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的最大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伴的“最大”是指本国对外国的出口贸易额还是进口贸易额抑或是进出口贸易总额最大?

2016年进出口贸易总值预计与2015年基本持平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远超美国 成为全球贸易主导者
关键字: 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中国取代美国中国主导全球贸易全球最大贸易国进出口总额头条观察者头条
新浪财经今日(26日)消息,从商品进出口总额看,中国在去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2012年贸易额为3.87万亿美元。
上图是Chinese Relations网站根据IMF与CIA World Factbook提供的数据绘制的,标志为红色的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在橘色国家,中国是第二大贸易伙伴。
图中,中国台湾地区经济没有归入大陆,是另算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地图中的欧盟国家是按每个会员国来衡量,从而呈现出一片金黄。若将欧盟国家是做一个整体,它将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之一。
<font color="#12年底,我国已成为128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远超过美国的76个。
中国超过美国成多数国家最大贸易伙伴
据美联社去年12月初的报道,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这一数字为70个。到了2011年该现象完全逆转,中国已是124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76个。仅仅五年时间,中国便超过美国成为众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包括韩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国。最新数据是,到2012年底,中国已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在2002年,他国与中国的贸易平均占其GDP的3%,与美国的贸易占其GDP的8.7%。2011年,其它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占其GDP平均为12.4%,30年来美国从未达到这样的比例。
美联社的分析指出中国是如何迅速崛起挑战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主要贸易国地位,并将逐渐转变为政治影响力。贸易受到的关注度不如军事或外交事务,然而创造就业和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正是贸易。贸易还可转变为政治实力。正如一位店主所说,顾客总是对的:哪些国家购买自己的商品,政府就听它的话,威胁停止购买商品是最有力的外交武器之一。
冷静看待中国贸易地位
文章援引美国商务部发布的贸易统计,美国2012年的商品贸易总额比前一年增加了3.5%,达到38628.59亿美元。而根据中国海关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已经小幅超越美国。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2月16日反驳了这一说法。该负责人表示,近日媒体报道的&2012年美国货物贸易数据&与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数据统计口径不同。该数据援用了&美国商务部国际收支&统计口径。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货物贸易额为38667.6亿美元,统计口径是出口以离岸价、进口以到岸价计算,与世界贸易组织采用的统计口径一致。若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口径,我国2012年货物贸易额应比美国少156.4亿美元。
外媒曾报道&中国的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专家认为其中尚有水分。
专家认为,这个&第一贸易大国&只是外媒为中国&画的新饼&,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一半产值都仅是赚&打工费&,中国贸易转型之路还很远。
《环球时报》在今年2月20日的报道中英叔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的分析。他认为,中国应特别清醒地认识到,对外贸易出口的一半产值实际是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创造的,而不是中国本土企业创造的,是从统计上把GDP的产值计在中国名下而已,企业的产值与销售发生在国内,但是,利润大部分在外资公司的国外公司,中国仅仅赚取加工贸易中的&打工费&和部分税收。今后,中国要提升自身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功能,要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技术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钟晓雯免费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中国进出口贸易再次双双下降到底意味啥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854
最新显示: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依旧双双下降,进出口下降4.5%,出口下降3.7%,进口下降5.6%。我们看到当月的出口降幅相对稳定,进口降幅大幅收窄,是今年各月的最小降幅。从数据上分析:每年年底的11月、12月都是进出口&大月&,但由于去年12月的进出口规模是有记录以来最高值,而今年12月想要实现再创新高的超越,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初步测算,2015年全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将下降7.5%左右,出口将下降2.5%左右,进口将下降14%左右。
如此看来,2015年全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双降的走势基本已成定局,这将是中国有外贸进出口记录以来第二个进出口双双下降的年份,第一次双降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意味啥。
回顾2015年全年中国出口的走势,上半年还有增长迹象,但自下半年起,各月均为下滑,导致了全年整体失速;进口方面,则是全年未见增长,也只能以下降收官。全球经济复苏动力的匮乏,国际国内需求的低迷,既抑制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出口,又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压力,进而使得全球贸易萎靡不振。WTO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9个月全球出口同比下降11.1%,其中美国下降6%、欧盟下降13.5%、日本下降9.2%;而中国同期出口降幅仅为1.9%,虽表现最好,却也难以独善其身。
在外贸呈现新常态的当下,中国进出口的新变化将使2015年成为中国外贸发展进程中的新拐点。
变化一: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规模差距明显缩小,欧美、日韩或出现贸易伙伴位次更替。近年来,欧盟和美国一直占据中国前两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但今年以来,随着欧美经济复苏走势的分化,中欧、中美贸易趋势也呈现一降一升的相反走向。
