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基础平时作业状态完成成绩68.83分及格吗

长沙市岳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岳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长沙市岳麓区委关于制定长沙市岳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编制,主要阐明全区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部署、重大行动,旨在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目标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岳麓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跨越赶超、创新发展,以走在前列的目标引领干在实处的行动,创造了岳麓发展又一个黄金期。
1. “十二五”奠定的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三个“百强”行列,表现为“三个成倍跃升、三个大幅增长、三个明显优化”。“三个成倍跃升”:“十二五”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8.74亿元、财政总收入69.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53.76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末期的1.9倍、2.8倍、1.9倍。“三个大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5.3%、15.3%、12.2%。“三个明显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明显优化,2015年税收过亿元街道达10个,比“十一五”末增加9个,协调、均衡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朗;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3.8:53.7:42.5调整为2.3:50.5:47.2,岳麓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工业集中区,检测认证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步步高、奥克斯、麦德龙、红星美凯龙、王府井等卖场开业,连续3年获评全省十佳旅游区(县、市),三产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26.9%增至2015年的57.9%,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品牌效应持续彰显;企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以上企业增至162家,8家企业跻身亿元纳税方阵,3家企业挂牌上市,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城乡品质大幅提升。服务湘江新区发展,大力拓延战略空间,城乡融合面貌日新月异。扩容与提质同推进。五年共铺排重点工程项目665个,征拆腾地4.5万亩,城市发展容量进一步扩充。新增营盘路隧道、南湖路隧道、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等过江通道,地铁2号线及西延线投入运行,迈入“湘江时代”“地铁时代”。长韶娄高速、坪塘大道等6条跨区域干线及潇湘大道南延线、岳麓大道西延线等95条片区道路竣工通车,湘江新区交通枢纽建成运营,“七桥二隧一地铁”立体交通体系基本构建。改造滨江、坪塘片区、桐梓坡大板房等棚户区20余处,城市功能架构更加完备。建设与治理同优化。实施史上最严的城市管理,专业维护、常态维护、市场维护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格局更加成熟。推进“百万拆违大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20万平方米,后湖景区等片区违法建筑基本清零。开展“三年造绿大行动”,21个绿色城市建设项目竣工,完成云栖路、雷锋大道等道路绿化提质。实施农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饮水和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乡一体化同提速。在全市率先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各类公路464公里,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857.4公里。实施水利工程1000余项,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38座,解决7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天顶、坪塘、含浦撤乡(镇)建街,新增学士、洋湖街道,莲花两型示范镇、雨敞坪田园风情小镇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发展融合度显著增强。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把增强群众获得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面推进改革事业,大力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获得更多发展红利。民生保障支出保持占区财政支出的70%左右,五年完成为民办实事任务173项,城镇新增就业62823人,年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名,2015年第一批获评“全面小康达标县市”。新改扩建学校56所,19所新建学校开学,新增中小学学位3万余个,获评全省首批教育强区。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7个,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全覆盖。建成养老机构37家,32个社区服务用房全面达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扎实推进社会综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连续5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市、区)。让群众获得更多生态福利。实施清霾、碧水、静音、净土行动,坪塘老工业基地21家污染企业全部退出,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新增含浦、坪塘等污水处理厂4个,完成28处排污口截污改造,湘江流域治理成效明显。湘江新区生态补偿试点全面启动,整顿关闭非煤矿山28家,洋湖湿地、桃花岭景区、巴溪洲水上公园、西湖文化园等成为长沙新的名片。让群众获得更多改革便利。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治理、区校合作等特色工作获评“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建立统一规范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流程清单,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行政许可项目100%在线办理,行政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办事更快、更方便。
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推行“三服务”一线工作法,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54件、政府合同220件。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93件、政协委员提案664件,办复率达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精简合并机构2个,精简议事协调机构57个。畅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政务网络全域覆盖,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五年位居全国50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从严控制政府行政成本,“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公务用车改革稳步推进,预算改革扎实开展,重大事项资金使用流程进一步规范。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2010年绝对值
2015年绝对值
年均增长(%)
2015年绝对值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不含麓谷基地)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城镇化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全区总人口(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注:1. [ ]表示5年累计数。
2. 地方财政收入口径,自2011年以来调整为财政总收入。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岳麓区情的发展路子;二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远近结合、强基固本、改革创新,有效增强综合实力和长远竞争力;三是坚持为民办实事,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发力改进作风,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对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长远作用,应倍加珍惜、矢志坚持,不断巩固、完善、发展。
  第二节 形势判断
2. “十三五”时期全区面临的新形势。今后五年,岳麓区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面对巨大的风险挑战。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孕育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和突破。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省市来看,“一带一部”的新定位、“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新格局、“双引擎”“双高地”的新构架和长沙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要求,为岳麓区空间拓展、功能提升提供了战略机遇。从自身来看,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交汇叠加、集中发力,为岳麓指明了高端发展的战略方向,确立了绿色发展的精准坐标,搭建了创新发展的坚实平台。“十三五”时期,岳麓跨越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持续增长的基础更加牢固,赶超进位的潜力必将释放。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未来五年,我们也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总部经济、服务经济、园区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转型创新动力尚处培育阶段,人文优势、科教优势、生态优势有待进一步转化;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政府行政效能和社会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工作方法还不适应新常态要求,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求新求变求突破,实干苦干合力干,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专栏2 岳麓区所处战略区位
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一核”:依托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等国家级平台,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引领区。
“三极”:依托城陵矶港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岳阳新增长极;依托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郴州新增长极;依托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生态优势,打造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怀化新增长极。
“四带”:依托交通干线、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自然环境,坚持板块联动、块中有极、极辐射带、极带互动,打造京广高铁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多点”: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形成多个基础扎实、势力雄厚、特色明显、产城融合的新增长点。
双引擎双高地
“双引擎”:即做大做强湘江新区、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拉开发展骨架,实行东西比翼,双核驱动。
“两高地”:就是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开放高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来助力,充分吸纳各方面的资源和要素。
国家级湖南
