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险的上海60岁 老人 医疗险最佳60岁后有养老金吗

当前位置: &
2011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10:10:34 来源:  编辑:
  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47.7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5%;65岁及以上人口235.22万人,占总人口的16.6%;70岁及以上人口1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1.8%;80岁及以上人口62.92万人,占总人口的4.4%,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18.1%。百岁老年人1156位。本市共有独居老年人22.36万人,其中,孤老人数为1.94万人。2011年上海市户籍人口预期寿命为82.51岁,其中男性80.23岁,女性84.80岁。
  2011年是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县老龄办、市老龄委成员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2011年,养老保障待遇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受益面增加,维权力度不断加大,敬老宣传社会氛围浓厚,老龄科学研究宏观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这一切都为&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调整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为切实保障退休(职)人员的基本生活,本市自日起调整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下发的《关于2011年调整本市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本市2010年底以前已按城镇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并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人员,每人每月按照以下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
一、先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再按照本人工作年限,每满1年增加1.5元/月。上述两项合计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不足115元的,补足到115元。
二、2010年12月底前年满70周岁,且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后月基本养老金(生活费)不到2000元(含按有关文件规定增加的&补充养老金&,下同)的人员,再按下述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日~日期间出生)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日~日期间出生)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60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日及以前出生)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80元。上述人员按照本条规定增加后的月基本养老金最高不超过2000元。
三、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后,其中按照企业办法计发并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基本养老金(生活费)。
――对特殊人群实行养老金倾斜政策
  根据《关于2011年调整本市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对养老金水平偏低、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两航起义人员以及精减回乡老职工等,在按照普遍增加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予以适当倾斜。
  根据《关于2011年对本市企业退休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等特殊对象&专加&养老金若干问题的通知》,对本市企业退休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等特殊对象实行&专加&养老金政策。
  根据《关于2011年对本市企业退休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专加&养老金若干问题的通知》,对企业退休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实行&专加&养老金的政策。
――提高小城镇社会保险的养老金水平
  根据《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沪府发[2003]65号)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2011年本市小城镇社会保险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的通知》。从日起,对2010年底前已按小城镇社会保险相关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增加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90元。这是本市连续第八年实施&镇保&养老金增长办法,全市有40.14万&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养老待遇水平得到了提高。
――全面实施新农保,提前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
  2011年,市政府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到2011年9月,各区县新农保试点办法都已发布,新农保制度在本市全面实施。目前,全市新农保工作平稳推进,新农保养老金顺利发放,个人缴费按时启动,新老制度平稳转轨。截至2011年12月底,新农保领取养老金人数39.62万人,人均月养老金为430元。其中,缴费满15年的人数约32万人,人均月养老金为451元;缴费不满15年的人数约8万人,人均月养老金为235元。
――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沪府办[2007]64号)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2011年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的通知》。自日起,对2010年底前按照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增加养老金。各区、县农保养老金增长水平,按照人均月养老金增加45元左右安排;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的具体标准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其中,对年龄偏大、月养老金低于364元的人员给予适当倾斜。
――完善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2011年实现本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任务目标是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至此,本市养老保险&城保&、&居保&和&新农保&的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12月28日,首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到位。
――对&城保&、&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一次性元旦、春节生活补助费
  对本市&城保&离退休(职)人员、&镇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一次性元旦、春节生活补助费。&城保&离退休(职)人员年龄在80周岁及以上的,补助金额每人为150元;男性年龄在70周岁及以上、女性年龄在65周岁及以上,且月养老金不到850元的人员,补助金额每人为100元;离休干部、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符合原劳动人事部人险(1983)3号文规定享受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两航起义人员、招商局驾船起义人员,补助金额每人为100元;其他退休(职)人员补助金额每人为50元。&镇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补助金额每人为50元。
――对领取养老金人员和纳入居民养老保障的城镇老年居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对本市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一次性补贴的通知》,对本市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镇保&、&农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一次性补贴。本市2011年底前按城镇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并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人员,月养老金低于2000元(含2000元)的,补贴标准为每人800元;月养老金高于2000元且低于2500元(含2500元)的,补贴标准为每人700元;月养老金高于2500元的,补贴标准为每人600元。参加本市小城镇社会保险,并于2011年底前按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补贴标准为每人300元。参加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于2011年底前按照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还发布了《关于对本市城镇纳入居民养老保障的老年居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的通知》。对2011年底前按《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本市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的通知》、《关于完善本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规定纳入社会保障的城镇老年居民,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
――提升本市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水平
  2011年度,市社保中心顺利完成本市每月363.95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市社保中心与养老金委托发放金融机构合作,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三大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一是分阶段推出了供广大离退休人员使用的领取养老金专用银行卡和联名卡;二是积极推行&四分流、四错开&的服务举措,如引导离退休人员在非发放高峰日和时段领取养老金的分流服务,错开日期、时段、网点及领取方式;三是做好对特困离退休人员上门送发养老金的专项服务,全年上门送发养老金达到6335人次,帮助特困离退休人员解决了到银行领取养老金不便的实际困难。
――提高退休计划生育奖励标准,关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
  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实施修订后的《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新规定提高了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标准。对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本市户籍公民,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提高到每人5000元;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施行(日)前办理结婚登记且婚后未生育又未收养子女的本市户籍公民,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提高到每人1万元。
  2011年,全市各区县审核发放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1.2亿元(不含社保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800元/人/年)对象为9.8万人,共发放奖励扶助金7426 万元;约2万户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申领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伤残每人每月120元,死亡每人每月150元),共发放特别扶助金约6091万元。
――转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以&全科团队服务&为主要形式,&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开展社区传染病预防、慢性病干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家庭病床、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社区护理、热线电话咨询等公共卫生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老年人群设置了安宁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项目。2011年,全年慢性病监测总数达783.08万人次,各类人群保健总数843.51万人次,其中老年人保健(80岁以上)202.70万人次。
