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公司排名遭遇严峻考验 哪些公司更有可能

云财经聚合引擎(TM)共找到相似文章
篇,部分传播轨迹:
{{{item.date}}}
{{item.title}}
来源:{{item.copyfrom}}有哪些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普遍亏损的原因?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157分享邀请回答364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951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没有账号?
燃油附加费重新开征 两地航空股比翼齐飞
摘要: 记者钟恬日前包括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集体宣布,调高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受此消息影响,今年年初相继陷入调整状态的航空股表现活跃,无论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航空股均明显
  记者 钟恬  日前包括(,)、(,)、(,)等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集体宣布,调高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受此消息影响,今年年初相继陷入调整状态的航空股表现活跃,无论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航空股均明显走强。  中金公司发表报告认为,航空公司时隔三年重启征收燃油附加费,可部分缓解燃油成本上升的压力,短期提振航空股投资情绪,但也有券商仍然对航空股保持审慎态度。  两地航空股携手起飞  国航、东航、(,)等国内航空公司发布《关于调整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的通知》,宣布自日起对国内航线征收燃油附加费,对800公里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10元人民币,800公里以上航段的附加费同为10元人民币。按照行业惯例,其他航空公司预计也将很快宣布这一消息。燃油附加费与航空煤油之间的联动机制目的在于帮助航空公司传导部分燃油成本压力,起征点为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5000元/吨。2015年2月份以来由于油价下跌,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一直处于暂停征收状态。  (,)(香港)分析师魏芸认为,此次燃油附加费重新开征,是由于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上涨、航油综合采购成本不断攀高。6月航油出厂价(含税)达到5399元人民币/吨,超出了5000元人民币/吨的起征点。  受此提振,近日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航空股联袂走高。A股市场上,昨日南方航空大涨5.06%,春秋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的涨幅也均超过3%;而在6月5日,(,)应声涨停,(,)也跟随涨3%。港股市场上,昨日南方航空H大涨5.06%,中国国航H股涨近4%;而6月4日至5日两个交易日中,东方航空H股均涨超4%。  今年年初,航空股一度涨势喜人,但随后相继走低。A股方面,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今年以来均录得跌幅,跌幅在1%~10%之间。H股表现略胜一筹,东方航空H股今年累计涨19.75%,南方航空、中国国航H股今年涨幅也超过7%。其中,中国国航H股在今年2月5日股价创出12.86港元的历史新高。  航空业进入暑运旺季  华创证券认为,今年的端午小长假在6月18号,因处于高考后,预计出行人次可观,同比数据会较为亮眼,预计6月行业有望借端午小长假进入暑运旺季。(,)的数据显示,春节以来,我国航空业需求持续旺盛,体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其中东航最为明显,4月份国内线客座率86.5%,创历史新高。  不过,对于国内航空公司时隔三年重启征收燃油附加费,多数机构认为,这一举措主要是要抵消部份燃油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未必能完全转嫁相关成本,对航空股保持审慎态度。  (,)表示,燃油是航空公司最大的经营成本,约占25%-40%,在行业整体供小于求的情况下,燃油附加费增加部分将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对航空公司业绩呈现积极效应。  不过,中金公司表示,由于人民币兑美元二季度以来贬值1.8%,油价均价同比上升逾20%,维持对三大航空公司二季度业绩同比下跌的预测。  瑞银也认为,自4月起国内航线票价上限自由化,带动收益率增加,但不足以抵消年初至今燃料价格上涨12%的影响,令业界面临二季度盈利下行的风险。但瑞银同时认为,在夏季之前恢复燃油附加费,可改善航空公司三季度的盈利。  目前各大航空公司中,仅华夏航空预告了2018年中期业绩,预计2018年1月至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1.31亿元至1.96亿元之间,变动幅度为-20.00%至20.00%。  在此次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恢复征收之前,国内部分航线的全价票已经开始了一轮上调。4月13日,中国民航局发布《关于印发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航线目录的通知》显示,目前共1030条国内航线实行市场调节价。
航空,燃油,附加费,中国国航,东方航空
审核:admin
编辑:admin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报北京6月4日电 (记者白剑峰)最近,在美国读书的宁波姑娘小...
