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什么是家庭化工厂选址原则替代原则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70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城市经济学(全套课件179P)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城市经济学(全套课件179P)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14:12:3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城市经济学(全套课件179P)
关注微信公众号Bad Request
Bad Request - Invalid URL
HTTP Error 400. The request URL is invali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2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课程提纲
第一章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重心
一、城市的概念及特征
城市的特征是对城市这个实体所有活动内容的归纳,是对城市共性的一种抽象。城市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
“城市是以非农活动为主体,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高度集聚的社会物质系统”;“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要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房集中,能够使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城市是一个经济景观,是市场组织体系的核心或经济空间秩序的高级现象”。
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重心
学者在城市经济研究中已然分化出不同的群体,主要包括:
研究城市区位与经济布局;
研究城市经济社会问题;
研究城市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体系;
研究城市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
此外,城市经济学特有的,譬如关于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关于城市规模经济及外部性的理论、关于城市化和区域演变机制的理论以及关于城市聚集经济的理论等基本理论都毫无例外的体现出空间经济的属性。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重心与体系
一、区域的内涵及其规定性
艾萨德(Walter Isard)在《区域科学导论》(1975)指出,区域是一个能动的机体或区域系统。胡佛(M·)在《区域经济学导论》中将区域定义为“地区统一体”。构成区域的基本要素将包括:
依托于连续的地域空间;
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完整的地域综合体;
区域内部主要活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或同质性;
区域具有集聚效应,区域内部至少存在一个集聚核心区;
区域内部单元之间具有明显强于与外部单元之间的互补性。
二、区域的性质
区域作为容纳经济活动的地域综合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规定性。
1、统一性。统一性是指区域内部地域具有相对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以是形态上的,也可以是功能上和管理上的一致性。
2、空间性:即区域占据一定地表空间,具有一定地理位置、范围、形状和连续性。
3、连续性:即一个区域在地理空间上必须是连续分布的,而不是多个离散的社会经济体的集合,空间上不连续的,具有相似性的一系列综合体,在分类学上不被作为同一个区域。
4、系统性:指区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各种活动/场所、交通/路径构成的系统。
5、开放性:指区域与环境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综述
(一)古典阶段
第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古典阶段,它是日后作为区域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区域选择理论形成和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以德国为代表的古典区位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体系形成了。按照时间的顺序,古典区位理论体系包括:屠能 (Tunen,1826)的农业区位论、韦伯(Weber,1909)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3)的中心地理论以及勒什(Losch,1940)的市场区位论。由于使用基本类似的分析和描述工具,因此,它们有时候也被学术界称为研究生产区位和空间利用的几何学派。
(二)新古典理论阶段
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新古典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理论研究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假设下,运用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区域内部的资本积累、劳动力就业、技术创新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空间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区内产业结构演进与升级;区际分工与区际贸易;中心城市及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基本构建了现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理论框架。
(三)新经济地理学阶段
时至20世纪80年代,由经济全球化浪潮引发的跨境投资、贸易、生产要素流动以及区域政策等一系列关于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微观行为问题对主流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新现象新问题持续涌现的历史条件下,由对产业组织的空间集聚进行解释开始,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引入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专业化和不确定性等经济机制,开始以报酬递增为基础建立分析框架,试图阐明报酬递增、运输费用、要素流动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并为包含在不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中的空间经济活动和空间现象寻找解释。
四、区域经济学的规定性
区域经济学具有三个基本规定性,即以区域为对象、跨学科性和实用性。
1、以区域为对象。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以单个和多个区域为其独特对象的经济学。因此,区域经济学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中采取以下观点或假设。
(1)空间观点。空间观点是指区域的要素和需求分布不均衡性、空间交易费用、地理集聚四个基础的反映。
(2)不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区域经济学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通常是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出发的。
(3)开放观点。尽管区域经济学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不完全流动性为前提,但因区域是一个较国家更多开放的系统,他采用更为开放性的假设。
