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各位大牛去长江证券研报做行研的实习靠谱么

当前位置: &
& [上海]长江证券招聘实习生
[上海]长江证券招聘实习生
[原帖] 发信人: darrenvan(darren_van), ◎ yingjiesheng.com◎
题: 【实习】长江证券消费、服务行研实习生招聘
发信站: 饮水思源 (日15:49:39 星期天)
长江证券消费、服务行研实习生招聘
应聘要求:
1.复旦、交大、上财、同济在校研究生(19届以后);
2.能适应加班实习节奏;
3.有行研实习经验优先;
4.对体育、教育和旅游感兴趣并了解优先;
5.靠谱,靠谱,靠谱;
6.实习时间3个月以上(必须保证,谨慎投递);
你能获得:
1.掌握券商行研基本功,完成日报周报等日常工作;
2.首席亲自指点,快速掌握行研分析要领;
3.独立撰写行研报告,为留用和求职助力;
4.公司统一标准工作及补贴
简历命名请按照如下格式:“ 姓名 学校 年级 一周几天”;投递邮箱:services_17int
我们将在近期安排面试,招满为止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0.13.74.178]
相关专业最新招聘信息
热门招聘信息
     
     16家国内券商薪资PK,应届年薪30W起是什么概念?| 附280+券商内部资料&行研报告&笔试面经
今日重点适读人群:准备归国求职的留学生想提前了解国内券商就业市场纠结是否归国的留学生重点摘要:国内券商各部门职能及就业前景分析国内券商薪资及各部门薪资揭秘行业过来人经验分享券商求职5大必备福利(总计1600+资料)【战绩追踪】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难题:毕业求职前几天,USCIS已经宣布今年所有H1B的信息输入已完成。对于今年又没有抽中签的同学来说,后备方案里的“回国”选项,似乎已经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都说2017年中国即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海归潮”,除了继续死守留美期限,留学生归国做券商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虽说同为金融行业,但是国内的证券与国外的投行在部门划分,以及业务领域上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为了帮助有想法回国求职金融行业的同学,更快了解国内券商市场,今天,主页君就带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国内券商行业。国内券商前台4大业务分析大体上有四个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研究业务。具体到个别证券公司,不一定四个业务都全,比如中金公司的经纪业务规模就比较小。1经纪业务 经纪业务最为广大投资者熟悉,为投资者提供代理买卖证券服务。在公司总部一般有经纪业务总部,管着全国几十个或者几百个证券营业部,而这些证券营业部通过现场或者非现场的方式给投资者提供了股票、基金买卖的平台。经纪业务的收入第一靠天吃饭,第二如果光靠佣金前景不好。当然,现在证监会逐渐会放开营业部的业务资格,目前只允许经纪业务(包括代销基金),将来会允许代销各类金融产品。营业部如果能转型为为总部提供资源和客户的场所(给投行、资管部门介绍业务),未来前景会更好。&再说说经纪业务管理架构,一般是公司经纪业务总部,下面可能直接管几十家营业部。经纪业务总部一般就负责营业部管理、绩效考核、客户管理等、还有以公司名义总对总谈业务(如基金销售等),营业部么,就负责冲在最前面销售了。&如果从就业和发展情况来说,经纪业务总部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但是目前一般都要硕士了,一般地点多是在公司总部一起的。2投行业务 关于投行,媒体通常说的天花乱坠,仿佛从业人员个个都是身上冒着金光的,说投行那是明珠中的明珠。投行业务比较广泛,说的直白点,投资银行业务就是直接融资,相对于商业银行借贷就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直白的理解就是:直接从市场(机构、散户)募集钱,收取个募集费;间接融资就是:你我他把钱给了银行,银行也不知道拿了我们三个中谁的钱借给你企业,收了存贷款的剪刀差。投资银行业务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无非就是:券商的投行,你有资格做IPO(证监会规定的);银行的投行,也一样,帮企业发个短期融资券、发个票据,都是一种融资;信托的投行,无非就是帮企业弄一个信托计划,直接给客户提供融资。本质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产品,券商的产品就是IPO、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等;银行的产品就是各类银行间市场工具,比如PPN,短融、中票、企业债等等;信托公司就是一个信托计划。 其实要做的事,就是三样,承揽、承做、承销。&就整体而言,投行收入是远高于券商其他部门的水平的,尤其是保荐代表人。投行人员一般都是满世界窜,跟项目跑。一般证券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点,所以一般你不会呆在投行总部(除非你做行政,后勤、内核),一般都在什么北京、上海等城市驻点,和总公司联系不多。&投行的主要技术含量在于产品结构设计,不是说准备个IPO的材料,也不是如何编一个故事;而是可转债的转换价格、比例,比如权证的价格,学金融的同学应该都懂,点到为止。&3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部相对经纪和投行来说年轻点。目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类似基金管理+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的集合。因为从证监会批准的业务来说,大致而言有三类,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里面还有一个限额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俗称大集合,干的事和目前公募基金类似。限额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俗称小集合,客户资产在100W以上的,类似阳光私募和集合信托业务。投向更灵活,收费方式更灵活。&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单一客户的委托(区别于集合)。