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银行为什么要处置不良资产产这工作,这工作怎么样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前景广阔|银行_凤凰财经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前景广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期,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明确禁止银行不良资产借道资产管理公司通道出表的行为,真实出表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前景更加广阔。过去三年,东融资产的受托处置清收规模年年翻番,目前已经有30多亿的资产规模,预计今年将新增处置规模50亿,2018年新增处置规模预计可超100亿元人民币。
去年底今年初,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盯上不良资产处置这一块逆周期机遇,与此同时,不良资产的主要抵押物——房地产领域价格相对高点,也成为涉入该业务的顾虑。对此,浙江东融股权投资基金的总经理张惟认为,不良资产有收购折扣带来的安全垫,相较于其他资管方式,房对不良资产处置的风险并不大。东融资产倾向于投资基于个人和中小企业银行坏账的不良资产,张惟认为,这类资产更有利于对接理财端,预计未来资产规模可能按年翻番。中国证券报:上一轮不良资产处置的风口是在年,正好是在房地产黄金十年的起点,地产的升值也是上一轮不良资产处置的盈利来源之一。但这一次,不动产价格处在高点,有可能成为这一轮不良资产处置的风险。怎么看?张惟:其实这一系统性风险,对于不良资产处置来说,风险相对较小,因为不良资产有比较厚的安全垫。例如,某位借款人以一幢价值1000万的住宅作为抵押物,从银行获得700万元贷款,在该笔贷款成为坏账后,银行通常以一定的折扣将债权转让。以不良债权余额的6折来计算,即东融资产以420万元收购这一笔不良资产。通常处置期需要2-3年。如果在此期间,该房产价格下跌30%,那么这个住宅价值700万元,对于投资者来说,仍然有280万元的收益。如果下跌50%,那么这个住宅还价值500万元,那么投资者仍然有80万元的收益空间。当然,对于其他类的房地产资产,例如信托、房地产基金持有的房产,以及以杠杆来投资房地产的人来说,系统性风险才算是真正的风险。中国证券报:主要投资于哪一类资产包?张惟:对东融资产来说,公司致力于处置清收个人及中小企业以不动产作抵押的经营性贷款而产生的银行不良资产。这类贷款有两个特点:一是抵押物有市场价值,估值和变现相对较为容易;二是单个债权金额不大,个体风险能够被有效控制。同时,来自于银行的个人和中小企业不良资产,因为银行的审批程序较为严格,抵押物的质量相对于P2P等互联网机构更高。现实情况中,一些大企业集团由于拥有强大的资源关系,司法抗辩能力较强;而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司法抗辩能力相对较弱。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坏账单个标的体量不大,个体风险分散度高,更关键的是,这类资产容易产生大数据,东融资产评估回现率能更精准,报价时能更有优势。中国证券报:那么如何化解个体风险?张惟:通常一个不良资产标的的处理流程如下:获得银行转让的债权后,要经过司法诉讼流程,待判决执行后债权抵押物进入司法拍卖,从而所得资金覆盖债务。上述资产清收处置流程首先需要处置机构有定价能力和处置经验,才有可能拿到银行的“门票”——参与竞标和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其次需要优化的尽调能力,一般来说,一个不良资产包有几十套到一百套的房产,由于房产地段和属性不一样,定价千差万别,我们拿到相关资料后,要在两周内评估完毕并给出定价。第三,资产证券化等产品设计的能力,能做成产品对接资金。第四,第三方的合作管理能力。进入到司法处置环节,近百套的不良资产需要与大量的第三方律所合作,跟踪他们在案子上的进展,及时与他们沟通,保证案子在时间节点上完成。第五,区域性诉讼协调能力。每个地区的法院习惯有差别,需要对法院工作流程的熟知,区别处理。第六,优化拍卖环节。其中,司法处置环节是东融资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此外,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使得公司的业务模式可持续、可复制,为公司向江浙沪以外的区域扩张打下了基础。中国证券报:怎么看这一业务的未来发展?张惟:基于个人和中小企业银行坏账的不良资产处置非常适合私募基金的创新。因为个体风险小、适合做成大数据,风险可测算。其次,流程以及资产包可标准化,适合对接理财产品。由于这类不良资产非常细分,且采用人力密集型方式运作。因此,盈利模式、业务形态并非人力推广的简单复制。近期,下发的《关于规范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明确禁止银行不良资产借道资产管理公司通道出表的行为,真实出表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前景更加广阔。过去三年,东融资产的受托处置清收规模年年翻番,目前已经有30多亿的资产规模,预计今年将新增处置规模50亿,2018年新增处置规模预计可超100亿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308753
播放数:139046
播放数:27726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银行不良资产都是怎么处置的
& & & & &现如今的悖论是,无论清收处置、自我核销,还是债转股、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一直在银行体系内兜兜转转,银行仍然是最大的消化主体。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化解风险?
