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东莞有招聘成都精工织补补单位吗?一般都是针织衫厂和外贸针织厂用得上这门手艺。

织补娘陈苗云:巧手补得“天衣无缝”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上世纪60年代,这句被总结出来的顺口溜成为艰苦朴素生活的见证。
在改革开放以前,织补业很有市场。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产品极大丰富,很少有人再穿补丁衣服了。不过,有些名贵衣服如果不慎破损,扔掉是肯定舍不得的,就只好找专门的手艺人织补。有些衣物虽说不上名贵,花较少的钱织补之后仍然可以穿用,何乐而不为?所以,从事织补行业的人虽然越来越少,但衣物织补业还是有一定市场的。镇海南大街,就坐着一位手艺高超的织补娘陈苗云。“一针一线一绷子,一衣一人一颗心”,早晨出摊,傍晚收工,30多年过去,数不清的衣物和棉线在她手下经过。时光悄悄地爬上额头,陈苗云乌黑的鬓角慢慢染上了霜华。
陈苗云近照。(陈饰 摄)
街边支摊三十余年
“挺好的衣服,破了一个洞,只要补得巧妙一点,谁能看出来呢?”陈苗云说。
她的摊位设在南大街与城河路交叉处的马路边上。站在路口,就可以看到一名中年妇女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后,低着头忙碌,身影几乎与摊位融为一体。小摊边上站着两名等候取衣的顾客,陈苗云手中不停,一边笑着和顾客说话,看得出性格非常爽朗。身边旧衣堆上方搁置了一台老式收音机,传出宛转悠扬的戏曲声,像是给她的工作环境配上了一个音乐背景。在慢悠悠的戏曲声中,陈苗云穿针引线的手指不停在衣服上起落,快得都有些看不清她的手法。环顾摊位,上面白字蓝底写着“专业织补”字样。一把木板凳,一个随身携带的大塑料袋,一盒织补工具,加上几个大袋中待补的衣物,这就是补衣铺的全部家当。晴天晒太阳,雨天吃落水,寒风穿膝、烈日灼肤,长年在街边做事,她的皮肤晒得发黑。
陈苗云正在忙碌,我们一面说明来意一面仔细打量着她。摊位地面上有一大块布,摆放着各式各样已经修补完的衣服,略显凌乱。还有一大袋五颜六色的线,这都是衣物上抽不出线条的时候备用的。
陈苗云说,她最初在西街原第二百货商店边支摊缝补,整整10年后,转到了现在的工作地点,一晃眼又是20多年。正讲着话,又来了一名客人取衣物。陈苗云远远地看见了,赶紧从大塑料袋里寻找补好的衣服。她很快扯出一条裤子、一件薄棉衫递给了客人,还开玩笑地说:“赶紧拿走,赶紧拿走!”
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多人来来往往,陈苗云居然可以清楚地记得每一名顾客的衣物,包括他们的衣服破在哪里,这或许就是她的职业素养吧。
织补一件衣物的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都有,基本定位“大众价”。一般来说,花一点钱换到修补完好的衣服,顾客都觉得很值。
同一件衣物织补前后。(陈饰 摄)
织补娘的人生故事
陈苗云出生在浙江上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今年48岁。1983年,16岁的陈苗云跟随家中二姐到镇海打工。二姐织补手艺精湛,于是在街头支了一个织补摊。每逢饭点,二姐要回家准备伙食,此时陈苗云充当临时摊主,帮助姐姐看管织补摊。有时也会顶替手艺精湛的姐姐,帮助客人缝补衣服。最早的时候,由于手艺欠佳,顾客拿到衣服后很失望,一个劲儿地骂她,把陈苗云吓得直奔回家。从那之后,陈苗云决定认真跟随姐姐学习织补手艺。
手工织补的操作原理是,利用衣服原经纬纱线,按服装组织纹路进行二次编织,达到与原衣服组织花纹相结合的目的。一名好的织补娘,可以令破洞“天衣无缝”。织补完成后,摊开衣物,怎么都找不到补过的地方。听起来很容易,实际必须要经过数千乃至上万次的手工操作,才能精准熟练地完成。而且并非所有的面料都能精工织补,这就需要织补娘动脑筋换线、改色差等。