今年前11个月,尽管欧盟仍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但双边贸易规模与位居第二的美国贸易规模差距已缩小到170亿元人民币,去年全年的差距还高达3700
多亿元。如果按照今年10月份单月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双边贸易规模来算,美国将在2015年超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除了欧美外,还有一组贸易伙伴也有位次更替的可能,即现在的第五大贸易伙伴日本和第六大贸易伙伴韩国。日本曾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之后逐渐跌至第五的位置。但自2012年起,中日双边贸易连续3年萎缩,而同期中韩贸易额稳步提升。今年前11个月,二者贸易规模差距仅为187亿元,去年全年的差距为1370多亿元。照此测算,日韩也极有可能在2015年完成位次替换。
变化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化,高新技术产品、消费品进口增长。
这几年,中国政府致力于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力图实现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转变,今年以来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发生的悄然变化,也印证了这一转变。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分化元年。
前瞻产业研究院《年中国需求前景与产品战略分析告》数据显示:前11个月,纺织、服装、鞋等技术含量较低、对配套设施和工人技术要求不高、受成本约束更大的产品出口值,分别下降1.8%、7%、4.8%,而、、和等技术含量高、配套要求高的产品出口则依旧保持增长,出口值增速分别为11.1%、4.6%、2.8%和2.5%,而2014年中国的和鞋等产品出口值还都是正增长。
劳动密集型产品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之势,表明传统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进口方面,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百姓日常消费品进口实现逆势增长。
前11个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增长0.4%,其中电子技术产品进口增长4%;同期,中国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口增长22.7%,酒类增长27.4%,品增长7.3%,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增长39.7%,这表明近年来中国国民收入稳步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互联网飞速发展、自贸区设立以及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等外贸环境改善,使得中国百姓的消费习惯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变化三:贸易主体发展此消彼长,民营企业出口势头强劲,外资、国有企业双双偏弱。曾经只是中国外贸&小学生&的民营企业今年来表现不俗,特别是在出口这一科目上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前11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下降1.8%,比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表现都好,占总值的比重为36.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2个百分点,其出口增长2.2%,也是各贸易主体进出口表现中唯一的亮点。民营企业之所以有此突出成绩,不仅得益于各级政府简政放权,大幅降低了企业行政成本,更多还是企业自身在万众创新的风潮下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加速转型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的老大哥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下降6.4%,占总值的比重为46.7%,半壁江山的地位已经不再,其出口下降5.4%,为同期最差表现,不排除部分外资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而导致的出口萎缩。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外贸的国家队,只能说表现平平,国有企业出口下降11.1%,主要是因为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是国有企业转型创新速度慢的具体体现;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骤然下跌,使得以大宗商品为主要进口商品的国有企业进口值明显下降,降幅达到17%。
2015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既是当前中国外贸进入新常态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未来中国外贸发展进程中的新拐点。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中国外贸布局更加完善,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培育。
实际上,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影响力显著增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未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要实现优化升级,完成从外贸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然要坚持开放的理念,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只有这样,中国对外贸易才能开创新局面,中国对外开放才能迎来新机遇,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才能呈现新面貌。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相关阅读RELEVANT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em class="orange" id="emCmtLen" maxlen="个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咨询·服务
研究员周关注榜
132246医药、医疗
24322能源,环境,自助服务
订购热线:400-
售后热线:8
项目咨询:5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1-3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1-3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xe64e;加入VIP
还剩1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简述/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