――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
  2011年,按照本市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要求,本市长宁区、浦东新区等10个区县开展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通过家庭医生与辖区居民签约,确定服务关系,在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预约诊疗、预约公共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健康咨询等。截至2011年底,共计纳入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家、服务站217家、村卫生室281家,共有934名注册全科医师在试点期间担任家庭医生,其中主治全科医师658名。签约数量逐月增加,已累计签约家庭20.9万户,签约居民51.91万人。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基本卫生服务。
――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提高门诊医疗待遇,加大对困难老人的帮扶力度
  2011年1月,经市政府同意,对本市居民医保政策做出了适当调整,继续提高参保人员(包括老年人)的门急诊医疗待遇。具体为:60周岁以上老人门急诊医疗费用年度累计超过300元以上的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65%;二级医疗机构,从50%提高到55%;三级医疗机构,维持50%不变。为确保困难老人能够参保,2011年继续对城镇高龄老人、职工老年遗属、低保家庭中的老人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
――完善医保支付管理,扩大医保支付项目范围,继续减轻患病老人医疗费负担
  2011年8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包括老年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煎药费,按每帖1.5元的标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日起,门诊用造口袋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最高支付标准定为2000元,本市老红军、离休干部等不设最高支付标准,不实行个人自负医疗费。
――发展老年护理机构
  2011年,本市有独立老年护理院15家,床位数3505张。市卫生局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量是现有核定老年护理床位数的3倍。&十二五&期间,根据各区县缺乏老年护理床位的现状,力争使老年护理实际床位总量达到1万张以上。
――广泛建立家庭病床服务
  为满足社区中独居老人、重病老人、高龄老人和离休干部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根据相关文件,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开展定期查房和简易诊疗,保证老年人卫生服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2011年,全市家庭病床诊疗109.71万人次,全年开放家庭病床6.57万张,其中新建家庭病床4.43万张,为60岁以上老人建床数3.89万张。
――为社区重度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
  为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减轻本市养老机构及医疗护理机构&床位少、入院难&的压力,倡导失智老人以家庭照料为主,2011年市红十字会&社区重度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205个街镇开展项目服务,完成为5075名失智困难老人发放护理用品的工作。
――开展特困老人医疗救助工作
  2006年,市民政局牵头,市卫生局、市医保局和市财政局依托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市残联、市慈善基金会和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的帮困卡统一制发,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社区医疗帮困一卡通计划〉方案(试行)的通知》(沪民救发[2006]86号)。文件提出对&一卡通&持卡人&免收诊查费&,并对&就诊的有关服务类收费减免60%&。救助对象由各相关基金会确定。
  截至2011年底,市老年基金会、市慈善基金会、市残联共发放医疗救助卡约4.4万张,共计1413万元,救助对象中绝大多数是贫困老人。
&&新增养老机构纳入医保结算网络
  2011年新增6家养老机构的内部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目前本市共有78家养老机构医保联网,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2.4%。
――继续做好退休人员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参保工作
  退休人员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的参保工作,涉及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退休人员最为关心的一项实事工程。全市各级退管会采取了各种措施,组织动员更多的退休职人员参保,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的参保率。2011年,全市退休人员参保率达96%,创历史新高。据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退休人员参保人数308万,给付人次84万,给付金额4.9亿元。据统计,累计给付647.3万人次, 累计给付医疗保障金31.49亿元。
――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行动暨老年健康生活科普周活动
  该活动自2008年开展以来社会反响良好,无论是大型科普讲座,还是为此专门编撰的科普读物,都深受广大老年人的欢迎。2011年,为进一步倡导老年人健康、积极、安全、绿色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市老龄办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组织开展了老年人防灾减灾知识大奖赛,全市有近6万名老年人参与。编印《防灾减灾手册》和《老年人健康促进》刊物,为广大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指明了方向。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011年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541张,完成当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的目标,为计划的110.8%,其中政府办养老机构新增1869张,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增3672张。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31家,拥有养老床位10.19万张,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2.93%。全市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3家,完成当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建20家的目标,为计划的115.0%;新设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6个,完成当年市政府实事项目设立40个助餐服务点的目标,为计划的115.0%。
  全市新增养老床位建设资金总投入44178万元。其中,市建设财力和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3372万元,占总投入的7.6%;区县、街镇投入24547万元,占总投入的55.6%;社会力量投入16259万元,占总投入的36.8%。国家发改委资助上海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资金640万元。
――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
  开展养老机构年度验审和&行检行评&工作。按照民政部&两规范一标准&以及本市养老服务行业规范要求,以消防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养老机构年度验审工作。通过年检,发现43家养老机构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各区县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进行了重点整改。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在全市504家会员单位中开展了&行检行评&活动,深化行业自律,提升养老机构行业管理服务。其中378家养老机构达标,达标率为75%。
  推行&以奖代补&资助模式提升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针对民办养老机构运作压力大、缺少监管手段的现状,通过第三方对养老机构评价考核,将评价考核与日常运作资助挂钩,按照考核分数给予差别化的日常运作资助补贴。
――继续推行&上海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
  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2011年度本市养老机构投保综合责任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全市共有559家养老机构的58282张养老床位投保综合责任险。截至12月16日(年投保期有效日),有279家投保养老机构向保险公司报案670件(含撤案),目前已结案448件。随着风险控制意识的增强,投保机构的百床事故率、赔偿额、赔付率都有了大幅下降。与上年相比,百床事故率由1.4%下降到0.98%,赔付金额由766万元下降到336万元,赔付率由111%下降到4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截至2011年底,本市17个区县共有233家社区助老服务社,3.3万名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为26.2万名居家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约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7.5%,完成当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为26万名经济困难且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为计划的100.8%。其中,为24.2万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有13.3万名老人经评估得到服务补贴,补贴人数约占服务总人数的50.8%,服务补贴总金额3.3亿元;自费购买服务的老人为12.9万名,约占服务总人数的49.2%。另有9000名老人的养老服务补贴带入养老机构。全市共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26家,为1.1万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共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50家,受益老人4.8万名。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住地服务管理试点
  2011年初,本市推出户籍人口居住地服务与管理综合性试点,涉及人保、卫生、计生、教育、民政等多个部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住地服务与管理成为被民政部门列入试点的唯一项目。9月,在全市各项试点工作中率先出台规范性文件《关于做好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住地服务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住地服务与管理试点项目已基本实现全市通办,为今后本市全面推行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与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也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的民生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泛开展养老服务的业务培训工作
  依托市养老护理职业培训中心等专业机构,广泛开展养老服务的业务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84期,培训总人数4601名。其中,举办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班50期、培训学员2128名;举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人员训班4期、培训学员178名;举办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149名;举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管理人员144名;举办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5期,培训院长201名;举办厨工、其他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20期,培训各类人员1801名。
&&老年人首批&适老性&住房改造工程竣工
  致力于通过与社区及低收入家庭合作建造廉宜住房,以消除贫困住房问题的&仁人家园&组织与市老年基金会合作进行的上海市老年人住房首批&适老性&改造工程,在市老年基金会、中华仁人家园协会有限公司及市民政局、杨浦区、闸北区基金分会的共同配合下,于日圆满竣工。此次&适老性&住房改造坚持在安全性、实用性和舒适性上下功夫,改造内容大到安装防滑扶手、铺设防滑地板、重铺管道电路,小到安装报警设施、更新水电器具以及添置常用家具等,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还对条件差、困难突出的家庭,及时追加经费,尽力满足老人要求。
