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 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第二次黄金时期后来出现的问题极其措施

薪火相传——喻承志工作室
当前位置:&&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上传: 鄢外生 &&&&更新时间: 21:01:01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主要)。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第一个发展高潮)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
c.&实业救国&的推动。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
国民统治前十年()
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抗战胜利后()
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三大改造(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 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1.&&& 服饰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阶段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习俗风尚: (1)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6、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7.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1)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8.通信:邮政、电话、电报,见P77-78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 根本(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会考要求迪亚士、哥伦布的知识即可) ①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③达伽马直通印度;④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
最终到达地
麦哲伦船队
& (4)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②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⑤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二、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4)英法&七年战争&() 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 &
&&&&&&&& 结果
1.英西&&&&&&&&&&&&&&&&&&&&&&&&&&& 战争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争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3.英法战争
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 1.野蛮的掠夺 2.残酷的屠杀 3.强盗的贸易&&&&& 罪恶的三角贸易 4.★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提示:破坏性、建设性 对殖民国家而言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
世界市场进程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第二次工业革命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详参p114-115。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罗斯福新政(年) (1)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7.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会考只要求掌握德、日两国) (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两者的关系:互相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2.欧洲联盟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欧盟建立的意义: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影响: 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欧元形成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4.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 影响: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5.亚太经合组织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月,堪培拉会议,。 (2)中国于1991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6.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 (1)依据:乌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4)成立的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7.中国入世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的影响: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8.经济全球化 (1)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严格意义上)(广义:二战后)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条件) 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全球化的手段:跨国公司的运作)。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动力)③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3)表现: ①资本的跨国流动。②生产的国际化。 ③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④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⑤世界市场的扩大。 (4)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6)对策: A、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B、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携手解决。 & 高中历史必修Ⅱ试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C)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战国时期 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 ①白瓷&&&&&& ②青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 & A、交子&&&&&&& B、榷场&&&&&& C、瓦肆&&&&&&& D、夜市 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C) 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 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 12、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A) A、开始时都经营冶铁业致富&&&&&&& B、经营行业比较广泛 C、都涉足金融领域&&&&&&&&&&&&&&& D、都把买卖做到国外 13、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B)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4、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16、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之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明清政府的做法(B)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 1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 )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18、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B& ) 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C、壮大汉族地主的统治&&&&&&&&&& D、挽救中华民国统治的危机 19、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 C&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继昌隆缫丝厂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B)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北洋水师&&&&&&&&&& D、创办京师同文馆 2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B&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22、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D)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23、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C)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25、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A)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A)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27、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 )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 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B)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9、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D)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0、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 B、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C、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挠和限制 D、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双重作用
& 31、左图中的建设成就是在何时取得的?(& B& ) A、一五计划期间 B、二五计划期间 C、文革期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2、1956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C) A、没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C、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上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3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4、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 ) 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5、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6、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B& )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37、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B)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 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8、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C)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3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团结一致向前看 40、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下列有关此次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全会指出:在多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B、全会指出:&要采取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C、全会指出: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D、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B) &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4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B)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44、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D&&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 A&& ) A、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中外合资企业 4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4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C&&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8、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D& )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 49、20世纪末,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战略。