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头牧场小奶牛是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方向吗

“万头牧场”模式弊端_网易财经
“万头牧场”模式弊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仅是“围堵门”事件,近一时期还接连陷入“污染门”、“病牛门”事件。11月初,安徽省肥东县环保部门因旗下子公司现代牧业(肥东)有限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向其开出10万元的罚单,并全县通报。几天之后,现代牧业宝鸡牧场又因私自出售42头带病奶牛遭到动物检疫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调查,并引起轩然大波。被牵连其中的陕西犇犇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将起诉现代牧业进行索赔。“不得不说,接二连三发生的 污染门 、 病牛门 、 围堵门 ,不光使现代牧业前景成疑,也使现代牧业代表的
走到了十字路口,其未来去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乳业专家宋亮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资料显示,现代牧业成立于2005年9月,并在“公司+奶农”模式如火如荼的当时,颇具前瞻性地开创了“万头牧场”的养殖模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公司+奶农”的模式被摒弃,规模化养殖被鼓励,现代牧业的“万头牧场”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并于2010年11月在香港上市后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现代牧业“万头牧场”模式的成功也引来伊利、蒙牛等国内乳业巨头纷纷效仿,短短几年,“万头牧场”已遍布全国。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五届南方奶业论坛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指出,目前万头牧场数量达到38个,在建16个,存栏奶牛45万头。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百亿元资本布局国内上游奶源。近期通山县向上级单位提交的一份实验室检测报告显示,现代牧场通山公司在动物疫情预防控制方面达到了国家的各项指标。其中,近三年奶牛的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样本送检合格率达到了100%,A型、I型口蹄疫样本送检合格率也均在86%以上。成厚然表示,抛开环境污染的因素,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的角度来看,现代牧场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肯定是值得推广的,无论是产奶、储存等生产环节,还是疫情防控等,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尽管通山牧场即将搬迁,但通山县畜牧管理部门依然认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依然是大势所趋。在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中,通山县提出,将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进一步增强禽畜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为全县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在“万头牧场”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质疑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奶业专家王丁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发展万头牧场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包括奶牛病疫情的防治,奶牛场的牛粪牛尿污废水废渣的环境污染,饲料供应的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对投资者造成的财务压力,以及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与之相呼应,宋亮认为,随着“万头牧场”的迅速发展,这些隐患必将逐步暴露出来,当下现代牧业负面消息不断正是这些问题的充分暴露。“中国的奶牛饲养不能片面追求 万头牧场 ,应该遵循适度规模化的原则,也就是要实现奶牛养殖与当地自然禀赋的结合,达到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平衡的规模化。”宋亮表示,“对于规模化养殖,饲料最基本有60%要来源于当地,如果大规模养殖厂不能跟当地的自然禀赋很好地结合,大规模养殖就不经济。而且,大规模养殖场对管理水平要求极高,国内目前大规模养殖场的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万头牧场”该不该?(乡村观察)
――中国奶业发展方式调查
本报记者 高云才
&&&&来源:&&&&
&&&&&&字号
