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移的原因有哪些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
――引自《中国古代经济史论纲》
材料二 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引自《中国古代经济史论纲》
材料三 到了南宋时期,农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稻麦的培育,棉花的种植,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兵器制造、造船业、制瓷业、纺织业、印刷造纸和矿冶,也有新的发展;城市集镇、商行、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很迅速。
――引自《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与货币流通》
请回答: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晚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北方战乱,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的增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开发和发展,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共同发展;南方社会政治比较......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影响: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理解: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人...... 2.问答题 北方战乱不息,人民不断南迁,不仅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南迁人民与当地的人民融合,...... 3.问答题 教师这一连串的问题,抓住了教材的本质和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深刻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实质,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思维也在探寻的欲望...... 4.问答题 (1)多层次、多方位联系的教学原则。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时期政治、经...... 5.问答题 (1)以新联旧,以旧启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历史本身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以新联旧,以旧启新”,不仅......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当前位置: >>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其原因
● 南中国经济圈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其原因全  毅[ 摘要 ] 经济重心的转移与劳动力大军的迁徙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浩浩荡荡的劳动力大军南下的浪潮 。北方和中原 ,虽历来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 早期也是经济中心或重心) ,但随着中国经济重心 的南移 ,南方 ( 东南沿海) 的世界对北方和中原人来说 ,似乎总是 “那边的世界真精彩 !” 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 ,对中国经济重 心的南移及其原因作了分析 。[ 关键词 ] 经济重心 、 南移 、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东南沿海   、 一 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来看 , 自 殷商之后 , 中国的地缘经济有一个从 西北向东南倾斜性发展趋向 。其过程 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来考察 。1、 从殷商到西汉末年 , 由西北的吴、 闽粤地带 、 由于没有遭到象中原 、 幽蓟等地区的战乱破坏 , 其发展已成 定型 。过去 “汉江之间 ,多虎狼之害” 。 “江淮有 猛 兽 , 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 自此次移民之后 , 经济有了长足的发 展 ,以当时荆州而论 ,诸葛亮称它 “北 : 据汉沔 , 利 尽 南海 、 东连吴 、 , 西通 会 巴 、 ,是个用武之国 。至于此时的 蜀” 三吴之地 ,已是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 一岁或稔 , 则数郡忘饥 。会土 ( 稽 ) 带 海傍湖 ,良畴亦数十万倾 , 膏腴上地 , 亩值一金 , z杜之间不能此也 。荆城 跨南楚之富 ,扬部有全吴之沃 、 鱼盐札 梓之利 、 充仞八方 、 丝绵布帛之饶 、 覆( ) 衣天下” 宋书? 《 沈昙庆传》 。南方的成隋唐以后中华帝国经济文化上一个 新的格局 ,北方仰给于南方 。3、 从隋唐到明清南方经济后来居上、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 。 以隋唐宋而后至于元明清 , 随着 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 历代国用与军 民衣食之资 、 北方均仰给于南方 ,唐代 仰给于东南八道 、 宋代仰给于东南 6 道 ( 指淮南 、 江南西路 、 荆湖南路 、 荆湖 北路 、 ) 。元代立都于燕 “而百司 江浙 , 庶府之繁 ,卫士编民之众 ,无不仰给于( 江南”主要是江西 、 江浙 、 湖广三省 ) 。黄河中下游平原向东南的江淮流域的 开拓阶段 。 中国最早的经济重心是黄河中下 游平原 ,即今陕西关中地区 ( 古代雍 、 梁两州) 和河南 、 山东一带 。这片七 、 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平 原 ,在古代曾经是林茂草肥 ,自然生态 环境良好的地域 , 特别是黄河两岸质 地疏松 , 肥沃的黄土层为木石 ―― ―铜 石工具时代发展农耕提供了方便 , 加 上粟 、 稷等旱作物容易生长 ,因此我国 农业文明就在黄河中下游平原上最早 兴起 。