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走出去&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 B、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出的&& D、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50、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 B&& )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六大 51、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不包括(D) A、全面放开粮价&&&&&&&&&&& B、改革金融体制 C、改革企业所得税&&&&&&&&& D、改革分配体制 52、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3、在1993年初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开而不发,大批良田荒芜。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C& ) A、市场不是万能的 B、市场机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 C、我们不必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D、这是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弱点和缺陷的表现 54、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我国采取的措施是(C)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D、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 55、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城市商品粮小手大幅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 A、城镇人口猛增&&&&&&&&&&&&&& B、投机奸商哄抬物价 C、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 D、国家政策不科学、不合理 56、选出与其它不是同一类型的一项&&&&&&&&&&&&&&&&&&&&&&&&&&&& ( A ) A 三峡工程&&&& B 菜篮子工程&&& C 希望工程&&&&& D 安居工程 57、近代首先颁布废止女子缠足法令的政府是&&&&&&&&&&&&&&&&&&&& (&& B ) A清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国民党政府&&& D人民政府新中国 58、在近代无锡农村的一户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里,最可能出现的洋货是( D& ) A咖啡&&&&&&&&&& B面包&&&&&&&&&&&& C洋酒&&&&&&&&&& D洋火 59、市民买粮食除了钱外还需要粮票,下列最有可能存在这种现象的年份是 (&&& D) A 1840年&&&&&&&& B 1912年&&&&&&&& &C1949年&&&&&&&& D 1966年 60、下列属于&安居工程&的是&&&&&&&&&&&&&&&&&&&&&&&&&&&&&&& (&&& B) A修建高档住宅区&& B修建经济适用房 C修建大型超市&& D修建休闲公园 61、近代的农村和现代的农村在社会生活方面最大的不同是(C) & A、饮食习惯&&&&&&& B、婚姻习俗&&&& C、温饱问题&&&&&& D、住宅出行 62、近代中国首先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局面的企业是&&&&& (&&& C) A江南制造局&&&&&& B天津机器制造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63、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是在&&&&&&&&&&&&&&&&&&&&&&& (&&& B)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前夕&& C民国建立以后&& D新中国成立后 64、民国时期的普通市民要前往重庆,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是&&&&&&& (&&& C) 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 6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老百姓最常用的通讯方式是&&& (&&& A) A写信&&&&&&&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电话 66、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C、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67、近代以来中国报刊逐步走向繁荣。一般认为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B) && A、《中国丛报》&&&& B、《昭文新报》&&&& C、《时务报》&&&& D、《新青年》 68、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 (&&& A) A《人民日报》&&&&& B《红色中华》&&& C《中央日报》&&&& D《民报》 69、中国电影无声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 C ) A 《定军山》拍摄成功&&&&&&&&&&&&&&&& B 《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C 《渔光曲》拍摄成功&&&&&&&&&&&&&&&& D 《风云儿女》拍摄成功 70、能大大提高电视台有效覆盖范围的技术是D A电视机生产技术&& B摄影摄像技术&&& C节目编排技术&& D卫星传送技术 71、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C) A、印刷媒介&&&&&&&&&&&&&&&&&&&&&& B、电波声像媒介 C、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体系&&&& D、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 & 72、《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73、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D&&&&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74、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D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信仰基督教 75、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 )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76、下列各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D&&&& ) A.引起&商业革命&&&&&&&&&&&&&&& B.引起&价格革命& C.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77、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能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 A.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B.造成金银价格下降和物价猛涨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导致市场的扩大和流通领域的活跃 78、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C&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79、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真实含义是(D)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80、17世纪,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 B&&& ) A.马德拉&&& B.阿姆斯特丹&&&& C.伦敦&&& D.马六甲 81、16世纪以后,英国加入海外贸易竞争,开展海外殖民活动。英国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是(A) A、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战 B、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C、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 D、颁布《航海条例》 82、下列地区中,是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的殖民地是(A) & A、新尼德兰&&&&&& B、弗吉尼亚&&&&&& C、印度&&&&&&& D、佛罗里达 83、17-18世纪西欧商人海外贸易的特点是(A) A、一般性的商业贸易与抢掠、欺诈相结合 B、进行一般性的商业贸易 C、热衷于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卖黑人奴隶的贸易 D、资本输出、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相结合 84、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C)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85、&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C)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8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C)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87、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B)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88、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 C、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外扩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89、1870年以后,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直接原因是(D)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国际贸易的扩大发展 C、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 D、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90、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A) & A、机器制造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 9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B)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了对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92、19世纪晚期,一些行业中最早出现了垄断组织。