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广宁明天天气哪里开通创业板账户

肇庆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肇庆市位于中国省,属珠江三角洲,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有“中国砚都“之美誉。东南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和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属山区。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市驻端州区。
肇庆市位于省中西部,下辖端州、鼎湖2个区、和广宁、怀集、封开、德庆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由于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故有“中国砚都”之称。2006年,肇庆市又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2年,肇庆市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肇庆属广佛肇经济圈,地缘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沿海与内陆的交通要冲,城区距广州不足100公里,位于广州一小时经济生活圈。距深圳200余公里,距澳门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3海里,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1线、324线,三茂铁路(广州至湛江)贯穿全境,广肇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江肇都预示着肇庆的高速发展。横穿肇庆的西江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全国第二大河,由西江、北江支流绥江、贺江组成的江河水网,可东通广州、深圳、香港,西抵广西梧州,南达江门、珠海、澳门,北上韶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肇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形成了水陆衔接、江河相通、客货配套的水陆运输网络。
简介秦前,肇庆属百越地。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在的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承西汉。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县,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宁、临允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端溪、封兴、都城、晋化、龙乡、夫阮7县隶晋康郡;临允、新兴、南兴、单牒、平兴5县隶新宁郡。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端溪、晋化、都城、乐城、悦城、夫阮、安遂、宾江、文招、南兴、新兴、临允、甘东、单牒、龙潭、抚纳、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会、怀集、化注、平兴、初宁、招兴、建宁、崇化、熙穆、崇德、谢沐、开建、永固38县,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原宋熙)、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设龙乡、罗平、永熙、宾化、宁乡、长化、定昌、宝宁、齐安、初宁、永城11县及广熙、齐安、齐建、临贺4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设54县,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泷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领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清泰5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时肇庆境域设17县,分隶5郡:四会、化蒙、怀集3县隶南海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治高要);泷水、安遂、永熙3县隶永熙郡(治泷水,今罗定,原属肇庆,今为云浮);封川县、都城县隶苍梧郡;洊安县、开建县隶熙平郡(治桂阳县,今连县);分属广州、连州、端州、泷州、封州。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2]。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设20县,分隶1府6州:四会、怀集、化蒙、洊水4县隶兴王府;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8县,分隶1军4州: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怀集县隶广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新兴县隶新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康州;统属广南东路。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赐兴庆军为肇庆府,仍辖高要、四会2县。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设7县,隶2路2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德庆路;高要县、四会县隶肇庆路 ;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 ;新兴县隶新州 ;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驻南昌县)。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怀集县改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贺州;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之贺州[2]。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及德庆州(领3县:封川、开建、泷水)。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十四年置恩平县。