2、 从东汉历魏晋到南北朝 500 年明清两代都是以东南财赋 、 养西北金 戈 ,而以北京为 “完中图治” 之策 。南 方经济的重要性更是有增无减 。 在中国经济南移的过程中 , 中国 南部的岭南地区逐步得到开拓 , 唐宋 时期 ,中原大批士民流入岭南地区 ,成 为今天广东 、 福建 、 台湾和东南亚客家 人的祖先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文化 , 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发 。 到明代 ,经宋元以来的开拓 ,广东的经 济文化已跨入全国发达地区的行列 , 元、 、 明 清三代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中 心均在岭南 , 如福建的泉州 、 厦门 , 广 东的广州都是举世闻名的大港 。4、 近代中国经济的曲折发展阶政治 、 经济中心建康 ( 今南京市 ) 至梁 代已有户口二十八万 、 人口一百四十 万的都市规模 、 也所罕见 。这些事例 每每被史家说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 移 。不过 ,从总体上观照 ,北方经济实 力依然远远超过南方 ,北魏统一后 ,北 方经济的迅速复苏 , 深刻显示了北方 的实力 。但是从西北向东南的倾斜性 经济发展 , 由于江南地区没有遭到大 规模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人为祸乱 , 并且在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不断地大量 流入的情况下 ,使荆楚 、 三吴地区的经 济开发成为一个定型的历史趋向 , 构间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长江流域 。 东汉以后 , 历经三国 、 两晋 、 南北 朝、 到隋唐统一全国前 ,是中国历史上 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大动荡 、 大混乱 的时代 。 从经济发展来说 、 北方人口和生 产技术的南流 、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 展、 沿长江流域 ,特别是巴蜀 、 荆楚 、 三 ―― ― 南方经济 1996 年第十期段。55http://www.cnki.net?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在近代 , 辽阔的中国发展是不平 衡的 。经济文化中心进一步向东南转 移 。东南沿海成为中国近代工商文明 的能量发射中心 。 自清朝开港以来 , 西方资本主义 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传播到中国南方省 份。 “得风光之先” 的地区是广东 , 随 后是福建和江浙 。由于东南地区是当 时中国最主要的茶 、 、 丝 甘蔗产地 , 经 济上比较富庶 ,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有 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经济中心 , 江海 运输比较方便 , 经济地区位 置 优 越 。 因此这一带便成为中国近代工商文明 的发源地 。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开中国机器工业之先河 , 在向近代社 会经济的转变过程中 , 最先形成了以 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 、 以上海为 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武汉三个近代工 商经济中心 。 不过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 , 由于 华南地区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经济 基础 、 外部环境的差异 、 其发展程度落 后于长江三角洲 。以 1895 ― 1913 年 各地区厂矿数占全国的比重而言 , 上 海占 1718 % ,江苏占 10148 % ,浙江占 中国近代工业进一步向长江三角洲倾 斜 。但 1936 年之后 ,由于日本开始全 面的侵华战争 , 排挤英 、 、 法 美等的在 华势力 ,中国南方工商业发展被迫中 断 ,八年抗战时期 ,东南地区工业迅速 衰落 ,而工业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北 、 华 是武汉 、 广州 ,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多数 北 。除上海 、 台湾外 , 其他地区 , 特别 工业点 ,有的在抗战初期被战火所催 毁 ,有的工业设备被国民党政府拆迁 内地 ,有的被日寇拆迁华北 ,南方经济 遭到破坏 ,不过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 三角洲仍然是中国近代经济重心所 海。 在 ,直到 50 年代香港仍然落后于上5、 南中国经济区的崛起 218 % ,以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 411 % , 而广东占 12126 % , 福 建 仅 占关自守和计划经济政策 , 在国际上中 国东南沿海又是东西方冷战的前沿阵 地、 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发生了重大 变化 ,经济增长的重心明显向东北及 内地倾斜 , 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对内地颇为逊色 。不过 ,这种形势 , 使独立于大陆之外的港 、 、 澳 台等地的 经济迅速发展 。 二战后 ,世界经济迅速复苏 ,并很 快进入长期增长与繁荣阶段 , 这给实 施自由港政策的港 、 澳及实行对外开 放和出口导向工业化策略的台湾地区 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 60 年代开 始 ,台 、 、 港 澳经济开始高速发展 。台 湾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60 年 代 平 均 达 高达 815 % ,90 年代开始进入中速稳 即飞跃进入新兴工业化地区行列 , 成 速起飞 ,其增长速度之快世所罕见 ,使 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一跃成为现代化的 以国民生产总值 , 对外贸易总额和财 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 文莱 。澳门自 60 年代以来 ,现代经济出现了 60 年代起1315 % ,70 年代为 917 % , 80 年代仍 ( 约合 4715 亿美元 ) , 人均生产总值13527 美元 ,在亚洲居第五位 。自中国大陆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以 来 ,中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80 年代以来的区域增长重心明显偏重于南中国沿海省份 , 其经济总量增 长建 设 明 显 高 于 全 国 。1978 年 至1992 年间 ,福建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定的成长阶段 。从 70 年代中期 ,台湾 为亚洲 “四小龙” 之一 。1992 年台湾新中国成立后 , 由于长期奉行闭5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国民 生 产 总 值 达