2、跨学科性:因为,区域一直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70页147页274页57页12页14页19页11页30页128页城市经济学绪论_图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城市经济学绪论
&&城市经济学绪论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城市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8-9&&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阿瑟·奥沙利文&&页数:420&&译者:周京奎&&Tag标签:无&&
  本书是关于城市经济学的一部著作,城市经济学属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探讨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区位决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并描述这些决策如何促使不同城市规模与城市形态的形成。本书的第1篇解释了城市为什么会存在及导致城市增长与衰退的原因。第2篇主要讲述土地租金和土地利用模式以及政府在决定土地利用模式中的角色。第3篇探讨城市交通体系,包括分析公共交通体系的定价与设计、小汽车使用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拥挤、环境破坏、碰撞)。第4篇利用一个理性模型探讨城市犯罪的起因和空间影响。第5篇解释了住宅市场的特性,检验了政府住宅政策的影响。最后一部分解释了地方政府分割体系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地方政府对政府间补贴的反应及纳税人对地方税的反应。  本书的内容是为本科城市经济学和城市事务课程所设计的。它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本书中所使用的经济学概念均在典型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范围内,因此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可以迅速通读本书。为了那些把微观经济学当做导论课程来学习的学生或者仅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书,我们提供了一个附录(“微观经济学工具”),里面包括了所有关键的概念。
《城市经济学》是该领域最经典的一本教材。第6版对全书进行了彻底的修订,通过作者的重新组织和改写,使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更加清晰和简洁,在引入主动学习方法和增强话题互动性的同时,本版吸收了过去10—15年城市经济学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相关理论、经验分析和政策演化的新发展是本书基础性和普遍性的内容。  本版特色:
简洁的写作风格:修订后篇幅缩减的同时包含的内容却更加丰富;
城市经济学公理:以城市经济学的五个公理为起点进行分析,这些不证自明的真理是本书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它们被全书各章引用,从而使各部分的基础性概念具有广泛的解释性。
主动学习:每章的结尾部分都有四五个练习,使学生能够应用一些关键的概念,这些练习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或者考试的内容;
读者容易使用和掌握的微观经济学:附录“微观经济学工具”中用带有插图的编号标出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学生可以及时地回顾这些概念。
阿瑟·奥莎利文,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路易斯克拉克学院经济学教授,主要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1981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先后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和俄勒冈州立大学,曾获得许多教学奖项。他还是入门教科书《经济学
原理与工具》的合
第1章 导言和城市经济学公理 1.1 什么是城市经济学 1.2 什么是城市 1.3 城市为什么会存在 1.4 城市经济学的五个公理
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 
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
外部性导致非效率 
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
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 1.5 后续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和附加阅读 附录 人口普查定义第1篇
城市发展的市场推动力 第2章 为什么会存在城市  2.1 城市形成之前的地区——庭院生产  2.2 贸易城市  
比较优势与贸易  
交换中的规模经济  2.3 城市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世界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美国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2.4 工业城镇  
工资与产品价格决定  
2.4.2工业城镇的市场范围  2.5 工业革命与工业城市  
2.5.1 制造业创新  
2.5.2 运输业创新  
农业革新  
能源技术与区位决策  2.6 工业城镇体系  2.7 资源导向型企业与加工型城镇 
规模经济与市场范围 
2.7.2 加工型城镇体系
原材料导向型产业的其他例子 
 问题与应用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第3章
为什么会出现企业集群 
3.1 共享中间投入品    3.1.1
服装与纽扣    3.1.2 高技术企业  3.2 分享劳动力储备
孤立企业 
3.2.2 集群内的企业
企业集群内较高的期望利润 
3.3 劳动力的匹配性
劳动力匹配模型
集聚经济:较多的工人提高了技能匹配性 
3.4 知识溢出
自我强化效应导致的产业集群
集聚成本 
自我强化效应 
3.6 地方化经济的实践  ……第2篇 土地租金与土地利用模式第3篇 城市交通第4篇 城市犯罪第5篇 住宅第6篇 地方政府附录 微观经济学工具索引
  本书是研究城市和城市问题的经济学著作。帕克和麦奎恩的话反映了我们对城市复杂的感情。从正面来看,城市推动了创新、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因而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负面来看,城市存在着诸如噪音、污染、拥挤等问题。我们将在本书第一部分讲到,厂商和居民之所以选址于城市,是因为城市内部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性可以抵消这些城市问题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本书后面将要讲到,制定解决拥挤、污染和犯罪等城市问题的政策可以增强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发展。  城市经济学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经济学研究在资源稀缺背景下人们的决策问题。家庭制定效用最大化决策,而厂商制定利润最大化决策。地理学是研究事物如何在空间上配置的学科,并回答人类活动的起源地问题。城市经济学将地理学和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城市经济学还可以用于甄别无效率的区位选择,对可供选择的公共政策进行检验,以便作出有助于提高效率的决策。  城市经济学可以分成六个相关领域,分别与本书的六个部分相对应。
数据来源网站
,更多图书可访问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3条)
&&&&总体感觉还好吧
&&&&不错。老师推荐
&&&&已经买了两本了,送朋友一本,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tushu001.com) @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店选址五大原则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