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东境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析四会地置广宁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领封川县、开建县)、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时怀集县属广西梧州府[2]。清初沿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80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云浮市,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到目前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其他历史有日无月需补城——宝月台传说关于宝月台的来历,肇庆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据传,宝月台原称补月台,由人力运土夯筑而成。宋皇佑中期(1058年左右),古端州开始筑土城墙时,原计划城墙取东向西,城廓要建成月字形,日从东升,月字城垣,取“日月穿城”之意。本来,城墙的设计图纸将城东的石头岗(今阅江楼处)、城西的龙顶岗两个制高点也划入城内。不料指挥筑城的官员没有按图纸施工,竟然将石头岗和龙顶岗置于城外,将设计为月字形的城廓建成了日字形。端州的城墙竣工后,新城图样呈送到北宋皇帝那里。那些懂得军事的军机大臣看后不禁大惊,他们认为这座新城垣已经失去军事上防御的价值。因为新城在石头岗和龙顶岗之间,一旦遇上战事,敌方只要占领这两座山岗,就可以俯视城内动静,在这两个制高点用强弩炮石攻击,府城很快就被攻破。一些懂得“天命”的钦差大臣到过肇庆府后,也连称端州这座方城要不得。理由是方城为日字形,有日但无月,城的北面有七星(岩),有星无月,言下之意是方城像日,日出,七星(岩)就没有光彩,没有光彩的地方就不能地杰人灵。端州的筑城官员听罢惟恐皇帝治罪,只好在北门的池塘中筑起一个“50余丈宽广的土台”,形如圆月,这样便是“日月合璧,七星耀彩”。这座“补月”台后就改称宝月台了。
肇庆地图肇庆属南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平均气温约12℃,7月份平均气温约28.7℃。怀集县北部山区冬季可见霜冻。年平均降雨量约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无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2006年,全市平均气温偏高,总雨量偏多,日照时数总体偏少。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1.6~23.1℃,比常年偏高0.7~1.0℃;年积温℃,偏高306~411℃,是建国后第2个最暖年。年降雨量毫米,总体处于正常至偏多2成之间,是2002年来降雨最多的一年;年暴雨日数5~10天,为1997年来第二多暴雨年份。年日照时数介于小时,处于正常至偏少2成之间。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多雨,为低温阴雨偏轻年景,有轻度的倒春寒现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与热带气旋降水明显;强对流天气频发,大风天气较多,局部地方出现龙卷风。6月,西江、绥江流域连降暴雨,导致绥江水位超警戒;7~8月3个台风,致灾较严重;7、8月高温酷热,最高气温直逼历史极值(39.1℃);9、10月秋凉,气温刷新低;秋冬少雨,气温较高,“立冬”温暖如春;11月,出现晚秋罕见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区低温霜冻明显;城区历史极端最低温0℃。年内,暴雨、洪涝、高温、强对流、寒害等气象灾害在全市各地均有发生。
铁路及城际轻轨1.南广铁路跨桂、粤两省区,始自南宁市,经贵港、梧州,广东省云浮、肇庆、佛山至广州,线路全长577.1公里,其中广西境内349.8公里,广东境内227.3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3座。为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的要求。建成后,远景运输能力为货运量2000万吨/年,日开行客车110对,南宁至广州可在3小时内到达,比现行运营时间节省约11小时。南广铁路由铁道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共同出资建设,并组建南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工程建设工期4年半。2.广佛肇城际轻轨广佛肇城际轻轨已于日启动,全线全面开工,总工期为4年。广肇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全长83.367km,起始于佛山西站,终止于肇庆站。其中高架线74.59公里,地下线2.03公里,隧道2.203公里,路基4.544公里,除了佛山西站,三水城区和肇庆羚山以隧道形式穿越外,全线再无地下线路。全线设车站11个,其中高架站7个,地下站1个,地面站3个(1个预留)。3.柳肇铁路(规划在建)柳肇线位于广西、广东境内,跨越广西柳州、来宾、贵港、梧州等地市及广东肇庆市。线路自柳州枢纽进德站引出,经象州,以隧道穿越大瑶山,经平南后引入既有洛湛线梧州站,跨桂江,经封开、德庆、禄步,以隧道穿越北岭山后引入肇庆东站。线路全长414公里,其中广西境内262公里,桥隧比50%。主要技术标准: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2000米,困难地段1600米,限制坡度6‰,电力牵引,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自动闭塞。项目投资估算总额303.8亿元,由铁道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合资建设,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使用银行贷款。工期4年。设计单位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本线是一条客货共重,客货共线的快速铁路线。本线的建设将大大地改善和优化广西路网布局和增强贵阳、广州间货物运输的机动灵活能力,柳州至肇庆铁路将是贵阳至广州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扩大西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客货交流,对加强区域路网能力、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增强区域铁路网灵活性等均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是完善地区交通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满足沿线重点工业企业外部运输的需要,为本地经济腾飞创造条件。高速公路1.广肇高速公路属广昆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它的建成,结束了粤西肇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该高速公路与广梧高速公路连接,并直接沟通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以后肇庆开车到广州只需1小时。2.