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出口埃塞俄比亚亚第几大出口对象国?

埃塞俄比亚芝麻市场考察报告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埃塞俄比亚芝麻市场考察报告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到埃塞俄比亚飞机每周几班_百度知道
中国到埃塞俄比亚飞机每周几班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以北京到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为例,有两趟直飞航班,国航的CA869每周1、4、6飞行,埃塞俄比亚航空的ET605航班每天都有:
采纳率:90%
来自团队:
北京,杭州,广州,香港四个城市每天各有一趟航班至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广州白云机场有时一天有两趟航班,看你在哪,就近选择吧,反正都是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航班。另外你也可以先坐阿航的航班至迪拜,再从迪拜转机至亚的斯亚贝巴,价格差不多,只是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可以顺便逛逛迪拜的免税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中国每天上午到达埃塞俄比亚的航班时间分别是多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埃塞俄比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埃塞俄比亚出口 - 出口交流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港荣会计 香港銀行办理 当天拿帐户 Q:
UID 1663627
阅读权限 40
埃塞俄比亚出口
RT,有批货物出口埃塞俄比亚,本身产品不是法检产品,第一次出口埃塞俄比亚,听说要报检,监装,怎么个流程,有没有大侠帮忙告知一下,谢谢。
UID 1663627
阅读权限 40
自己顶一下,求高手释疑
UID 393895
积分 65846
帖子 12507
福步币 246 块
阅读权限 120
原帖由 houqianfeng 于
16:52 发表
RT,有批货物出口埃塞俄比亚,本身产品不是法检产品,第一次出口埃塞俄比亚,听说要报检,监装,怎么个流程,有没有大侠帮忙告知一下,谢谢。 不是法检怎么还要报检?
是否需要报检,要首先确定H.S.Code。
监装就是你的货物进站场后,你司人员现场看着力工装柜。
UID 1663627
阅读权限 40
不是法检产品的话,是不是只需要监装了?监装要多少费用呢?
(代理报关,源头产地证,商检)
接印尼FE,中韩,中澳产地证
UID 1316996
积分 67565
阅读权限 120
来自 接印尼FE,源头木制品,玩具商检
埃塞俄比亚是需要做监装的
UID 393895
积分 65846
帖子 12507
福步币 246 块
阅读权限 120
原帖由 houqianfeng 于
16:58 发表
不是法检产品的话,是不是只需要监装了?监装要多少费用呢? 如果是拖柜进厂做箱的话,费用低,就采用这个办法;
如果是派人到场站监装的费用低,你就用这个。
具体费用的话,拖柜进厂,你看人家问你要多少钱?
派人到场站的话,你要看你所在地到场站的路费、出差补助费、及人工做箱费、如果货物是需要用叉车吊车等设备的这些费用也要算进去、还要就是你把货物运到场站的费用是多少钱、放到仓库里的大约天数是几天?有哪些天是需要你付费的?
(官网可查,印尼FE,中韩澳FTA)
正规代办CO/FA/FE/FF/FTA/FP
UID 2267361
积分 43179
福步币 30 块
阅读权限 120
来自 优势印尼FE,中韩/中澳FTA
回复 #1 houqianfeng 的帖子
出口埃塞俄比亚一般是要做CIQ监管的
福步币 12 块
阅读权限 25
因为埃塞政府的要求和国内CIQ签了个质量备忘录吧,然后要求所有出口埃塞的中国产品都要经过CIQ检验,监装,核价,出证。是比较复杂!!!具体可以找做过类似业务的货代。
(上海怡动)
UID 2262818
阅读权限 25
回复 #1 houqianfeng 的帖子
哪个港口?
(报关商检 QQ:)
收购进口税单
UID 2069412
积分 61169
帖子 17309
福步币 200 块
阅读权限 0
来自 产地证+证明书+使馆认证+CIQ证书
埃塞俄比亚需要做监装的,出CIQ装运前检验证书。
UID 2322957
阅读权限 10
年前刚好出了一票货到埃塞俄比亚,已经顺利收汇!