  被业界亲切称为“黑白花”的荷斯坦奶牛自觉地排成长队,鱼贯走进转盘中的卡位,舒服地享受着机器化挤奶,挤奶完毕,又鱼贯走出转盘。像经过专门训练,整齐划一,这是记者在现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安徽省五河县的“万头牧场”见到的“堪称壮观”的场景。中国奶业协会荣誉会长刘成果说,“‘万头牧场’,曾经是中国奶业的梦想,如今,现代牧业实现了,还有一大批乳业企业跃跃欲试。”在“万头牧场”的竞技中,现代牧业冲在前面,考察“万头牧场”对于中国奶业发展方式的影响,现代牧业就是一面镜子。  牧场规模化发展,形成挡不住的趋势  规模化和非规模化,都是奶业生产方式。目前,非规模化畜牧方式,依然是中国乳业基础性生产方式。牛在牧场甩着尾巴,悠闲地啃草,产出鲜奶。维持这种生产方式的主体,是散布在全国尤其是牧区的200多万户奶农。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作,为牛奶加工企业提供可靠的奶源。现代牧业资政邓九强说:“非规模化畜牧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居民对牛奶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大潮一般的城镇化,正在推升着居民对乳制品需求。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3.73%,近年来,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比例每年增长约1个百分点。据中国奶业协会测算,农民进城,口粮减少1/3,但奶制品消费增加1倍。另外,人均收入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整体上提升了乳制品需求动力。农业部专家测算,居民收入增加1%,乳制品消费增加0.8%。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14年我国原奶总需求将达到4900万吨,其中新增需求约300万吨。到2020年,生鲜乳的消费,全国总量预计达到6000万吨,至少比现在要增加2000万吨。  需求是如此的旺盛,供给却不是那么给力。目前,中国奶牛存栏1400万头,牛奶产量3600多万吨,虽然排名世界第三,但需求一直在“喊渴”。尽管奶产量年年递增,从1980年到2010年,牛奶产量从114.1万吨增长到3575.6万吨,整整增加了30倍,但需求“喊渴”的势头一直没有消退的迹象。目前我国奶源自给率只达到78%,满足2020年居民6000万吨的消费量还有很大差距。海关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奶粉达68.12万吨,其中从新西兰进口就达54.8万吨,同比增加75.08%。  “中国人喝中国奶”,喊声如潮,牧场规模化应运而生,同时也受到市场追捧。邓九强说:“这是使命呀,有了牧场规模,就有了可靠的奶源供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牧场规模化,不可阻挡。‘万头牧场’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  “万头牧场”建设,集约化孕育高品质  刘成果说,如果说规模化生产是着力解决乳品数量问题,那么集约化运营就是解决乳品的质量和乳业企业的效率问题。  集约化以规模化为起点。现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并于同年10月投资2.5亿元在安徽省当涂县建设第一个万头奶牛示范牧场。接下来的几年,现代牧业在全国布局,“万头牧场”形成了“燎原”态势。  截至目前,现代牧业在全国八个省共建万头规模奶牛养殖牧场22个,奶牛存栏数超过20万头,日产高品质生乳2600多吨。公司确立的生产目标是,到2015年奶牛存栏24万头以上,年产鲜奶突破100万吨,奶牛年平均单产达到9吨以上。  “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没有质量的规模,浮躁的规模,注定不长久。”现代牧业总经理高丽娜说,集约化运营目标着眼点始终在于产品质量。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席卷整个奶业,肃杀一片。“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们把质量当作是自己的眼睛,时刻呵护。”  生产工序的高度自动化,确保了奶品质量在生产工序上不出现漏洞。在五河县的“万头牧场”,记者看到封闭式机械挤奶的全过程。这里采用德国进口的转盘式挤奶台,封闭式挤奶,原奶完全不接触空气,每台80位,挤奶员在可转动的环形挤奶台进行流水作业,每小时可挤480头奶牛,并可全自动清洗、检测,全自动打奶到储奶罐。  把安全与品质量化为数据去管理,是现代牧业的心得。高丽娜说:“巴氏杀菌,自动吹瓶,自动灌装,从挤奶到成品,只需2小时,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生产速度,国外最快也需要十多个小时。”邓九强插话,研究表明,挤出的鲜奶,如果在48小时以外加工,则牛奶活性蛋白几乎降为零;若在2小时以内完成加工,则牛奶活性蛋白保持75%以上,所以,这2个小时,是现代牧业奶产品具备高品质的绝技!  用集约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抓奶品质量,抓出了国际影响力。今年6月2日,2014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在法国波尔多举行。现代牧业的鲜牛奶击败了众多欧美企业产品,荣获食品类金奖。邓九强说:“在奶品质量上,我们打了翻身仗。我们生产的鲜奶菌落总数小于每毫升2万个,欧美标准为40万个;鲜奶体细胞每毫升15万个,欧美标准含量50万个,可以说在奶品质量上是一次登顶。”  前些年饱受诟病的中国奶品如今能在国际获得金奖,让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的主席约瑟夫?贝斯曼十分感叹:“我看到了中国的食品有很高的品质,很惊讶地了解到今天获奖的中国乳品企业拥有如此现代化的加工技术,真的很棒!”  “万头牧场”之痛,不是谁都能承受  “万头牧场”蜂拥而上,发展势头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甚至连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房地产巨头恒大都纷纷宣布,将斥巨资进军乳业,角逐“万头牧场”。中国国情适合发展“万头牧场”吗?邓九强坦言,在角逐“万头牧场”时,中国甚或境外投资者必须承受“万头牧场”之痛。  成本之痛。好奶出自好牛,关键是投入大量的成本,让好牛源源不断地生产好品质的鲜奶。“以牛为本”,恰恰是众多奶企的成本之痛和粗放经营方式之痛。  “以牛为本”,要细致,要接地气,现代牧场对牛的厚爱方式可资借鉴。高丽娜说,企业为奶牛建立了完备的硬件设施,包括所谓的“四厅一院一房三系统”,即待挤厅、挤奶厅、奶牛采食厅、奶牛休息厅、兽医院、奶牛病房、奶牛采食送风系统、奶牛卧床送风系统、防热应激喷淋系统,确保产奶量和质量。  对牛群的管理不能掉链子。现代牧业在对牛群管理手段上突出实现以生产性能测定为代表的奶牛生产数字化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涵盖了牧场每一头奶牛的各种重要的管理数据,包括出生、繁育、免疫、产奶等信息。这些奶牛养殖档案,为牧场的兽医治疗,繁育配种,日粮设计,适时干预,配方调整,合理分群,提供了高效、快捷、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牛源”之痛。建牧场,得有牛,但奶牛牛源短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奶业发展。尽管目前每年进口奶牛需求超过25万头,需求缺口仍然巨大。2012年我国进口奶牛12.8万头,比2008年增长了7.5倍。2013年进口奶牛10.2万头,同比减少20.2%,减少的原因之一是进口牛源国受限。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魏克佳表示,进口,固然能缓解“牛源”短缺问题,但根本上解决“牛源”问题,还是要靠自己。从长远看,只有加快完善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才能在牛源问题上不受制于人。要加快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整体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全基因组检测和种公牛站技术改造。  解决“牛源”问题,乳企本身要有所作为。邓九强说,现在奶牛饲料精粗比一般都是6∶4,如果把饲料结构比调整为3∶7或者4∶6,则将使成年奶牛全生命周期繁育能力大大提高。假设奶牛年自然增长率达到10%,几年下来,我国牛源基本就可以实现自给了。  最难消弭的病痛是“环境之痛”。即便是现代牧业和蒙牛、伊利这样响当当的奶企,目前也难以说超越了“环境之痛”。因为,牛粪便的科学化、无害化治理,是一道十分缠人的难题。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孙丽萍等的研究报告显示,每头成年母牛每天产生16公斤粪便、7公斤尿,其中含氮126克、磷61克,这些粪污的化学需氧量为99克,据此计算,万头牛场每天产生160吨牛粪、60吨尿。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和环保压力非常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染物处理。  环境整治需要负责的态度和扎扎实实的措施。在五河牧场,邓九强指着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告诉记者,现代牧业在这个“万头牧场”投入1.6亿元兴建,粪便用来制作沼气,沼气用来发电,沼渣固化后用来做牛舍卧床,沼液用来浇灌附近的10万亩苜蓿草场,多余的沼液提供给附近的农民种庄稼,这样循环处理,效果很好。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刘成果表示,“万头牧场”建设不能一哄而起,既要有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运营,还要做到“以牛为本”,“环境和谐”,任务艰巨又事无巨细。先拍脑袋后拍屁股建的“万头牧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袁勃)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您, !|
|||||||||||||||||||||||||
&&&&>> &正文
万头牧场是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方向吗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荷兰模式启示录:合作社养殖奶农世代相传
  何天骄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家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随即建设大规模牧场成为中国乳业的主流。中国奶业养殖似乎从一个极端“散养”走向另一个极端“万头牧场”。
  但是,随着后续诸多问题,尤其是“奶荒”的出现,中国奶业养殖模式该往何处去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近日,中国高层访问荷兰并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荷兰乳业协会主席、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下称“菲仕兰”)首席执行官郝瀚思透露,其中一条则是将参照荷兰模式和经验,在北京周边选地建示范农场。
  业内人士表示,合作社模式一旦推广,国内奶牛养殖或将重塑方向,改变过去一味推进万头规模化牧场模式。虽然合作社模式在国外部分地区取得成功,但能否在中国顺利推广尚难预判。
  合作社模式