现在主要做的是通道业务。专项资产管理: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目前主要是装资产证券化,也就是ABS。&资产管理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他是证券公司内部横跨融资、投资的一块业务。他可以做交易、可以做通道,可以做分级,买方卖方都可以兼顾。这个意义很重要。回顾刚才提到的经纪业务,那就是一通道;投行业务,那就是融资业务;下面会提到的自营业务,那就是投资业务。而资产管理业务,把这几个都打通了。收入主要看主动管理规模,因为资产管理有一部分是收业绩提成的(和私募类似),所以如果行情好的时候,会比基金公司收入高很多。4自营业务 自营很容易理解,就是拿着证券公司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买卖。有人说很爽,嗯。是很爽,但是风险也很大。&其实做买方,不是你想的那么轻松,不管是公司自有资金也好,投资者资金也好。首先,资金量要大;第二,诸多限制;还有股票池,禁止池,不在股票池里面的股票不能买卖,在禁止池绝对不能投等等。你要买股票?行,那你先提交报告,在投委会上通过才可以入池,才可以买卖。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某基金经理病床上还在看报告的新闻。这行业,不付出苦功是不行的。&所以说,在券商搞股票自营不见得那么好,当然行情好的时候也能赚个一大票奖金,行情不好,或者自己业绩做不上去的就很悲剧了。从归国就业而言,如果你不是高富帅,没有父辈的资源优势,如果进了证券公司,只有默默的切合你自身专业和学历,做好本职工作。公司招聘主管和人力资源主管不会过于走眼,给你安排过高或者过低的位置。至于别人能赚钱发达,自有其道理,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16家证券公司薪资排名金融行业的工资收入在我国一直都是排行前几的,可是在不同的金融公司,工资待遇相差也会有很大的距离。主页君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国内16家券商行业收入排行榜,一起看看这些无法直视的年薪吧!116家证券公司薪资排名 以下数据仅做参考| Source: 东方财富Chioce数据金融行业中,证券业工资最高,人均年薪74.99万元。完爆五大国有银行人均15万的薪酬水平。保险公司人均薪酬17.32万元,银行人均薪酬15.90万元。从公司看,东方证券工资最高,人均年薪102.45万元,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获得第二与第三。排名垫底的国元证券人均年薪仅为41.8万元。农业银行工资最低,人均薪酬9.83万元。除了基础薪资,另外各个券商给出差补贴在50-300左右每天,一般的在100-150左右。一般券商的出差强度超过200天每年,所以出差补贴也是收入的一块,所以进投行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适应这种出差生活,毕竟长期出差会影响,比如感情之类的。节假日也会发些过节费,探亲费,春节红包,每次会有1,000-5,000,一般一年也要发个两万。其它什么交通、通信补贴,制装费,餐补之类的,一个月加起来也有两千。所以基本上一般的投行一个月平均收入1万还是有的,虽然比不上中金、中信和外资投行,但是比起其它行业来还是强不少的。外资的投行IBD的基本工资普遍在20万以上,分红也多多,一般年收入在30-70万不等,不排除个别很高的。22016券商经营业绩排名一览&|source: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具体来看,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在业绩上的强强对抗颇为激烈。营业收入方面,此两家证券公司2016累计均超过200亿元,国泰君安以233.40亿元居第一,中信证券以211.24亿元紧随其后,另有6家券商营业收入合计超过100亿元。在可同比的20家证券公司中,营收较2015年平均有约40%的降幅,国海证券同比降低最少,仅-27.77%。净利润方面,国泰君安依然成为赢家,2016年累计净利润达到104.38亿元,中信证券为80.08亿元。仅从月报公布和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合并口径的数据来看,前者有望打破后者在净利润上连续10年的冠军地位,这也将成为年报的一大看点。同样,净利润可比数据上,20家证券公司平均同比降幅达到50.64%,长江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下滑不到40%。证券公司各部门薪资水平以下数据仅做参考1经纪业务部 下设营业部、服务部等,大的证券公司往往有几十个营业部,还有上百个的,分布在全国各个城市。平常所说的证券公司,其实只是经济业务部下面的营业部,收入和总部有很大差距。营业部主要是靠客户交易佣金吃饭,交易量越大佣金越多,营业部客户经理收入一般和地区收入水平挂钩,一般4,000月薪就算高了。2投资银行部 主要是做证券发行、承销工作。主要岗位有总经理、保荐人、项目经理等,保荐人收入最高,行业平均30W以上,年底收入看项目提成,做投行就是太辛苦,老在外面跑,赚得辛苦钱。3投资部门 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叫做自营部门,一般叫做证券投资部,接受客户资金投资理财的部门叫做资产管理部。主要岗位有总经理、投资经理、研究人员,固定工资一般在30W+,10W-20W,10-15W,年底奖金看业绩提成,各个公司不一样,牛市分个三五十万很正常,熊市里面一分没有也很正常。4研究所 研究所的收入比较稳定,固定工资一般在30W+,10W-20W,5-10W,年底奖金一般在固定工资的50%左右,现在研究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像中信、申万这样的大公司里面的高级研究员一般收入都在30w以上,如果是《新财富》上榜的一般身价在50w往上,小公司则差很多。5其他部门 主要是后台如财务、稽核之类的,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估计介于总部业务部门和下面营业部之间吧。其实证券公司收入还没有基金公司高,国内证券业收入等级是:合资基金-内资基金-证券公司,合资基金研究员一般30w+年终奖,基金经理一般50W+年终奖。证券行业职业晋升机制相信,大家在考虑是否从事这份工作时,除了薪资,现在可能更多会考虑,这家公司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未来晋升途径。Deloitte16年发布的最新报告中,终于全面展现了上市证券公司的人才激励现状及趋势状况。人才的激励制度目前分为中短期激励机制、长期激励机制和合伙人机制。