1.无论是法检或者非法检的产品,出口到埃塞俄比亚一律要做CIQ
2.其实很简单,按照商检局要求的资料准备好,一般就是 信用证,合同,商业发票,箱单,报检委托书等,交给商检局,那边会安排人员过来进行商检,发货时在打电话联系相关监装人员到工厂进行现场监装。
3.几乎不花多少钱,我一票货花了五百不到
UID 2270509
阅读权限 25
我年前也出了一票到埃塞尔比亚的的柜子
(电子产品报关超高额补贴中...)
【专业报关+CIQ单证元老】
UID 1383565
积分 186441
福步币 168 块
阅读权限 120
回复 #12 julietliu2014 的帖子
有时候碰到刁蛮的人来&&可能你这价格是做不到的&&呵呵
UID 2311906
阅读权限 25
是什么产品呢?
UID 2325512
阅读权限 0
准备好那些材料,然后交给货代就好了,
[ 本帖最后由 fage007 于
15:45 编辑 ]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FOBShanghai.com埃塞俄比亚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我的图书馆
埃塞俄比亚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继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非洲之行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抵达非洲,进一步深化中非关系。5月4日下午,李克强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始对埃塞俄比亚和非盟进行正式访问。非洲对中国的好感历来已久,埃塞俄比亚更是如此。中国不仅是埃塞俄比亚的好伙伴,也是他们的发展榜样。  提起埃塞俄比亚,中国人会想起什么?  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想起的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悲惨惨景。的确,80年代的饥荒及随之兴起的西方慈善援助运动的宣传活动让这个场景深入人心,乃至于中国的“公益女星”姚晨还要跑到埃塞俄比亚去展示一下爱心。但是,这个场景已经不再属于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以及大部分非洲),事实上,这种名为援助,实为怜悯的宣传塑造的可怜模样是埃塞俄比亚人最痛恨的形象。  另外还有一些旅游涉猎东非的中国人,可能想起的是奇怪的唇盘族(当地女性年幼时把嘴唇割开,塞进一个泥盘,随着年纪增长越塞越大)。但事实上这也不是埃塞俄比亚的主体,这只是这个国家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莫西人,埃塞俄比亚人多半是长相迥异于莫西人的俊男美女。  这是一个一百年多年前就被标签以“非洲代表,黑人希望”的国家,一个以0殖民历史傲视非洲大陆的国家,这里是非洲的政治中心,从五六十年代起,联合国、非盟众多机构云集它的首都,如今它多了一个身份:中国发展模式最积极的模仿者。全面向东看——这就是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羡慕中国  如今,在埃塞俄比亚大约生活着6-20万中国人(根据不同统计口径和来源而数据不同),中国人已经成为埃塞俄比亚第一大外国人群体。中国中铁、中兴通讯、中国路桥(中国交建)、中国土木工程(中国铁建子公司,原铁道部援外办公室)、中地海外(中国石化子公司,原地质矿产部外事局援外队)、中国水电(中国电建)、葛洲坝(中国能建)、华为、中国通信服务等工程建设承包商和电信设备商在这里扎根,同时,进行制造业、建材等热门产品投资、商务考察的中国人开始大量进入这个国家。原因正在于这个国家模仿中国基建模式,启动了大批建设项目。在这里,到处可以见到中国工头指挥当地工人干活的场景。  公共部门的投资拉动了私人商业的繁荣,如今,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就是一个大工地。中国中铁下属中铁二局负责修建的轻轨系统正如同两条龙,从老城区出发,向东和向南匍匐延展,撑起这个未来庞大都市的骨架。沿线,新的商业中心正在成形,几百栋“高层”住宅(通常5-6层,个别10层以上)拔地而起。成千上万的首都居民正在排队等房贷购买的住宅的交付。  走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大街上,时常会有当地人友好的上来打招呼,握手,碰肩膀(对碰肩膀是当地的友谊礼节)。时不时就来一句“中国人!朋友!”、“中国人了不起”。有一部分人可能是想打招呼顺带当当导游赚点钱,但大部分都是真正的赞叹,包括帮忙到底的义务指路——这个国家尚没有道路门牌系统,找到目的地的准确地址是一大挑战。  