起源/进出口贸易
既然所学专业为“国际贸易”,就得先知道什么是国际贸易?   “”一词的来源是《商君书·开塞》“二者,不可不察”,意思是二者表面相仿,实际却以差易换好,不可不觉察。从商鞅的话中显然可以看出,他并不喜欢商贾,可这样一句批评商人的话,后来被缩写成“贸易”,且失去了原来的贬义,变为了中性词。那原先为什么会是贬义词呢?   更早的孔夫子在《论语·先进》中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可见随着时代越推越早,中国越不喜欢商人。而“商人”的起源明显来自殷商,或许因为春秋战国属于周朝,自然不会喜欢上一个被推翻的朝代人们的所作所为,就像犹太人做生意也不得其他欧洲主流民族的好感,虽然《圣经》即犹太人所书。   犹太人从小就要学犹太习俗、语言和做生意。在《圣经·创世纪》雅各布的儿子约瑟在埃及连续7个丰年囤积粮食,之后连续7个歉收年份出售所囤粮草,导致埃及成为奴隶制国家,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那时中国处于商朝中前期。从中可以发现商人同奴隶制度的建立有密切的联系。主人自然是债务人,好比当今发国债、欠外债最多的美国,而奴隶是债主,好似日本、中国。
产生/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的形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与对外贸易的区别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 分类   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import Trade):将其他国家的商品或服务引进到本国市场销售。   2、(Export Trade):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其他国家市场销售。   3、(Transit Trade) :A国的商品经过C国境内运至B国市场销售,对C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是就每笔交易的双方而言,对于卖方而言,就是出口贸易,对于买方而言,就是进口贸易。此外输入本国的商品再输出时,成为复出口;输出国外的商品在输入本国时,称为。   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 例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   2、(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专利使用权的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跨国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   三、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   1、(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直接出口,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   2(Indirect Trade)和(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   四、按贸易内容分为:服务贸易,加工贸易,商品贸易,一般贸易. 地理方向 亦称“”(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   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 对比   这里,主要是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进行一些对比。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区别,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共同性   1、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相同;   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   3、基本职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1、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2、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3、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   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贸易流程   1.客户询盘。   2.报价磋商。   3.签立订单。 国际贸易流程图 4.下达生产通知   5. 验货   6.制备基本文件:制作出口合同,出口商业发票,装箱单等文件。   7.办理商检   (以下是船务流程)   8. 租船订仓:   9. 安排拖柜,将货物运送到货代仓库。   10.委托报关:   11. 获得运输文件:   12. 准备其他文件: 商业发票、FORMA原产地证书或一般原产地证、装运通知、装箱单。   13.交单:   13.1.采用L/C收汇的,应在规定的交单时间内,备齐全部单证,并严格审单,确保没有错误,才交银行议付。   13.2.采用T/T收汇的,在取得提单后马上传真提单给客人付款,确认收到余款后再将提单正本及其他文件寄给客人。   13.3.如果T/T收汇的,要求收全款才能做柜的,要等收款后再安排拖柜。拿到提单后可立即寄正本提单给客人。   14.业务登记:每单出口业务在完成后要及时做登记,包括电脑登记及书面登记,便于以后查询,统计等。 统计指标   1、贸易额和贸易量   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   (1)(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的和值。 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国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无形商品不报关,海关没有统计。   (2):(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综合,又称国际贸易值。它等于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用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   (3)贸易量: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贸易量。   贸易量可分为和以及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   2、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2)贸易逆差(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3)贸易平衡:就是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无不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例如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等。   3、国际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条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口比价或。它表示出口一单位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很显然,换回的进口商品越多,越为有利。