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是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努力建设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于2007年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致力于彰显两型特色,坚持绿色化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创新示范区
2014年8月,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致力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长沙高新区麓谷基地的高端制造及新材料产业被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试点。
  第三节 总体要求
3.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两型高地、科教强区、增长新极、河西靓城的总定位,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三融共进”,着力新城国际化、产业高端化、城乡一体化、治理现代化、民生普惠化“五化同步”,加快建成秀美气质更迷人、创新气势更磅礴、发展气场更宏大、国际气息更浓郁的新岳麓,全面助推湘江新区建设,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而奋斗。
4.基本原则
——转型创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充分激活科教、生态优势,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对国内外资源的吸引、集聚和配置能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新型工业集聚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发展。
——统筹协调。抓实项目建设这个载体,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主动服务高校、高新区、湘江新区,协调推进新城拓展、老城提质、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三次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实现各种要素、各个领域的相互协调和联动互动。
——绿色崛起。贯穿两型引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倍加珍惜岳麓的生态资源,充分融入山水洲城特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积极构建山水相映、洲城相融、江湖相通、林地相连的生态系统,加快形成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的环境新常态,努力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包容开放。立足内生性和外源性驱动并重,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体制活力和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包容开放的内陆现代经济体系。
——普惠共享。突出民生导向、共享发展,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努力使改革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区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节 目标定位
5.主要目标
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目标,确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三步走”战略时序,加快推进“三融共进”、“五化同步”进程,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坚实迈进。
第一步(201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文明等5大项22子项指标率先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实现程度位居全省前列。
第二步(年):区域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现代服务业高端转型成效显现,岳麓科技产业园综合实力倍增,科教生态优势充分转化,泛岳麓山创新创意和文化旅游示范区基本形成,智能制造、健康服务、检测认证等产业集群初具雏形,跨入中部中心城区第一方阵。
第三步(年):率先全省实现基本现代化。围绕加快建设经济兴旺发达、文化繁荣厚重、城乡品质一流、社会和谐有序、生活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岳麓经验”。
——建设秀美气质更迷人的新岳麓,致力打造全国两型社会建设首善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水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以PM2.5计)达7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5%,山水洲城的天际线、轮廓线进一步彰显,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区。
——建设创新气势更磅礴的新岳麓,致力打造国家创新创意重要集聚地。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创业对就业岗位年均贡献率超50%。建设一批促进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和工程化中试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着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智能制造、智能研发、智能服务产业,致力打造全国创新创意产业制高点。
——建设发展气场更宏大的新岳麓,致力打造省会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0%,到2020年突破13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形成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健康服务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服务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以上。新增10家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本地名牌企业。与湘江新区深度对接的行政管理体系全面建立,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建设国际气息更浓郁的新岳麓,致力打造中部一流现代宜居新都会。网络化、立体化交通体系基本成型,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城市人口承载能力、产业吸纳能力逐步提升,国际气质充分彰显。加快城乡融合、建管同步,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专栏3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20年规划目标
年均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不含麓谷基地)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互联网普及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全区总人口(万人)
人均预期寿命(岁)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空气质量优良率(%)
劣V类水体比例(%)
注:1. [ ]表示5年累计数。
2. 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规模工业增加值2020年绝对值按2015年可比价计算。
  第二章 统筹协调 推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山水织城、聚核释能、轴带延展、片区联动的发展思路,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凸显核心带动功能,完善湘江西岸、金星路、云栖路等重要轴带产业布局,推进区域组团式发展、产业多点式突破,着力塑造功能组团与主导产业共生共融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城市空间架构
6.山水织城。坚持“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秉持“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理念,以湘江、靳江、龙王港、莲花河、八曲河等水系为脉络,以岳麓山、尖山、谷山、莲花山、嵇家山等山系为本底,突出发展伴山经济、亲水经济、沿路经济,把美丽的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创作出一幅山水环抱、绿轴串景、繁荣精致的城市画卷。
7.聚核释能。集中功能、资源和优势,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核心区功能设施建成率、配套率。着力打造若干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核心区域,并努力提升集聚度和首位度,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切实发挥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重大功能,使之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8.轴带延展。继续强化湘江发展主轴功能,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和游艇经济,致力把湘江西岸潇湘大道建设成现代产业发展轴、生态休闲景观带、城市风貌展示区。建设复合型城市功能轴,进一步提升金星路、枫林路、桐梓坡路、黄桥大道、坪塘大道、云栖路、学士路等城市主轴功能,构建沿江商务经济轴线、高端楼宇经济轴线、特色汽车产业经济轴线、创新创业轴线、生态文化经济轴线等,形成分工合作、主业突出、各具特色的轴带经济。
专栏4 主要产业轴带
现代服务业走廊
实施绿化、亮化、序化、美化“四化”工程,精心设计湘江西岸天际线、建筑立面,提质改造江岸沿线人文景观、商住楼宇、绿色植被,营造市民休闲空间,打造功能布局最优、视觉享受最美的“百里滨水走廊”。坚持山水联动、洲城一体、文旅并举,联合策划橘子洲、傅家洲、巴溪洲等江心洲岛,裕湘纱厂等人文建筑,高标准打造金滩旅游区、举办水上经典赛事,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和游艇经济。依托优美的岸线资源,建设高端化的产业走廊,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和研发设计、教育培训、现代金融、创新创意、新兴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致力把湘江西岸建设成欣欣向荣的现代产业发展轴、秀美自然的生态休闲景观带、充满魅力的城市风貌展示区。
金星路先进服务业国际街区
实施景观提质、交通顺达和产业集聚工程,完善金星路视觉传达系统,集聚发展总部楼宇、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电子商务等高端产业和特色业态,提升城市综合体、甲级楼宇、星级酒店服务功能,让金星路成为宜居宜业、宜购宜游、示范西岸、辐射全市的第一商街。
云栖路国际汽车长廊
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完善汽车服务功能和产业链条,致力打造集汽车文化、驾乘体验、定制服务、研发检测、交易展示、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文化主题街区。
  9.片区联动。立足新城、老城、乡村三大板块,依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逐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带动全区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重点开发区建设
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长沙高新区、岳麓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以及滨江—市府区治、梅溪湖、洋湖等城区。依托工程机械、移动互联、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推动构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的智能化、高端化、特色化。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城镇体系,对基础设施、建筑物、城区景观进行顶层设计,建设国际化的城区,促进人口加速集聚,打造我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点区域。
提高农产品主产区现代化水平
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含浦、坪塘、雨敞坪、莲花等镇的农业与农村用地。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战略,依托以“五谷”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实现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齐头发展。促进农业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治理农业污染源,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样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
