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棉花收购价格格下跌,化肥生产企业为什么会收入减少

  □ 见习记者 李 明  本报记者 贾瑞君  今年夏天,尤其是7月底至8月上旬,全国大部分棉花产区不同程度地出现连续降雨天气,棉花座桃数量锐减,棉花减产严重。记者在我省的主要产棉区东营市采访了解到,许多棉农明年不打算再种棉花。对此,有关农业专家认为,我国的棉花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竞争,棉花生产需要尽快"升级"。
今年种棉亏损不少
  "我今年种了36亩棉花,往年亩产能达到400多斤,今年还不足200斤,估计总共要少收七八千斤。"10月13日,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兴无村村民魏向明告诉记者。据了解,兴无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棉花,今年像老魏家这样减产一半左右的农户占村里的多数,受灾严重的地块甚至近乎绝产。村民王修成家的三亩多地由于地势低洼、受灾严重,今年亩产只有区区二三十斤,而去年每亩达到400多斤。
  对棉农来说,惟一的利好消息是进入8月中下旬以来,由于天气持续晴好,光照充足,棉桃吐絮加快,棉花质量有所提升。东营市农业局棉站站长苗兴武告诉记者:"今年籽棉色白、绒长、成熟度好,籽棉质量以白棉2级、3级为主,有极少量淡点污棉2级。"
  棉花减产,质量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今秋棉花价格的上涨。记者采访获悉,目前,籽棉收购价格在每斤4.2元—4.4元左右,较去年上涨0.5元—0.6元左右。
  棉花减产价格上涨,棉农收入如何?魏向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棉花从种到收,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投入约为300元,采前各种雇工费用约为180元,承包土地为480元/亩,采棉工工钱为0.9元/斤。这样算来种植一亩棉花的投入,不算采收约为960元;按照今年平均亩产200斤,价格为4.4元/斤计算,每亩地毛收入为880元,若雇佣采棉工,还要除去180元,不计棉农人工的情况下,棉农每亩还要损失80元—260元。
棉价上涨仅限于籽棉收购
  棉花减产提价,在加工环节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处于棉花加工产业链条上游的皮棉加工企业。
  截至10月10日,垦利天圆棉业有限公司今年收购的籽棉较去年同期减少近一半。该公司收购部部长李金良告诉记者,今年皮棉加工企业受籽棉价格上升影响,利润空间压缩严重,经营压力较往年增大。尽管今年籽棉收购价格较往年提高不少,但籽棉经加工成皮棉后基本用于交储,且交储有明确的价格,今年与去年一样都是20400元/吨。加之从今年9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了GB《棉花细绒棉》棉花新标准,对棉花收储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而今年棉花虽然衣分高,质量较好,但阴雨天气导致了今年棉花纤维较短,不利于交储。这都加大了皮棉加工企业的收储压力。
  对于棉花的价格走势,苗兴武认为,我国棉花有明确的收储价格,且交储是多数皮棉加工企业的惟一出路,20400元/吨的标准线包含棉花的种植成本、棉农的收益以及棉花加工企业的利润,若市场收购价格过高,但质量却不能达到理想水平,皮棉加工企业势必会赔钱。此外,我国已经实行了几年的棉花收储政策,现在国家棉花库存充足,虽然新棉有所减产,但对于我国整个棉花供求关系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整体来看我国的棉花供应量还是稳定的,并不会出现用棉企业抢棉的现象,对于用棉企业来说影响也不会很大。
  苗兴武认为,目前国内纺织企业对棉花需求并不旺盛,而且很多企业并不愿意用国内棉花。加上关税后,进口棉花的价格与国内棉花价格差不多,但国外棉花质量普遍比国内高,纺织企业多会优先采用进口配额棉花。因此,尽管受减产影响,棉价有所提高,但是上涨幅度并不大,且仅限于籽棉市场收购价格。
棉价伤农,棉农"用脚投票"
  近几年来,东营棉花多次受灾,价格也低多高少。棉价下跌,棉农收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棉花涨价,棉农收入却增加不了多少。"棉价伤农"的现象屡屡出现,无奈之下有些棉农选择了"用脚投票"——弃棉不种。
  记者从东营市农业局获悉,近几年,由于棉花价格低迷,种植成本增加,植棉效益下滑,农民植棉的积极性下降。今年,东营市棉花种植面积为204.84万亩,比去年的258.84万亩减少54.01万亩,预计明年棉花种植面积还将缩减。
  棉农不愿再种棉,还有一个原因。种植棉花属于花费劳动力较多的生产活动,而当前农村劳动力以中老年为主,难以适应劳累的棉花种植作业;而种植棉花就算遇到好年头,每亩利润也不足千元。弃棉农民也再改种其他作物,而是萌生了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想法。魏向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听说有企业要来村里流转土地,种植高效蔬菜大棚、培育树苗等,很多村民表示要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后,流转费用一年能收入几千元,自己可以就近打工,每年少说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还不用像种棉花这么辛苦了。"
