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叔的供应链金融的意义怎么样?

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前景如何?
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前景如何?
作者:海之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看过了所有答案,实事求是的讲各位答主真正在这行干过的估计不多,概念性、理论性和印象性的答案居多。并无冒犯之意,下面我把供应链金融相关的问题汇总回答一下,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如果是业内人士,一定听说过诸如供应链金融、产业金融、产业链金融、贸易融资等一系列不明觉厉的专业术语。所谓供应链金融,简单来讲就是金融机构依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贸易行为提供金融服务,不同的供应链特点决定了不同的适用产品。产业链金融可以认为基本与供应链金融同属一个概念;贸易金融则业务边界界定不清,简直可以无所不包;产业金融是行业金融概念,与上述三个产品层级的概念不属于一个维度。
在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以及产品设计里,往往要突出供应链条中“核心企业”的参与和作用,否则供应链金融就变成了像贸易金融一样含混不清的概念,无限扩大化。银行的对公产品服务于企业,请问企业什么行为和贸易真正没有任何关联呢?没有边界的业务不能称之为独立的业务,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贸易金融是伪概念。
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实践中,通常认为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分为应收类(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预付类(预付款融资)和存货类(现货质押融资)三大类产品。现货融资没有核心企业参与,为何也被认为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呢?实际上显然不应该是。之所以将其纳入供应链金融,只不过是因为该业务涉及对货权的控制和物流监管企业的管理,从管理上与供应链金融流行的预付款渠道融资相近,因此各家银行都把它纳入供应链金融统一管理罢了。但是,正因此类原因,导致各家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认定非常纠结,几乎没有统一的标准。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业务开展的模式,也是一个业务营销的理念,所以如果把它作为产品线进行定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现在通行的做法是“业务模式+授信产品”的双层定义。授信产品指的是银行的基础产品,不论你做什么业务模式都可能使用,比如银票、国内证、流贷;而业务模式则是“银行从核心企业所属行业和供应链特点出发,在运用不同的授信产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流程、授信支持资产管理方式、风险控制技术等的特定组合”,比如预付款类产品中的保兑仓业务模式。
上面已经提到,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追根溯源,供应链金融指向的实质是如何更好的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负债部上半部分的资产,即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最重要的无外乎现金及等价物、应收账款和存货三大类,应收类产品帮助企业将应收账款转换成现金或应付票据;预付类产品则帮助下游企业扩大了单次采购额,提高了采购能力,将本应即期支出的现金资产转换为短期借款或应付票据;现货质押更为直接,以企业的存货作为担保方式,换取流动性更强的现金资产。
应收类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心企业的上游融资,如销售已经完成,但尚未收妥货款,则适用产品为保理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如融资目的是为了完成订单生产,则为订单融资,类似于国际贸易中的装船前融资,担保方式为未来应收账款质押,实质是信用融资。应收类产品是国外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模式,因为银行不需承担企业的销售风险,因而承担较小的市场风险。但是,应收类模式需要核心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并需承担一定的额外责任,因此核心企业配合的难度较大。但为什么核心企业不愿配合呢?请往下看。
预付类产品则主要用于核心企业的下游融资,即主要为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融资,包含两种主要业务模式:银行给渠道商融资,预付采购款项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发货给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企业,然后物流监管企业按照银行指令逐步放货给借款的渠道商,此即为所谓的未来货权融资或者先款后货融资;在第二种模式下,核心企业不再发货给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企业,而是本身承担了监管职能,按照银行指令逐步放货给借款的渠道商,此即所谓的保兑仓业务模式。预付类产品是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但银行需要承担企业的销售风险,因而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大。简单解释就是,应收类产品我只需要承担核心企业不还钱的风险,但预付类产品我既要承担商品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又要承担商品售出后渠道商不还钱的风险。那为什么这种模式在国内如此盛行呢?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中国本质上是严重的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核心企业对销售的关心和支持远甚于采购!采购商已经各种跪舔了,我何必承担风险去支持它?前边已经说过,没有核心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供应链金融无从开展。相反对于经销商,核心企业为了帮助其提高销售能力,愿意付出必要的成本。而且,所有的预付款都会变成核心企业的现金或应收票据,何乐而不为?二是中国幅员辽阔,产品的多级经销是企业销售模式的常态,这就为银行业务的拓展提供了空间。
当然,6和7提到的产品是最基础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特点是因特定供应链特点而变,几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模式。这即限制了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可复制性,又为业务提供了必要的门槛。可以说,在商业银行中,供应链金融产品经理的专业性不是最高也是较高的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6中提到应收类产品适用于核心企业上游融资,一定如此吗?当渠道商的议价能力高于产业链条中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地位和其议价能力往往是匹配的,但不必然如此),核心企业只能接受赊销贸易模式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基于渠道对核心企业的应付款向核心企业提供应收融资。但我们产品的设计的基础是渠道商的付款能力吗?不,我们最终考察的还是核心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在这种竞争力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整个网络的健康度。除此之外,什么贸易信用险之类的第三方辅助手段也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回到存货类融资,那就比较简单了,主要分为现货融资和仓单融资两大类,仓单融资里又包含普通仓单和标准仓单,不再详细介绍。在涉及货押的融资模式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监管企业的职责边界、风险认定和收益权衡问题。上海钢贸事件中,所有的银行都交足了学费,但却一直未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简单来说,就是在货物监管里,监管企业承担的到底是何种类型的责任?当监管企业获取的收益较低时,承担过大的风险是否是匹配的?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纯货押类业务将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基于对3和4的理解,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界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边界和内涵呢?个人认为,应坚持“有限边界”和“泛金融”两个原则,对业务进行大胆取舍。有限边界定义着重于“收缩”,供应链金融业务须符合“核心企业参与”、“反向营销”和“资金流封闭”三个原则,“核心企业参与”的标志不再局限于承担退款、回购、调剂等强属性责任,而是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考虑核心企业对整体授信风险可能提供的帮助,比如共同提高经销商提出渠道的成本、及时向银行反馈经销商经营信息等等;“反向营销”则注重业务的发起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给予核心企业正式管理性或网络性额度并签订网络性合作协议是判断的重要标志;资金流封闭则注重经销商结算资金尤其是融资项下结算资金的回流监控,是否与其销售情况匹配是重要标志,判断的标准不再基于保证金对风险的法理缓释,而是着重于实质性监控。“泛金融”定义则着重于“扩张”,即将供应链金融延展到非金融的服务层面。比如,现在几乎所有的核心企业都试图通过互联网实现上下游企业的线上协同,那银行是否可以与电子商务建设、实施企业合作提供企业供应链线上协同整体解决方案?比如现在中信与海尔日日顺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为海尔经销商提供线上供应链融资服务,那未来日日顺这样的平台本身是不是银行也可以提出建设和实施方案?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不是有前途?我认为不是有没有前途的问题,而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非人力可以逆转,未来银行所有的流动资金融资都应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在现行的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下,所有其他产品的设计都是苍白的,你的结构设计再好,如果其他银行什么也不管,就是放流贷,你还谈什么产品?国内商业银行粗放发展的阶段终会过去,此轮不良资产的集中暴露必然会带来一些改变。