1中短期激励机制 报告指出:中短期激励导向更趋近于,注重“团队”与“个人”价值贡献的高激励模式;提奖机制三要素(提奖模式、部门定位与部门发展阶段)之间,仍需进一步有效配置;每项要素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不同业务条线的利润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提奖额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团队层级架构增加、事业部等组织架构调整,存在多种奖金分配模式。2长期激励机制 截至目前,证券行业的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尚未正式出台专项政策;与之对应的是整个行业对于长期激励的需求愈发强烈。模式一模式二长期激励呈现多种创新模式:上市公司借道集合理财计划或委托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拟上市公司试水“QDII+资管”模式等;另外,创新型的合伙人机制初见端倪,呼之欲出,共建共创共赢共担的合伙人治理理念是大势所趋。以下回答整理自知乎@多帝(证券公司投资经理)只是一项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风光和刺激,也很难摆脱靠天吃饭的行业格局,同业竞争中拼价格还是常态,公司内部也是在与风控合规的纠缠中,与做成项目拿到奖金的期待中日复一日。@Sheryl(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工作强度大,对好学心理素质强的新人来说成长速度快,对性格弱的新人就是地狱,典型的丛林法则。回报和努力成正比,报酬高于大部分行业但要突破上限需要心机、运气和机遇。@无聊过客(投资银行)几乎你叫得出名字的所有连锁酒店,从七天如家到威斯汀希尔顿我都是白金会员,南航和国航累积的里程够绕地球好几圈,但是回家的时候会被保安拦着登记身份证。@一只狗(CPA/举铁菜鸟)1、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2、去哪都问能不能开发票3、兜里的发票比钱多4、几个月就能拿到xx航空的金卡,甚至白金卡5、对城市的机场/火车站比对城市的其他地方更熟悉6、xx约车优惠时充值上万元7、全国很多地方的酒都喝过希望早日拿到SPG、IHG等的金卡@可以只有影子吗学统计混证券投行的差一点儿先生投行不会给你慢慢学习的机会,要快速理解记住各种新知识。领导只负责派活儿,你只能选择会。一周工作6天是常态,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剩下那一天是硬挤出来让自己去运动运动保持健康的。因为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依托平台可以接触一家企业真正内部的安排。比较接地气的了解微观经济体的运转模式,对身处的经济环境有更深刻直观的理解。软实力到硬实力得到压迫式锻炼,一年顶别人两年。喜欢出差、熬夜的孩子不要错过。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IPO的话可以一个半月不着家……@匿名用户比如说,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做尽职调查,衣服穿得厚厚的,写字都不方便;晚上喝完酒,然后因为时间比较紧,你头晕晕的还得在酒店继续工作,真是对你毅力的一种考验;明天星期六了,原本以为可以休假了,突然一个电话跟你说,你明天出差。(刚开始出差都是蛮期待的,可以见识下各地的风土人情,当出差多了,也就麻木了。)每次的差旅费,住宿费,餐费报销都要延后两个月左右,自己垫了好几千块;每次发工资,看到那个数字,总以为我之前的报销款到账了。总以为我的征途的星辰大海,总幻想着有天我也可以去证券交易所看我的顾客敲钟,一切都是我留下来的理由。确实,投行比起其他行业压力大了点,可以稍微快点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而且能在投行当上领导的都有他自己能力独到的一面,能跟着这些人学习,个人感觉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王海(投资银行 法律 金融)长期出差,而且出长差,时常让人有漂泊的孤独感。时而需要加班熬夜写材料,这个主要取决于项目阶段和周期。可以获得企业的全部情况,包括经营业绩、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甚至一些行业潜规则和勾兑都会在访谈中和于董秘或CFO接触中知晓,当然偶尔也会得到许多公司的高层的八卦。这个平台可以给予新人在短时间获取许多信息,同样的五年职业生涯肯定比在一两家企业坐班获得的东西多。需要保持一直学习的状态,资本市场很多东西一直在变化,玩法在变,法规在变,需要一直学习,工作十年以上的保代都在每天整理归纳学习资料。企业会报销餐饮和住宿,所以开销小,如果是个勤俭的直男,不好打扮不在乎生活品质之类的,没啥开销,还是能攒到钱的。基本上感情生活会受到不小影响,稳定的要么是大学就谈恋爱谈了好多年毕业两年就结婚了,要么是迟迟不结婚,到了很大年纪才结婚或者离婚,中间这些年到处出差是是非非谁又知道。@陆家嘴小屁孩(金融 会计从业者)刚毕业进的投行部出差频繁,最夸张一个月去了四个城市,一个半月在路上度过。 项目周期死长,写材料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最后项目不能成功IPO失落感特别大,当然也可以更加详细的俩了解企业的情况,营收业绩,净利润,资产负债,内控体制等等,一些二级市场的内幕也是结肠接触,八卦那就是更少不了的,做了俩年时间成长蛮多,做人处事都有个一定分寸感。另外就是学习能力提升太多,像新三板刚出来的时候政策研究,老板的扩容,注册制等等,市场规则在变要学的东西也要更多,所以基本上在路途中要么处理公事要么看出学习。优秀的人比如哈佛的,罗切斯特的,双证都有,家里背景一问都吓一跳的那种大有人在,最重要保持谦逊的态度跟人家学习。考证书对求职国内证券有没有用?一般国内的劵商招聘时会要求要CFA,CPA,或者通过司法考试之类的要求,研究生学历,(CPA,CFA倒不用全部通过,一两门课程就够了,全部通过最好,不过国内劵商的话,认为有CFA更全面一些,另外通过CPA后,去考保荐代表人的考试会容易很多,法律知识的比重很大,律师考这个相当有优势。)有投行实习经验是最好的,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验也可以,或者律师事务所经验。大一些的券商或者外资投行看综合素质,也看证书,总之证书是加分。但是,留学海外几年的我们,想要归国和730万应届毕业生抢offer,只有留学背景就够了吗?本文由DreambigCareer独家整理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合作请联系:本期福利 Ⅰ,200+份国内券商行研报告Ⅱ,20+本证券基金历年实习校招笔试面试经验资料包Ⅲ,100+七大券商内部培训资料和研究方法资料包包括:中金、中信、瑞银在内的七大证券公司涵盖:保险、证券、银行、传媒、电力、石油等几十个行业的研究方法Ⅳ,9个G 2017最新CPA、CFA考证资料Ⅳ,800+Excel全方位教学视频280+数据分析教程,350+进阶技巧教程,200+公式强化教程Ⅴ,600+归国求职中文简历模板本期福利领取方式关注DreambigCareer公众号后台回复【证券】即可查看福利领取方式回国高薪求职直升机战略合作直接内推权威数据解析留学生归国求职现状点击下图即可查看更多关于你归国求职的新路径▼▼▼DBC Offer榜斩获精英offer,你也要有一张