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位于主城区的城市生态功能区、位于现有城区边缘的结合部生态功能区、山塘、水库、河流周边的水体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等。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在保持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区。
禁止开发区范围与发展定位
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湘江大堤以外的滨水保护区、岳麓山、橘子洲等风景名胜区、洋湖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区、湘江、靳江、龙王港、泉水冲应急水源等重要水源保护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区等。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维护生态结构、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国土空间,实行强制性保护,禁止城镇化、工业化开发。
促进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等多规合一,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贯彻实行。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规划目标。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严格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完成全区“一张图”建设,逐步实现规划管理的电子化及网络化,确保严格用地规划许可。发挥规划计划的引导作用,实行资源总量控制,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强化需求管理,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全方位调整。着力优化用地布局和结构,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用地需求,促进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和批后监管。
专栏5 主体功能区建设工程
  第二节 壮大六大功能组团
实施产城融合战略,统筹建新城、兴产业、聚人气三者的关系,做到新城规划建设到哪里,产业经济就覆盖到哪里,公共服务就配套到哪里,市民安居乐业就到哪里,达到人、产、城三者和谐共进。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新城建设全过程,科学规划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公共设施,加快崛起功能组团。
10.泛岳麓山组团。依托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大学城和岳麓街道、桔子洲街道、西湖街道、望月湖街道,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实施环境治理、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三大工程”,初步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产业高端、朝气蓬勃的泛岳麓山创新创意集聚区。以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等项目为引领,服务专家教授、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引导环湖、聚园、沿路建设创新区、创意园、创业街等“众创空间”,提升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让创新创业成为岳麓的显著标识。以后湖国际文化艺术区为载体,建成省美术馆等重点项目,完善麓山南路文化街区功能,提升艺术创作、创意设计、教育培训等产业水平,不断深厚区域文化创意气息。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龙头,激活西湖、桃子湖创新创意资源,彰显山水洲城景观风貌,赋予旅游产品更多创新元素和创意色彩,让国家级风景区蝶变为享誉全国的创新区。
11.市府滨江组团。依托观沙岭街道、银盆岭街道、咸嘉湖街道、望岳街道,以金融业为区域主导产业,鼓励银行、保险、证券各类金融机构在滨江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支持互联网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进驻,加快打造滨江金融区。以高端商贸业为引领,推动生产性、生活性、商务及新兴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建设,加快建设金星路先进服务业国际街区,增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务经济实力,赋予行政中心浓郁的商务氛围。
12.环梅溪湖组团。依托梅溪湖街道、天顶街道、望城坡街道,充分利用梅溪湖良好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业,建设梅溪湖国际医疗健康城等引领性项目,引入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一流医疗机构和先进管理模式,形成医、养、研、商、游全生命健康服务产业链条,打造辐射中部、享誉全国的养生名城。释放望城坡交通枢纽优势,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专业市场提质,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枢纽型经济圈。
13.洋湖大王山组团。依托洋湖街道、坪塘街道,彰显区域生态禀赋,聚焦文化旅游业,建成湘江欢乐城、华谊兄弟影视城等新兴旅游项目,推进文化、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引导区域型和职能型企业总部进驻,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分支机构、创新创意企业、研发机构入驻,打造青山绿水环抱、具有智慧特色的国际化总部经济区。
14.岳麓科技产业园组团。依托园区、学士街道,集聚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引进一批龙头产业,铸造“岳麓检测”品牌,在中部率先建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深化区校战略合作,推进“5511”工程,打造学士路创新创业走廊,完善大学城孵化、园区转化、市场产业化的技术研发转化链条,努力建成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注重招大引强与招才引智并举,引进战略项目,增强云栖路国际汽车长廊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产业链条化集聚和关联产业协同化发展。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加快展现专业型、效益型、精致型园区新形象。
专栏6 岳麓科技产业园重点项目
“5511工程”是推动区校合作良性互动的助推器。通过建设5万平方米企业孵化器、50亩企业加速器、100亩科技研发总部以及1000亩科学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进程。
新建玉赤路,续建莲坪大道、玉锦路,提质改造学士路、象嘴路、联丰路、车塘河路等道路。对茯苓冲路至污水处理厂进行临时污水改造。进一步完善电力网络和光纤网络。
新型工业化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检验检测研发、震动检测、医疗检测、基因检测、建筑工程检测、环保科技、手机数字出版、医疗器械、3D移动信息采集。
现代服务业
重点建设上城国际广场、云栖路国际汽车长廊、中铁城建集团总部、中央商务岛、智谷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
建设玉赤河景观廊道,对靳江河堤岸进行综合整治,新建智谷科技广场、紫苑公园、玉润公园等公园。
  服务和助推长沙高新区麓谷基地发展,重点培育新材料、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千亿产业集群,共建全国智能制造领航区。
专栏7 麓谷基地千亿产业集群
依托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及材料、金属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布局发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材料,打造储能材料产业链、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碳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材料产业链、绿色建筑产业链和磁性材料产业链,形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型材料产业的重要基地。
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
依托高新区智能制造园,促进施工机械、消防装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产品配件等业态的智能化转型,将3D打印设备、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和本体制造、工业和服务机器人产业做出特色,打造一批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智能化领军企业。
依托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和重点企业,在巩固绿色建筑、太阳能光伏等全产业链的基础上,做大做优环保技术、节能装备、装配式住宅、锂离电池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打造国家环保服务业政策试点示范基地。
依托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专业园,加快电子信息产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卫星技术及应用、集成电路、信息通信设备、数据库、办公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及工业软件产业。
依托长沙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和重点企业,发挥制药产业、高性能医疗机械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医药商业等产业。
  15.莲雨含组团。依托莲花镇、雨敞坪镇、含浦街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借力黄桥、岳宁、南横线、雨莲等融城干道,深化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乡村旅游长廊、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公园。
  第三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
16.推进城乡互联互通。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体现对城乡居民的人性化关怀。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人口转移同城同通道、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社会保障同城同体系,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农用地等物权发证登记。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投资、村民自筹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业转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充分释放乡村的发展活力与潜能。
17.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构建“内通外畅”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新建学士路大桥和岳宁大道、南横线岳麓段等跨区域重大工程,实施西二环、潇湘大道、麓景路—含浦大道等快捷化改造,构建“井字+环形”快速路网,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建设“公交都市”,适度建设中运量公交系统,服务城际铁路及地铁3、4、6、8、9号线建设,规划建设梅溪湖中运量有轨电车,建成以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为骨干、出租汽车和中运量交通为补充、自行车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格局。
18.构筑绿色市政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和“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施截污治污、电力扩容、气化覆盖、水务提升、多网融合、防灾应急等工程。加快完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全面完成核心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区域供水、供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通讯管线统一纳入综合管廊,构筑集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于一体的城市“生命线”。到2020年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普及率达到35%。推广应用热拌可再生沥青路面、再生水稳基层等绿色市政新技术。支持变电站建设,延伸城市电网,实施农村电网扩容提质,完善城乡供水管网和燃气入户工程,增强全区供电供水供气能力。建设覆盖城乡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2020年城区截污制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健全覆盖城乡的垃圾回收系统。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不断延伸。
