝也不会错过。  碾盘是用巨大的青石块砌成的,上面的石磙呈赤色,就像红高粱面馍的颜色。磙子的一面,有一个天然图案:酷似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鲤鱼横躺在石磙上。有经验的老人根据石磙的颜色和手感,就能准确的判断出近几天的天气状况来。  晚上,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碾盘的四周是一片开阔地,大家在这里玩“斗鸡”,“调龙尾”,“牛抵头”,“老鹰抓小鸡”等游戏,玩的最多的数“捉迷藏”。常常为了抓住一个狡猾的“老鼠”,能追遍半条村子,当然,也经常玩到深夜。  离开那个村子已经三十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回到那个村子的机会,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村子的西头,还想目睹一下那盘老碾的模样,可是,我失望了-----哪里还有老碾的半点痕迹?一座座别致精巧的楼房,鳞次栉比,让我根本就分不清哪对哪。  一种淡淡的失落,久久盘旋于我的心头。少儿时的玩伴,你们在哪里?经年的老碾,你在何处?我儿时充满好奇的梦,飘向何方?    15,拜谒廉颇墓  文/胡焕亮  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长300米,高约六十米,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十一月九号,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我和朋友一行五人,离开凤台县城,沿着寿凤公路驱车南行,不到二十分钟,便来到气势恢弘的廉大将军的墓地前,我们三个男士离开公路,走过曲折的山间小道,绕过片片果林,穿过密集的荆棘草丛,来到墓地近前,仰首望去,诺大的一个墓地,被当地的农民植满了桃树,密密麻麻。我们三人抖擞精神,弯下腰,钻过纵横交叉的树枝,沿着陡坡,艰难地登上坡顶。  到了上面,也还是桃树。选了一处稍微开阔的地方,驻足环视,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向东、向西、向北都是青山环抱,南面,日夜奔腾不息的淮河,像一条玉带,迤逦着流向天际。我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廉大将军,在下看望您来了!”  据史料记载,廉颇,战国八将领之一,赵国人,主要活动是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赵悼襄王(前244-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相争,各为东西帝。秦国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赵之良将廉颇统领赵军屡屡击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政策,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后,秦国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攻取阳晋(今山东郓墟县西),威镇诸侯,而赵国因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  后来,秦昭王提出以十五城易赵之和氏璧,又约赵王渑池相会,都不过是借机以试探赵之虚实而已。在廉颇设兵以逸待秦的密切配合下,蔺相如出色地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粉碎了秦的阴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汨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此后,廉颇更加奋勇作战,他带兵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后于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年)攻取魏国的几地(今河北大名县东南),二十四年(前275年)攻下了魏国的防陵(今河南安阳南)、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南)两地,二十九年(前270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今山西和顺县西北),赵国实力增强,以后的10来年间,奏国未敢再向赵国大举进攻  一直到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打败韩国后,秦赵因为争夺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晋东南),而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交战。