让我们来看另外一个逻辑。利率市场化必然提高银行负债端成本,所以银行需要在资产端提高定价能力。根据基本金融理论,高定价意味着高风险,则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必然下移,转向中小企业,这是必然趋势。什么样的产品能让银行以相对可控的风险开发中小企业客户群体?什么“圈、链、集群”的概念就纷纷出来了。实践证明,互保是没有前途的,商圈是风险过于集中的,都是业务营销的低成本手段但不具备风控特征,只有“供应链”真正体现出了相对其他产品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为什么呢?最终就是一句话,一个核心企业要想持续经营,它必然要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相对精细的管理,所以供应链本身就是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核心企业的初步筛选降低了银行的潜在风险,更是基本杜绝了欺诈风险,只要核心企业本身不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则整个网络就基本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而个性风险是银行可以承受的。
供应链金融消灭风险了吗?当然没有,它只是转移了风险,信用风险的相对可控带来了操作风险的提升。怎么办呢?那就是用信息技术提高操作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操作成本。在另外一个答案里,已经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做了较为详细的回答,,此处不再赘述,详见该答案。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是因为太有感触了。个人认为之前的答案比较理论话,在实际中了解到的几家大银行中,供应链融资不良率都是高出平均值的。我认为供应链融资提供的担保方式存在问题,企业几乎没有违约成本,这主要是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应收账款能在人民银行办理质押,但是银行实际处置中根本无法确认这笔应收账款对应的现金流。大宗商品的第三方监管更是形同虚设,监管公司无法保障质押商品的品质和数量,还有重复质押(同一商品重复质押给多家银行,不要问我企业是怎么做到的,五千字都说不完啊。。。)和诉讼纠纷(亲,你造现在民间借贷有多猖獗么)使得权属的确认十分困难。个人因为工作原因看到过很多诸如质押给银行的油被换成了水,煤炭除了表面一层下面都是矿渣,钢材从价值高的螺纹钢变成了价值低的型钢(很多监管公司不知道它们的区别,谈何监管?!)。所以,银行在企业违约时实际上很难处置企业,从去年开始的钢材贸易企业大面积跑路就是典型的例子。简单说来就是在供应链融资中企业不想还款了,银行拿企业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不是在教你们做坏事,请勿模仿!)。目前情况下,起诉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国字号的三方公司都是很难实现的!客观来说,前几年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是发现迅速的,但是这种发现得益于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面的政策倾斜和经办人员的绩效奖励,也就是说支行做供应链融资有更低的资金成本,还能收到更好的绩效工资,不傻的人都更愿意做供应链。甚至一度出现有房产抵押的贷款不做而做几乎是信用担保的供应链融资的荒唐局面。当然各家银行也不傻,都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供应链融资的政策正在收紧,在审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上述问题仍的不到解决,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在可遇见的未来供应链融资的不良率还会持续上升。综上,个人认为在信用体系缺失的国情下,供应链融资的前景不被看好。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IBD.Pub.Club.M&A
编辑推荐 &
其实我很好奇“某一企业想要提供贷款或授信给上下游企业是不太可能的,委托贷款仅能在集团内部,禁止流出集团。”这句话是哪儿来的。怎么就不可能了……想给上游企业授信就预付款啊,想给下游企业授信就赊销啊,怎么就不可能了?委托贷款怎么就仅能在集团内部了?怎么就禁止流出集团了?最后要强调一点,个人的应付帐款是不能纳入供应链的现金流管理的!!!!!
实际情况是,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很快。
首先,我们不如来说一下什么是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百度百科]
从供应链到定义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简单的说就是存在一个买的人想晚付钱,卖的人想早收钱的问题。这里就存在一个gap,而填补这个gap的就是信用。
信用有两种:金融机构信用和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就是上游告诉你你先付钱吧,我会发货的。下游告诉你,你发货吧,我会付钱的。显然这种话不是谁说都能信的。
来,举个栗子,只说模式不说具体细分产品,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配置,勿喷。
A是原料供应商 B是制造商 C批发商 D是零售商其中B是牛逼的核心企业。
B向A买原料,由于B太牛逼,所以要求A赊销,A绝对相信B能付款所以,A同意赊销形成应收帐款。同时A在备货过程中就需要垫资,流动性收到较大影响。这个时候保理商就出现了,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购买债权对方式向A支付现金,从而解决A的流动性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B的信用,因为B的信用直接关系到应收帐款坏账率。正因为B是核心企业,所以保理商对A的资质要求会比直接发放贷款要低的多。
C向B购买产成品,由于B太强势,所以B不准备向C赊销。C的商业信用显然不够用,C可以有以下几种办法解决:开信用证、开承兑汇票、直接付钱、贷款付钱。排除直接付钱不说,另外三种方式都需要C有足够都授信,而我们都知道对于不牛逼的企业来说,授信是非常宝贵的。这时候银行又出现了,银行知道,1、B是牛逼的企业。2、B的授信充足。3、B对C足够了解。基于上述三点,通过占用B银行授信的方式,向C发放买放融资用于支付B的货款。
D向C买。这次,D和C都不牛逼了……大家正经做吧,D开票—C贴现,D开证-C议付,D找保理商,C也找保理商-双保理,D开证-C福费廷,各种都要占用各自授信没说。
从这个栗子不难看出,B的存在加速了上下游都现金流转速度,而且对于银行来说调查成本与风险都有显著的降低(但是银行要首先保证核心企业的风险是可控的……不然就惨了)。因此银行会有非常大大热情去做这件事情。目前对供应链对约束还只是在房地产项目上,其他产业没有明显限制。商务部在推进专业保理商对发展上也做了相当的努力。我认为供应链金融在中国会有较好的发展。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金融同业、金融市场、供应链金融、融资平…
一个回答很多人点赞,自己也在他的评论区发表了一些看法,原因是当时自己相当之担心。这个回答很多观点似是而非,要是用于实践,会带来严重的问题的。特别是过度关注主体授信引来的过度授信以及道德风险。
本来我已经一段时间没有做供应链金融了,近期又刚好有些同志通过知乎私信我,就趁着现在还有些记得的内容,给想做/在做的同仁们一点提醒和建议吧。
==由于第一次做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写着写着就越来越啰嗦了,所以这次写到哪算哪吧==
1.供应链金融不能理解为围绕着一个大企业的上下游用来开拓和巩固大企业授信的一种产品或者方法,也就是什么1+N+M之类的网状结构,觉得顺藤摸瓜做一堆就是供应链金融。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的话,就变成了过度授信带来的集中度风险、单一行业顺周期(对于国内大部分竞争性行业来说,行业的周期再大的企业也抗不了太久)以及根本没法控制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供应链由于涉及多个主体,涉及物流、现金流有关的企业,就最简单的,就是仓储物流企业你都搞不定。因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才是这些参与方的最大主顾,他们怎么会正儿八经听银行的呢?不管你用什么做合格抵押物,这个东西是绕不开的。
不能这么理解的核心原因还在于,做来做去,还是在做主体信用融资。这个东西和流贷,和授信是没有区别的。人家还不还,取决于他们的实力和意愿,这样的话,和传统融资一点区别没有。举个栗子,人家借你两百万不还,你敢起诉他,泼他红油啥的,他(及其小弟)借你200亿不还,你有什么招?(另外,啥叫主体评级,啥叫债项评级,百度知道的比我知道的多太多了。)
==&这个东西想下去的误区,就会是提出的,供应链金融本质只是在转移风险的这个想法。因为这个错误认知而死的人太多了,我回答
答案的时候还没爆发的有青岛港,上海、温州、佛山的钢贸,融资铜、融资铝爆仓的等等。
2.我个人认为,供应链融资的核心,在于有效锁定不同现金流,将不同的现金流区隔开,从而实现风险隔离,这个是核心的关键。简单来说,一个中小企业不一定是个特别好的企业,但是他会有一些比较好的生意,能不能针对他比较好的生意的部分来做融资和授信。举个栗子,你为什么做存货融资,为什么做订单融资,为什么要三流合一,为什么要让交易的两方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你自己作为第三方),本质上,是要将现金流区隔开来,从而真正识别出生意的风险,将同一个主体的高风险业务和低风险业务隔离开来。可能是久期,可能是信用风险,可能是回款不足等等带来的高风险,这些业务让他们用自有资金去做。这里面,其实就是我想说的,主体风险和债项风险的关键不同。不考虑挪用,不考虑转移到其他企业,利益输送等等的因素,仅仅就是一个企业来说,传统的授信品种和方法,基本也就是给予补充流动性或者总量上进行加杠杆,没有办法穿透到生意当中去的。也就是说,他借你的钱,是不透明的,仅仅是约定了在什么时候还,而你根据对他的了解、约束去评估这种可能性。这个时候,他拿到你的钱,你是控制不了他去做他们属于比较好的生意的部分,还是去做比较差的生意的部分。这里面也引申到,我在
答案评论当中说的,现在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引入了受托支付的概念(说白了,就是说用途是你所认可的低风险真实的交易才给他钱),但是根本没法控制。且不论这些受托支付的贸易背景基本都不太真实(至少是有注水),就是全部都是真实的,也控制不住。因为现金流是在循环过程当中的。他借你200万1年,这次放款,是去买一批货,你借给他,让他1年之后还给你。他也履约去买200万货了,但是这些货可能一个月之后就卖掉了回款了。那回款的钱,你是希望他还给你吗?(或者有约束吗?)如果答案是不,那他拿着这200万去干什么了(他说不定就拿去买房了),你知道吗?那你根据他第一次来拿钱去做什么来给他放款,有意义吗?