亿 台 币 。 香港经济在 1960 ― 1991 年 31 年间迅 国际大都市 ,被誉为亚洲的经济明星 。 政收入的年递增率为例 。50 年代分 别为 7 % 、196 %和 815 % ,60 年代分 4 从 1971 年至 1981 年澳门经济以年均 地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以 1982 年 固定价格计为 911 % 。按当年价格计 为 1817 % 。20 多年的发展 ,澳门经济 别为 1316 % , 13107 % 和 12109 % ; 70 年 代 分 别 为 1913 % 、19113 % 和 从 13614 亿元增加到 7430 亿美元 ,人 均 GN P 由 660 美元增至 16250 美元 ,1617 %的速度递增 ,1982 ― 1990 年本 1992 年本地生产总值达 39718 亿元步 、 年代跑步 、 年代腾跃的大势 。 70 80赶上了时代列车 , 创造了经济奇迹 。21107 % ,1966 年 ― 1992 年香港 GN P增长率达 1213 % ,海南国民生产总值 平均年增长率达 1217 % ,远高于全国 东、 福建两省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比 东珠三角已经完成了以国民经济工业 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经济起 化也取得长足进展 。 飞阶段 ,闽南三角地区的工业化 、 城市 澳、 台地区的经济联合自 80 年代以来 的统计资料 , 南中国七省区土地面积 来西亚 、 墨西哥 、 阿根廷等中等收入国 家的水平 。华南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 最发达和名副其实的经济重心 。 综上所述 ,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 , 虽有过曲折的发展过程 , 但基本上是 开始 ,黄河中下游平原逐步被开发 ,形 成我国第一个农业生产基地 , 也是中 农业 ;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后来居上 , 华民族的第一个摇篮 , 其内容是旱作 日益成为我国经济重心所在 , 长江流 ―― ― 南方经济 1996 年第十期 http://www.cnki.net 数据中均含海南 ) 。进入 90 年代 , 广 从北向南 , 从西向东发展的 。从殷商 篮 ,其内容是稻作农业 ; 东南沿海 , 珠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 1987 ― 1992 年平均 910 % 的 增 长 速 度 。1978 年 广 重为 419 % 和 117 % , 1993 年这一比 重已提高到 1315 %和 216 % ( 广东省 互生共长的紧密经济区 。据 1992 年6017 万平方公里 ( 约占全国土地面积迅速发展 ,目前已形成一种唇齿相依 、的 613 %) , 人口 117 亿 , 国民生产总 值 372115 亿美元 ( 按当年汇率计算 ) ,3500 亿美元 ) 和澳大利亚不相上下 ,其经 济 规 模 与 东 盟 国 家 ( 1993 年 为 人均 GN P 约 2200 美元 , 已经达到马域也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二个摇1987 ― 1992 年平均增长率达 1118 % ,应该指出的是 ,华南四省区与港 、 江三角洲则在现代工商业经济发展过 程中独领风骚 ,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摇篮 , 其内容是 现代工商业 。 二、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 , 但主要受自然环境 ,生产技术 ,人力资 源 ,政治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 首先 ,生产技术与自然环境的结 合是中国经济重心转移的基本动力 。 据考古发掘的遗物显示 ,黄河 、 长 江流域的农业发生期大体相当 , 但黄 河流域却成为我国文明的第一个发祥 地 ,究其原因 ,显然是自然环境与生产 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代的黄河中 下游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 , 尤其是细 腻 ,肥沃的黄土层为木石 ―― ― 铜石农 具时代发展农耕提供方便 ,加之粟 、 稷 等旱作物容易生长 , 使种植业首先在 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水平 。而长江流 域土壤粘结 、 卑湿 , 难以用木石 、 铜石 农具耕作 , 水稻对种植技术要求又较 高 ,因此 ,截至秦汉 、 长江流域基本停 留在火耕水耨阶段 , 自汉武帝经营南 方以后 ,尤其是东晋南渡 ,随着铁制农 具和牛耕的普及和中原农耕男女的迁 入 ,使长江流域的土地得到开辟和熟 化 ,而一旦耕作技术和劳动力得以解 决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 、 热资源优势发 挥出来 ,便迅速演进为农产丰盛的地 区 。隋唐以后 ,长江中下游成为长安 、 洛阳 、 开封 、 北京等京师漕米 、 布帛的 主要供应地 , 南北运河的开辟正是以 新兴的东南农业经济支撑地处西北的 政治军事中心 。 “东南财赋” “西北 与 甲兵” 共同构成唐宋元明清各朝赖以 存身的两大支柱 。 近代由于交通技术的发展 , 使海 洋由阻隔人类交流活动的天堑变为通 途 。马克思曾把 18 世纪出现的火车 和轮船称为交通工具的革命 。指出 : “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 ,旧的生产 中心衰落了 , 新的生产中心兴起了” 。 