广贺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国家重点交通工程广贺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于日正式通车。项目全长约118公里,总投资概算89.85亿元。该路的建成,不仅进一步拉近了粤西北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的距离,还将成为广东通达湘桂和沟通大西南的重要干线。这条高速路将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汕头至昆明,广州至贵阳等高速公路在怀集相交,是广州通达大西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通道。3.江肇高速公路江肇高速公路是国家和我省重点工程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外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委省政府为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加快推动粤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造福粤西人民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日,全长34.2公里的江肇高速公路肇庆高要蚬岗至四会东城段(即二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车。江肇高速公路二期工程通车后,与已于2010年底通车的江肇高速公路一期对接,即实现了江肇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江肇高速公路整个项目起于江门市杜阮镇,止于肇庆四会市,顺接肇花高速公路,项目地跨江门、肇庆和佛山3个地级市,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其中毛毡岭隧道和西江特大桥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江肇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实现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的有机连接,成为粤西南山区联系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深圳等珠三角重要城市以及通往香港、澳门的一条重要、便捷通道。4.广佛肇高速公路广佛肇高速公路是肇庆市“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中的三横(即大旺至梧州线)。规划项目起于大旺区与佛山三水区交界的北江,经四会大沙、鼎湖区、端州区、高要市小湘镇、德庆县、封开县,终点往西延伸接广西的梧州环城高速,全长约160公里。广佛肇高速公路(肇庆段)工程项目是肇庆打造连接广佛和大西南的又一条高速公路,也是省委省政府以及肇庆市委市政府加快落实《规划纲要》,推动珠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战略的重大举措。广佛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能更好地构建珠三角1小时城市圈,形成内联三市、外接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方式多样、功能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此,省交通运输厅将加快广东高速路网规划建设,强化珠三角中部都会区辐射力,进一步带动周边县(市)区经济腾飞。5.肇花高速公路肇花高速公路,属于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的一部分,编号:G94,是连接肇庆市四会市及广州市花都区的高速公路,呈东西走向,全长63.577公里,总投资约97.2亿元。肇花高速西起肇庆四会市张洞村,顺接江肇高速公路,连接广贺高速公路,向东途径肇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大塘镇,广州花都区赤坭镇、狮岭镇,止于花都区花山镇,接广清高速公路及广州机场高速公路,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按照施工计划,将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6.怀阳高速公路该高速起点于怀集县岗坪镇,与汕昆高速相接,途经封开县长安、金装、南丰、莲都、河儿口、渔涝等镇,在德庆县连接和跨广佛肇高速公路、跨国道321线后穿越西江进入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终点与广梧高速公路、云罗高速公路交叉所设置的双凤互通相接。怀阳高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八纵线”往北的延伸线,北接汕昆高速和二广高速,连接湖南及中原地区,南接罗阳高速公路,直抵阳江港。它的规划建设,是实现省委、省政府加快粤西北山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构建肇庆市公路网规划主骨架公路“三纵”线、云浮市公路网规划主骨架公路“二纵”线的现实需要。它将各条横线高速公路衔接起来,有效补充和完善粤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形成纵贯我省西部地区的南北纵向大通道。
2010年全市2010年全市人口是413万人。端州区全区35万人,鼎湖区全区16万人,高要市全市75万人,四会市全市44万人,广宁县全县56万人,怀集县全县103万人,封开县全县49万人,德庆县全县37.39万人。肇庆市各区(县、市)人口数据区划名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10年11月)户籍人口(2010年末)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肇庆市14822.1939180854224121264.34端州区152.304793443562863147.37鼎湖区552.39164701151906298.16广宁县2380.00424128567632178.21怀集县3573.018141721050806227.87封开县2723.29398304499106146.26德庆县2002.80341197379948170.36高要市2185.62753357774765344.69四会市1262.96542882443672429.85