==&无法区隔业务风险,依赖于企业主体资质的这种风险考虑,一方面会使的你的客群会变小,毕竟不是很多企业质地都很好,内控也很棒,然后股东又很用心,员工也很规范。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方面,风控的核心就会变成了抬高违约成本这一点上来。对于债权融资来说,资金安全永远是在第一位的。毕竟多赚了的钱都是股东的,能不能赚够钱还,赚不够的话能不能真正让股东去亏而不是让债权投资者去亏损,才是银行关心的。由此风险层面的考虑,能够做到的措施,也就是不断提高违约成本。在我国法律比较不健全,个人又没有破产法,合同履行精神不够强的时候,最有效的抬高违约成本,也就是不动产抵押了。(土地和房子大部分来说还是不会暴跌的,是合格抵押物,而且不断稀释抵押率)。这就变成了,融资最终认砖头了。传统融资工具的这个怪圈进行下去,反而变成了银行最终的风险基本都围绕着土地和房地产(合格抵押物)。真正的生意得到的帮助反而少了。
3.供应链融资的本质概念,就是基于供应链的各个主体之间的生意关系、业务开展,来给他们融资,而并非根据客户本身的实力和资质来给他们融资。反过来说,如果这些生意是真实的,是顺畅的,那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是顺畅的,合理和真实的。这个也是这种业务为什么能获得大的发展前景(有广大利源),为什么不会做死掉。(三流不合一,往往就是死的前兆。没有人会这么无聊做一大串东西去拿你贷款纯属为了挑战你对事物判断的正确性,往往都是有其他莫名其妙或者不可告人的利益动机才去做的。)为了做到这一个基本点,也为了围绕这一点,才会在不同的环节(时间上看:订单、生产、库存、销售;从空间上看:供应商、厂家、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从维度上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等)去进行约束和设置,甚至订立一些多方的合作结构去增信(回购什么的)和博弈。如果这个事情还真的有人做成了,那就套用马云的一句话,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e.g.因为我是管理学院出身,经济学理论比较蹩脚,还是喜欢看案例,做案子,推荐大家了解一下万穗小贷、阿里小贷;美国的在线保理业务;墨西哥开发银行的生产力链条这个平台。
最后种种,就引出一个终极概念,也就是我在 答案评论当中提到的,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巴塞尔委员会也不是莫名其妙就将他们的风险资本占用来降低的,而是因为有数据他们看到了,贸易融资和一般的融资有不同,是因为锁定了还款来源,从而使得风险降低了。简单来说,国际贸易的那种订单融资,主体风险一般会比国内贸易的订单融资风险要小,这里面有交易结构、流程、法律法规、贸易背景真实性等等的一些不同,即便数据背景有偏差(比如太小的企业也不太敢做国际贸易但是敢做国内贸易,所以只做国内小生意的企业风险会高一点点之类的),但是总体特征是这样的。
为什么做订单融资,为什么要做三方融资,为什么要在线操作(量大、频繁、准确),为什么要搞三流合一交叉比对,为什么要做存货融资,本质还是为了介入到客户的每笔生意当中去,区隔开不同业务的现金流,锁定特定的、风险可以识别的、可以用于融资的那些业务的现金流,从而最终确保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从而控制住风险以及锁定收益。当然,这个过程中各个从业人员从自己考核指标出发,也做了一些利益最大化的博弈。
4.还有,本着我自己所说的,如果能把相似概念的不同点以及表面相关度不是很高但在逻辑或者程序像的类似找出来,会比较容易了解一个新的概念。推荐各位比较看看,大宗商品融资也是做存货融资,供应链金融也是做存货融资,但是这两种存货融资的风险资本占用和计提在巴塞尔的框架是不同的(一个50%,一个25%还是20%)。这个东西是为什么?他们运用的手段都是大致差不多的(仓单、发票、合格证书),某种意义上,大宗商品还更规范些,毕竟还是标准仓单交易,又有期货市场套保,但是为什么大宗商品交易的存货融资风险要比供应链金融的存货融资(比如汽车或者快速消费品的存货融资)要高?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能理解,为啥钢贸啊、铜啊,甚至是黄金、铝这类,套用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去操作,会引出后患无穷的问题。
5.最后一个问题,利率市场化可能和金融市场产品以及持有资产的久期,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结构有关。这个东西私以为和供应链金融实在扯不上关系~~~反证的例子是,境外很多地区利率市场化没一百年也有大几十年了,虽然供应链金融的理念不新了,但是也就是最近10几年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才比较红火。
==========以下是扯淡=========
撤了一大堆,其实都在说供应链融资的特征,都没有回答题主的问题。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吧,因为太宏观了,也就学学现在流行的,说说趋势,瞎扯扯淡。供应链融资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总体上和贸易更顺畅,法律更规范,IT更发达,物流基础设施更完善,信用更可靠这些方面的发展有关。供应链的交易更透明,可视度更高,更快速、频率更多,从而带来的资产周转速率更高,生意会变得更蓬勃,所以适应和支持这些生意的融资也会变得更蓬勃。毕竟环境不同了,自然可以有新的物种进化或者生存的空间。
==========扯完了=========
归纳一下,供应链融资的核心并不是主体的扩大或者把主体当做群体(担保、回购登登)来增信从而达到的,是介入到了不同主体的业务层面,从而分析、隔离、控制具体业务的风险,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方法。这个方法有很多现成的融资工具组成,比如订单融资、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等,可能是保理,可能是信用证,可能是贷款,可能是承兑汇票等等,每个融资工具各有特点,要根据不同的业务的交易特征,组合起来用,从而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
看了一下各方的回答,讨论得比较宏观,而且下的判断结论比较多,但事实好像不是特别充分。自己学的是供应链管理,而从事的工作供应链金融这块,所以有一点点体悟吧算是。
因为花很多时间去说明和厘清事实不是我的风格,但个人认为,掌握清楚一个事物的本质和认识,取决于它和其他事物的相似与不同点,特别是关键细节上的,是核心。换句话说,如果能把相似概念的不同点以及表面相关度不是很高但在逻辑或者程序像的类似找出来,会比较容易了解一个新的概念。
题主的问题非常大,以至于我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同时,一直觉得,要回答正确一个问题,首先要以下的一些自问自答就算是对前面的拾遗补漏吧。
1.供应链是什么?换句话说,供应链是区别和相似于什么概念呢?新的归纳特征又意味着什么?
