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对外扫相,对内破执”通俗解释?

问:净空问答中有人问:念佛时意守何处?净空简单答为:心安在佛号上。可是安在佛号的文字相上还是...答:月芽师兄,看了你的很多问题,都是纠结在这个问题上。你想想,“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是文字相还是声音相?还是一幅画像?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阿弥陀佛...
问:怎么解释空囊妊娠?我快三个月了没有胎芽胎心只有空孕囊很可能是空囊妊娠也就等于只有鸡蛋壳...答:并非每次妊娠均可生出正常。这与卵有关。一种是只有囊,没有胎芽。一种是早期有胎芽,但停止发育后渐软化,似空囊,就象苹果树开了一树花,并不是每个...
问:怎么接触?再谈谈我的情况.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吧,听说可以改变人的某种"基因",把悲观的变成乐观的....答:阿弥陀佛接触是很容易的,先看的书藉就是接触,仁者不是看过的文章吗,仁者继续看的经典,就会渐渐摆脱仁者所说现在的烦恼了,因为真正...
问:关于中空宗与有宗的别两者的共同点是认为外境非有,也就是对外扫相上基本达成一致但在对内破执上...答:这篇文章就是长一些您看看中观宗又称之为空宗,因为他是深刻发挥空的,以一切法空为究竟了义的,以空有无碍为本宗的特色。称唯识等为有宗。有些,以为...
问:中的“万劫不复”的“劫”是什么意思?中的“万劫不复”的“劫”是什么意思?答:所谓“劫”,通俗地说是这个意思:的“劫”是指事物的运行期。一个期是一个劫。认为世界发展的过程是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而四个阶段...
问:说只有空才没有因理吗?没有因而超越时间空间存在的...说只有空才没有因理吗?没有因而超越时间空间存在的超觉察能力也就是佛...答:有果,就有因。中空、佛,是本自具足,当然没有“因”。
问:,再见!无心之人,何来与;无心之人,何来色与空;无心之人,何来凡与圣。归...答:正是: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烦恼无边,无量,佛道无上,众生无边。若真有所领悟认可,正好起修,当发无上觉悟之心,当自度度他...
问:中法的范畴是十法界吗?空有的有也是指这个法吗?...答:四相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的生、住、异、灭等四相,此又作四有为、四有为相。成唯识论卷二等记载,唯识宗主“四相假立,过未无体”。就刹那而言,有为法...
问:是入世的吗?当初也与多数人一样,认为是出世的,有一天突,乃知其实刚好相反,...答:是入世的。但说四大皆空、看破红尘也不能完全说错。需知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从真谛说是无是空,从俗谛说是有。也就是既要看到事物的现象都...
问:关于中空宗与有宗的别两者的共同点是认为外境非有,也就是对外扫相上基本达成一致但在对内破执上...答:中观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缘起空、不中道。瑜伽行派的中心思想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确在对于外境上,两派都认为外境不实的存在,只是解释的方法不...
问:我信佛的精勤念佛发愿生一个转轮圣万民有赖,利济无穷,我说不可能吧,...答:这个愿不够大
问:关于中的“空”引发的思考,有个疑问,请教!关于“空”佛陀拿梦做过比喻,人生就像梦境一般。比方说梦里你梦见被人追,...答:佛陀不说梦。因为在佛陀看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第二十心法传人...
问:最高境界是空吗?最近看到一些,中的无我与空,是否可以理解为:世上之事,只要存在...答:的最高境界肯定不是空,因为空是和“有”相对,没有“有”也就没有空,空“有”是不可分的,空落在了二边,而是不落二边的。所以里说,空不异色,色...
问:中的:空什么意思&答:在的教义中,空不是虚无的意思,虚无的概念仅仅是汉语字词中的概念,中借用这个词来表达“无限”“无尽”的变化这样的概念。对于“空”,最基本的...
08-2809-1108-2309-13
03-1402-2410-2703-18
◇本站云标签系统发生错误
文档【】不存在或已删除!
等待时间: 6佛家所谓“着相”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佛家所谓“着相”是什么意思?
佛家所谓“着相”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犹样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曰:“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或如前人所云:“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凡夫俗子:心念执着,意想住相。   故向佛者当破执扫相。   离相无念,不住于相。   “无住无相,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何谓实相?   实相者即是非相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是谓实相。   无相不相   放眼无相,心见实相。   
相关:  为什么佛教说不要着相?  着相就是当真。谁当真谁痛苦。佛为了让众生离苦,所以告诉众生不要着相。此为一。   一切相都是缘起不实在的,想着也着不上,如水中月不可捞摸。佛可怜众生做徒劳的傻事,所以劝众生不要着相。此为二。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个人理解,浅答:相是我们脑中对实物或者抽象的概念形成的,实物叫实相,概念是空相。着是执着。所以理解起来的意思是,执着于实相或空相。实相或空相都不是事物的本源本质,故说不要着相,意思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执着于我们眼睛看到的事物和耳朵听到的事物,深刻理解根本。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佛家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  下文以聊天叙事的方式来描述,只为阐述个人的观点,有不到之处,还望高人指点  一次闲聊,朋友问我信的是什么教?  我说我不信教,只是研读过几本佛经;  他们一听兴趣来了,说和我聊聊,我和朋友闲着没事也就答应了;  他们问我不信教为什么会去看佛经?  我说我本来信佛教的,但是看了佛经后就不信教派了;  这让他们很想不通,说按我这逻辑,看完经书还不信教了?那寺庙中的和尚还天天念经、看经书干嘛?他们岂不早该还俗了?  我回道:“你看懂经书后,你就会发现,还与不还,你就是一俗人,并没有比别人高到哪去,其实教派是教派,经书是经书,教派中引用经书,但经书中所说的和教派却毫无关系,经书中的义理,早就超越了教派的局限性,是后来之人自以为是或是为了某种目的,硬要把经书和教派放在一起扯上关系的;”   朋友和那几个人一脸不明白的摇了摇头;   我解释道:“就我的理解寺庙里的和尚与信徒呢,应该有三种,一种呢,是真正追寻真理、也是理解了经书之意之人,那么他念与不念经都已无所谓了,在哪也都一样,他不会被困于僵死文字中的;第二种人呢,是苦苦寻找,不得要领,只能寄希望于外力,认为只要自己多念经、勤礼佛,经常祷告什么的,就能得到上帝、佛祖的指点和庇佑,这和信就能得永生的想法差不多,属于盲信;第三种人,其实是什么也不信,只是跟风,或者寄希望如果别人信的是真的,那自己跟着做也能得到好处,其出发点不过是想跟着占便宜,混一天是一天罢了;”  “那按你这么说,第一种真正理解了经书之意的人,岂不就成佛了?”其中一人问;  我很干脆的回答道:“不一定,首先要看理解的程度,是整体的理解还是局部的,只有无任何局限、从任何角度都没有障碍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是一会事,做到又是一回事,知行必须合一,如果能把理解到的随时随地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且持续不间断地做到的话,那才是真正的理解,那他就是佛;”  “那怎么证明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呢?”朋友一脸莫名地问;