――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浦东新区、徐汇区、长宁区和闵行区这四个试点区运行的基础上,完善养老机构日常管理信息系统,已在部分养老机构试运行。实现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数据网上上报和统计汇总。会同信息部门研发了居住地服务管理试点操作流程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实现&一门式&受理系统与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和联动。启动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要&探索为老养老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养老为老综合服务平台&。
  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起草《养老机构设施和服务基本要求》,已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批准立项。同时以徐汇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业务实践为基础,委托徐汇区民政局起草《养老机构管理应用标识及设置规范》,已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立项。会同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市福利中心等修订完成《养老机构特征指标(2011版)》,指标变得更具体,更易于养老机构参照执行和检查监督。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项目建设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投入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在徐汇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示范应用。该项目通过互联网、IPTV、电话终端等多种渠道,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相关的信息和服务,让老年人生活更加方便、安心和舒适。该项目于2011年12月立项,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项目建设。
&&完成新建和改造300家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任务
  进一步统筹各项社区涉老资源,加强老年活动室等涉老设施建设。在各区县项目申报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新建100家、改造200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创建任务,并委托杨浦区复馨社工师事务所对现有社区老年活动室开展调研。
  2011年,本市继续夯实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不断提高各级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截至12月底,本市老年教育机构总计277个。其中市级老年大学5所,市级老年大学分校、系统校、区县老年大学58所,街道乡镇工业园区老年学校214所。居村委办学点4593个。老年教育机构总数比2010年增加了449个。在全市各级老年教育机构中任职的教职工人数达到2.0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928人。三级老年教育机构共开设班级数1.82万个,学员总数达55.93万人次,其中60岁以上学员40.41万人次,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1.88万人次和1.40万人次。参加老年远程教育收视学员人数为25.44万人;参加老年社会教育的为138.33万人次。
&&发布实施《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规划》
  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委与市老龄办联合下发了《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上海老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上海老年教育将继续围绕&就近、便捷、快乐&的上海老年教育特色,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本市老年教育将围绕重点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展开,即:举办若干个高水平老年大学,使之成为本市老年教育的窗口;建立10个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等老年教育业务支持中心;编写100本老年教育教材,建立100个示范性老年社会教育基地;建设3000个居村委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培育、组建10000个老年人学习团队。以上工作项目已作为本市教育&十大工程&之一&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的子项目,落实了相关经费。
――启动实施&东西南北&市级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均衡分布计划
  市教委于2011年正式启动市级老年教育优质资源&东、西、南、北&均衡布局计划,市教委支持上海老年大学与浦东新区、普陀区、徐汇区和宝山区等先行开展&高水平老年大学&合作建设,以区域性&上海老年大学分校&的办学模式,逐步实现四区老年大学资源共享、功能提升、场所独立的办学目标,在全市构建上海老年大学均衡发展的教学体系。市教委会同区县教育局已同比配套投入4000万元用于项目启动,&十二五&期间,市区两级累积投入将达1亿元。截至11月底,四区老年大学全部挂牌成立&上海老年大学区级分校&,标志着本市已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区域性老年大学均衡布局的结构。在浦东新区、普陀区、徐汇区、宝山区建设4所市老年大学分校已列入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
――不断推进远程老年教育工作
  老年教育&收视点&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方便了老年人学习,参与率逐步提高。目前现有&收视点&4550个,占全市居(村)委总数的80.2%,合格收视点1239个,示范&收视点&48个。为发挥示范&收视点&的引领作用,2011年对其进行了复审,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配合活动。举办以&党的光辉照我心&为主题的电视文艺汇演,展示远程老年大学丰硕的教学成果,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向收视点配送教学光碟;开展网上注册成功送赠书活动和网上歌颂党诗歌、散文、老照片背后故事的征集活动。参与作品2166篇,总投票1463万人次,有1609万人次浏览。
――加强老年人群体科学知识普及
  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普讲师团组织百余位科普讲师先后在老科协各专业委、街道社区、老年大学、老干部大学、图书馆等地进行科普宣讲1483场,参加听课的老年受众约10.27万人次。2011年,科普宣读活动辐射至长江三角洲的太仓市、嘉兴市等地。组织&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强化科普内容向老年人的配送,将&科普大篷车&开到了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杨浦区等12个区县的养老机构,共进行了205讲科普讲座,发放了慈善纪念品1.34万件,受益人数达1.55万人。
――开展百岁老人慰问活动
  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百岁老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为进一步落实百岁老人优待政策,通过百岁老人月度和年度统计工作,掌握了全市百岁老人的动态数据。全年累计为610位新增的百岁老人制作并发放了&百岁寿星生日贺卡&,将市政府的特别关怀送予每位百岁老人。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也在敬老节期间向百岁老人发放了慰问金。
――推进双月为老服务和尊老社会一条龙服务
  2011年,市退管会在市老年基金会、市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继续坚持在区县开展双月为老服务工作。据统计,全年共开展为老服务活动374场,参加活动的志愿者2.45万人次,服务老人61.14万人次。截至2011年12月底,&尊老社会一条龙&服务实施单位共优惠老人84.5万人次,让利高龄老人1494万元。2011年向全市70岁以上老人发放优待证11.6万张,累计发放高龄老人优待证295万张。
――实施高龄老人免费入园优待政策
  截至2011年底,上海153座城市公园中,134座公园已实行免费开放,占公园总数的87.6%。收费公园中,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直属的5座公园和上海世纪公园对高龄老人全部实行免费入园,其他收费公园对高龄老人都实行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上海豫园、上海野生动物园、大观园、佘山森林公园等给予70岁以上老人享受5~7折票价优惠,收费公园还实行&晨练月票&制,票价低廉,方便老人进园锻炼。
――完成敬老服务卡的制发及续期工作
  根据《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副卡管理办法》及敬老服务卡续期的有关规定,市公安局积极配合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2011年度敬老服务卡的制发及续期工作。为方便老年人办理敬老服务卡相关业务,市公安局指导市社保卡中心印发了续期通告、便民问答等宣传资料,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在市民信息服务网上予以发布。督导各区(县)受理网点,推出了延长工作时间、双休日增设窗口、上门办理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截至2011年底,共制发敬老服务卡17.11万张,完成续期58.23万张。
――组织实施庆祝第24个敬老日系列活动&& &
  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群体、重视老龄工作的浓厚氛围,根据全国老龄办《关于2011年开展&敬老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上海市第24个敬老日系列活动,市老龄办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敬老月&活动的意见》。2011年&敬老月&活动的主题是&敬老助老,从我做起&。
  敬老日前夕,市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的主要领导对特困、高龄、独居老人和老年服务机构进行了走访慰问。开展&九九关爱&上海市2011年重阳节电视大放送活动,包括《早安上海》、《老年志愿者风采》、《名医大会诊》、《精彩老朋友》、《老年法律大援助》以及《2011重阳节大型文艺晚会》等14档节目。在9月27日的&璀璨夕阳红&&上海市2011年重阳节(敬老日)文艺晚会&上,姜平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老龄委向全市老年人致节日词,市领导还接见了&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老龄系统先进单位和个人,为上海市养老服务明星&双十佳&代表颁奖。晚会前为100多位曾经为国家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干部、老劳模、老科技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以及老龄系统先进代表举行了红地毯仪式。10月5日&敬老日&当天,开展了&九九关爱&上海市2011年重阳节电视大放送活动,节目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和老龄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市老龄办、市退管会等部门还在敬老日举办了&2011年上海市敬老日大型宣传咨询和为老服务活动&,本市50余位资深律师和法院、公安、司法、公证、法律援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民政、卫生、妇联、心理咨询、老年社工等部门的专家在静安公园现场接受广大老年人的咨询。现场还设置了理发、修理小家电、钟表等为老服务项目。活动期间,共为25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了各类咨询和服务。&敬老月&期间,开展了本市十大寿星和百岁夫妻排行榜活动,评选出&上海市十大男寿星&10位,&上海市十大女寿星&10位,&上海市十佳百岁风采寿星&10位、&上海市百岁夫妻双星奖&3对,向全市百岁老人发放了每人200元的慰问金。除上述大型活动外,&敬老月&系列活动还包括由市老年书画会推出的《大书辛亥书画展》、市老龄办主办、市银发合唱团等单位参演的《岁月的旋律》交响乐老年专场以及重阳节登高活动等。
――开展&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
  2011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评选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本市在老龄系统范围内开展了&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推荐评选活动。推荐市老年基金会和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为先进集体候选单位,虹口老龄办龚玲琳为先进工作者候选人。10月,本市推荐的候选单位和个人均被全国老龄委和人保部评选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在10月21日的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亲切接见。
――开展养老服务&双十佳&服务明星评选活动
  开展第六届养老服务&双十佳&服务明星评选活动。20名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一线从业人员获得了荣誉称号,21名获得提名奖,表彰仪式在敬老节期间进行了电视转播。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养老服务人员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尊老敬老的优秀品格。