  苗兴武认为,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看,我国的棉花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而且销售渠道不畅。我国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的棉花,都是采用集中化生产,机械化程度特别高,因此成本就比较低。由此来看,再依靠传统生产方式推动棉花生产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提高棉花种植的科技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棉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投入。只有这样,国内棉花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进而才能跳出"棉价伤农"的怪圈。
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
山东临清:棉花收益及价格走势调查报告
  今年,国家取消了棉花临储政策,对今年的棉花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临清市籽棉价格大幅回落,棉农的种植收益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也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深入了解新棉生产收益、市场收购及价格变动情况,根据上级要求,临清市物价局组织人员对棉花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分别对农户、棉收购加工、棉纺织企业及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现收购价格一跌再跌,棉农惜售心理严重;同时,棉花下游产业销售不畅,棉收购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收购姿态泠淡,各棉加工企业仍在调整适应之中。  棉花生产基本情况  我市素有棉乡之称,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山东省棉花出口基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棉花生长,棉农也有丰富的棉田管理经验,但由近年来气候变化、收益不理想、费时费工等原因,使得我市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  据统计,2014年我市春播棉花面积为8.45万亩,较上年减少了2.15万亩,降幅为20.8%。  从调查情况看,虽然今年棉花丰收,但是棉农面对目前3.1元/斤左右的籽棉行情,惜售心理明显增加,部分棉农表示明年将不种或少种棉花,从目前情况看,预计明年棉花面积减少幅度会进一步增加。  棉花种植收益情况  亩均产量增加。从调查情况看,今年我市棉花平均亩产480斤,比去年相比增加了29%,是近几年来产量最高的一年。据了解主要原因是今年气候适宜,7、8月份我市范围内降水以小到中雨为主,有利于棉花的生和;后期棉花吐絮时天气睛好,光照充足。所以今年我市棉花从质量到产量上都明显好于往年,衣分达38%以上,质量则以白棉三级为主。  亩均成本上升。今年我市棉花亩均生产成本为1260元,同比增加了136元,增加了12%,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上涨。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发达,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力价格明显上涨。今年我市劳动日工价为41.14元,按亩均22.44年工日核算,亩家庭用工折价为923.18元。仅人工成本较去年同期就上升了20%。其它如种子费、农药费、农膜费虽然有小幅增加,但总体影响有限。与去年同期比成本下降的因素有:一机械作业费下降。机械作业费今年平均为70元,比去年减少7.36%。主要是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且比较零散,机械作业不方便、不集中,部分棉农便采用人工播种、整地的方式,从而导致人工费增加。二是化肥费下降。调查户亩均化肥用量为138元,与去年减少12%,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化肥价格低迷,尿素价格最低跌至1.50元/千克,磷酸二铵今年只有3-3.3元/千克。  籽棉收购价格下降,总产值降低。去年在临时收储期间,棉花加工企业加工的皮棉可以直接卖给国家,旱涝保收,不需要承但市场风险,因此籽棉收购价格一直在4.1-4.20元/500克,比较稳定。今年国家在内地的临储政策取消,棉花价格交由市场调节,以促进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新形势下,棉加工企业需要直接面向市场,自行寻找下游用户并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收储企业为降低风险而处于观望状态,收购价格在大幅低于去年的基础上一跌再跌,据了解,新棉刚上市时,籽棉收购价格为3.50元/500克,后跌至3.30元/500克,目前约在3.00-3.10元/500克之间,据行内人士分析,至12月份,不排除跌至3元以里的可能。这样的价格,远远低于棉农的心理预期水平。如果按照当前3.1元/500克的水平预计产值,仅为1500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  亩均收益下滑。从以上综合情况看,虽然今年我市棉花是个丰收年,但由于收购价格大幅走低、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亩均净收益相较去年呈现减少趋势。