  我想了一会说:“没有一个标准可以给你去证明,悟到,就是悟到,看破,就是看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说的那只是别人的,你必须亲自感受,而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醒悟看破的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有依据可证明的话,那就一定还有限制,你就一定还有执迷之处;就我的理解而言,只能以心印证,合适为真;”  其中一人说:“我还是不明白,没有标准,怎么让人判断呢?”   我回道:“这就是自然的自由性,自然运转,流趟无碍,有其规律,但却无僵死的准则限制,正也行、反也行,适合为好,如果自然有标准,那么我们就看不到这千姿百态的世界了,但是自然有规律,当你掌握其规律后,你就会知道,无需有什么标准去比对,嗯~!这就好比你学游泳,别人和你说再多的理论你不会游还是不会游,因为那些理论是属于别人的,合适他们未必合适你,等到你会游时,你会发现那些理论都毫无意义,但又大同小异,而能让你游起来的方法,就是适合你最好的方法,而这方法对你来说就是正确的,等到你可以在水中自由来去时,你也不需要去找别人证明你是否会游泳了;知行合一也是如此,当你做到时,你说不出,但你就是知道你已达到了那一步,所以佛门宗师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不可说、不可说,其实这不是宗师们在卖关子,而是确实无法言说,只能心领神会,如果说出来,就会形成了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是说者的,并不是听者的,且那样的话就是在妨碍后来者的自由感知,妨碍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朋友说听的似懂非懂的,问我这世间到底有没有真正得道之人?又怎么能分辨呢?”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说:“很简单,得道之人不会怂恿人们去求这拜那的,他会先让你找到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他只会教你内观己心,觉察你自己每一个细微的念头和想法,不逃避、如实的面对你心中出现的一切,悟道就是要从自己开始,如实的看清自己是第一步,不明己,难已明事知人;相反,那些假得道之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无能,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糊弄世人,和你说玄而又玄的东西,教你求这拜那的,让人在求中迷失自我,然后他就好利用人们的无知无明,满足自己的私欲;一句话总结,就是正道观己,歪道求神;”  朋友听了似懂非懂的点头说:“要是真有人能看破世间一切,且所知皆能与行合一,那就成佛了,可成佛后是什么样子?羽化飞升?脱离六道轮回,去另一个空间?还是……”  “打住,一说你就说偏了!”我打断朋友的话说;  朋友反驳着说;“呃!我哪说偏了?圣经或佛经中不都是这些天堂、极乐世界、地狱、轮回转世一类的语句嘛!”   我说:“我刚才对那男人说的话,你没听见吗?首先我告诉你,什么是佛?佛呢,这个字是直译印度梵文的,而翻译过来的意思呢,就是觉者,知道什么意思吗?觉知真理者,再说的浅显一点,就是觉知世间一切自然规律运转真相的人;所以说,佛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佛祖释迦牟尼只是印度的一个王子,是2000多年前一个活生生的人,悟道后,传道示真理,最后也是老死的,他的弟子因为尊重他,说了个好听的名词圆寂,圆满寂灭;可不是什么羽化飞升了;那些不过都是后人自以为是或是根据自已的需要,为了迷惑信徒人为加上去的,与佛祖本人根本无关,要想了解各教派经文真意,就必须先去掉几千年来加诸其上的那些虚幻不实的神话色彩;否则你一辈子也不能见真章;”   众人齐声问:“这可怎么去呀?经文中都经常出现那些带有神话色彩的词语,让人怎么区分孰真孰假呢?”   我道:“那得看自己了喽,心明则不迷,得学会去伪存真,说个很简单的,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个很著名的十四不正问,一、世界及我为常耶?二、世界及我为无常耶?三、世界及我为亦有常亦无常耶?四、世界及我为非有常非无常耶?五、世界及我为有边耶?六、世界及我为为无边耶?七、世界及我为亦有边亦无边耶?八、世界及我为非有边非无边耶?九、死后有神去耶?十、死后无神去耶?十一、死后亦有神去亦无神去耶?十二、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耶?十三、后世是身是神耶?十四、身异神异耶? ”  朋友摇头表示不懂;  我道:“不懂很正常,我说几句简单的,从第十问开始,人死后有无灵魂?十一、人死后有灵魂或无灵魂?十二、人死后即有灵魂,又无灵魂?十三、来世会是人身还是成神?佛祖说,如果有人问这些,那就是非正道之问,这么说什么意思呢?其实和中国孔子所说的存而不论的道理很相近;另外西方有一位叫穆罕默德的人也说过在被人问及天堂和后世的时候,回答说被问者并不比提问者知道更多,因为真主没有启示。这三种说法意思都差不多;其实佛祖就一个意思,无此依据,无法回答,我不说妄语,不跟你谈我不知道的事; 你看啊!人在死后之事上佛祖都以明确告知世人他的态度,可到后来,佛教还是被民间搞的乌烟瘴气,笼罩着层层神话加迷信的色彩;谁之过?以怪力乱神者之过,盲从跟信者之过;”  其中一年纪稍大的人说:“不对呀,如果佛祖不说这些,那怎么经书上尽是这些呢?”   我笑笑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是出自佛祖释迦亲口所述,他弟子现场记录的后被收录于金刚经中的一段话,不用我解释,我想你们都能听懂是什么意思吧?整段话就是告诉别人,不要外求,外求之道为不正之道,佛祖已说的很明白,别求我,我帮不了你,你求我时就已入歪道,那是无法得见真如本性滴;但是后人捧着、读着金刚经却对其中之意视而不见,依然惯性的跟风,有的甚至还把金刚经当成辟邪之书,真是可笑,这是佛在宣扬迷信吗?是后人把佛给迷信化了,还自称是信徒,都不知道信的是什么?”  我停了会接着说:“你想想,佛教传入中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传入后更被本土化,被人为的加上了很多中国的神话色彩,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记,作者根本就不懂真经是什么,可以说作者根本不懂佛,如果按书中唐僧的那些被骗、被抓、被救,再无视一下美女色诱的经历就能成佛的话,那人间早已遍地是佛了,人间早就是净土,何来杀戮与悲伤呢?再看看佛教发源之地印度,释迦悟道前,当时整个印度是被婆罗门教所控制,所有的文化均来源于这个教派,而释迦牟尼从小就是长在印度,在那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长大,觉醒悟道后的他所能用的文字和语言并不能脱离当时的背景,你不可能让一个从来没听过中文的人突然之间会说中国话吧?所以我觉得第一,释迦牟尼在传道时,他引用了一些当时在印度耳熟能详的语句和典故,其目的也只是为了通过这些能让当地的听众听起来更方便理解,这叫因地、因材而施教,但他本人却没有那种迷信思想, 否则他不会另辟蹊径、悟道成佛,他也不会说出那十四不正问;他以一种当时印度人可以听懂明白的方式在传法布道,但这种方式到中国来,被加上中国的本土文化后,不少译者只按字意理解,所以产生了很多的曲解,导致把佛神化了,为了防止这一点,其实佛祖早就说过,不要执着于名相,要透过名相去看所指的真正之物;另外,佛教经书并不是释迦牟尼所写,很多是他口述时其弟子们所记,这和孔子的论语来历很像;但这中间就有问题,首先,在目前众多的经书中,有些是佛祖当时亲口所述,他的弟子们亲笔所录,但也存在记录有误的可能,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就算有误,也不可能整篇出错,所以这部分书真实度最高;第二,如果记录准确无误,也存在译经人不能完全理解而误解经文意思之处,这就导致了后人所看到的可能是参杂了翻译者自己的认知,含了水份的经文;第三,还有很多经文根本不是出自印度释迦牟尼传道时的第一稿记录,而是释迦牟尼圆寂后,那些后人根据需要借用佛的名义自己写的;  所以几千年下来,佛教就这样被披上了层层外衣,但无论怎么披,其核心的精华还是掩盖不了的,只要人们稍加揣摩,就能去伪存真,看到经文典故中真正闪光的精华;而以此类推,世界各地教派均可能存在着类似的现象;”   朋友点点头说:“是有些道理,但世界教派众多,又如何区分谁说的才是真理呢?”   