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人不懂技术,怎么能搞好施工技术质量管理问题

查看: 388|回复: 9
本人一直从事的是机械质量管理突然要跳槽做机电质量管理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8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4 积分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8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4 积分
本人一直是从事管理的突然间要做机电质量管理感觉自己特别的后吧不知道大师们是有什么建议。因为毕竟自己做机械已经有8年的工作经验了,对于机电真的很陌生,尤其是电路图不能全部看懂,内心没有十足的自信不知如何下手。请各位大师指点一下谢谢。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8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4 积分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8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4 积分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6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99 积分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6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99 积分
在国内做品质这一行,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些技术层面的知识。下面两个帖子,参考参考。
《搞好质量必须放弃技术》 你怎么看?
品质质量工程师需要强技术背景吗?(调查)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高级会员, 积分 31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887 积分
品质协会高级会员, 积分 31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887 积分
谢谢分享。。。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币3909
职位产品工程师
居住地北京市 顺义区
个人觉得做质量管理,需要懂技术,但是没必要太精通吧.....要是质量部门精通技术,还有技术部门有何用????
让自己变得有价值~~~φ(&ω&*)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初级会员, 积分 4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品质协会初级会员, 积分 4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选择了就只有去学习新行业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做好,毕竟如果完全不懂行,你连哪是重点控制都不会清楚,处理起来会很被动!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8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4 积分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8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4 积分
选择了就只有去学习新行业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做好,毕竟如果完全不懂行,你连哪是重点控制都不会 ...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8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81 积分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8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81 积分
现在有几个就业能跨行的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19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1 积分
品质协会中级会员, 积分 19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1 积分
品质币1709
居住地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主题帖子精华
品质协会高级会员, 积分 34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554 积分
品质协会高级会员, 积分 34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554 积分
Powered by任正非:华为要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 建立起强大质量管理体系任正非:华为要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 建立起强大质量管理体系机智万象百家号  2016年其实对于通信行业,特别是其中细分出来的手机圈,可以说是算是血雨腥风的一年了,虽然这样说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回顾一下今年各大知名手机厂家和家电厂家出现的问题,不得不说还真可能都与质量有关,比如,从iphone6开始的“掰弯门”,后续的“氧化门”,再到至今仍未完全平息的三星Note7的“炸机门”,三星洗衣机的“爆炸门”等等,无不与品控也就是质量有关。华为作为国内最大的通信产品供应商,对于产品质量的管理,更是极为重视,据悉,近日,任正非在华为公司质量工作汇报会上更是重点强调了严把质量关的问题。    据任正非曾经表示,二十年前我去阿联酋,当飞机降落时,西亚非洲司司长告诉我,下去就是中东的香港。当时我不相信,下去一看,然后就写了一篇文章《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迪拜是没有一滴油的沙漠,现在比阿联酋还出名,这就是文化造就沙漠上的井喷。  