从调查农户看,今年亩均净收益为205元,去年亩均净收益为403元,减少了49%。  新棉出售情况及明年种植意向  据了解,今年棉农的惜售心理明显增强,所调查农户中没有一户愿意出售的。  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今年棉花丰收,但一跌再跌的价格却怎么也无法让棉花高兴起来。近几年来,棉花作为我市传统经济作物,其成本不断增加,收益却很不理想,棉花多来年的出售习惯仍是将棉花直接卖给棉贩,今年新棉质量以等级来分多为三级棉,属近几年来质量最好的一年,但目前的收购价格约在3.10元/500左右,且仍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2014年国家取消了临时棉花收储政策,实行目标价格管理政策,新疆为试点地区,我市棉花价格完全交由市场调节。而目前国家棉花库存高企,国内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其内难以改变,如果基于减少库存,回笼资金需要,棉花抛储将会对棉花市场造成很大压力。  另外,现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仍高于国际市场。也会对国内市场价格构成不小的挑战。但目前棉花价格已经跌破棉农的成本底线,并远远低于棉农的心理预期。  棉农的劳动价值未完全得到体现。今年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种棉成本增加,惜售心理空前增加,所以棉农目前仍以观望为主。  关于明年的种植意向,从调查农户看,明年有二户预计减少种植面积,二户不再种植棉花。目前的棉花价格让棉农的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农村劳动力缺乏、收益难以确定等原因,我市棉花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新棉收购加工等与上年同期对比情况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今年棉花丰收且质量较高,但棉花加工企业收购量远远低于往年。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原来临时收储期间,收购加工的棉花可以直接卖给国家,虽然利润微薄,但价格稳定,不愁销量,更不需要承担市场风险。实行目标价格管理制后,棉加工企业需要直接面对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自行寻找下游用户并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而我市所产棉花的最高级别为三级棉,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相对较短,采摘时间短,正常采摘时间为一个月左右,而我市约在二十五天左右,所以成熟度不够。质量比不过新疆棉,价格比不过进口棉。市场竞争力非常有限,且目前纺织业资金流转慢,库存仍然偏高,销售不畅。  二是棉花价格&一落千丈&致棉农惜售心理严重,且棉花价格仍然处于持续下滑阶段,为规避市场风险,棉加工企业原棉库存量只维持在半个月左右,造成收购商收购谨慎,收购进度较为缓慢。据了解,目前所调查企业生产的皮棉市场销售价格为13600元-14000元/吨之间,而国家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由此可见棉加工企业加工利润微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  纺织企业用棉结构、生产成本及效益变化情况  目标价格政策的目的首先是保证改革试点棉农的收益,同时注重市场来形成价格,合理引导生产、流通、消费,促进纺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让整个产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自试点实施以来,对纺织业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走访我市本地纺织企业,对我市纺织产来各方面的变化了解如下:  用棉结构变化。虽说今年是棉花目标价格实行的第一年,只在新疆试点,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以前,棉花下来收购加工完了都交给中储棉,我市棉纺企业基本上是以进口棉为主。实施之后棉花价格开始真正由市场调节,国产棉在市场上可以充分流通,纺织企业告别了高价棉时代。但由于进口绵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国内皮棉价格仍然高于进口棉。所以目前我市纺织业部分仍是选择进口棉,但国产绵纱的使用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棉花价格推向市场,内外棉价差将会不断缩小,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长此以往势必促进棉纺织行业良性发展。  生产成本变化。以其中一家纺织厂为例,去年我市纺织40支纱的总成本费用约在25000元/吨,今年按照我市生产的皮棉市场价格计算,成本费用约在20000元/吨左右,成本较去年有了较大幅度下降,虽然棉纱价格也在下降,但其幅度远远比不上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理顺了上下游的价格关系,使纺织厂的竞争力有所提高。  效益变化。