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周书强:听朋友说郑州有个炒股高手心得,名叫周书强,在证券公司上班,有哪位朋友知道吗?想请他来炒股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蒲应翠,贵州人,22岁,刚生完宝宝三个多月。原本可能正享受添丁之喜的她,却因为父亲的一场重病陷入窘境。她的父亲被查出患淋巴癌,病情严重贵阳医学院不收,让他们到重庆来治。(图/刘治宇 文/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蒲应翠是家里的独女,家中还有妈妈和一位八十岁的奶奶,照顾父亲的重任落到了刚坐完月子的她身上。孩子离不开妈妈,于是她和丈夫带着襁褓中的婴儿,带着父亲,坐上了来重庆的车。(图/刘治宇 文/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父亲病情比较严重,医院一检查便直接让住了院。蒲应翠说,父亲其实去年11月份的时候就感觉脖子有点不舒服了,那时候在镇里的医院和县里的医院都检查过,可就是找不出是哪里的问题,吃过很多药,脖子的肿就是不消。“医生说没有痛就先观察着,不用管它,谁知道这一拖就是三个多月,病情都给耽误了!” 蒲应翠很是后悔,如果早些到大医院检查可能父亲的病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图/刘治宇 文/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现在,蒲应翠一家在小旅馆里已经住了半个多月了,房间很小,刚好能安下一张床,吃饭只能去外面买,小婴儿不想在房间里待,总哭闹。但她顾不上这么多,“给爸爸治病要紧,我一定要救爸爸的命,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不会放弃!”(图/刘治宇 文/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吴菊芳,四川巴中人,为了照顾在大火中几近丧命的儿子赵茂浩,49岁的她在医院的陪护床上已经睡了4个月,比起忍受狭小的空间、日以继夜的照料,吴菊芳觉得最煎熬的是看不见未来。(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病床上,25岁的赵茂浩就那么一动不动地躺着,这场大火让他双腿从大腿以下被截肢,十个手指有九个被截肢,剩下的一个大拇指直到现在都没有知觉。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他轻轻睁眼看了一下,然后又沉沉闭上。吴菊芳说儿子其实很坚强,一直没有昏迷,四个多月了一滴眼泪都没流过:“当时换药,纱布从血肉模糊的四肢上拿下,他都没喊过痛,只是忍着,嘴巴直打哆嗦。”(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吴菊芳告诉我们,儿子是家里的老大,对两个弟弟妹妹很照顾,当年他原本考上了二本,结果读了一年半,觉得家里负担太重,弟弟妹妹都要上学,于是自己放弃读大学去打工赚钱。但是他从未放弃心中的梦想,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出事之前都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说到这里,这个干练乐观的母亲,再也没能忍住眼中的泪水。(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无论如何我都要保住儿子的命!”吴菊芳说从去年4月4日赵茂浩被烧伤,到现在已经花了81万了,这些钱新农合报销了一小部分,网友筹款筹了6万多,其他全靠借。“四处借钱都借遍了,亲戚还帮忙贷了很多款,我的天,这么多钱以后怎么还?”(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失去四肢的儿子,高额的欠债,吴菊芳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也想不了那么多。”(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罗娟娟,今年30岁,四川邻水人。一年多以前,一岁两个月的小儿子周书强被严重烧伤,经过大大小小的手术抢救,花了十多万保住了一条命。但是当孩子的父亲及爷爷等听说后续治疗还需要好几十万时,这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想要放弃:“哪有那么多钱治?”(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可是,没有一个母亲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哪怕去要饭,我也要给他治!”罗娟娟说怕他长大了受歧视,好歹脸和手要治一治啊!于是,她背井离乡,踏上了一条孤立无援的求医路。