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各县经济学院校排名排名

广东 21 市 GDP 最新排名出炉,差距好大!湛江这次排在…
广东 21 市 GDP 最新排名出炉,差距好大!湛江这次排在…
湛江人点上方↑"掌上湛江 " 免费关注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广东 GDP 连续 28 年都稳稳地居于全国榜首然而广东哪个市 " 最有钱 " 你知道吗?日前,广东统计信息网公布了2017 年 4 季度各市地区生产总值湛江会排在第几位?省内各个城市发展情况又如何?赶紧来看看广东省 21 市的 GDP 排名吧!NO.1 深圳市GDP 收入:22438.39 亿 增长:8.8%2017 年深圳 GDP 增速达到 8.8%!GDP 超越了广州的深圳,在未来几年无疑会受到更大的关注。NO.2 广州市GDP 收入:21503.15 增长:7.0%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在 2017 年 GDP 总值上,达到 21503.15
亿元,同比增长 7.0%!NO.3 佛山市GDP 收入:9549.60 亿 增长:8.5%2017 年佛山经济运行实现高开稳走、稳中有进。佛山 2017 年 1-12 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 10.6%,达 9549.60 亿元,增长 8.5%NO.4 东莞市GDP 收入:7582.12 亿 增长:8.1%曾经的世界工厂,广东四小虎之一,如今已经挤身新一线城市名单。2017 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582.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NO.5 惠州市GDP 收入:3830.58 亿 增长:7.6%2017 年惠州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2017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830.58 亿元,增长 7.6%。NO.6 中山市GDP 收入:3450.31 亿 增长:6.6%中山是国家历史名城,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2017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50.31 亿元,同比增长 6.6%。NO.7 茂名市GDP 收入:2924.21 亿 增长:7.5%茂名 2017 年经济发展呈现 " 增长加快、质量提升、新动能加快孕育成长 " 的特征。2017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924.21 亿元,增长 7.5%。NO.8 湛江市GDP 收入:2824.03 亿 增长:6.8%湛江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全国首批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017 年,湛江市多措并举、全面发力,重大工业产业项目产销两旺、全线飘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17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24.03 亿,增长 6.8%。NO.9 江门市GDP 收入:2690.25 亿 增长:8.1%去年江门在多个领域中成绩斐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 " 黑马 "。2017 年江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690.25 亿元,同比增长 8.1%。NO.10 珠海市GDP 收入:2564.73 亿 增长:9.2%珠海城建水平一流、城市环境良好、创业氛围浓厚。2017 年珠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564.73 亿元,同比增长 9.2%。NO.11 汕头市GDP 收入:2350.76 亿 增长:9.2%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中心城区拥有内海的城市,汕头从历史以来就是对外贸易港口。2017 年,汕头经济发展稳中加 " 快 "。NO.12 肇庆市GDP 收入:2200.61 亿 增长:5.2%肇庆被誉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发展良好。2017 年,肇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200.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NO.13 揭阳市GDP 收入:2151.43 亿 增长:5.0%揭阳素称「鱼米之乡」,是粤东古邑历史文化名城,翡翠玉器加工基地、五金基地,2017 年,揭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151.43 亿元NO.14 清远市GDP 收入:1500.90 亿 增长:5.0%清远旅游资源丰富,五大类资源各具特色,分布在各景区内的点达 58 处之多,是广东省旅游资源大市之一。2017 年 GDP 收入 1500.90 亿,增长 5.0%。NO.15 阳江市GDP 收入:1408.63 亿 增长:6.2%阳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滨海城市,有平安城市、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风筝之乡等荣誉。NO.16 韶关市GDP 收入:1338.00 亿 增长:5.9%韶关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 " 黄金通道 "。韶关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NO.17 梅州市GDP 收入:1125.82 亿 增长:6.8%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 、温泉之乡,2017 年,梅州市生产总值 1125.82 亿元,增长 6.8%。NO.18 潮州市GDP 收入:1074.07 亿 增长:6.9%潮州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享有 " 南国邦郡 "、" 岭海名邦 " 等美誉。NO.19 河源市GDP 收入:952.12 亿 增长:5.1%河源是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2017 年,河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2.12 亿元,增长 5.1%。NO.20 汕尾市GDP 收入:855.37 亿 增长:8.1%汕尾,名称取自汕美的谐音汕尾港曾经是舟楫云集之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还有小香港之称。NO.21 云浮市GDP 收入:840.03 亿 增长:5.6%云浮,又称石城,是著名的历史名城、旅游名城,云浮 2017 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40.03 亿元,增长 5.6%。照 2017 年广东 GDP 排名看可以看出今年湛江的成绩斐然希望湛江变得越来越好更希望通过大家的双手奋斗在湛江能生活的越来越具幸福感▍授权转载:素材来源网络,微湛江整理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和另一半出街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和 TA 一起抓娃娃加班?没时间?天天抓抓乐拯救你点击阅读原文,和心爱的 TA 一起抓娃娃吧!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县域GDP占梅州全市约六成 专家建议,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和企业基础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