在很多埃塞俄比亚人看来,中国人是一个特别会珍惜时间的民族,一周7天干活(这是轮班拼出来的,但在外人看起来就是中国人不休息)。在几乎所有埃塞俄比亚人眼里,中国就是一个发达国家——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发达和之前羡慕的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模式可望不可及,对于埃塞俄比亚这种历来贫穷的国家是一个“远在天边的天堂”,它的富贵只有少数移民的贵族能够享受,而中国模式是他们可望又可及的,很有希望在有生之年在本土实现。  埃塞俄比亚政府开始全力宣传中国发展模式。这个国家“全面向东看”已经有10年时间,只不过作为西方援助的传统重点国家,埃塞俄比亚一直要兼顾东西方平衡,不能贸然得罪美国。但是十几年的经济发展下来,埃塞俄比亚政府也知道哪种模式更有效。笔者被告知,近五六年来,埃塞俄比亚中学课本里有那么一课:中国在近代也贫穷落后,但近几十年通过勤奋创造了经济奇迹,既然中国能由穷变富,那么埃塞俄比亚也能创造经济奇迹。这篇课文在埃塞俄比亚青年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希望到中国学习的年轻人非常多。埃塞俄比亚智库和宣传部门选定了中国和韩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是中国,从2014年起制作纪录片在国家电视台播放。就笔者观察,埃塞俄比亚国家电视台(总共有5个台)里从新闻到音乐节目,充斥着“发展,发展,发展”,MTV里面到处是高速公路、水电大坝、以及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国旗。  的确,“发展”(development)这个词在埃塞俄比亚已经获得了最高合法性,就如同“改革”在中国的合法性一样。只要提发展,没人敢反对你。即便反对派(埃塞俄比亚实行压倒性政党体制,反对派没有政治影响力,但媒体还有两三家)也不反对发展,不反对修铁路、水电站。这种对发展的渴望甚至蔓延到学术界。在西方定义的主流经济学界中,主张用大项目推动发展的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是没有位置的,但是在埃塞俄比亚,张夏准(韩国知名发展领域学者)、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在80年代关注日韩发展而总结出“发展型国家”的概念)等在中国也被归入政治学领域的学者在这里却是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报纸用成版成版的专栏讨论他们的观点,而“发展主义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干脆成了埃塞俄比亚的国家政策——因为西方经济学者片面鼓吹私有化的论调已经让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感到厌烦,他们反而想要迫切了解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家控股的大型组织发展壮大的秘诀。其他国家(甚至在中国)长期被压制的边缘学派在这里反而是主流学派,埃塞俄比亚渴求发展的心愿可见一斑。只是他们最渴望学习的中国过来的还都是工程师和工头,真正通晓中国几十年发展经验的中国发展学学者还尚未系统接触。  那么为什么埃塞俄比亚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它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意味着哪些机遇呢?它如何同中国配合呢?中国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利益呢?对于中国国家的长期战略又有哪些契合点呢?自己站出来高喊“我要学中国”的埃塞俄比亚是不是制高点,有什么战略价值?中国如何让它发展更顺利一些,更大地发挥它的价值?  这首先要从埃塞俄比亚在非洲国家中的独特之处谈起。  非洲国家之间互不相同  埃塞俄比亚既是非洲国家的政治领袖,又是一个特别的非洲国家。  非洲——无论是五六十年代作为新兴独立国家的非洲,还是七八十年代整体沉沦为饥荒战乱代名词的非洲,还是二十一世纪搭着中国顺风车重新崛起成为发展之星的非洲,都以一个整体面目出现。甚至连一百年前自认白人的埃塞俄比亚人也不时冒出来“我们非洲”——这是六十年代非洲独立领袖们“非洲统一、非洲联盟”的理想的遗产。但事实上,非洲大陆是一个色彩斑驳的画板,国家与国家之间极为不同,外表、性格、文化方面的差异,不比亚洲大陆从西亚到东亚的差别小。  通常我们会认为,非洲是一个资源丰富而人民懒惰的地方,这在很多国家的确是成立的。