赵将廉颇在秦军的强大攻势面前,采取了固城坚守的战术,秦军屡攻不胜,两军相持了3年之久。秦采用反间计,促使孝成王选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做统帅。赵括上任后全部更改了廉颇用以治军的纪律、号令,撤换原有僚属,然后轻率出击。结果赵军大败,45万军士被秦坑杀,元气大伤    秦趁势包围赵都邯郸,持续一年多,幸有楚魏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五年后,即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又有燕军分两路进攻赵国,赵起用廉颇,组织军民,大败燕军,杀了带兵作战的燕丞相栗腹,俘虏了燕将卿秦、乐间。十六年(前250年),廉颇乘胜包围燕都,迫使燕王割五城请和,赵国士气大振。赵奢已死,蔺相如即使未死也已病重不起,国家安危,全仗廉颇支撑。孝成王命其摄行相国职务,并以尉文(今地不详,有人说是在赵西北境)之地赐封廉颇,号为信平君。廉颇代理丞相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赵的国力又有恢复。  赵悼襄王继位,昏聩无能。他以乐乘代廉颇,激怒了老将军,起而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亦出奔魏国,来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在大梁久住而不被魏国重用,他思念祖国,想回赵国效力,赵国也因多次被秦国军队所围困,悼襄王很想请廉颐回来,但又颇虑廉颇年事已高,不知体力如何,于是派使者探视。常言道:“国之将亡,君子退而小人进”。此时被秦国收买,与廉颇早有仇恨的郭开,特别受悼襄王宠爱,他按秦国意图,重金收买使者,唆使他诋毁廉颇,阻止其回国。  廉颇见到使者,十分高兴。他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古今规制不同,小于今很多),并披挂战服,跃马扬鞭,以示老当益壮,尚可任用。结果使者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这卑鄙的诋毁,愚弄了糊涂的赵王,于是不再征召廉颇。  楚因素知廉颇有勇略,暗地派人迎接到楚国,当时楚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寿县。但由于楚赵之人习俗不同,秉性各异,廉颇性喜持重,而楚人剽轻,使之不能得心应手,所带军队未能立功。他总是感慨地说:“我思用赵人。”流露出对祖国父老乡亲深深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召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客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楚王以对待上卿的规格厚葬了廉颇,据传,为防盗墓者还巧设迷阵,虚布假墓,可谓煞费心机。十几年后,赵国被秦灭亡。  司马光曾痛心地说:“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即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衰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青山巍巍埋忠骨,淮水滚滚颂英魂。逝者已长已,而当今的我们,应从中记取的东西太多太多!      16,寿唐关的传说  文/安徽胡焕亮  凤台县城向南三公里多有一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唐关,那是一个古关隘,曾是吴楚争霸、五代残唐时的重要军事要塞,这里发生过后周南唐之战及刘金定南唐救驾的故事,它位于清天观东1.2公里处,又称过驾楼、梳妆台,建于公元957年,距今已有1千多年历史,是南唐“以御北师”设立的关隘,筑于两山之间,关门朝向南北,长20米,宽3.6米,拱高4.5米,关上有重楼、钟鼓楼,东侧有碑,一面阴刻楷书“古寿唐关”四字,两侧有楼基30余间。为当年守兵营舍。关筑两山之间,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传说赵匡胤困南唐,御妹刘金定救驾,曾屯兵于此,登楼梳妆出征,故有“梳妆台”之称。巾帼英雄刘金定保国护乡事迹引来历代文人留下名诗佳作。如清代丁曙《齐山怀古》就是一例:“当年太尉驻貔貅,锦伞同参决胜筹,玉帐韬弓犹偃息,金闺对锐肯淹留;檄飞双锁风云壮,气夺重关草木愁,二姓今成秦晋好,争夸山下有妆楼。”  寿唐关附近地貌构造特殊,古有刘金定上马石、下马石(又称马蹄印)、女儿泉自然景观。