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6·18”“双11”电商平台商品上架规范价格先涨后打折?

双11电商摩拳擦掌 遏制先涨价后打折应明确判定标准|双11|电商|涨价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双11电商摩拳擦掌 遏制先涨价后打折应明确判定标准
双11电商摩拳擦掌 遏制先涨价后打折应明确判定标准
  史奉楚
  再过几天就是“双11”了,各大电商已经摩拳擦掌,快递也纷纷紧急招募员工。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印发通知,提出“七不得”禁令,包括不得发布虚假广告、虚报特价揽客,不得先涨价再打折、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
  如今,经过各大电商的策划和促销,“双11”已经成为购物狂欢节。很多消费者也形成了在此期间抢购商品会享受不少折扣的印象。但现实中,不排除有商家以先涨价后打折等虚假促销方式制造虚假繁荣,诱导消费者上当。为遏制此类现象,避免消费者掉入不良商家的圈套,既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要求电商平台尽到管理职责,更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先涨价后打折”的判定标准。
  经营者事前提高商品价格,在促销当天又打折,且以提高后的价格为打折基础,等于变相扩大了降价幅度。如某种商品本来的价格是100元,打九折后售价90元,但商家却在促销前将原价提高到120元。这样一来,其打八折的话,售价为96元,打七折的话,售价为84元。但即便是售价84元,虽然仅比之前90元的售价低6元,但折扣幅度却更大。
  这种操作会让消费者产生该商品折扣力度更大,更值得抢购的错觉。其行为构成欺诈和误导,应该认定为虚假广告或欺诈经营。最高法院发布的案例也明确,网上销售商品有价格欺诈行为,诱使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即使该商品质量合格,消费者有权请求销售者“退一赔三”和保底赔偿。
  其实,随着技术的更新,电商平台或第三方网站有能力发现并公布“先涨价后打折”行为。商品种类、价格、交易情况等数据均由电商平台掌控,其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筛查、分析、监测先涨价后打折、虚报特价等价格欺诈行为。现实中,网络上流行的比价软件和小程序往往能够显示某种商品一段时期的价格走势,是涨是降,幅度多少一目了然,这说明当前有相应的技术手段。
  但如何判定到底是正常的价格调整还是先涨价后打折则比较困难。一般来说,促销前一天或者两天提高商品原价自然是明显的涨价行为。那么,提前一周或者十天涨价是否仍然属于“先涨价后打折”呢。要知道,很多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均不固定,很可能今天一个价格,明天又是一个价格。或者价格低的时候不送优惠券,价格高时又赠送优惠券,还有商家先下架某种商品,上架价格较高的同种商品,以至于需要消费者拼智商来计算优惠规则。
  对此,理当有一个合理的判定标准。一是不妨设定一个期间,商家在促销前10天或15天前涨价的,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超过这一期间的涨价,除非商家能证实其涨价有不能归咎于自身的且与销量上升无关的客观原因,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政策变动等,否则就应视为不正常。二是应排除其他干扰,杜绝先下架后上架同种类涨价商品,杜绝以秒杀、特价、买一送一、使用优惠券等规避相关规则。如促销前是较低的秒杀价,促销时是较高的原价,也应认定为涨价。
  同时应要求电商平台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监测这一不正常行为。鼓励第三方网站收集相关数据后向消费者提供比价服务。并严格执法,让商家及电商平台承担先涨价后打折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进而对先涨价后打折、虚构特价这些价格欺诈行为形成围剿之势,让善于玩套路的商家现出原形。
相关专题:
新闻排行榜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中消协:双11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先涨价后降价
昨天,在“双12”又一个买买买的日子到来之际,中消协发布了对今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
在本次“双11”网购体验式调查活动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体验人员对13个网络购物平台中宣称折扣相对大、销量相对较多的533款商品进行了价格追踪。从10月20日到11月25日,通过截屏、录像、照相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分别选取了14个时间点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
先涨后降价格不实惠
调查发现,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11”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徒有优惠打折之表,实则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并没有得到实惠,甚至更亏。例如京东平台某品牌床品套件从10月29日-11月11日记录时间段来看,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标价由299元涨至1199元,而11月11日当天降为439元,比涨价前标价299元与“双11”促销后的329元还要高。1号店某品牌家纺套件从11月7日-11月16日记录时间段来看,标价由399元上涨至548元,参加“双11”满减活动后价格为448元,反而比促销前更贵。
虚构原价制造优惠假象
很多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会将商品的销售价与参考价进行比较,来考量商品的折扣力度。然而,调查体验发现,部分商家随意更改参考价,造成促销活动优惠假象,误导消费者。例如网易考拉海购平台某品牌钱包10月20日销售价格为549元,参考价为1300元,而在 11月10日销售价格升为649元,参考价也随之上涨至1500元,参考价在促销期间上涨,看似折扣力度大,实则“双11”销售价格已上涨。此外,淘宝平台某化妆品套装11月10日的参考价为164元,而到11月11日参考价变为170元,商家随意改变参考价,且“双11”促销价格并非价格记录时间段最低价格。
诱导好评干扰正常信用评价
近年,众多电商平台打造“双11”物美价廉的购物文化,并在“双11”期间推出各种吸引消费者的促销活动,打折、满减、返券不一而足。然而,调查发现,有些商品虽然参与“双11”促销活动,但价格并不实惠。除此之外,调查还发现有的商家通过设立较高额度的“好评返现”活动诱导消费者好评,以获得虚高好评率,干扰正常的信用评价机制。
鉴于目前一些电商平台在“双11”等集中促销活动期间,存在大量虚假折扣等价格误导行为,中消协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网络购物方式的价格法律规定,加大对电商平台及其商家的价格行为监测力度,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关注手机、数码与智能家居,做不一样的资讯。
科技领域的新媒体。
今日搜狐热点股票/基金&
