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卖保险险5年,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你好, 欢迎来到保险岛!
代理人专区
关注"保险岛"帐号:bxd365
> >4大真相告诉你:去香港买保险并没你想的那么便宜!
导读:因为近日的疫苗问题,组团前往香港打疫苗成了部分人赴港的目的,这也再度引爆了赴港买保险的热潮。趁着人民币贬值的档口,去买传说中香港更便宜的重疾保险、分红更高的理财保险,性价比成了吸引大家的重要原因。专家提醒,其实买保险并没有消费者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赴港购险,其中的“潜规则”还是应该多加思量。
  因为近日的疫苗问题,组团前往香港打疫苗成了部分人赴港的目的,这也再度引爆了赴港的热潮。趁着人民币贬值的档口,去买传说中香港更便宜的重疾、分红更高的保险,性价比成了吸引大家的重要原因。专家提醒,其实买保险并没有消费者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赴港购险,其中的“潜规则”还是应该多加思量。  提示一:  理赔种类越多越好?  众所周知,香港的重疾保险,保的疾病数量更多。我们身边常见的,一般是在保监会规定的25种疾病的基础上,再相应添加一些,常见的产品可以保50种疾病左右。以近日在香港卖得较为火爆的某外资的重疾险为例,它是52种重疾,47种轻症,还有6种绝症,而绝症甚至包含了被保险人的终末期也就是临终关怀,这样加起来共105种。这样分析一下,其实重疾也就是52种,所以单从数量上来看,似乎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产生。  当然,不玩数字游戏,我们从更为实用的理赔角度出发来看。众安保险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李哲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市场上这么多重疾险,理赔发生率最高的是癌症,占比高达60%”。进一步考虑到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前6种分别为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就占据了理赔比例的80%,要是把保监会规定的这些病症全部统计起来,按照李哲给出的数据,就已经占到了理赔比例的95-98%。  简单来说,从理赔的实用性来看,我们身边的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的重疾险不比香港保险来的差。  提示二:港险更便宜?  当然,不少消费者选择赴港购险并不仅仅是看中了保障种类,保障多还便宜的高性价比才是他们选择的最终动力。  在这一问题上,李哲给消费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一个37岁不吸烟的男性,20年的缴费期,终身保障,保额10万美元为例。该产品保障的是重疾,前10年有一个额外给付,他有三次轻症,三次轻症的赔付是要占用到这10万美元保额的,比如是20%,一次就是2万美元,保额就剩8万美元了。这样的产品,在香港这张保单是2999美元,而类似的产品在大陆是大约2790美元。对比来看,其实二者保额是基本一样的,只是病种方面大陆保险没有香港保险那么多。从分摊到每个疾病的保险金来看,香港保险的性价比确实很高,但是回到上文所说的实际理赔发生概率上,或许这个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提示三:港险分红高?  除了重疾保险,型的香港保险同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单从现金价值表来看,港险的收益令人咋舌,有时甚至类似的保单收益能相差一倍之多。  关于这一点,李哲又继续揭秘这一倍的收益差距是如何产生的:“事实上,这和两边的法规也不无关系。大陆的保监会实际非常严格,因此保险收益在给客户做利益演示时是有要求的,一般分为低、中、高三档来演示,其中高档收益定为6%;而香港的法规并不要求按照三档演示,只要求保证的利益和演示利益,在演示利益部分只要不超过9%都是合规的。”  为何3%的差距会最终带来一倍多的收益差?爱因斯坦将复利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少理财型保险期限都长达数十年,经过复利的作用,可以将收益不断放大。因此,保单上所演示的收益其实是和演示方式不无关系的。  而谈到保证收益的部分,李哲表示,保监会要求大陆的保证收益是2.5%,而港险在这一收益上大多是按照1%左右进行演示的。如果同样是考虑到复利因素,那么保证收益部分大陆险企的产品远胜于香港保险。  提示四:买保险看性价比?  保险专家提示,其实无论是香港保险还是大陆保险,所谓“揭秘潜规则”只是把其中的本质摊开给消费者看,保险有其自身的特色,也有它适应的人群,作为消费者,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保险并不是看性价比,还是应该结合个人的需求。  