& & & & &3月底4月初,各家银行年报纷纷出炉,不良贷款率一栏几乎&全军覆没&。
& & & & &2015年底,经过连续10个季度的环比上升,商业银行不良率已达1.67%,且拨备覆盖率从年初211.98%降至181.18%。2016年2月份数据显示,不良贷款规模持续攀升,不良贷款率已告别&1&字头,升至2.08%。
& & & & &这是股改上市以来,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最大的一年。并且,资产质量还在持续下滑,依旧看不到底部在何处。
不良资产处置,成为银行今年的重点工作。
& & & &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银行而言,不良资产是块毒瘤,各家银行出于监管要求、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因素,不得不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而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不良资产或许是潜力股,一旦资产价格回暖,便可以依靠不良资产处置赚得盆满钵满。
& & & & &此刻,万亿&债转股&有待开启,不良资产证券化亦在加速推进中,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迅速崛起,各类接盘侠已准备就绪。那么,谁才是不良资产的买单主力?又是否能真正有效化解风险?
处置方式史上最全
& & & & &2016年可谓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年。各种处置方式逐渐涌现,形成了市场化、多元化和综合化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可谓&史上最全&。
& & & & &首先,&债转股&重出江湖。二重重装、熔盛重工债转股方案相继落地,中钢集团包括债转股在内的重组方案也正待批复。债转股还将在更广范围内推进,预计首批将化解1万亿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
& & & & &作为企业降杠杆、银行资产保全的一种方式,债转股在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被赋予了颇高的期待。
& & & & &其次,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在加速推进中。这项2005年就开展试点但2008年被叫停,直到2014年才被个别资产管理公司&怯生生&试了几笔的处置手段,一直命途多舛。
& & & & &今年,银监会重点强调了要加快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迈出重要一步。而这&重要一步&,或是将试点逐渐常规化。
& & & & &实际上,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均为政策层面的新增手段,传统的资产管理公司仍是主流接盘侠。只是随着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逐渐分层。
& & & & &首当其冲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东方、华融、长城、信达,因处置上世纪末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创办,如今已是主力军队伍。
& & & & &也正是因为接盘了四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之前的大笔不良资产,在经历了一轮资产上涨之后,不良资产的变现盈利能力提升,四大管理公司&闷声赚钱&,逐渐成为了金融巨头。
& & & & &根据在香港上市的信达资产年报显示,2015年,中国信达实现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40.3亿元,同比增长17.9%;集团合并总资产达人民币713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1%。经营情况远好于眼下为实现净利润正增长而殊死拼搏的各家银行。
& & & & &正是看到了这一&钱景&,越来越多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机构相继成立。其中包括有地方政府背书的&地方版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资产管理公司)&,以城商行等为主要客户群,以及一些新兴的民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与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分食利益。
一条处置不良资产的产业链正日渐成熟。
接盘主力仍在银行间
看上去当前的处置手段和渠道逐渐多元化,但实际上,不良资产的消化主力还在银行体系内。
目前,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有三大正规渠道:一是自行清收重组和减免,二是自主核销,三是对外转让。这三种渠道的处置规模约各占1/3。
其中,清收重组需要银行一对一地与债务人商谈债务清偿,或通过法律手段清收,主要针对国有独资或控股的金融企业。自主核销则直接损耗银行的拨备,对利润形成直接影响。
于银行而言,尽管清收重组和自主核销是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却不是最有效率和收益的方式。
于是,债转股被再次重提,不良资产证券化加速重启。但这两大新增手段和渠道,尽管能实现时间换空间,缓解银行流动性和盈利压力,却并未将不良风险转移出去。