陈苗云每天跟随二姐准时出摊,认真地学习手艺。二姐详细讲解织补操作的过程,并让她尝试一些相对简单的织补。日复一日的锤炼,陈苗云的织补手艺日益见长。3个月后,已经成为二姐的得力助手。
当时姐妹两人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居住在工地的临时房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然而幸运的是,她们遇到了一位好心人——镇海居民张伯伯。张伯伯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为人热心,他可怜姐妹俩居住窘迫,将自己的住房腾出一间供她们临时居住。在之后的生活中,张伯伯如亲人般照顾她们。每当二姐不在时,张伯伯都会把自己做好的菜分一些给陈苗云。两年后,在姐妹俩的努力下,生活状况渐有好转,她们另寻住处。和张伯伯的距离远了,双方的关系却未曾疏远。每逢节假日,她们都会探望老人,送些水果、点心,一起喝茶、聊天,像亲人般地走动着。
几年前,张伯伯因病过世,陈苗云伤心了很久。
如今,陈苗云已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镇海人了。她和丈夫育有一女,女儿也参加了工作,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一家三口和乐地生活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陈苗云依然选择从事织补这一行业。她觉得,做了30多年的织补娘,舍不得丢开手了。坐在街面看着人来人往,看着街景一天天变化,感觉心里也挺快乐的。
织补工具。(陈饰 摄)
一针一线辛苦谋生
在镇海,巧手织补娘陈苗云也算小有名气。这是因为,她帮上万名顾客补过各类衣服。
她的织补工具挺简单,摊在小盒子里,不过是些小剪刀、钩子、木绷、大小型号的针。每一种工具都因经常使用而显得铮亮,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却能让一件件破损衣服变得完美如初。
很多衣服的织补难度极大,如脆弱的羊毛衫(洗涤不当导致),“刮刮抖”的薄绸(质地太薄),还有羽绒服、纱裙、高档呢料等。陈苗云向我们展示了织补的过程。她拿起一件胸口有破洞的毛衫,用竹绷子罩住破洞周边的衣料。在破洞上方数厘米处用一枚大针定住经线,另选一枚细针按纬线方向来回勾连。勾连使用的毛线是从袖口连接处抽出来的,并没有令羊毛衫漏线。纬线一来一回,勾到经线处绕一圈再重新勾连。渐渐地,破洞的面积缩小了。当一排底线铺满后,取一枚弯头钩针,补上新的经线。就这样,一来一回,一勾一连,破洞处被同色毛线补全了。抖一抖,烫一烫,一件完整的羊毛衫“出炉”了。
她又特别展示了不同面料的织补法。如西装外套,拿到后先拆开下摆,从边角布上拆下一些线,再穿针引线。陈苗云说,织补第一步先要学拆线。面料不同,拆线部位也不同,还要找隐蔽的地方下手。比如,西服一般就在内侧夹缝处;裤子就在裤腰处抽线等。
在随后的织补环节中,也有不同的技巧:手腕用力不能过重,手心不能有汗。她指着刚刚补好的毛衣说:“剪一块布缝上去叫打补丁。真正的织补,线的粗细和颜色都要与原来的保持一致。”
在陈苗云的织补生涯中,修复的衣服不乏高档货。陈苗云说,有客人花几千元买了件羊绒大衣,保养不当破了个小洞,经过精细织补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织补是个技术活,靠的是耐心,一针一线都要妥当。”陈苗云说,一次补好了,顾客对你有了信任感,慢慢地,就成了忠实顾客。目前,陈苗云的顾客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他们来镇海出差,顺便会把衣服带过来缝补。