虽然供应链的概念一直以来是定义不清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但肯定都有的描述是,链状结构,上下游,三流合一(信息流、物流、现金流,其中信息流并非中文字面上的信息,具体请看有关教材)。看百度可以了解概念。供应链其实就是一个视角,这个视角并非基于单独某一个企业,而是覆盖了某一服务或产品在被最终消费之前所有的生产和交易过程以及其参与者的一个结构。在观察和理解这个结构的时候,你首先是作为第三人,然后是里面的某一环节来观察。评价他们运作的好坏以及交易特征,就用三流合一的“程度”来评判效率。
那这个视角来理解这些交易,会有什么新的特征呢?或者说,这个视角下,是不是发现了原来觉得是最好的做法里面其实不是最好的,而是由更好的办法呢?
e.g.通常认为,厂家应该在最有经济规模下面进行生产,那么这时候成本是最低的(摊分)。但是从整体供应链来看,因为市场范围、储存成本、分销能力等等,是有限的,大量的生产会导致库存,而库存的价值也许是不稳定的,导致在整个供应链来看,成本是增加的,效率会降低。(比如Zara和大量积压的其他品牌)
又比如,大规模低成本运输手段会认为是最优运输,但是当物流能力增加之后,可能采取更昂贵但是快速或者特别准时的运输手段会是最优。(因为后者可能可以节约库存地点从而减少安全库存水平或者储存成本,从而提升库存的效率,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仓库可以做到多个仓库的事情,相当于一切在途和分库的库存都节省放在总库了)等等
有一本书,作者是M.Hugo《供应链管理精要》,可以概要有精确地了解,建议读读。
=====================
以上回答的是新的视角审视这些交易问题,是否发现其他更优的组合和交易结构,那么要实现这样的交易结构,事实上无法采取原有的资金推动方法。(货物到了,钱没到,也是没法实现交易吧;货按照订单生产好了但是经营上没有钱买,还是库存躺着吧)
换句话说,如果新的交易结构可以使得信息流和物流都加速了,那么可能制约供应链效率的,是资金流。也就是说,新的交易结构需要一种更优的组合。
从资金流的角度来讲,过往的银行授信,信息不对称以及货权不对称比较多,但是现在更加可视化之后,提供的新信息是否可以有助于让银行控制风险从而开发出新的金融方案呢?
2.供应链金融是什么?
供应链金融,其实就是服务于某种供应链交易结构下面,适用的产品组合。这些产品组合既是说基础工具,比如是基于银行承兑汇票还是流动资金贷款还是信用证还是保函还是...,也是说授信方案的打包,比如订单融资、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保理、先票后货、保兑仓....。这样来看,就是贸易融资的概念了,因为贸易融资是自偿的,当能够保证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风险会低。
但这个要求:闭环操作,全流程覆盖。
这里面要展开说就要说很久了,建议各位了解一下贸易融资和流贷的区别,贸易融资的风控手段是如何,不同主体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是怎样的,产品组合是如何。
3.供应链的流程和操作特征是什么?
上面有些同志回答供应链的时候,通常会想到1+N批量开发客户批量操作业务(这个也是刚开始火的时候的优势),围绕核心企业,然后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增级等等。
但是,也有很多误解的地方发生在这里。比如,联保贷款,信用担保(好像还有同志说,直接占用核心企业额度,这个问题从风控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很成问题,因为这就已经是集团授信的概念了,但是偿付没法做到),甚至是集团授信,有很么异同。
其实每个授信方案都风险特征有关,这个又和交易结构有关。这里的核心是供应链的风险控制,是通过核心企业来进行信用增级,但是这个信用增级,并非通过担保(所以不存在占用额度的情况),而是通过真实贸易背景当中,核心企业的购买或者销售能力来做到的。这一点,是区别供应链金融与授信(就是传统的主体授信)的核心。
至于三方或者四方交易结构啊这些,通常是银行为了间接实现货权而进行风控的措施,这里面当然也是涉及一些多方博弈啊,还有串谋问题(比如很火的钢贸融资),这个是后话。
4.关于前景。
以上的这些产品方案,背景知识,观察角度以及研究理论,其实10年前框架就出来而且挺仔细,为什么一直不温不火,而现在火起来了呢?
纯属个人的判断是,很可能与利率市场化(资本占用)、组织结构和考核(高层推下面),实业环境(现在的交易和以往做生意不同了,比如电子商务),简要的,就是环境变了,原来玩法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新的工具去解决。这个,只能到你真的去操作了,才能有感受了。
5.1供应链业务,是否都是表外?不是,表外和表内与这个没区别。(有部分银行是因为某些业务难做或者监管严,比如房地产融资,变相用这方面的名义开展,这个是另说,不过也和表内外无关)
5.2供应链的风险?信用风险通过贸易背景来实现风险隔离(融资业务与非融资业务分开),风险转化(信用风险变为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当然和一般的信用贷款有所不同啦。简要的,供应链的管风险,是管到具体的每笔交易当中去的,并非定期看看授信主体现金流是不是正常,有没跑路,有没财务上的问题(当然,这些也是要做的。。。)
5.3推动力?如果核心企业可以做到信用增级,不管是通过回购还是通过保贴(擦边啊擦边球),而且不用入表,那么核心企业动机很强;如果是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有稳定交易历史但是不能引入核心企业做批量,那么中小企业发起很强。具体看行业的具体情况。
5.4产业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贸易金融,在产业金融这个概念里面吧算是。。。有些银行的产业金融,还包括了投行业务或者其他增值服务,这个,看每个银行风格吧。
写了一堆,写到中间不想写了。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总结的地盘吧。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哈哈哈哈,终于接触重组清算类业务了!寻…
把我去年写的一个东西发上来。有些数据今年变动有点儿大,比如民间高利贷的利息之类的,不过关于供应链金融这个话题的东西没什么变化。
----------------------------------------------------------------------------------------------------------------------------------------------------------------------------------------------------------------------------------------------------------------------------------------
上周末我去出差,公司老总去和一个做大宗贸易的企业谈合作,我去打酱油,然后旁听了一下人家的商业模式。具体是哪家公司做什么的,我就不说了,免得哪天被我们老板发现说我泄露公司机密。我只说说人家是怎么看供应链金融的。PS:其实我更喜欢称之为产业链金融。
做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有几个,
第一:如果是做金融的来做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麻烦是对所处的行业不了解,对相应的产业链不了解,你怎么把握风险?如果是让原本这个产业链的人来做,你还得
从头培养他的金融知识,而且实际上即使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很少有了解整个产业链的,能全了解的,一般都是一方大佬,不可能来给你打下手的。
第二:即使你了解整个产业链,你所得到的好处也仅仅是方便与该行业客户的沟通,能辨别某些谎话而已,并不代表你能判断风险。
综合以上两条,意味着你做的每笔业务都很复杂,需要详细的调查,也就是说单笔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带来第三个问题;
第三:你都是做供应链金融了,意味着你在给整个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大部分业务可能是贷款性质的),你的业务量就必然很大。大家都是图着大量业务带来的大
量利润来做供应链金融的,没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何必来做这么复杂的事情。但如果每笔调查,都按我说以前说的那些风控调查方式进行,那需要大量技术过硬的
风控人员,然后又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来管这些人,一旦跨省了,还会出现巨额的差旅费用(而你做整个产业链,不可能不跨省),不仅金钱成本无法忍受,老板也
没有精力来管理如此庞大的团队。
综合以上三点,如果任何一家只做金融服务的公司告诉你说它要做供应链金融,肯定是在忽悠你。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大宗贸易公司,有些都上市了,比如几家做钢铁大宗贸易的。说是做大宗贸易,实际上其中最赚钱的部分就是供应链金融。目前思路比
较清晰的业务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应收账款质押,或者说应收账款贴息(实际上也包括承兑汇票贴息),另一个是仓单质押。
我们先分析其中的利润。首先,我们要贷款,肯定是贷给经营比较好的企业,为了保证还款,贷款给企业的目的是提供流动资金,而不是提供企业投资项目的资
金。如果是企业要投资其他项目,那我就建议用我以前写过的调查方法,在项目投资上多花点儿人力物力去调查还是值得的。