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一角。张炳锋 摄
丰顺县电声企业生产线。何森垚 摄
大埔县陶艺产业园。何森垚 摄
郡县治,天下安。日前,广东省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县域发展迈上新水平,开创广东省县域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在广东转变发展方式之际,梅州振兴发展进入“十三五”的新起点,如何将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从总体看,梅州市县域经济近年取得长足的进步,去年其县域GDP总值为580.5亿元,为2010年(346.11亿元)的1.68倍,占全市GDP约六成。“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由%快速上升到%。 然而,梅州县域经济面临着经济总量过小、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集聚规模小等问题。作为传统的山区大市,梅州6个县(市)的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市八成以上。这意味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但肩负巩固基层政权、增加群众收入的重任,更是构建“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打造好最前沿阵地的关键。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形势 梅州振兴发展“三级连跳” 近日,广东省政府通报的2015年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评估考核结果中,梅州以89.90分的总分夺得粤东西北12市第一名。从2013年的第八位到2014年的第四位,再到2015年的第一位,梅州市实现了“三级连跳”。 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梅州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一区两带”发展新格局。去年,梅州市实现生产总值955亿元,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增速均居粤东西北12市首位。 事实上,梅州市振兴发展“三级连跳”的出现,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作为传统的山区大市,梅州6个县(市)的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市八成以上,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梅州市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2015年,梅州县域GDP总值为580.5亿元,为2010年(346.11亿元)的1.68倍,占全市GDP的60.79%。“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0.4%降到2015年的19.7%,第三产业由2010年的38.6%快速上升到2015年的43.6%。 在“一区两带”格局中,梅州早已作出部署,嘉应新区将破解中心城区“小马拉大车”问题,提升中心城区的带动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将带动兴宁、五华、丰顺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工业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的生态园区;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则将文化、旅游等资源串珠成链、高效整合。 近年来,梅州各县(市、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工业产业体系成形,兴宁市重点发展机电产业,大埔县发展电力、陶瓷产业,丰顺县发展电声、饲料加工产业,五华县重点发展五金机电、汽车配件和制酒产业,对经济拉动更明显。 “在区域经济学上,县域是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划的最基本单元。”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闫恩虎认为,县域经济是国本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欠发达地区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是“重头戏”。《粤东西北2015年度“振兴指数”蓝皮书》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粤东西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指数上看,梅州2015年指数达到200+,规模翻了一倍多。其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五华县以60%的增速在粤东西北74县中排名第一,蕉岭县、丰顺县、平远县、大埔县、兴宁市也跻身粤东西北地区的十强之列。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上来看,梅县区以21.5亿元排在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梅县区还以17.8%的增速同时跻身增速指标的十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唯一在总量和增速上都进入十强的县区。 2015年同样是梅州市交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梅汕高铁正式动工,梅州有望在2019年进入“高铁时代”;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82公里;新机场选址初步确定,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瓶颈 工业层次低制约县域发展 县域强则全市强。 近年来,虽然梅州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生产总值比5年前翻了一番,但纵观广东,梅州县域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面临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集聚规模小等问题,成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块“短板”。 “广东贫富差距悬殊背后折射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其实是以农村乡镇为主要构成的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闫恩虎表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才能极大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 纵观广东,梅州去年县域经济总量仅占全省县域的2.7%,人均GDP远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梅州市去年的城镇化率只有47.79%,比全省水平(68.71%)低20.92个百分点,仅有平远县、蕉岭县达到50%以上。 “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城镇化。”闫恩虎认为,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活动城镇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等方面,“城镇化是目前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于自身而言,梅州的县域发展存在不平衡、财政收支缺口大的现象。2015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除兴宁市外,其他5个县都在10亿元以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六个县靠省的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专项补贴维持运转。 究竟是什么拖住了梅州县域发展的后腿?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内在原因是其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十二五”期间,工业产业的比重不升反降,由2010年的41%降到2015年的36.7%,同期2015年比全省、全国分别低7.9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其中,五华、兴宁两个县(市)工业化率在30%以下。 2015年前11个月,梅州县域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为46.75亿元,比河源少35.59亿元。梅州无园区工业增加值10亿元的县域产业园,其中,园区工业增加值最高的梅县区集聚地为9.68亿元,只是揭阳市揭东产业园的7.35%。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难、难贷款”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各县普遍存在中小民营企业贷不了款、融不了资的问题。一些已投产企业自身资金有限,即使项目经营状况良好、市场发展前景较好也无法推进。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丘东涛认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其信息。银企合作,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企业比较严重。 “中小企业要有内强素质,运用现代管理加强自身管理,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丘东涛建议,政府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使银行和企业顺利对接,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尽快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弥补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足。 机遇 农村市场蕴藏庞大消费需求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短板之短,也许更预示着潜藏的增长动力与巨大机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发展”的理念,意味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发展不协调问题,防止“木桶效应”,避免使今天的“短板”变成明天的“陷阱”。日前,广东省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县域发展迈上新水平,开创广东省县域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梅州市经济区位确实处于劣势,工业基础较弱。”丘东涛认为,产业集群是降解梅州市经济地缘劣势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在珠三角地区,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总建制镇的1/4。如南海铝材、中山灯具等集群,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梅州市可以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通过规划、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丘东涛建议,梅州市可以选择大埔陶瓷、丰顺电声、平远木材等本地优势产业,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聚合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 “梅州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和生态资源。”闫恩虎表示,梅州市应强化“一县一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实施县域特色经济突破战略。目前食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是我国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梅州可将食品产业列入重点扶持产业。 “2014年梅州旅游总收入251亿元,占GDP总量的28.33%,全省第五,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闫恩虎认为,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先锋产业,带动县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县域品牌影响力。2015年国内外旅游总收入313.46亿元,增长23.2%。“发展旅游业是低成本的县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之路,就地将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也保障城镇化的正确方向”。 近年来,“苏区政策”“振兴发展”的东风带动了梅州比较落后的县域经济全面加速。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已获省批准为省级发展平台,并实现省级园区的县域全覆盖。“十二五”期末产业园区(集聚地)工业增加值达64.0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32%。今年以来,梅州市各职能部门积极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610户,激活民间投资222.6亿元。 展望未来,县域经济是梅州发展的潜力所在。产业转型的过程必是城镇化进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梅州农业人口超380万,农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约20%。 