  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关于加快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之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加上此次中国与荷兰合作试水荷兰农业合作社模式,合作社养殖模式开始引起业内关注。
  荷兰合作社模式主要是部分奶农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中小型规模的牧场,奶牛数量一般在50~100头之间。菲仕兰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邱肇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来看,荷兰合作社模式在硬件跟软件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在硬件方面,荷兰合作社模式发展多年,无论是牧场的条件还是奶农的技术都比较成熟,此外,政府、企业也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控标准;而且牧场规模也不会太大,50~100头的规模,对牧场的管理、饲料提供、排泄物处理都更为科学,并且建立了可追溯体系。
  在软件方面,首先,奶农素质较高。邱肇祥告诉记者,菲仕兰坎皮纳有近两万个会员奶农,这些奶农世代相传,不仅继承了家族养殖技术经验,还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有着长续经营下去的理念,因此会更加看重长远利益。
  其次,合作社采取了人性化养殖模式。主要通过加大“动物福利”提高原奶质量,鼓励奶农户外放牧,每年对牧场进行2次检查,还经常对牧场进行暗访,确保奶牛能生活在较适宜的环境中。邱肇祥介绍,通过提高动物福利,不仅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同时也减少了奶牛的发病率,减少了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提高了牛奶的质量。
  最后,奶农也能获得较好的收入,调动了奶农的积极性。不同于国内散户奶农可能受到奶站或者收奶企业的压价,荷兰的奶农不仅有较高的原奶销售收入,还可以获得股东分红,因为这些奶农同时也是乳企的股东,为了鼓励奶农提高乳制品质量,菲仕兰坎皮纳收奶价格普遍高于市场均价15%~20%。邱肇祥表示,在荷兰,有着100头奶牛规模的合作社夫妻,一年净利润50万元人民币,在当地属于中产阶级水平。
  邱肇祥还表示,相比国内大型规模化牧场,50~100头的牧场规模化风险更小,疫情更容易控制,产奶质量也会更高些。
  三大难关需克服
  邱肇祥告诉记者,目前会协助中国在北京建设示范性牧场,将荷兰经验引入中国,甚至也会建议考虑让合作社奶农持有一定加工企业的股权。
  但邱肇祥也表示,在与农业专家、主管部门、农民接触下来后发现,有三大困难需要克服。首先,中国农民的土地不够多,一般农民土地也就20亩左右,无法满足100头左右的合作社所需用地。因此,必须要有土地流转,预计未来政府会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其次,中国农民之间的合作历史较短,合作经验不足,合作意识并不强。另外,异地合作也受制于政策等因素会比较困难。因此,中国合作社牧场能够形成一定规模还需要较长时间。
  最后,合作社缺乏有效的公司制管理。目前国内合作社缺乏专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也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等。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也表示,国内发展合作社在土地、公司化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相比国内目前广泛推广的大型规模化养殖模式,邱肇祥表示,与国内目前大力发展的规模化牧场相比,并不能绝对说哪个更好,只是相对而言,大型规模化牧场一旦发生疫情控制起来更困难,并且整体来看,质量会弱于合作社模式。
  不过,潘建军表示,规模化牧场在中国大规模发展是由目前的国情所决定的,虽然可能存在爆发大规模疫情的风险,但由于规模化管理,疫情发生的概率较小;此外,在产量以及质量上,通过合理搭配饲料、适当增加放牧时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牛奶的产量与质量。“至少目前主流的还是规模化牧场模式,”至于目前国内到底该发展那种模式,该负责人表示,“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国内在建的万头牧场超过40个,投资主体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乳业、飞鹤乳业及现代牧场等国内主要乳制品企业。
  不过,一直以来,万头牧场都被部分专家认为是“作秀”,或者是企业宣传的噱头,或者被隐藏在背后的具有诱惑力的政府优惠政策所吸引。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奶荒”的出现表明,经过5年扶持的大规模养殖也不能担负起我国奶业发展重任。无论是散养还是大规模养殖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与发展要求,也不符合当前乳业发达国家的奶牛养殖发展规律。未来,我国奶牛养殖发展方向应该是适度规模化与集约化相结合,坚持“种养”一体化与专业分工化,以实现养殖业现代化。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扫描二维码,体验微行情服务,速查股票、利率、贵金属行情您的位置:&&&&&&
万头牧场是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方向吗
万头牧场是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方向吗
08:02:00来源:新浪
