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独角兽什么意思有上市的吗

我们挖出了2017年独角兽IPO名单,今年的亿万富翁就在这里|独角兽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我们挖出了2017年独角兽IPO名单,今年的亿万富翁就在这里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复杂,伴随着众多不确定性。回顾2016年,整个IPO的环境大起大落。
  一些接近IPO交易的业内人士对邦哥透露,预计2017年IPO企业的数量会创造新高。
  邦哥今天在这里为大家来个不保守预测:2017年,哪些互联网企业有望IPO?欢迎指正,不怕打脸,创业就是一股蛮劲。
  一、有望今年IPO的互联网企业预测
  理由:绯闻有望成真
  2016年传了一整年可能IPO的蚂蚁金服,今年赴美上市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上海证券报》曾披露过一份关于蚂蚁金服的融资推介材料:2014财年营业收入101.5亿元,较2013财年同比增长91.6%;净利润为26.3亿元。资料还乐观预测,支付业务、融资业务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预计财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3.5%。
  据消息人士透露,最近也有消息传蚂蚁金服会拆VIE结构回国内上市,而证监会可能开设特殊通道。
  当然,蚂蚁金服还是一贯作出回应:蚂蚁金服对市场传闻不作评论,目前蚂蚁金服没有上市时间表以及上市地点的方案。
  理由:强东的野望
  2月27日有消息称,京东金融将于近期完成私有化交易,估值500亿元。同时,京东金融还启动了新一轮的融资,融资规模约为140亿元。据说,此次融资主要为其完全私有化后在国内IPO做准备。
  日,京东金融宣布获得总规模66.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这三家机构全部为人民币基金,A轮融资估值466.5亿元。此后关于京东金融将在A股上市的猜想不绝于耳。
  理由:盈利能力强,而且有意避嫌
  众安保险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第一家获得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2015年它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上边提到的蚂蚁金服是众安保险的主要投资者,持有16%股权。
  令上市传言更加可信的是,据坊间传闻,由于担忧赴港或赴美IPO的计划与公司股东争锋,众安保险考虑回归A股IPO。同样的,证监会也可能会开设特殊通道助它“插队”。
  理由:被靠谱爆料+CFO承认计划上市
  已经有人爆料,陆金所控股已正式确定2017年在上市,意向公开发行10%股份,融资50亿美元,估值不低于500亿美元,将超越中国平安的总市值(约合3000亿元人民币)。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花旗集团、美银美林、、中信证券已经进场开始尽调。
  此前,陆金所上市计划是一变再变。
  继去年5月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透露陆金所IPO可能将推迟到明年。去年8月份中国平安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就曾提到,下半年会启动陆金所分拆上市计划。
  陆金所首席财务官郑锡贵也在同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陆金所正在筹备IPO事宜,或于2017年底前赴港上市。
  理由:都F轮了
  去年5月底,有媒体曝光了一份滴滴出行的股权投资项目书,显示滴滴预计将于2018年下半年在美国上市,估值将达800亿-1000亿美元。后来滴滴否认了这一文件的真实性,但是经历过这么多轮融资,有如此众多的投资者……谁能不着急?
  另外,滴滴去年年底的裁员也令人浮想联翩。据内部员工消息称,今年12月开始的这次大规模裁员,达到了3000人。其中不乏新员工和满2年的老员工。被裁员部门除了之前重灾区快车之外,人力行政、市场、运营等职能部门也在其中,甚至有职能部门被裁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二。
  有消息称,滴滴考虑于2017年在美国举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也有人说这是为上市做最后的准备。不难想到,在2001年准备IPO时裁员15%。所以,此时滴滴传出裁员,也可能是为了优化利润结构,为上市做准备。
  要不2017年就如大家所愿吧。
  理由:15亿美元可转债认购
  去年的视频行业,频繁传出爱奇艺要上市的传闻,算一算,从爱奇艺的私有化计划搁浅到后来的上市传闻,虽然爱奇艺上市的道路并不顺利,但其估值从28亿美元上升到了40亿至50亿美元,而这个估值与其竞争对手优酷私有化时的估值几乎持平。
  不过,近日宣布爱奇艺完成一笔15亿美元可转债认购。不得不说,这笔钱来的很及时。在行业人士看来,无论对于爱奇艺,还是投资机构,这都是最合理的方案。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站在资方的角度,有可能是因为对爱奇艺盈利的信心不足,所以才采用了债权的方式。另一方面,用借债的方式融资,可能是爱奇艺以及百度高管的选择。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不想再稀释股份了。
  这也似乎预示着爱奇艺距离上市前进了一步。
  理由:资本巨鳄都上桌了
  2015年年底美团点评融资的时候,就有知情人爆料称美团点评与新入股的投资人签订协议,承诺两年内上市。
  这轮融资总金额超33亿美元,由、DST、挚信资本领投,国开开元、今日资本、Baillie Gifford、淡马锡、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等公司参投……2010年创办的美团也老大不小了。
  理由:CFO去年干得咋样了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曾在2015年底称,饿了么已有CFO加入,计划 “在2018年以前独立上市”。那么2016年,新的CFO干得咋样了?