热门概念排行
06-05 22:32
05-31 13:25
05-16 08:58
05-14 09:56
04-16 07:43
股票软件《赢家江恩证券分析系统》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郑州亨瑞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8/
让有思想的企业和投资者与我们一起携手为社会创造财富 投资者的财经网站光伏产业2012年历经生死劫难 美双反祸不单行_深度报道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光伏产业2012年历经生死劫难 美双反祸不单行
  回望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可谓历经“生死劫难”。这个曾经一度成为“城市名片”的新兴产业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命悬一线:美欧双反、债务庞大、持续亏损、高管纷纷出走……对于光伏行业而言,2012堪比“极寒”时代,救赎这一年轻行业的“诺亚方舟”究竟在哪儿?领军行业的光伏主角们在这一年里“演技”如何?政府能否打造“光伏方舟”,企业又能否拿到救命“船票”呢?新华能源年终精心策划,带您回顾惊心动魄的2012光伏“登船传”。
  ?【开篇】光伏产业传说中的“2012”灭顶之灾
  == 第一幕:“双反”大地震 ==
  美国“双反”重锤砸来
  【事件始末】美国商务部于日正式立案。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的初裁结果。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反倾销税初裁税率基本设定在31%左右。如,尚德电力的税率为31.22%,天合光能为31.14%,而英利等其他涉案企业的税率约为31.18%。这一次公布的反倾销税将会叠加在反补贴税之上,这两个惩罚性征税措施都向前追溯90天。
  奥巴马连任送“噩耗”
  当地时间11月7日,刚刚在激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连任,奥巴马就迫不及待地给中国送了一份“厚礼”。美国贸易仲裁委员会(ITC)提前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终裁结果――以6票全部赞成通过了此前美国商务部的裁决,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
  ==第二幕:光伏“最黑暗时代”到来==
  欧盟“单反”致命一击?
  【事件始末】纠纷起源:日,欧洲光伏制造商向欧盟提起对华“反倾销”调查申请。由于欧盟市场的重要性,中国光伏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式立案: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此次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案。中国光伏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大批企业将有破产之忧,约30万从业人员将受到严重冲击。
  随美升“双反”祸不单行
  当地时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即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主要部件启动反补贴调查。而此前,其对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已在进行中。美国双反的结束已经为欧盟接下来的调查过程及结局搭好了框架,而正式宣布进行反补贴,由“单反”升级成“双反”也是这个框架中的一部分,预计欧盟的最终结果也不会乐观。有专家表示,一旦欧盟裁决结果出来,并开出高税率,那么中国光伏就基本垮了。
  回望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可谓历经“生死劫难”。这个曾经一度成为“城市名片”的新兴产业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命悬一线:美欧双反、债务庞大、持续亏损、高管纷纷出走……对于光伏行业而言,2012堪比“极寒”时代,救赎这一年轻行业的“诺亚方舟”究竟在哪儿?领军行业的光伏主角们在这一年里“演技”如何?政府能否打造“光伏方舟”,企业又能否拿到救命“船票”呢?新华能源年终精心策划,带您回顾惊心动魄的2012光伏“登船传”。
  美国“双反”重锤砸来
  【事件始末】美国商务部于日正式立案。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的初裁结果。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反倾销税初裁税率基本设定在31%左右。如,尚德电力的税率为31.22%,天合光能为31.14%,而英利等其他涉案企业的税率约为31.18%。这一次公布的反倾销税将会叠加在反补贴税之上,这两个惩罚性征税措施都向前追溯90天。
  奥巴马连任送“噩耗”
  当地时间11月7日,刚刚在激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连任,奥巴马就迫不及待地给中国送了一份“厚礼”。美国贸易仲裁委员会(ITC)提前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终裁结果――以6票全部赞成通过了此前美国商务部的裁决,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
  == 第三幕:哀鸿遍野“顽疾”难治 ==
  产能过剩“魔咒”缠绕
  欧美“双反”只是引爆中国光伏产业危机的导火索,问题还是出在中国企业自身。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6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国内66家A股光伏公司存货已逾500亿元;而前三季度这66家公司光伏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不到100亿元。这意味着按目前的市场销售形势国内光伏企业要消化掉积压的库存至少需要四年时间。
  停产风暴愈演愈烈
  从年初的230元/公斤,到12月初的110元/公斤,进入2012年来国内多晶硅价格暴跌的噩梦依旧在继续。而伴随着成本倒挂的加深,多晶硅行业的停产风暴更愈演愈烈。专家预计在2013年多数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将会被淘汰,行业回暖估计要到2014年。“明年上半年或将是行业最差的时期。”
  ?【戏说】“2012光伏灾难年”众生相
  “太阳神”尚德早衰
  尚德电力的负债总额已达到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1.8%,尚德市值已从上市之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如今的1.49亿美元。近期,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太阳能企业的高额双反关税,让早已内外交困的尚德电力顿感危机四伏。对于尚德的糟糕现状,无锡政府无法坐视不理,不排除强势介入。曾经的光伏泰斗,大厦将倾矣?