我摇了摇头说: “不用区分,借用柯南的一句话,真相只有一个;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话听过吧?佛教教义直指的最终就是如来;老子的道德经核心只有一个字,道;耶稣舍身传道,只为引导世人见到他所见到的,上帝;而如来、道、上帝以及现科学所说的自然,其实描述的都是同一存在。只是描述的人,因生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所以描述事物的用词不一样而已,但其所指之物却是相同,那就是万物之本源,无所来、无所去,无所生、无所灭,一直在那,无形无相,亦无主宰,自然运转,生生不息,无他则无万物。万物生不过是彰显他的存在,万物隐也还是在他其中。所以佛说不生不灭;耶稣说那是上帝的怀抱、永恒的生命;老子说这就是道;  但世人偏偏执着于他们所说词语的表相之中。好比中国,中国人说是中国,美国人说是China,不过是名词和发音不同,但所指之地还是相同的,难道会有人纠结于到底是美国人的发音正确还是中国人的发音正确吗?不会,但在对教派义理上就会这么做,人们就是在纠结着中国的发音对或China的发音正确;又好比美国人说从美国去中国的路才是正道,才是对的,指责从日本出发的人所走的路是错的,喊着他们应该先到美国来,然后一起去中国一样,这么比喻看起来可笑,但世间各教派之间就在做着这么可笑的事,而忽略了那众多先贤所指的真正之物;宗教认为有一个肉身或意识可以不死永存,其实老子、佛、耶稣所说的“永存”指的就是万物之本源,而不是其中的个体,如果个体永存,那么自然就没有变化了,没有变化就不可能生生不息,就会僵死,要知道自然界唯一不变的只有变;”  朋友说:“哦,这么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可就算人们看到了他们所指的最终本源又能怎么样?领悟之人又会有什么改变吗?”  我想了会说:“应该没什么改变,你还是你,但你知道你又不是你,你不再会为任何名词形相所迷惑;万物的本源,你是看不到的,因为你在他其中,但你能感知到他的存在,因为你和他就是一体,不过当你感知到后会怎么样?我目前还不知道,这些理论我也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还没能走到亲身感受那一步,所以没法告诉你到底是什么感觉?但从前人留下的种种事迹和描述看,当你的心性澄明到能感知并与本源相连接时,你将开启更多自然本来就赋予你的能力,智慧;更高、更宏观的智慧;他能让你看问题直指本源而不迷失,能让你在看穿万事万物后,还能从容不迫的生活、行动,不会自迷而乱、不会执着受苦,如清风、如流水,自在无碍,你还是你,外表不会有任何变化,也不会有任何所谓的神通,一样的过日子,一样的生活,但比起自迷自欺,画地为牢之人,你的生活将会更有质量;达到这一步的人会自在常乐,也就是达到了极乐之境;没能达到的,就只能不断品尝着六道心境轮回之苦,那种乐与苦和外界无关,全在人心一念,物由心生、境由心造,你心中想的是什么?你周围就会以你所想呈现出什么环境,你想快乐,没人能阻挡你,你想悲哀,也没人能帮你解脱;   这时有个人上来凑热闹说:“物由心生、境由心造,这好像是彻底的唯心论呀?”   我道:“批判者未必比被批判者正确,何为唯心?何为唯物?无心何来物?你心中没有眼前的这个茶杯,茶杯又是什么?世间万物无心岂能知?存在的虽依然存在,但对人来说没有了心的认知,就什么也不是。人们是因为心中想着上天,才有了飞机;想着能多点亮光,才有了电灯;哪一样不先是心中有所想,然后再通过实践去实现?实践过程中又有哪一样能离的开人们心念的分析、记忆的整合与创造?人们心中想不到的,在这个世间上也不会显现不是吗?所以,物是心之显,心是物之本,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就好比阴与阳,两者能分开吗?硬要把他们分开的人,那永远也看不到完整的事物,永远只能在愚昧的偏见中前行,也许不乏有小聪明,但与能准确洞穿一切的大智慧无缘;中国人最古老、最深邃的智慧就是圆,圆代表的就是完整、不可分割,却又相互转换;”  最后我补充一句:“从简单实用的来说,佛一直在告诉我们的就是看清自己心念所转而带动的所生之境,因与果均在其中,当你看清了你一直所处的模式存在的危险性,你就不再认同跟随了,你就跳出来了,你跳出这机械式的循环,自在就出现了,你心自在了,不执着于某一点时,眼界自然就开阔了,智慧也就应运而生,你生活的方式就会改变,改变了,新的路也就出现了”。
楼主发言:25次 发图:0张 | 更多
  分析的很客观,确实,世上任何一门学问学好了都受用无穷,的确没必要争谁高谁低,只是LZ说的道理看似简单,但要实实在在的用到生活中却真的很难,也许这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吧
  @人间觉梦 1楼
23:19:33  分析的很客观,确实,世上任何一门学问学好了都受用无穷,的确没必要争谁高谁低,只是LZ说的道理看似简单,但要实实在在的用到生活中却真的很难,也许这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吧  -----------------------------  是的,知已不易,行亦更难,这些是我多年的积累汇总而出,知道个中道理,却难以在生活点滴中运用,说到底还是自己悟性太差,所以说出来,也许碰到悟性好的有缘人,可以对其有帮助也说不定
  其他的不说了。。。西游记是真讲道  菩提门下12真言
颖悟圆觉 是禅门密宗正宗心法  至于怪力乱神。。
乃是方便法门随缘说法
  至于菩提祖师
乃是大日如来经
菩提心之象征
  至于你讲的
了无新意  
  佛教宗派复杂
小始终顿圆而已  小乘求解脱
故而修罗汉果
大乘初期起自西域 求渡世 故而慈航倒架
晚期求解脱 遂有思辨
唯识宗是也
隋唐密教勃兴
大日如来据此而生 混合西方救世思想 又有弥勒诞生 成后世白莲之始
宋明 由于士大夫关系
进而启发全真金丹大道
王氏心学   如此便说是
小始终顿圆。。。额就是这样。  
当哲学可以
当历史可以
当信仰可以   真以为佛教能令人解脱或者觉悟
那是高看他了。  
  回复第3楼(作者:食肉食马肝 于 213-09-123:31)  其他的不说了。。。西游记是真讲道  菩提门下12真言智慧
颖悟圆觉 是禅……  =========  这位朋友说的不错,佛学入我国也已两千年,确实了无新意,但人心是永不足的,不能安于平淡,永远在追求,所以也就会有求不得之苦,其实写下以上文字的本意只是想将佛学尽可能的简单普实化,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其闪光的地方为己所用,而不是一味当神膜拜,让部分想了解佛学又无门可入的朋友能有个参考和帮助。不至于走入像文章开头那人一样执迷。至于我尚未悟到的佛,道学的精深之处,本人也还希望此道高人能不吝指点一二,助我得智,我也深为感激。  
  回复第5楼(作者:@食肉不食马肝 于
23:52)  佛教
当哲学可以
当历史可以
当信仰可以   真以为佛教能令人解脱或者觉悟
那是高看他……  ==========  呵,我不信教,因为教派有限制,会束缚古经中的精华,但也不厌教,必竟现在的社会经也是从教中传,传出后怎么理解,如何悟,完全看个人了  
  ????¤????3?¥?(???è??é£?è?‰é£?é??è?? ?o? 213-09-123:31)  ?????…???–??????èˉ′?o???????è¥????è?°??ˉ???è?2é?“  ??è?????é—¨???12???è¨??o?…§
????|????μ·
颖??????觉 ??ˉ?|…a?a?  =========  è???????????èˉ′??????é”?,????-|?…¥??‘????1??·2??¤????1′,???????o??—??–°???,????oo?????ˉ?°????è?3?????????è????‰?o??13?·?,?°?è????¨è???±?,?‰??¥?1??°±?????‰?±??????—?1?è?|,?…????????????¥????–??-—???????????a??ˉ??3?°?????-|?°???ˉè??????????????????–???è????·?‰?è??è????′?¤?????oo????o?解?…?é—a?…‰?????°?–1??o?·±?‰?”¨???è??????ˉ???‘3??“?¥?è????????è??é?¨?????3?o?解????-|????—?é—¨??ˉ?…¥?????????è????‰??a???è??’????????????è?3?o?èμ°?…¥????–???????¤′é?£?oo????·?‰§è?·??è?3?o???‘?°???a?????°?????????é?“?-|????2??·±?1??¤????????oo?1?è?????????-¤é?“é???ooè?????????????1???o?????????‘??—??o?????‘?1??·±??o???????  