(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2017年2月至今,罗娟娟在西南医院附近的出租屋内一住就是5个多月,因为丈夫还要负担大儿子的生活费,所以并不会给母子俩多少经济上的支持,他们就靠乞讨为生,每天的收入不一,几十元到几百元,她都小心存起来。凑够一次治疗的费用,她就带儿子去医院。到现在周书强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九次手术。(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罗娟娟租住的出租屋是一间三居室的民房改造而成,他们住其中一间,光线很暗,但好在房东看他们可怜,一个月只收了她700元的房租,加上可以做饭,她觉得这里是最好的容身之处。至于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罗娟娟说她也不知道。(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儿子以前的照片不多,每一张罗娟娟都小心的珍藏着。(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有好心人送给周书强一本书,他很高兴,坐在床上翻起来。(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周书强现在2岁半,很淘气,一秒都静不下来,给他一个玩偶,他骑上去乐了半天。可是当我们提出想拍几张照片时,周书强赶紧用玩偶挡住脸,变得很烦躁。罗娟娟低头看了看儿子,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背,红了眼圈。(图/文 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苟人志,贵州人,今年56岁,以务农和做石匠为生。今年4月查出患食道癌,于是开始了贵州重庆来回奔波的生活。这已是他第三次来重庆,每次来待上大约十天,做完化疗又返回贵州。六七个小时的旅途颠簸和病痛的折磨,他都顾不上:“贵州医疗条件跟不上,累也没办法,我不想死,多活一天算一天嘛。”(图/刘治宇 文/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苟人志此次来渝是小儿子陪伴,父子俩租住在新桥医院附近一处小旅馆里,每天租金50元,算是最便宜的房间,还有一个公用的厨房,于是父子俩都自己买菜做饭,“出门花销大得很,进了医院哪里都要钱,挂号费、抽血、检查,简直不得了,能节省一点算一点。”(图/刘治宇 文/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来重庆治疗这三次,苟人志第一次花了3万1千9百元,第二次花了2万9千多,这次预计要花6万左右。苟人志微微蹙了蹙眉:“下一次来治疗不晓得又要好多钱。” (图/刘治宇 文/赵昭维)
本期作者:赵昭维 刘治宇
虽然生了病,但是好在发现得早,苟人志精神状态不错,他说家乡有的人生了病,听说是癌症都不去治,因为知道治也治不好,治疗费用还是个无底洞。我问不是能报销一部分么?他笑了笑:“那能报销多少啊!你看我生这病,这一辈子挣的钱都搭进去了。”(图/刘治宇 文/赵昭维)
蜗居求生: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不放弃
在重庆的知名医院附近总有这样一个求医的群体,他们背着重重的行囊而来,蜗居在医院附近那些由民宅隔断改造而成的一个个狭小空间内,他们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倾其所有,有的债台高筑。他们在稀缺的医疗资源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中艰难前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着,哪怕只有最后一丝希望。
25岁小伙大火中失去四肢 没流过一滴泪
吴菊芳,四川巴中人,为了照顾在大火中几近丧命的儿子赵茂浩,49岁的她在医院的陪护床上已经睡了4个月,比起忍受狭小的空间、日以继夜的照料,吴菊芳觉得最煎熬的是看不见未来。
病床上,25岁的赵茂浩就那么一动不动地躺着,这场大火让他双腿从大腿以下被截肢,十个手指有九个被截肢,剩下的一个大拇指直到现在都没有知觉。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他轻轻睁眼看了一下,然后又沉沉闭上。
吴菊芳说儿子其实很坚强,一直没有昏迷,四个多月了一滴眼泪都没流过:“当时换药,纱布从血肉模糊的四肢上拿下,他都没喊过痛,只是忍着,嘴巴直打哆嗦。”
吴菊芳告诉我们,儿子是家里的老大,对两个弟弟妹妹很照顾,当年他原本考上了二本,结果读了一年半,觉得家里负担太重,弟弟妹妹都要上学,于是自己放弃读大学去打工赚钱。但是他从未放弃心中的学业梦,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出事之前都在准备一场考试……说到这里,这个干练乐观的母亲,再也没能忍住眼中的泪水。
“无论如何我都要保住儿子的命!”吴菊芳说从去年4月4日赵茂浩被烧伤,到现在已经花了81万了,这些钱新农合报销了一小部分,网友筹款筹了6万多,其他全靠借。“四处借钱都借遍了,亲戚还帮忙贷了很多款,我的天,这么多钱以后怎么还?”