而华为公司也要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在质量问题上的认识,仍然聚焦在产品、技术、工程质量……这些领域,而我认为质量应该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我们沿着现在的这条路,要走向新领域的研究,建立起强大质量管理体系。  何为质量?大部分企业理解的质量就是指产品和服务质量,而华为已经把质量覆盖提升到文化和哲学层面,以此来建设大质量管理体系。下面分享的是华为内部以电邮讲话【号文发布的《任正非在公司质量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讲话要点:  ●大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从产品、技术、工程质量等逐步介入到思想建设、哲学建设、管理理论建设等方面,形成质量文化;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大质量体系架构,在中国、德国、日本建立大质量体系的能力中心;  ●七个反对:反对完美主义,反对繁琐哲学,反对盲目创新,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员工参加变革,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入实用;  ●华为最宝贵的是无生命的管理体系,以规则、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只要公司不跨,就能无敌天下。  一、什么是大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大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介入到公司的思想建设、哲学建设、管理理论建设等方面,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你们讲了很多“术”,我想讲讲“道”。你们看,法国波尔多产区只有名质红酒,从种子、土壤、种植……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这就是产品文化,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好产品。  瑞士的钟表为什么能做到世界第一?法国大革命时要杀掉那些有钱人和能干人,这些人都跑去了瑞士,所以瑞士的钟表主要是在法语区,其中很多精密机件是德语区的。我再讲一个例子。德国斯图加特工程院院长带我去参观一个德国工学院,大学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他们都在车间里面对着图纸做零件,把这些零件装到汽车上去跑,跑完回来再评价多少分。经过这一轮,再开始学习几何、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所以德国制造的汽车永远是无敌天下。  每个人都愿意兢兢业业地做一些小事,这就是德国、日本的质量科学,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德国、日本这样的精密制造。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种文化?我们要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先进文化,最终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如果公司从上到下没有建立这种大质量体系,你们所提出的严格要求则是不可靠的城墙,最终都会被推翻。  第二,我们要建立起大质量体系架构,在中国、德国、日本建立大质量体系的能力中心。日本的材料科学非常发达,你们不要轻视京瓷,氮化镓就是陶瓷,那是无线电最主要的材料。我们要用日本的材料做全世界最好的产品;德国人很严谨,工艺、管理非常优秀;中国人善于胡思乱想,构架思维问题。我们把三者结合起来,就能支持华为全局性的质量。而且我们用工具、手段来代替人,购买世界上最好的工具,做出别人不可替代的产品,做到无敌,最后就能世界领先。  质量文化、质量哲学问题,其实德国、日本都是开放的,我们什么都能看到,为什么还是生产不出德国、日本那么好的产品呢?我们要敢于在这方面加快发展。即使我们的表格被别人拿去了,他们也不一定能读得懂,不要在非战略地方浪费力量。我在达沃斯讲话,说我自己“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也不懂财务”,有人就说我装萌。但是后面我说“提了桶浆糊,把十五万人粘在一起,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才有今天华为这么强大”。  他不看后面这句话,看不懂,因为他不懂儒家哲学,也不懂妥协、灰度这种文化。我不像西方公司CEO什么都要懂,因为任务就简单明了的那么几句话,然后就是目标,具体做事是业务部门的事情。其实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形成一种文化,共同奋斗构建公司,再加上质量管理。我们现在口号很厉害,大家很兴奋,要把这种热情转到积极的文化当中去。  二、华为公司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量。我们要从以产品、工程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扩展到涵盖公司各个方面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质量不能仅仅涵盖产品、工程。你们现在是基础性理解,这点我已经同意了,你们就先把这一阶段推出去。质量目标我不反对,质量方针“华为承诺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这句话太有局限性,把我们约束起来了。我们的操作可以局限性,但是口号不能有局限性。比如,IT汇报提纲第一句话就应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就是IT部门的纲领,要超前各个部门的需求往前走。  你们写好几篇文章,贴到网上去给大家“洗澡”,然后我们再来讨论第二阶段——涵盖华为公司整体的大质量体系。华为的所有方面都要以效率为中心,都要以质量为中心,一个要多产粮食,一个要产好粮食。我愿意跟你们切开来讨论,先讨论思想体系,形成务虚,执行体系再讨论。达成共识后,目标就清晰了。  第二,华为不能只有一个首席质量官,应该涵盖很多领域。比如国家层面、BG层面、产品线层面……等各级组织都应该有首席质量官,把相应的权利授给他,尽量把责任制落实到基层。这点你们的想法和我是一致的,我认为很好。  第三,在质量问题上,要永远记得七个反对,而且要坚决反对。我们要继续贯彻七个反对,反对完美主义,反对繁琐哲学,反对盲目创新,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员工参加变革,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入实用。