下列各项中不可能最先出现的是(A) & A、纺织业&&&& B、石油工业&&&& C、钢铁工业&&&&& D、汽车工业 两次工业革命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A)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在很多国家和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展开 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④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3、下列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手段和通信手段在世界市场发展中地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C、使交通运输和通讯更加便利 D、使工业品迅速运往世界各地 94、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德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D) &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95、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 96、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D)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97、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表现的是(C) A、银行倒闭&&&&&&&&&&&&&&&&&&&&&& B、企业破产 C、农产品价格猛涨&&&&&&&&&&&&&&&& D、失业人数激增 98、1929年大危机中,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C) 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 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乱 99、面对突如其来的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反危机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B) A、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 B、利用计划经济调整经济 C、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D、自称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100、&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B )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0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 A& )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102、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其全过程的内容是:&&&&&&&&&&&&&&&&&&&&&&&&&&&&&&&&&& ( &A& ) A.救济&&&& B.复兴&&& C.改革&&&& D.干预 103、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这表现在(C) ①人们对银行的信任恢复 ②联邦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 ③相当数量的社会弱势群体成员首次享有了法定的经济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04、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共同点是(A) A、国家干预经济&&&&&&&&&&&& B、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C、完全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105、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 &&(& A ) 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 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 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 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 106、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停止发展 C.生产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 107、1965年美国总统在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范式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治。&下列哪一事实戳穿了他的谎言&&&&&&&&&&&&&&&&&&&&&&&& ( C& ) A.欧共体成立&&&&&&&&&&&&&& B.欧佩克集团提高石油价格 C.197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108、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有:&&&&&&&&&&&&&&&&&&&&&&&&&&&&&&&&& ( A& ) 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②应用最新技术成果&&& ③发展新兴产业&&& ④借助对外战争& ⑤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09、西方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经济大危机和7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的共同点不包括: (&& C) A.破坏生产力&&&&&&&&&&&& B.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深远影响 C.经济滞胀&&&&&&&&&&&&&& D.迫使西方世界进行政策调整 110、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现代福利国家产生于19世纪中叶 B、二战中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C、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国家成功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实践 D、到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得到更大的发展 111、下列哪一项不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D)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进行社会改革,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 11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首先应先看它是否有利于(D )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成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11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11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D&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115、十月革命后不久采取的哪一措施能起到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作用?(B ) A.将大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 B.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所有制 C.与德国签订和平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6、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C) A、真的,新经济政策 B、假的,余粮收集制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真的,余粮收集制 117、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后,苏俄并没有立即结束展示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观原因是(D) A、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B、严重的经济困难 C、余粮收集制减轻了经济困难 D、苏俄一些领导人曾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118、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俄政权(C)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体制&&&&&&&&&&&&&&&&&&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19、1926年,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苏联面对着多方面的困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落后,资金缺乏②外部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威胁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④新经济政策阻碍着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0、&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口号的。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B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 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的积极性高涨 D.苏联搞农业集体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121、1930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下列啊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C ) A.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 B.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 C.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 D.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122、下列不属于苏联工业化特征的是(D ) A.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为中心 B.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C.由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来进行工业化 D.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123、下列情况在1938年的苏联不可能出现的是(C ) A.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B.政府统一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逐级下达计划指标 C.苏联某拖拉机厂了解到中国需要大量的拖拉机,就派人去和中国商务部签订了购销合同,并利用124、中国急于得到拖拉机的心理大大提高了价格 D.苏联绝大部分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 125、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这样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地区地加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A、中央的推动和压力 B、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C、农民资源,主动性增强 D、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推动 126、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C)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12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D)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 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128、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D) 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 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买给集体农庄 C、改变过去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129、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C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130、日,红白蓝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B ) A.67年&&&&&& B.69年&&&&&& C.73年&&&&&& D.74年 131、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论断(B) A、是对苏联社会发展水平的正确认识&&&&&&& B、过高估计了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C、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D、使苏联军事力量和综合国立大增 132、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是因为(D)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33、1988年开始,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这里所说的&乘机&是指(A) A、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B、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宣布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C、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D、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 134、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A)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 135、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在2001年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政府积极努力加入WTO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此举符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B.