微信号:dreambigcareer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DreambigCareer是由800+来自 J.P. Morgan, BCG, Deloitte, AIG, Google, L'Oréal等全球职场精英创办的求职咨询平台。为留学生提供最专业的一对一求职辅导,提高留学生海外职场竞争力。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回复本文][原帖] 发信人: figotong(figo is coming back), 信区: PartTime
题: 【实习】长江证券研究部行研实习生(上海)
发信站: 饮水思源 (日14:57:00 星期天)
大家好:不好意思打扰大家,长江证券研究所又来招人了。在长江的工作很辛苦(可能是
上海券商里最累的之一吧),但这里肯定是实习生成长最快的地方(没有之一)。在这里
有一群认同“不论出身,可以凭借自己努力,闯出一片天”这种平民企业文化的人,如果
你愿意付出,期待收获,我们诚邀你的加入。我们希望大家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能共同进
步,希望这份实习能给你以帮助。但也奉劝那些期待高品质生活,周末能过过小资生活,
晚上能早早睡觉的同学,不要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我们要招的实习生,就是要想留下
来,能留下来的人,如果您无法认同我们的工作方式,希望您谨慎考虑。
招聘职位:长江证券研究部行研实习生(上海):
具体要求:
1)2014年及之后毕业(非常重要,感谢13年毕业同学的关注和支持,本次招聘只针对非应
届毕业生)
2)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按时完成工作,醉心于学术的同学请三思;
3)愿意长期实习(包括寒暑假不能休假)
4)知名院校毕业生
5)请使用个人邮箱,按要求书写标题,勿使用专业网站工具投递。
我们为您提供:
1)公司统一安排的学习培训以及各行业小组的交流学习;
2)与资深的投资研究人士交流;
3)实习补贴70元/日和工作餐(中、晚餐);
有意者将中文简历发送至邮箱:
邮件标题请按以下格式填写:姓名_专业(本科学校) _专业(研究生学校)_ 一周能来的天数
_CPA、CFA情况
我们将尽快择优安排面试,感谢您对长江证券的一贯支持!
==================================================================================
figo is coming back!!!
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
♂、WW.YINGJSHG.COM♂、:·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0.22.177.149]
。www.yishe.com@。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上不可能生存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
相关专业最新招聘信息
热门招聘信息
     
     苹果/安卓/wp
积分 4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7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涂鸦板,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显身卡, 匿名卡, 金钱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隐身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变色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餐具签到天数: 61 天连续签到: 61 天[LV.6]常住居民II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05:41 编辑
很 多人问research,大家讨论得也很多,发现很多人对equity research的认识有点点片面。自己碰巧对这个行业知道稍微多点,所以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个行业历史和现状有些不同,国外和国内的情况也不一 样,需要区别和全面看待。当然,一些东西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见得都非常正确。我也不是完全雷锋精神或者为了攒rp就写那么长的东西。我把Research 从产品上先分为debt,derivatives和equity的三大类。但似乎常常,前面2类放在一个大的部门里一起做,这一类往往要求好的数学功底, 好的modeling能力,其实觉得一些类别的quant也可以归类到这里。固定收益类研究的analyst的确一直地位不高,bonus比例比较固定且 不高,我的理解是analyst们提供的是差异化很小的差别,基于数学和model的东西你很难做出比别人差很多的结果出来。Portfolio manager和trader似乎也不大重视他们的分析。自己对这一类了解不多,也没有太多兴趣,所以不多说,上面要是说错了什么大家见谅,重点还是说 equity research。equity research这个行业可以说由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正式奠定基础,通过对公司的fundamental的分析判断公司的价值,从而给出买卖建议。做 equity research的部门一般是研究部,做equity research的人一般称为analyst,中文可以叫分析师或研究员。