对于债转股,业界争议颇多。基本共识在于短期内能化解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也能缓解企业偿债负担。但是长期来看,并不能解决企业经营不善,银行与企业过度捆绑的问题。
&如果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直至破产,那么银行手里的股票还是会变成一张废纸,还不如当初作为债权人要求破产清算。&一位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人士指出。
上述银行人士透露,万亿规模的债转股不只是针对不良资产,还涉及到关注类贷款,毕竟有很多坏账主体不具备长期发展的趋势。无论被动还是主动,银行都希望转换过来的股权是具有投资价值的。
而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于试点银行自然是增加了又一种处置方式,只是对于行业中的其他个体而言,未见得是一件幸事。
从去年年底重启以来,银监会已经批复了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六家试点机构,并给予了500亿元额度。但直到今年一季度结束,各家银行的产品还没有发行的迹象&&其一是资产估值存在挑战,其二是潜在认购机构也犹豫不决。
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购买主力还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一些银行同业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在产品销售还没开始时,就已经对产品有所顾虑。&要关注发行人和担保。如果有财政兜底,那才有购买的动力。&
无论是清收处置、自我核销,还是债转股、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一直在银行体系内兜兜转转,银行仍然是最大的消化主体。
资管市场打破垄断
然而,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使得不良资产并没有因为是&坏孩子&而被嫌弃,反而成为资产管理公司盯上的一块肥肉。
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那些专门盯着坏账并且以此为生的金融机构,被称为&秃鹫&。如今在中国,&秃鹫&越来越多。
对于专业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在尝尽了上一轮银行剥离坏账的甜头之后,如今的处置手段和模式也在不断花样翻新。
例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纷纷布局&互联网+不良资产&,信达、华融就先后试点在淘宝资产拍卖平台分别上线40亿元、515亿元不良资产。
不过,过去能赚得盆满钵满,除了不良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之外,四大资管公司相对垄断的地位同样功不可没。现在,这种垄断已经被打破。
经过两年多酝酿和准备,目前已有20多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甚至落地到地市一级。
这些地方版AMC以处置城商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为主,通过统一收购、处置地方政府不良债权,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银行被地方债务所绑架,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除此之外,一些民资资产管理公司也在低调跻身这一队伍,且势力逐渐扩大。
一方面,它们选择直接与银行合作,通过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从银行手中购买不良资产,再通过自己的追讨团队、法律团队进行追诉和变现。&其实民资更多是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活儿,多是&四大&不愿搭理的。比如抵质押的尽职调查和处置跟踪,或者零碎的不良资产包处置。&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它们通过与&四大&合作设立私募基金,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GP(普通合伙人),其他资产管理或投资公司作为LP(有限合伙人),LP再受让股份给更多的投资人,形成标准化产品。这无疑是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的突破,而不止局限于原来的资产证券化这一雏形。
专家指出,市场更乐见的,是不良资产不再停留在银行体系之内,而是在控制住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张惟:银行每年处置不良资产约8000亿 空间大|私募|经济|张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东融股权投资总经理张惟
  新浪财经讯,1月23日,朝阳永续携手华宝信托在上海举办2015年度(第十届)中国私募基金风云榜高峰论坛暨颁奖盛典。东融股权投资总经理就《经济转型期的金矿:银行不良债处置》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银行的不良资产还会继续上升,每年大概需要处置的规模在8000到1万亿,当中哪怕是一小块的市场份额,也有很大的空间。
  张惟:大家下午好!感谢朝阳永续和华宝信托主持的这次盛会,2010年回到国内之后,我每年都会参加朝阳永续的活动。今天第一次是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身份参加这次会议,非常高兴。