此举符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要求 C.此举有利于防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D.此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136、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地体现了世界发展过程中什么特点?&&&&& (& C& ) A.世界大同&&&&&&&&&&&&&&&&&&&&&&&&&&&&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 137、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是&&&&&&&&&&&&&&&&&&& &&&&&&&&(& D& ) A.相互对立&&&&&&&&&&&&&&&&&&&&&&&&&&&& B.相互促进 C.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D.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38、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 B&& ) 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相关组织产生 139、与中国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是&&&&&&&&&&&&&&&&&&&&&&&&&&&&&&&&& (& A& ) ①中国台北&&&&&&&&& ②中国香港&&&&&&&& ③中国澳门&&&&&&&&& ④韩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0、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 B& )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141、20世纪70年代在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亚洲的一些国家仍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他们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他们是&&&&&&&&&&&&&&&&&&&&&&&&&&&&&& (& A& ) A.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B.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C.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D.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韩国 142、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签署了《经济展望声明》,这揭开亚太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序幕,此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其中2001年的第九次会议在( A& )召开 A.上海&&&&&&&&&&&& B.东京&&&&&&&&&&& C.汉城&&&&&&&&&& D.华盛顿 143、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盟诞生,这些表明(&& B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144、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D&&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145、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前提是&&&&&&&&&&&&&&&&&&&&&&&&&&&&&&&&&&& (& C& ) ①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②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 ③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扩大&&&&&&&&&&&& &&&④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46、欧元启动后,弱势货币国家的民众普遍表现得兴高采烈,而德国人却忧心忡忡,有55%的德国人不愿意放弃处于强势的货币马克。这一现象表明&&&&&&&&&&&&&& (& A& ) A.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不同 B.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同 C.人们的原有认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对新事物的理解 D.人们的人生观、思维方式不同,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 147、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取路德维希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B& )&& 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 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的趋向更加明显 148、在欧洲走向一体化过程中,可以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风险的措施是(& D&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 B.欧共体的成立 C.欧盟的成立&&&&&&&&&&&&&&&&&&&&&&&&& D.欧元的问世 14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150、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 D&& ) A.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1、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没有用欧元代替本国货币的欧盟国家是&&&&&&&&&& (& D& ) A.瑞典&&&&&&&&&&&&& B.德国&&&&&&&&&&& C.丹麦&&&&&& D.波兰 152、世界贸易组织与下列哪两个国际组织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C ) A.关贸总协定(GATT)、国际贸易组织(OTC) B.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银行(World Bank) C.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贸易组织(OTC) 153、英国提出的怀特计划和美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反映了(A) ①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②美英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A、①②都正确 B、①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均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154、《欧洲联盟条约》与《罗马条约》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C) A、使成员国联系加强&&&&&& B、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C、促使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D、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155、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B) A、是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经济组织产生 156、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中国将面临的挑战是(D) A、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 D、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157、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A) A、European Union&&&&&&&&&&&&&&&&&&& B、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C、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D、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158、我们所说的&地球村&体现了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C)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 D、世界大国 &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管子)说:&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二:铁铲、六角形铁锄、铁犁 & 材料三: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 & 请回答: ⑴请推测材料二中的六角形铁锄、铁铲最早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 ⑵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历史信息? ⑶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1、⑴A ⑵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出现且日益推广;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⑶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代表了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使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并经营信贷业务。飞钱,又称便换。各地商贾将货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券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材料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 说明:松真宗时,益州16家富户,经政府许可,共同印造&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流通。后来,纸币的发行权归政府。 材料三: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的商标 & &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柜坊&和&飞钱&最早应是在哪一时期出现的?两者的出现对当时的商业发展有何作用? ⑵从材料二、三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北宋时期在商业活动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有何重大进步?意义如何? 2、⑴最早应在唐朝出现。两者的出现使当时富商大贾便于储存金银财物,有利于长途贩运商业活动的展开,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⑵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北宋出现了商标,说明北宋商人重视商品的品牌意识和广告效应。 &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年间,朝廷根据江南机户的请求,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丝织业日趋兴盛,南京织机已逾三万张,出现了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的丝织工场。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丝织生产的分工也更细密,机房织出的生绢生绸,还要经过练房、染房、漂房的加工。不管是机房、练房,还是染房、漂房,内部又有许多分工,如练房内部有煮、沤、曝等不同的工序分工。 