市政府领导市长 郭锋 常务副 刘惠祥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陈定坤副市长 关鹏 副市长 李天 副市长 郑剑戈 副市长 范汝雄 副市长 陈宣群 秘书长 莫优年市政府工作部门政府办公室 发展和改革局 经济和信息化局 教育局科学技术局 民族宗教事务局 公安局 监察局民政局 司法局 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 环境保护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交通运输局水务局 农业局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卫生局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审计局 外事侨务局国资委 体育局 [统计局 物价局林业局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旅游发展局 城乡规划局城市综合管理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教育科技发展概况:“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了产、学、研合作,与中山大学建立了校市全面合作关系,设立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3家,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教育发展概况 :全市共有幼儿园361所;小学1372所;初级中学149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6所,市一级学校83所,增加21所;县一级学校259所。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教学班32个,其中聋哑学校1所,启智学校7所。全市共高(完)中学校32所;普通高等教育院校2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民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机构)32所;民办教育机构288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6所。“十五”期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4.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39%。  德庆县德城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评估,成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一个“教育强镇”。
2011年,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323.30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3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5.35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1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5:42.1:40.4调整为16.8:45.0:38.2。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14元,增长13.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23亿元,增长25.6%;其中税收收入56.45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59.99亿元、增加值574.40亿元,增长均为27.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0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全年进出口总额57.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40元,比上年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14元,比上年增长19.8%。2012年,预计(下同)地区生产总值1473.84亿元,比上年增长(下称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37158元,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突破百亿元,完成103.81亿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分别增长14.3%、17.8%。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852.6亿元,增长20.1%,14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组织实施“六个一批”项目413宗,其中增资扩产和落地动工项目完成投资192.16亿元;贵广、南广铁路建设稳步推进,江肇高速二期建成通车,肇花高速、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段和至贺州段建设进展顺利。外经外贸实现增长,合同利用外资29.1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11.5亿美元,分别增长25.5%、11.9%,引进世界500强和境外大型企业投资项目4宗,第十届“肇庆金秋”引进投资489.2亿元;进出口总额63.5亿美元,增长11.2%,其中出口总额37.8亿美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平稳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38亿元,增长15.1%;主要景区(点)接待人数2654.3万人次,旅游收入180.37亿元,分别增长10.4%、26.7%;港口货物吞吐量2747万吨,增长10%;商品房销售额175.82亿元,增长12.6%。2010年肇庆市各区(县、市)经济发展指标区划名称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人均GDP(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总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肇庆市1902607456667143894022798762521007680003328900端州区1052938631641742962919360846680600803565鼎湖区500645924162647301434993049938052327655128275广宁县7102001862061922043317901650727130943910255124怀集县11906933836672678075392191471251784361396331908封开县7055692418351862732774611765744739541009176345德庆县6591701663912084642843151935042911347153216650高要市21518824899141027487634481290501085287136132525575四会市1606205325060643482637663343281083740113772582305注:各区、县、市相加不等于全市总数;人均GDP以常住人口计算。数据来源:《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1》2011年编制完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获得珠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工作综合三等奖。