中国接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 ―― ― 南方经济 1996 年第十期跨入近代社会门槛是从东南沿海开始 的 ,港口是联接中国内地与西方的纽 带 ,因此 , 天 津 、 大连 、 青岛 、 上海 、 广 州、 香港等临海型港口城市迅速崛起 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 , 使中国的经济 重心更加向沿海地区倾斜 。 南中国地区的崛起是与其优越的 海洋港口条件和畅通的海外联系紧密 相关的 。南中国地区有着一万多公里 的海岸线 ,优良港口星罗棋布 ,一旦中 国对外开放 , 其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商 业传统及海外华人联系网络的优势得 以发挥 ,其经济便迅速崛起 。因此 ,香 港、 台湾只用了二 、 三十年时间就走过 了西方国家二 、 三百年走过的路程 ,而 珠江三角洲只用了 15 年时间就实现 了工业化 。近代人孙宝t在论及中国 西北与东南贫富差异时曾指出 “我国 : 富饶之区 , 首推东南 , 其所以致此者 , 以水道四通八达 ,物产易流通 ,农商之 业易兴也 ; 西北无水道 , 故地贫瘠异( ( 常 。《忘山庐日记》上) 第 364 页) 。 ”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 , 又引起我国人 口的第二次大量南移 。 《旧唐书? 地理 志》 “自至德后 , 中原多故 , 襄邓百 载 姓 ,两京衣冠 ,尽投江湘 ,故荆南井邑 , 十倍其初” 。李白晚年曾目睹北方人 民南逃的惨况 , 有诗云 “三川北虏乱 : 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至北宋 “靖 康之变” 和南宋政权建立 ,中国历史上 出现了第三次人口大量南迁 。长江以 南以至华南地区人口又一次显著增 加 ,北方则相对地继续减少 ,南北人口 地理变化 , 对南北经济的发展产生决 定性的影响 。 中原人口的南迁 , 促进了南方经 济的开发 ,较之北方 ,南方的经济水平 自晋 、 唐至于两宋逐渐驾而上之 。正 所谓 “秦汉以前 ,西北壮而东南稚也 , : …… 至于宋代 ,而壮者已老 ,稚者已壮 矣。 ” 港台经济在五 、 六十年代能走上 腾飞之路 ,是与 1946 年以后大陆内地 大批资金 、 技术和人口的流入分不开 的 。内陆大批资金和人员的南迁 、 给 正在康复中的港台经济输入了新鲜血 液 ,1947 年出任香港总督的葛洪里在 其回忆录中说 “这一时期复苏较快的 : 因素是由于中国回流香港的大量劳 工” “香港经济的重建 ,主要得力于上 , 海人带来的资本和工业技术” 。台湾 经济 50 年代能迅速恢复 ,60 年代以 后能步入高速增长之途 , 也同样得力 于上述因素 。80 年代以来 ,广东珠江三角洲和其次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 中国经济重心转移的又一动力 。 人口条件是经济开发的最根本的 因素 ,古代南方是地广人稀 、 多卑湿 、 猛兽横行 , 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南方 的开发总是与北方中原人民的南迁 、 毕s蓝缕 , 进行开拓密切联系在一起 的。 南方的崛起 ,尤以两晋 ,两宋为关 键时期 。 公元四世纪 ,因西晋政治腐败 ,导 致 “八王之乱” 匈奴贵族刘渊建立分 , 裂政权 “汉” 至晋怀帝永嘉四年 ( 310 , 年) ,刘汉武装攻陷洛阳 、 俘晋怀帝 ,杀 洛阳三万余人 , 史称 “永喜之乱” 。此 后 ,七十万北方仕女南迁 ,洛阳大族也 纷纷逃越黄河 , 出现 “洛京倾覆 , 中州 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的状况 。琅 琊王司马曾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 , 促 进了长江流域经济迅速发展 。自此 , 每当北方发生战乱 , 人民如潮水般南 迁 ,几成通例 。如唐代 “安史之乱” 到福建闽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也同样得 益于港台进入大陆的资金 、 技术和管 理人员及内地大量的技术人员与普通 劳工 。 第三 ,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 用不可低估 。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多集中在 北方的政治 , 军事中心 。中国历代的 农民战争 , 诸政治集团都竞相逐鹿中 原 ,北方遭到兵燹战炎之灾颇为频繁 , 而每次的大动乱都会使北方经济大伤57http://www.cnki.net?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元气 。而南方则相对安宁 、 人民安居 乐业 ,经济开发的环境比较稳定 。 中国是农耕社会 , 历代统治者都 比较注意农耕 、 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 政策 。这与西方政府的重商及游牧民 族重骑射大异其趣 。秦汉以后 , 大一 统的帝国都把 “重本抑末” “理国 作为 之道” 。列朝帝王都耕籍田 、 祀社稷 、 祷求雨 ,下劝农令 、 以帝亲耕 , 后亲蚕 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 下的农夫勤于耕作 ,农田水利的兴修 , 农具的制作 、 农书的刊行 、 被视作社会 大事 ,农耕区的范围也随着生产工具 和耕作技术的改善 、 以及朝迁移民实 边屯田政策的推行而不断扩展 。 但是农耕 民 族 的 封闭 性 和 狭 隘 性 ,对商业活动及海外开拓的抑制 ,对 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及社会经济的发 展产生了严重后果 。中国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萌芽始于明代 , 与西方大致在 同一时期 , 但因中国封建王朝的抑制 政策 ,而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得不到发 展壮大 。除了明代昙花一现的郑和下 西洋之外 , 中国历史上大都采取闭关 政策 ,从明 、 “海禁” “文革” 清的 到 前后 的闭关自守都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产生了不良影响 ,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 而独立于大陆之外 , 中央政治难逮的 港、 、 澳 台地区则悄然崛起 。八十年代 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 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 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重心开始偏向南中国 沿海省份 。 