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如何在项目推广计划书中快速推广

BIM这么好为啥推广起来那么难?真相也只会让 无知去死!
BIM推广:BIM在国内建筑业形成一股热潮,除了前期软件厂商的大声呼吁外,政府相关单位、各行业协会与专家、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院校等也开始重视并推广BIM。对于BIM大家是一致的赞许声,那么问题来了,BIM这么好为啥推广起来那么难?
本文系整理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为什么BIM推广不起来,就是因为现阶段它没法给各参建带来较大利润点。CAD不用人推广,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没有人抵制CAD,为什么?效率的提升是明显的,随之而言成本就降下去了。
BIM呢?我只能说,所谓的碰撞检查,优化设计等等,这些东西,各参建方根本看不到太大利润点,或者说费个牛劲,才省那么点钱,这还是有靠谱BIM团队的前提下。
试问谁爱搞?BIM是个好东西,但是中国现阶段建设领域从管理角度还处在农业小手工业层次,BIM对应的大工业社会水平。
站在客观的角度,真相是什么?为什么BIM推广起来那么的难。对于BIM的理解,可能大家都存在片面认识的误区。有人认为BIM就是一款建模的软件,还有就是不同专业对BIM的认识也是存在不全面的误区。
其实,BIM的概念、国家标准定义、历史沿革、技术原理缺陷都做了很详细释义,相信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其实BIM具有三维可视化,协同设计管理的特性,是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需要所有专业共同参与,一起协同才能真正实现全专业应用。
BIM不是什么牛逼轰轰的软件,也并不是靠单个领导或者企业能够推动的,只有做好各个阶段应用落实,形成良性闭环和联动机制,最终实现BIM全专业的应用畅通,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要想很好的理解BIM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效能,那么我们不得不从建筑设计的流程开始说起。
简单来说,一个项目的运作有一下几个步骤:
1、可行性研究(这块地值不值得拿)2、拿地3、可行性研究(这块地拿来干什么最挣钱)4、根据可研结果编制设计任务书5、招标或者委托设计单位设计6、设计单位概念设计7、设计单位方案设计8、设计单位扩初设计9、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10、委托造价单位造价计算11、预估造价12、委托施工单位施工13、委托监理单位监理14、施工单位施工(同时监理单位开始监理)15、竣工验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BIM可以覆盖从6-15全部过程,目前BIM应用的主要价值点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协同设计这个在设计阶段意义还是很重要的,真正做到协同设计的设计院很少,可能除了设计院的一些原因,软件厂商也是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
简单的来说明一下吧!
传统建筑设计的一般流程
1、设计阶段一般来说,包括现在大部分设计单位,五个专业(建筑 结构 水 暖 电)的配合都是通过互相转图来实现的。
建筑先画,建筑的画完了之后同时转给另外四个专业,然后结构配梁,水暖电配管线,但是转图中主要以平面图为主,而平面图画的位置大概相当于标高往上1.2m的“平剖面”,这个1.2m以上位置的空间就很难表示。
例如暖通专业经常要走一些设备管道,就在梁下,绝对是1.2m以上的位置,进而导致了一个问题——建筑画的平面图和其他专业画的平面图,剖切的高度不一致,就经常会导致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
当前建筑的复杂程度增加,专业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传统的平面图式的专业配合已经无法满足日益繁复的设计任务要求。
而实际根本问题是,我们原本的设计方式就是“反建筑”的,因为空间是立体的,三维的,用二维的图纸怎么可能事无巨细的完美表达呢?
