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协同发展未来三年怎么发展?

长三角未来在一体化发展中--上海频道--人民网
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促进协同发展
长三角未来在一体化发展中
――访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
&&&&来源:&&&&&
男,1956年9月生,山西榆社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教授。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5月参加工作,曾任河北宁晋县县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法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党校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现任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
说起与上海的紧密相连,可能无一地能出苏州其右。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的沪苏两地,多年来早已在发展中水乳交融。高铁的通车、上海11号线地铁连通花桥,使许多人直接实现了在上海工作、在苏州生活的“同城化”梦想。另一方面,环境优美如“人间天堂”的苏州,经济发展同样令人瞩目,GDP常年稳居全国前六、江苏省第一,苏州工业园区排名中国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第一,这些在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看来,也得益于上海发展的辐射与带动,始终坚持“学习上海、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服务上海”。因此,对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石泰峰颇为看重,在他看来,长三角的未来就在一体化的发展中。
新常态下的新格局
记者:在您看来,应当如何认识当前加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需求?
石泰峰:区域一体化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课题。说“老”,是因为改革开放至今,区域一体化始终是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说“新”,是因为在当前“新常态”大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更体现出新内涵、新要求,我感到,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加强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必须顺势而为、赢得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乃大势所趋”,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当前宏观形势的本质特征。当前,国际国内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既是挑战,更蕴藏发展机遇,长三角各城市要顺势而为,才能把握机遇、赢得主动、增创优势。
二是加强区域一体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发展最新要求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十分重视长三角发展,所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对长三角的发展意义重大。这其中,上海的发展对于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更好接受上海辐射带动、更高层次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大契机,长三角各城市可以积极大胆创新实践。
三是加强区域一体化是长三角新一轮发展的新任务,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创新实践。站在新一轮区域发展重要节点上的长三角城市,如今正面临着许多共同任务。比如如何协同推进转型升级,如何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富有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如何形成合力、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这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实践。
记者:那么长三角城市该如何把握这一新战略格局?
石泰峰:当前国家战略的新格局,我觉得有几个特点:从发展阶段看,我们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需要我们辩证看待、主动应对,创新思路和举措,开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新局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从所处位置看,近年来,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尤其是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与长三角地区的新一轮发展紧密相关,长三角地区自然会面临重大机遇,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从责任上说,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率先地区如何率先发展、争挑重担,长三角地区有条件、也应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担当重任。
区域新定位与城市新关系
记者:在这一新格局下,长三角各个城市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石泰峰:准确把握了“新格局”,就能科学确立新定位。长三角城市要坚持凸现自身优势,大家的区位、人文传统、资源、产业基础各有特点,可以在国家战略、长三角整体发展与自身发展实际结合上实施新定位,实现优势最大化。长三角城市要坚持凸现互补协同,使各城市形成个性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又在各个层面互补配套的格局,使“一群城市”真正成为一体化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要坚持凸现率先示范,党中央对长三角尤其是对上海寄予厚望,要求我们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这既是鼓励和期望,更是责任。苏州这些年取得的进步,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合理定位,始终坚持学习上海、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服务上海,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苏州还要与时俱进实施新定位,加强向上海学习,推进与上海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功能等各方面的对接与配套。
记者: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新型关系,该如何构建?
石泰峰:这需要我们首先对上海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应该说,上海在长三角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带动是全方位的,包括产业、资金、技术,甚至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等,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影响都是很深远的。而在未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强。我感到习总书记要求“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这就是我们把握与上海关系的遵循原则,必须主动接轨上海、融入上海。而在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关系,我想可以确立这么几个关系:一是配套与互补。长三角各城市的发展有梯度和差异,可以在产业间形成一种既配套协作、又优势互补的关系,拓展相互的腹地和市场,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二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可避免,但应该合作多于竞争,通过良性竞争推进合作共赢。三是辐射与带动的关系。每个城市都应该主动辐射、积极带动周围城市,共同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
加快创新协调发展新机制
记者: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机制该如何创新?
石泰峰: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这为长三角一体化指明了方向。长三角推进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创新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在我看来,这几个方面值得探索:
一是加快完善一体化的市场机制。我们必须突破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推动资本、技术、产权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安排,形成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旅游市场乃至口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二是推进政府层面的改革。长三角的一体化,政府作用不可或缺,很重要的是要破除一切影响一体化进程的制度性障碍,加快形成相互协同的管理机制、合作机制、服务机制和推进机制。
三是切实加强各个层面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规划也是一种协调机制,当前各地正启动制定“十三五”规划,我的建议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要加快启动,实现长三角规划与各地“十三五”规划、各城市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以指导、引导各城市协调发展。
四要努力争取在重要领域取得率先突破。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强化长三角城市间公交、地铁和城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延伸和联通;比如在生态环保上,可以探索建立长三角环境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太湖流域水污染共防共治机制等;又比如在产业合作上,可以发挥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互补优势,完善产业转移和对接合作机制。
五是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三地已签订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实施重点工作协议》等多个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也有必要在各城市之间签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框架,并在“三省一市”层面或更高层面成立协调机构,解决重大事项,实质性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记者& 梁建刚 孔令君)
(责编:实习生&刘思琪、严远)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论坛热点推荐
查看: 15466|回复: 17
发改委最新长三角规划,杭州的未来定位真的不如南京吗?