  矛盾是智慧的代价 。。。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西方说
中国人说 信则有 不信则无
我说 有信仰的人
你们有福了。  
  @拆了_ 9楼
16:25:16  一字一句的看了,从小听外婆诵经念佛,经常跟着大人们看净空法师讲经的视频,佛学耳濡目染了一些,比起朝山拜佛鬼神更赞同楼主所说佛是一种学问,楼主所说解释了我最近比较纠结的金刚经的一些疑问  -----------------------------  是的,我一直认为佛学与鬼神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就是在告诉人们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高兴写的东西对你能有些用
  @食肉不食马肝 5楼
23:52:11  佛教 当哲学可以 当历史可以 当信仰可以  真以为佛教能令人解脱或者觉悟 那是高看他了。  -----------------------------  其实看了LZ主的贴,让我理解到解脱与觉悟不是什么教能给的,任何教派也给不了我们解脱或觉悟,这两者都得靠自己,其实佛只是给我们指了一条路,在路上怎么走,还是看个人;不知我说的对不对,不喜请指教、勿喷,谢谢!
  南无阿弥陀佛![太阳][礼物][钻石]  
  @食肉不食马肝
23:52:11  佛教 当哲学可以 当历史可以 当信仰可以  真以为佛教能令人解脱或者觉悟 那是高看他了。  -----------------------------  @人间觉梦 12楼
22:54:11  其实看了LZ主的贴,让我理解到解脱与觉悟不是什么教能给的,任何教派也给不了我们解脱或觉悟,这两者都得靠自己,其实佛只是给我们指了一条路,在路上怎么走,还是看个人;不知我说的对不对,不喜请指教、勿喷,谢谢!  -----------------------------  12楼的好见解,个人觉得LZ写的不错,虽不是面面俱到,但核心思想均已突出,浅显易懂,思路清晰,将世人看来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那些把简单的东西说的玄之又玄的让人没法理解的人才真是让人恼火,世间看似深奥的东西其实就是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的东西,因为其简单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就犹如呼吸,你可以忽略它,却不能否认它也不可缺少它,而佛就是从宏观的角度说了这些被忽略了却不可缺少的东西;缺少了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人生就会陷入执迷而受苦,就和你不喝水吃饭就要承受饥渴之苦这么简单,对于世间各经文学说要多些你这样的思路去解说的人,那会让不少人少走歧路;
  @食肉不食马肝
23:52:11  佛教 当哲学可以 当历史可以 当信仰可以  真以为佛教能令人解脱或者觉悟 那是高看他了。  -----------------------------  @人间觉梦
22:54:11  其实看了LZ主的贴,让我理解到解脱与觉悟不是什么教能给的,任何教派也给不了我们解脱或觉悟,这两者都得靠自己,其实佛只是给我们指了一条路,在路上怎么走,还是看个人;不知我说的对不对,不喜请指教、勿喷,谢谢!  -----------------------------  @风落了无痕 14楼
23:36:56  12楼的好见解,个人觉得LZ写的不错,虽不是面面俱到,但核心思想均已突出,浅显易懂,思路清晰,将世人看来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那些把简单的东西说的玄之又玄的让人没法理解的人才真是让人恼火,世间看似深奥的东西其实就是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的东西,因为其简单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就犹如呼吸,你可以忽略它,却不能否认它也不可缺少它,而佛就是从宏观的角度说了这些被忽略了却不可缺少的东西;缺少了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  -----------------------------  这位朋友,谢谢你的夸奖,所学不全、实在汗颜,还请多指教
  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佛是人天导师、大觉者,不应该是有求必应的偶像  
  @怒海龙吟 16楼
23:59:40  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佛是人天导师、大觉者,不应该是有求必应的偶像  -----------------------------  是啊,深切认同
  解悟容易,证悟难啊!  