研 究部内部分工研究部一般有3类分析师,宏观分析师(他们一般被叫做某投行或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策略分析师,和行业分析师。宏观分析师顾名思义,做有关 地区国家经济趋势,货币政策等的研究,一个例子是现在很热的brics金砖四国这个概念,就是由gs宏观组提出。策略组主要从产业角度判断一个地区或者国 家市场的行业或板块冷热,比如他们会建议超配零售行业,平配电器行业或者建议关注整体上市概念。宏观和策略组不会直接关注某个公司,人不多,一个地区大概 合起来5,6个,研究部的大部分由行业分析师构成,他们一般按行业分工,直接cover公司,对单支股票给出评级和买卖建议。在行业内,宏观和策略分析师 往往要求很强的背景,他们往往是top school的phd,有一流大学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经历,国内的要求一般没有那么高,但也不低,无论国内外,宏观策略的首席的分析师年 龄一般在40岁以上,整个research部分的head往往也从他们中产生。在global bank,宏观和策略分析师能做到MD,但行业分析师一般只能做到ED。相对来看,行业分析师就是相对年轻的一个群体,国内硬性要求行业分析师有 master以上学位,global bank一般不要求,但是没有的话,是个劣势。
买卖方区别Research分buy side 和sell side两类。Sell side主要包括投行的研究所和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研究所。Buy side包括mutual fund,hedge fund,insurance company,pension fund 还有其它的一些机构 。功能上的区别直观来说就是sell side是忽悠别人买卖股票的而buyside是自己买卖股票的。Sell side对盈亏结果并不负责,它们服务于buy side,所以他们要能写,会讲故事,总的来说就是要能忽悠。Buy side主要是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也参与一级市场,直接对自己的资金负责,所以他们的压力更大,强调独立判断,不盲从市场的素质。但两边都很强调好的逻辑 和network,尤其是network,这是你能够区别于其它analyst一个很重要因素,也是买方非常看重的卖方analyst的一个因素,因为 public information和基于其的分析能带来的价值不大,只有少数人才能获知的information才是有价值的。sell side也有些为自己的principle负责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的人,一般是trader,相对于以fundamental investment为投资策略的buy side相比,IB的trader一般作market makeing,speculating,relative arbitrage, 总体上 holding period要短得多。Sell side研究所人数比较多,一个行业往往几个analyst一起看,大的研究所一个大的地区能有6,70个analyst,每个analyst还有几个小 弟小妹support。所以对行业的研究一般来说比较深入,他们可以称为行业专家。Buy side人少些,往往一个人看2,3个行业,他们更重于对投资机会的把握而不是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当然,对行业的深入理解也是一个把握投资机会的一种途径 和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具体来说,buy side研究队伍的大小取决于公司规模,文化和市场环境,大的公司往往分析师人也多,但一个区域市场的研究团队,超过20个的很少。
行业 的历史和现状(美国和中国的情况)在美国,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正式奠定行业基础开始,证券分析成为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70年开始,由于卖 方经纪业务的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卖方开始建设自己的研究部门以提供差别化产品。研究部成为销售交易部门的重要支持,成为赚取佣金的重要力量。直 到互联网泡沫以前,分析师一度相当有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其实,地位也是来自市场影响力和利润创造能力。卖方分析师对于一个投行的意义大约有以下几点:1 最简单直接的:赚佣金。在美国曾经一度是,没有好的研究部的支持,经纪业务很难展。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机构的佣金部分,虽然受股权关系的很大影响,但是研 究力量是相当重要一个决定因素。2 对投行业务的支持:市场对分析师的一大诟病就是分析师与其服务的投行利益牵连,从这里也能看出分析师对投行的意义,分析师会给公司投行部门客户的股票好的 评级基本是行业常识。分析师的市场影响力对投行业务的支持,使得分析师能够从投行项目中分到不菲的bonus。美国现在已经不再是这样的情况,但中国的情 况仍然是这样。3 对投行principle 投资或者asset management部分的支持:明星分析师对市场的确能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至少短期上影响股价20%的变动是很平常的。所以随着明星分析师的投资建议 进行买卖操作,潜在的利润相当可观。总之,在互联网泡沫之前。明星股票分析师绝对是华尔街的明星,超然的地位,高收入,广泛和人脉关系。互联网泡沫破裂, 随后的安然,世通等丑闻。使得人们开始反观和责问卖方分析师们在这些过程中的表现,当得出他们是主要的为虎作伥者之一的结论时,分析师的形象,影响力,收 入都大幅度下降。分析师和投行分bonus似乎成了美好的历史。同时,出于对卖方的不信任,一些买方开始重视建设自己的研究团队。在中国,证券分析还是个 年轻的行业,大约在2002年之前,市场都是坐庄炒作为主流,基于基本面的分析并不主流。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财富分析师排名,也是从 2004年才开始。所以,卖方证券分析这个行业不仅没有经过丑闻的洗礼,而且是才起步不久,影响力日增,05年之前是熊市,分析师身价尚不高。06年大牛 市开始,分析师能给机构带来的价值大增,各大机构都给明星分析师大幅提高收入水平以争夺人才。除了工资和bonus的收入,国内市场有个传统,就是分析师 们几乎没有自己不炒股票的,而明星分析自己的portfolio的performance,当然相当不俗。还有别的,不合适多说。至于研究部是front office还是back office,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定位,有些归作back office,有些公司算作front office。