立即注册,与更多好友畅游大江!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首先解释一下,这篇新闻稿,最先是南京的扬子晚报记者发布的。是他们对这份规划的解读。
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规划全文截图:&&G1 F$ A* L& j/ o1 T
26pqp1p0200x.png (210.92 KB, 下载次数: 29)
10:03 上传
发改委在规划中,说的非常清楚,长三角的当前发展基础,是1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以及13个大城市。标准是怎样的呢?就是按城区常住人口。而常住人口,是根据2014年各地统计年鉴来的。在这些年鉴上,南京城区常住人口是500多万,杭州是490万左右,苏州是477万左右。
而该晚报记者并没有将“发展基础”解释清楚,不论是误读,还是故意,总之,将发展现状曲解为未来定位了。2014年的城区人口,确实是南京更多,众所周知,南京是市区强周边县市弱,城区人口聚集效应比拥有老强县萧山的杭州和昆山等强县的苏州来的高。
发改委这份批文,是经过国务院批准的。
浙江省的远期规划我没有找到,但是,我找到了国务院在去年8月,批准的一份江苏省城镇体系远景规划。
有趣的是,其中明确的阐述了,到2030年,江苏省城市规划的建设目标,下面是截图:
无标题.png (280.59 KB, 下载次数: 29)
10:12 上传
$ E# r/ ^! \5 O
随着正常的人口增长,相信2030年杭州也一定是特大城市。' Z& W. b7 r5 ?4 n" |1 \
景瓷网特惠价:¥8869.00元
工艺:釉上彩
方式:只需0元预约参与抽奖
奖品:电信版iPhone6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发文单位:国务院文  号:国函〔2016〕16号发布日期:生效日期: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杭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杭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美丽中国先行区。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33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并逐步扩展到新设立的富阳区。加强市区内空间管控,强化对所辖市、县和重点镇的规划引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切实发挥杭州市对浙江省以及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引领带动作用。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补充划定富阳区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t7 F" V, j6 k3 [: w
! l+ b, p4 O, F: F. i5 ~% ]
经济领先,其他的都会超过,经济其实决定了一切,南京的老本吃的差不多了
杭州拿什么和人家比。
论区号,南京三位数
论军事,南京市东部战区司令部
论教育,南京一大堆211
论腹地,南京地处苏皖交界,辐射近两亿人口
论历史,南京七朝古都5 ]8 C. x3 |- n. D&&a' H
论区位,南京虎跃龙盘,贯通南北
杭州没必要和南京比,把经济搞好,能保持经济一直领先,就非常不错了!
杭州拿什么和人家比。- O+ F9 [&&x6 B
论区号,南京三位数
论军事,南京市东部战区司令部
你说的都是些行政制度下面带来的东西。如果思维还被束缚在这上面,只能沦落为被人耻笑。你可以参考一下什么都没有的深圳。
比经济南京是绝对比不过杭州的。
比政治杭州是绝对比不过南京的。
杭州何德何能比肩南京?