  荷兰模式启示录:合作社养殖奶农世代相传  何天骄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家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随即建设大规模牧场成为中国乳业的主流。中国奶业养殖似乎从一个极端“散养”走向另一个极端“万头牧场”。  但是,随着后续诸多问题,尤其是“奶荒”的出现,中国奶业养殖模式该往何处去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近日,中国高层访问荷兰并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荷兰乳业协会主席、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下称“菲仕兰”)首席执行官郝瀚思透露,其中一条则是将参照荷兰模式和经验,在北京周边选地建示范农场。  业内人士表示,合作社模式一旦推广,国内奶牛养殖或将重塑方向,改变过去一味推进万头规模化牧场模式。虽然合作社模式在国外部分地区取得成功,但能否在中国顺利推广尚难预判。  合作社模式  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关于加快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之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加上此次中国与荷兰合作试水荷兰农业合作社模式,合作社养殖模式开始引起业内关注。  荷兰合作社模式主要是部分奶农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中小型规模的牧场,奶牛数量一般在50~100头之间。菲仕兰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邱肇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来看,荷兰合作社模式在硬件跟软件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在硬件方面,荷兰合作社模式发展多年,无论是牧场的条件还是奶农的技术都比较成熟,此外,政府、企业也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控标准;而且牧场规模也不会太大,50~100头的规模,对牧场的管理、饲料提供、排泄物处理都更为科学,并且建立了可追溯体系。  在软件方面,首先,奶农素质较高。邱肇祥告诉记者,菲仕兰坎皮纳有近两万个会员奶农,这些奶农世代相传,不仅继承了家族养殖技术经验,还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有着长续经营下去的理念,因此会更加看重长远利益。  其次,合作社采取了人性化养殖模式。主要通过加大“动物福利”提高原奶质量,鼓励奶农户外放牧,每年对牧场进行2次检查,还经常对牧场进行暗访,确保奶牛能生活在较适宜的环境中。邱肇祥介绍,通过提高动物福利,不仅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同时也减少了奶牛的发病率,减少了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提高了牛奶的质量。  最后,奶农也能获得较好的收入,调动了奶农的积极性。不同于国内散户奶农可能受到奶站或者收奶企业的压价,荷兰的奶农不仅有较高的原奶销售收入,还可以获得股东分红,因为这些奶农同时也是乳企的股东,为了鼓励奶农提高乳制品质量,菲仕兰坎皮纳收奶价格普遍高于市场均价15%~20%。邱肇祥表示,在荷兰,有着100头奶牛规模的合作社夫妻,一年净利润50万元人民币,在当地属于中产阶级水平。  邱肇祥还表示,相比国内大型规模化牧场,50~100头的牧场规模化风险更小,疫情更容易控制,产奶质量也会更高些。  三大难关需克服  邱肇祥告诉记者,目前会协助中国在北京建设示范性牧场,将荷兰经验引入中国,甚至也会建议考虑让合作社奶农持有一定加工企业的股权。  但邱肇祥也表示,在与农业专家、主管部门、农民接触下来后发现,有三大困难需要克服。首先,中国农民的土地不够多,一般农民土地也就20亩左右,无法满足100头左右的合作社所需用地。因此,必须要有土地流转,预计未来政府会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其次,中国农民之间的合作历史较短,合作经验不足,合作意识并不强。另外,异地合作也受制于政策等因素会比较困难。因此,中国合作社牧场能够形成一定规模还需要较长时间。  最后,合作社缺乏有效的公司制管理。目前国内合作社缺乏专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也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等。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也表示,国内发展合作社在土地、公司化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相比国内目前广泛推广的大型规模化养殖模式,邱肇祥表示,与国内目前大力发展的规模化牧场相比,并不能绝对说哪个更好,只是相对而言,大型规模化牧场一旦发生疫情控制起来更困难,并且整体来看,质量会弱于合作社模式。  不过,潘建军表示,规模化牧场在中国大规模发展是由目前的国情所决定的,虽然可能存在爆发大规模疫情的风险,但由于规模化管理,疫情发生的概率较小;此外,在产量以及质量上,通过合理搭配饲料、适当增加放牧时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牛奶的产量与质量。“至少目前主流的还是规模化牧场模式,”至于目前国内到底该发展那种模式,该负责人表示,“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国内在建的万头牧场超过40个,投资主体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乳业、飞鹤乳业及现代牧场等国内主要乳制品企业。  不过,一直以来,万头牧场都被部分专家认为是“作秀”,或者是企业宣传的噱头,或者被隐藏在背后的具有诱惑力的政府优惠政策所吸引。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奶荒”的出现表明,经过5年扶持的大规模养殖也不能担负起我国奶业发展重任。无论是散养还是大规模养殖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与发展要求,也不符合当前乳业发达国家的奶牛养殖发展规律。未来,我国奶牛养殖发展方向应该是适度规模化与集约化相结合,坚持“种养”一体化与专业分工化,以实现养殖业现代化。