申报省级以上科 技项目91项,3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肇 庆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巴软件园被 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省“两化”融合创新中心。新认定高新 技术企业19家,新建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家, 鸿特精密在创业板上市,风华高科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骨干企业和培育企业,星湖科技被评为省自主创新标杆企业。肇庆市和端 州、鼎湖、高要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区) 。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协同广佛制定出台《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 (),确定第二批46个重点合作项目,广佛肇(怀集)经济 》 合作区有序推进。 “五个一体化”规划深入实施, “十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 利,广佛肇城际轨道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广佛肇高速一期工程勘察设计招标,肇花高速加快筹建。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已列入《 “十二五”粤桂战略合 作框架协议》 ,我市与梧州市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对央企、世界500强、民企500强和波兰、南非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央企战略合作座谈会和赴日本、新加坡等招商活动。第九届“肇庆金秋”签约、投产、动工项目124宗,投资总额971.18亿元。全年实际吸收外资10.2亿美元,增长9%;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73宗,投资总额17.8亿美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个,投资总额260亿元。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3亿元, 增长22%。 142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9.6亿元。 华浩光电等13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国电(大旺)热电联产、中恒医药、大唐热电等项目进展顺利。二广高速 怀集至连州段和至贺州段、江肇高速二期加快建设,贵广、南广铁路肇庆 段工程稳步推进。景丰联围加固达标工程基本完成。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各县(市)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四会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项目,经济综合发展力居全省县域地区第三名。高要以倒逼机制推进转型升级,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全市首位。广宁三大产业基地发展初具规模,特色经济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省级优秀园区,竞标成为省首批水利建设示范县并获得4亿元省级水利资金。 封开华润水泥、圆珠顶铜钼矿等大项目加快推进,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市山 区县首位。怀集资源型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新城区开发加快推进。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排列如北斗七星,另有五湖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端州古城——肇庆历史文化的见证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
旅游文化肇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000多年旅游。星湖、西江小三峡、德庆盘龙峡、封开白石岩、大斑石、怀集燕岩、广宁竹海、四会贞山、鼎湖砚洲各具特色,星湖(含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最负盛名。唐以来的七星岩摩崖石刻被誉为“千年诗廊”,与宋城墙、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山川毓秀,物产丰饶,金、玉、木、石诸材俱备,能工巧匠代有其人。端砚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 之珍品,四大名砚之首。“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熏。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观宽顽何足云。”这是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所写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高要市盛产蒲草,高要草席生产有4000年历史,以草细柔软、编织精美为各阶层人士喜爱,色泽鲜艳、质地柔软、织花美观、虫蚁不蛀、冬暖夏凉而驰名。那时,编织草席的原料一-蒲草,主要出产于七星岩四周的沥湖、野塘之中,但1956年在七星岩四周建起了一个浩瀚似海的大湖之后,就再没有看到这种蒲草了。现今,编织草席的蒲草主要来源于西江南岸高要市的白土镇,莲塘镇和金渡镇一带,它细长、光洁、柔韧,有“赛龙须”之美誉。蒲草晒干后,要经过挑选、舂平、漂洗、染色,然后方可编织。现肇庆市郊和高要等地从事肇庆草席编织的有近10 万人,每年编织的各款草席达17o多万张。肇庆草席,以功用划分,有睡席、枕席、沙发席和包席;以花色品种划分,有白席和花席。肇庆花席颜色鲜艳,花款繁多,有蝴蝶、花鸟、连环扣、二龙争珠、双凤朝阳、心心相印等如意吉祥图案,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工艺画屏。肇庆草席向以细密无接草者为上品。肇庆的牙雕、玉雕、竹编和工艺扇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剑花、蛋花、肇实、首乌,还有紫贝天葵,都是名优特产;清蒸文(山乃)鲤、清蒸麦溪鲤特色名菜,肇庆独有;天下粽子肇庆有,肇庆裹蒸天下无,民间美食,天下无双。肇庆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怀集的“贵儿戏” 是中国稀有的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鱼龙舞、雄鸡舞、麒麟白马舞、十二月采茶歌,400年来至今传唱在田垌村圩。