贸易条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通常是用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和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   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改善。   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恶化。   4、贸易的商品结构   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类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1)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   (2)是按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种生产要素密集型商品。   5、贸易的地理方向   (1)(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例如,2003年我国前十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确定的2003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根据进出口总额确定)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 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   6、对外(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与汇率机制   青年学者刘周在“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包含的剥削。揭开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该文认为:   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利于“少数剥削全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   1、从形式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以直接出口货物为主,而二战后直接在外国投资成主流;   2、从内容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具有偶尔、单纯、片面的劳务输出或商品输出,贸易涉及的商品大都是工业成品和初级原料。二战后,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商品层次丰富,涵盖三大产业;   3、从组织上,工业革命时期缺乏国际贸易组织,出口大都业余偶然,很少有专门从事贸易转换的公司,分工不细。二战后,成立了WTO等协调各国贸易,制定贸易原则,而且跨国公司基本垄断国际贸易,分工很细;   4、从范围上,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往往局限于殖民地和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而且牵涉面窄(指民众)。二战后,全世界均受波及,没有哪个国家置身于国际贸易之外;   5、从意识形态上,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较为盛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圈占殖民地;二战后,虽然一度出现冷战两大阵营的贸易互不往来,但基本实现自由贸易。   原因:   1、生产力的进步,分工细化,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满足本国之后有剩余出口;   2、科技不断进步,包括交通运输、冷冻技术、重型货轮等,为长途贸易提供必要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殖民体系,成立了联合国和WTO,为各国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   4、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包括经济学说和人权学说等。   《国际贸易》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基本内容   2、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   3、人民币币值与进出口贸易   4、古典贸易理论   5、从古典贸易理论向现代贸易理论的过渡   6、现代贸易理论   7、新贸易理论   8、关税(一)   9、关税(二)   10、非关税措施   11、不公平贸易   12、地区经济一体化(一)   13、地区经济一体化(二)   14、国际服务贸易   15、国际技术金金贸易   16、WTO的历史渊源   17、GATT   18、WTO(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   19、WTO的基本原则   20、WTO与中国   21、中国入世的机遇和挑战   22、国际贸易实 结算概述   国际贸易经常发生货款结算,以结清买卖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结算称为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结算是以物品交易、两清为基础的。   票据的种类   国际贸易中使用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以使用汇票为主。   汇票   是由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书面无条件支付命令,要求对方(接受命令的人)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向某人或指定人或持票来人支付一定金额。汇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按出票人的不同──银行汇票、商业汇票。   银行汇票(banker’s draft)是出票人和付款人均为银行的汇票。   商业汇票(commercial draft)是出票人为企业法人、公司、商号或者个人,付款人为其它商号、个人或者银行的汇票。   按有无附属单据──光票汇票、跟单汇票   光票(clean bill/draft)汇票本身不附带货运单据,银行汇票多为光票。   跟单汇票(documentary bill)又称信用汇票、押汇汇票,是需要附带提单、仓单、保险单、装箱单、商业发票等单据,才能进行付款的汇,商业汇票多为跟单汇票,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   按付款时间──即期汇票、远期汇票   即期汇票(sight bill,demand bill)指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后对方立即付款,又称见票即付汇票。   远期汇票(time bill,usance bill)是在出票一定期限后或特定日期付款。在远期汇票中,记载一定的日期为到期日,于到期日付款的,为定期汇票,记载于出票日后一定期间付款的,为计期汇票;记载于见票后一定期间付款的,为注期汇票;将票面金额划为几份,并分别指定到期日的,为。   按承兑人──、银行承兑汇票   商号承兑汇票(commercial acceptance bill)是以银行以外的任何商号或个人为承兑人的远期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 bill)承兑人是银行的远期汇票。   按流通地域──国内汇票、。   本票   是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保证即期或在可以预料的将来时间,由自己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一定金额的据。