因此,近十几年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中国拉动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人劳动并发展经济,非洲作为资源输出地,享受了资源价格上涨的红利。在这个意义上非洲和巴西差不多。既然如此,这种繁荣就是脆弱的,巴西和中国的最大差别就是储蓄率——巴西的储蓄率极低,靠的是能源高价的红利加消费拉动,那么非洲很多国家也差不多,比如南非就是这样。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控制自然资源支配权力的官员的腐败、权钱交易、中国人“殖民”、西方NGO对抗……这是西方财经媒体从2005年起反复渲染的老故事。  但非洲并非都是这样,而且已经存在这些弊病的地方需要摆脱这种“资源陷阱”才能启动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幸好,非洲国家相互之间是颇为不同的。  从整个非洲大陆看,除了掌握在阿拉伯白人手中的地中海沿岸(北非),资源主要集中西部非洲、南部非洲和中部非洲。西部非洲资源丰富,一类资源集中在沿海国家:既有古代就闻名的加纳的黄金,又有大西洋沿岸几内亚湾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三国自近代以来闻名的钻石(塞拉利昂)、铝土矿(几内亚、利比里亚)、铁矿(几、塞、利三国);还有一类资源分布在海里:这就是从六十年代陆续发现的几内亚湾石油资源,尼日利亚(60年代起)、加蓬(70年代)、安哥拉(80年代,已经属于西南部非洲)、赤道几内亚(21世纪)先后因此暴富,后三个国家如今都是人均GDP在1万美元上下的“富国”。南部非洲则是以黄金、钻石和工业化的煤炭、铁矿石资源著名,包括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其中南非当年的白人政权正是以丰富的资源和当时廉价的黑人劳动力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发达工业系统,成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中部非洲是世界的资源宝库,这里的大国——占据了刚果河盆地的刚果(金)被认为是与西伯利亚并列的世界“最后的边疆”,拥有极为丰富的钻石、黄金、铜、钴(手机等锂电池原料)、钽钶铁矿(钽用于电容器),南边的邻国赞比亚和刚果(金)南部共享世界最大的铜带。当然,密布整个西部、中部非洲的森林木材资源也是个大宝库。木材在中西非的刚果(布)、喀麦隆等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问题也马上发生了,资源是谁都看得到,谁都想得到的东西。资源发现之日就是权力争夺的开始。早在几内亚湾沿海石油带发现之日,欧美公司就捷足先登,英荷壳牌占据尼日利亚,埃克森美孚占据安哥拉——80年代甚至出现了古巴士兵守卫美国公司油田的有趣情景。(安哥拉内战时苏联和古巴支持多斯桑托斯政府,打击美国支持的安人阵,而多斯桑托斯政府的主要外汇来源是石油——由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开采)。而中部非洲的铜矿资源更早就被占据,刚果(金)-赞比亚铜矿——他们为各自的宗主国——比利时和英国的矿业公司所瓜分。直到90年代的铜价低谷期,英国公司无力继续经营,才把赞比亚的铜矿转让给有意获得战略资源的中国有色金属集团(中色)。  其次,资源国的最大特点是收入模式单一,而且管道单一——出口所得硬通货主要从单一的管道进入这些国家,通常是政府或下属国有企业(以分成形态获得收入),支配力掌握在一小撮人手里,这批人如果没有周密的工业化规划,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出现俄罗斯寡头经济的情况,即用于购置消费性的炫耀性物品、建筑,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再加上政治上形成的强人体系没有体制化,被西方攻击为“独裁”也就是很自然的了。赤道几内亚、安哥拉被诟病就是这个原因。当然也不能说赤几、安哥拉就没有想着工业化——好歹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也是苏联巴库石油学院毕业,工程师振兴国家的想法还是在血液里的。所以就找了中国公司建项目。  而此时,经过80-90年代的磨练,七十年代中国援外体系已经演变成几大非洲知名的“中国土豪”:原地质矿产部外事局演变的中地集团(中地海外公司)、铁道兵援外办公室演变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国机集团下属的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公司、原负责水电工程的中国水电集团(现整合为中国电建集团)。这四大土豪加上后来进入的葛洲坝、中铁、中信建设及大量的地方、民营建设工程队就靠价廉物美的工程报价几乎包揽了这些项目。