第四 ,外部环境的作用是中国经 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 中国历史上外来威胁一直来自北 方 ,以宋代为分界线 ,以前中国中原农 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主要集中在 长城西段 ,而此后则转移到长城东段 。 这对北方经济造成的破坏非常频繁 。 对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起了加速作 用。 近代以来 ,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 的争夺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明显的 影响 。西方列强的在华势力分布基本 上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 。它们对 中国的掠夺和资本输出开始集中于东 南沿海地区 , 所以近代工商业首先勃 兴于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西欧列 强在华势力明显削弱 , 而日本帝国主 义势力却空前加强 。这一时期 , 日本 除加强对上海的侵略势力之外 , 还从 几个方面向北方扩张 , 把投资重点转 向东北 ,大大扩充东北的重工业 ,造成 东北的重工业在全国的地位相当突 出 。同时 ,日本逐渐把触角向华北渗 透 ,使得天津和青岛的工业急剧膨胀 , 相比之下 ,作为英 、 法等国势力范围的 湖北 、 广东 、 福建等省的工业发展则相 对停滞 。 二战后 ,受冷战的影响 ,中国沿海 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内地 。直到80 年代 ,国际形势缓和 ,冷战结束 ,使得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得以顺利实 施 。80 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偏 重于南部沿海省区 , 除政策本身的优 势之外 ,同中国对外贸易及引进外资 的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 。从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看 ,中 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是出口贸 易联系明显偏向港 、 澳与欧美特别是 香港与美国市场 , 从而形成全国出口 贸易中心位于广东 , 一端以香港为枢 纽连接北美市场 ,一端连接大陆内地 , 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增长带 , 中国经 济增长的另一个引擎是外资的进入 ,80 年代外来投资的主力是香港 、 台湾的投资者 , 投资重心也是在邻近的南 中国地区 。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 , 促 成了中国经济向南中国地区的倾斜性 发展 。 综上所述 , 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及 经济重心的变迁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其中生产技术进步起了关键作用 , 而 且 ,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也 不同 ,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可以因 不同的环境 、 条件而相互转化 。因此 , 对于象中国幅原如此辽阔 , 经济发展 条件迥异的国度来说 ,如何因地制宜 、 创造优势 、 克服劣势 ,促进经济高速而 均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 : 福建省社科院亚太所 ; 责编 : 谭)5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南方经济 1996 年第十期 http://www.cnki.net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谁能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南移的原因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南移历程: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2)初步开发:三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3)大规模开发:东晋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5)开始南移:隋唐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继续南移:五代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7)超过: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的作物,“苏湖熟,天下足”,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到元朝时,出现了南粮北调的形式.(8)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兴修水利;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运用,促使对外贸易的发展.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问题详情
两宋时,我国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请回答(1)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有哪些(3分)(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两宋时,我国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请回答(1)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有哪些(3分)(2)南宋时期,哪些地区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2分)(3)南宋时,最繁华的商业都市是那座城市?(1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