今年的梅州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以此计算,如果未来5年能保持这个增长水平,里面蕴藏着庞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县域经济给梅州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 ■对话 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闫恩虎: 明确发展主题 把握发展定位 作为山区大市的梅州,县域经济的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南方日报记者就此特别采访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闫恩虎。 谈现状梅州的县域经济“短”在何处 南方日报:广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是怎样?梅州市存在哪些问题? 闫恩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县域经济是当时中国经济高快增长的率先代表,开创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珠江模式”(也称南顺中模式:以集体经济转制形成民营经济为主体,通过“三资企业”、依托外源型经济发展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但进入本世纪以来,广东东西两翼和粤东北县域经济板块却发展滞后,形成当前广东经济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从地理空间上看,珠三角处于县域的扇形包裹之中,县域经济的落后,使得珠三角核心区的辐射和吸纳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国际竞争和深度发展的地域环境受到限制。而且,县域经济的发展落后也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匹配,严重影响广东的发展形象。 2014年,梅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5.84亿元,占全省的1.30%,倒数第五,增长8.6%,高于全省7.8%水平。人均生产总值2052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34%。县域地区生产总值580.48亿元,占全市比重60.8%,增长9.7%。 在客观上,梅州县域经济总量太小,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集聚度低,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要求有很大差距。关键是产业结构的偏差。目前,梅州市委市政府强调的六大支柱产业: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和矿冶加工,不仅与梅州的生态优势关联不大,而且与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能不相一致,同时这些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的拓展力和牵引力严重不足。其中烟草、电力属于垄断行业,在管理体制上是垂直管理,不具备横向拓展和深度开发的潜力。建材行业属于纯竞争领域,规模扩张的成本很高、受制约因素多且产业带动性低,水泥是梅州建材业的核心产品,属于资源型,延伸性差,对交通依赖性大、要求度高,而交通制约正是梅州山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环境、人才、装备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依赖性很强,梅州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可能具备这样的环境条件,而且梅州区域内的电子信息企业多数是从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已经不具备领先性。梅州机电制造属于配套产业,为珠三角的装备工业提供配件,市场、技术受限,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有限。矿冶加工属于资源性产业,梅州缺乏储藏丰富并可深度加工的矿种。 谈对策转型升级机制创新两手抓 南方日报:您对梅州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有何建议? 闫恩虎:从梅州市县域经济面对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言,可以在总体上采取以下的对策:一是制定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以突出特色经济为重点,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吸引产业转移,吸引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最终形成一批大的产业集群和城镇群,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产业的集聚效益。 二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换。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增加财力、强化责任为重点,切实作好“放权让利”工作,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动县镇政府职能转变,促使县镇事权与财力相适应。 三是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资本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 四是以科技为动力,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五是普及城乡科教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南方日报:您认为梅州发展产业有何优势? 闫恩虎:我认为,要强化“一县一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实施县域特色经济突破战略。尽快将食品产业列入重点扶持产业。因为食品产业是不受周期影响并永不衰退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是我国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食品工业的技术装备要求不高,生产企业发展的自主性大;市场开放度高,市场进入限制小,本土民族品牌竞争乏力。 对于梅州而言,发展食品产业存在以下优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是梅州经济实现“绿色崛起”的理想产业支持,与主体功能区要求相一致;农业基础牢靠,可支撑食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悠久的特色食品制作传统为食品产业发展奠定了历史文化基调;市场优势:按照“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要求,梅州处于高密度人口区域半圆包裹之中。 此外,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先锋产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的环境装备,是区域传统文化整合发挥并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旅游主题的明确化和体系规划、客家文化的具象化表现与展示,注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活化利用好两万座围龙屋。