&&&九九关爱网&二期改版正式上线
  日,由市老年基金会、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金色年代》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九九关爱网&()全新改版。新版网站以关爱老人、服务老人为主线,以地域互动为亮点,涵盖了时事新闻、健康养生、生活资讯、助老信息等信息资讯,并在同类网站中率先使用了RSS新闻推送功能,进一步完善了视听娱乐与互动交友等模块,为中老年朋友打造了一个共享的服务平台和开心家园。
――举行&俏夕阳&&&2011年度《精彩老朋友》集体婚典
  2011年度《精彩老朋友》集体婚典9月20日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举行。市老年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立志来到婚礼现场,为20对老年伉俪们做爱的见证。&俏夕阳&集体婚典在&2011重阳节全天电视大放送&节目中进行了播出。
――新闻媒体加强老龄专题报道
  2011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电视新闻中心年度共计推出40余条次涉老新闻报道和60多个社教专题。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栏目推出了一系列助老专题报道。&新闻报道&栏目的专题《透视:解读新医改(三):老年护理的制度化尝试》、《迈入2300万&关注养老问题》等,深度剖析现今社会种种老龄问题。东方卫视晨间新闻栏目《看东方》栏目针对老年人的热点焦点话题推出了相关主题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广播新闻中心的早新闻、东广滚动新闻等播出相关报道、消息89条,加强宣传氛围,引起社会对老年人问题和老龄工作的关注。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切实为老年群体服务
  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依托基本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筑了市区联动的文化资源支持系统,为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阵地和优质服务。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博物馆119家,美术馆32家,公共图书馆227个,文化馆(中心、站)232个,其中以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203家,村(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5311个,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形成了覆盖城乡、资源共享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结构,便于本市的老年人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自7月1日起,本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市级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实现&零门槛、无障碍&,在全国率先完成第一阶段的免费开放任务,使广大老年人能更好的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参加各类文化活动。
――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在推进、协调、组织全市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动员和组织老年群体积极参与。2011年,参与文化活动的老年人数占总人数的60%。在市级层面组织开展的2011年&上海之春&和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老年群体参与其中。举行上海市第三届&舞动精彩&社区舞蹈及时装表演大赛,参赛团队涵盖全市近70%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近130支老年舞蹈和时装表演团队近3000人参赛。在艺术节期间举行的第四届&乡音和曲&社区戏曲演唱赛中,来自全市各社区的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淮剧、锡剧、评弹七个剧种的400多个节目报名参加,其中近70%的节目由老年人表演。
&&组织开展第六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市老龄办联合有关单位,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第六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主要内容有&银龄唱响&&&庆祝建党90周年歌会、&九十华诞,光耀申城&上海老年摄影展、2011年上海市中老年优秀舞蹈展演以及&岁月的旋律&交响音乐会。这一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老年人迎接建党90周年的喜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市老年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发展。
――上海银发艺术团参加全国比赛获金奖
  上海银发艺术团根据建党九十周年庆典活动要求,参加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在灿烂的阳光下&主题歌会&演唱比赛,获得了金奖,扩大了银发艺术团在社会上的影响。
&&举办第六届老年教育艺术节
  连续举办了六届的上海市老年教育艺术节活动,已经成为宣传老年教育成果、推动和普及老年教育事业的品牌活动。2011年,本市围绕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以&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为主题举办了市第六届老年教育艺术节。市级层面组织了&灿烂阳光下&&上海市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党在我心中&&诗歌散文创作网络征集评选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老年教育艺术团队优秀节目DVD展评&、&党的光辉照我心&&上海老年教育电视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区县、街镇等举办各类汇演交流活动约235场,全市参与艺术节活动的老年教育学员达到20多万人次。
&&举办主题老年书画展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支持,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办,上海市老年书画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黄浦区图书馆等单位承办了&赤彤丹朱90秋&&纪念建党90周年书画展&,295件书画作品,饱含着老年书画作者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由衷热爱的感情,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深情而独特的礼物。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期间,上海市老年书画会创意策划,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长宁区文化局联合主办了&大书辛亥&&辛亥革命人物与文献老年书画创作展&。展出的69幅书画艺术作品和史料说明性文字,介绍辛亥革命文献的出处、辛亥革命人物的经历等,让观众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增进了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使展览成为一次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
&&组织第三届中老年书画优秀作品展
  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上海市第三届中老年书画优秀作品展在朱屺瞻艺术馆开幕。本届展览由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市老年基金会共同主办,是继年成功举办第一、二届上海市中老年书画大赛后的又一届中老年书画大赛的优秀作品展。展出近180件作品,包括书法、山水、人物、水彩、油画、版画等,以艺术创作歌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本大赛组委会将展出的优秀作品汇编成册,题名《翰墨情缘》编印出版。
&&举办&亲和源&杯&养老改变生活&大型老年文化主题活动
  日,&亲和源&杯&养老改变生活&大型老年文化主题活动在上海亲和源会员制养老社区亲和广场举行。活动由市老年基金会主办、上海亲和善孝基金和上海亲和源老年生活形态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旨在宣扬新的养老生活理念,推进老年产业发展,为老年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活动围绕&养老改变生活&的主题,面向本市及其他省市50岁及50岁以上的各界人士,以征文、摄影、书画、歌舞等主题内容,展现老年人精神风貌,丰富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
&&举办&九九关爱&重阳时装秀表演活动
  市老年基金会、《金色年代》杂志社和市退管会共同举办了&九九关爱重阳时装秀&。通过时装表演的形式,展示当今中老年人的风采,展现了沪上群体性公园文化新风尚。时装秀表演活动共有10支队伍参加,分别是由卢湾区、虹口区、杨浦区等各区老龄办推荐的社区时装队和退休职工大学、上师大老年大学、徐汇区老年大学等老年大学中的优秀时装队。
&&加大老年文艺团队的培训辅导力度,提升老年群体活动质量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升社区老年艺术团队的水准,2011年,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加大了推进社区文化指导员派送的力度。据统计,2011年,通过网络平台共派出193名专业社区文化指导员,对全市18个区县已建成的184个文化活动中心和7家未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共计191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27家其他单位的825支业余艺术团队,进行了1.82万人次(每次4课时)的指导,接受辅导的社区群众超过71万人次,指导员的派送人次和社区接受辅导的人次分别比2010年增加104%和108%,全面完成了2011年指导员派送的&倍增计划&。
  2011年,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年)》,在工作措施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上海老年体育在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市老龄办工作方针指引下,秉承传统、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不断推进老年体育文化的发展,为社会和谐作贡献。
――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推动老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老年体育组织的投入逐年增加,体现了对老年体育的关爱和扶持。2011年,50多项市级以上赛事绝大部分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展开的。如各级政府支持的&老龄杯&的门球、&五里桥杯&的太极拳(剑)、&川沙杯&的象棋和益寿保健操、&广中杯&的乒乓、&塘桥杯&的扯铃、&堡镇杯&的秧歌、&长风杯&的手杖健身操、&张江杯&的劲鼓、&潍坊杯&的踢毽子、跳绳、&海湾杯&的场地高尔夫球、&古美杯&的腰鼓、&长寿杯&的一居一品展示、&南桥光明杯&的一村一品展示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青松杯&老干部象棋、&上卧杯&、&长青杯&和&冠生园杯&的足球、&润心茶油杯&的万步行、&体彩杯&的羽毛球、&禾健杯&的骑游等。各区县、街镇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和各种&杯赛&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扶植。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赛事活动
  2011年,为满足广大老年体育爱好者的需求,报市体育局批准的自行车、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太极拳(剑)、扯铃、秧歌、钓鱼、手杖健身操、益寿保健操、健身球操、柔力球、气排球、场地高尔夫球、空模、射击、网球、劲鼓、腰鼓、体育舞蹈、门球、踢毽子、跳绳、练功十八法、万步行、一居(村)一品展示等53项市级以上老年体育赛事和各区县老体协与街镇举办的不同规格的老年运动会以及各类老年体育数百次的活动,共吸引本市10余万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多样化、健身项目的丰富多彩、老年人参与健身的高度热情,充分体现了本市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也充分反映了全民健身的丰硕成果。
&&老年体育健身项目不断创新
  本市老年体育健身项目丰富多彩,至今已有四、五十个之多。在各级老体组织的重视下,2011 年老年健身项目继&浦江彩巾操&、&手杖健身操&、&皮影操&、&关节操&、&纺棉操&、&乒乓操&等项目之后,不断涌现出创编创新的项目,如:&扁担操&、&插秋操&、&橡筋健身操&、&益寿保健操新编表演套路&、&神鞭秀&&农具操&等。奉贤区的&乡村456&走进&达人秀&舞台,青浦区的&农具操&作为地区文化产品走进上海国际旅游节大舞台进行亮相。
&&老年体育活动展示形式趋向多样化
  从区老体协到市老体协举办的&一居(村)一品&的展示活动,推动了基层老年体育的发展。基层显活动,居(村)有生气。长宁区天山街道举办的&舞林大会&、奉贤区民间体育大展示、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家庭踢毽子比赛、闵行区等举办的老年体质测试、虹口区川北街道的&社区先生&篮球投篮赛,以及养老院运动会等各类小型运动会,都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市退管会会同上海体育基金会在松江上海西部漁村垂钓休闲中心举办了第四届上海市退休职工垂钓比赛。老年健身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反映了全民健身老年体育团队的魅力与生命力。