编辑: 小美 标签: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食品商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食品商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食品商务网资讯频道联系。联系电话:8
相关栏目资讯
相关行业资讯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8:30-17:30两牧业亏损达10亿级别 大型牧场的春天还有多远?_网易财经
两牧业亏损达10亿级别 大型牧场的春天还有多远?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两大牧业公司亏损达10亿元级别 大型牧场的春天还有多远?)
拥有14亿人口、原奶供应相对短缺、被誉为全球最大消费大国,然而,中国奶牛业却不景气,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亏损额一年比一年高,去年接近10亿元亏损级别的就有2家。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现代、中国圣牧、西部牧业3家公司交出的均是业绩巨亏的财务报告。而新上市半年的庄园业绩同样也不理想,公司去年营收与净利润双降。中国圣牧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全年营收27.07亿元,同比下滑21.9%,实现净利润为-9.86亿元,同比下滑244.8%。分业务来看,公司奶牛养殖业务和液态务两部分收入都出现下滑。现代牧业发布的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7.84亿元,同比下滑1.6%;实现净利润-9.7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扩大31.4%。分业务来看,现代牧业去年原料奶业务实现收入43.99亿元,同比增长10.3%,液态奶业务实现收入6.65亿元,同比下滑55%。上述两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上游乳企交出了年亏损近10亿元的成绩单,而上市的西部牧业,其亏损额度虽然低于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但是亏损金额也是亿元级别。西部牧业发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9255.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02.91%。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家公司的亏损额接近10亿元的中国圣牧和现代牧业,以及亏损3.67亿元的西部牧业,它们虽然也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但主体业务还是原奶的生产与销售。中国圣牧讲的是有机液态奶的故事,而现代牧业则是中国最大的牧业公司,它们的巨亏,也让外界再次将目光关注到这些国内大型牧业公司身上,对于大型牧场适不适合在中国发展的质疑声再次响起。纵观全球乳业市场,中国乳业已经与国际接轨,在乳业全球化的今天,低奶价将成为常态,大型牧场在中国有没有未来?什么样的模式才适合中国牧业的发展?带着疑问,《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内部分大型乳企、大小型牧场负责人、行业专家、奶业协会负责人等,针对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之路进行了讨论。山东奶协会长张志民:不以牧场大小论成败中国奶牛养殖企业亏损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不能简单的归咎为大型牧场在中国的发展不适合,国内大型牧场的优势可以将饲料成本降低到50%(中小型牧场的饲料成本占65%左右),但是,大型牧场的财务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要高于小型牧场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导致大型牧场在奶价降低至3.6元/公斤时,企业濒临亏钱的原因所在。在张志民看来,中国的奶牛养殖企业只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它们的生存状况就有保障:第一要符合环保要求;第二要拥有土地资源;第三要有技术支持;第四要有充足的资金;第五要与生产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张志民没有正面回应大型牧场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张志民却提到,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是大势所趋。“2017年中央一号文中提到,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从中央政策来看,未来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将是一种趋势。”