  去年10月份我们和朝阳永续合作,发起了国内第一支的阳光私募银行不良债券的基金,发行很成功,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们在银行不良债权方面的投资经验。刚才的嘉宾对国内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大家也提出了从防御角度考虑投资。我们在这边提出另外一个方向的思路,我们也可以尝试从另外一个方向进攻。既然在经济转型期,特别是现在供给侧改革,在去杠杆、去产能、降库存的过程中,也会有大批的产业经历阵痛,大家也看到这两年银行债不良债权也在急剧上升。这样过程中如果可以给不良债权的解除或者清理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可以使这些债权得到解决,我们也从中获得收益,这也是一个投资的方向。
  首先介绍一个橡树资本,这是全球最早上市的不良资产策略基金投资公司。、2008年,每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破产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橡树资本伴随着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在不良债权当中的投资使他们取得非常好的收益。
  国内经济形势我不详细讲了,大家会有一定的共识,现在还是比较艰难的时候。不仅是GDP在下降,银行的不良率,从2011年开始慢慢上升,从去年开始,幅度升得比较大一些。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农行的不良率超过了2%。
  根据我们在民间做的调研统计,各大银行公布的不良率除了“四大”之外,四大使级不良可能是3%到5%,事实的情况可能会比大家想像的更严峻一些。现在整个银行业的贷款余额大概是70万亿左右,上市信用债的余额大概是40万亿左右,还有30万亿的信托、券商资管的债券类资产,加在一起有140万亿左右。在这个中间,我们假设有个5%左右的不良率,整个市场上的不良金额就会达到7万亿左右。
  二、在座做股权类投资的或许比较多一些,不良债权在海外对冲基金分类当中也算一类对冲基金。国内1999年财政部拨款针对四家国有银行成立了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长城和东方,当时也是为了应对比较高的不良率,当初的想法是暂时性的。伴随着年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这些资产管理公司拿到手的不良资产,包括抵押资产,资产价格大幅上升,他们取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09年开始,国内银行不良率已经下降到了低谷。四大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战略性的业务转移,从处置传统不良转型去做各种放贷,大部分是给房地产企业提供贷款。也使得“四大”在人才储备上有了一定的断档。年国内银行不良率上升,四大慢慢开始回到这方面的业务。哪怕到了今天,四大在某些省的分公司,可能还是把主要的业务放在房地产的投资上面。现在这个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
  2013年,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各省都可以成立地方版的资产管理公司。2013年之后,现在有18家,很多省份都成立一家只能在本省营业的地方AMC,还有很多律所。
  PPT中是2013年国内已经批准了18家地方版的资产管理公司清单。
  控股股东多元化,民营资本逐步进入。
  三、不良资产投资途径。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下移的说是银行的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先从资产端进行分类,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律师事务所,从银行那边转移一些比较大的、单个标的在上亿左右的不良资产。再通过司法处置,把资产变现。一方面是单个标的比较大,动用资金比较多,很难形成产品化的运作。第二是类似于债转股,或者比较复杂的不良资产的处置。可能银行有些企业债务,没有抵押物可以处置,有可能把债权变成股权。四大在03年之后也接手了很多债券变成股权,当时的效果一直不好。因为四大派出去的董事对那些企业很难形成真正的监管,最后债转股的形势不是很成功。这是上一轮的不良潮,今天新一轮的不良潮来的时候当中有很多的机会,特别是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在这个时候,这部分企业的债券能够变成股权注入到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上他们得到的价值企业,比简单的债转股从当中分红的效益要高很多,这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思路,做尝试的企业现在还不太多。第三类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容易形成产品化的一类,现在我们专注做的是以个人消微企业,包括中小企业,以不动产做抵押,住房、写字楼、商铺等,这类的债券有什么好处?一方面抵押物有市场价格,变现比较容易。