&&积极组团参与国际国内赛事
  2011年,参加全国比赛的项目有手杖健身操、门球、台球、钓鱼、足球、健身秧歌、柔力球、乒乓球、太极拳(剑)、田径、气排球等项目,参加境外比赛项目有田径、门球、冬泳、篮球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0多项次,并获得18个第一名、10多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老年人通过大赛比拼,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老年人的参与活动也超越了比赛的意义,比赛与旅游同行,使老年人更加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珍惜生命。
&&老年体育参与重大节庆活动,为社会带来稳定和谐
  在日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日&、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九九重阳&敬老月以及1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十六届全民健身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各级老体组织制订节庆日参与活动计划,积极参与节日互动。如&市民体育健身日&当天在嘉定区马陆镇举办练功十八法比赛、虹口区&一居一品&展示活动、宝山区友谊社区老年门球比赛、第九届民间体育大赛&古美杯&腰鼓比赛等。在全国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当天,奉贤区四团、金汇、柘林、海湾等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老体活动,卢湾区举办了&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其中老年体育团队占有相当比例。在&九九重阳&敬老月期间,上海电视台录制了《早安上海》节目反映本市老年人晨练盛况,包括普陀区长风街道的手杖健身操、青浦区朱家角镇的农具操、徐汇区天平街道的排舞、黄浦区老体协的太极拳、木兰拳、浦东新区的腰鼓、秧歌等。此外,骑游委的车技、民间体育的花式扯铃、市老体协组织的老年神鞭表演、松江区千名老人重阳佘山登高活动也使节庆活动更加精彩。在&上海市第十六届全民健身节&期间,市老体协各项目委员会相继组织场地高尔夫球、市民万步行、益寿保健操、排舞、劲鼓、自行车车技、手杖健身操、射击、空模、钓鱼、太极拳、健身舞等十几项市级赛事,与全民健身节共舞,各区县组织了100多项老年体育各类活动,凸显老年人健康快乐的人生。
――体育旅游推动老年体育健身活动
  继续遵循&以人为本、体旅结合、服务为主、盈利为辅、安全第一、康乐至上&的指导思想,不断推进老年体育旅游工作,满足广大老年人生活需求。2011年初,召开了全市老年体育旅游部署大会,推出丰富多彩的短、中旅游线路和精彩的长线以及境外旅游线路。2011年,共组织767团队3.42万人出游,其中一日游团队449个,出游人数2.06万人;中线游团队252个,出游人数1.17万人;长线游团队40个,出游人数1337人;境外游团队26个,出游人数509人。除市老体协旅游办组织外,各区县老体协和理事会乡镇联谊会以及市老体协单项委员会据不完全统计,共组织近10万老年人出游。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体育文化生活。
――老年人健身场所和健身组织不断增加
  从本市居(村)委老年活动室的建立,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俱乐部、运动场的创建和户外健身苑(点)的建设,都为老年人的文化休闲、健身活动增加了场地。2011年,全市居民健身苑点达7741处,农民健身工程达1033个,新建公共运动场达316处764片,健身步道达859条469公里。有80%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健身场地建设,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锻炼和活动环境,老年人走出家门,就地锻炼,将锻炼融入了生活中,逐步养成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组织不断壮大,全市有社区健身俱乐部108个,社区健身团队1万多个,社区体育辅导员2.3万多人。
――推进老公园改造,改善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条件
  市绿化管理局于2005年开始启动老公园改造工程,重点是90年代以前建设的公园。截至2011年底,累计完成老公园改造55座,其中当年完成宜川公园和友谊公园改造任务。针对本市老年人对公园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与公园普遍存在可供游客特别是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场地不多的矛盾,注重完善功能布局,因地制宜地辟出活动场地,增添设施,完善园内无障碍设施,供老年人健身活动。对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古猗园、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等5个公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专项改造,为老年人游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11年,本市各法律服务援助机构及法院共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904件,其中涉及赡养权受侵的占33.1%。共减免缓金额147.39万元。全市各法律服务援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33万人次。按照市司法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上海市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规定,支付律师相关办案补贴约150余万元。共受理老年人来信、来访、来电总数4.68万人次,其中涉及内容较多的依次为住房权、赡养权、财产权、婚姻权和人身权受侵问题。调解处理4.59万人次。
――涉老司法行政和宣传教育政策文件出台
  2011年,司法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司法行政服务老龄事业的指导意见》,推动司法行政服务老龄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发布了《上海市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年)》,《规划》中明确规定了要深入宣传与老年人相关的权益维护。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
  2011年,市法宣办以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等方面法律政策宣传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社区法治故事互动巡讲&活动,深入本市17个区县的居村委为老年人进行宣讲,全年共举行37场,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与市人大培训工委、市律协共同举办的&市民与法&&人大代表说法系列&讲座继续深入开展,全年举办讲座23场,并现场为老年人提供义务咨询。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乡村&活动,切实增强基层老年人法制宣传工作。
――修订法律援助标准,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
  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调研、论证、协商,并在市民政、财政、法制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最终完成了调整本市法律援助相关标准的工作。日,市政府正式发文颁布了本市新修订的法律援助相关标准,明确了本市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标准由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调整为本市城乡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具体按照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本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执行);将劳动用工纠纷、医患纠纷和食品质量安全纠纷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也纳入了本市法律援助事项范围。本市法律援助新标准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本市老年人的法律援助门槛,扩大了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年人受惠于法律援助。
――老年人维权指南《老年人权益保障实用手册》首发出版座谈会召开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五周年之际,市老年基金会、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于日共同举行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实用手册》首发暨出版座谈会。该《手册》由市老年基金会资助出版。《手册》通过具体案例概括了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指南,指导老年朋友妥善处理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老年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不断完善
  2011年,市司法局推出了&零距离服务&便民举措,进一步方便老年人申请并获得法律援助。在服务时间方面,法律咨询专线&12348&提供全天候人工接答服务,各法律援助中心延长窗口接待服务时间,建立法律援助24小时值班制度。在服务方式方面,充分利用法律援助机构各种设备拓展服务平台,对80岁以上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制度,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服务网络方面,在全市5105个居、村委全部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成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分中心或工作站,在本市基层和中级法院全部设立了法律援助接待窗口。在服务设施方面,各法律援助中心全部配有符合标准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立私密谈话室,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市公安局在本市43个派出所相继设置了老年维权示范岗,认真接待、妥善处理相关涉老问题,及时制止各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
  2011年,本市开展了以老年人为重点的法律援助受援人&大回访&活动,采取上门走访、电话回访、信件回访等方式,对办结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近5000名受援人逐一进行回访。通过开展&大回访&活动,全面摸清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状况,了解了受援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提升法律援助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各项维权服务工作
  2011年,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全年共接待老年人信访4214人次,其中:来访1997人次,来电2046人次,来信81封。涉及人身权的98件、赡养权的107件、婚姻权的194件、财产权的747件、房屋权的1173件、其他的1805件,调处率达到97.3%。全年参加为老法律服务的志愿者562人次。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与本市&云间漫步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开设的心理咨询服务项目进入第三年,全年免费接待咨询79人次,满意率达100%,累计免费咨询228人次。
――退管系统做好退休人员信访工作
  2011年,市退管会根据退管系统信访工作情况,坚持召开信访工作例会,及时交流和掌握各单位的信访动态。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市退管办共接待来信、来访、来电等共计469人次,退管系统20个定点信访联系单位接待来信、来访、来电等共计1414人次,努力将退休人员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了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
――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本市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受理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检举、控告,及时查处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2011年,共破获各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119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770人,为老年人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在查处涉及老年人的治安案件过程中,本市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注重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惩处相关违法人员;另一方面,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本着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对70周岁以上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增强老年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作用,进一步增强老年群体的消费维权意识。通过全市5300多个居(村)委会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开展广泛宣传,利用黑板报、公告栏、社区广播、现场咨询、专题讲座、资料派送等各种形式,面向老年消费者普及科学消费知识,加强对老年消费者的提醒,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自我维权能力。