  到底是卖,还是IPO,或许饿了么都得快速做出决断了。
  理由:资本化顺利
  回国上市,原因无外乎两者:一是国外估值太低,二是业务和股民都在国内。
  唱吧创始人陈华同样是因为这两个原因选择了回国上市,他还说过:“A股的融资能力远远超过美股,融资的玩法A股是更好玩的。”
  2015年6月,陈华开始着手拆除为了在国外上市设立的VIE资本架构。
  当时找到了九鼎投资董事总经理于明,希望获得资金支持。双方聊完,一拍即合,于明还成为了唱吧的CFO。而于明的进入加快了唱吧拆VIE回国上市的步伐,唱吧募集了4.5亿元资金,接手了之前的美元基金。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唱吧的运营公司小唱科技已在几个月前完成拆除VIE构架,即将向证监会递交创业板IPO申请材料,借壳传闻更是不绝于耳。
  理由:被曝敲定上市承销商
  秒拍和小咖秀背后的一下科技,其创始人兼CEO韩坤被曝已经多轮面试业内诸家知名投行,并最终敲定。有消息称,公司已敲定了上市承销商。
  2月17日,有疑似一下科技的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想辞职但公司马上要上市了。该员工还在回复网友时提到,具体的上市时间还不清楚,但起码要等到9月份。
  理由:国民小米,变成公众公司还会远吗
  去年3月3日,接受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的邀请演讲时,谈及对上市的看法:因为有投资人和员工,小米并不排斥IPO。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在下降,收入也在降低,但是生态链和全球布局不能停啊!所以,雷军需要钱。
  理由:小米干嘛我就干嘛
  小米都上市了,魅族能忍吗?2015年魅族的业绩暴涨,总销量突破2000万台,同比2014年增长350%。加上质押股权的业绩压力,让创始人黄章在2016年初喊出“稳增长、创利润、挺进 IPO”的口号。
  根据1月10日刚公布的数据,魅族科技公布2016年全年手机销量为2200万台,比2015年的2000万台约增长10%,并且实现了盈利。主要原因来自于毛利的增长。
  那么2017年,是时候登陆创业板了吧?
  理由:发展速度惊人
  2014年创办的趣分期,2016年1月就到了F轮。月营收47,845.76万元,净利润15,769.84万元;2015年全年营收23,325.05万元,净亏损54,284.72万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已经开展赴美IPO的初期工作,,IPO筹资规模或在5亿-8亿美元。不过看这亏损的样子,估计是了。
  理由:瞅准A股,咱就是接地气
  猪八戒网副总裁刘川郁,曾在2015年向媒体表示:“我们曾在2011年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随着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政策出台,我们将转向国内上市。”
  两年过去了,咋样了?