因此,李哲看来,购买疾病保险之前,不妨先问自己5个问题:  一、在发生疾病的时候,自己能够承担多少。这一金额和最后付出的保费是有直接关系的。  二、是要多少保险金额才能够提供足够的治疗费。而这一点需要考虑到一旦不幸出险,是否需要进口药进口器械进行手术,需要什么样的术后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三、上述费用包不包括自费的药,自费的器材,自费的检查。众所周知,医保有个目录,包含了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实际医疗费用需求。  四、可以支付多少保险费。目前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私立医疗机构合作,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而这必然会带来保费的激增。因此选择保障时也必须考虑自己对保费的承受能力。  五、选择重疾保险、还是重疾+医疗保险。这一点还是应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重疾是一旦罹患保单列明的疾病就可以获得赔付,而医疗保险则是住院或者去门诊就诊,有了医疗支出了,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保单规定进行赔付。而在李哲看来,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保障,这两种保险都是需要的。  那么,重疾保险买多少才是足额?首先要认识到的是,重大疾病的出现率正在逐年提高,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一份重疾保险已经成为了家庭保险配置的重中之重。近日,人寿2015年重疾理赔数据出炉,其中提到,与2014年相比,2015年重疾案件占比同比增加27.5%,赔付金额占比同比增加60%。  在在此次重疾理赔报告中,对重疾理赔出险客户从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理赔金额、出险重疾种类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各类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的结论。  此外,从太平人寿的报告中还可以发现,2015年太平人寿受理的重疾理赔案件中,客户购买的重疾保障在5万元以下的占比为40%。与2014年相比,购买5万元以下保额的客户比例下降了50%,而购买5万元-20万元的客户同比上升40%,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客户意识到保险在抵御风险时的重要作用,只有充足的重疾保障才能在发生风险时抵挡高昂医疗费对个人或家庭经济的巨大冲击。
优秀展业顾问
热线解答次数共17次
无锡东吴人寿
热线解答次数共12次
热线解答次数共5次
热线解答次数共716次
热线解答次数共641次
今日用户关注
保险公司:
保险代理人  这段时间分析了下香港保险市场,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要想拥有长期的所谓的好运气,背后你一定要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个明晰、理性的战略判断。举例子来讲,前三十年国家大力发展股市,你就应该炒股上市而不是炒房子;前二十年国家发展战略重心在房地产,就是告诉你要买房而不是创业;现在国家的发展战略重心逐步推到到二三线城市,那其实就是在告诉毕业生就要尽量回二线发展,不然如果硬磨在一线你就很有可能遭罪受。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个人命运的发展始终跑不开社会趋势,搞反了就很难受。
  汇率高低就如同女人的心情&&不可捉摸。那么该如何降低汇率变动带来的收益风险呢?&平均成本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概念其实很简单,以股票为例,就是每隔一段固定时间,投入一笔相同金额的资金进行投资。如果资产价格下跌时,同样金额的一笔钱就会买得更多股份,相反,当价格回升时,买入的股票会较少
  想起了之前出台的&租售同权&的房屋买卖租赁政策。在当今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国,买房仍是资产保值增值的典型。但是即使在租售同权的大框架下,政策上却很难形成绝对的同权,在政策影响下,租房市场的形成也必然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因而长期来讲,&租售同权&政策对房价不理性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短期内的影响不大。
相关文章推荐香港买保险的利弊 你了解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香港买保险的利弊 你了解吗?