  回复第18楼(作者:@chkingwar 于
00:22)  解悟容易,证悟难啊!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是的,能知已是不易,行则更难,所以才有修行,修正己行。  
  同感,总觉得佛教和佛经是两回事,我喜欢看佛经,但不认同佛教。  佛经可以洗涤人的内心。而佛教却把洗涤灵魂作为每日的工作。悟到什么样的层次就是什么样,戒律有什么帮助?吃素是善发自内心的表现,但因为戒律而强迫自己吃素却未必善。  
  回复第20楼(作者:@ 于
09:35)  同感,总觉得佛教和佛经是两回事,我喜欢看佛经,但不认同佛教。  佛经可以洗涤人的内心。而佛教却……  ==========  呵,这位朋友说的有道理,对于佛教戒律呢我有过一点了解,其初衷的意思是根据人的悟性高低而设,必竟世间像六祖那样悟性超好的人不多,所以就为那些想学佛却又管不住自己心性的人而设定的一种帮助的方法。通俗点说有点类似于现在制造业流程工艺里的防呆措施。就是在你没悟道前,你就按这个做,不能保你大彻大悟但一定可以让你做个身心健康而不是胡作非为的人。从律己开始,而体现出一个善字,等你开悟了,有没有戒已经不重要了。但这流传下来后,有些人一直悟不透经中之意,也没有其它好方法,于是就一味强调持戒,这样无形中就会有些偏执,也带有些压力传递的效果。不过好在佛教千年来遵循善这个教义,从不强迫人入教,只有你入了教门才需守教中戒律,这也是佛教维持自己的一种方法。你不入教他也不会拒绝你,仍然向你传授佛径,并告诉你守戒的好处,但守不守随你,这点自由性相对算还好了。以上一点浅见,不到之处,望指正  
  修行永远是修理自己,而不是指责他人。知行合一,有人得到后执着,有人得到后放下,得无所得。
  回复第21楼(作者:@fmsmqh 于
09:55)  回复第20楼(作者:@ 于
09:35)  同感,总觉得……  ==========  原来如此,长知识了。。。  
  回复第22楼(作者:@喜舍音 于
10:26)  修行永远是修理自己,而不是指责他人。知行合一,有人得到后执着,有人得到后放下,得无所得。  ==========  确实,得无所得,不过是看见本已存在的,人生路上不断得看见,领悟。仅此而已  
  遇上不好的事内心郁闷不能释怀的时候,我喜欢看佛经和老庄之学。我一直认为佛经是解决人内心问题,洗涤灵魂的书。  而我平时从事的工作属于典型的自然科学。工作是秉承的还是唯物论和辩证法。  我以为对内遵循佛经和老庄,指导主观生活,寻求内心的安宁; 对外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处理客观世界的技术问题。  唯心唯物是可以统一的。  看了楼主的这些回帖,感觉楼主已经可以见性成佛,直指人心了。不知对我的这些浅见怎么看,还请多多指教。  
  酒肉穿肠过 佛主心中留
只要心存善念 每个人都是佛
  无善恶,无对错,众生平等
19:39:13  遇上不好的事内心郁闷不能释怀的时候,我喜欢看佛经和老庄之学。我一直认为佛经是解决人内心问题,洗涤灵魂的书。  而我平时从事的工作属于典型的自然科学。工作是秉承的还是唯物论和辩证法。  我以为对内遵循佛经和老庄,指导主观生活,寻求内心的安宁; 对外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处理客观世界的技术问题。  唯心唯物是可以统一的。  看了楼主的这些回帖,感觉楼主已经可以见性成佛,直指人心了。不知......  -----------------------------  这位朋友过誉了,实在汗颜,你我都是在路上的人,大家共同探讨吧!  其实我个人觉得你的方法没有错,只是不要有区别心就好,不要刻意去分或考虑这是唯心还是唯物、是内还是外;  心物是一体,内外其实也是一体,无心你体动不了,无体你心无处用。  世间一切知识都是拿来用的,不要执着于它,当你需用这个知识时你就专心的去用,用完就放下,不要考虑它是唯心还是唯物,是否符合传统标准,只要合适当下所需就好。  其实佛家很讲究体悟的,不是思想理解就开悟了,而是用身体感觉实实在在的验证到你所理解的并运用起来,这个思路的本身就是很科学的,所以和现下科学并不冲突。  佛、老、庄的思想我觉得不是在心情不好时才看,而是将你已掌握的领悟到的用意识带进当下的每一刻中用起来,这些并不会违背你工作时所要用到的知识,相反他们可以更好的辅助你运用你已学到的知识;  我想你一定经历过在工作时全神灌注,心无杂念,内心平静且极其专一的时候吧?而当你处在这种状态下时你的工作会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做到了佛家所说的空性。当你从专心的解决完一件工作又立马转到另一件工作中并且很快进入状态不为前一件工作所牵扰时,你就已经做到了“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处在这种状态中,人会精力充沛、思绪活跃,但是这种状态我们无法持续的保持。究其原因,心念难定,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一个杂念纷呈的状态下;  如果试过静心打坐,你会发现当你想空掉自己思想什么也不去想时,你会发现这是个很吃力的活,因为你脑中的各种声音都无法停下,它们会干扰着你无法静心;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将看书时所带来的那种静的感觉带入到当下这一刻,并且能连续运用到你生活、工作的分分秒秒每一刻时,那你就已近圆满;  其实佛境就是一种空境,佛法就是安心之法,而佛本身的意思是觉者,觉知真相者,真相在哪?只在当下,当下过后,一切都已变化,如果你的心能时刻安住于当下,意识能时刻觉察当下的一切变化而不受干扰,那么无论你的生活还是工作都会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因为动静是相辅相成的,你体动时必须心静才能让内外同步,才能让外在的动作顺畅自然,如果你心不静、不能与外在同步,那么你的动作必然受阻。这个道理很简单,谁都知道,但不是人人都能时刻做到,就是因为人心难定,喜追逐,容易被引诱和迷惑。所以才有修行,修行功夫越深的人定力越强,定力越强心力也就越强,就不容易受干扰,直到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到最合适当下的所需并保持在这种状态中,那么你就已是佛;  说了这么多,其实重点也就是想说看似对立的事物实则是相连的,将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它们并不会相互障碍,而会相互推动;  以上拙见,写的有些仓促也有些乱,不足之处,还望指点补充
  楼主在金刚经中出现持戒诵读其福甚多,能达到让人惊恐地步。请问这何解?  
  好,看看经书,比去庙里看和尚好多了,现在的和尚有几个是在修行度人,和尚成立一种职业。
  @一碗了一一 29楼
07:04:50  楼主在金刚经中出现持戒诵读其福甚多,能达到让人惊恐地步。请问这何解?  -----------------------------  呵,佛祖可没说福能达到惊恐的地步,惊恐了那就不是福了,他只说了不可思量。  其实这是一句比喻,所谓福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人间所认为的可见可触的物质之福;一种是心静澄明的精神之福,物质之福是人之所往,精神之福亦是人之所需。而精神之福亦可帮助你并转化为外在物质之福,提高你的生活质量。内、外兼有福之人,这福你说是否为多?而这福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就是丰衣足食、精神愉悦、心灵自在无碍;  说简单点,佛祖比喻如果你可以从他所说之中得悟,就会有上述所说之福。所谓持戒诵读只是一种帮助你的方法,关键是你要从读中理解并用到行动中;
  回复第28楼(作者:@fmsmqh 于
23:25)  @楼
19:39:13  遇上不好的事内心郁闷不能……  ==========  多谢指教。对于自身状态的调整,我个人对自身的目标局限于抱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积极健康的身体。  打坐的方法,没有试过。想必很难,脑子一般都在想东西,想达到空灵的境界不容易。达不到,又何必强求?  顺其自然。  
  回复第29楼(作者:@一碗了一一 于
07:04)  楼主在金刚经中出现持戒诵读其福甚多,能达到让人惊恐地步。请问这何解?  [来自UC浏览器]  ==========  诵读佛经的福,来自领悟。谁先悟,谁的内心就会得到所谓"福"。内心的安详宁静,这是直接的福。  内心纯净之后,生活自然顺,好事多坏事少,这是间接的福。  
  回复第32楼(作者:@ 于
13:29)  回复第28楼(作者:@fmsmqh 于
23:25)  @0201306……  ==========  是的,不要强求,对于杂念接纳不追随即可  
  @一碗了一一
07:04:50  楼主在金刚经中出现持戒诵读其福甚多,能达到让人惊恐地步。请问这何解?  -----------------------------  @fmsmqh 31楼
09:24:30  呵,佛祖可没说福能达到惊恐的地步,惊恐了那就不是福了,他只说了不可思量。  其实这是一句比喻,所谓福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人间所认为的可见可触的物质之福;一种是心静澄明的精神之福,物质之福是人之所往,精神之福亦是人之所需。而精神之福亦可帮助你并转化为外在物质之福,提高你的生活质量。内、外兼有福之人,这福你说是否为多?而这福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就是丰衣足食、精神愉悦、心灵自在无碍;  说简单点......  -----------------------------  读佛经要抓重点,不要纠结与细枝末节里,其实金刚经里的主要核心思想,佛祖都用很直接的话表达了出来,剩下的很多是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在描述
  自悟很难,楼主对于六道怎样理解?在金刚经中确有天,人,阿修罗  
  自悟很难,楼主对于六道怎样理解?在金刚经中确有天,人,阿修罗  
  @一碗了一一 36楼
19:39:56  自悟很难,楼主对于六道怎样理解?在金刚经中确有天,人,阿修罗  -----------------------------  六道为心境之道,佛祖用六种心境比喻人心难定,时而处于天道清净愉悦、时而又处地狱道发怒发狂,佛学一个重点就是境由心造,由心入手,心安身方才能安,由内向外散发。
  舍利子是怎形成?  