在肇庆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岭南土著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化、龙母文化等等异彩纷呈,包公文化尤其是包拯治理端州的事迹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94年国务院公布肇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名胜肇庆市是中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梅庵、德庆学宫、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国家AAAA级景区。全市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旅游资源单体95个,其中属自然旅游资源的58个,占总数的61%。肇庆市旅游资源品质高、类型多。以鼎湖山(风景区)、七星岩、大斑石(封开县)为代表的山岳与地质景观资源;以星湖、西江、贺江为代表的水景观资源;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黑石顶(封开县)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以古城墙、阅江楼、端砚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德庆龙母祖庙、梅庵为代表的宗教与民俗资源;以肇庆高尔夫度假村、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等构成肇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使肇庆的旅游资源在全省具有明显的优势。经挖掘和整合,全市已形成以七星岩和鼎湖山为中心,连接四会贞山、广宁竹海大观、怀集燕岩和世外桃源、封开龙山和天下第一石、鼎湖葫芦山和九龙湖、德庆盘龙峡和龙母祖庙、高要广新生态园的“肇庆千里旅游走廊”,促进了全市旅游的发展。1.岭南第一奇观肇庆星湖风景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誉为兼得“西湖之水,阳朔之山”的“岭南第一奇观”。位于肇庆鼎湖区的鼎湖山风景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2.群砚之首——端砚肇庆端砚与湖笔、宣纸、徽墨并称“文房四宝”。其石质纯净细嫩,蘸墨笔锋经久不退,其雕刻也相当精湛,被历代列为贡品。肇庆有“中国砚都”的美誉,当地端州区盛产的端砚自唐后为贡品,为中国文房四宝之首。唐代大家李贺曾写下“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美精湛的端砚制作技术。日,备受中国文化界注目的中国端砚展览馆,在端砚故乡广东肇庆正式开馆迎宾。3.肇庆夜色夜幕低垂,我们走在肇庆街头,七星岩牌坊广场,音乐喷泉,端州路,天宁路,那样迷人地跃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的镜头。4.广新生态园肇庆市广新农业生态园占地面积5000多亩,是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以土地整理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三高农业”的典范。5.盘龙峡生态旅游区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位于德庆县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整个生态旅游区占地3万亩。这里是一个原始自然生态旅游区,景区内古木葱茏,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植物活化石”黑桫椤遍布其间,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是南中国最大的天然大氧库。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成功开发了勇士漂流、瀑布观光、峡谷品氧、全国最大的水车群、全国最具风情的山顶木屋度假村、熏衣草木屋王国酒店、盘龙天堂度假酒店、高空滑索、森林水世界等等生态休闲型旅游产品。自2001年开放以来,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成为广东省内游的必游精品景区。德庆是龙母的故乡。传说龙母养了五个儿子,小儿子斑龙特别调皮,经常在西江嬉戏玩水,兴起时兴风作浪,搅得西江两岸人民不得安宁,龙母一生气,把斑龙送到了一个山清水秀、林木幽深的峡谷,让斑龙在此修炼思过。龙母毕竟不放心,便要斑龙的大哥青龙来
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看着它,青龙、斑龙就盘踞于此,时时为附近的百姓施云播雨。后来这个峡谷就人们命名为盘龙峡。6.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陈列通过历史照片、文物等展示了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7.肇庆古城墙肇庆古城墙位于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墙,并亲自题书四门石匾额,改东门曰庆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南薰、北门曰朝天。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1987年至于1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8.七星岩景区肇庆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七星岩集“桂林之洞,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岩峰挺秀,湖水清澈,绰约多姿,兼西湖之秀,阳朔之美。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仙女湖充满仙气、灵气、古朴自然;“禾花仙女”、“出米洞”等传说故事,美丽动人;灵鸟仙鹤,展翅飞翔。“卧佛含丹”天然奇景,尉为壮观。水上泛舟更是快意悠悠,船在水中行,宛自画中游,如梦如幻。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 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生动描述了其景观特色。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并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期间传入数学、几何、西洋乐等西方学术与文化。利玛窦在肇庆客居六年期间,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享誉全球的杰出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说:“400多年前,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把现代数学引进了中国,而他就是在肇庆开始传播《欧几里德几何》等现代数学著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数学起源于肇庆。”