  理由:11亿到手,两年内A股上市
  2016年拿到11亿战略投资后,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称,国内资本市场计划推出注册制的消息公布后,公司就决定拆除VIE架构回国上市,在流通性更强的A股市场融资。这个时间表是2017年底。
  理由:魔性广告彰显财力
  广告营销大户优信拍很有可能在2017年借壳完成IPO。此前有消息表示,优信拍有意进行F轮融资,资金规模约2亿至4亿美元,总体估值14亿美元,约合91亿元人民币。
  同时,它正在计划分拆上市:B2B和金融明年在国内上市,优信二手车(B2C+C2C)独立在海外上市。
  理由:逃出C轮魔咒
  贝贝网在去年融到了D轮1亿美金,成为2016年唯一新获融资的电商独角兽。
  该轮融资由新天域和北极光领投,高榕资本、今日资本跟投。除北极光为新增投资方外,其他三家均是贝贝老股东:高榕资本已是四轮投资贝贝网,今日资本和IDG资本是第三次投资贝贝网,新天域资本是第二次投资贝贝网。
  完成D轮融资后,贝贝网启动上市,这似乎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事情。
  二、为什么说2017年IPO进程变快
  原因一:A股IPO放行提速,2016年上半年还在适应期,下半年就一发不可收拾,这种后作用力还会蔓延一段时间;
  原因二:从宏观角度看,今年流入投资市场的钱会比去年更多。去年新募的基金数量并不少,IPO一旦回温,高净值个人作为投资人也将回流。但至于能否真正回暖,还得看实际结果。
  原因三:最重要的是,很多所谓的独角兽,尤其是美元结构的已经运营了几年了,该有个结果了。无论是对员工、还是对投资人;(典型如小米、新美大、滴滴)
  三、去年有哪些互联网公司完成IPO
  A股:互联网公司想要登陆A股可是相当不容易。
  一方面,前几年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大多融的是美元,是VIE结构,拆除后才可以上A股;同时A股还要满足苛刻的连续三年盈利要求;而且提交审批过程漫长。
  不过去年IPO重启后,A股的“过会”速度加快,我们还是在A股上看到了几个新面孔。
制图:创业邦(数据来源:IT桔子
  纳斯达克与纽交所:由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对盈利的要求不如A股苛刻,曾经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首选。
  目前,纳斯达克上的互联网公司有京东、、;早一些的百度、巨人网络、、新浪、等。
  纽交所则有、、等。
  去年能够成功赴美IPO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多。
制图:创业邦(数据来源:IT桔子)
  港交所:相对A股市场来说,香港市场被认为更加理性,能够合理反应企业经营情况。腾讯是在港交所上市的互联网巨头。
  去年年底启动的“深港通”也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6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IPO申请被暂停,大量互联网金融领域公司也许会将香港作为一种选择。
制图:创业邦(数据来源:IT桔子)
这一波人工智能的热潮是深度学习算法推动的。那么深度学习为啥这...
发展到2016年,智能硬件创业热度到了一个迅速下坡的拐点,如今,...
前段时间已经接受融创中国168亿元人民币投资且号称资金链断裂问题...最大独角兽今日上市!都在猜会有多少涨停,相关概念股已连续大涨
胡华雄根据公告,“工业富联”将于今天正式在上交所上市,A股迎来目前市值最大的一只“独角兽”。市场之所以称工业富联(为方便理解,以下均称富士康)为“独角兽”,一定程度上源于其在代工行业不可撼动的地位,也归功于富士康在转型方面所作的努力。郭台铭对富士康在A股上市寄予厚望,近期频频现身各地为其“打Call”,通过引领工业互联的步伐,推动转型,打通成长的天花板,塑造出一个新的更有活力的富士康。以往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富士康虽然体量庞大,业务主要聚焦代工,曾被坊间认为是“代工企业”。但不可否认,富士康一直以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极大著称,解决了社会大量的就业需求。更加令人注意的是,近年来,富士康在工业互联、机器人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工业制造技术的升级,并持续领跑业内,这些都被业内人士所认可。看市值:1个涨停超海康、7个涨停超国寿富士康的上市表现无疑最受市场关注。数据显示,富士康本次实际发行约19.7亿股A 股股票,发行后公司的总股本增至约196.96亿股。如果按照13.77元的发行价计算,其市值即已达到2712.04亿元,如果上市首日达到44%的涨幅上限,其市值将达到3905亿,超过海康威视,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且已开板的新股中,上市后平均连续一字涨停板数量为7.5个,如果富士康上市后达到这一平均水平,以7个涨停板计算,其市值将达到6916.99亿元,超过中国人寿。