  @吴楚涛 39楼
22:25:33  舍利子是怎形成?  -----------------------------  实在不好意思,我不研究这个,我只关注怎样将佛学能简单实用到生活中,不再那么高高在上。  但就我所知,佛祖有个弟子,名曰舍利,楼上这位朋友问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一下佛教传呈的历史;  对于没能解答你的问题,实在抱歉
  回复第40楼(作者:@fmsmqh 于
22:53)  @吴楚涛 39楼
22:25:33  舍利子是怎形成?  ------……  ==========  楼主客气。  
  我解释道:“就我的理解寺庙里的和尚与信徒呢,应该有三种,一种呢,是真正追寻真理、也是理解了经书之意之人,那么他念与不念经都已无所谓了,在哪也都一样,他不会被困于僵死文字中的;第二种人呢,是苦苦寻找,不得要领,只能寄希望于外力,认为只要自己多念经、勤礼佛,经常祷告什么的,就能得到上帝、佛祖的指点和庇佑,这和信就能得永生的想法差不多,属于盲信;第三种人,其实是什么也不信,只是跟风,或者寄希望如果别人信的是真的,那自己跟着做也能得到好处,其出发点不过是想跟着占便宜,混一天是一天罢了;”  一语道破禅机。和尚有悟道的,盲信也好,修为也好;和尚也有只是为了简单活着的,就活着,这个就是与什么教无关。信众,多是寻求心里安慰,现今社会,也好多是谋财的
  @szhuaqiangbei 42楼
09:43:45  我解释道:“就我的理解寺庙里的和尚与信徒呢,应该有三种,一种呢,是真正追寻真理、也是理解了经书之意之人,那么他念与不念经都已无所谓了,在哪也都一样,他不会被困于僵死文字中的;第二种人呢,是苦苦寻找,不得要领,只能寄希望于外力,认为只要自己多念经、勤礼佛,经常祷告什么的,就能得到上帝、佛祖的指点和庇佑,这和信就能得永生的想法差不多,属于盲信;第三种人,其实是什么也不信,只是跟风,或者寄希望如......  -----------------------------  呵,确实,一切学问皆源于生活转而帮助提高生活质量,佛祖传经解惑也就是为了让自心迷苦之人能摆脱心执之苦,而能更好的生活。
  @fmsmqh   LZ好见地,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能将佛学说的如此简单、通俗易懂;最讨厌那些满口佛言,打着佛语,背着佛经和佛教中条条框框来说些世人听不懂的话,自以为很高深,实际自己什么也不懂,真正懂的人就是能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真正的智慧就是源于生活、悟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句话:佩服,LZ再接再厉;
  @叶落而空 44楼
22:08:15  @fmsmqh  LZ好见地,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能将佛学说的如此简单、通俗易懂;最讨厌那些满口佛言,打着佛语,背着佛经和佛教中条条框框来说些世人听不懂的话,自以为很高深,实际自己什么也不懂,真正懂的人就是能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真正的智慧就是源于生活、悟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句话:佩服,LZ再接再厉;  -----------------------------  过誉了,我确实有想把佛学简单化落到生活中而不是脱离生活悬空存在的想法,因为我觉得的真正的智慧就要学、思、用,而不是让人去念诵、膜拜;不过个人所学有限,所以希望能借此遇到更多有和我一样想法的佛学高人们参于进来,将佛学真正的民间发扬光大;人能将佛教迷信化,人也就能将佛教科化、实用化,一念执一念悟,重点都在于人;
  从先生的论述中看得出先生还是信的。只是先生信的似乎更接近原来教旨而非神化的偶像,但本质还是信的。当然您这种认知如果求证于教徒,他们一定说您是外道。  我的观点和您稍有不同,就是我抛弃了经中宗教部分和哲学部分,呵呵,这样一说,好象佛教就不剩什么了,其实不然。我觉得佛学(不是佛教)中最有价值的是其关于生活的指导,即他所提倡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去除佛经中那些宗教神话和哲学思辨,我们就会看到其实佛佗只是找到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态度这种方式佛佗认为可以推广,是人类通往幸福的通途,如是而已。  晚愚之论,不揣浅陋,聊供一醵。
  @ylibu 46楼
23:42:59  从先生的论述中看得出先生还是信的。只是先生信的似乎更接近原来教旨而非神化的偶像,但本质还是信的。当然您这种认知如果求证于教徒,他们一定说您是外道。  我的观点和您稍有不同,就是我抛弃了经中宗教部分和
部分,呵呵,这样一说,好象佛教就不剩什么了,其实不然。我觉得佛学(不是佛教)中最有价值的是其关于生活的指导,即他所提倡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去除佛经中那些宗教神话和
思辨,我......  -----------------------------  先生二字实不敢当,朋友你说的其实和我所想不谋而合,我确是信佛,但与教无关,所以无需向教徒求证,我信的是佛祖所传的智慧是可以实用于生活而非只为让人膜拜的,其实我发贴的初衷就是想将被神化迷信到昏天暗地的佛学简单化,让有心想学佛却被迷惑不解的人有路可寻;同时也因个人有所不足,想听取更多能将佛学简单化、实用化高人的指点和帮助;  我有时喜欢研究一下佛学中更深一层的思想,呵呵,这个纯属个人爱好,其实究其到底,佛祖传法绝不是为了让人去崇拜他、神化他,而只是为了渡人出心之苦海,所谓苦海亦是心海,心海造就万业让其身不得安,心境转了,外境也就能转了,外境转了,生活之路也就通了,路通了才能看见幸福;佛祖为我们指了一条路,路怎么走那还得看个人;  朋友你比我更简单一些,直接拨开一切直指重点,确实,佛学就是要用于生活
  @叶落而空
22:08:15  @fmsmqh  LZ好见地,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能将佛学说的如此简单、通俗易懂;最讨厌那些满口佛言,打着佛语,背着佛经和佛教中条条框框来说些世人听不懂的话,自以为很高深,实际自己什么也不懂,真正懂的人就是能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真正的智慧就是源于生活、悟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句话:佩服,LZ再接再厉;  -----------------------------  @fmsmqh 45楼
22:16:26  过誉了,我确实有想把佛学简单化落到生活中而不是脱离生活悬空存在的想法,因为我觉得的真正的智慧就要学、思、用,而不是让人去念诵、膜拜;不过个人所学有限,所以希望能借此遇到更多有和我一样想法的佛学高人们参于进来,将佛学真正的民间发扬光大;人能将佛教迷信化,人也就能将佛教科化、实用化,一念执一念悟,重点都在于人;  -----------------------------  是的,人才是万事的重点,所以佛才教人反观己心,不要外求,就是避免执外而迷,但现在很多所谓的高僧大德,一边给人讲解着佛经,一边还不断的教着人该如何外求之法,真是觉得的很搞笑