面对当前中国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张志民表示,从2014年至今,大家都在探讨中国奶牛养殖业模式与发展之路,但今天依然看不到养殖业的春天,问题在于体制机制上。“多年形成的发展方式导致了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没有达成利益共同体,是产业经营体制出了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养殖业将继续过动荡不安的日子。“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乳制品行业也从过去的要速度、规模化向质量和效益转变,转变乳业发展方式、调整奶系品种和产品结构,销售渠道也多元化,积极发展低温巴氏奶的生产与销售。另外,发达国家乳业发展之路就是奶农利益与加工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奶农以合作社的形式入股乳制品加工企业,双方利益共担。”张志民表示,未来乳业的改革中,除了市场化运作外,需要政府的政策干预。建立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开放包容,利益共享的市场新格局、新秩序才是中国奶业春天的希望之所在。乳业专家宋亮:大型牧场不利于乳业发展上游养殖企业业绩颓势背后更深层的问题则是中国大型牧场的困境。“大型牧场从长期看不利于中国乳业发展。一是中国乳业国际化发展早已是事实,不可阻挡,大型牧场的高成本造成其国际竞争力很弱的风险将长期存在;二是大型牧场朝下游发展成功的概率很低;三是大型牧场成本下降空间很小。因此,大型牧场应该尽早转型,否则拖的时间越长转型的成本越高,风险越大。”宋亮表示,从长期看,要始终坚持适度规模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结合的发展模式,建立紧密的上下游供应衔接关系和利润分配关系。宋亮表示,中国市场全面融入国际乳业市场是不争之事实,国内乳资源与国际乳资源在中国市场上必然扮演不同的角色。国内奶源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成本不具优势。因此,通过产品结构分工,引导国内外乳资源进行分工,一方面可以保障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奶牛养殖产业。保护本国奶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低温产品,同时拉开低温产品与常温产品的价格,常温产品尽可能做到满足基本需求,而低温产品更加营养,低温价格高于常温,有利于掩盖本国生鲜乳高价劣势。只有当符合中国现代化养殖业的产业组织模式建立起来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养殖成本。中国圣牧:规模化牧场养殖更适合中国圣牧发布的去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去年亏损9.86亿元,同比下滑244.8%。作为中国唯一一家符合欧盟有机标准的垂直整合有机乳品公司。公司的业务包括奶牛养殖业务及液态奶业务。然而,在消费升级的当下,中国圣牧有机奶并未因为奶好卖上好价,中国圣牧遭遇企业创立八年来的首次亏损。对于外界对大型牧场的质疑,中国圣牧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牧场在规模效益、品质保障、质量安全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在中国乳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品种改良、饲养技术改进和管理提升,我国的大型牧场实现了奶牛单产和总产量大幅度提升,但国人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却增长较少,目前国人的乳制品消费量仍不足发达国家的1/4;另外,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进口乳品对本土乳品行业的冲击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大了国内乳制品的供需不平衡;以上综合因素造成了大型牧场经营困难。在中国圣牧看来,大型牧场在规模效益、品质保障、质量安全等方面有较大优势,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存在较大冲突,为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品质有效保证,我国更适合规模化牧场养殖;对于多大规模的集中饲养能实现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我国仍在不断探索。“大型饲养企业应该在奶牛品种改良、饲养技术改进和管理提升方面继续发力,国家也需要积极引导,推动种植、养殖、乳制品加工企业建立紧密的互利合作机制;大型养殖企业也应该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在‘种、养、加’方面建立富有竞争力的格局,打造自有品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中国圣牧上述负责人如此表示。而据记者了解,中国圣牧的牧场饲养规模在2000头—5000头。虽然公司去年亏损额接近10亿元,但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中国圣牧决定打好有机奶这张牌,在婴幼儿配方粉、巴氏奶等领域深耕。中国圣牧上述负责人表示,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乳业处于低迷状态,经过4年的时间,乳制品行业不断洗牌,养殖行业集中度越来越大,现已进入了供需相对平衡阶段。