我们讲的是端到端的质量管理,要反对局部优化影响了全局优化。现在每个部门都在讲自己的优化,但如果妨碍了全局优化就不是优化。  三、高级干部与外部专家沟通后,要善于输出心得,让更多人吸收能量,推动华为公司的文化进步。    你们与外部理论家沟通的德国、日本质量文化,参加沟通的人都去写篇文章,贴到心声社区上去,对全员开放,来推动华为公司的文化进步。  高级干部要善于写心得,不用通篇大论,就讲自己的理解。我们在很多方面有共识,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争取把表达方式标准化,然后传播出去,要让大家都在这里吸取能量,让年青人可以成长。  今天的士兵里有“明日之星”,“明日之星”就是明天的将军。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能做好,我们就用你。现在有些高级干部基本不读文件,公司文件凝聚了多少领导心血的结晶,每句语言都是经典的。如果只凭自己的经验工作,迟早会被历史淘汰掉。  当然,我们的新生一代能成长,也不能让时代抛弃老一代。要让他们去参加训战结合,接受新的方法赋能。训战结合就是新老混合班,地区部总裁、代表处代表和小青年一个班。  地区部总裁、代表进入循环赋能后,不是要把他一定变成专家,只要他明白我们这次变革的意义,会讲“要得,按刘司令的办”,用领导的推动力能支持专家去变革就行。  四、华为公司最宝贵的是无生命的管理体系,以规则、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争夺大数据流量时代的胜利    五千年来,世界文明古国巴比伦垮了,罗马垮了,但中国没垮。因为五千年的儒家文化,使中国拧成了一个面团。  华为公司最宝贵的是无生命的管理体系,因为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终于半明白了西方管理。只要公司不垮,就能无敌天下,如果公司垮了,这个文化就报废了,管理体系也没用了。  我们要维持管理体系能有活力的持续运行,保持有动能,所以我们要保持盈利,逼大家不能搞低质量、低价格的经营。当然,也不能强调大幅度的激进改进,提出些莫名其妙的口号来。  现在全世界没有哪家公司像华为一样,凝聚了十五万人团结起来冲锋。未来的大数据流量越来越恐怖,我们代表人类争夺大数据流量未来制高点,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但是我们要高度关注刚刚提到的几个问题,因为支撑着华为的命运承载。华为已经走过了农民时代,正走在正规军的路上,我们要学会发射“火箭”、“大炮”……,提高我们对战略的认识、对战术的理解、对具体操作技术的能力,这是时代赋给我们的使命。  公司没有IT支持的时候,我们就是健忘型组织,因为依靠人来固化一个东西,可能上个厕所就忘了。我们现在有了流程IT支持,那肯定是一步步改进。  我们公司一部分以规则、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任何不确定性,逐渐走上正路。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走在正路上了,只是还需要走得更好一些。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机智万象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摄影、互联网以及通信行业等领域的发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步街网_一折特卖优惠券_名品导购_天天折扣今日特价网!
品质6道人工质检+低价全网最低价=步街网每天10点独家开抢每天最多可赚:20&积分&后才能签到&&|&& 系统繁忙系统繁忙。即将为您跳转到淘宝详情页...Copyright (C) 2010 - 2015 步街网◆今日订单0◆◆◆列表◆◆◆意见反馈◆返回顶部◆刘源张院士:他把“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传遍中国_网易新闻
刘源张院士:他把“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传遍中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源张院士,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一间会议室里,86岁高龄的刘老精神矍铄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这个名字对于外界的很多人来说或许有几分陌生,但在学界他是中国质量管理领域泰斗级的响当当人物。头顶着光环、肩负盛名的压力和责任,生活中的刘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操着略带口音的普通话,淳朴而又坦诚地和我们讲述着他的故事。  1946年,他远渡东瀛学习经济,毕业后在学校的推荐下于1950年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继续着自己的游学时光。“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做研究生,钱学森先生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所以,1956年我回国,钱学森先生立即要我到力学所内新建的运筹学研究室工作。能在钱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留恋的岁月和宝贵的财富。”刘老说。  1956年12月他在力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质量管理研究组,开始介绍、研究、应用和推广这一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此后的十年间,刘老在纺织、机械、冶金、电子、通信行业的许多工厂里从事质量管理的试点工作,通过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结合,他认为这种质量管理是能够提高和保障产品质量的新兴科学技术。  正值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刘老没有逃过文革带给他长达九年的牢狱之灾。他说:“当时运筹学被说成是‘管、卡、压’的黑工具。回想这段经历,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那时候孩子只能靠爱人独自照顾,一个女人宝贵的青春和岁月就这样过去了。”哽咽的言语中满是愧疚和歉意。  出狱后,他立即到清河毛线纺织厂和北京内燃机总厂展开质量管理工作。深入群众、跟班劳动、传授科学管理、解决质量问题。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表扬和好评。