――完成《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在2010年全面启动本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上海&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启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国际国内比较&、&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及老龄工作平台建设&、&养老福利服务&十二五&规划&、&健全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城乡老年人养老保障一体化&、&老年卫生保健体系及健康干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社区支持系统&、&老龄产业发展&、&老年人需求分析&等十一个系列课题的研究,形成《规划》的初稿。在此基础上,又反复听取各委员单位、区县老龄办和专家学者意见,并经过专题讨论、专题汇报、专家论证等一系列程序,最后正式发文征求各部门意见,最终形成了《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开展&《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课题研究
  市老年学学会接受市老龄办的委托,开展了&《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课题。学会组成评估专家组,通过审阅各委员单位的自评报告、征集评估意见、召开专家评议会议等深入探讨和研究,最后形成了《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和《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工作总结报告》。市政府参事、市老年学学会会长左学金代表评估专家组在2011年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上作汇报发言。
――启动&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指南&和&上海市老年宜居社区指南&编写工作
  根据全国老龄办2011年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的&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工作总结会议&精神,结合上海两年来的创建经验,启动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指南》和《上海市老年宜居社区指南》的编制工作。11月8日,召开《指南》编制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南》的编制要结合上海试点工作经验,充分反映上海特色,并和《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上海&老年友好城区&和&老年宜居社区&的创建工作。
&&开展《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立法调研
  为进一步推进本市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的发展,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2011年4月至12月,市老龄办与市人大内司委、法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立法研究所等部门联合组成了立课题小组,为修订《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前期课题调研准备工作。
  调研过程中,课题小组收集了33个涉老工作部门的政策法规、25个省市直辖市的老年保障法规,召开了本市有关委办局、区县老龄办、街镇老龄干部、市人大代表、专家学者、老年人代表等多个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对《课题报告》和《条例修改建议稿》进行了多次完善和修改,并通过专家最终评审后正式提交市人大审定。市人大已将修订《条例》列为2012年立法的备选项目。
&&开展老龄课题专项研究
  市老龄科研中心完成了《我国老年心理疾患预防研究》报告初稿及相关的《老年心理手册》初稿;市老龄科研中心与杨浦区老龄办合作,完成了《杨浦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意外事故情况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市老龄科研中心完成与原卢湾区老龄办合作的《卢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打造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卢湾区老年配餐中心工作机制建设研究》、《卢湾区老年人宜居社区与老年友好城区标准建设研究》和《加强家庭养老义务系统研究》等四项课题,其中第一项和第三项课题报告分获市民政局调研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市人口计生委在加强人口老龄化应对战略研究中,完成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课题《特大城市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趋势》研究;市统计局与市老龄科研中心联合开展了&上海市常住老年人口基本状况分析&课题研究。
&&开展&养老社区&课题研究
  为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样需求,由市委研究室和市民政局牵头,市老龄科研中心、市改革发展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课题组,开展了《上海幸福养老示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研究》课题。在实地走访、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在崇明县建设上海&现代全过程基础养老社区&示范基地的建议方案》的初稿,并通过了课题初审。
――市民政局开展养老服务课题调研活动
  开展养老机构立法专项研究。与市人大立法所合作,开展《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立法研究》,课题报告已上报市人大相关部门。提交《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条例》(草案),该草案从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思路与建议以及国内外立法比较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出台养老机构地方法规提供了依据。完成《机构养老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专项研究》,课题组对本市机构养老设施总体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对&十二五&期间机构养老设施目标、任务、布局、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上海市机构养老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研究报告》、《上海市机构养老设施建设规模与造价指标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本市养老机构建设规模指标及综合造价指标,为出台新一轮养老服务发展促进政策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此外,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住点服务管理试点情况报告》、《养老机构有线电视收视状况调查统计报告》等调查研究工作。
――开展老年护理专题调研,推进老年护理事业发展
  为积极推进本市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全面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的医护质量、生活护理现状、住院环境等情况,2011年,市卫生局指导市卫生工作者协会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开展老年护理院经营状况调研,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医护和生活护理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完成了&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安全卫生地方标准&并成为示范单位,浦东新区潍坊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分级护理标准&,推动全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走向一条正规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
――开展以老年常见病为研究重点的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研究
  2011年,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健康上海&中老年医学领域相关技术的需求,在充分发挥上海在老年医学领域的科研优势、提高老年身心健康科技创新等相关工作方面,布局了一批重大及重点课题。组织医疗科研机构开展急性缺血性脑梗塞规范化救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针对帕金森、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的现状,布局了帕金森疾病的诊疗优化与集成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预防及诊治研究重大项目,开展了基于社区的老年性痴呆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提出老年性痴呆的一级预防和早期干预方法;围绕老年相关的中风后遗症、骨质疏松、慢阻肺等常见多发疾病,设立了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针对男性前列腺增生和女性盆底疾病,建立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完成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监测统计和信息发布工作
  从2006年开始,市统计局组织公安、社保、卫生、教育、民政和司法等10多个委办局,对上海老龄信息进行采集与统计汇总,建立了《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制度》。该项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不仅为全国提供了一个领先范例,对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的老龄问题科学决策、老龄科研以及老年人服务工作产生重大作用。
  2011年,完成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工作,编制《201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2010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和《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手册(2010)》,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各界发布了相关信息。此外,修订和完善《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制度》,2011年将相关表格增至18张表,删除了&各区县按户籍性质分组的老年人口数&统计表,增加了&独居老人人数&等3张统计表,使该项制度不断得以完善,及时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涉老决策提供服务。
――开展第九期&银龄行动&
  月,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第九期沪疆&银龄行动&。6月10日,市老龄委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市政协副主席周太彤出席仪式并欢送来自医疗等多领域的25名老年知识分子赴疆。老年志愿者中从事医疗卫生专业的18名、职业技术教师6名、畜牧及动物饲养和生物技术专业各1名,分别在喀什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和克拉玛依市的8家单位,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志愿服务。2011年在巩固前八期&银龄行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对口援助喀什地区为重点,并且拓展了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突出&智力援助&和&志愿行动&的基础上,使&传、帮、带、教&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开展各项老年志愿服务活动
  2011年,市老龄办、市老年志愿者总队积极开展调研、培训与交流,促进全市各区县老年志愿者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市老年志愿者总队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老年志愿者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全市各区县工作交流搭建平台,组织发动全市各级老年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救助、&3月5日学雷锋日&等活动。组织动员广大老年志愿者当好&街头救助银龄关爱员&,配合各级民政部门做好严寒季节社区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在为期4个月的集中巡查活动中,全市共有1.49万名老年志愿者开展了9.78万次巡查,发现救助对象746人。在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之际,号召各区县组织有专业技能的老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小区、村镇,为群众开展多样化、专业化、便民化的志愿服务,全面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搭建老年绿化志愿者参与公园管理的平台