19.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引导更多发展要素向乡村延伸,引导农民向集镇和中心村集聚,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按照“五美”要求,加快推进“乡村美化、生态宜居、创业增收、乡风文明”四大工程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打造样板镇和特色村,让纯朴清新的乡村风貌风情、自然人文景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以传承和保护。到2020年,力争全区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城区路网建设
加快城区道路网络建设,包括大学城道路工程、莲坪大道含浦段、岳宁大道、谷岳路东段、双塘路、后湖路中段、二环线辅道拓改工程、望岳路中段、谷丰路南段、谷岳路西段、观沙路北段、麓景路南延线、长望路西延线、南横线、青山路、佑母塘路西延线、望月路、跨片区配套路网等。新建学士路大桥等过江通道。
公共交通建设
服务好全市地铁建设,做好地铁3、4、6、8、9号线车站周边的人行、车行交通组织,做好地下人行交通流线设计。与城市高架干道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区常规公交网络,为新建城区设立充足的公交线路和站点。健全全区停车体系,促进地表停车、地下停车、停车建筑结合。全面实现城区交通畅通、停车便捷。到2020年,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以上,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80%以上。
城乡水务建设
加快城区二水厂、四水厂、雨敞坪镇泉水冲水库水厂的提质扩容。强化城乡供水管网覆盖,逐渐提升给水能力。推进城区供水和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地工程、生态景观水源地工程、病险水闸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及防洪排涝工程。提质改造湘江、靳江、龙王港沿线截污配套设施。增强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与周边污水处理设施的衔接,使工业、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电网体系,建设新田550KV、含浦220KV、学士桥220KV、天顶220KV、龙王220KV等变电站,做好城乡供电走廊的扩容和更新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燃气系统,建设含浦、坪塘、大桥、金星、皓月、王家湾等调压站,实现全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到2020年,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
海绵城区试点工程
建设一个海绵城区试点示范区。示范区以“慢排缓释”为原则,在传统的产业、居住功能基础上,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明沟等自然排水系统,屋顶绿地、立面绿化、屋脚绿化等建筑排水系统,以及位于排水系统以下的集水调控系统。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区域内供水自给、无滞水、无内涝、无干旱。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考虑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专栏8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工程
  第三章 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高端化
实施产业融合战略,统筹发展三二一产业,着力推动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为补充,产业集聚与产业辐射同步推进,构建以高端服务业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都市产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商贸服务业
20.打造长沙消费新中心。优化城区商圈布局,推动形成滨江、洋湖、梅溪湖等新兴商圈,提质溁湾镇、望城坡等传统商贸中心,重点打造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金星中路先进服务业国际街区、云栖路国际汽车长廊等消费热点区域,加快建设都会级商贸功能区。兴建一批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地标商业设施、特色商街,汇聚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促进高端商贸、品牌餐饮、娱乐休闲、社区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培育法律、会计、咨询、评估等商务服务业和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左右。
21.加快培育新型商贸业态。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施“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计划,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打造一批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创新,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升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水平。
专栏9 现代服务业部分业态
依托强大的科研优势,针对不同行业建设稳定、快捷、安全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主要电商企业的联系与协作,积极发展有岳麓特色的移动电子商务和智能化电子商务业态。“十三五”期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13%以上。
依托文化产业、艺术产业基础,突出文化博览特色,建设高品质的会展场所,积极承办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艺术展览活动、鉴赏活动和拍卖活动,打造高文化含量的特色会展业态。
依托三大国家级新区的金字招牌,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在我区设立综合型总部、地区总部或职能机构。建设高水平的楼宇型总部经济基地和花园式总部经济园区。至2020年,入驻我区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上市公司的数量超过50家。
  22.促进楼宇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实施“总部进楼、企业满楼”计划,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外向型企业,切实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注册率和贡献率,推动楼宇经济走高端化、集聚化、专业化、品质化发展之路。将建安房地产业与新城国际化建设、老城有机改造密切结合起来,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提升建设品质,发展复合地产,促进建安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彰显“宜居岳麓”品牌。
  第二节 发展现代金融业
23.打造省会金融服务总部基地。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岳麓区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支持互联网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进驻,加快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和公募基金,丰富金融业态,加快建设滨江金融商务区,致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探索“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加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管理创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商贸金融、农业金融、文化金融,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实现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24.建设金融安全示范区。健全金融安全体系,落实打防结合、以防为主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金融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风险排查、调研预判和案件处置等工作。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切实规范各类金融主体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设金融安全示范区。
专栏10 现代金融总部基地
金融商务区
立足滨江片区,建设高品质的写字楼群,积极引进外资银行、跨国财团、国有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融资企业、证券机构、保险企业入驻。利用优良的滨水景观、完善的设施配套,为各类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外资企业派出机构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快速实现金融总部经济的集聚。促进金融“互联网+”发展,加快完善金融总部平台建设。致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金融总部基地。
长沙高新区
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园
立足长沙高新区的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加强科技金融创新,做新投融资体系,支持科技银行做强,积极吸引新的科技类金融机构入驻。大力开发为创新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展壮大。依托金融大厦建设高水平的金融建筑群,进一步做强征信评级、产权交易、路演推介、股权交易四大服务平台。推进科技保险试点,积极开展高企认定、科技银行产品推介、天使基金等科技金融活动。建设示范中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园区。
  第三节 发展健康养生业
25.打造全国养生名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入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一流医疗机构和先进管理模式,集聚一批综合性医院、特色专科医院和知名医疗管理品牌。2020年,基本形成全国知名的“岳麓养生名城”,拥有一批高品质的健康养生机构。
26.培育健康养生业态。重点打造医疗服务、医学研发、康复疗养等功能板块,抢占基因检测、分级诊断等高端技术产业制高点,推动形成集医、养、研、商、游一体的全生命健康服务产业链。培育新型健康业态,促进健康保险、护理康复、健康养老、中医医疗保健、体育康复、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全面发展。
专栏11 健康养生产业重点工程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在洋湖片区、梅溪湖片区、岳麓科技产业园分别建设1所三级综合医院。重点支持建设1-2家非公立三级专科医院,积极推进重点医疗项目建设。
梅溪湖国际
医疗健康城
选址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设立包括医疗服务区、医学研发区、康复疗养区、总部商务区、综合配套区等五大功能板块。该项目采用“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将引进一批世界顶尖的医疗机构以及健康管理、医养结合项目,形成“高端化、聚拢化、产业化”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促进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健身抗体、现代农业的结合,创新健康养生服务业态,引进庭院农业、老年照护及医疗合作,种植和加工“花、果、菜、药”等特色养生农产品。打造融养老居住、疗养、休憩、游乐、照顾于一体的生态型养老服务基地。
谷山养生谷
依托谷山森林公园南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相对幽静的环境,建设以养生文化为主的健康颐养基地,主打老年颐养、疗养居住、健身康体、康复氧吧、养生餐饮等业态。
  第四节 发展文化旅游业
27.打造国际知名文创基地。实施“名人、名园、名企、名品、名牌”建设工程,建成后湖国际艺术区、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华谊兄弟影视城等项目。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培育艺术创作、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影视传媒、新闻出版、教育培训等文创产业,加快打造泛岳麓山创新创意和文化旅游示范区。