整个规划最大的赢家是安徽是合肥。其他的我不在乎,我只希望未来江西不要和安徽相差太远就行了。现在发觉应该和安徽之间加强合作才是王道,说不定还能混点政策啥的
什么三位数,司令部跟你屁民有什么关系
杭州拿什么和人家比。( a# l. U9 v7 y8 B, @
论区号,南京三位数+ [. R. w. w. k+ a+ b
论军事,南京市东部战区司令部: Y. t* ~! G; X0 q* L
杭州最大的优势 是电子商务,其他方面 我更看好南京,南京基本没有弱点,比较全面均衡。; L- H( Z; a7 |&&^&&]/ J
政府调控平衡均衡发展呗,杭州是商贾富集文人荟萃的地方,南京有故国情怀,六朝古都,虽然经济比杭州差,历史格局不同,定位不同,国家现在强调均衡发展,扶持西部,扶贫,都是为了不要把过多的资源放在一个篮子里
政府调控平衡均衡发展呗,杭州是商贾富集文人荟萃的地方,南京有故国情怀,六朝古都,虽然经济比杭州差,历史格局不同,定位不同,国家现在强调均衡发展,扶持西部,扶贫,都是为了不要把过多的资源放在一个篮子里
美女与瓷器
Powered by
& 大江网论坛长三角区域未来哪个城市发展最好_百度知道
长三角区域未来哪个城市发展最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是上海,在上海市委书记是国家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只有广东加四大直辖市有这个配置,上海在整个华东乃至国家都有至高无上的优先权,在中国政治决定一切。所以上海肯定会拥有最好的政策,另外就算有其他地方未来发展比上海好,也会被打压下去。
采纳率:6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计划:2020年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计划:2020年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计划:2020年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2020年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今日在上海举行。由长三角联合办公室编制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会议期间通过了审议。“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该计划将长三角地区建设目的定位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责任编辑:孙剑嵩
文章关键词: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当前位置: >
  近日,由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从4省市抽调的15名工作人员在一起协同工作已近两个月。3月17日,该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这种合署办公的形式对于推进一体化工作非常有利,目前他们正忙着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初稿即将成形。
  三省一市15名干部学者共聚上海
  3月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透露,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已经组建,三省一市派出的人员已到位,办公地点放在上海。
  李强表示,今年初,三省一市经过商议形成许多共识。总的考虑是聚焦五个着力点来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一是规划对接、二是战略协同、三是专题合作、四是市场统一、五是机制完善。
  李强透露,近期重点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二是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开好主要领导座谈会。他说,&座谈会上半年将在上海举行,我们正抓紧前期准备工作,把一体化发展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列出来,在这次会议上商量透,真正体现整体谋划、务实推进。&
  据澎湃新闻获悉,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于1月底正式成立,办公地点位于徐汇区武康路的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内,目前共有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的15名工作人员,其中上海8名、浙江3名、江苏和安徽各2名,他们有的来自发改部门长期负责长三角区域合作事宜,有的来自交通部门,还有的是机构专家学者。
  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最近他们正忙着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初稿即将成形,将聚焦交通、能源、环保、科创等专题领域。该计划明确了今年各省市的工作计划和未来三年的区域发展目标。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省市,但是现在算在同一个机构办公了,传递信息比以前方便得多,这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非常有利。具体而言,我们的工作模式包括将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等涉及长三角区域协同的重点专题进行任务分配后各自推进等模式。&他说。
  长三角区域合作:从&三级运作&到合署办公
  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由来已久。从1992年建立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算起,已走过26年。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2001年,沪苏浙三省市发起成立了由常务副省(市)长参加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长三角区域合作进入了一个着眼于建立长期性、战略性、整体性区域合作框架的新阶段。2004年,启动了沪苏浙三省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制度。
  2008年起,长三角政府层面实行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的区域合作机制。确立了&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任务方向、联席会议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专题组具体落实&的机制框架。长三角区域合作采取轮值制度,每年由一个省(市)作为轮值方。
  具体而言,决策层即&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省(市)委书记、省(市)长出席,三省一市常务副省(市)长、党委和政府秘书长、党委和政府研究室主任、发展改革委主任和副主任列席。协调层即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常务副省(市)长参加的&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执行层包括&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合作专题组&。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分别在发展改革委(或合作交流办)设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兼联席办主任。目前共设立了交通、能源、信息、科技、、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城市合作、产业、食品安全12个重点合作专题。
  据澎湃新闻了解,新的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后,苏浙皖三省有关长三角区域合作协同的工作目前仍在正常运转,并与新设的区域合作办公室积极对接,相关工作人员近期已多次前往上海开会。
  专家:新办公室将推动解决长三角一体化瓶颈问题
关键词:环境保护 长三角一体化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中国投资咨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cn、4,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相关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政府加大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史上最严格的《新环保法》,明确&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环境监...  环保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蜂拥而入,跑马圈地。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环保领域的并购重组事件近百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近500亿元。连续...  2016年,中国经济在内外挑战中平稳运行。连续三个季度增长6.7%,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提前完成全年就业指标。
  在实体投资领域,政府投资重点深化供给...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政策方向将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推...  过去三十余年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变迁,经历了&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到&先富帮后富&的过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积极支持沿海地...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粗放式的资源驱动难以为继,新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极,是&基础的基础&,是其他六大战略新兴产业蓬...  &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当前,中国的旅游...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接近3万多亿元,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
  近日,由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从4省市抽调的15名工作人员在一起协同工作已近两个月。3月17日...  山西省国资委12日公布《2018年国企国资改革行动方案》,明确2018年国企改革将适时整合地方金融类企业、促进央企民企合作、加快&腾笼换鸟&&ldquo...  中国证券网讯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王景武拟提交两份建议。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资金自由流动...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2日16:30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记者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河南近日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加大政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  为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陕西省环保厅、省外事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联合出台了《陕西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意见》...  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25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  湖南省近日率先发文,对PPP和政府购买服务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这是首个省级PPP负面清单管理。与此同时,北京、吉林等地将采取措施规范PPP发展。今年各地都将采...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