  截至2011年底,全市有141座公园构建了&公园、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占公园总数的92.2%,其中55座公园建立了党建指导站(临时党支部)。建有以离退休老年游客为主体的绿化志愿者队伍近800支,人数2万多人。由老年游客组成的绿化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公园日常管理,以老年人特有的细心和耐心,维护了公园和谐优美的游园环境。
为老专项活动
――积极创建&上海老年人福祉科技研发推广中心&
  10月31日,&上海老年人福祉科技研发推广中心(筹)&启动仪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区举行。该中心是贯彻国家民政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国家现代民政示范区合作协议》而筹建的,由浦东新区具体组织实施。启动仪式上,相关部门与大唐电信、延华科技等11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向亲和源老年公寓、浦东特护院、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等单位颁授了&上海老年人福祉科技研发推广中心(筹)体验基地&铭牌。&上海老年人福祉科技研发推广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新理念、新科技、新材料在为老服务中的运用,实现科技手段对老年群体的关爱,前期工作将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研发医疗、康复、预防等多样化涉老产品,为高龄、残疾、失智失能老人提供科技支持。
――&银发无忧&工程持续推进
  从2005年创设至今,&银发无忧&计划已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方面的品牌工程。2011年,&银发无忧&工程依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让利、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持续推进。经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知晓率稳步提高,老年人参保踊跃。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出资227.6万元,为11.38万困难家庭老人购买了&银发无忧&保险。据统计,2011年约有75万老年人参保,比2010年增加了7.1%;投保金额约1510万元,比上年增加5.7%。
&&组织&申城万名老人看发展&活动
  为进一步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和谐社会氛围,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市老龄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申城万名老人看发展&一日游活动。2011年首次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选取两家旅行社共同承接这项活动。活动于4月21日正式启动至5月18日结束,共计9636名独居、困难老人分批参观了世博会中国馆、奉贤生态园等景点。
&&&观国馆、了心愿,续延世博情&申城老人后世博游活动启动
  申城老人后世博游活动于9月1日正式启动。在市老年基金会、上海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的支持和市退管会的协助下,全市有近2000名老人参观了世博会中国馆,并乘上游船,沿途游览浦江两岸世博会场馆和美丽风光。
―― &冬季为老助浴&实事项目持续开展
&  &冬季为老助浴&是连续开展多年的为老实事项目,是一项关爱困难老人的民心工程。月,有300家浴室参加了&助浴&活动,受惠老年人近3万人,完成率为94.7%。活动开展期间,通过市、区、街道、居委四级服务网络以及沐浴行业协会工作网络,实时联络,掌握动态,搭建了良好的组织保障体系。在安全保障方面,组织人员多次赴浴室抽查,及时解决突发问题,活动期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组织&上海老人赴黄山短期疗养&活动
  由市老龄办组织开展的为独居困难老人及有特殊贡献老人赴黄山短期疗养活动,自2001年开展以来,深得广大老年朋友的赞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2011年,该活动加大了资金申请力度,增加了景点和受助人数,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障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活动时间为3月至11月,共有3468名老人分批赴黄山疗养院进行了短期疗养,每位老人均享受了300元的政府补贴。
――开展第四届上海市十大寿星评选活动
  2011年度,由市老龄办主办、市老年学学会承办的&2011年上海市十大寿星排行评选活动&于9月29日揭晓,评出&上海市十大男、女寿星&、&上海市十佳百岁风采寿星&、&上海市百岁夫妻&等奖项。112岁的李素清老人荣获上海最高龄寿星、十大女寿星二项桂冠,同时也是老人第四次荣登上海寿星榜首。上海市百岁夫妻增至3对。
――开展科技助老之&啄木鸟&导银科普计划&
  2011年,市老年学学会和上海银行共同策划实施了新一轮科技助老计划&&&啄木鸟&导银科普计划&。该项目作为年&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计划&的延伸行动,宗旨是&提升老年人理财理念,增加老年人财产性收入,保护老年人财产安全&。&导银&志愿者和理财讲师在上海银行100家常态化社区金融服务网点开设公益理财科普讲习课堂,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及风险防范意识;老年志愿者队伍还通过对上海银行网点不定期的暗访和监督活动,帮助改进和优化养老金业务和窗口金融服务。
――加大帮困力度,深入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工作
  2011年,市退管会办公室下发了专题通知,要求各级退管组织针对今年物价上涨和退休人员困难的实际情况,加大帮困力度,对确有困难的退休人员力求做到全履盖、不遗漏,把有限的资金真正帮助困难退休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据统计,全市61个局(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的退管会,2011年&送温暖&共慰问退休职工人数18.8万人,慰问金额1.9亿元;&送清凉&共慰问退休职工人数20.4万人,慰问总金额8109万元。
――物业行业开展为民便民服务活动
  按照春节前后要广泛开展关爱老年人的工作要求,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在本市物业服务行业中开展&迎春便民服务月&活动做好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各物业服务企业结合住宅小区居民的实际情况,走访住宅小区内的孤老、病残老年人、劳模、烈军属、残障人士和困难家庭,帮助检查房屋使用安全情况,开展室内清洁义务劳动等,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和服务。
--深入开展&军徽映夕阳&助老活动
  2011年,在上海警备区等驻沪各大部队政治部的支持下,&军徽映夕阳&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并纳入本市&双拥模范城区&评比表彰中。11月22日,上海警备区、市老龄办、市双拥办共同召开&&军徽映夕阳&经验交流会暨军地共建现代老龄服务事业签约仪式&,7家军地单位作了交流发言,殷一璀副书记出席并讲话。市老龄办与驻沪部队代表在会上签订了&军民共建现代老龄服务事业&协议,并赠送驻沪部队老干部价值50万元的老年人紧急援助设备。
――市老年基金会&助老帮困&,不断开拓公益事业
  2011年,市老年基金会(含区县分会)用于公益项目支出6300余万元,项目总计162项。为配合市政府实事项目,对全市200个新增助餐点进行一次性补贴与助餐车的资助;积极推进&急难帮困&、&助医卡&、&情暖老人心&等公益项目;组织老年人定期健康体检、免费助洁服务及&冬送暖、夏送凉&活动等。
  成立&爱我中华&老年基金委员会、&亲和善孝老年基金会委员会&、&玉佛寺觉群老年基金&等专项基金,不断加大&助老帮困&力度。举行&为老服务&爱心捐赠仪式,上海绿地集团捐赠1000万元,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捐赠价值500万元的伊斯坦纳面包车。建立&关爱老文艺工作者&项目,帮助曾经对社会有过突出贡献的杰出老艺术家改善生活质量,以此激发全社会对老文艺工作者群体的关注和关心。追加&11.15&火灾专项捐款,在市老年基金会静安区分会的统一安排下,每一位受灾老人追赠4880元,每位罹难老人家庭追赠9760元。
  庆祝上海第24个敬老日期间,市老年基金会会同中国上海画院,组织著名画家捐赠珍藏书画力作,用于慈善爱心拍卖活动,522万元拍卖所得全部用于关爱老年人的慈善公益项目。
&&&&&&&&&&&&&&&&&&&&&&&&&&&&&&&&&&&&&&&&&&&&&&&&&
合作与交流
――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项目在沪的开展
  2011年6月,市民政局领导和相关人员专程赴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介绍上海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项目&的具体情况,得到世卫组织官员的高度肯定。9月,派员参加在爱尔兰都柏林市举行的首届国际老年友好城市大会,宣传上海老龄工作的成果。11月,接待了专程来沪考察上海&老年友好型城市&项目开展情况的世卫组织老龄化和生命历程司司长约翰﹒比尔德,其表示希望上海在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项目开展过程中多向其它国家和地区介绍上海经验,为全球积极老龄化工作做贡献。
――深入开展同日本社会福祉法人旭川庄的合作
  在旭川庄名誉理事长江草安彦先生担任市民政局咨询顾问期间,与日方继续保持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合作。认真接待日本&福利之翼&考察团,加强了中日双方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交流与共享;在市民政局和日本社会福祉法人旭川庄的共同努力下,年将开展&上海医疗福利人才培训&项目,该项目获得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支持,从而将有效提升上海老年护理和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水平。2011年,市民政局选派了福利机构骨干14人赴日本旭川庄研修,并在返沪后将学习成果在系统内推广。
――拓展中荷合作交流新领域
  在上海和荷兰鹿特丹市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框架下,市民政局与鹿特丹社会事务和就业局及荷兰劳伦斯基金会展开了10多年的友好交流合作。2011年10月,荷兰劳伦斯基金会老年康复专家代表团来沪,与市民政局围绕中荷两国养老福利政策体系、老年康复工作的发展和限制、居家养老体系的创新开展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并就荷方在老年康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如何更好为上海服务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在沪为福利机构管理及护理人员做&荷兰式的老年康复&专题讲座,来自市区福利系统专业人员近百人参加了培训会。
――积极参加老龄议题国际论坛
  市民政局参加了由瑞典健康和社会事务部在沪主办的&面向未来的老龄关爱和残疾人看护解决之道&研讨会,围绕&预防、推延和保护&、&老年护理&和&辅助器具和支持性环境&三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市民政局领导做了主旨发言、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做了专题演讲,介绍上海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获得与会中外代表的一致好评,并希望能与上海进一步加强为老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上海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瑞典。
&&上海2011年参事国是论坛召开
  以&老龄化的影响与对策:积极、健康、有保障&为主题的&上海2011年参事国是论坛&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国务院参事室和全国各省市参事室共同参加。论坛从&健康的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和&积极的老龄化&三个角度,交流以积极的态度探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讨论如何客观、科学量化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并从制度、管理、土地、财税、法律等方面如何提供坚实保障等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举办&上海市创建国际老年友好城市研讨会&
  研讨会由市老龄科研中心与上海社科院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特色学科联合主办,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承办,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上海如何建设老年友好城市进行了探讨。会议介绍了2011年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的&创建WHO全球老年友好城市网络国际会议&的会议理念;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以&代际融合与公平&、&保障制度&、&公权保障&等方面,从宏观角度发表了对&老年友好城市&深层次的理解。
――首届全国青年学者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论坛在上海举行