本票又可分为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商业本票是由工商企业或个人签发的本票,也称为一般本票。商业本票可分为即期和远期的商业本票一般不具备再贴现条件,特别是中小企业或个人开出的远期本票,因信用保证不高,因此很难流通。银行本票都是即期的。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的本票大多是银行本票。   支票   是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具体说就是出票人(银行存款人)对银行(受票人)签发的,要求银行见票时立即付款的票据。出票人签发支票时,应在付款行存有不抵于票面金额的存款。如存款不足,持票人提会遭拒付,这种支票称为空头支票。开出空头支票的出票人要负法律责任。支票可分为:   记名支票: 是出票人在收款人栏中注明“付给某人”,“付给某人或其指定人”。这种支票转让流通时,须由持票人背书,取款时须由收款人在背面签字。   不记名支票: 又称空白支票,抬头一栏注明“付给来人”。这种支票无须背书即可转让,取款时也无须在背面签字。   划线支票: 在支票的票面上划两条平行的横向线条,此种支票的持票人不能提取现金,只能委托银行收款入帐。   保付支票: 为了避免出票人开空头支票,收款人或持票人可以要求付款行在支票上加盖“保付”印记,以保证到时一定能得到银行付款。   转帐支票: 发票人或持票人在普通支票上载明“转帐支付”,以对付款银行在支付上加以限制。   结算方式   信用证结算方式、汇付和托收结算方式、银行保证函、各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   A.信用证结算方式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方式是银行信用介入国际货物买卖价款结算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还能使双方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货款的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之中,以致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   信用证是银行作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开具的有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或者是银行在规定金额、日期和单据的条件下,愿代开证申请人承购受益人汇票的保证书。属于银行信用,采用的是法。   B.汇付和托收结算方式   汇付和托收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货款结算方式。   a.汇付():又称汇款,是付款人通过银行,使用各种结算工具将货款汇交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采用法。汇付业务涉及的当事人有四个:付款人(汇款人remmitter)、收款人(或beneficiary)、汇出行(remittingbank)和汇入行(payingbank)。其中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与汇出行(委托的银行)之间订有合约关系,汇出行与汇入行(汇出行的代理行)之间订有代理合约关系。在办理汇付业务时,需要由汇款人向汇出行填交汇款申请书,汇出行有义务根据汇款申请书的指示向汇入行发出付款书;汇入行收到会计示委托书后,有义务向收款人(通常为出口人)解付货款。但汇出行和汇行对不属于自身过失而造成的损失(如在邮递途中遗失或延误等致使收款人无法或迟期收到货款)不承担责任,而且汇出对汇入行工作上的过失也不承担责任。   b.托收(collection):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付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进口人收取货款一种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托收方式的当事人有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和付款人。委托人(principal),即开出汇票委托银行向国外付款人代收货款的人,也称为出票人(),通常为出口人;托收行(remitting bank)即接受出口人的委托代为收款的出口地银行;代收行(collecting bank),即接受托收行的委托代付款人收取货款的进口地银行;付款人(或drawee),汇票上的付款人即托收的付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上述当事人中,委托人与托收行之间、托收行与代收行之间都是委托代理关系,付款人与代收行之间则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付款人是根据买卖合同付款的。所以,委托人能否收到货款,完全视进口人的信誉好坏,代收行与托收行均不承担责任。在办理托收业务时,委托人要向托收行递交一份托收委托书,在该委托书中人出各种指示,托收行以至代收行均按照委托的指示向付款人代收货款。   C.银行保证函(banker’s letter of guarantee):简写为L/G),又称银行保证书、银行保函、或简称保函,它是指银行应委托人的申请向受益人开立的一种书面凭证,保证申请人按规定履行合同,否则由银行负责偿付款。   D.各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一笔交易的货款结算,可以只使用一种结算方式(通常如此),也可根据需要,例如不同的交易商品,不同的交易对象,不同的交易做法,将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结合使用,或有利于促成交易,或有利于安全及时收汇,或有利于妥善处理付汇。常见的不同结算使用的形式有:信用证与汇付结合、信用证与托收结合、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结合   a.信用证与汇付结合   这是指一笔交易的货款,部分用信用证方式支付,余额用汇付方式结算。这种结算方式的结合形式常用于允许其交货数量有一定机动幅度的某些初级产品的交易。对此,经双方同意,信用证规定凭先付发票金额或在货物发运前预付金额若干成,余额待货到目的地(港)后或经再检验的实际数量用汇付方式支付。使用这种结合形式,必须首先订明采用的是何种信用证和何种汇付方式以及按信用证支付金额的比例。   b.信用证与托收结合   这是指一笔交易的货款,部分用信用证方式支付,余额用托收方式结算。这种结合形式的具体做法通常是:信用证规定受益人(出口人)开立两张汇票,属于信用证项下的部分货款凭光票支付,而其余额则将货运单据附在托收的汇票项下,按即期或方式托收。这种做法,对出口人收汇较为安全,对进口人可减少垫金,易为双方接受。但信用证必须订明信用证的种类和支付金额以及托收方式的种类,也必须订明“在全部付清发票金额后方可交单”的条款。   c.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结合   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结合使用的形式常用于成套设备、大型机械和大型交通运输工具(飞机、船舶等)等货款的结算。这类产品,交易金额大,生产周期大,往往要求买方以汇付方式预付部分货款或定金,其余大部分货款则由买方按信用证规定或开加保函分期付款或迟期付款。   此外,还有汇付与托收结合、托收与备用信用证或银行保函结和等形式。我们在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时,究竟选择那一种结合形式,可酌情而定。   与防范   票据作为国际结算中一种重要的支付凭证,在国际上使用十分广泛。由于票据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再加上大多数国内居民极少接触到国外票据,缺泛鉴别能力,因而在票据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风险。   