  二是这类债权的债务人抗辩能力比较差,当地政府不会因为这些人介入司法程序,债权债务处理相对比较容易。银行的债务资产相对其它金融机构处置起来比较容易一些。这些产品的单个标的比较小,如果我们做成一个篮子,个体的风险被分散,只剩下系统性风险,相应做起来就只剩下一个风险了。所以说,我们现在主要专注的是做这类的银行不良资产。我可以把这个标的再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债务人用一套1000万的房子到银行做抵押,银行对1000万的房子,借给他600、700万,形成坏账银行把资产打折之后卖出去,中间我们收100个类似的标的,再把每个标的都进行司法处置,花2到3年的时间,司法处置完成后,收回700万,300到600、700万之间是相应的收益。这是大的资产包,中间有几十套到上百套的房子,唯一的就是中国系统性房价下跌10%,但它本金还是安全的。相对其它的投资它的个体风险被分散。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契约型的私募基金,在基金业管理协会也进行备案。除此之外,有很多类似的不良资产,也有在淘宝和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打折销售,这也是参与处置的模式。
  四、东融资产管理公司。
  真正操作的模式,我们是从前期银行直接收包,进行价值评估,到中期做资产证券化,发阳光私募的基金,到后期的司法处置。江浙沪有50多家律所进行合作,由我们自己的律所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是这样来进行整个的清收和处置的模式。
  交易结构,我不详细讲了。严格来说,刚才提到的,四大现在并没有很多的把不良债权做成产品。一方面可以做成银行不良债权的资产证券化,但这个结果,它的收益率比较低。对机构客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对广大高净值的线下投资客户,包括习惯于投资股票、信托的客户吸引力会下降。所以说,我们的做法是先成立一个SPV,资产和管理人格理,采用类似于信托的模式。资产管理人对资产提供从评估到后期清收、处置的一系列工作,基金持有人、SPV是持有资产的份额。
  不良资产处置是最近一年市场比较火热的,市场上最短缺的是比较有经验的从前期收包到后期处置的团队。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在这个地方。
  包括最开始提到的,在未来可以预见的3到5年内,的不良资产还会继续上升,每年大概需要处置的规模在8000到1万亿,当中哪怕是一小块的市场份额,也有很大的空间。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徐巧 SF184您当前的位置:&>&
工商银行大同分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心正式启动运营
时间: 09:55:18&&来源:&&供稿单位:大同工行&&
&&&&为提升专业化处置水平和处置收益,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工行大同分行按照总、省行关于集中处置、专职清收、分层管理相关文件精神,组建不良资产处置中心,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清收人员,于近日正式启动运作。
& & 一是领导重视,亲自部署。市分行领导高度重视不良资产处置中心的组建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组建事宜,精选专业人员,核定人员编制,确定对应的岗位序列,做到清收处置人员按时到位,专人专岗;并且设置了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用邮箱,安排了专用公务用车及必要的办公用具。
& & 二是制度先行,明确方向。为了使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制度化,方向明确。制定了《不良资产处置中心管理办法》、《不良资产处置中心清收处置工作方案》、《不良资产处置中心清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依据全行集中管理不良贷款客户状况,专职清收人员按户对不良贷款客户进行认领,作为清收责任人,协助和指导支行进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完成省、市分行下达的年度不良贷款处置目标。确保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 & 三是建立档案,启动尽调。日完成了对集中管理的不良贷款信贷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对集中管理的不良贷款,处置中心与贷款行行长(或分管副行长)共同组织有关人员对集中管理的不良贷款客户进行第一次尽职调查,全面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还款意愿,吃透企业的资金和资产状况,担保情况,彻底摸清可处置的土地、房产、设备、存货和应收账款、抵押物等资产情况,全面掌握企业在他行的账户和存款情况,调查完成后,形成尽职调查报告,提出初步清收处置意见。
& & 四是量体裁衣,制定预案。根据第一次尽职调查情况,按照清收处置难易程度,分别与贷款经办支行逐户制订处置预案,明确清收处置方式、计划进度和具体措施执行人,经市分行(或上级行)批准后,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处置预案。此项工作计划从4月初开始,其中:2015年末存量不良贷款逐户制订的处置预案预计最迟在4月末完成上报。
& & 五是严格纪律,强化约束。清收处置工作要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清收人员对清收转化处置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市分行,以便上下沟通共同研究采取对策;严格处置保密制度,对不良贷款客户所制定的处置方案、措施及有关信息,要严格保密,任何人不得泄漏,否则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严禁弄虚作假,严防道德风险。在尽职调查和与客户商谈清收处置不良贷款时,必须坚持2人以上与客户见面,严禁弄虚作假,严防道德风险。
??????????