虽然今年纺织业的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但受产品的销售不畅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影响,仍给纺织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今年以来,由于印度等国家增加了棉花种植面积,国际棉价下跌,导致进口棉纱价格持续下降,我们了解到,目前进口棉价格价格仍然远远低于国内棉纱价格,一些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方面库存积压严重,一方面为了维持正常远转不得不继续开工,即使如此,开工率也只维持在60%左右,纺织企业的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甚至亏损。市场形成价格,棉花产业链的各行业的经营风险也相对增加,但这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生产结构的作用,促进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发展。同时在经营中也会更加注重生产质量,激励技术进步,注重防控风险,注重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各方对后期棉价格走势的看法  棉农综合认为,目前棉花价格与棉农的心理预期差之甚远,惜售心理非常严重,且对目前国家实行的目标价格管理政策知之甚少,对国家下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仍有期待,因此存棉不卖。  各有关企业则认为,今年国内棉价已经&一落千丈&,而且随着新棉规模上市,供给的快速增加,棉价后期仍会呈现继续下行趋势。从国际因素方面看,全球棉花库存偏高,部分国家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棉花规模上市,国际棉价出现下跌。同时,国外棉价低于国内棉价,外棉占有价格优势,纺织企业更青睐质量好价格低的外棉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棉花供应过剩的格局难以扭转,预计棉价低迷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棉花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下行空间有限,棉价继续深度下跌的可能不大,预计后期棉价将呈现振荡寻底态势。  对棉花生产、市场调控的相关建议  目前,新疆植棉优势明显成为国家保证棉花供应基本安全的基地,作为国家棉花目标价格管理试点地区,有力的保障了棉农的基本利益,而我市棉农的种植积极性明显降低,如果按照目前情况发展,我市棉花生产前景堪忧,针对做好棉花生产,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降低棉花种植成本。一方面,切实做好农资监管工作,有关部门要持不断加大农资检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从源头抓起减少中产间环节,从而减少成本,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上涨,人工为成为棉花种植成本中上涨最快的项目,现在耕地、平地、播种等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只有棉花采摘,仍以人工为主,由于目前机械采棉较人工比,产量低,品质差,优势不大,但如果将来人工费持续上涨的话,机械采棉有进一步推广的趋势。  二是争取试点补贴,保障农户利益,今年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开始在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但我省作为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二的省份,目前尚未有相关补贴,棉价大幅下跌,农户收益受到严重影响,种植积极性受挫,建议争取把我省列入试点省价,或适度提高农业保险赔付力茺,保障棉农根本利益。  三是推广规模种植。随着棉价回归市场调节,传统种植方式已经无利可图,新形势下种植只有走规模化、机械化的道路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品质。现新疆的棉花产业也在向集约规模化发展,我们也应当积极探索新型种植方式,促进棉花规模化种植,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建议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棉农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引导棉农科学种植,提高种棉水平,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我市棉花在市场的竞争力。  四是促进纺织企业和棉加工企业通过合作、合资、改制等方式,积极棉花生产和流通领域延伸,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加快优质棉供应基地建设。同时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临清市物价局 魏巍、孙士锋)
【期号:】【版面:】【作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网站电话:010-& & 传真:01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京公网安备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举报投诉email:
技术支持: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被取消 棉农及企业何去何从?