依托后湖国际艺术区,积极吸引国内外艺术大师入驻,滨湖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家工作室。配套建设艺术沙龙、艺术咖啡厅、艺术展厅、艺术博物馆、艺术家之家等设施,为艺术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创作基地。
支持互联网技术下的媒体内容开放式制作与个性化推送新模式,推动移动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媒体等新媒体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枢纽城区和影视产品制作中心。
提升发展KTV、酒吧等演艺娱乐业,支持有条件的机构积极承接国内一流水平的话剧、舞台剧、音乐会,培育形成若干个核心竞争力强的演艺娱乐产业集团,提升娱乐产业品牌价值。
实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园林设计、广告设计等,建设全国重要的设计创新基地和工业设计创新中心。
大力发展动画、漫画、动漫软件制作等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3D动漫电影等新兴实用技术。支持动漫游戏周边等配套产业发展。
专栏12 文创产业发展重点
  28.做精做强旅游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推介精品旅游线路、特色旅游景点,精心建设串联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洋湖景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金滩旅游区—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黄金旅游经济产业带,塑造古色文化游、红色革命游、绿色生态游、蓝色水上游、炫色体验游等旅游品牌。重点发展以湘江欢乐城、橘洲音乐岛为核心的都市度假游,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湘军文化园为重点的人文山水游,以莲花慢谷、学士农趣谷为亮点的乡村休闲游,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古色文化游: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让古色古香的湖湘文明重新焕发生机。重点打造以白沙液街、麓山南路为主的历史街区,以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湘军文化园为代表的古遗址,以岳麓书院、麓山古寺为代表的古色旅游景区。
红色革命游:整合新民学会旧址、爱晚亭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精品路线,积极发挥岳麓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充分发挥抗战英雄城市的历史底蕴,结合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麓山忠烈祠等纪念场所,扩大我区作为革命圣地和英雄城区的影响力。
蓝色水上游:建设湘江百里人文景观,配套城市库区游、生态游和文化游的软硬件设施。依托梅溪湖、西湖等亲水公园建设文化体验的生态休闲平台。保护好岳麓山—橘子洲景区生态环境,提升“山水洲城”旅游品质。
绿色生态游:依托山水景观资源,促进现代农业、湿地观光、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将森林保护区、农业产业园、生态绿道密切结合起来,营造一批彰显绿色主题的景点,构建青山绿水之间的生态旅游线路。
炫色体验游:将周末的橘子洲烟花燃放办成精品,做好沿江风光带观景走廊的设计与管理,构建烟花旅游胜地。以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等为载体,举办观众体验影视拍摄活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发展影视地产等,催生新的旅游项目。
文化旅游示范区
在现有岳麓山景区的基础上,将桃子湖、橘子洲、西湖、桃花岭等周边区域统一纳入景区范围,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旅游示范区。按照国家级示范区标准,对景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和提升。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旅游项目、旅游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做强湖湘文化、伟人文化、红色文化,主打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健身康体、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转变景区运营方式,实现商业和旅游的并轨发展,相互促进。依托三所知名高校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人气资源,打造麓山南路文化商业街区。
进一步做精橘子洲周末烟火、湘江国际帆船赛、户外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建设“世界音乐岛”。重点发展音乐精品展演、音乐人才培训、音乐作品原创、音乐新作发布、音乐艺术交流五大功能。致力让美丽的橘子洲在红色的音符中跳动。
后湖国际艺术区
依托湖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促进艺术资源汇聚,进一步建设好后湖国际艺术区。加快现有园区周边的拆迁和基础设施配套,围绕后湖建设艺术创作区、艺术博览区、艺术交流区、艺术商业区、艺术培训区等功能区。加快建设湖南美术馆、湖湘人文艺术博物馆、国内外艺术家工作室、艺术教育培训基地、知名艺术家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打造融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雕塑、园林等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园区,致力于建设中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艺术基地。
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通过梅溪湖金茂悦商业街、电子商务园区、大剧院、艺术馆等设施的建设,与梅溪湖公园共同打造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构建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平台,打造我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进一步完善洋湖湿地内部的景观设施与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文化包装,做强湿地特色,强化人景互动,增强旅游体验。依托洋湖湿地公园及湘江景观,在洋湖片区建设融城市公园、现代商务、总部经济、高端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化新区,晋升为5A级景区。
依托湘江、大王山、巴溪洲、鹅洲、桐溪湖的优良景观,建设湘江文化园,打造欢乐雪域、欢乐水寨、欢乐广场、欢乐天街、洲际度假酒店、欢乐丛林和湘江女神公园等一批特色旅游设施。围绕曾国藩墓等古迹,重点建设湘军文化博物馆、湘军文化园、湘军文化广场、桐溪寺等旅游景点。与大王山、巴溪洲的山水景观密切结合,打造彰显湖湘特色的生态公园。
华谊兄弟影视城
位于坪塘街道桐溪港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湘江欢乐城内,主要建设华谊电影小镇、电影实景秀等具有浓厚电影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实景娱乐项目。通过深入挖掘长沙当地有故事性的文化元素,促进湖湘文化与影视娱乐相融合,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
立足优美的湘江岸线,以及裕湘纱厂旧址等景点,建设集游览、休闲、购物、餐饮、文博、娱乐、运动为一体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重点做强水幕艺术舞台、国际化商业街区、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广场、旅游地产等项目。打造展示长沙昨天、今天、明天的新名片、市民休闲活动的新空间、产业创新省级的示范区、高端商业风情区。
专栏13 “五色”旅游与文旅重点项目
  第五节 发展检测认证产业
29.打造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岳麓科技产业园,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驱动,全面实施检测认证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引进一批龙头产业,铸造“岳麓检测”品牌,在中部率先建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级质量检测中心,大力培育公共检测平台,打造中部最佳、全国一流的检测检验产业专业园区。到2020年,检验检测产业产值力争达100亿元。
30.发展“智慧检测”。支持检测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检验检测行业“机器换人”,打造“智慧检测”,发展在线检测、商务检测、贸易认证、标准研制、检测设备研发等高技术服务新业态。以微芯片、电子分析仪、网络检测设备取代传统仪器,提升检测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探索“云检测”和“云认证”。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与国际检测认证资质互认。
31.推动检测装备“岳麓制造”。鼓励高端检验检测设备研发,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发展面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认定和计量等服务。鼓励企业、高校与检验检测机构联合,建立检验检测产品创新技术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检测行业中形成独特优势。
专栏14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
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拟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检验检测标准厂房等。围绕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建筑工程、环境质量检测等领域,引进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近期建设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服务中心、环境可靠性测试第三方实验室、重金属废水处理检测基地和建筑工程检测园。
  第六节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32.打造现代都市田园风光带。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发展思路,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种植、规模经营、观光旅游农业转型,打造示范长株潭城市群的现代都市农业基地。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引进有实力、讲信誉、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形成莲花慢谷、坪塘绿谷、雨敞坪五彩谷、学士农趣谷、含浦乡韵谷等都市农业旅游“五谷”格局。重点打造雨莲公路、长韶娄高速和岳宁大道都市农业发展轴。
33.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借基础设施日渐完备之势,发挥生态资源和农业科技优势,进一步“调结构、转模式、保生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种植、规模经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电商农业转型。培育一批现代农庄、特色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园区,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企业化运作,引进培育现代农业企业,探索建立以订单农业为主的产销新模式,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到2020年,力争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总收入达10亿元。
专栏15 现代观光农业园
以莲花镇桐木村和曾家桥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依托,强调慢生活特色,营造“醉美莲花,留住乡愁的心灵慢谷”品牌。打造“休闲庄园+产业基地+特色客栈+农民参与”的农业产业化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的万亩示范园区。建设以设施花卉和植物种苗工厂化培育为主的湖南爱格农业设施园。
联合大王山与桐荫港的旅游度假职能,利用风光优美、绿化覆盖良好的缓坡低丘地形,开展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彰显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绿色化特色,打造青山绿水间的美丽绿谷。
雨敞坪彩谷
依托雨敞坪优良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做好农业景观的色彩设计,将农作物、果树、灌木、草皮、花卉、藤蔓密切结合起来,营造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积极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农业,打造面向都市的生态有机农产品选育及种养基地。
学士农趣谷
立足学士街道,规划打造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生态养生、会议度假、花卉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景区。定义为农活体验、假日休闲游、田园风光游、创意生活游为核心的都市田园旅游示范区。