圣牧公司也在努力打造全产业链的高端乳品品牌,积极拓展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努力打造国内最高端的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且在巴氏奶等低温乳制品方面也有不错的增长,圣牧公司将继续坚定信念、开拓进取,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不断打造圣牧全程有机高端乳业品牌。现代牧业:万头牧场有不可替代优势作为中国最大乳牛养殖公司,现代牧业去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23.3万头,其中成乳牛占比提高至54.4%,2017年成乳牛单产9.8吨。全年原奶总产量118.2万吨,同比上升7.4%,其中原奶销量达114.9万吨,同比增长13.8%。公斤奶现金成本2.43元,同比下降4%。对于公司业绩亏损9.75亿元的原因,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是原奶销售价格下滑,2017年现代牧业牛奶单价从2016年同期的3.96元/公斤持续回落降低到3.83元/公斤,降幅达3.28%。对于市场上有关大型牧场不适合在中国发展的声音,现代牧业表示,按照国内目前奶牛头数和万吨的乳品需求发展趋势,目前奶源建设仅仅是刚刚开始而且依然道路漫长,总体看万头规模化的牧场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追求质量,奶量,效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乳业牧业的新要求下,现代牧业这样连锁规模牧场显然性价比更具有优势。在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看来,2017年是国内外奶业形势震荡的一年,虽然短期内行业出现异常,但是总体看规模化的牧场在许多方面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积极的“增产、节本”等措施,有助于大型养殖企业走出寒冬。那么,背靠蒙牛这棵大树的现代牧业,2017年的利空是否出尽,公司是否渡过了最难的日子呢?对此,现代牧业表示,2018年预期奶业形势相比前两年会略有好转或维持现状,但是大宗物料大有价格上升趋势,所以困难和挑战仍然巨大,现代牧业将继续多措并举的围绕核心目标开展工作,并与蒙牛协作共赢,发挥双方优势,促进上下游联动发展,确保集团2018年各项目标的达成。中型牧场主王维:不会去涉足大型牧场在山东潍坊某县城,拥有400-500头奶牛的牧场居多,在大型牧场巨亏的当下,它们的日子却过得潇洒。潍坊某奶牛养殖场负责人王维(化名)表示,2016年牧场拥有200多头奶牛,如今已经扩大至400头,未来不再扩大养殖规模。对于当下牧场的经营状况,王维表示,过去的2017年没有发生企业拒奶事件,奶价波动不是很大。今年3月份乳企刚刚下调奶价至3.6元/公斤-3.8元/公斤不等。对于上述价格,王维表示满意。“从我进入奶牛养殖行业以来,就没有遇到特别好的行情,但我每年保持一定的利润。而大型牧场成本高,3.5元/公斤的奶价对于它们就会亏损。”对于是否考虑向大型牧场发展?王维给出的答案是:“我不会去涉足大型牧场,一方面受限制于自己的管理能力,另外一方面则是大型牧场的环保处理压力大。”虽然王维涉足养殖业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对于行业现状有着自己的见解。“当前,国内乳制品市场消费疲软,市场上的常温奶竞争非常激烈,中低端奶打价格战,而高端奶价格高,普通老百姓喝不起,高端奶成为送礼产品。未来,乳企应该加大巴氏奶的生产与销售,多元化发展谋出路。”伊利股份:4年发放奶款逾600亿元当产业结构调整被业内人士提出是解决当前中国养殖业问题的关键点时,作为国内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其在与奶农及自建牧场方面又是如何运作的呢?伊利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伊利建立了优质乳“五星”体系,保证产品的品质,而这五星体系也称“十五字口诀”,即“好奶源、强研发、严管理、优物流、高标准”。
其中,对于高标准的注释中提到,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以超高标准要求,严格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的营养价值。伊利探索了一种以“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责任”为特色的产融结合模式,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带动整个产业协同持续健康发展。伊利分别推出了“青贮保”、“牧场保”以及“流通保”等12款金融服务产品。这12款产品高效满足了不同合作伙伴的融资需求,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产业和金融的互通和有机结合。在奶农扶持方面,伊利表示,公司带动500万养殖从业者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4年至今,伊利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奶款超过600亿元。伊利合作牧场的奶牛日单产水平整体提升了近7公斤。而在产业链金融方面,伊利表示,截至2017年,伊利为27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为138亿元。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杨倩_NF442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邪恶牧场魔化奶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