票据风险   A.在票据的风险防范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贸易成交以前,一定要了解客户的资信,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那些资信不明的新客户以及那些外汇紧张、地区落后、国家局势动荡物客户。   2.对客商提交的票据一定要事先委托银行对外查实,以确保能安全收汇。   3.贸易成交前,买卖双方一定要签署稳妥、平等互利的销售合同。   4.在银行未收妥票款之前,不能过早发货以免货款两空。   5.即使收到世界上资信最好的银行为付款行的支票也并不等于将来一定会收到货款。近年来,国外不法商人利用伪造票据及汇款凭证在国内行骗的案件屡屡发生,且发案数呈上升趋势,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B.汇票的风险与防范   在汇票的使用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以上所说的之外,还要注意遵循签发、承兑、使用汇票所必须遵守的原则:   1.使用汇票的单位必须是在银行开立帐户的法人;   2.签发汇票必须以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禁止签发无商品交易的汇票;   3.汇票经承兑后,承兑人即付款人负有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   4.汇票除向银行贴现外,不准流通转让。(注:这规定已被后来的银行结算办法所突破)。   C.如何识别真假本票   1.真本票系采用专用纸张印刷,纸质好,有一定防伪措施,而假本票只能采用市面上的普通纸张印刷,纸质差,一般比真本票所用纸张薄且软。   2.印刷真本票的油墨配方是保密的,诈骗分子很难得到,因此,只能以相似颜色的油墨印制,这样假本票票面颜色较真本票有一定差异。   3.真本票号码、字体规范整齐,而有的假本票号码、字体排列不齐,间隔不匀。   4.由于是非法印刷,假本票上签字也必然会假冒签字,与银行掌握的预留签字不符。 信用证结算方式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方式是银行信用介入国际货物买卖价款结算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还能使双方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货款的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之中,以致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   信用证是银行作出地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开具的有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 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或者是银行在规定金额、日期和单据的条件下,愿代开证申请人承购受益人汇票的保证书。属于银行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 汇付和托收结算方式   汇付和托收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货款结算方式。   1.汇付(remittance)   汇付,又称汇款,是付款人通过银行,使用各种结算工具将货款汇交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采用顺汇法。汇付业务涉及的当事人有四个:付款人(汇款人 remitter)、收款人(payee或beneficiary)、汇出行 (remitting bank)和汇入行(paying bank)。其中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与汇出行(委托汇出汇款的银行)之间订有合约关系,汇出行与汇入行(汇出行的代理行)之间订有代理合约关系。   在办理汇付业务时,需要由汇款人向汇出行填交汇款申请书,汇出行有义务根据汇款申请书的指示向汇入行发出付款书;汇入行收到会计示委托书后,有义务向收款人(通常为出口人)解付货款。但汇出行和汇入行对不属于自身过失而造成的损失(如付款委托书在邮递途中遗失或延误等致使收款人无法或迟期收到货款)不承担责任,而且汇出行对汇入行工作上的过失也不承担责任。   2.托收(collection)   托收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付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进口人收取货款一种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   托收方式的当事人有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和付款人。委托人,即开出汇票委托银行向国外付款人代收货款的人,也称为出票人,通常为出口人;托收行即接受出口人的委托代为收款的出口地银行;代收行,即接受托收行的委托代付款人收取货款的进口地银行;付款人,汇票上的付款人即托收的付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   上述当事人中,委托人与托收行之间、托收行与代收行之间都是委托代理关系,付款人与代收行之间则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付款人是根据买卖合同付款的。所以,委托人能否收到货款,完全视进口人的信誉好坏,代收行与托收行均不承担责任。   在办理托收业务时,委托人要向托收行递交一份托收委托书,在该委托书中人出各种指示,托收行以至代收行均按照委托的指示向付款人代收货款。   3.银行保证函   银行保证函(banker’s letter of guarantee,简写为L/G),又称银行保证书、银行保函、或简称保函,它是指银行应委托人的申请向受益人开立的一种书面凭证,保证申请人按规定履行合同,否则由银行负责偿付债款。   4.各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一笔交易的货款结算,可以只使用一种结算方式(通常如此),也可根据需要,例如不同的交易商品,不同的交易对象,不同的交易做法,将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结合使用,或有利于促成交易,或有利于安全及时收汇,或有利于妥善处理付汇。常见的不同结算使用的形式有:信用证与汇付结合、信用证与托收结合、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结合。 平行进口问题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国际贸易和交叉领域中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平行进口就一个典型的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引起的国际贸易问题。   所谓平行进口,一般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有无权利禁止合法生产的产品从国外进口的问题,即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持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一方未经进口国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同意,将该产品经由合法途径进口至该知识产权受保护的国家并销售的行为。平行进口问题在本质上集中反映了知识产权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冲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自由化之间的矛盾,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热点。   