含浦乡韵谷
积极对接雨莲含现代农业片区规划,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引进两型特色的现代农业项目,加快建设乡韵庄园、乡趣乐园、乡风旅店、乡思餐厅等主题文化设施。使生态农业与体验旅游密切结合。
  第七节 实施“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计划
34.促进制造业“互联网+”发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持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实时、远程服务,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工业云”平台建设,实现大型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的高效协同。完善区校战略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工业智能化、超算处理、大数据运算、虚拟仿真等智能研发业态,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自主化、设备成套化、制造集约化、服务网络化的智能产业集群,协助高新区构建融智能研发、智能装备、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全国智能制造区域中心。
中国制造2025
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强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管理的应用,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
是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创造出新的发展业态。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即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对物流资源实现高效调度。
重点发展检验仪器、检测衡器、移动式检验器材,以及为云检测、云认证、云计量服务的专业型设备。做强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建筑工程、机械产品、食品药品、机动车辆、安防消防、通讯行业等方面的检验检测装备。树立全国性的检验检测品牌。
重点发展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及零部件、高档数控装备、大型成套装备、建筑机械、环卫机械等。积极拓展工程机械的绿色化、智能化、个性化领域。促进生产全程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
重点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云计算平台、智能终端研发与产业化、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业态。加快构建硬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链。
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行业应用、手机APP、在线支付、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等业态。为云服务和服务业3.0发展提供设备和服务支持。
立足长沙高新区,重点发展储能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碳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绿色建材五大产业链,实现研发与制造双轮驱动,打造全国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立足长沙高新区,重点发展绿色建筑、城市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及在线监测、大气污染治理、环保消费品和环保服务业。
重点发展中成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的科研生产营销、药品连锁经营、中药材标准栽培等业态。
立足工业智能化发展,全面吸取大学城的智力资源,重点发展3D打印设备、微喷墨打印方针、激光器等关键设备生产,加大3D打印材料、过程控制、数字化建模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3D打印技术在模型制作、复杂构件制造、医疗器械、高端零部件、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促进3D打印与云计算、云服务的结合,实现“云打印”。
专栏16 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及主导产业
  35.推动服务业“互联网+”融合。鼓励传统商贸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转型升级,支持开展新兴电子商务应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大平台、P2C现货交易大平台、互联网及移动支付大平台。培育P2P网络贷款、网络第三方支付、众筹、供应链金融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推进旅游资源的互联网化,大力发展集虚拟旅游体验、在线旅游产品预订于一体的综合性配套服务。推广金星券诚信消费促进平台,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在餐饮、娱乐、家政、教育培训、公益活动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新模式。试点建设智慧街道、智慧社区,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高效服务。
36.试点现代农业“互联网+”模式。建立食品监管溯源追踪管理网络平台,健全农产品联网监管溯源体系。支持建设涉农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联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等环节,实现网上农超、农餐对接。支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鼓励开展涉农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及渠道建设,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稳健发展。
专栏17 互联网+领域专业术语
指基于国际化互联网构建的,实现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国际性商务平台。是实现无国界贸易,推动贸易全球化的重要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即B2B)平台和企业对消费者(即B2C)平台。
即基于互联网构建的商品到顾客(Production to Consumer)现货交易平台,产品从生产企业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中间没有任何的交易环节。能够将服装、食品、日用品、电器等各种商品,以及餐饮、家政、票务、健康等各种服务聚合在平台上,实现生活服务业的全面网络化。
互联网及移动支付平台
也称为手机支付平台,可以让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向金融机构进行账务支付。移动支付平台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货币支付、金融业务的在线进行提供支撑。
P2P网络贷款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
网络第三方支付
即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在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支付。买方将货款付给第三方,第三方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使汇转款项实现可控性停顿,只有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才能决定资金去向,从而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
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透过网络上的平台连结起赞助者与提案者,用所募资金支持各种活动,包含创业募资、自由软件、设计发明、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筹资项目完成后,再给予支持者回报。
供应链金融
简称SCF,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的融资模式。
  第四章 文化塑城 推进新城国际化
实施城乡融合战略,统筹新区拓展、老城提质和乡村建设,增添“人文暖色”,保持生态底色,凸显湖湘特色,加注国际亮色,着力彰显清新秀美的现代都市新风貌。
  第一节 焕发新城现代气息
37.加注“国际亮色”。依据建成区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的城区远景规划,加强对城区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科学布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化社区、国际化城市综合体、国际化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与国际化新区地位相称的综合服务功能。突出湘江西岸、功能组团、重点部位、地标建筑,科学设计建筑立面、冷暖色调,精心塑造人文景观、绿色景观,严格规划保护好山际线、水际线、天际轮廓线,打造临山秀美空间,勾勒亲水活动岸线,让“岳麓山水入梦来”成为每个长沙市民的生活寄托、价值归宿。
38.建设“智慧岳麓”。探索设立大数据应用平台,开展国际化城市外语标识体系建设,推进智慧片区、智慧园区、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六大功能组团智慧建设全覆盖。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反馈网络的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调度智能化、社区管理智能化、政务办理智能化、治安监控智能化、旅游服务智能化、检测认证智能化,让智能化技术惠及广大市民。加快建设“宽带岳麓”,提升城乡无线宽带及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全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39.试点“海绵城市”。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管线设施、容水设施、净化设施建设。试点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试点“立体城市”方案,依托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开发工程,建设成系统、成网络的城区地下空间,配备高水准的安全防护设施,为地下空间的商业利用夯实基础。
40.雕琢“滨水走廊”。沿湘江西岸打造一条城市国际化、产业现代化、景观生态化的百里滨水走廊。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看齐,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滨水走廊的天际线、轮廓线、视线走廊、建筑立面、夜景亮化,配套完善公共健身场所、公共停车场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集聚金融商贸、文化旅游、水上观光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秀美自然的生态休闲景观带、充满魅力的城市风貌展示区,展现与国家级新区相适应的滨水形象。
  第二节 加快老城有机更新
41.激发老城生机。坚持“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统筹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有序推进城市立体开发。加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按照违建清零、环境清洁、形象清新的“三清”标准,提质改造白沙液街,留存文化记忆,打造与时尚“西客厅”相和谐的西岸第一老街。落实“四增两减”要求,有序推进三汊矶、观音港、蜂巢化工、新生水泥、万宝山、望新、老咸嘉湖路两厢等棚户区改造。坚持有形改造与无形改造并举,基本完成二环线内城中村改造,实施望城坡商贸城、火炬城等老旧社区综合治理和集中式农安小区改造,让老城涅槃重生、焕然一新。
42.从严管理城市。坚持立体治理、常态治理、精细治理,完善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运行机制,构建运转高效、处置及时、常态长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把人的文明放在首位,实施最严城市管理,加快形成专业维护、常态维护、市场维护“三维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格局。继续实施城管品质提升工程和新一轮“三年造绿大行动”,不断提高环境品质,矢志建设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区。
  第三节 植入湖湘文化标识
43.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大力推进后湖国际艺术区、橘洲音乐岛、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华谊兄弟影视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精美的文化名片,并以此为依托,实施“文艺领头雁育才计划”,打造艺术湘军集聚的大本营。加大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集中文化优势资源向重点题材、重点项目倾斜,创作、推出一批反映湖湘文化和新区建设成果的精品力作。办好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周、洋湖国际雕塑节、橘洲国际音乐节等文化节会,凸显“人文岳麓”特质。