  【连连亏损】从去年一季度、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来看,尚德与很多同行一样,都陷入了有营收但净利润亏损的境地。三个季度中,尚德的营收从8.77亿美元逐步下滑到了6.29亿美元、4.095亿美元,出货量则分别是491兆瓦、523兆瓦和382兆瓦,毛利率更是从去年一季度的21%下滑到了今年前三月的0.59%。
  【减产裁员】根据尚德太阳能公布的数据,公司名下的运营太阳能面板产能将会从之前的2.4GW被暂时削减到1.8GW,削减幅度在25%。组件产能维持在2.4GW,硅片产能维持在1.6GW。产能削减将主要在尚德太阳能位于无锡的总部工厂进行,影响约1500名中国雇员。
  【高管出走】频繁的高管离职使得这家民营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两个月前刚刚出任尚德电力代理CFO的丁怀安本周辞职,公司CEO金纬接替其代理职责。而就在不到两个月之前,金纬刚刚接任公司CEO一职。而他当时所接替则是尚德的灵魂人物、CEO施正荣。此外,尚德的人事变动还波及海外子公司,此前尚德欧洲区总裁Jerry Stokes、美国分公司总裁John Lefebvre也相继离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8月份以来,尚德离职和已提出辞职的副总裁级高管就已达7人之多。尚德的媒体关系总监张建敏已经停职,改由运营部总监龚学进兼任。
  【退市悬念】因截至9月10日的连续30个交易日,公司收盘价连续低于1美元,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规定,尚德曾于9月22日首次收到来自纽交所的退市警告。此后的6个月内,尚德被迫陷入一场如同生死时速般的“赛跑”:它必须在任意时段内使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高于1美元,否则将面临退市。
  最突然的离场:“太阳王”施正荣
  尚德在美国上市时,施正荣曾是中国首富,风光无二。如今光环都已褪去:尚德股票连续低于1美元,退市在即;负债超过200亿,可能破产。8月16日,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尚德)宣布,掌门人施正荣辞任CEO,担任尚德的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施正荣表示辞职是为了更多地关注公司的战略方向。
  施正荣可以说是我国光伏产业的教父,在目前光伏行业面临最严峻的行业危机,企业停产减产普遍、亏损严重时,施正荣突然离开CEO位置,让人倍感疑惑,甚至有媒体质疑施正荣此举为金蝉脱壳。到底原因是什么,只有当事人知道。
  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彭小峰“退位”
  彭小峰最早是从贸易公司起家的,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家专营手套等劳保产品的家族企业,那时,其雇员数量就达到1.2万人。
  四年前,意气风发的江西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坐上了新能源首富的头把交椅。那一刻他的光芒超越了尚德的董事长施正荣,也在那时赛维这家以超越光速发展的企业被世人所熟知。
  熟悉彭小峰的人士说,彭在业界素有光伏狂人之称,他喜赌、擅赌、敢赌,赛维就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赌局,赌赢了就是一个传奇,只不过如今看来,这个赌局落败了,危机四伏的赛维已无可避免地被逼到了重组的境地。
  11月,赛维LDK宣布,佟兴雪被任命为江西赛维LDK太阳能的首席执行官,立即生效。赛维创始人、曾经的光伏明星也终于首次从具体负责公司运营的CEO位置上退位。
  最不务正业的老大:苗连生“卖油”又“炖鱼”
  “很多人都要问,老苗你怎么不务正业?”说起卖橄榄油这事,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自嘲说,“我最早就是卖雪花膏的”,“事实上,英利集团已经提出混业经营的理念,现在涉足养猪等农业领域。”
  这个从13岁就当兵,后来卖化妆品起家,转战光伏产业做大的商人,苗连生身穿英利集团工服,脚踩黑色帆布鞋,兴起时随时拿过话筒发表感言,和那些西装革履光彩照人言语谨慎的商人不是一路人。
  7月13日凌晨5点半,苗连生穿着白T恤和短裤准时出现在英利海南基地正门口的空地上。在这里,苗连生将亲自用已经架起的两口大锅给海南的员工炖上鱼和肉。作为一个管着近2万人的一把手,亲自给员工炖肉炖鱼的这种文化的确在光伏圈内很少见。之所以现在去给员工炖鱼炖肉,也是为了让员工看看大领导的精神面貌,给员工打气,提振士气。
  ?【中篇】2012“光伏方舟”造船记
  == 政府描绘“光伏方舟”蓝图 ==
  各部委频传“好声音”
  继今年10月26日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之后,财政部再给光伏产业拨付了70亿元资金。此前,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11月9日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启动年内第二批金太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支持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微电网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并将根据投资情况给予财政补助。鼓励在学校、医院、社区、公共建筑、市政等领域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各地应选择申报适于投资补助的项目,同时试行度电补贴支持方式。