既然是给经营比较好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那很明显这就是应收账款质押业务,贷款周期就是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也就是说往往会不满一年。据我这次去打酱油
时,得知的有色金融行业的周转周期是3~4个月,而我以前在一个做家电的大厂打工时,得知的家电产业也是3~4个月的周转周期。也就是说有色金融这条产业链上,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账期应该就是3~4个月。
3~4个月是个很尴尬的时间,民间借贷一个月2.5分~3分,4个月就是10分~12分,银行只放一年的贷款,对于一般的民营企业来说,一年也是
9~12分。这中间就存在利差,也就是说社会公认的借款年息是9~12分,一个月才0.75~1分,但实际上你只借几个月的时候,一个月的利息是2.5分
至于仓单质押,目前很多银行已经不做了,原因很简单,首先存货管理困难,银行是不可能派人去守着存货的,所以存货被换了都不知道;另一方面,银行没法处
置存货,不可能派人去卖抵押物,如果是走法院拍卖,不知道要打多少折扣,而且也会牵扯银行大量人力,一旦业务量大了,银行根本管理不过来。目前银行最苦恼
的恐怕就是规模太大,人太多,管理困难了,没见银行把好多业务都外包了么。但仓单质押的业务规模相当大,能提供的利润总额也是非常巨大的,之所以银行的尝试失败,实际上是因为银行没找到批量化风控的方法。
------------------------------------------------------------------------------------------------------------------------------------------
回过头,我们来看看大宗贸易平台怎么做这个事情。目前大宗贸易平台比较时髦,正常的,也比较合理的大宗贸易平台的搭建过程如下:
1、建个网站,做大宗贸易商品的报价
2、开始在网站上提供交易信息,就像淘宝那样
3、开始在网站上提供仓储货运信息,物流服务也可以打包成产品,然后像淘宝那样挂到网上去。
4、签约一些仓库和运输公司,搞电子化仓储物流,做到实时监控仓库和运输过程,并在确认货物信息后,存储在网上,由仓储方和货运方保证货物不被掉包。
5、提供支付结算业务,由于目前民营企业没法做支付结算(第三方支付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支付结算),目前只好找银行合作了
6、开始提供仓单质押,如果出现违约,由大宗贸易平台处置抵押物。
7、提供大宗商品加工信息,比如煤、铁、有色金属、原油、粮油、等的加工包装信息,加工业务也可打包后挂到网上去,比如“XXX在某天到某天提供多少吨洗煤业务”(只是举个例,洗煤一般在坑口就洗了)
8、对同一个产业链上,比如同一笔货物,A卖给B,B加工后卖给C,C加工了卖给D,如果ABCD都采用该贸易平台提供的仓储运输服务,那就可以对ABC
都提供应收账款服务,然后只需要调查D,并和D签定协议,货款支付到贸易平台指定的账户就行了。一次调查,却做了3笔应收账款业务(可以做一次放贷,也可
以不放贷做三次担保)。
9、多次给这些企业做应收账款业务后,对企业足够熟悉,就敢给民营企业开的商票贴现,大不了加仓单质押,仓单质押的抵押率打高点儿就行了。
按照上面这个流程来,你会发现,这个贸易平台公司对于产业链的介入非常深,由于上下游的交易达成、物流、加工、销售、结算,全都在这个平台上完成,所以
你就能确定某个企业是否能收到款,也就知道了对方是不是有钱用来还贷款,其次,支付结算又是通过你来完成,所以你甚至不必担心对方收到款了拒不还款。
发展到最后,你会发现,产业链上各个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其实都在你的兜里转,企业间流转地只有利润,而你放贷需要担风险的基本上只有利息部分,只要做好产业链上最后消费端的企业的调查,就能保证本金安全。
而仓单质押,由于你掌握了大量的贸易信息,所以完全有能力处置质押物,实际上每处置一笔,还要赚更多的钱,因为仓单质押的质押率是打折了的。
这个模式利润是来源于利差,而使这个模式能真正运转起来,其实是因为风控的管理成本足够低。如果是每个企业单独调查,然后放贷,业务量增长的时候,风控系统的管理成本增长是比业务增长速度快的。而在大宗贸易平台上,前面建立的所有网上交易,线下的仓储物流、加工信息等等汇总后,由于非常确定每笔贷款的还
款来源,实际上很多原本需要做的针对性风控调查就不需要了,就可以批量处理贷款业务。而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加工等,这些的扩张都是模式化的,在经营管理
上也是可以批量处理的。因此,这种模式的扩张,很长一段时间内,管理成本增长速度都很低。
--------------------------------------------------------------------------------------------------------------------------------------------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控制供应链,而不是了解供应链上的数据。控制供应链后,商家的货物运输储存、商家的现金流量,都通过你的渠道,这就意味着你随时可以
扣留这些货物和资金,而且由于你对这个产业链条参与程度够高,所以可以处置这些扣留的货物。扣留资金,资金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扣留货物,对于银行来说,
变现能力很差的货物,对于你来说可以随时变现,这才是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所以,做供应链金融,就必须要做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目前支付可以和第三方支付合作,自己也可以去申请第三方支付的牌照或者干脆买一个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
公司。法律规定结算业务只能银行做,所以只能和银行合作,物流可以考虑和现有的物流公司合作,主要是那种做大宗物流的。不过我了解和接触的,目前做的比较
好的供应链金融公司,都是自己建仓储物流体系,毕竟这一块也有不少利润。
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到货物定价的问题,要贯通整个产业链才谈得上供应链,而且还要有标准化的定价才可能对货物进行标准化的估值,所以目前供应链金融只能用
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这类大宗货物和其衍生物,要知道哪些商品能用得上供应链金融,你直接对照期货交易里面的产品就知道了,期货就涉及大宗贸易和标准化
--------------------------------------------------------------------------------------------------------------------------------------------
--------------------------------------------------------------------------------------------------------------------------------------------
说实话,我也搞不清楚供应链金融和产业链金融的区别,都是新出来的概念,但我感觉是很多人也就停留在玩概念上了。我也没做过保理业务,我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网友给我说里面有部分实际上就是保理业务。反正我就是从一个风控人员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的。
我呢,以前是做风控的,我做风控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企业经营性调查,也就是查企业经营情况的。后来我跑去学并购,主要关注的还是企业的经营。我发现很多做贷款业务的,似乎只关注过放贷标的企业的经营,似乎从来没关注过自己所处的金融公司的经营。我做担保公司的风控的时候,不管我们老板怎么胀笨,至少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可“我们就是经营风险定价的”。而我调查经历的感受,同样的项目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风险是不一样的,这个差别有多大?我们去调查一个中药加工厂A厂,提了各种证据,最后得出结论,这家厂一年销售2个亿,净利润大约7%;结果我们去调查另一个中药厂B厂的时候,问B厂的老板知不知道A厂一年销售大概多少,B厂老板说大概2个亿吧。我们问他是不是认识A厂的老板,他说不认识,只是听说过,都没见过面。我们当时大吃一惊,问他怎么知道A厂一年销售多少?他说都是同行嘛,听别人说过A厂老板的一些消息就能推断出他的经营情况。
这个事情我回家后给我爸说,我爸是做了多年路桥设计的。我爸听说后的反应是“很正常啊,四川境内,你随便说打算修一条什么样的路从哪里修到哪里,我就能给你报出利润来,从哪儿到哪儿地质环境怎么样,路线怎么走,政府会开什么样的标,我马上就能报给你听。我只要知道谁做过哪些工程,就知道他这些年赚了多少钱。”
就从这两件事开始,我开始反思风控到底该怎么做,开始考虑一家金融机构在风控和后台管理上投入的成本。回过头来看看,有基于调查的风控,有基于交易结构设计的风控,同样也有基于行业控制的风控。对产业链涉足够深,一手控制现金流,一手控制现货物流,再从事放贷,其中的风险,和一般金融机构从事放贷的风险,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运营管理成本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PS:我从事金融这行,完全就是草根出生,看着那些高大上的概念觉得头疼,那些各种专业词汇让我觉得太飘了。说实话,