44.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千年湖湘历史文脉,通过利用现代理念和现代手段,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加大对古城、古街、古村、古寺、古遗址和名人故居的保护力度。有机改造麓山南路等文化记忆街区。推进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积极推动岳麓书院与省内外传统书院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惟楚有材”文化品牌。
专栏18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重点保护好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对岳麓书院、爱晚亭、云麓宫、湖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等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进行严格保护、定期检查维护。继续执行岳麓山与湘江之间的建筑高度控制导则,注重依山、滨江建筑的形态设计,致力于营造湖湘文化氛围浓郁的古城风貌。
重点保护以白沙液街、麓山南路为代表的历史街区。注重对古街历史风貌的挖掘和再现,融入深厚的湖湘文化,打造原汁原味的特色历史街区。
对汉长沙王遗址、北津城遗址等古迹进行原址保护,禁止各种类型的开发和占用。可依托其文化内涵在周边区域建设旅游景点,实现名胜古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对麓山寺等古寺进行保护和修缮。依托古寺做强宗教文化、祈福文化,合理发展宗教文化体验旅游。
名人故居与墓地保护
对坪塘曾国藩墓、新民学会旧址、岳麓山景区中的名人墓群进行严格保护。结合名人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我区文化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 共建共享 推进民生普惠化
统筹民生普惠、事业发展和安全常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着力建成全面小康、和谐文明的宜居宜业新家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节 建立更加稳固的安全屏障
45.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生命高于一切、安全优于一切”的理念,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隐患清单、责任落实、长效管理“三大体系”,推动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行业严格自律、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支持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科学完备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快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定期举行防灾演练,提高市民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防护意识。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治理,努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46.提升社会治安管理能力。继续深化“平安岳麓”建设,完善“天网工程”等治安防控平台,利用媒体和网络技术畅通社会治安管理的有效渠道,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增强“三服务”一线工作实效性,完善网格化管理系统,深入推进网格问政,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坚持依法治访,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领导协调、排查预警、疏导转化、调解处置机制。加强网络虚拟社会治理,强化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个人、社区组织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治安快速反应机制。
47.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军民全要素融合、多领域融合、高效益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的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国防教育,提升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进一步加强民兵应急和民兵预备役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切实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双拥、优抚、退伍、安置、军休等工作,争创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二节 共享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逐步建成“符合区情、覆盖城乡、科学完备、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生活在岳麓的人民感受到更多幸福。
48.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高质量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巩固扩大与雅礼、长郡、师大附中、市一中的联合办学成果,新增中小学36所,新增公立幼儿园10所,丰富5分钟小学就学圈、10分钟中学就学圈品牌内涵。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力度。服务驻区高校发展,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专栏19 教育水平综合提升工程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
探索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使用管理政策,将新、改、扩建幼儿园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通过引进名园合作办园,办好国有民办园,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老园带动新园,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对接乡村,公办引领民办”的带动战略,使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70%以上。
优质发展义务教育
采用“机构设置序列、管理运行统一、优质资源共享”的模式对全区新建小学进行运营管理。采取委托管理、联合办学的方式,实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在我区的全覆盖。通过建设书香校园、智慧校园、两型学校等形式,深入推进区域教育特色发展。小学、初中的学校标准化率达100%。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保持100%,初中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0%,100%的学校成为标准化学校,办好2所以上的全省知名初级中学。
特色发展高中教育
突出艺术、外语方面的特色,打造1所省级特色学校。至2020年,80%的学校立项创建特色项目,50%学校创建特色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区域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9年,学考合格率达96%。
创新发展社区教育
通过发挥教育系统的优势,利用区内教育资源,开发有效的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服务社区发展。建立并完善4点半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以社区教育项目推进社区教育创新发展,推进社区教育项目建设,整体推进家庭教育进社区实验活动,开发多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品牌发展民办教育
实施依法办学、开放办学、多元办学、精细办学的办学方针,加大对民办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着力发展以文化培训为中心的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以艺术培训为中心的岳麓山后湖教育培训园,打造文化教育城,引进连锁教育培训品牌,形成岳麓教育培训新品牌。
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进计划、优秀校长(园长)计划、优秀教师计划、待遇提升计划等,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
教育保障工程
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教学管理提效工程。
  49.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实现街镇文化站全面达标,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化发展与史志档案工作的良性互动,推动学史爱区活动,提高修史质量。新增一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区文体中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落实文化普惠工程,以公共文化优秀节目展演为平台,深入实施群众文化湘军“五百行动”计划,支持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活动。
专栏20 基层文化设施项目
长沙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及素质教育基地
长沙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及素质教育基地(市少年宫)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0万元。旨在建设一个为全区青少年服务的学习、培训、文化娱乐场所和对外交流阵地,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的配套设施。计划于2016年完成。
区“两馆”建设
新建省内一流区级“两馆”,即区文化馆和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2021平方米,2016年完成选址、“两馆”设计,力争启动建设,在2020年之前建成。总投资15000万元。
基层文化设施
达标提质工程
加快建设覆盖全区的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性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配置多元化、网络化、大众化的文化服务设备。健全社区、村及公共场所群众健身、文娱活动场所与设施,配备高品质的健身器材、娱乐休憩设施。在完成硬性指标的同时注重凸显地方特色。
  50.促进健康事业优质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加快长沙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医疗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人员比重。整合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从湖湘传统养生文化中吸取智慧,形成集健康保健、健身养生于一体的健康服务链。
51.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计生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计划生育失独、失孤家庭帮扶力度,构建惠民和谐计生工作格局。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新型人口文化的培育和宣传,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拓展儿童福利,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完善老年人、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等服务体系。推进档案、调查统计、红十字会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专栏21 社会事业现代化推进工程
推进“健康岳麓”建设
加快建设岳麓科技产业园综合性三甲医院、湘雅六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完善以社区医院为主体的基层医疗网点,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设施条件和医疗水平。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公益化运营机制,严格控制药品价格,确保用药安全。推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加快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医疗服务普惠大众。
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密切集合,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会化养老为主体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快街道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建设生态化养老设施,促进“银色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加快发展体育事业