2017年您对哪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服务最满意?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邮储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Copyrght & ,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法及案例(136页).ppt 13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法及案例(136页)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 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
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B
国际上管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环境 C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和技术经验教训 D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案例 F
中国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和技术对策 G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项目作业小组之工作 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银行不规范合并、资产划拨转移、剥离收购中的 国有资产流失 银行不规范合并、资产划拨转移、剥离收购中的 道德风险防范:谁的孩子谁抱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1 商业银行-投行-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光大银行之间资产划拨案例分析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资产状况及与政策性银行的合并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情况 3)
机构人员状况 4)
非市场合并行为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商业银行-光大银行的资产状况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情况 3)
机构人员状况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划拨金融资产与划拨中的风险 1
道德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2
机构与人员的不衔接:欢呼雀跃与不以为然 3
项目档案与贷款、担保合约失效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行 -政策性银行开发银行 -信达AMC
之间的资产划拨转移案例分析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行的资产状况 1
某行业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情况 3
非市场划拨行为:欢呼雀跃与不以为然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政策性银行开行的管理能力及接收某行业资产行为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能力 3)
接收:欢呼雀跃与不以为然 4)
资产流失及道德风险产生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政策性银行的管理处置能力及接收某行业资产行为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能力 3)
接收:欢呼雀跃与不以为然 4)
资产流失及道德风险产生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政策性银行的再转移与信达AMC的接收 1)
信达AMC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行的关系 2)
政策性银行开行与信达AMC之间的关系 3)
剥离与收购--划拨 4)
资产流失及道德风险的再次产生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3 银行- AMC 之间资产划拨分析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五银行的资产状况、管理处置能力及发展需要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能力与手段 3)
发展需要 4)
银行及信贷人员欢呼雀跃 5)
观点:不良资产并非坏资产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AMC的剥离收购、管理处置能力 1)
应该成立几个AMC
AMC资金来源:财政担保债券、央行再贷款;财政能兜多 少 2)
应该按什么价值收购:120%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剥离收购程序:帐面值收购
剥离资产评估值的评估试点:3%、5%、28%、30%
观点:AMC 要尽可能早,尽可能多的收回
不能收回,财政用纳税人的税负保损,纳税人的责难 3)不良资产管理手段:三大法宝 4)银行的不良资产管理政策:中信、光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划拨金融资产与划拨中的风险 1)
道德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2)
AMC管理中向银行的再委托 3)
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机制、责任机制的缺陷? 4)
银行今后的不良资产会怎样?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4 其他资产划拨转移案例分析: 1)拨改贷 2)贷改拨 3)人民银行划拨农发行 4)农发行划拨农业银行 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 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 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
银行不良资产的监控与损失诊断
要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
银行不良资产损失的分担或转嫁承担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法律环境的营造
国民金融平衡表理论 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 1
银行不良资产的监控与损失诊断 1)评估、衡量、判别损失大小和整个资产质量恶化程度:使用统一的会计标准市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