1979年经他的鼓励和参与促成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的建立,他的奋斗终于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此年,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此后的十余年,他四处奔波,身体力行,把“全面质量管理”传遍了全中国,为中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付出了无数心血。由于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1984年9月,美国质量管理学会提名他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而他对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质量管理上的推动,使得他于1985年10月被亚太质量管理组织推选为该组织副主席,1989年接任主席。  刘老说:“目前,我们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开展情况与国外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缺乏创新意识,二是创新的手段。现在很多企业为了利益可以忘记或者忽略质量的存在和价值,这样创新意识降低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建议政府、企业能够共同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和质量的关系就是,质量是符合标准或者就是不符合标准,要实事求是。用户没有想到的东西我们创造出来,用户没有想到的质量我们制造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他还给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应该坚守的信念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他说:“首先要诚信,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其次是要感恩;第三是要不断地学习。”  刘老懂得生活,锻炼身体、走路、爬楼梯、记日记、下围棋都是他现在生活中的“必需品”。用他自己的话说:“生活上,我马马虎虎,待人接物上大大方方,不如意时哈哈一笑。&我就是这样一个‘马大哈’。什么事情都要往前看,因为眼睛长在前面。”  谈到质量管理,他说:“这是忠孝两全的好事。大家有个国,小家有个个人的家。国家有个发展质量,小家有个生活质量,两个质量都靠产品质量来支撑。搞好质量管理,岂不是忠孝两全。”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用他善良豁达的个性和严谨睿智的智慧,鼓舞着我们,也在感动着我们!  附:刘源张简介
  刘源张&(日-)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49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学士学位。1954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56年至1960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运筹学室任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导研究员。1956年始在国内开展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以来,长期在企业从事试点、培训和普及工作。1960年著作出版的《运筹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开我国管理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产生很大影响。1976年开始,创立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中推行,改变了国内企业对质量的看法和质量管理的做法。为此1979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78年始参与《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制定,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设计、施工、建材的协调处理,于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管理科学重大项目《我国工业生产率理论的方法研究》,从管理学上开创劳动生产率的新研究,被评为管理科学研究的成功案例。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2011年获费根堡终身成就奖。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质量管理与产品技术
& 不懂产品的质量管理就是花拳绣腿。
总结一下质量管理的套路:
懂产品。包括懂得基本原理、工艺和应用。包括横向对比(SWOT分析)。懂产品,就做到了60%的质量管理。
FMEA(或:质量的的影响因素识别)。
系统地布控。包括设计布控方案和落实。
数据收集和分析。
管制(对不合格品)和持续改进。
懂产品而不懂质量管理的的做法的弱点在于:往往不会主动做预防性的工作(容易自我膨胀,觉得我已经懂了,做到这些就行了;质量管理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过是用来对付客户的)——没有FMEA的概念(这个FMEA无非就是ISO9000中的“预防措施”而已的工具化或者格式化而已);不会做系统的布控,或者说缺乏通过系统的层面全面地做好质量(TQM),而仅仅是“抓住重点”,于是一般情况下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偶尔也出现大事,难以让人信赖;基本上不做数据分析,或者说不做细致的分析,只是非常粗犷地了解;往往不太会精益求精,主观臆断地把质量和成本简单对立起来看。
为什么做质量又必须懂技术呢?因为那些懂技术而不懂质量管理的人容易有上述问题,于是并不服质量管理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实际上,人一般都喜欢随心所欲,不想受束缚)——而不懂技术的质量管理人员又只好用许多条条框框才能建立起对产品质量的信赖,于是就会互相不买账,就会出现难以调和的冲突。要把质量管理的原则转化成技术人员不觉得是束缚的东西,要能抓住具体质量管理的要点而不是纠缠在被技术员鄙视的细枝末节中,质量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有技术基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