分 析师的发展路径前提是如果你已经做到分析师了,自己独立cover公司,独立署名发报告了。在research部门做support不算。卖方分析师可以 一直做到老,做权威的明星分析师。这里插进去一个对卖方分析师评级的介绍。分析师的performance很难量化的考量。一般对他们的评价根据一些有影 响力的杂志的排名。国际上最有权威的是Institution investor 简称II,亚洲有Asia Money,国内是新财富。杂志向机构投资者发放选票,有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打分,最后根据投资者资产规模加权平均其打分,分行业对分析师排名。这些排名 对卖方分析师相当重要,上榜几乎意味着一切--加薪,升职,跳槽到更好的地方,最关键的还是市场影响力。一般来说,行业排名总靠前的分析师,都可以叫明星 分析师了。由于投票权掌握在买方手里,买方也是客户,所以买方是否是要更有&地位&一点,是卖方分析师和sales献殷勤讨好的对象。尤其是即将排名的季 节,卖方分析师到处marketing,展开拉票的浩荡攻势。另外一个比较多的路是去买方,做buy side analyst。可以去mutual fund,hedge fund,PE等等。卖方分析师还可以改行,改做sales,I banker比较常见。分析师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和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和上市公司以及和投资者的广泛的network,对做sales和ibd都 是很好的优势。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去实业界,做CFO或其它高管。凭借的是对行业和对资本市场两个方面的深入理解。买方分析师出路就窄多了。一般来说,选择 做买方分析师的时候,都是为了能将来做投资。Hedge fund manager, mutual fund manager, 或者其它机构的portfolio manager。(注:分析师不是成长为fund manager的唯一途径,另外一个很大的来源是trader。这个主要看fund采取的investing strategy)在没有做到可以直接投资分配资金的人的时候。买方分析师一般都只在买方的圈子里跳来跳去。也有买方分析师又去卖方的,但是很少。这个一 个方面是因为买方分析师平均来说比卖方的更有资历些。还有就是当你做惯了被人服务和拍马屁的对象的时候,是不大习惯再去服务人家,拍别人马屁。所以,卖方 分析师是个更安全的起点,未来更多选择。但是买方分析师门槛往往更高,如果你的理想是做投资,那么直接去买方当然是更快捷的路径。
机构比 较卖方国际上总的来说UBS,ML,GS的研究比较强,buy side的研究不为外界所知,所以其水平难以衡量(performance和研究力量有很大关系,但不全由研究水平决定)。但是,从中国的学校要人去非大 中国区作equity,基本不大可能。equity research当你做到分析师之后,你的工作的1/3,就是和上市公司沟通交流。自己人当然更多network,也当然更容易感觉亲切。所以,看中国的 情况。Global bank中只有gsgh和ubss有license在国内做A share的sell side research。有些公司说是招research analyst,但如果在国内做,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equity research,。内资机构里比较好的卖方研究所有cicc的,中银的,中信的,申万的,国君的,招商的,国信的,光大的。新财富对研究所去年的排名是 国君,申万,招商,国信,中金/中信今年的排名中信,申万,国君,招商,国信。中金掉出了前五。但是Asia Money的排名 CICC今年取得了好成绩,第一次排上第一,超过gs,ubss等等。我的理解是,在这种大牛市中,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更看重对新热点的挖掘,对信息的获 取而非对基本面的深入把握和持续严谨跟踪。相对于外资行,CICC研究能从中国的企业哪里拿更多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更多是一个rumor centor,所以CICC06年能赢过它们;但是相对于国内其它研究所,cicc研究员功底更好,分析能力更强,但是挖热点,挖新牛股,拿第一手消息的 意愿和能力都不强,cicc的sales对国内机构不够那么重视也是一个原因,所以其它券商在这类排名上赢过cicc。
万分感谢楼主的热心指导
总评分:&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出于一个应届毕业 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下公司选择:GSGH 现在对A股的研究做得并不是很好,UBSS还没完全起步。如果一个应届生去gsgh或者ubss,是从BA做起,没有master应该比较难升到 associate,master要升到associate需要3年。Associate是你能够看几个公司,署名发报告的基础。看地区的整个行业的,一 般都是vp以上。从毕业开始,顺利的话要5年。硕士去CICC直接做associate,现在的年景,加上bunus收入应该比去gsgh做ba 稍微多一点。1年往往就可以直接看些公司。因为cicc人少,不少还往外行跳,所以新人出头的机会多,说不定很快就能看一个行业。相对而言,个人觉得 cicc是比gsgh,ubss更好的选择。中信整个公司实力强,发展趋势好,收入水平高于其它内资券商。但其研究部以挖人的形式,使其排名一举大幅度提 高,但是公司文化尚未融合,对新人的培养机制还没建设好。另外,人员流动性差,因为研究员都是大牌,中信的薪酬在国内仅次于cicc,不会流到别的券商, 年龄比较大的研究员往往不原意再去买方。中信的大牌研究员英文总体又不是那么好,流动不到外行去。所以,在研究部这个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地方,新人出头很 难。国君研究所network很强,但有类似流动性差,新人难出头问题,但相对中信,国君的entry level薪水低了不少,所以吸引力更显不足。这两个地方,做到独立署名发报告看行业,平均大约要2年以上,现在的情形估计更长,运气好除外。相对而言申 万和招商平台和中信国君比并不差,人员流动性好些,新人成长和出头机会多些。所以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国内的买方的话研究实力不容易观察。但是业内比较公认 的是易方达的研究是最好的。总体来看公司,业界比较公认的标准是首先看股东背景,然后看资产规模,再然后看投研团队,再然后看其它一些别的因素。于是,银 行系的基金由于其强大的股东背景,不愁衣食,业界普遍看好其发展,事实上银行系基金成立时挖人的能力和之后资产规模扩大的速度也使得它们显得很耀眼夺目。 但银行系也有问题,一股独大和国有银行的薪酬体制使得大股东限制下基金公司对投研人员的激励不足,在牛市存在人员流失的可能。现在三家银行系中,工银和交 银做得好些,建信投研差点。其它的基金中,目前处于第一阵营的大概包括北京的嘉实,华夏;上海的上投,海富通;深圳的南方,博时;广州的易方达,广发。买 方往往人少,所以不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别人占着你就无法出头的问题,如果应届去工作,1年后往往可以独立看行业。这些公司中,应届的发展(也就是从毕业 到成长为基金经理的速度)以嘉实为最慢,易方达广发最快。