失去四肢的儿子,高额的欠债,吴菊芳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也想不了那么多。”
母亲乞讨为儿治病 称能筹一点算一点
罗娟娟,今年30岁,四川邻水人。一年多以前,一岁两个月的小儿子周书强被严重烧伤,经过大大小小的手术抢救,花了十多万保住了一条命。但是当孩子的父亲及爷爷等听说后续治疗还需要好几十万时,这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想要放弃:“哪有那么多钱治?”
可是,没有一个母亲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哪怕去要饭,我也要给他治!”罗娟娟说怕他长大了受歧视,好歹脸和手要治一治啊!于是,她背井离乡,踏上了一条孤立无援的求医路。
2017年2月至今,罗娟娟在西南医院附近的出租屋内一住就是5个多月,因为丈夫还要负担大儿子的生活费,所以并不会给母子俩多少经济上的支持,他们就靠乞讨为生,每天的收入不一,几十元到几百元,她都小心存起来。凑够一次治疗的费用,她就带儿子去医院。到现在周书强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九次手术。
罗娟娟租住的出租屋是一间三居室的民房改造而成,他们住其中一间,光线很暗,但好在房东看他们可怜,一个月只收了她700元的房租,加上可以做饭,她觉得这里是最好的容身之处。至于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罗娟娟说她也不知道。
周书强现在2岁半,很淘气,一秒都静不下来,给他一个玩偶,他骑上去乐了半天。可是当我们提出想拍几张照片时,周书强赶紧用玩偶挡住脸,变得很烦躁。罗娟娟低头看了看儿子,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背,红了眼圈。
农民治病花去一生积蓄
称我不想死
苟人志,贵州人,今年56岁,以务农和做石匠为生。今年4月查出患食道癌,于是开始了贵州重庆来回奔波的生活。这已是他第三次来重庆,每次来待上大约十天,做完化疗又返回贵州。六七个小时的旅途颠簸和病痛的折磨,他都顾不上:“贵州医疗条件跟不上,累也没办法,我不想死,多活一天算一天嘛。”
苟人志此次来渝是小儿子陪伴,父子俩租住在新桥医院附近一处小旅馆里,每天租金50元,算是最便宜的房间,还有一个公用的厨房,于是父子俩都自己买菜做饭,“出门花销大得很,进了医院哪里都要钱,挂号费、抽血、检查,简直不得了,能节省一点算一点。”
来重庆治疗这三次,苟人志第一次花了3万1千9百元,第二次花了2万9千多,这次预计要花6万左右。苟人志微微蹙了蹙眉:“下一次来治疗不晓得又要好多钱。”
虽然生了病,但是好在发现得早,苟人志精神状态不错,他说家乡有的人生了病,听说是癌症都不去治,因为知道治也治不好,治疗费用还是个无底洞。我问不是能报销一部分么?他笑了笑:“那能报销多少啊!你看我生这病,这一辈子挣的钱都搭进去了。”
拖家带口倾其所有 我也要救父亲
蒲应翠,贵州人,22岁,刚生完宝宝三个多月。原本可能正享受添丁之喜的她,却因为父亲的一场重病陷入窘境。她的父亲被查出患淋巴癌,病情严重贵阳医学院不收,让他们到重庆来治。
蒲应翠是家里的独女,家中还有妈妈和一位八十岁的奶奶,照顾父亲的重任落到了刚坐完月子的她身上。孩子离不开妈妈,于是她和丈夫带着襁褓中的婴儿,带着父亲,坐上了来重庆的车。
父亲病情比较严重,医院一检查便直接让住了院。蒲应翠说,父亲其实去年11月份的时候就感觉脖子有点不舒服了,那时候在镇里的医院和县里的医院都检查过,可就是找不出是哪里的问题,吃过很多药,脖子的肿就是不消。“医生说没有痛就先观察着,不用管它,谁知道这一拖就是三个多月,病情都给耽误了!” 蒲应翠很是后悔,如果早些到大医院检查可能父亲的病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现在,蒲应翠一家在小旅馆里已经住了半个多月了,房间很小,刚好能安下一张床,吃饭只能去外面买,小婴儿不想在房间里待,总哭闹。