2、施工阶段
实际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要根据项目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先干哪?后干哪?塔吊放在哪个位置覆盖的面积最大?材料如何堆积摆放?哪里进料?哪里弯钢筋?等等等等。
以前,这些东西需要项目经理有非常丰富的施工经验,根据项目本身的因素,以及其他客观因素来设计施工方案,但是,还是那句话,只要有人干的,就会误差,经常会有由于施工方案制定不合理导致工期延误甚至严重的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3、造价阶段
造价师根据施工图,预估造价,但是就像上文所说的,施工图有时候都会有错误,如果根上就错了,造价怎么算能对?所有这些纰漏或者误差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工期延误,设计失误,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经济损失等等等。
所谓BIM,实际上就是在电脑中,模拟把整个楼完整的从设计到施工走一遍,完整模拟其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失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避免这些失误。同时整合了几乎所有建筑相关的专业学科,大家都在一个模型里画图,高度协同。其实我觉得BIM的真正含义是,让所有建筑的设计人员真正的在三维,甚至于第四维——时间上,设计建筑,而非原来的“纸上谈兵”。
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设计阶段对BIM热度也是迟缓的;并不是说他们不想用BIM来做设计,而是迫于业主压力,很多设计院都只是应付一下,没有完全把BIM设计提升到全专业应用的高度。施工阶段BIM应用也是前期更多只是停留在翻摸的阶段,做一些管综碰撞检查,深化施工图设计。BIM应用的深度是远远不够的,加上购买硬件以及前期BIM相关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前期投入成本比较大,效果不明显。施工企业慢慢形成一种偏差的误区,觉得BIM没有什么用。久而久之就开始排斥,从而BIM在施工单位的应用就只是形式上的给领导汇报的时候提供一些素材,应付一下业主。
小编也在网络罗列来几个关于BIM推行过程的阻碍:
1、甲方权利过大,乙方完全从属
这导致的就是甲方的意志就是最高原则,试问哪个建筑师不是被甲方催着天天改图,明天外墙往外挪十米,后天外墙往里多五米的,甲方朝令夕改,项目运作不规范不成熟。要知道,BIM的最终成果是全息模型,相当于一套极其精细完整的施工图(可以出任意标高平面),中国甲方的更改频率,显然是在暴殄天物——几个专业忙活了好久给他改图,后来发现这次修改只是甲方的一时兴起,ORZ——原本高效的BIM,在这种环境下,可能还远比不过传统设计方法高效。
2、过于透明BIM的高效透明,也让原本有些可以藏猫腻的地方变的大白于天下。
3、行业保守一个软件的推行有时候是需要每个设计单位负责人的认同的,而中国设计单位的很多负责人都趋向保守。
4、较高门槛
怎么也是个新软件,而且很多思路和常用的软件不太一样,你让中国庞大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群体集体重新学习建模(画图的过程也就是建模的过程),难度可想而知。年轻人还好,很多年龄较大的建筑师可能根本就不可能学会。
说到这里,小编插一个题外话;无论是咨询也好,还是培训也罢了。最终还是要为相关单位培养具有BIM全过程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如果只是一味的拿项目来做的话,很难形成BIM应用对人才的需求。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BIM不应该成为一个单独的行业,很少有一家企业的人员素质能够涵盖整个建筑行业流程的所有工作内容,尤其是当下一些BIM企业聘请的技术主管是非建筑行业出身的人,可能一开始他们会将软件发挥到极致,但是冷静下来会发现这些公司多半只能做一些很花哨而无实际意义的东西。
离行业太远的公司做不了BIM,个人偏激的认为这些BIM公司当下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能够帮助行业各个阶段的人了解BIM技术,对在这些跟建筑行业距离很远的公司工作或即将进入这些公司同志们今后的行业前途同样感到担忧。
话说回来,为何要用到这些协同性很强的软件来取代原来的工具,是因为当前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传统流程的落后,诸如,专业间、工种间协作方式的落后,效率不高,信息的丢失等等。如果只是某一个流程的某部分人来会一些软件,不涉及专业性的工作,也就是所说的BIM行业,那么这项技术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业内人士认识上的提高,最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学习并应用BIM技术的工作方式来提升工作效率,最后也就不会存在有专门从事BIM行业的人,没有必要为了BIM而BIM。
说了这么多废话,最终还是想说BIM只是一项能把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工作信息容纳到一个数据库管理中的技术,需要所有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IMspace-studio定时为大家分享行业最新动态,提供专业的BIM软件培训、BIM软件应用
专注新媒体运营、内容制作、设计、每天一篇原创干货!
