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倒卖什么最赚钱地皮赚钱

14岁少年通过倒卖土地赚了200万英镑14岁少年通过倒卖土地赚了200万英镑不可思议先生百家号这个14岁的少年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因为他通过倒卖土地大赚了一笔。他的名字叫Harvey Millington,他先通过做路税逾期提醒工作赚了10万英镑后,用4万镑买入一块三英亩的土地。这个来自陶顿的中学生购入土地的初衷是想开展豪华露营业务。但这块土地很快吸引了一个开发商的注意,有一天开发商敲开了Millington的门表达了自己求购这块土地的意向。Millington表示:“起初,我不知道他们会花多少钱买这块土地,结果他们竟然开价200万。这简直像天上掉下来的陷阱,这笔钱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真是一笔大数目。”尽管小小年纪就坐拥这么一大笔财富,Millington却想做一个警察,而他早在13岁的时候就通过做路税证提醒生意赚了10万块。他的父亲名叫Howard,是一个46岁的园丁。Millington发现爸爸车挡风玻璃上的路税证过期了,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将会被罚款,于是他从中发现了商机。而Howard很支持儿子的想法给了他2000镑创业。“我相信他可以成功。”Howard表示。“我一直教育他生活需要努力,而他确实是个很棒的商人。”Millington的家人表示,他一共卖出了超过2万个路税逾期提醒。 Millington用赚来的钱买了一辆Smart做生意推广,然后用4万镑在自家附近买了块土地。他表示虽然开发商已与其签订了合同,但至少要一年后自己才能拿到买地的款项。Howard表示:”我们并不在意赚了多少钱,因为我们不会让钱冲昏了儿子的头脑,钱是罪恶的根源。&据悉,Millington的下一个生意打算做卡丁车。他曾问过父亲:“为什么没有纸质的路税逾期提醒呢?”Howard告诉他:“根本没这个东西啊。”于是Millington表示,自己可以做。于是Howard介绍了个设计师给Millington,并给了他2000镑帮助这个想法可以落地。然后这个很有经商头脑的男孩花了50镑买了个域名——Taxdiscreminder.com并注册了个公司向人们卖路税逾期提醒。Millington制作的提醒书每个售价4镑——远比过期后的罚款便宜很多,于是他的生意越做越火。后来他用10万镑的受益买了块地,这意味着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卖出了25000份路税逾期提醒。他的爸爸表示:“他曾在1天内卖出了1000份。他每天走遍英国的大街小巷对客户的座驾做调查,并提醒客户车辆的路税和年检情况。他的生意真的做得很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可思议先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不是路不平,只是你不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村组长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获利80余万被判刑
  红网桂阳12月15日讯(通讯员 陈益清)湖南省桂阳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刘某犯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向桂阳县人民提起公诉,日,桂阳县人民法院对刘某作出一审有罪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被告人刘某在任桂阳县城北村老荆山组组长期间,为增加本组收入,伙同会计刘某胜(已判刑)、出纳刘某标(已判刑)未经依法审批,从1998年到2007年期间,先后多次将本组背的岭、金坡岭、帽子岭的34.292亩集体土地倒卖给他人,用于建住房。老荆山组从中非法获利80余万元。由于本案中非法所得被告人未私分,且被告人系投案自首,检察官建议法院对被告人刘某从轻处理。    检察官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倒卖土地使用权
老板获刑又罚钱
中国检察日报社出版
第4382期&&&&&&&今日4版
统一刊号 CN11-0187  邮发代号 1-154
请选择……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
法制新闻传播
新闻检索――SEARCH
>>>>>>本页
倒卖土地使用权
老板获刑又罚钱
时间:日&&07时55分&&&作者: 胡涛 王朝阳&&&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私下倒卖土地使用权的浙江省永康市爱迪尔电器厂原厂长应建,近日被永康市法院以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收缴其全部违法所得,同时被处罚金80万元;犯同罪的6家公司负责人也分别被判处十个月到三年不等的刑期,其中有4个公司违法所得被予以追缴,并处罚金20万元至70万元不等。
2003年,永康市芝英街道着手开发工业功能园区,并在2004年4月依法确定了包括永康市爱迪尔电器厂在内的62家企业入园,同时按照每平方米240元的价格收取土地出让金和押金。
2005年9月,土地征用程序完结后,芝英街道通知入园企业办理土地使用权相关手续,永康市爱迪尔电器厂等7家入园企业负责人见其中有利可图,遂以资金困难无力建厂为由,将各自的工业用地指标分别以每平方米高于240元的价格非法倒卖,7家企业从中获利共达1000余万元。
&&& & && &&
中国检察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等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特别严重”:
(一)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十亩以上的;
(二)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二十亩以上的;
(三)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四十亩以上的;
(四)非法获利一百万元以上的;
(五)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量标准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如造成严重后果等。
非法占用耕地罪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用耕地罪定罪处罚:
(一)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是指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
(二)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是指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造成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一)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二十亩以上的;
(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六十亩以上的;
(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其他土地一百亩以上的;
(四)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造成基本农田五亩以上,其他耕地十亩以上严重毁坏的;