有大马市、小马市、演兵场等文物古迹。  攻下寿州城之后不久,赵匡胤就“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国号为宋。据说赵匡胤于北宋乾德年间,再次率兵讨伐南唐军,结果被南唐大军围困寿春,多亏了女中英杰刘金定前来救驾,于是传出了赵匡胤困在“南唐”,食不甘味,寿唐关刘金定梳妆出战,力杀寿州四门,独龙冲火烧南唐大将于洪的战争史话,被编成各种历史演义、平话鼓词、民间故事,广为流传。而“南唐”、“寿唐关”(一名梳妆台)、“独龙冲”等山中的盆地、峡谷也就成了有口皆碑的风景胜地。  据说赵匡胤被南唐军团团包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眼看危在旦夕,苦无御敌之策,于是升帐召集文武官员商议退敌良策。此时有谋士提议派人杀出重围,前往京城去搬救兵。赵匡胤苦思良久,觉得也别无他法,就说:“哪位爱卿能为孤分忧,舍身杀出重围去京城搬来救兵?”话音刚落,只见一名年轻小将走出班列,恳切地说:“小将不才,愿前往京城搬兵救驾!”  大家闻声望去,那小将不是别人,乃是御前侍卫高君宝,他是名将之后,满门忠烈,且有一身好武艺,头脑灵活,堪当此任。赵匡胤便发下令箭,拨出一队精兵,听其调用。那高君宝也是年轻气盛,报主心切,说:“我不用那么多士兵,带上三五随从就行了。”也因兵力不足,皇上就依了他。  高君宝简挑了了六个精兵,在身后大军佯装突围的掩护下,杀出寿州北门,直往西北而去。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烟尘之中,。赵匡胤和大家便只守不攻,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救兵的到来。  那高君宝真不愧为名将之后,带着六名亲兵,一路冲杀,血染战袍,连冲数道重围,大约行了三十余里,才摆脱了敌军的追杀,直奔京城而去。  正行走间,前面一座高山挡住去路。但见那山地势险要,旌旗漫山,似有重兵把守。遂向路人打听,方得知此乃双锁山,占山的是一个女大王,大名刘金定。此女生得如花似玉,武艺高强,因不满世道混乱,特来占山为王,伺机报效国家,至今尚待字闺中。  高君宝和随从正犹豫间,只听得一棒锣响,早有一队喽啰兵挡住去路。一个小头目在小喽啰的簇拥下,迎着高君宝等人高喊一声:“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丢下买路财。”  高君宝等人一看,嗨,遇上截道的了!心急如焚的他们哪有功夫与那些喽啰啰嗦,不由分说挥枪便刺,舞刀就砍。没几个回合,那队喽啰就所剩无几了,跑得快的立马回山寨报信。  瞬间,鼓声隆隆,喊声震耳,一个威风凛凛的女将,手执兵刃,在大队喽啰兵的护拥下,冲下山来。但见那女将,柳眉倒竖,英姿勃发,拿手一指:“哪来的野小子,竟敢如此放肆?”  高君宝哪有心思欣赏美眉,一心只想赶快过山,去搬救兵,再说也没把那女大王放在眼里,便大喝一声:“识趣的赶快让道,否则我将杀你个片甲不留!”  那女将嘿嘿一声冷笑:“好小子,口气不小,今天姑奶奶就看看你有何能耐?放马过来吧!”  于是两马相对,兵器相碰,震耳欲聋。几个回合下来,那女大王发现这个银袍小将不仅相貌英俊,而且武艺高强,不禁心生爱怜。心想,不知这是哪家公子,如今婚配否?待我擒了他细问。想到此处,她故意买了一个破绽,回马便走。高君宝不知是计,纵马便追。追过一个小山坳,眼看就要追上,不曾想那女将手搭雕弓,回身一箭。高君宝一看不好,侧身便躲。其实那女将根本没舍得真射,虚晃一招,趁着对手躲闪之际,抛出看家绝技——捆仙套索,其实我也没看过,大概就像牧马人的套马之技吧。不偏不倚,套了个正着,一下子就被拉下马来。众喽啰一拥而上,那女将连声高喊:“休要伤着他!”眨眼功夫,高君宝和他的随从们便被捆了个结结实实,连拉带拽,押进了山寨。  高君宝此时才觉得后悔不已,这一下不仅颜面尽失,还要误了大事啊!他心想,皇上啊,枉费了您对我的信任,待来生再效犬马之劳吧!想罢,就等着一死了。那女大王并不急着发落他,喝退喽啰后,问道:“你是何人?到此何干?欲往何处?  高君宝冷眼看着那女大王,没好气地说:“休要啰嗦,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岂料他越是这样,女大王就越是心中暗喜:看来这小将还真是有骨气啊!就和颜悦色道:“看你着急赶路的样子,一定有什么急事,说吧,也许我能帮你。”  高君宝也不傻,心想,强盗能安什么好心,我才不信你呢。就昂首侧面,不再理她。那女大王见他不说话,就说:“好吧,你不说我就困你个十年八载,让你慢慢受。”  高君宝心想,他真杀了我倒也不怕,虽没搬来救兵,却也为国捐躯了,可真困个十年八载的,岂不活活折磨死我?再想,看样子这个女大王也不像听说的强盗那样恶,就说:“你说话算话,告诉你了真能放了我?”  女大王点点头:“说话算话!”  高君宝看看也没什么好办法了,于是就把赵王被困南唐,受命回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为一名铲屎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