  一揽子政策将落地
  12月10日,记者从光伏企业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了解到,高层已经敲定上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光伏发电的总体装机容量,最高上限可能为40GW,而市场热盼的度电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也将陆续落地。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证实了上述消息,“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扩容规模有可能从21GW上调到30GW-40GW之间,而市场热盼的度电补贴政策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中。具体上调规模各方还在商讨中,尚未最终确定。”
  国开行金融信贷扶持
  国家发改委密集组织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意见,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支持部门之一,国开行最近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重点圈定赛维LDK、中能太阳能、尚德电力、英利、天合光能和晶澳太阳能等“六大”企业,以及阿特斯、晶科、中电光伏、锦州阳光、和大全太阳能等“六小”企业,确保其授信额度。
  == 企业大刀阔斧改革赢“船票” ==
  生存大考验
  对于多数已停产数月的中小企业来说,“白菜价”卖产品,甚至变卖厂房设备,已成趋势。看不到春天的沮丧,让他们宁愿赔本以套现。而还有“残喘”空间的龙头企业,则在仅存的市场空间中搏杀。上半年以来,到下游投资建光伏电站以拉动产品订单,已成为包括十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内的众多光伏企业的重要选择,最为常见的是,继续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报价投身光伏电站项目招标,以获得仅存的市场份额。
  光伏巨头多途径加速自救
  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光伏巨头们就已经启动了自救程序。除了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决定暂停在无锡地区部分电池工厂的生产和赛维LDK向所在地政府转让部分房地产物业和土地使用权,河北、江苏、江西等地的光伏企业也开始谋划产业外迁。国内光伏企业考察和摸索其他国家市场规律的行为已经有了成果。英利集团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利正全力开拓全球光伏新兴市场,并有所斩获。
  国网自损利润免费接入
  10月26日,国家电网召开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新闻发布会,提出未来将对符合条件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系统方案制订、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费用,富余电力全额收购,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网的免费服务,让光伏行业一直纠结的入网难问题看到曙光。
  == 国内市场助力“方舟”成形 ==
  国内光伏市场全面破冰
  光伏板块群起骚动的背后,是一直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国内光伏市场迎来了一系列实质性利好――先是国家能源局通知,将此前拟定的光伏分布式发电“十二五”目标规模再上调一半,同时会同各利益相关方商讨具体补贴政策;后有电网部门首次“松口”,将在支持光伏发电并网上给予企业实质性支持。这些利好被解释为切中光伏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的要害,可使近来频遭海外市场“双反”封杀的国内光伏企业在国内市场觅得一线生机。
  按照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投资规模可达3000亿元以上,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已吸引诸多企业垂涎不已,纷纷绞尽脑汁从中分得一杯羹。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国内光伏市场加速扩容,包括电站开发、配电网建设及逆变器等细分领域将率先迎来投资机遇。
  ?【末篇】“末日方舟”2013航向哪?