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还是从司法保护的角度,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在国际层面上,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缔约国,缔结并参加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一系列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这些条约对于平行进口问题基本没有涉及或者将这部分问题交由各缔约方自行规定。这样,我国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问题主要依据国内法解决。然而,我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这三部知识产权的基本法都没有涉及到“平行进口”问题。同样,我国的《反不正竞争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本应该涉及平行进口内容的法律都没有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依据,致使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平行进口现象远比在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知识产权人苦于没有无从界定其权利范围,也无从知晓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态度。在前几年中,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而且之前对进口商品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因此向中国平行进口的案例尚很少见。然而,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平行进口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例如,我国贸易壁垒的削减将为现有的具备潜在平行进口趋势的商品打开国门。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和配额的减少,一方面使平行进口商进行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增加平行进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以前通过走私渠道入境的平行进口产品转入正规渠道,增加平行进口的流量。除此之外,由于进口配额许可证和市场准入的弱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将得到实现,这也为平行进口在我国的发生准备了制度性前提。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企业作为出口方将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到外国从而导致的平行进口争议也有不少。因此,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对于平行进口作出制度性的认定和规范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度确立之前,企业对于平行进口的基本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应有必需的认识,才能在充分估计各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环境约束   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国际环境公约;二、WTO协议中的环境条款;三、;四、国际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五、进口国的有关环境与贸易法规、技术标准。 发展趋势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4、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2]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贸易术语   国际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 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义务,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 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把某些和价格密切相关的贸易条件与价格直接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若干种报价的模式。每一模式都规定了买卖双方在某些贸易条件中所承担的义务。用来明这种义务的术语,称之为贸易术语。   贸易术语所表示的贸易条件,主要分两个方面:   其一,说明商的价格构成,是否包括成本以外的主要从属费用,即运费和保险;   其二,确定交货条件,即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方面彼此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的划分。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表示价格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开报价中使用贸易术语,明确了双方在货物交接方面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构成。从而简化了交易磋商的手续,缩短了成交时间。由于规定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对买卖双方应该承担的义务,作了完整而确切的解释,因而避免了由于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一致,在履约中可能产生的某些争议。编辑本段国际贸易商品检验   商品检验是国际贸易 发展的产物。   一、商品检验的内容和依据   〖商检法〗规定,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的内容,包括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检验的依据主要以买卖合同(包括 信用证 )中所规定的有关条款为准。   二、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程序   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主要有4个环节:   1、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机构报请检验。报验时需填写“报验申请单”,填明申请检验、鉴定工作项目和要求,同时提交对外所签买卖合同,成交小样及其他必要的资料。   2、抽样: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抽样时,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一定的比例,在货物的不同部位抽取一定数量的、能代表全批货物质量的样品(标本)供检验之用。   