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不朽著作《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第一版正式出版,宣告证券研究从一门荒诞不经的江湖手艺,转化成了一门拥有科学标准的正规行业。《证券分析》一书此后修改了四次,但目 前最流行的仍是1934年的所谓“经典第一版”。虽然这本书中涉及的绝大部分定价模型都已经失效,但其根本立足点被完整地继承了下来:证券研究的目的是通 过对财务报表的研究以及对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测,找出被市场低估的证券,并推荐投资者买入和持有;与此相反,那些被市场高估的证券则应该被剔除在投资组合之 外,甚至是被卖空。与大多数中国投资者想象的不同,华尔街的证券研究从一开始就不包括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技术分析只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段很短的时间内流行过,并且在《证券分析》第一版的序言里就遭到了格雷厄姆的无情批判。格雷 厄姆的著作从根本上瓦解了技术分析,直接导致它被淘汰出了历史舞台。今天,在华尔街的确仍然有人画技术图表,但他们的人数只是基本面分析师的百分之一左 右,而且在江恩逝世之后,从来没有一个分析师是因为分析技术图表而成名的。华尔街当然也重视所谓的“技术信息”(Technical Information),但那是指短期内的供给需求、成交量等市场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根本不属于研究部门,而属于交易部门。此后的二十多年是乏善可 陈的,因为美国大股灾结束之后用了二十五年才恢复原先的高点。在年代的大牛市行情中,中小投资者进入了市场(多半是通过Merrill Lynch或类似的零售经纪机构),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者基础被骤然放大了,所有的投资者都需要信息。于是,许多第三方研究机构诞生了,他们如同今天中国的 股评家或证券分析网络一样,提供着大量千奇百怪、经不起推敲的研究报告,有的是根据扎实的基本面研究,有的则是对未来信息的捕风捉影。大型的投资银行和基 金都有自己的研究部门,但他们离市场的中心很远——附带说一句,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当一个分析师离市场太近的时候,他就无法做出冷静独立的判断了。 1970年代之前,证券分析仍然是一个乱糟糟的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切实可靠的定价模型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但这个行业太零碎了,缺乏大机构的力量。但是在 著名的“五月日”(May Day)之后,监管部门允许投资银行和经纪公司在交易业务上展开激烈的价格战,交易与经纪费用一降再降,机构投资者在选择交易商的问题上也越来越挑剔了。 这样一个发生在交易业务上的重大变革,竟然直接促进了研究业务的发展壮大,恐怕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测到的。理由很简单:既然大型投资银行必须与中小经纪公司 争夺有限的交易业务,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大型银行的优势呢?除了为投资者提供更小的价差(Bid-Ask Spread, or Bid-Offer Spread)之外,恐怕只有研究报告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的个性了。于是,研究部门居然成为了投资银行销售与交易(Sales and Trading)部门最有力的支持者,如果没有这个部门,许多交易员和销售人员恐怕根本拉不到任何业务。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自己的研究人员是有 限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卖方研究人员提供最新消息、对利润的预测以及与上市公司领导层接触的机会。久而久之,买方和卖方的研究部门都发生了显著的质 变,一个越来越倾向于决策——也就是最终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定,另一个则越来越倾向于支持——也就是为决策提供一切准备工作。现代证券分析行业的格局就这 样形成了,此后虽然有一系列调整,却并未伤筋动骨。除了握有资金的买方分析师和握有关系的卖方分析师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经常被忽视的分析师,即所谓“第三 方研究机构”的分析师。在2000年之前,这类机构中最著名的有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和费奇(Fitch),即所谓“三大评级机构”;此外,晨星(Morningstar)和Lipper也是不可小 视的力量,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共同基金进行评级。证券评级听起来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实际上却被一系列死板的模型控制着,评级分析师根本不像买方或卖方 一样具有预测和创造的激情,他们的任务只是保证事情不要变的更糟糕而已。至于基金评级,对于糊弄中小投资者来说已经够用了,但对真正的大投资者来说,根本 无须相信,也不可能相信。结果,所有评级机构的待遇都比较低,无法招募到真正出色的人才,而且被视为一个死气沉沉的行业。但是,自从2000年网络股泡沫 破灭、2001年安然破产和2002年世界通信破产之后,卖方分析师已经变的声名狼藉。其实每个机构投资者都知道,投资银行分析师与银行家狼狈为奸、互相 吹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变的如此糟糕。