深圳市保了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国内创新型...|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673|回复: 1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1 小时寄托币560 声望4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557UID3409302
中级会员, 积分 5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3 积分
声望44 寄托币560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本帖最后由 kaywoo 于
22:28 编辑
毕业之后揾工难,耗时长,相信都是大家共同的体会。
把简历po到网站上,总会有几个意外的“惊喜电话”,其实是拉你去卖保险,相信也是大家共同的体会。
依个人和港人有限的接触,香港的私立医院太贵,公立医院排队耗时太长,保险是一个相对必要的规避风险手段,似乎和内地人眼中对保险的概念不太一样。
所谓的financial planner或者personal financial consultant,对于急于揾工的内地生来说,其实是可以提供这样几个便利:
2.不会广东话影响不大,港人要你主要是面对内地客户
3.揾工耗时少,可以尽快“定下来”
4.在这个金融业为王道的弹丸之地,似乎也能跟随一下主流,让无相关背景的人跟主流行业沾个边
虽然我本人并不打算做保险,但是却没有那么排斥,面对很多人“你一定不要去卖保险”的劝告我依然没有完全想明白,保险到底要不要做,能不能做,究竟错在何处,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版主按:為免廣告之嫌,此處特刪圖片。)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871 小时寄托币11013 声望22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2积分12457UID3465949
长老二袋, 积分 124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43 积分
声望224 寄托币11013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QPSK 发表于
我主要比较反感他们把朋友圈当作广告摊。。。。。
第一是这个。
第二很多陆生后来做事无底线
不先推销你最急需的重病和医疗,和养老
而是直接推你不需要的理财
人品无下限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0 小时寄托币207 声望6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89UID3398082
初级会员, 积分 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 积分
声望60 寄托币207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保险其实是理财产品的一种,不要特意诋毁它,但也不用特别抬高他的地位。
首先,保险做为理财产品,其回报率是不确定的,而且产生回报的大部分前提就是你出事了。对于从事高危职业的,有保险当然好。然而保险公司表示你们这些人生存环境太危险,我们不保。既然回报率不确定,那我为什么不考虑其他投资?
我反感的就是那种推销员拼命神话保险,说多重要多重要,好像不买生活就水深火热一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71 小时寄托币13626 声望32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5719UID2856403
长老二袋, 积分 157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81 积分
声望329 寄托币13626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不懂的问我吧,我就不多说了
想入行找我吧,我就不多说了
我从来不把自己定位卖保险,都是别人有需求才找我
保险种类很多,功能强大,看客人需求
保险是一种比较稳定,有保证的长期投资,也可以规避一些税务问题
投资也可以问我,我保险证券全牌,现在做资产管理工作
哦哦,好像说太多了,抱歉,有空开贴慢慢普及基础知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68 小时寄托币314 声望5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2UID3626020
初级会员, 积分 1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8 积分
声望58 寄托币314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大三的时候在香港的某保险公司实习做过admin,接触过一些代理
过来香港以后,也有人想找我去卖保险,当然拒绝
你的人脉资源有被榨干的一天,而每年毕业的新鲜master源源不断
这是保险公司的某种策略
招人 榨干 走人 招人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871 小时寄托币11013 声望22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2积分12457UID3465949
长老二袋, 积分 124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43 积分
声望224 寄托币11013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Jay2 发表于
不懂的问我吧,我就不多说了
想入行找我吧,我就不多说了
你開始賣保險了??????????、
我和你恩斷義絕。。。。。。。
從此見面不相識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83 小时寄托币11383 声望18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4507UID3509988
超级会员, 积分 45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93 积分
声望181 寄托币11383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71 小时寄托币13626 声望32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5719UID2856403
长老二袋, 积分 157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81 积分
声望329 寄托币13626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fanxihao 发表于
你開始賣保險了??????????、
我和你恩斷義絕。。。。。。。
我做资产管理
有必要也卖卖
现在业务很多哦~
护肤品,基金,保险,证券,mpf,房地产,融资都做~
不懂就问我吧~呵呵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1 小时寄托币560 声望4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557UID3409302
中级会员, 积分 5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3 积分
声望44 寄托币560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fanxihao 发表于
第一是这个。
第二很多陆生后来做事无底线
哎~酱紫~跟过度医疗一样,都是为了生存,不过也的确让人生厌。
要留的话其实这是最容易的途径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1 小时寄托币560 声望4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557UID3409302
中级会员, 积分 5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3 积分
声望44 寄托币560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Mark.Jiu 发表于
大三的时候在香港的某保险公司实习做过admin,接触过一些代理
过来香港以后,也有人想找我去卖保险,当然拒 ...