3、检验: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内容,仔细审核合同( 信用证 )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确定检验标准、方法,然后抽样检验,仪器分析检验;物理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签发证书: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种类表〗内的出口商品,经商检验合格后签发放行单(或在“出口货物 报关单 ”上加盖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单)。凡合同、 信用证 规定由商检部门检验出证的,或国外要求签检证书的,根据规定签发所需封面证书;不向国外提供证书的,只发行行单。〖种类表〗以外的出口商品,应由商检机构检验的,经检验合格发给证书或放行单后,方可出运。在进口方面,进口商品经检验后,分别签发“检验情况通知单”或“检验证书”,供对外结算或索赔用。凡由收、用货单位自行验收的进口商品,如发现问题,供对外索赔用。对于验收合格的,收、用货单位应在索赔有效期内把验收报告送商检机构销案。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东欧国家经济(除个别国家外),已普遍渡过了滑坡的谷底,陆续开始回升。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下滑幅度也在缩小。俄罗斯经济今年可能走出底谷,恢复增长。   相对说来,发展中国家的形势最好,近几年一直呈现出增长势头,1994年经济增长率为5.6%,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最有活力,并保持高速增长,一向经济形势较差的非洲,经济也出现转机,拉丁美洲经济已连续4年稳定增长,并初步完成经济模式的转换,中东随着和平进程的加快,将为全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到90年代后期,中东可能出现一些新兴工业经济实体,带动地区经济向高层次发展。   (二)“乌拉圭回合”谈判圆满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已正式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于日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转。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负责管理监督全球贸易秩序,协调贸易关系、制定贸易政策的一个永久性国际经济组织,为今后的全球贸易提供最基本的规则,负责实施多边贸易协议,定期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统一处理贸易争端,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它不仅强化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规则,管理协调的范围更加广泛,还建立了透明度更大的贸易争端调解机制,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欧洲联盟正式启动。日成立的欧洲经济区,是一个比欧共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更开放的一体化组织,它不仅是工业品的自由流动区,也是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流动区。从日起,奥地利、芬兰和瑞典正式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欧盟组织的扩大,使西欧的竞争实力大为增强,从而有力地促进区内投资和贸易的发展。   日,美、加、墨参加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计划在15年内分三阶段取消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美洲34个国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美洲首脑会议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原则宣言》,确定2005年为谈判达成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最后期限,这标志着南北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以经济合作为主的新趋势。   亚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区域合作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11月在印尼茂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6届部长级会议和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规定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原则和长远目标,发达成员在2010年以前,发展中成员在2020年以前实现这一目标。   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   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领导人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官员一致认为议事日程应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和技术合作两部分组成。会议同意成立一个私营企业协调组。   (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   (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   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   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   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   (一)逐步盛行   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   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联合国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   (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   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   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   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   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参考资料: http://www.jordanspizikeshow.com/ http://www.air-jordan-outlet.com http://www.jordanshoes2000.com http://www.louboutinclearance.com http://www.jerseys2000.com http://www.milyjerseys.com http://www.usabirkenstock.com http://www.clbuying.com/ http://www.onlyyoulingerie.com www.bunnygirlshop.com http://www.saipei.com.cn/Reading_Detail.html?id=724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43:24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