此时中一签富士康的盈利也将超过2万元。当前市场对独角兽的热情较高,如果富士康在上市后能有11个一字涨停板,其市值将突破万亿元,超过当前的贵州茅台。而药明康德此前上市后连续14个一字涨停板,如果富士康上市后涨停数超过药明康德,其市值将逼近15000亿元,超过中国石油,成A股市值最高的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不过上述情形只是理论推演,从历史案例看,如果富士康在上市后炒作气氛过于狂热,后市的估值回归也将非常痛苦。一个可资参考的例子是2007年在A股上市的中国石油。当年普遍认为其质地非常优秀,公司发行价为16.70元,挂牌首日便以近乎发行价3倍的48.62元的高价开盘,但其后股价便持续调整,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A股市场的人气,48.62元的价格也由此成为中国石油的历史天价。同为超级大盘股,富士康上市后股票如果受到狂热炒作,着实值得警惕。富士康上市前夕相关概念股持续大涨随着富士康上市的临近,A股市场的富士康概念股也频频异动。比较典型的如安彩高科,目前已实现5连阳,今天再次大涨6.15%。富士康的控股股东鸿海精密的股价近来表现也非常靓丽。在台股挂牌的鸿海精密股价最近连收5阳,今天再次上涨2.36%。在港股挂牌的富士康关联公司富智康前一段时间大幅上涨,近期表现比较稳定,总体呈现小幅上涨。光环之下有隐忧:一季报业绩增速较2017年报下滑在即将上市之际,富士康还披露了其2018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776.95亿元,同比增长19.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3亿元,同比增长4.53%,这两项增速数据均2017年报出现下降。此外,公司一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26.3亿元,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05%。公司还对2018年上半年业绩作出预计:公司预计2018年度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460.6亿元~1545.8亿元,同比增长约6.8%~1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3.8亿元~56.0亿元,同比增长约0.9%~5.1%;扣非后净利润约为53.5亿元~55.6亿元,同比增长约0.6%~4.5%。另外,今年一季度富士康总资产和总负债均较去年底出现下降: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为1345.25亿元,较2017年底下降9.47%,今年一季度末总负债为1038.24亿元,较去年底下降13.78%。同期公司所有者权益则出现增长。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lonli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再探新金融独角兽的估值:一二级市场的落差有多大 | 馨金融_馨金融-慢钱头条
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再探新金融独角兽的估值:一二级市场的落差有多大 | 馨金融
用科技公司的标准融资,按金融公司的价格上市,这可能是整个新金融行业都不得不面对的惊险一跃。
—— 馨金融
近日,A股上市苏宁易购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作为为数不多的未将金融业务拆分出上市主体的巨头公司,其金融业务板块在2017年的业绩表现也清晰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根据财报,过去一年,苏宁金融相关业务——苏宁金服、苏宁消费金融公司都迎来业绩大涨。苏宁银行也在2017年6月开业后首次披露业绩,尽管规模不大,但已经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苏宁金服曾进行过一轮战略融资。
根据当时的公告,苏宁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苏宁金服”)与现有股东及新的投资方签署了《增资协议》,向本轮投资者增资扩股16.50%新股,合计募集资金53.35亿元,投后估值为323亿元。
2017年下半年以来,除苏宁金服外,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新金融巨头其实都在做新一轮融资,非官方的信息,这两家最新一轮的估值分别为1900亿元和 1000亿美金(合人民币超过6000亿元)。
从趋势上看,尽管一级市场对于新金融独角兽们似乎依旧热情满满,但是对比一下之前完成IPO的新金融公司,二级市场的反应似乎有点冷淡。趣店、拍拍贷、宜人贷等公司市盈率大多在12左右,更接近金融公司而非科技公司。