建的项目包括发电站、水泥厂,也包括公共工程——既有确实必须的饮水、交通工程,也确实有纪念碑、总统官邸等形象工程。  不过在资源国,这些公共工程投放下去之后还不足以工业化——因为资源国外汇充盈,百物腾贵,基础设施方便了但配料还是很贵,这些国家最好也就能搞到像迪拜、卡塔尔这样的状态。另一方面,看到利益但没有得到利益的一群人——既有群众,又有知识分子就开始抱怨,并反馈到西方NGO那里,西方NGO再把这些信息汇总给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再加上资源的买家都是中国企业,资源填的是中国工业化的胃口,于是一个中国“殖民”非洲的故事就这么出炉了。而这些资源国的确个个贫富分化明显,新兴的商业区和郊外的棚户区的反差确实很大,也给了西方很多口实。由于这种矛盾,在西部非洲(如尼日利亚)和南部非洲(如赞比亚),当地的民间、知识界确实存在对中国人的敌意。而为了赎买反对派,执政者就必须步步退让,用发红包的方式安抚民心,甚至有的国家的执政者长期保持了当年革命党的作风,没有转换为建设者的角色,走上了民粹主义讨好大众的道路,国家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再转向埃塞俄比亚所在的东部非洲。  东部非洲,北到苏丹(东北非),南到坦桑尼亚(再南边的莫桑比克通常归入南部非洲),有着贯穿南北半球的漫长海岸,正对着印度洋。是郑和下西洋的终点。这里与西非、南非、中非的最大差别在于:能拿走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人口则相对较密。这里的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目前主要是苏丹的石油资源——这应该是独立于中东体系的东非石油资源的一部分,也是目前唯一真正开采出来的部分,剩下的主要部分是坦桑尼亚的煤炭、铁矿和黄金,这其实是中南部非洲的南非-莫桑比克的煤铁带和赞比亚-刚果金铜金带的延伸矿脉。中国人最熟知和最发达的东非国家——中部的肯尼亚正好没什么资源,它有的是一望无际的稀树大草原,这个草原向北蔓延到埃塞俄比亚,向南蔓延到坦桑尼亚……剩下的就是工业化资源,除了南部坦桑尼亚及更南部莫桑比克的煤铁资源外,就是埃塞俄比亚的水能资源。  在政治制度上,东部非洲也与西部、中部非洲拉开了距离。西部、中部非洲通常要么是个人专权(比如安哥拉、赤几、加蓬、刚果(布)、刚果(金)、喀麦隆、多哥、过去的几内亚、贝宁等),要么是混乱的民主制(贝宁、中非、乍得),要么是两者的混合物(尼日利亚、加纳),要么是内战(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在体格上,因为条件艰苦,东部非洲人体格上比其他地区的人要小,性格上比较温顺。在这里通常建立的是比较制度化的威权主义政权。同时,这个地区与中国及其制度有着悠久的传统联系,经过苏联、利比亚等国插手的颠簸,东非地区的主要政权,包括坦桑尼亚(1964,括号内为现政权掌权的年份)、莫桑比克(1975)、乌干达(1986)、埃塞俄比亚(1991)、卢旺达(1994)都和中国有渊源,而且这里有很多国家不同程度有社会主义(如土地革命)传承下来的遗产。这为他们学习中国,建立类似中国政府的强统治力建立了基础。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以后,东非地区很快就掀起了建设高潮,启动了连接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的铁路,而北部的埃塞俄比亚从2011年起就开始加速铁路建设了。目前的局面趋向于把东非南北打通,形成东非铁路网及沿海的一系列港口,这将是非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资源运不出来、人员流动不了的非洲传统格局将第一次大规模打破,其实是给工业化提供基础。在埃塞俄比亚,人人都知道中国承包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所以,在这里,至多存在生意的纠纷,但在政治上没有人敌视中国人,相反,中国不仅了不起,而且是老师,是榜样,是希望模仿的对象。  不要小看统治力这个要素。可持续的,超越个人的强统治力,是非洲最缺少的东西。非洲很多国家空有资源但长期发展不起来,说得简单些就是烂泥糊不上墙,政府统治能力太差,中央控制不了地方,对未来没有长期规划,在现实中没有产业政策,国家处于失控状态。要想真正地发展就得启动工业化,工业化就要针对本国要素禀赋、国际分工进行有意识的规划。在这个意义上,埃塞俄比亚又是东非国家里做得最好的(另外一个可以类比的国家是卢旺达,但国家太小)。但是这样的意识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和埃塞俄比亚类似于中国的历史经历有关。这个国家经历了古代辉煌和现代落后的反差,发展、复兴的愿望由此而来。