当初做风控的时候,都比较土,胡子拉渣一身旧衣服,还专门穿双旧鞋,连部门总监是个女的,都是这个打扮,为啥,因为要去企业现场调查,参观完整个生产线,或者农田里、山沟里走两三公里,穿的再好也成土狗了。回来写报告、上评审会,没有半个词的专业词汇,因为看报告的股东没一个学金融的。谁要是哪天来公司穿得西装革履,一嘴的专业词汇,我们都说:“看,卖保险的来了。”
PS2:去年股市火的时候,一堆炒作供应链金融概念的,仔细一看,全都是吹的。建物流体系太辛苦不想自己办,政府停了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和银行的正式合作协议一份没有,光做个大宗贸易平台就想搞供应链金融?瞎扯淡。几个正儿八经搞供应链金融的,几年前就开始搞物流体系了,到现在,金融板块还没正儿八经开始做呢。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编辑推荐 &
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目前在银行层面主要还是依托核心企业,是以核心企业为基础,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为授信主体的基于交易真实性的融资模式。该模式较大的优点是降低核心企业的资产负债,提高中小企业授信比率,加强与银行合作黏度,提高存款和中间收入。由于自偿性融资的基本性质,使得资金用途较为清晰(货押项目我个人不认为是供应链金融)。但同时,由于贸易真实性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因此,供应链金融在以核心企业为主的同时,本质上还是有信用贷款的局限,在额度或担保方式上仍然有局限,这来自与是否能够真正打通供应链。我个人对打通的理解是上下游协同与物流的真实性控制。从目前新一代银行SCF系统来看,各大银行在协同上都不断下工夫,但物流的控制仍然是大问题。至于系统性风险,这对于任何一种融资模式都是基础,供应链金融也不能避免。至于京东等供应链金融,由于其自身物流和渠道的双重优势,因此在目前普遍零供关系拖账期的模式下,有很多优势,但他并不能解决相对普遍性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如果铺开,仍然存在自偿性是否足够支撑本金还款的问题。
前景还是挺看好的,不过挑战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大部分SCF都可以认为是货物金融或核心企业信用金融,这仍然与我国大的征信体系关系密切,看不清的中小企业,总得拉个有力的大腿撑着啊!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平台不断发力供应链金融。然而,这一领域的同质化竞争趋势也愈加明显,供应链金融的创新途径亟待突破。
  “线上化大势所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第一个趋势就是线上化,银行可以针对各个行业提供线上服务,将核心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即发货时间、货物位置、付款情况等订单情况都在线上,实现交易的线上化,同时有效地掌握这些数据,实现线上融资。银行都有一个地域管理概念,北京的分行一般只能做北京的业务,异地的就需要特别授权。但是在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时候,银行的授权方式是扩大化的,比如核心厂商在北京,或者说在内蒙古,银行给他做了授信以后他可以做全国。
  很多银行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突破了银行原有的管理理念、运营模式和制度限制,供应链金融线上化也成为大势所趋。
  “模块化个性服务”模块化,就是对不同行业,根据它的特点来解决。比如服装行业的厂商门店特别多,特点迥异,钢贸企业又有钢贸企业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的个性化的模块。
  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是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为服务对象,由于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条,展现出一个庞大的供应链网络。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更是不尽相同,具有更加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信息来为其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
  供应链数据的不完整性也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块化的原因之一。目前掌握整个供应链数据的平台还是极少数,有些C2C或者B2B的数据来源主要集中在销售端或者购买端,就限制了扩展这个平台的能力。有些比如物流企业,主要的数据源来自于配送以及用户的地址,这也无法掌握到前端销售的数据。
  “小微化蓝海市场”目前银行都是同质化竞争,都做大项目、大企业、大贷款,要改变这个格局,各家银行均已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推进小微转型的重要手段。
  现在金融服务的触角都向小微化延伸,围绕着供应链,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小微化”的趋势是“超细分”市场。因为只有超细分才能体现这种产品的个性化特点。只有超细分才是互联网的,所以说供应链金融产品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此外,我国金融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红利让各金融机构垂涎若渴。自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小微企业”的已有7次之多,其中就包括备受关注的小微企业融资方式。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达观天下,合于自然
高铁上无聊,顺便答一下。
1、对于供应链的名词解释实在太多,而且很多还是错误的。
2、顾名思义,供应链金融当然是特指供应两个字,主要是以核心企业为主,侧重于给供应商商提供金融服务。
3、产业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延伸到下游企业,甚至延伸到终端用户,提供全套的、封闭的金融服务。
4、产业链金融不能覆盖供应链金融,例如一个很牛逼的企业(中国移动等),不愿意为供应商提供保全,但能承诺将货款汇入银行指定账户,这样就能构成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当然,牛逼企业愿意做保全就更好了。
5、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销售是确定的,必须有合同约定,回款是有保障的,只是有账期,核心企业有较大的规模,这样能够确保交易真实性的前提下,贷款也是相对安全的。
6、供应链金融范围较小,但比较灵活,可以从核心企业入手,也可以从供应商入手,都能快速打开市场,交易结构呈现星状分布。
7、供应链的风险聚集在核心企业,所以要核心企业有很好的了解和评估。
8、产业链金融范围大,围绕一个产业,纵向横向延展,交易呈现网状分布,例如汽车产业,有上汽、广汽、北汽等这类大核心,围绕这类大核心的供应商是有交叉和重叠的;下游销售看似单一的4s店,其实同一个老板会开很多品牌的4s店,所以也是有重叠的。
9、所以,供应链金融要看核心企业的能力,而产业链要看产业的前景,产业链金融要难很多。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致力于服务企业间交易个人移动互联网应用…
由于制造业整体利润不高,供应链金融利润偏低,而低风险项目被银行抢占,高增长项目被VC抢占,可以操作的空间实际是很有限的。金融市场很残酷,如果有人愿意出高价选择你,如果没有综合价值优势,那么往往意味着风险甚至骗局。供应链金融应该是有利可图,而且拥有巨大的市场,但是目前依然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一方面让资方能够充分运转资金,获得比其他金融机构高的回报;另一方面,能够让资金使用方能够按需获取资金,虽然资金价格高一些,但是由于按需使用,总体成本却等同于银行成本,而且比银行资金使用方便高效。供应链金融必须为客户创造不同于银行的价值,才能真正立足于市场。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供应链管理,VMI,JIT,ICT,MRP,
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一种创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转而向贸易链上原料采购、加工制造、销售网络、终端用户等各交易环节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这种授信模式涉及链条环节长、参与主体众多、操作程序复杂、成员关系动态变化,而且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彼此依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涉及其他环节,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这些特征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形态、风险特征和风险管理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信贷模式。如果商业银行只为抢占市场而专注于产品推出和市场营销,而未能适时建立起相对应的风险识别、控制制度和防范措施,必然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是当前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孵化器服务/前互联网公司、银行从业人员