古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禅宗泰斗石头希迁禅师等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任肇庆知府三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肇庆绿道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的重大,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规划纲要》,从2010年起,广东将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并与6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全市建成绿道200多公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把绿道网建设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市委书记覃卫东为组长,市长郭锋为常务副组长,纪委书记和分管财政、旅游、城建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绿道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市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根据规划,肇庆市绿道网总长约1130公里,其中省1号线和6号线穿越我市并延长到250公里,市立绿道500多公里。决战绿道网的号角吹响后,全市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一股热火朝天大搞绿道建设的热潮。目前,全市已建成绿道200多公里,其中省立绿道约40公里,建设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振奋。肇庆隧道作为肇庆市惠民实事和市政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端州路过街隧道建设是我市为缓解端州路交通“肠梗塞”问题所采取的重要措施。2011年下半年,端州四路的牌坊隧道和文明路隧道将率先开工建设。在隧道设计方面,牌坊隧道将穿越端州四路,连接北侧的牌坊广场和南侧的肇庆大厦(国美电器牌坊店),隧道主隧道平面布置呈U字形,主隧道垂直端州四路中心线布置,净宽6米;两侧各设一个出人口,出入口沿端州四路中心线平行布置,均朝向西侧,梯道净宽6米(包括4.2米宽人行梯道和1.8米宽自动扶梯),人行梯道坡度为1:2,在坡道靠两侧侧设置自行车推行坡道,均宽0.6米。而文明路隧道为下穿文明北路和端州四路的L型人行隧道,主隧道净宽为6米,净高不小于2.8米;梯道净宽6米,包括4.2米宽的人行梯道和1.8米宽的自动扶梯。人行梯道坡度为1:2,在坡道两侧分别设置0.6米宽的自行车推行坡道,在西北角(星湖国际广场)、东南角(肇庆市汽车站)和东北角(嘉信茂广场)各设置一梯道出入口。由于两条隧道采用明开挖方式施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交警部门将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和现场交通条件进行交通疏导方案优化设计,届时在有限的地形合理进行交通疏导,尽量减少交通拥堵。
肇庆的的餐饮主要以粤菜为主,兼有糅合南北,中西风格,集菜肴、点心,小食于一身的地方风味。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鲜、广宁笋宴、高要市大湾镇麦溪鲤(鲩)、文鲤、鼎湖上素、肇庆裹蒸、 封开杏花鸡、四会仙螺、四会茶油鸡、德庆竹篙粉等。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肇庆裹蒸有三大特点: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第二、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公斤。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肇庆裹蒸,是用冬叶包裹糯米加绿豆制作而成,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肇庆城乡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美食。目前,市面上的肇庆裹蒸品牌有“鼎湖山”、“裹香皇”、“皇中皇”等,价格由三元至十二元不等。
七星剑花是驰名中外的肇庆之一,因它产于市郊七星岩,故名七星剑花。剑花是一种攀缘植物,大都植根于土壤之中。然而七星剑花却与众不同,它喜好生长在没有水份、没有土壤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之上。七星剑花属仙人掌科,茎狭长,三棱有节,状如节鞭,向四处蔓延,一节一节地向上攀登,所以又称量天尺。这种植物在夏天开白花,日闭夜开,因而又有神仙剑花之美誉。七星剑花还有去痰火和止咳的功用,民间多用以煲汤,味清香、汤甜滑,实为佐膳佳品。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就这个意义上说,“四宝砚为首”。砚在秦汉时已经存在,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四大名砚之所以为人们称誉,当然有它各自的特征和优点,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风格。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以箕形为多,也有八棱形、长方形、方形等形制。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唐询的《砚录》,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关于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砚形也从简单的箕形、方形到品类繁多,式样新颖的斧样、瓜样、卵样、兔样、琴样等等。宋代端砚构图简练、刻工浑重、古朴、雅致、玲珑浮凸。北南宋间叶樾《端溪砚谱》明确记载端砚式样已达49种。清乾隆间手工精绘的《宋砚谱》,收有宋砚49方,亦有详实的记述。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作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在端砚镌刻砚铭,成为当时风气,一方艺术价值高的端砚,往往是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的综合品。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
肇庆入围2012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肇庆广宁一周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