(五)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等恶劣情节的。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制作&
国土资源报社、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提供资料
Copyright & 2005年6月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困境【】【字体:
】【】稿件来源: 中国律师网发布时间: 10:49:33
  作者:赵崟、李月 国浩(南京)律师事务所
  本文从两位律师为两起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案件担任辩护人的经验谈起,辨析了我国刑法对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认定和司法操作,同时指出了刑法在此罪上的立法缺陷并提出建议。
  关于该问题的思考来自本所律师为两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案件担任辩护人的经验,该两案件经最高院批示,检察机关均以证据不足为由撤回起诉。
  在土地管理相对混乱的时代,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被写入刑法定为犯罪;此后虽然建立了招拍挂制度,但房价飞涨,有些人又希望该罪名能够用于抑制房地产炒作行为。但在实践中,该罪的立法目的、规制范围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不但起不到抑制房地产炒作的作用,而且从操作上、立法上均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实践操作上的困境
  1.股权转让行为的风险
  刑法条文规定本罪的行为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但实践中存在一种情况,嫌疑人并未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而是以项目公司购得土地、再转让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实质上转让相应土地的开发权益。这种转让从登记上不受土地管理法规的限制,完全可以做到刚刚获得土地即倒手赚取差价的“背靠背”转让。这种让人联想到投机倒把的行为无疑刺激了一些重刑主义人士的神经,从一些法官、检察官的文章 中可见,不少司法从业人员认为这种行为应当被定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将这种行为定罪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转让股权是依照公司法规定的合法行为,并不产生土地使用权登记所有者变更的效果,自然也不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对这种行为定罪,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刑法的扩张解释,是违反刑法谦抑原则的。公司具有法人独立财产权,拥有公司股权的股东并不拥有公司名下财产的所有权;公司法并未对股权转让设定公司财产内容方面的限制,即使公司合法拥有国家管制而不得转让的某些财物(如枪支、放射性物质、实验用毒品等),国家的管理也限于对公司本身特定资质的要求,而不会禁止该公司股权的转让(认为确有必要的,会直接对能够拥有相应财物的此类公司的股东身份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房地产企业并无此类规定,人人都可以成为房地产企业的股东)。因此,转让股权不等于公司名下财产权的转让,不应构成转让公司名下财产所能构成的犯罪,对股权转让有充分了解的法官们大多也这么认为。从最高院公布的彭丽静与梁喜平、王保山、河北金海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侵权纠纷案((2007)民二终字第219号)、苏州市农工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苏州中盈房地产有限公司及王涛宁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2004)民一终字第68号)等民事案例可见,最高院民事审判庭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均认为相应股权转让行为不涉及犯罪。
  但另有观点主张对此类案件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或注意“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在本所律师担任辩护人的陆某案件中,当地国土部门就在公安部门的要求下出具了一份意见书,以行政意见的形式认定转让房地产开发公司股权的行为变相转让了其名下的土地使用权,又由于该项目未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因此确认该转让违反了土地管理法规。在该案相关的民事诉讼中,即使江苏省高院明确认为该转让股权的行为合法有效,但也认为该行为实质上转让了土地使用权,只不过是因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要求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从而违反该法律规定不影响股权转让的效力而已。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刑事案件、特别是经济犯罪案件中如果大规模推广,其恶果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与本文主题相关性不大,不再展开。但如果不采用这种原则,至少在国有出让建设用地的问题上,转让项目公司股权的行为可以轻易规避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这是该罪名在实践操作上面临的两难。
  2. 社会影响上的矛盾
  转让公司股权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其中有一些公司名下唯一的财产就是未开发的土地使用权,买卖双方的目的也就是转让这份土地的开发权益。不知是因为确实存在理论上的争议,还是单纯因为对社会新现象的反应迟缓,这种股权转让行为在广泛发展到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的过程中,并未受到刑事法律的追诉。
  从2010年至今,数千家国企按照国家要求退出房地产行业,大多是通过股权转让而非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形式完成的。例如中石油集团转让北京都市圣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五矿集团转让湖南润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等,都是在产权交易所公开完成的,其转让公告中也大多明确了公司唯一的资产就是未开发或未完成开发的土地使用权。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下属南京临江老城改造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挂牌转让了“中国地王”南京下关滨江地块中的三个项目公司(南京龙江湾置业有限公司、南京港宁置业有限公司、南京立方置业有限公司)股权,在未缴清土地出让金、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未投资开发的情况下一举获利7.86亿元,大量媒体报道了此事 ,没有任何司法机关或监管部门认为这是犯罪行为。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企业、经营者或多或少都参与过类似的股权转让,如果追查这些历史行为、将其全部定罪,毫无疑问将产生巨大的社会震荡,即使不考虑法益取向,仅从操作上就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放任这种交易继续进行,却又对极少数交易者定罪,毫无疑问是极不公平和荒唐的;反过来,这也是悬在每一个房地产经营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影响交易的确定性和私有财产的安全性,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3. 沦为口袋罪的尴尬