但她顾不上这么多,“给爸爸治病要紧,我一定要救爸爸的命,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河南46岁大叔卖“杂炣”20年 一天卖出1500碗河南46岁大叔卖“杂炣”20年 一天卖出1500碗喵图百家号说到杂炣,或许有人会感到陌生和好奇,怎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呢?杂炣,又名牛杂,烩菜,是一种味道极佳的风味小吃!正宗的杂炣是用牛肝、牛肠等牛杂食作主料、再配以禹州特色粉条、油炸豆腐条以及秘制辣椒油等现吃现做的一种“牛杂烩菜”,故而称作杂炣。禹州花石杂炣是一种本地才有的风味小吃。早年间,禹州钧瓷远近闻名,客商云集。用牛骨和几十种调料熬制高汤,再配以牛肝、牛肠、粉条等做成杂炣,风味独特,生意火爆。今年46岁的周书强是地地道道的禹州人,在2004年的时候周书强在传统的牛杂基层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从以前的街边小吃升级到可以真空包装,全国网销。做杂炣的食材,肉料就是牛杂,比如牛肝、牛肠等,素料就是粉条、炸豆腐条,看起来比较简单。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却是要求很高,例如牛肝必须切成薄片。周书强制作的杂炣能够打动消费者,秘密就在辣椒油中,牛油辣椒是关键也是周书强自己熬的,单单制作辣椒油就需要一天的时间,辣椒油里面除了辣椒外还有茴香、桂皮、草果、陈皮等香料。即使平时不能吃辣的食客,来吃杂炣也要放上一勺,只有这样才算吃了一碗完整的杂炣。周书强正在往锅里下粉条,顾客刚刚点了两大碗,她把菜料备好之后,就赶紧抄起这口大锅忙乎起来。周书强从大锅里舀秘制高汤过来,依次放入粉条、豆腐丝、牛杂和葱花,为了保持牛杂的鲜味,一般出锅前才放入。菜料都摆在案子上,牛肝单独放一盘,其他牛肠、牛肚等牛杂混合着放在一起,豆腐丝金黄,葱花翠绿,看起来很有食欲。粉条是当地的特产,正宗的红薯粉条提前用水泡软,放锅里一煮就晶莹发亮,吃起来非常滑口。、杂炣是十元一碗,顾客可以根据喜好在牛肝和牛杂之间做一些选择,周书强店虽然不大,但也连锁10多家。每家店从早到晚可以卖出1500份其中包括真空包装,可见味道之美和这种小吃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喵图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发现被人遗忘的角落,从角落中找故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交易所品种合约
最近浏览品种
以下是热门期货
主力合约报价
品种名称最新价涨跌幅
外盘期货报价
品种名称最新价涨跌幅
数据来源: 倚天财经
PTA(TA1509)
交易所品种合约 至
各月份合约列表
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涨跌停板幅度
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5%
合约交割月份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0:15 10:30-11:30 下午13:30-15:00 连续交易时间:21:00至23:30
最后交易日
交割月第10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交割月第12个交易日
郑州商品交易所PTA交割质量标准
最低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6%
交易手续费
上市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
成交持仓分析
今日在线专家:时岩
期货投资中有疑问吗?那就进来听听在线坐堂专家的投资建议吧。
理财师观点
期货王春禄课程
智慧路上的学者
妃莉娅总代阿俏助理
Tmall天猫_金钻46VIP
主题数:1584帖子数:1684
记录登陆状态一个月
还不是新浪会员湖南衡阳村支部书记“取经”新农村建设的一天
17:56 &&来源:中国广播网&&&&