陈苗云名声在外。几年前,一名奉化服装厂老板慕名邀请她到厂里工作,陈苗云去了。一周后,她把厂里能修补的衣服都补完了,返回镇海,依然守着自己小摊。陈苗云说:“亲人都在镇海,家在镇海,我走不远。”
陈苗云一般早上8点半左右出摊,下午5点左右收摊。夏天提前上街,冬天天黑得早,略早收摊。她的月收入维持在3000元以上,旺季时,运气好一天可以挣到150元左右。
织补是个辛苦活儿,大部分时间坐着不动,还特别费眼睛。“有时一件衣服补下来,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眼睛累得又红又肿,直流泪。”陈苗云说,一些客人衣服要得急,中途想休息一会都不行,只能赶着进度做,搞得自己像“拼命三娘”。 手艺高超回头客多
《红楼梦》中提到,“风流丫鬟”晴雯有一双灵巧的手,女红技艺出类拔萃。有一回宝玉赴宴,将贾母赏赐的“雀金裘”烧了个小洞。衣料稀罕,丫鬟们无一人能够织补,送到街上也没有织补娘敢接这个活。晴雯接过来带病干活,熬夜将雀金裘补好了。曹公神笔,对于织补的描述非常传神。而今,坐在南大街边织补多年的陈苗云让我们见识了这份巧劲。
因为布料、破洞的不同,织补的针法也不同。常见的布料有牛仔、毛料,常见的花纹有平纹、斜纹、人字纹等,常见的破洞有虫蛀破洞、跌破洞、钩破洞等。搞清破洞的成因,选择正确的线,运用合适的针法,才能开始缝补。在一些豪侈品品牌的衣服织补中,由于材质较贵,会使用“拔丝”技术,相应的价格也较高。最难完成的织补材料是桑蚕丝,脆、断、难抽丝,有时要选用另外的丝线修补,修补后也未必与原衣一模一样。
陈苗云修补手艺高,回头客络绎不绝。无论是破损或瑕疵的羊绒大衣、羊绒衫、针织衫、羽绒服,还是网面旅游鞋等各类织物,不管是虫蛀、烟洞、刮坏、撕扯、甩破等破损,在陈苗云手下都能恢复如初,令人感到格外神奇。
附近居民齐阿姨说:“她没有改不了的衣服。”一般来说,只要顾客提供样式,陈苗云就能按照你的意思做出来。破损的衣服经过她的改良,都可以变废为宝,而且收费较为实惠。
除了守摊,陈苗云先后带过20多名徒弟,都是慕名拜师的。她收徒的一个条件是年龄在30岁以内,“30岁以上又难学又费眼力。”陈苗云解释。带徒时,她让徒弟用简单的布料剪一些破洞来练手,将这些破洞修补得较为平整之后,再改为在不同的花纹面料上修补不同类型的洞。无论是下针之处,还是经纬线的先后顺序,左右手的协调,陈苗云都严格把关。织补中有一个很要紧的细节在左手拇指上,要在线穿过去之后用左拇指及时推线,这样才能保证织补部位的紧密程度。
徒弟出师要经过陈苗云的严格考核,她点头满意了,徒弟就能创业走天下了。 目前,技艺精湛的织补娘在市面上很受欢迎。对比从前,工费也相应提高许多。不过,由于织补技艺要求高,从业者依然寥寥。在陈苗云看来,自己这一代人能吃苦,但年轻人有更好的出路,不愿意在手艺上守着。“织补还是个苦活,太枯燥,一坐一整天,腰酸手肿眼睛痛。”陈苗云说,她最遗憾的是自己曾经带过的诸多徒弟不少改行,很少有真正守着手艺的。
记者手记:
织补源于生活,立足基层,“眼不高手不低,不敷衍不塞责”。当一名手艺人埋头行业30多年,将普通活儿做出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后,她已然突破“普通”,带我们领略了一层更高的境界。 织补娘陈苗云在一针一线间,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份手艺人的心意融入织物中,走向千家万户。她花在时间和行业上的心血,得到了真实的回报。旧衣、破洞、补丁,都升华为了织补行当的技巧见证。“纵向的线是你,横向的线是我,相互交织成为布。”日本歌手中岛美雪在《线》中所唱的歌词,正是陈苗云30余年织补生涯的生动写照。
(记者陈饰 实习生沈力 )
上一页下一页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现代精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