馆藏&72844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美媒:埃塞俄比亚最有希望成为“下个中国”
美媒:埃塞俄比亚最有希望成为“下个中国”
【编译/观察者网童黎】全球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快速发展,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显著。但仍有许多人认为,制造业对如今的非洲发展中国家来说十分重要,它将在后者的改革中扮演关键角色。
然而,“非洲制造”的发展并不容易。据美国石英财经网当地时间10月15日报道称,即便在非洲最贫困的国家,当地的制造成本也过于高昂,以至于使其难以成为下一个像中国一样的“世界工厂”。文章称,埃塞俄比亚可能有些好消息。
文章认为,即使是非洲最贫困的国家,生产成本也很高,很难成为下个世界工厂。而埃塞俄比亚是最有希望像中国一样成为“世界工厂”的非洲国家。
文章称,据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在非洲制造业下太多赌注也许并不明智。
研究人员调取了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对29个国家的5500家工厂进行了研究。他们调查了非洲地区的劳工成本、投资成本和生产效率,并将之与非洲以外的类似国家相比较,比如亚洲的孟加拉国。研究人员比较后发现,非洲工厂的启动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总是更为高昂。与其他地区的同等工厂相比,非洲小型工厂的各项成本平均要高出39%,中型和大型工厂则要高出50%左右。
报道以非洲中等收入国家南非为例:尽管当地失业率高达30%,但南非的劳工成本被认为“非常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受结构性因素、限制颇多的劳工法以及高昂的最低工资标准影响,南非作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仍无法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力竞争者。
文章还称,在塞内加尔、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这些稳定的沿海国家,当地的劳工成本也很高昂。一位孟加拉国工人的平均劳工成本为835美元(约合人民币5500元),而肯尼亚的平均劳工成本则为2118美元(约合人民币13900元)。肯尼亚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为1116美元(约合人民币7340元),而孟加拉国的人均GDP则为853美元(约合人民币5600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低收入国家的塞内加尔人均GDP低于孟加拉国,为775美元(约合人民币5100元),但塞内加尔的劳工成本和投资成本仍是孟加拉国的两倍。
据报道,埃塞俄比亚的情况可能稍好些。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中国的劳工成本上升,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出现的童工问题,埃塞俄比亚在成为非洲21世纪的制造中心之后,最有望成为“新的中国”,即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几家时尚快消品牌已经注意到埃塞俄比亚,开始寻找在那儿建设工厂的可能性。埃塞俄比亚的平均劳工成本为909美元(约合人民币5980元),是非洲少数几个劳工成本接近孟加拉国的国家之一。
文章称,尽管研究人员并没有进一步探索“非洲制造”成本如此高昂的原因,但并不难猜测他们在其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非洲贫困国家缺乏交通网络、稳定的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其次,较低的教育程度导致工厂运营成本及工人培训成本增加。此外,(当地)无效的监管和不适宜的政策也增加了其发展难度。
报道援引研究报告的话称,这就是他们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以支持当地制造业发展,并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推荐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塞俄比亚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