1、供应链金融有需求,众多优质中小企业,为优质核心厂家提供货品与服务,存在赊销行为,需要资金但是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
2、实际操作有难度。有楼上同仁说供应链金融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体,通过监控三流在进行类信用授信。
a.首先三流很难掌控。一般而言除非首先攻破核心厂商,由核心厂商配合银行,开放内部系统权限,否则银行很难掌握上述数据。但核心厂商一般是非常优质的企业,其没有动力为他的小供应商提供授信合作;
b.供应链金融通常涉及到核心厂商的众多中小供应商,覆盖范围通常为全国。这首先涉及到银行的属地化管理问题,即此类业务仅核心厂商的属地银行可以开展,而大量的外地中小供应商的业务开展将会面临与属地分支行利益冲突的问题;
c.效益问题:银行授信业务一般由某个支行落地,即每个项目最多有3-4名项目经理同时跟进。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是与核心企业的订单紧密相关,需要较强的即时性,发生频繁,单笔授信低。在具体操作授信的时候,需要开户,验印,收授信资料等环节,处于成本,人力方面考虑,银行很难有动力操作。
3、供应链金融大有前途,但传统银行的操作模式很难操作落实。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文产股权投资
伪VC/注册会计师/美食、戏…
供应链公司(平台)的金融服务能不能做得起来关键还在于它自身有没有稳定、持续的贸易背景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严肃的调侃
前段时间,省行组织了一场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培训,外聘讲师 @赖新锋 (如果有涉及版权,请告知我,我马上删除)。
在知乎上看了很久,感觉缺乏一些介绍性,概念性的文章,于是就把我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笔记发到这里来了。(话说我什么时候才有资格申请开专栏啊?)
这篇笔记肯定有很多错误,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多交流哈。
供应链融资学习
理解1:供应链融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各种产品只要基于行业内的供应链,符合一定模式和特征,都可称该产品属于供应链融资。
理解2:传统的流动性贷款的风险控制以固定资产抵押,企业经营状态评级为主;而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是基于真实有效的贸易背景,以交易流程控制为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
一、基本概念
(一)存在的基础:企业之间的真实贸易
src="https://pic4.zhimg.com/be8a65aebacb0c1e55f8cb_b.jpg"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2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e8a65aebacb0c1e55f8cb_r.jpg"&
(说明:这5个需求在银行未介入时不可能同时存在)
关注:贸易真实性;交易连续性;对手履约能力;业务封闭性;贷款自偿性。
(二)、4种简单模式
模式1:适合于旺季空调行业。
(为什么上传图片老是失败?)可以了
src="https://pic2.zhimg.com/9fbb2ebca078f38db1fd_b.jp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1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
模式2:适合于现阶段汽车制造行业、房地产行业
src="https://pic4.zhimg.com/f8fdb3af09f4d6a542c6bcdfdc070d27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1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
模式3:适合于部分农产品加工行业
src="https://pic1.zhimg.com/64deb007cc708afab2230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1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
模式4:适合于***行业(不方便暴露)
src="https://pic1.zhimg.com/85a331fd35932b6c4e568_b.jpg"
data-rawwidth="332" data-rawheight="1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
提问:这4种简单模式中,那种模式最适合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答:是模式2。因为有一个强势的核心,可以吃了上家吃下家,那么其必然拥有市场定价权和强悍的上下游控制能力。
第一条格言: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三)、核心企业
1、定性标准
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能对供应链条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稳定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法人组织。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组成有决定权及控制力,对供应商、经销商、下游制造企业有严格选择标准,对供应商、经销商和下游制造企业有较强控制力。
核心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有: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要求;
(二)行业内优质全国性或区域性龙头企业;
(三)具有具备我行开发价值的商业运作模式;
(四)具有较强的产业链管理意识和能力;
(五)具有较为稳定的上下游企业,且对其有较强控制能力;
(六)主营业务产品销售周期短,市场价值稳定,销售渠道广泛,产品变现成本低;
(七)核心企业行业排名原则上应位于50名以内,且在我行信用等级为BBB级(含)以上。
(八)供应链金融业务核心企业的准入采取总行名录制管理,新增核心企业的认定需由一级分行报总行核准后生效。
2、定量标准(我行制度规定)
分行级核心企业原则上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一)达到我行信用评级BBB级以上(含BBB级);
(二)企业总资产不低于*亿元,年销售收入不低于*亿元。其中,生产型企业应为区域性或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贸易型企业年销售收入不低于**亿元,且应为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型贸易企业,或知名品牌区域独家销售商;
(三)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区级政府和最新年度GDP全国排名前30以内的地级市区级政府的政府部门、政府采购中心或纳入政府支出计划的事业单位;地级市政府、百强县政府的政府部门、政府采购中心或纳入政府支出计划的事业单位;
(四)纳入“211工程”建设的国家重点高校;
(五)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六)省交通厅或高速公路管理局;
(七)省、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政府直属电视台;
(八)军队军级(含军级)以上单位的采购部门;
(九)省级公安系统、武警系统的采购部门;
(十)经总行或所在地区授信审批部门授信的行业大类或区域骨干企业。
注意点:核心企业并不一定就是规模最大,而是由银行服务范围和能力来决定的。“门当户对”。
第二条格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二、产品介绍
(一)应收账款需求解决方案
1、产品一:应收账款质押
src="https://pic2.zhimg.com/f3f09c331dae2b660c9c76fa444d36b9_b.jpg"
data-rawwidth="457"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3f09c331dae2b660c9c76fa444d36b9_r.jpg"&
(1)提问:
1:为什么发货前于银行放款?
答1:事实上的物权转移,促使合同事实上生效。
2:为什么要“告知核心企业”?