电商大战 工商总局:禁止“双11”先涨价后打折
  随着今年 “双十一”的临近,各大电商都已经开始了摩拳擦掌,早早地就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降价促销宣传。而国家也开始针对此前 “双十一”出现的问题加强管理,召集众多电商进行约谈,明确指出,禁止“双十一”促销先涨价后打折的手段。  就在电商们开始为 “双十一”进行宣传预热的时候,国家工商总局却约谈了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易购、携程等 10 商企业,主要围绕如何对“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的问题展开。相信大家对于 “双十一”促销先涨价后打折的手段都有所了解,而在此次约谈中国家工商总局就重点强调了这一问题,明确表示绝对禁止商家用这样欺骗消费者的手段。  此外,工商总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消费者发现店家所说的最低价其实并不是历史最低价时,可以选择按照承诺,索要多支付的款项。随后京东首席营销官表示,京东已邀请第三方测试网店上售卖的食品的质量情况。在后台系统中,去掉“第一”、“最”等字样,尽量规范宣传用语,以避免误导消费者。  来源:爱应用
(责任编辑:HN666)
11/03 16:3011/03 15:2011/03 10:3811/03 01:1711/02 21:3011/02 16:5711/01 06:3010/31 14:22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小心电商大促“套路”小心电商大促“套路”手机中国网百家号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年中大促已经来临,漫天飞的促销红包、预售、定金、满减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专家提醒,市民剁手囤货时要谨防落入“圈套”。陷阱一:预售商品不退换预售成为电商引导消费、缓解系统压力的促销手段,然而部分“预售”商品却明确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实际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商家对于预售规定,显然有悖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别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陷阱二:先涨价后降价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商以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各种促销手段让消费者“算不清”。然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11”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对此,姚建芳提醒,在“618”电商大促期间,消费者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陷阱三:低价拼团近年来社交拼团购物因价格便宜、商品种类多等原因日益火爆。记者发现,社交拼团往往打着熟人经济、亲情友情牌,让很多消费者深陷其中,但部分拼团平台也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专家提醒广大社交拼团用户,“618”期间参与拼团购物尤其小心几类陷阱:(1)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的陷阱;(2)低价拼团实为获取用户隐私信息;(3)虚假拼团链接。陷阱四:电商专供猫腻“618”电商大促期间,品牌商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力军,然而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需谨慎下单。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显示,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专家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手机中国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随时随地了解环球动态,听见中国声音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双十一电商新规出台 双11不得先涨价后打折
最近有一个比较振奋人心的规定出来了,以往电商在节日活动的时候总是会涨价再打折,让很多的小伙伴包括小编在内都被忽悠了,现在针对这一点,工商总局召开了相对的规定,今年的双十一可以剁手了!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召开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百度、携程网、唯品会等15家网络经营企业介绍了&双十一&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和风险防范措施准备情况。工商总局规定,双十一各家电商企业要遵守促销活动规范,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双11不得先涨价后打折!工商总局表示,&双十一& 等集中促销活动期间,销售额爆发式增长,价格欺诈、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发货迟缓、退换货难等问题也会集中显现。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强调促销活动组织者和经营者要严格落实促销信息事先公示、平台进入把关、促销信息记录和保存义务,不得限制、排斥竞争,攻击贬低竞争对手,限制、排斥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二是严格遵守 &七日无理由退货& 等法律规定,不得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虚构交易,不得对平台成交量、成交额进行虚假宣传。三是遵守促销信息规范和促销广告规范,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四是遵守促销活动规范,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禁止以假劣商品为赠品进行促销,禁止采用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等虚抬商誉的方式进行促销。要多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优、价格实、送货快、服务好的商品和服务。有没有觉得今年的双十一将会格外的让人振奋呢?有没有感觉十一月十一日是一个好日子?双十一来袭,没有了次品和假货,更加没有了涨价打折的套路!双十一剁手党,还在等待什么!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相关软件:
大小:10.66 MB
授权:免费
大小:504KB
授权:免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宗商品电商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