  佛陀也就是智慧,成佛也就是得到大智慧的人。至于如何得到大智慧,则是方法很多,也就是修行的方式了,由此才衍生了佛家那么多宗派出来。有的靠苦修,有的靠参禅,修行的方式数不胜数,更有甚者,把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看成修行。这些都是可以的,但关键是看最后的领悟,不要太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有些人生来即是佛,他们本人甚至都不知道佛,但是却做到了心中没有执念,这也就是所谓的众生佛。有的人修行了一辈子也没有参透佛的本意,不过纵观他一辈子的苦修,只要他的心是平静的,那么他也可以称为了佛。还有的人绝顶聪明,从不拘泥于某些固定的形式来修行,而一样能参透,那么他在一瞬间也成了佛。佛的本意也就是破执证空,无论你是用思想去领悟这一点还是用行动去验证这一点,只要你做到了你就是佛。
  @叶落而空
22:08:15  @fmsmqh  LZ好见地,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能将佛学说的如此简单、通俗易懂;最讨厌那些满口佛言,打着佛语,背着佛经和佛教中条条框框来说些世人听不懂的话,自以为很高深,实际自己什么也不懂,真正懂的人就是能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真正的智慧就是源于生活、悟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句话:佩服,LZ再接再厉;  -----------------------------  @fmsmqh
22:16:26  过誉了,我确实有想把佛学简单化落到生活中而不是脱离生活悬空存在的想法,因为我觉得的真正的智慧就要学、思、用,而不是让人去念诵、膜拜;不过个人所学有限,所以希望能借此遇到更多有和我一样想法的佛学高人们参于进来,将佛学真正的民间发扬光大;人能将佛教迷信化,人也就能将佛教科化、实用化,一念执一念悟,重点都在于人;  -----------------------------  @叶落而空 49楼
22:18:00  是的,人才是万事的重点,所以佛才教人反观己心,不要外求,就是避免执外而迷,但现在很多所谓的高僧大德,一边给人讲解着佛经,一边还不断的教着人该如何外求之法,真是觉得的很搞笑  -----------------------------  呵,都是在路上的人,高僧大德也只是名高僧大德而已,人给的称号和标签,也许他们今天说过明天悟了也会觉得自己曾经说的很搞笑,但必竟从迷到悟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的,学习最怕就是迷信权威,一旦迷信上,就麻烦了;
  @小李TMD刀 50楼
22:30:43  佛陀也就是智慧,成佛也就是得到大智慧的人。至于如何得到大智慧,则是方法很多,也就是修行的方式了,由此才衍生了佛家那么多宗派出来。有的靠苦修,有的靠参禅,修行的方式数不胜数,更有甚者,把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看成修行。这些都是可以的,但关键是看最后的领悟,不要太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有些人生来即是佛,他们本人甚至都不知道佛,但是却做到了心中没有执念,这也就是所谓的众生佛。有的人修行了一辈子也没有参透......  -----------------------------  确实,证悟法门成千上万,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不必拘泥,智慧实则无可得,本就已存,只要见到、用起来就是悟;
  @食肉不食马肝
23:52:11  佛教 当
可以 当信仰可以  真以为佛教能令人解脱或者觉悟 那是高看他了。  -----------------------------  @人间觉梦 12楼
22:54:11  其实看了LZ主的贴,让我理解到解脱与觉悟不是什么教能给的,任何教派也给不了我们解脱或觉悟,这两者都得靠自己,其实佛只是给我们指了一条路,在路上怎么走,还是看个人;不知我说的对不对,不喜请指教、勿喷,谢谢!  -----------------------------  是的,佛给我们指了一条路,怎么把路走好走顺是得看自己的,没有会一直扶着你走下去
  LZ,请教一下,无我、无人、无法、无寿者,什么都无了,那岂非什么也没有?是否过于消极了?
  @人间觉梦 54楼
11:03:52  LZ,请教一下,无我、无人、无法、无寿者,什么都无了,那岂非什么也没有?是否过于消极了?  -----------------------------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而是心念不执于有,金刚经中有句话,菩萨非菩萨,是名为菩萨,以此类推,我非我,是名为我;人非人,是名为人;这是佛在教人破名相,因为世人很多就是执着于名相中,将一个名词等同于自己这个人,为了这个名词可以要生要死等,从而执迷而受苦,所以佛才有此言,佛学中从不说断灭相,佛是见人执迷一面而教其见另一面,他强调一边就是要破另一边的执,从而起来中和作用,这就是要讲究平衡,随缘而转境,不可执于任何一边;
  @人间觉梦
11:03:52  LZ,请教一下,无我、无人、无法、无寿者,什么都无了,那岂非什么也没有?是否过于消极了?  -----------------------------  @fmsmqh 55楼
11:52:34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而是心念不执于有,金刚经中有句话,菩萨非菩萨,是名为菩萨,以此类推,我非我,是名为我;人非人,是名为人;这是佛在教人破名相,因为世人很多就是执着于名相中,将一个名词等同于自己这个人,为了这个名词可以要生要死等,从而执迷而受苦,所以佛才有此言,佛学中从不说断灭相,佛是见人执迷一面而教其见另一面,他强调一边就是要破另一边的执,从而起来中和......  -----------------------------  原来如此,受教了
  楼主可以请教一个问题吗?  除了犹太天主伊斯兰这些反对偶像崇拜的宗教,历史上其它宗教的主神,无论是宙斯玉皇湿婆阿蒙神都是刚猛的男神形象,为啥只有释迦摩尼是个不长胡子的白胖子?为啥他不顾社会瓦解的风险鼓励人们离开家庭去修行?为什么他排斥性?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这只因为他是个先天畸形的性无能?
  @坐懷不硬 57楼
12:04:47  楼主可以请教一个问题吗?  除了犹太天主伊斯兰这些反对偶像崇拜的宗教,
上其它宗教的主神,无论是宙斯玉皇湿婆阿蒙神都是刚猛的男神形象,为啥只有释迦摩尼是个不长胡子的白胖子?为啥他不顾社会瓦解的风险鼓励人们离开家庭去修行?为什么他排斥性?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这只因为他是个先天畸形的性无能?  -----------------------------  不好意思,这不是我所关注的范围,实在抱歉
  @坐懷不硬
12:04:47  楼主可以请教一个问题吗?  除了犹太天主伊斯兰这些反对偶像崇拜的宗教,
上其它宗教的主神,无论是宙斯玉皇湿婆阿蒙神都是刚猛的男神形象,为啥只有释迦摩尼是个不长胡子的白胖子?为啥他不顾社会瓦解的风险鼓励人们离开家庭去修行?为什么他排斥性?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这只因为他是个先天畸形的性无能?  -----------------------------  @fmsmqh 59楼
12:47:53  不好意思,这不是我所关注的范围,实在抱歉  -----------------------------  57楼这问题有些奇怪,首先是佛祖鼓励人们离开家去修行还是后来的宗教鼓励人们离家修行?就是佛教好像也并不鼓励人们离家,而更强调入世修行,以行验证所感所悟;另外释迦牟尼在修行前是个王子,他已妻室和子嗣,57楼的朋友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相应典故,不过在这里向LZ提这个问,如果不是你故意发难,那就是你更本不能佛学与佛教
  简单的佛学,简单的道理,化繁为简,顶楼住
  真心的说一句:谢谢楼主!  