恩,那么喜欢大陆生,无非有利可图吧。
怪不得一直招人,反正流动性一直就是很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 小时寄托币12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5帖子精华0积分62UID3542387
寄托新兵,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12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无意中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我是一个入行香港保险行业2年多的人,服务了近500个客户,业绩算是做得很TOP的那种,也就是平时所说的TOT(TOP OF TABLE)。跟在这个论坛的很多人一样,我也是通过来香港读研究生、读博士而留下来的,毕业后曾经在香港的某个高校教过书,后来决定放弃所学的专业、放弃通过多年求学而换来的被称为亚洲第一名校的博士学位,而改行销售香港保险。
我当时入职保险公司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是卖保险的,我的同学基本都进了高校去教书。我是由于各种因素,已经不再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发展,想从事保险业,于是在网络上找到一个销售保险的人,见了一面之后,就马上入职了。我赶上了2014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贬值,香港保险变得异常火热、2015年为香港保险的黄金年,2016年为香港保险的钻石年这批热潮,因此,我基本上足不出户,就轻轻松松获得了保险业内的业绩最高奖赏TOT,并且还影响到我身边的一批人,都开始跟着我入行,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从业两年多,回过头来一一谈一点不一样的感受:
1、保险业入行门槛低,但是真正要做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在这样一个市场瞬息万变、各种销售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不再是靠死缠烂打靠人情卖保险,而是靠智慧卖保险。那种损失、降低尊严去销售的方式已经严重落后,我们有很多新的销售方式,而新的销售方式处处都考研销售人员的智慧与综合素质。
2、自由安排并不一定等于要像大妈一样陪吃陪喝陪玩。以我的个人经历,我从来没有陪同客户去逛街、购物、玩、喝酒等等,甚至陪吃饭都很少见。如果把自己定位于一个靠陪同才能获得好感的献殷勤的业务员上,那么当然就需要天天全陪;但如果将自己定义在一个专业的顾问上,你就不需要通过时间上的付出来换取情感。大妈的24小时陪同,无非就是想要与客户拉近距离,建立好关系,但实际上,信任感或者好感的建立,并不一定需要长时间的陪同,一场短时间的高质量的谈话,以及由此获得的客户的认同,往往比保姆式的陪同有效得多。
以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进入保险行业,我不只是获得了时间上的自由,更是获得了财务上的自由和心灵上的自由。我想不出还有哪一个行业可以让我在入行一年多的时候,就实现这三大自由。
3、收入。这个行业的收入真是千差万别。同样是一个保险公司的agent,有的人可能一年10万HKD也挣不到,但是我认识的几个上司都是年收入几千万甚至上亿,一点也不夸张。我自己在入行第二年的月收入常常是一个资深大学教授的年收入。
对于这个帖子的回帖,很多人还是对保险有很多负面的看法,这些都很正常,这与中国特定的诚信体系、社会状况有关,但是,有很多看法真的是已经过时了,保险销售,现在绝对是PK智慧,而不是PK人脉人情。
有兴趣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或者正在面临选择一个公司或者团队的朋友,羡慕这个行业的高收入想要挑战自己但是又无限彷徨惶恐的朋友,都欢迎加我微信交流:0.IVY。
Golden Apple
【长老会员】奖励所有长老会员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全站】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US-applicant
【美国】applicant
2015 US-applicant
【美国】2015 US-applicant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的同学都在卖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