一直以来,我们在谈起新金融独角兽的估值时,大多都缺少数据支撑,无论是企业本身的经营数据,还是估值和融资规模都比较模糊。今天正好借着苏宁金服的案例,来聊聊这个阶段新金融独角兽的估值、背景和逻辑。
与前几年相比,从2017年至今,新金融行业的融资环境其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 监管环境日趋严峻。从现金贷整治、到P2P备案,再到最近的互联网资管新规,这对所有新金融企业现有的业务规模和未来的增长空间都有巨大的影响。
? 退出压力日益增大。尽管这两年新金融行业迎来上市潮,但事实上对于上了规模的新金融独角兽来说,上市反而变得异常艰难。(传送门《)。
? 资本从观望到退却。基于前两点,各路资本对于新金融独角兽这种稀缺标的趋之若鹜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除非有自有生态可以整合,纯财务投资的基金应该都在暂时冷落新金融领域的项目。
净利润大涨43倍
根据财报,苏宁易购主要有三大业务单元:零售、物流、金融,而后两项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零售业务展开的。其中,金融业务的营收规模最小,在总营收中占比始终不足1%,但是增速最快。
财报显示,2017年苏宁金融业务(支付业务、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总体交易规模同比增长 129.71%。
具体来看,苏宁金服2017年总营收为21.76亿元,相比2016年的10.7亿同比增长103%;净利润达5.08亿,较2016年的1142万同比增长43倍。
苏宁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营收总额达3.84亿,同比增长280%;净利润为2.17亿元,相比2016年的净亏损1.8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而开业仅半年的苏宁银行在2017年总营收为1.39亿元,净利润18.9万元。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时提起苏宁的金融业务时,一般默认为包括苏宁金服、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苏宁银行,但后两者的牌照其实并未并入苏宁金服之中。
在苏宁金服的版图下,主要包括支付、小贷、商业保理、基金代销、保险销售、企业征信等牌照,共15家控股公司。
当然,这种平行架构也导致了他们在业务上存在区分。比如,在苏宁的消费金融业务中,商城的分期产品“任性付”都是由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只有“任性贷”接入的才是苏宁金服下面的两家小贷公司。对于一家以零售业务为支撑的公司,有观点认为,这会削弱苏宁金服消费金融业务的想象空间。
不过即便如此,苏宁金服近年来的增长势头也仍然迅猛。根据此前苏宁金服增资扩股的合并财报披露要求显示,其在2014年营收为11.12亿元,2015年为16.03亿元。
由于苏宁金服以上海长宁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因此营收中包含了一部分零售业务收入。剔除零售业务,苏宁金服2014年和2015年金融业务营收分别为1.18亿元和4.21亿元。
323亿贵不贵?
一直以来,外界关于新金融独角兽的估值及逻辑莫衷一是,其原因一是缺少确凿的财务数据,二是缺少严谨的估值模型。记得苏宁金服这轮融资披露的时候,市场上也有颇多争议。
那么,苏宁金服究竟算不算贵?除了分析数据,其实也可以找些标的对比一下。如果按照市盈率来算,苏宁金服2017年盈利约5亿,估值323亿,市盈率约为65倍。
先来看看其它传统金融机构的市盈率,根据最新市场数据,中国平安的市盈率为13.27倍,招商银行市盈率为10.42倍,工商银行市盈率仅为7.35倍。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以及一些小型城商行市盈率都在6倍左右,甚至更低。
事实上,熟悉传统金融行业的人大多了解,金融公司的市盈率大多为8-15倍,能够达到20倍以上的寥寥无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苏宁金服的估值显然是远远超过了金融机构。
当然,新金融公司之所以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主要在于其金融科技属性。在资本市场上,科技公司大多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甚至在亏损的情况下上市,就是因为它们存在的想象空间要比金融公司大得多。
不过,如果我们来看看已经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按照2017年各公司公布的财报以及目前的市值计算,只有乐信市盈率更接近科技公司,达到53倍。
其于几家公司中,趣店的市盈率约为11.8倍;宜人贷的市盈率约为11.9;拍拍贷的市盈率约为12.8倍。可以看出,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仍有很大差距。
& 还可以更贵?