  2000亿光伏市场怎么救
  光伏的突围之路要向下游发展。除了要扩大电站的投资和电站的应用之外,还要呼吁整个的行业,包括金融业,不要谈光伏色变。这个行业还是有利可图的。第二,我们新产品的研发一定会降低度电价格,跟传统电力有可竞争的地方。第三、我们正常的多晶硅的转换效率可达百分之三十几,目前我们百分之十几,现在发展很快,每年都是百分之零点几的整体效率在往上提升,所以前景可观。
  多晶硅保持低位运行
  2012年我国90%的多晶硅企业已停产,目前保持开工的企业仅为7-8家。由于下游供需局面并未有实质性转变,加上主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仍在不断下降,预计在2013年多数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将会被淘汰,行业的回暖预计要到2014年,届时价格将逐渐趋向合理水平,预计在20-25美元/千克之间。2013年年中,我国将对从美、韩、欧进口的多晶硅产品做出“双反”初裁,预计将对我国多晶硅企业带来一定利好。2013年,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30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10万吨,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多晶硅企业手中。
  电池组件产量增速放缓
  预计2013年国内市场会大幅增长,极大拉动我国电池组件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出口受阻所带来的影响。2013年,全球组件产量预计为36-40GW,基本与2012年持平。我国电池组件产量在23-28GW之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由于2012年电池组件的整合并未有效发生,2013年仍将承受产能阶段性失衡压力。
  年全球及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与增长
  2013年拐点到来 光伏航程预览
  展望2013年国内光伏生产制造业格局,Jason TASI表示,经过一年的亏损以及停产,缺乏现金流的光伏企业会在银行讨债的年关出清产能并退出,2013年一季度市场利空将放大到最大,进入二季度市场情况将明朗,伴随产能收缩持续进行,行业运行将进入拐点。Jason TASI说:“2011年的降价割利润,2012年的降价割毛利,2013年的降价只能倚靠技术进步导致的成本下降,降价速度将放缓。”
  == 光伏黑暗历险启示录 ==
  反思:政府越位之惑
  光伏“寒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越位和缺位所致。一方面,政府深度介入,过度扶持,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又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引导,造成一哄而上,产能急剧扩张,并最终酿成危机。不过业内专家表示,光伏行业的此次危机未尝不是一个有益警示,即政府如何摆正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从政府主导归位到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应对:企业自身转型?
  林伯强: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一是把握风险,二是主动整合。判断风险最简单的就是看全球的经济走势。目前美国财政面临断崖,欧洲根本没有从债务危机中脱身,就算美欧没有“双反”,海外市场在政府补贴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也在萎缩。
  中国企业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也就是做设备,终端用户在国外。在海外市场大幅萎缩之际,中国企业必然要经历一场激烈的整合。但是企业不会全部倒闭。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整个行业可以借机洗牌,把弱的去掉把强的留下。
  固本:扶优扶强
  欧美“双反”之下的市场萎缩,使光伏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突显,行业瘦身已成定局,一大批光伏企业必然倒闭。“对技术领先、自有品牌的光伏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以便保存发展成果”,这已成为各界的共识。
  重生:回归市场
  “光伏产业的当下之劫,正是政府的推波助澜让光伏产业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轨道,今天的劫难是产业发展超越了市场承受力的结果。”无论是李俊峰、王勃华等深谙光伏发展的专家,还是施正荣、瞿晓铧、高纪凡等光伏龙头企业的掌门人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认为,“拯救光伏,最根本的‘灵丹’是让市场的归市场。各地政府应借这次光伏劫难重新审视政府之手与市场间的合理界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伏产业的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