此后直到2006年,卖方研究部门一直笼罩在司法调查和行业自律的重拳打击之下,只要粗略地 看一看SEC的处罚简报就知道,许多企图操纵分析师的银行家或者企图从银行家口袋里拿钱的分析师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丑闻曝光之后,买方突然恐惧地发 现,他们已经找不到值得信赖的人了。即使卖方研究部门还能恢复元气,谁能保证他们不再骗人呢?另外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今天的卖方分析师的水平比十年前 大有下降,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刚刚从商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在两三年内成为位高权重的分析师,整天被上市公司老板们灌着米汤,并接受着“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 择手段”的教育,你能够相信他说的任何一句话吗?一些真正优秀的分析师离开了卖方,成立了新的第三方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不以评级为目的,他们只是受雇于客 户,独立客观地撰写研究报告,然后建议客户“买进”“持有”或“卖出”。他们的薪酬不依赖于银行家的承销收入或交易员的交易佣金,仅仅依赖于自己判断的正 确性。某些规模较小的买方或卖方也成立了类似的研究部门,它们的收支完全独立,例如Stanford C.Bernstain和Prudential Equity Research就是其中的翘楚。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Bernstain从第三方研究中赚取的数字相当惊人,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它真的将转行成为一家 独立研究机构。尽管如此,诚实的第三方研究仍然是偏少的,所以买方内部共享研究成果的事例越来越多。买方分析师发现,他们自己召开聚会获得的新信息,甚至 可以超过与卖方开会获得的信息;一些研究能力极强的基金可以用研究报告换取别的基金在某些业务上的忠诚合作,或者干脆直接收钱。不过,买方之间的合作有一 个难以逾越的瓶颈,那就是他们的人数实在太少了。一个管理100亿美元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资产配置基金,可能总共只拥有五到十名全职分析师(基金 经理除外),还比不上任何一家中型投资银行一个行业小组的人数。即使买方有足够的人手,与上市公司直接建立联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很烦 人)。现在我们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了:买方、卖方和第三方的研究部门各有各的优点和弱点。买方的优点是他们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资金和最终客户,而且他们的利润 几乎完全依赖于投资决策的好坏,所以他们的分析师异常谨慎,水平往往高于卖方;但是,买方的人数之少使他们不可能独立完成任务,如果他们真的独立完成了任 务,成本也是惊人的。卖方的优点在于他们与上市公司长期建立起来的深厚联系,而且他们拥有充足的人手,其研究部门和交易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增加价值 (与投资银行部的互动已经被法律禁止了);但是,卖方研究部门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既然他们要依靠交易部门支付工资,那就不可能保证独立性。第三方看似具 备了完全的独立性,但是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总人数相当少,至今仍不是一支真正可以依赖的力量。十年或二十年之后的证券研究行业将 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唯一可以肯定的结论是:现存秩序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以卖方分析师为骨架的证券研究秩序仅仅是1970年代以后华尔街变革的结果,而 另一次变革早已于2002年开始。至于今后第三方机构究竟能否成为主流,买方分析师能否变的更加活跃,或者说卖方分析师作为一个整体还能否继续存在下去 ——我只能说,都是一些难解的谜题。如果谁真能预测到确定的未来,那么他一定将成为传奇人物了。
交银施罗德 18w/y,号称上海地区的基金公司里面给的薪水是最高的
华安基金 12w/y,老牌上海基金公司,全国排名第7
鹏华基金 12w/y,很喜欢找新人的基金公司,在深圳的
易方达 16w/y,现在全国排名第2,给新人待遇很不错
南方基金 16w/y,业绩不怎么样,但是规模前10,因此待遇也不会差
汇添富基金 8.4w/y,近几年势头很猛,不过,新人进去也就是市场均价
上投摩根基金 12w/y,很少招新人,据说待遇平均朝上而已
国泰基金 9.6w/y,坊间传闻的活少米多适合养老的基金公司
华夏基金 10w/y,不用说了,但是其实他家给新人的并不多,淘汰率很高,一旦留下来,那就是暴涨了
嘉实基金 16w/y,对新人也比较慷慨
国泰君安 10w/y,据说offer上写10w,其实刚进去每月到手4k,过2年之后会翻几番
申银万国 4.8w/y,每月4k,爱来不来,他家研究实力很强,不愁找不到人,刚开始几年很苦,生存下来后就爽了
长江证券 8.4w/y,据说被挖了很多人,待遇大幅度提高,号称赶上中金了
中信证券 12w/y,研究这一块,国内no.1,干几年之后,待遇绝对不比中金差
招商证券 12w/y,上市之后挖人不少,对于新人的政策比较多变
总评分:&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信仰更多的应该是教习一个人懂得敬畏生命和自然、懂得恐惧而接近勇敢,懂得顺应不可改变的现状而努力争取人生的突破,是一个生命的出口与自我孤独的交流。
达人秀 发表于
出于一个应届毕业 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下公司选择:GSGH 现在对A股的研究做得并不是很好,UBSS还没完全 ...写的很详细啊,谢谢分享
非常详尽,很真实的金融生态环境
不错,对国内外行研进行了很好的总结
不错,不过没有列出工银瑞信啊,最近在这里实习,还是很不错的
新人受教了
被鄙视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精辟,受益匪浅呀!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证券研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