当然,考虑到苏宁金服的规模,以及布局与已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有不小的差异,我们再来看看它与互联网或者金融科技独角兽的横向对比。
作为一个从线下零售行业起家的新零售玩家,苏宁易购90%以上的营收主要来自零售业务,同时发力金融与物流。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另一个新零售行业的参与者——京东,与苏宁相反的是,京东从线上电商起家,眼下正在大举布局线下。
这两家不仅主营业务有诸多相似之处,在金融业务的布局和路径方面也有不少共性。
比如,由于掌握消费场景和用户以及渠道合作商等,因此供应链金融与消费金融业务成为了主要营收来源;由于移动支付行业被巨头牢牢掌握,因此两家都在尽一切努力争夺支付市场份额;另外还有着重发力金融科技,强调自己的科技属性。
京东金融最近也传出了将完成新一轮融资的消息,根据媒体报道,其最新估值将高达1900亿人民币(一说1650亿),而根据爱分析最新的榜单显示,京东金融的估值仅次于蚂蚁金服,以1800亿位列第二。
根据官方口径,京东金融2017年营收破百亿,单季实现盈利。不过在具体的盈利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市销率来对比(总市值/主营业务收入),这也是零售公司更偏爱的估值方式。
计算下来,苏宁金服营的市销率差约为15倍(323亿/22亿),而京东金融若以1800亿的估值计算,市销率约为18倍(1800亿/100亿)。
从这个角度看,苏宁金服似乎又并不算贵。
从这一轮几个巨头的估值来看,市场还是认可金融科技公司的成长性和想象空间的。当然,考虑到这几家巨头都直接、间接投资了不少金融机构,手握多个金融牌照,所以现在给予它们定价的复杂程度可能更难以用通用的估值模型了。
但跟一些投资人朋友交流了一下,现阶段影响新金融企业估值的因素,除了原来比较看重的股东背景、业务规模、成长空间之外,可能还有更多的考量在于牌照资源、合规情况、盈利能力等。
就盈利能力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金融科技公司不仅在估值逻辑上靠近互联网企业,连发展方式也更像互联网公司,即快速做大规模、跑马圈地,然后再考虑变现和盈利。
但相比纯互联网模式,涉及金融业务的企业都不得不考量风险滞后等因素,所以,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也格外重要。且(继现金贷被严管之后)现在可选择的流量变现方式寥寥无几,盈利前景堪忧。
眼下,还不能自我续命的公司,再能画饼估计也很难获得资本的支持。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联系我们请发邮件:
&新金融行业还这么年轻,它当然会犯很多错误,这些弯路传统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没有走过。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在这个行业不断的尝试和犯错,试错和修正的过程中,恰恰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馨金融洪偌馨/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每有圈外的朋友跟我聊起互联网金融,大家都会用一种担忧的神情看着我说:这个行业是不是快垮了?(换言之,你是不是没得写,快失业了。)每当这时候,我都很庆幸,当初在第一财经日报开...&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场试炼,在外面练得一身应酬的本领,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是不是都没用了?——馨金融馨巴克/文明天就是除夕夜了,如果还没有到家的人er,应该也在返程路上了。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到家的当天晚上就要去长辈家里吃饭,所以她在火车上的四个小时脑子里演练了一万遍如何机智应对家长的询问:一个月赚多少钱/为啥不找男朋友/啥时候回家找个正经工作……当然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生阶段,...&在大额投资的不断进入中,造就了一个个独角兽,但也迎来所谓的资本寒冬后,投资人出手更为谨慎冷静的心态。砸钱的疯狂期已过,独角兽的数量也在缩减。据CBInsights的数据,2014年,市场上有23家新晋独角兽;2015年,有40家;到了2016年,则仅有12家。2017年即将走过三分之一,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吗?根据融资额等公开信息搜集了2017年的新晋独角兽,从它们身上,我们看到,资本对于风口的追逐,...&11月15日晚间,京东集团正式发布2016年三季度财报,透露京东集团将出售所持有的京东金融全部股份,若交易成行,京东金融将实现纯内资架构,因此这一举动也被视为京东金融正在为A股IPO铺路。“其实京东金融剥离出来,不论对京东、京东金融、还是投资人都是好事,多方共赢。”某知情人士对帮主表示,“内资化后对于未来的业务发展也更便利”。根据彭博行业资讯6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京东金融已被列为当前国内新金融...&当市场需求被激发、用户习惯被养成后,蓄势已久的传统金融巨头却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馨金融洪偌馨/文1在推出个人无抵押网络借贷平台Marcus运营近一年之后,老牌金融巨头高盛又将上线一个名为GSSelect的金融科技平台,计划以借款人的投资组合作为抵押,为其它财富管理公司的投资人提供单笔7.5万至2500万美元的贷款。在推出Marcus之前,高盛集团在借贷方面的布局只有面向私人银行客户的贷款、住房...&
公众号推荐
分享最新资讯 掌握财经行情
地产及勘察设计行业相关资讯。
币安网平台资讯
九泰营销服务致力于为您提供及时的财经和生
发布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动态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是专业
国民财商提升者,财经新媒体头部平台,由知
《聚胶》主要内容为化工橡胶产业资讯,产业
及时发布皖江示范区区最新招商动态和政策信
第一财经《解码新金融》是国内首档专注新金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手机号(选填)
如有疑问请致电 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角兽的金融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