&&&&  中广网长沙3月28日消息(记者邓文辉 通讯员李镇东)今天,星期一。湖南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红星村村支部书记周书强起了个大早,上午要干一个小鱼塘,有个鱼贩约好前来收购。下午要组织村支两委和组长前往石鼓区松木新农村示范片参观,这是市委宣传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驻村工作队应村干部要求组织的“取经”活动。
  走进红星村,一条笔直的水泥马路从107国道通入。村主任朱三林直夸村支部书记周书强是村里种养大户,种了三亩多葡萄,放了四亩多水面的鱼塘,还有能养两百多头猪的空栏准备买猪崽,是全村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从村部到村支部书记家,一条水泥路分支十余条,直通各家各户。“红星村不算富,但是路很好,周书记费了不少力。”朱三林有些自豪,“全村586人,有100多人移民来的,他们带来了很多新的观念,发展了葡萄种植、水塘养鱼和养猪,现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六千多元。”
  今年刚满50岁的周书强看起来很精神、显年轻。周书强刚把堂屋的桌子擦干净,一大盆的鱼就端上了桌,“一上午都在忙,刚好请了几个乡邻过来吃饭。”他便招呼大家边吃边聊。原来,请来的客都是村支两委和组长。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忙斟酒散烟。酒是上百元一瓶的天之衡酒,一人一满杯,烟是芙蓉王。在衡阳,这是高标准的待客了。
  他们边喝边聊,都夸樟树湾组组长周必书今年赚了个衣钵满贯,卖了70多头猪后,现在还有存栏80多头,目前一头猪可赚600多块,猪肉价还在涨;7亩多田的葡萄正是丰产之时。周必书接过话:“钱是赚了一点,不过养猪风险大,要看市价走,你看周书记家现在不还空着猪栏吗?葡萄种植除了要好种、多产、高价外,如果能深加工那才有钱赚。”
  周书强低调地说:“准备过几天买猪崽,到时候看价格再定头数。今天卖了700多斤鱼苗,却只有5.5元一斤,比去年的价少赚了千多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吃有笑。朱三林接过村支书的话:“下午的参观,就是要看别人怎么赚钱、怎么致富,学回来后才知道该怎么建设我们自己的新农村。”
  中午两时许,来接村官的中巴车来了。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无一缺席,一下子将中巴车坐满了,还有几个没上车。周书强便说:“我开车载几个过去吧。”于是,大车小车,一前一后,驶往石鼓区松木乡新农村示范片。
  尽管细雨朦朦,寒风习习,但村官们却喜笑颜开,这样“走出门”学习取经,让他们感觉心里格外暖和。
  在参观完松木乡灵官庙村特色蔬菜基地、白玉蜗牛养殖点、松木村花卉苗木基地和胜利小区后,村官们自发地组织了座谈会,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发言踊跃,讨论热烈,都说这次“走出门”学习拓宽了发展的视野,增长了创新的知识,提振了建设的信心,回去以后一定要将看到的、听到的好的举措和经验,转化为建设好本村的具体行动。并纷纷建言献策――要建好村医务室、图书室、活动中心,解决好村民的自来水饮用问题......
  周书强最后接过大家的话说:“今天是春分时节,工作队组织我们走出门‘取经’就是送来了春风,我们一定要学习好、消化好,制定好新农村三年发展规划,打造特色农村经济,让村民都富裕起来,将红星村建设成富裕、文明、民主的新农村。”话音一落,掌声雷动。
  在农家乐吃过晚饭后,夜色上来了。村官们回到村时,已快八点了。周书强打开村民日志,开始记录这一天……
责编:谷一平
 |  |  |  |  |  |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668-0040 传真:010-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户高手谈炒股经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