2014年,我国取消了连续实行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代之以目标价格新政(目前只在新疆棉区试点),棉价逐步回归市场,棉花产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进入到“后收储时代”。内地棉区由于收储政策停止,目标价格新政又未实行,面临不小震荡。棉农和加工企业何去何从,是一道亟待求解的难题。
棉价掉到近年最低谷
从空间布局上看,我国棉花分为新疆棉区和内地棉区,其中内地棉区又以黄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主。
素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洞庭湖平原,横跨湖南、湖北两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正值当地棉花的收购季节,本刊记者却看不到太多收获的喜悦。湖南澧县澧东村的种棉大户王焕金一脸愁容,他指着稀稀落落的棉花地告诉记者:“正常年份棉花亩产有600斤左右,今年顶多也就320斤。”
不独王焕金如此。湖南、湖北、江苏、山东、江西等多个棉花主产区均反映,2014年棉花单产下降明显。湖南省棉花种植第二大县安乡县的供销社等部门做过调查,当地2014年棉花单产比正常年份下降了40%左右。
祸不单行,棉花在亩产跌到近年来最低点的同时,价格也跌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记者在长江中下游多地采访了解到,目前棉花贩子进村的收购价是每斤籽棉2.6元至2.9元,是近6年来最低的价格。最近3年,这一价格平均为每斤3.8元。
洞庭湖平原的棉农李文林算了一笔账,每亩地的种子、化肥、农药、基膜、土地流转、雇工捡棉花等各种成本加在一起,要685元。自己在每亩地至少投3个工,按每个工日100元算,投工300元。“算下来,一亩棉花成本985元,按现在的价卖,每亩收入才945元,等于我干了一年,还要倒贴钱!”李文林说。
价格掉到近6年来的最低谷,棉农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在湖南华湘棉业小渡口分公司,往年这个时候,记者总能看到从公司大门到仓库,排着上千米的长队,仓库前半个足球场大的广场,车辆拥挤,人声鼎沸。此次记者前往,看到偌大的场地内竟然空无一人。
小渡口分公司的业务经理庞海清告诉记者:“老百姓嫌价格太低,不愿意卖棉花。”他们公司去年开秤收棉以来,总共也就收了30万吨,往年同期,至少已经收购600万吨。
“新政”阵痛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往年一旦棉农惜售,加工企业会坐不住,会主动上门收购。令人奇怪的是,棉农不愿卖的同时,企业也不愿收,出现了收购的僵局。
湖北松滋银丰棉业的负责人王家龙介绍说,整个松滋市6家大型棉花加工企业,4家前不久才开秤收购,但收得不多。“都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收购量也就往年同期的5%。”
这些加工企业为什么宁愿仓库空置、机器闲置、工人休息,也不愿意买来棉花加工?
王家龙算了一笔细账:棉花贩子送到加工厂的价格在3.05元至3.15元之间,按衣分率为38%(即100斤籽棉轧出38斤皮棉)、棉籽价格为每斤1元的标准折算,一吨皮棉的收购成本约为1.33万元,加工费用、营销办公费用、贷款财务费用约1200元,一吨皮棉的成本约为1.45万元。“按现在的市场价,一吨皮棉卖1.4万元,等于我每加工一吨皮棉,就要亏500元,这种生意谁还做?不如闲下来休息啊。”王家龙说。
之所以出现“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收”的收购僵局,是因为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新棉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国内棉价要与国际棉价基本接轨。目前,国内棉价虽然比前几年下降了,但与国际棉价相比,仍然处于高价位。我国棉纺企业属于外向型制造企业,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目前的价位,肯定不敢大量购买国内棉花。处于棉纺企业上游的加工企业自然也不敢放开购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收购与加工企业观望慎收、棉农观望惜售、纺织企业压缩库存,等到了年底,农民不得不大量卖棉时,很可能出现“棉市乱”,棉农收益更成疑问。目前来看,这或许将是政策调整中难以避免的“阵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在过去3年中,我国实行棉花临时收储,稳定了棉花市场,但也持续遭遇棉花品质下降、棉纺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的尴尬。为了摆脱这一尴尬,我国实施棉花“新政”,希望以此促使长期低迷的棉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国内棉花的质量,缩减国内外棉价差,增加国内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转型已成必然 政策还需跟上
我国棉花产业加快转型已成必然,但相对于实行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新疆棉区,内地9个棉花大省尚未推行这一改革,目前只享受每吨皮棉2000元的定额补贴,其转型之路无疑会更加艰难。
据棉花协会调查,预计2014年全国植棉面积6340万亩,比上年下降9.4%。其中,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淮流域棉区受生产成本上升、植棉比较效益下降以及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等影响,面积下降较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新疆棉区更容易实现机械化,成本相对要低,内地棉区多为小农种植模式,成本高,效益低,随着棉价逐渐回归市场,内地棉区的竞争力下降,部分成本高、效益低的小农种植户、加工企业将退出生产加工领域。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低迷的棉价挫伤了棉农的积极性,很多棉农表示,如果后期棉价没有回升,2015年将考虑减少棉花种植面积,甚至不再种植棉花。记者综合多方数据分析,按照目前的市场走势,棉价很难回升,内地棉农2015年的种植意愿无疑会下降得更明显,国内的棉花种植格局因此将面临一场大调整。