答2:确认核心企业“应知”该笔应付款已转让,并配合银行要求,规避法律风险。
(2)部分风险点:
银行方应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内登记,避免重复质押情况;
供货商和加工企业之间应有2年以上的长期稳定贸易关系;
货物应有明确验收标准,交割标准,准确付款依据,并在合同中体现;
供应商发货后,银行方应定期、不定期与生产企业进行对账;
核心企业付款应转入银行方监管的专用账户;
第三条格言:永远别想坐在办公室里控制风险。
2、产品二:保理
src="https://pic1.zhimg.com/cf62ce8bca36433b359c8_b.jpg"
data-rawwidth="456"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f62ce8bca36433b359c8_r.jpg"&
(这是明保理流程图,暗保理缺少5.这个步骤:原因是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
(1)保理与应收账款质押区别:(在中国的现阶段是这样的)
保理是一种债权的转让行为,适用于《合同法》;
应收账款质押是一种物权转让行为,适用于《物权法》。银行拥有对货物物权的处置权。
(2)部分风险点:
必须有明确的收货确认回执和应收款确认回执;
合同审核要点:付款方式、付款期限、银行方不接受分期付款、原则上账期不超6个月、应收款必须扣除尾款、质保金、折扣之类的金额;
专用回款账户管理:应注意核心企业混合打款,原则是现金为王,尽可能全部抵消银行贷款;
供货商与核心企业之间应有2年以上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且货物供应量应有规律,不能波动太大。
(二)应付账款需求解决方案
1、产品1:三方保兑仓
src="https://pic1.zhimg.com/567cff27b36d90f892df0c4297d57d48_b.jpg"
data-rawwidth="456"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67cff27b36d90f892df0c4297d57d48_r.jpg"&
实质是一种权利转让(提货权);
通过控制核心企业的货物转让的权利,来制约借款人(销售商);
核心企业承担对未售出货物的差额部分,进行回购的义务。
(2)部分风险点:
销售商无力持续销售,导致该笔贷款停滞;
初始保证金应保持到最后贷款结束时段,本质为销售商的违约成本;
银行应定时、专人与核心企业进行对账,确保核心企业未有不按银行指令发货的现象;
不定期跟踪销售商的经营状况,确保销售商能及时补充保证金;
货物必须为市场易销售,且易变现、周转快的产品。
2、产品2:四方保兑仓(厂商银)
src="https://pic4.zhimg.com/07b88b6d3563f4da21a23_b.jpg"
data-rawwidth="457"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7b88b6d3563f4da21a23_r.jpg"&
(1)说明:
由核心企业按约定全额发出货物到指定监管仓库(常见情况下该仓库地点设置在核心企业内),该批货物转化为物权质押。
(2)部分风险点:
几乎囊括了上述的所有风险点。
第四条格言:用行业规律来规避信贷风险。
(三)经营成本融资需求解决方案
产品:动产质押(仓单质押)
src="https://pic2.zhimg.com/8bb629e8f5942552dfce426d3c9ed805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bb629e8f5942552dfce426d3c9ed805_r.jpg"&
(1)部分风险点:
银行方必须建立核价、盯市机制:仓储商品的市值低于质押认定价格的*%时,应要求借款人(核心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将差额补齐。补齐方式可以为现金或等值货物,逾期未补齐的,银行有权委托机构依法变卖、拍卖、回购;
质押物价格应基本稳定,不能有太大的波动。
最后一条格言:永恒的不是钻石、土地,是人类需求的交换。
这个行业所有的人都会说“前景广阔”,我也不能免俗地这样认为:供应链金融和投资并购,应该是未来10年中国金融行业债权、股权的两大核心热点。
但为什么这些年无数的人涌进来、资本涌进来,结果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呢?
个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大家都在以“割裂”的方式经营,做的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或者一环,对于保理、租赁等工具都是孤立地应用,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原因之二,是大家眼里只有“融资”二字,和银行竞争贷款业务,而不懂得运用非融资的技术手段解决贸易融资问题。这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原因之三,是太多不懂金融的人混进这个圈子里,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在做风险闭环的业务,实际却存在极大的风险漏洞。经济上行期风险不会爆,到了下行期即可就看出裸泳的本质了。有个高赞答案说什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纯粹胡扯。你看哪个银行真跟着玩下去了?还不都是实验一下就纷纷退出了?直接和仓库合作尚且诈骗案频出,何况仅有交易信息数据的平台?线上交易数据是难以验真的,物流不从平台走,仓储监管只是和第三方的一页协议而不具备实际控制能力,资金也不在平台结算,这分明是全程风险悬空,放的是纯信用贷款!所以我一直说,所有找这个找那个的网站,没有一家靠谱的,除非仓库和车队是它自己的。对这个问题,我很赞成的回答。
行业这么乱,究其根源还是人才匮乏。即便在一个朝阳产业中,想要得到好的发展,也还要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学习规划。
做供应链金融,需要系统掌握多种金融工具、贸易工具,比其他金融业务的构架要复杂得多。具体包括那些专业技术能力呢?这周刚刚给集团做了一版供应链金融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另外,对于近年来大热的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我的意见在这个答案中: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关注银行业
目前,认为能够最好把握风险的就是供应链金融了。但是现在银行做供应链金融业务还做的比较笨,比较累。但前景肯定是很大的。之前财新有报道《供应链金融大比拼》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副业金融,主业卖萌
先简单答一下,回头再补充分析:
未来很有前景,当下多数是瞎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前提是合同被严格遵守,没有这样的商业环境,不可能能发展供应链融资。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另类投资/一级市场/电影/电子产品
有时间具体分析下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自由、正义、科学,人生路途的指针
供应链金融归根到底还是要注意避免系统性风险,当比如钢铁或煤炭等行业整体下滑时,你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提前退出来隔绝风险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运输监管,仓储分拨,城市配送,6421采购…
供应链金融被过度地神话了。
聊起金融,剥开神秘的外衣,无非就是抵押放高利贷,或者做些代采购,保理服务。
涉及到高利贷和垫子收利息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太多技术含量(仅代表个人观点),只是风控做的好一些就OK啦。这种事情,只有大资本背景的企业可以做,小公司还真是很难做。小的供应链企业当然也在涉足这一块,但是都是小打小闹罢了。
我个人觉得这一块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没有什么太多的创新空间了,只是现在的做法包装了一些时尚的概念罢了,但是放高利贷收利息的事情,其实本质不变,几十年前的中国就有人在干了。。
对傻逼不回复
题目有点大。
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已经做的时间不算短了,不算是新业务,楼上都说的没错,比较依赖核心厂商,也是这一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产生许多风险。供应链金融使用较多的相关产品有先票后货,存货质押,保兑仓等。简单来说,银行不太相信核心厂商的上下游企业,所以用各种方法拉上核心企业来缓释、分解风险;核心企业希望让它的上下游企业资金充裕,保证自身的进货销货渠道,也会为其担保。
最近供应链金融风险较多,贸易背景真实性无法把控是本质,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操作风险,二是道德风险,三是经济环境所致。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并不是从核心企业入手的,甚至说大部分都不是。由于类似核心企业谈判地位较强、资金充裕、无信贷需求等等原因,导致银行只能通过其上下游厂商开展业务、设计产品。而对于核心厂商,银行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获取是严重不对称的。实践中就有企业伪造核心厂商办公场所、办公人员,伪造公章,骗取银行资金的风险案例。
后期供应链金融仍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发展,但风控重点会渐渐回归本源,注重还款第一来源,而不是只看“大腿”粗不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