依托岳麓山、橘子洲、洋湖、西湖、大王山等景区,积极发展自行车赛、长跑、慢跑等城区特色运动与赛事。依托城区绿道建设,打造自行车道与观景跑道体系。加快城区体育中心、社区、村公共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加强组织协调,强化保障措施,落实保障经费,实现社会共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与行政监督相适应的风险监测、检验检测和产品追溯等技术支撑体系。严格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巡查和抽查。依法监管全覆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应急管理有序高效。落实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要求,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食品安全检测样本数(不含快速检测)不低于4份/千人。群众对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满意度达70%以上。
  第三节 实现更高水准的全面小康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收入倍增、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慈善关爱、安居保障”五大民生工程,增强惠民实事效果,让生活在岳麓的人民感受到更多获得感。
52.以就业创业促进收入倍增。以政策引导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服务援助就业,实施《长沙市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创业扶助、就业援助、失业救助相结合的综合就业体系。通过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新城开发,进一步做大就业岗位总量。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地农民等人群的就业工作,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理顺创业与就业的各项机制,实现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全体居民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到2020年,全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于6%。
53.以精准扶贫推动扶贫开发。坚持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展开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扶贫工作,力争在城乡区域消除绝对贫困现象。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调整基本收入、加强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居民的脱贫致富能力。通过社会保障、医疗救助、慈善关爱等体系的完善,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健全扶贫脱贫长效机制,率先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54.以健全体系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救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加快扩面提标、确保托底兜网。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服务平台,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与应用,延伸社会保险信息网络终端,建立就业社保城区15分钟服务圈。到2020年,全区各类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参保覆盖率达到100%。
55.以弱势帮扶体现慈善关爱。建立以优抚、助残、救孤、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慈善关爱制度,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充分考虑老龄化、二胎、失业率等社会问题,增强民政政策与制度的弹性,建立城乡服务与保障的动态应对机制。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形式的结合,提升对老年人的关怀程度。增加专项投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强对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为弱势群体的创业、就业提供便利。为无完全劳动能力的群体提供专项帮扶,特困供养人员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社会慈善设施体系,提高福利院、救助中心、养老院等的设施条件和覆盖程度。
56.以有效供给实现安居保障。加快重点片区、重点项目保障房源建设,着力推进危房改造,落实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构建公共租赁房、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具有岳麓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住房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体住房、外来就业人口安居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共圆全区人民“安居梦”。
专栏22 全面小康指标一览表
全省一类地区目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2010年不变价)
人均财政总收入
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经济结构指数
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
居民收入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人均储蓄存款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
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
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
社会保障发展水平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基本养老补贴覆盖率
教育发展水平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平均受教育年限
医疗卫生水平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文化发展水平
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城乡居民依法自治
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社会安全指数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环境治理指数
城镇污水处理率
空气质量达标率
地表水质达标率
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
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注: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我区应采用一类地区的指标体系。
专栏23 实现基本现代化指标一览表
岳麓区2020年
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群众对政府法治建设满意度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空气质量优良率(以PM2.5计)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义务教育普及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实施面积
注:本指标及目标值根据《长沙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意见》初步制定。
  第六章 依法治区 推进治理现代化
立足区情实际,紧扣依法治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社会治理三大课题,全面开拓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境界。
  第一节 加快“法治岳麓”建设
57.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之下,虚心听取、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公开公正、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全面提升法制社会建设进程,提高社会的法律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每万人拥有律师人数超过5名。
58.切实维护司法公正。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责权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好社区法律服务站,发展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律师执业权力保障机制。实施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继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大向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力度。使司法公正指数和透明度排名全省城区前列。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9.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协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合作共事,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政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各组织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凝聚发展合力。
60.积极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和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居务公开,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促进人民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务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到2020年,基层民主参选率达95%以上。
61.健全决策公开机制。健全完善决策、考核、追责等全过程衔接、全方位协调的体制机制,实现办事有章可循、程序有条不紊、考核标准规范。不断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决策责任追究制及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健全民主集中、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合法性审查、决策后评价等制度,提升政府决策的法治化水平,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
  第三节 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62.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干部作为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着力构建党建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63.强化信息平台应用。在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覆盖全区的网络信息平台,与专业网站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建立档案史志数字化管理平台,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远程利用与共享。以信息优政、信息惠民、信息兴业为着力点,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及智慧化建设,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升政府智能运行能力。
专栏24 智慧城区示范工程
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构建城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来的社区形态,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模式,为市民提供各类智能化社区服务。
实施宽带进村,实现农村家庭宽带网络接入全覆盖,基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法律基础平时作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