  至28日,全国青年学者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有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近20家医院的300多名青年学者,交流论文近200篇,有三分之一的青年学者获得了报告发言和展示的机会。首届全国青年学者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论坛以青年学者为主报告人,鼓励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论坛上大胆发表观点,由资深学者专家担任主持人与点评专家。论坛的特色与亮点在于推动和实现了新老学者的联动以及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联动,为推动青年学者深入研究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建立了新平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举办养老服务业发展系列论坛
  在市民政局、市老龄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康复护理展览会(第六届中国国际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护理技术及辅助器具展览会)&期间,市老龄科研中心等单位承办了系列论坛:2011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2011中国康复辅具发展主题研讨会、中国无障碍生活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养老机构院长交流研讨(上海)峰会以及各类技术交流会及健康讲座等,旨在加强养老产业指导,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2012年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使老龄工作与上海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相协调,在市政府关注改革开放、民生保障和城市安全的大背景下,以老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推手之一。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继续加大深化力度,稳步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创建,使老年人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各区县工作
  2011年,根据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浦、卢湾两区行政区划调整,设立新的黄浦区。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大背景下,通过统筹资源配置,积极整合优势,拓展服务功能,新的黄浦区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为老服务项目不断拓展
  建成由政府投资,企业运作的示范型老年人配餐中心,各项标准符合相关部门要求。新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4个,社区影院5所,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2个,新、改建老年活动室3所。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邻里互助点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并落实补贴机制。现有互助点148个,受益老年人2012人。坚持双月为老服务,全年组织6场,共为2000多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为老服务。每月20日的合肥路小花园为老服务活动成为亮丽的风景。全年出资3.2万元,为6472人次老人家中水、电、煤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并更换部件。全区&15分钟为老生活服务圈&基本形成。
  加大居家养老补贴,4.5万人次老人享受居家养老补贴,1400多人次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带入入住养老机构,1300多人次享受全天候护理老人的服务项目和补贴,为3800多人次高龄离休干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2100多人次重残无业人员提供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就近便捷
  利用社区公共卫生资源,开展多种服务,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5.9万份,设立家庭病床1200多张,上门诊疗服务55137人次,为老年人提供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多样服务。560位老年人参加了内科、外科、心电图、肝功能等体检。举办科普讲座36课,听众达2000余人次。
助老帮困工作更加着力
  元旦春节期间,向2000人次的老年人发放了食物和购物券;端午节向街道老年人赠送1200份粽子;夏令向老年人赠送防暑降温食品药品、购物券,下拨活动室电费补贴4万元、安全检查经费1.6万元;中秋节向老年人赠送1200份月饼;敬老节期间,组织&敬老节各界老人茶话会&,向老年人赠送慰问礼品和《上海老年报》、《金色年代》全年订阅单各一份。给每个街道下拨&冬季助浴专款&,由街道安排社工、志愿者陪同老人沐浴,确保助浴安全。
  市老年基金区分会聚焦退休返沪、因病致贫的困难老人,赠予40人一次性急难帮困金1500元/人,赠予49人助医金500元/人;赠予100人春节、敬老日慰问金1000元/人。资助610名有需求经济困难的老人支付&慈善安康通卡&服务费3.66万元。赠予外滩街道为老服务旅行车1辆,总价值27万元;资助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4.5万元。与&仁人家园&合作,对1户贫困老人居室进行住房&适老性&改造。
关爱工作愈加温馨细微
  &独居老人温馨关爱服务项目&采取服务形式因人就事,服务时间因事各异的方式,实现志愿者与需要关爱的独居老人有效对接。通过结对,坚持每天一见面、寒冬季节两见面。对2415位生活上需要照顾的给予生活关爱;对1135位比较困难的给予经济关爱;对3224位主要通过谈心,聊天等开展精神关爱。对各种原因尚未结对的独居老人,一是通过邻居开展&守望相助&,二是由居委社工不定期地上门看望等形式加以关爱。
  每月定时发放百岁老人津贴,落实百岁老人的各项优待措施和荣誉待遇。积极参加上海市十大寿星评选活动,连续两年蝉联评选活动组织工作奖,百岁老人周丽珍荣获十大女寿星,郭迪荣获百岁老人十佳风采奖。
  采取多元方式积极推进&银发无忧&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全区共有1.9万老人购买或受赠了&银发无忧&。由政府埋单,基本覆盖全区孤老、无业(低保)、独居、支内退休返沪居住的老人群体。
&心悦夕阳红&渐成品牌
  积极探索老人心理咨询的长效机制,心理咨询志愿者参加社区爱心集市、走进百姓家门、主动进入邻里点,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放心理保健资料、进行义务心理咨询。引进大学师生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升精神慰藉工作专业化水平。2011年,共举办各类讲座、活动250次,来电、来访3100人次,其中个别咨询230人。&心悦夕阳红&心理咨询累计受益老年人达到54090人次。通过第三方综合评估,&心悦夕阳红&项目连续成为市民政局公益招投标续标项目。
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多彩
  积极组织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开展&金兔颂和谐,敬老大世界&闹元宵活动、&翰墨颂党恩&书法展、&党在我心中&摄影展和&迎新春雅集&书画活动、&和谐之春&戏曲联谊会、&庆祝京剧&申遗&成功老少同乐专场&、&九九关爱小剧场&社区专场文艺演出。举办&我为党争辉&党员座谈会,出版《红歌嘹亮颂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歌曲选集》;举办&春华秋实&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组织全市规模最大的上海市&老龄杯&门球比赛,96支队伍、近1000名老年运动员参与。组织&申城万名老人看发展&、&申城老人后世博游&、&黄山短期休养&活动;组织老年文艺团队参加市老年优秀舞蹈展演和市中老年书画优秀作品展出。开展&星级&老年活动室考评活动,全区老年活动室成为老年人的&乐园&。
老年人权益进一步维护
  建立全天候接待机制,成立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会、妇联、老龄办等分中心,街道司法信访窗口全天候接待和政府相关部门定时定点的接待相结合,全年共接待来信、来电、来访7322起,调处率达99%。敬老日,举办&老年法律咨询服务&,当场解答涉法涉老问题。发放老年维权系列手册《维权在于自己&老年人住房权益篇》、《老年人权益保障实用手册》2000余本。
老年宜居社区有序推进
  在6个街道12个住宅小区先行试点&老年宜居社区&,确定&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创建目标。编制&老年宜居社区&评估办法和第三方参与评估创建试点工作报告,形成&政府推动、社区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工作机制。拍摄《养怡之福&&黄浦区&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巡礼》短片。根据市民政局和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同建设中心城区社区建设示范项目合作协议&书,&十二五&期间,共同打造&老年人宜居社区&。
老龄调研工作成果显现
  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完成了《卢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打造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卢湾区老年配餐中心工作机制建设研究》、《卢湾区老年人宜居社区与老年友好城区标准建设研究》、《加强家庭养老义务系统研究》等四个课题。其中,《卢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打造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和《卢湾区老年人宜居社区与老年友好城区标准建设研究》分别荣获市民政局调研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为老龄事业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
  2011年,徐汇区进一步深化&9073&养老服务格局,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增强家庭养老的功能,打造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宜居社区养老院&、&社区中心护理院&和&不出家门的颐养院&,&三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到稳步推进。
建设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徐汇区民政局与上海友康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合作,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建立了&平安保徐汇区为老服务基地&,推出了平安保久久关爱系列为老服务套餐,通过开通962899热线,为&空巢老人&打造&防护网&,做到了&老人突发意外有人救,日常生活有人帮&。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不断深化为老服务内涵
  一是完善基础保障政策,推进&老字号&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市、区府实事项目,新增养老床位500张,现共有养老床位5052张;新设4个老年人助餐点,全区57家老年人助餐点共为3375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创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7家,现全区共有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15家;老年人日间服务照料中心14家,为124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二是完善居家养老政策,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全年为22803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考核办法,以奖代补,提高助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做好助餐、日间照料、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拓展为特殊老年人群的居家养老服务,全年为861户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中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助餐服务和每月8小时家政服务。
  三是制定健康关怀政策,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活动,为65岁以上的徐汇区户籍老年人提供每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这项工作从2010年开始,年完成了一轮的体检,共为29665名老年人提供了体检服务。
  四是研究高龄补贴政策,鼓励高龄、特殊群体在家养老。开展&百岁老人健康幸福指数调研&,研究高龄老年人护理补贴政策。在枫林街道借助&好帮手&社区服务发展中心,试点开展向失能老人的照料者或监护人提供日常护理、沟通技巧、急救常识、心理疏导等家庭自我养老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培训,鼓励高龄、特殊群体在家养老。
  五是出台区级保障政策,推进&银发无忧&保障工作。认真总结历年保障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在开展市级&银发无忧&保障工作基础上,研究、制订区级保障计划,向每位年满60周岁的徐汇区户籍老年人赠送一份&银发无忧徐汇区老年人意外伤害专项保险&,做到全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工作全覆盖,使老年人得到更多实惠。
完善社区服务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岁以上老人意外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