今日搜狐热点BIM案例与工程推广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BIM案例与工程推广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在行业内外大家都在一个声音地宣扬BIM价值和作用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去讨论BIM技术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笔者在众多技术交流活动发现,有不少建设方、业主的技术负责人,迫切地希望掌握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各行各业交流的BIM成功案例背后,BIM技术到底与大规模实际工程应用的距离有多远?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会议交流、BIM大赛等形式,关注到很多BIM技术相关的应用案例。无一例外地,这些案例都重在展示BIM技术应用的作用和价值,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有的作用和价值,即使在这些成功的案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只是“预期性质”的,是未完全实现和体现出来的。
&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公路、水运工程BIM技术政策调研中,来自不同单位的对比材料说明:与采用当前设计与建设技术条件比较,采用BIM方式(包括要求提交BIM模型等成果),其工作量是增加的,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是增加的,整理效率也是降低的。于是,大家又说:BIM在工程项目中应用的价值和重点是在建设和后期的管养阶段的!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建设阶段应用的案例却是寥寥可数,管养阶段的应用甚至还找不到。几乎所有行业BIM应用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建设阶段的前期和勘察设计阶段。进一步讨论,建设和管养阶段具备应用BIM及相关技术的政策、技术和人力资源条件吗?回答也是否定的。那么,在连基本应用案例尚还找不到的时候,在管养阶段完全不具备应用的客观条件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信誓旦旦地说“BIM的核心价值在管养阶段”呢?
&现在,所有我们能浏览到的BIM应用案例,大多源于科研开发和技术探索的性质的。对于“技术探索”性质的项目,我们侧重展示其已经或可能取得的作用和价值是无可厚非的。但“技术探索”与“大规模工程应用”之间必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研发和探索某项新的技术,我们可以单独为其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不计人力资源投入、不考虑功耗增加影响……但是,当我们要实现开展大规模工程应用时,相关企业和项目负责人面临的一个现实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谁来为当前采用BIM技术而花费地更多时间、人力等成本费用埋单呢?!是的,要大规模工程应用BIM技术,现在还缺少关键的“核心驱动力”呀!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客观看待“科研探索”“典型案例”与“大规模工程应用”之间还存在的一定距离!当应用BIM及相关的技术真正能提高各阶段工作效率、降低功耗投入的时候,当建设与管养阶段相关技术条件逐步具备的时候、当国家和行业出台有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时候,才是BIM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的时机到来了。
注:本文仅代表本文笔者个人的认识和观点,不代表纬地软件、任何单位或组织的观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让bim在项目施工中“落地”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让bim在项目施工中“落地”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9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企业要实现的最终价值,短期的阻力和困难是必须要经历的。这也是企业进行人才积累和意识转变的过程。针对目前短期存在的各种阻力,施工企业要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一一进行解决。  第一,新技术所要求传统工作模式的改变和现有人员的能力提升都需要时间。一方面,项目管理通过BIM技术集成施工信息,使得施工管理层面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完整。另一方面,在新旧模式共存的过渡阶段,员工的工作量实际是增加的,这往往会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比如新的模式下质量安全问题需实时上传至云端系统中,所有管理工作以流程为约束,这无形之中形成对职能管理部门的一种倒逼机制,要求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也要大幅提高,甚至会重新定义某些岗位的工作职能,这对项目上下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第二,管理的清晰、透明化,反而给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带来利益冲突。项目施工过程中推广应用BIM技术,不同阶段的施工信息将实时在各相关岗位、管理层之间联动,项目施工的真实情况将更加清晰,传统施工过程中类似材料管理、人工管理以及项目成本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将不复存在。某种程度上,会触动项目实权管理者以及项目经济责任人的利益,动了他们的“奶酪”便成了影响其应用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  那么,企业和项目应该采取何种协作方式促进BIM应用落地呢?我认为首先公司层面应有统一的认识,鼓励项目应用BIM技术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其次公司应进行BIM技术试点项目的应用,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资源,辅助试点项目进行BIM应用的推广工作,并逐步扩大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然后在试点项目应用BIM技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将其逐步推广至企业的其他项目;最后通过企业的BIM中心,实现BIM技术在公司的规模化应用。  当然,在BIM推广过程中,为保证项目部能够真正掌握BIM技术相关应用技能,企业应坚持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自身学会操作使用BIM软件。通过此项举措,达到BIM实施人员即为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效果。让项目部在试点项目的应用实践中,真切地意识到BIM技术的价值,再由公司层面进行有偿服务的推广激励,提高项目部应用BIM技术的主观能动性。让
BIM技术的应用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种必备条件,使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后续的项目应用推广难度会相应降低很多。
&&&业内最一流BIM咨询服务
&&&丰富的BIM咨询项目经验
&&&卓越的BIM咨询服务团队
&&&专业BIM工程师培训学习
关注百思美
京ICP备号-1&& 百思美(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推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