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梅州市各县经济现状和特点  共同点,地理位置欠佳,远离珠三角,较难受到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2010年梅州市GDP排在全省二十一个地区市,倒数第四名,稍微比云浮市,河源,潮州好点。梅州市地形,以山地为主,只有兴宁的宁江小平原地形相对比较平缓。所以梅州总的来说不适合搞重工业和搞机械化农业。  1梅县  作为离市政府最近的县,无无形中占有很多的行政资源.本县人中文化素质较高。在朝中为官的人不少,最出名的就是叶剑英元帅,叶选平省长。海外华侨,客商不少。对推动梅县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兴宁,文化素质较高,县中为官的很多,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如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东莞市市委书记刘志庚等。全国各高等院校有很多校长都是兴宁人。加上该县是梅州市人口大县,开展商业活动,相对来说,消费群休相对较大。在梅州市范围内,一直是梅县的有力竟争对手。  3蕉岭县人口不多,但工业基础好,特别是水泥行业,有上市公司塔牌集团。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一直是梅州市数一数二的。特别是万庆良主政几年,经济发展较快。  4,丰顺主要是民营资本,如朱孟依家族,冯小华等为代表的丰顺籍外地资本,本地以宝丰集团,千江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地资本。总的特点是丰顺是政府没钱,私人有钱,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丰顺籍人士掌握的社会财富大约有8000亿人民币。而且社会财富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贫富悬殊较大。丰顺最大的缺陷就是官场没人,丰顺籍的大官几乎没有,所以一直以来很难获得大的政策扶持。丰顺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生意比较敢博,有点潮汕人的风范。  5五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口多,是梅州市人口最多的县。经济应该是梅州七市县最弱的。近几年五华外出闯业的也有很多赚到大钱的,比如深圳富源集团的缪寿良,深圳西湖集团的老板,中汽南方的老板,五叶神的老板等,这几年对五华经济发展都起了较大的作用。五华人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梅州市来说是最吃苦耐劳的。  5大埔,有很多方面跟丰顺相像,华侨众多,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和丰顺相当。但文化素质相对较丰顺高,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城建和旅游这几年搞得很不错。  6.平远,特点是矿藏丰富,特别是稀士,铁矿,煤矿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众多,如南台山,五措山等。  综上所述丰顺经济如何从梅州七县市脱颖而出,,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结合我县地理位置优于其他县的特点,趁潮汕经济这几年回暖,潮汕机场今年开通之标尽快融入潮汕经济圈,发展近海,近空经济。  2,
打通武横科(猴子岽),汤坑至丰 良,伯公坳汤坑到潘田的交通障碍。丰顺打通武横科(猴子岽)的话,交通方面肯定是一个大跨越!将会给丰北片区的丰良、潭江、留隍交通便利,丰顺的4个中心镇(汤坑、丰良、潭江、留隍)也将连成一片更好地辐射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方面便利才不至于制约整个丰顺的经济发展。经济方面也会跨越性的腾飞! 丰顺商会和政府能不能带个头,动员全县人民出钱出力,打通这两处交通障碍  3,
  在丰顺县城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风度酒店附近)搞个人才市场。方便本地企业招聘人才和想回丰顺发展的人才回家乡找工作提供一个平台。  4培养丰顺新一代商人,新一代政客,使丰顺也有自已的黄华华,万庆良,刘志庚。1这就需要引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丰顺现在实行211工教育工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2向教育发达地区,如江浙一带,输送丰顺的人去学
省部级于部大都出自江浙。在丰顺办商业学校,让丰顺成功的商业人士来客串当老师,提供经商路子,传授经商经验。培养出多几个像朱孟依这样成功商业人士。  5“民工荒”预示“人口红利”时代即将过去。从“民工荒”背后,至少能嗅到三种气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在缩小。虽然东部地区普遍调高了民工工资,但相对于悬殊不大的民工家乡薪酬和涨得更快的生活成本,民工实质上仍属廉价劳动力,事实亦然,“工资不够高”正是求职者对工作“挑三拣四“的理由。所以丰顺要避免,一定要培养本地的技术人才,最好是在各镇建立技能培训机构。  6:发挥政府和丰顺乡亲,华侨的智慧和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大项目,大投资进驻丰顺。利用丰顺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 和人文景观,科学发展丰顺的旅游事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说得很到位,顶一下。
  顶一个
  lz有心了
  本县人中文化素质较高.......  无语,把7县人都找来,看看大家同意不  有集体荣誉感是好的,可盲目自大只会让人更瞧不起!  兴宁和丰顺人素质最差,特别是丰顺,靠着揭阳潮州,颇有匪气!!!焦岭和平远人最和气善良!我梅县的!别以为我王婆卖瓜。  要说当官的你丰顺有平远多?有兴宁多?
  兄弟你睁大眼睛看清楚了才说话,我何时说丰顺人文化素质高,丰顺当官的多了,没办法我看阁下真是一个心胸狭嗌的人
  本县人中文化素质较高  指的是你们梅县人,你可不要看错了。  丰顺人要是文化素质高再加上朝中有人的话早就不知发展成什么程度了
  2, 打通武横科(猴子岽),汤坑至丰 良,伯公坳汤坑到潘田的交通障碍。丰顺打通武横科(猴子岽)的话,交通方面肯定是一个大跨越!将会给丰北片区的丰良、潭江、留隍交通便利,丰顺的4个中心镇(汤坑、丰良、潭江、留隍)也将连成一片更好地辐射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方面便利才不至于制约整个丰顺的经济发展。经济方面也会跨越性的腾飞! 丰顺商会和政府能不能带个头,动员全县人民出钱出力,打通这两处交通障碍  支持楼主~~~~~~~~~~~~~~~
  矮子比高低,比个屁,目光短浅!要比就要把整个梅州与深圳比 惠州比 河源比 。怎么比?我告诉你,比优势,梅州有什么优势?人力成本低,这是优势,还有梅州人老实,这也是优势,这两个优势有什么用?复制别人的成功之路,一是引进劳动密集型工业,二是改变现有的代工模式,走高端品牌线路。梅州人老实巴焦又勤劳,生产的产品绝对好(相同设备条件下),营销方面政府也得扶持,土特产也不能土方法卖,要包装要品牌。大的方面就这样,细分来说三天说不完。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梅州各县经济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