  土地使用权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其交易往往会伴随着腐败。在刘有贵案件(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法院(2009)下刑初字第167号)中,刘有贵曾任南京市江浦县副县长、六合区副区长,于2003年1月“下海”借资成立安隆房地产公司,该公司通过招拍挂程序取得约1514亩土地使用权后,先将其中750亩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某公司,又将剩余土地使用权办理到新成立的凯隆公司名下,并将该公司股权转让。该案中存在土地使用权的直接转让,也存在公司股权的转让,法院判决将两种行为均认定为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犯罪。
  近期来我所咨询的另一案件中,某镇镇长、党委书记、国土所正副所长、土地评估单位负责人等合资成立公司,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拍得当地一块土地,随后转让该公司股权获利,该行为被作为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犯罪进行追诉。即使有两次成功辩护该罪成功的经验,考虑到法官在看到这种案情后的心证,本所律师对该案的前景也很不乐观。
  这两个案件的相似之处在于,并无直接证据证明其中存在腐败行为,或者说不需要证明存在腐败行为----正因为缺乏证据难以定贪污罪或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就用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来处罚这种“明眼人一看便知”的腐败行为。这种将领导干部违规参与经营的行为推定为存在腐败的判断,比将股权转让推定为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更为可怕。但不采取这种推定,又会放任此类行为的滋长。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行为,很多人才主张股权转让应构成该罪。
  在这样的案件中,该罪沦为了口袋罪,沦为了“对需要定罪的人找个罪名”时的工具,这样的尴尬让人不得不从立法的角度来审视这个罪名。
  二、立法上的困境
  1. 立法技术上的缺陷
  仔细分析该罪条文,我们发现该罪规定实际上自相矛盾,严格来说几乎任何行为都不能构成该罪。既然只有“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才能构成本罪,而土地使用权由国家土地行政部门登记管理,登记转让时会审查是否违反土地管理法规,任何通过登记确认的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本就不可能“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未经登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并不产生法律效力,自然也就不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细察之,似乎只有通过伪造材料欺骗登记机关才有可能构成该罪。
  而各级法院公布的案例中,构成该罪的主要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但由于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不能登记(集体土地使用权所涉案件多属此类),法院判决认为不能办理登记的形式不影响其破坏土地管理制度的实质;另一类是转让股权(多涉及腐败),法院判决认为其股权转让的形式不影响其规避法律规定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实质。从审判结果可以看出来,法院普遍认为构成犯罪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刑法条文的规定,判决中也往往需要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说理,这显然是立法技术上缺陷问题。
  2. 法益考量上的失衡
  该罪名写入刑法是在1997年修订时,当时土地使用权往往通过随意的批示交由房地产企业进行开发,其中存在大量权力寻租,该罪名的立法本意应该是试图打击此类行为。但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此后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逐渐确立完善了招拍挂制度。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已经不存在立法者原设想的“非法转让”,也更不存在“倒卖”了。
  虽然土地行政政策有了根本性变化,但这一法条被沿用了下来。在房地产市场大涨、房地产行业绑架经济的情况下,有些人又希望该罪名能够抑制炒地行为,从而抑制房地产市场高速上涨。但是,通过公开市场、公允价格从国家手中购得的财产,限制其转让本身就有悖市场经济的原则;即使完全不采用土地使用权转让、股权转让等方式,逐利的商人们也可以使用合作开发等协议方式来分享开发权益,变相炒地,该罪名并不能阻止市场调节供需和价格的力量。抑制房价应该另寻他途,将炒地者定罪显然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可取的方法。
  既然该罪名的立法原意并不能实现,那么该条文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对此持怀疑态度。
  三、结论
  我们建议,即使不从法益角度考量,至少应当以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的方法明确该罪的范围,对于从客观方面可以导致土地使用权相关权益的转让、主观上买卖双方都认为就是为了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情况,至少应当明确是否一定需要完成土地使用权的变更登记,从而决定该罪是否规制不能进行土地登记的违规转让行为和不需要进行土地登记的股权转让行为。
  进一步来说,我们建议从刑法中彻底删去这一条文,对于土地出让、转让过程中存在的伪造、欺诈、腐败等行为,可以通过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贪污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罪名进行处罚(可能需要对某些罪名进行修改),对于涉及这些犯罪的土地出让、转让,可以在民事法律中明确规定为无效。这样才能促进房地产交易的合法健康发展,才符合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查看更多评论&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倒卖什么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