  感觉楼主才是真正悟道的人  
  讲道佛学,在开始改革开放以后,重修了很多寺院、道观和教堂,也在国内搞庙会,在海外搞文化节。这是对残存的传统文化的最后一次破坏与利用。这一方面因为无法割裂的人性中的善良使“假文化”走向破产;另一方面,他们要借传统文化装潢门面,掩盖他们“假恶斗”的邪恶本性。  文 化 之根本是其道德内涵,末节是娱乐作用,而他们以恢覆文化表面的娱乐功能来掩盖破坏道德内涵的实质。不管他们拿出多少字画古玩展览,举办多少舞龙舞狮的文 化 节、食品节,修建了多少画栋飞檐的建筑,都仅仅在恢覆文化表象而非文化精髓,同时也利用这一点增加海内外对他们的文化认同,实质上还是以维护其统治为 第一 要务的。  再以寺院为例,这本是个晨钟暮鼓、青灯礼佛的修行场所,或是给红尘中人忏悔礼拜的地方。修行讲究的是清静无为,忏悔礼拜也要求环境庄严肃穆,然而现在却成了发展经济的旅游胜地。真正来到寺院的,有多少是沐浴更衣后,带着虔诚敬佛的心来反省自己的过失呢?  修 复门面,毁去内涵,这也是迷惑世人的策略。无论是佛教、其它宗教还是派生文化,就是要使他们沦落到这步田地。他们在破坏传统半神文化的同时,通过不断的政 治运动,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自己的文化。假文化改造了老一代人,毒害了年轻一代,也影响着年幼的一代。其 影响极深极广,甚至包括许多人试图要揭露的时 候,也不可避免的会带着假文化的烙印,使用他们的善恶标准,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  假文化除了深得外来马列邪说之“邪”外,还把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负面因素,如宫廷斗争、结党营私、整人权术、诡诈权谋和他们宣传的暴力革命、斗争哲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几十年生存危机的挣扎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发扬光大”其“假恶斗”的特征。  假文化的性质是专制与独裁,为其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服务,它从四个方面构成了他们恐惧专制的“人文”环境。
  感谢楼主的分享,令人受教。我最近也在学佛。我理解的是,后世的佛教与佛祖所宣扬的思想有很大出入,甚至是对佛祖的扭曲,所以学习真正佛学就应当多学习佛祖的所言及所行。  有一点我想请教楼主,佛教中的生死轮回说法来源哪里?是来自于印度教,或是后世佛教徒所加?但我不认为是佛祖所创。
  楼主是有慧根之人
  @自由武 64楼
12:15:13  感谢楼主的分享,令人受教。我最近也在学佛。我理解的是,后世的佛教与佛祖所宣扬的思想有很大出入,甚至是对佛祖的扭曲,所以学习真正佛学就应当多学习佛祖的所言及所行。  有一点我想请教楼主,佛教中的生死轮回说法来源哪里?是来自于印度教,或是后世佛教徒所加?但我不认为是佛祖所创。  -----------------------------  不好意思,因最近工作比较忙,很久没上天涯了,现在才回你贴,抱歉;  佛说的生死轮回是一种心像,六道也是一种心像,是心念地生灭轮回,一念不止,轮回不断,佛学的重点是在教人内化。  但在印度和中国神话中都有生死轮回这一说,佛学传入中国后,两千年来被加入了种种中国本土的民间色彩,此生死轮回与彼轮回已是南辕北辙。
  @食肉不食马肝 3楼
23:31:57  其他的不说了。。。西游记是真讲道  菩提门下12真言
颖悟圆觉 是禅门密宗正宗心法  至于怪力乱神。。
乃是方便法门随缘说法  至于菩提祖师
乃是大日如来经
菩提心之象征  至于你讲的
了无新意  -----------------------------  所谓方便法门随缘说法,就是大人哄小孩,小孩不懂事,讲大道理不通,只能连哄带吓,但最终目的应该是好的。不过哄的太多,流传太多,以致于混淆主次是非,楼主真正讲的就是不哄不骗不吓的真象。对于真象愚下者不可言,反大笑,对于正哄吓者会极力否认,指为异端。
  @怒海龙吟
23:59:40  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佛是人天导师、大觉者,不应该是有求必应的偶像  -----------------------------  @fmsmqh 17楼
00:00:47  是啊,深切认同  -----------------------------  有理
  @fmsmqh 21楼
09:55:55  回复第20楼(作者:
09:35)  同感,总觉得佛教和佛经是两回事,我喜欢看佛经,但不认同佛教。  佛经可以洗涤人的内心。而佛教却……  ==========  呵,这位朋友说的有道理,对于佛教戒律呢我有过一点了解,其初衷的意思是根据人的悟性高低而设,必竟世间像六祖那样悟性超好的人不多,所以就为那些想学佛却又管不住自己心性的人而设定的一种帮助的方法。通俗点说有点类似于现在制造......  -----------------------------  有理
  @坐懷不硬
12:04:47  楼主可以请教一个问题吗?  除了犹太天主伊斯兰这些反对偶像崇拜的宗教,
上其它宗教的主神,无论是宙斯玉皇湿婆阿蒙神都是刚猛的男神形象,为啥只有释迦摩尼是个不长胡子的白胖子?为啥他不顾社会瓦解的风险鼓励人们离开家庭去修行?为什么他排斥性?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这只因为他是个先天畸形的性无能?  -----------------------------  @fmsmqh
12:47:53  不好意思,这不是我所关注的范围,实在抱歉  -----------------------------  @风落了无痕 59楼
12:53:05  57楼这问题有些奇怪,首先是佛祖鼓励人们离开家去修行还是后来的宗教鼓励人们离家修行?就是佛教好像也并不鼓励人们离家,而更强调入世修行,以行验证所感所悟;另外释迦牟尼在修行前是个王子,他已妻室和子嗣,57楼的朋友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相应典故,不过在这里向LZ提这个问,如果不是你故意发难,那就是你更本不能佛学与佛教  -----------------------------  佛求内心,佛陀修的就是一颗心,要修心就要平静,平静如人深眠,比深眠更深的状态,关注人本心和事物本源
  @我批批批 63楼
09:16:29  讲道佛学,在开始改革开放以后,重修了很多寺院、道观和教堂,也在国内搞庙会,在海外搞文化节。这是对残存的传统文化的最后一次破坏与利用。这一方面因为无法割裂的人性中的善良使“假文化”走向破产;另一方面,他们要借传统文化装潢门面,掩盖他们“假恶斗”的邪恶本性。  文 化 之根本是其道德内涵,末节是娱乐作用,而他们以恢覆文化表面的娱乐功能来掩盖破坏道德内涵的实质。不管他们拿出多少字画古玩展览,举办多......  -----------------------------  生于尘世,不可能免于红尘,周围就是这样的环境,我是不赞同于法LG处处同政府对立,可以离,但不可对立,对立就是执着于相
  儒佛道各有所长 儒感觉为行 佛感觉为思 道感觉为观
对这些东西思考了也有几年了
作用吧对我而言是开阔心胸 提升眼界 还有一部分的前知。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业执照二维码怎么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