请回答: ⑴广州十三行是(&&& )(2分) & 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 B、官营贸易机构 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 &&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⑵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2分) ⑶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⑷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的政策对工商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及认识。(3分) 3、⑴C(2分) ⑵状况:手工工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雇工数量更多;分工更加细密。(任答2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⑶闭关锁国政策将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2分) ⑷康熙帝废除织机数量限制的政策,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每点1分,共2分)认识:国家政策始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力)。(1分) & 4、2001年10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九次会议在上海召开。在此期间某中学举办了以&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上海&为题的知识竞赛。 请回答: ⑴举出年发生在上海经济领域的、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例事件。(1分) ⑵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缩影。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5分) ⑶这一时期上海群英荟萃,许多人在此为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50字左右介绍其中的一位。(应包括所处的时代、主要贡献和你的评价,3分) 4、⑴《南京条约》中上海作为五口通商之一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创办发昌机器厂。(任答1点,每点1分,共1分) ⑵过程: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年,或答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⑤抗战时期,由于沦陷区日军的掠夺和国统区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⑥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大肆挤压和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场纷纷倒闭。(其中第⑤、⑥点可以合并为一点,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答出阶段特点即可,原因不作要求)(每点1分,共5分) ⑶如:①方举赞。1866年,以200元资金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这是较早的民族工业。②荣氏兄弟、一战期间,经营面粉业,一战后创办申新等几家纱厂,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评价: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创办的企业逐步走向萎缩。(&时代&、&贡献&、&评价&各1分,共3分) & 5、在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洋务派迈出了第一步,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为中国近代化的实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努力。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努力。 (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特点?试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5、⑴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却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的方案,发起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民主共和的方案,发起辛亥革命,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涨的同时,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论。 ⑵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 原因:①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的。②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资产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政治舞台。③民族危机的加深,使民族资产阶级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⑶结局: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戊戌变法失败;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因此,无论是改良还是共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三&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和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请回答: ⑴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⑵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6、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措施:国家集中物力、财力大规模投入;利用苏联帮组;建立钢铁、汽车、重型及其等重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东北地区。 ⑵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接壤;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联合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日邓小平向中央两位同志的讲话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的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观点突出反映了(&& ) A、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盛行&&&&&&&&& B、党内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 C、忽视客观规律坚持本本主义&&&&&&& D、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用户 ⑵材料二是如何驳斥材料一中的观点? ⑶材料三是怎样发展材料二的观点的?用史实说明这种发展对当时所起的作用。 7、⑴A ⑵历史上的伟大任务没有说过凡是;要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国人民。 ⑶材料三是材料二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续。史实:1978年,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了长期以来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8、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穷困的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的口粮只有8两(合公制400克),不够吃只好用瓜菜代替。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三年跨了三大步。 请回答: 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2分) A、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 B、农民生活水平不高 C、旧的经济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⑵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⑶假如2006年暑假,你陪一个外国考察团到安徽凤阳县农村考察经济,外国友人请你介绍年、年、1978年以来该地方发生的变化,你准备如何介绍?(4分) 8、⑴C(2分) ⑵内容: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③改革购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④废除人民公社制图,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任答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⑶①年,实行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2分)②年,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公有化规模和程度。(1分)③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1分) & 9、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2分) ⑵当时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社会条件有哪些?(2分) ⑶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为什么?(1分) ⑷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什么意义?(2分) 9、⑴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每点1分,共2分)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形势好转。(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⑶广东和福建。(2分)因为:靠近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收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华侨多,便于引进侨资。(任答1点,1分) ⑷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或答&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任答2点,2分) & 10、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请回答: ⑴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过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⑶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作出了怎样的突出贡献? ⑷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以概括) 10、⑴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⑵内容: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作用: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 ⑶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⑷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帝国的军事在这次战争中,各种情势都应该更有利:如果进行大规模战争,清军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作战的地区和防守地;他们的后备部队和武器弹药都近在咫尺;而最重要的一点,乃是这次战争是在清军本土进行的,他们一定可以全神贯注于这一战斗中。 &&奥特隆尼《对华作战记》 材料二:日,钦差大臣伊里布准备收复定海,奏调安徽、湖北、湖南4000人入浙江协同作战。道光皇帝1月17日批准,并以&600里加紧&命令上述3省调兵。2月10日,以伊里布&畏葸&撤职,此时所调军队尚无踪影。2月19日,接替伊里布的钦差裕谦奏报说:离浙江最近的安徽兵&将到兵营&,湖广(湖北、湖南两省)&程途遥远,本属缓不济急&,奏请撤销调令。 (1)材料一、二说明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出现了什么情况? (2)试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 12、(1)清军由于本土作战所拥有的战略优势完全丧失。 (2)直接原因是清朝军队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根本原因归结于腐朽的封建制度。 &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二: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的辫子珍藏起来。 材料三: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过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 &&《上海研究资料》 (1)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2)你认为在当时剪辫有必要吗?为什么?(4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黄金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