然而调整之路并不容易,部分尝试转型的棉农损失较重。在湖南棉花第一生产大县华容县,不少棉农今年改种南瓜,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南瓜严重滞销,大量南瓜烂在地里,农民血本无归。在公安县,棉农杨俊反映当地水源缺少,水利设施破旧,灌溉困难,以前种棉花不需要经常浇水,还能应付,去年改种水稻和蔬菜,遭遇了严重缺水的问题。
湖南省棉花协会副会长贺跃钢说,2014年还只是部分棉农改种其他作物,就出了这么多问题,鉴于目前的“卖棉难”,2015年肯定会有更多棉农改种其他作物,到时候再出今年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更大。多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收储政策取消了,棉农遇到很多困难,但又不知道怎么帮。“最近下到乡里,最怕棉农问:明年种什么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建议,要综合各部门的力量,为棉农的转型做好配套服务,比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建设等,为棉农改种其他作物提供基础设施条件。也要为棉农提供市场指导和技术培训,防止棉农“一窝蜂”改种某种作物,导致供过于求,最后物贱伤农。(记者 周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您的位置:
发布机构:
孝昌县物价局
发文日期:
主题分类:
价格及收费标准
内容概述:
孝昌县2017年棉花种植收益情况调查分析
& & 为调查了解我县今年棉花种植收益情况,孝昌县物价局成调人员对全县具有代表性的9个农调户棉花的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我县棉花收益呈现出“一增三减”的特点,即成本增加、产量减少、出售价格减少、收益减少。一、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 1、单产减少。从全县9个农调户调查情况看,平均亩产皮棉为63.50公斤,比去年68.49公斤减少4.99公斤,减幅为7.29%。单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棉花播种期, 雨水气温都较适宜,出苗、苗势等都较好。到5月底全县棉花全部移栽完毕,移栽后,土壤墒情好,光照充足,到7月上、中旬雨水较多,雨水时间长,导致棉花田积水,单产减少。& & 2、价格下降。今年棉花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为638.11元,比上年的669.03元/50公斤下降30.92元,降幅为4.62%,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去年棉花收购价格就较低,今年收购价格更低。由于前两年棉花价格太低,打消了农民对棉花价格的期望,在近两年棉花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农民普遍认为种植棉花不划算了,农户对种植棉花意向积极性都不高。& & 3、成本增加。从调查的9户来看,棉花成本有所增加。今年每亩棉花平均总成本为2018.68元,比去年增加127.71元,增幅6.75%。具体为:人工成本有所增加,棉花平均每亩人工成本为1591.20元,较去年的1470.60元增加120.60元,增幅为8.20%,人工成本增加主要是劳动日工价上涨的原因,棉花生产采摘期间,用工量大,由于农民纯收入增加,今年按规定计算的劳动日执行工价65元/日·人,比去年的60元/日·人上涨8.33%。棉花平均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为272.48元,较去年的265.37元增加7.11元,增幅为2.68%。其中:每亩化肥费为85.87元,比去年的86.72元减少0.85元,减幅为0.98%;农药费为35.69元,较去年的31.39元增加4.30元,增幅为13.70%;机械作业费用为73.78元,较去年的74.11元减少0.33元,减幅为0.45%。化肥费减少主要是化肥价格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农药费增加主要是今年雨水较多,导致棉花田积水,棉铃虫用药增加的原因。此消彼涨,导致成本有所增加。& & 4、现金收益减少。今年棉花单产减少,成本增加,收购价格略降,导致现金收益减少。平均每亩总产值为1199.83元,比去年1266.93元减少67.10元,减幅为5.430%;亩平现金收益为777.43元,比上年的861.29元减少83.86元,减幅为9.74%。& & &二、几点建议& & 1、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农民和企业。坚决打击不法棉贩坑农害农的行为,加强对棉花市场的协调和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棉花价格分析和预测,积极发布各类服务信息,帮助农民和企业预判市场棉花行情走势,力促为农民、企业增产增收服务。& & 2、严格进行种子选子质量抽查,严禁假冒伪劣种子进入市场和无证无照经营棉种的行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孝昌县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0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字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棉花纯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