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股价 绿地股价为什么这么低低

您的位置:>>>正文
日媒:联想正为股价低苦恼 并购战略或遇窘境
来源:环球网科技
责任编辑:李文瑶
  【环球科技报道&记者&王欢】联想集团正在为股价低迷而苦恼。《经济新闻》5月26日称,日前发布的2013财年(截至2014年3月)财报显示,联想的销售额和纯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但是市场反应却很冷淡。其原因在于人们对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等投入巨额资金所获得的业务效果感到怀疑。联想的大型并购战略正面临考验。
  &摩托罗拉持续亏损,何时才能转为盈利?&、&收购后的收益如何?&。在5月22日联想于香港召开的财报说明会上,1月底宣布的收购摩托罗拉终端业务的做法引来一片&质疑&。
  擅长在赚钱
  联想的业绩表现出色。2013财年的纯利润比上财年增长了29%,增至8.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主力产品个人电脑的销量增长(增长6%,增至5500万台)对利润扩大做出了贡献。联想在中国几乎垄断了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的需求,拥有扎实的盈利基础。
  但是股价却表现不佳。出于对业绩扩大的期待,1月24日联想的股价创下了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之后便一直上涨乏力。就连受好业绩带动股价出现上扬的5月21日的收盘价也比1月最高值下跌了20%。如果股价持续低迷,很可能对财务战略造成消极影响。
  1月30日,联想宣布从美国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终端业务之后,联想的股价便持续低迷。联想将获得生产和销售&摩托罗拉&品牌智能手机的权利,收购额约为29亿美元。联想首席执行官(CEO)杨元庆表示,将有机会在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领域成为强大的全球性企业。
  通过在北美和南美投放强有力的摩托罗拉品牌手机,一直局限于中国的联想智能手机业务扩大到全球。全球市场份额方面,1-3月期合计为7.5%,仅次于三星电子和美国苹果,位列全球第3。对于80%的销售额依赖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来说,实现业务多元化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然而,这并未消除市场的&疑心&。
  两个担忧因素
  目前有两个令人担忧的因素。第1是财务状况可能出现的恶化。联想还从IBM收购了低端服务器业务。两次累计的收购金额高达52亿美元,相当于联想股票总市值的一半。截至3月底,联想原本多达约40亿美元的现金及存款已经所剩无几。
  另一个担忧是技术实力。2011年谷歌决定收购时,摩托罗拉被认为拥有约1.7万项专利。但是谷歌仅向联想转让了10%。而且摩托罗拉研究新一代技术的尖端技术开发部门等仍留在谷歌,负责腕表型和眼镜型可穿戴终端等新产品的开发。
  市场原本期待联想可以继承重要技术和开发部门,开展技术革新。但这样一来,预计很难开发出技术实力卓越的畅销商品。
  &联想没有什么特别,非要说的话,就是便宜&,北京市内的家电卖场&国美电器&的一位智能手机销售负责人说得很直白。他表示,相比苹果的&iPhone&和三星的&GALAXY&,&联想几乎没有能让人想起名字的畅销产品&。
  联想的基本战略是通过收购节省开发所需的时间,然后在巨大的中国市场扩大盈利,再实施下一次并购。2005年联想从美国IBM收购&Thinkpad&的个人电脑业务,一跃成为世界级企业。之后也通过积极的并购,使得其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迅速攀升至全球首位。
  杨元庆曾表示期待在智能手机领域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计划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来复制&Thinkpad的成功&。但是摩托罗拉持续亏损,可能对联想的收益造成消极影响。从现实来看,联想面临着只能通过并购来获得&下一步增长的基础&的窘境,而市场所期待的则是其开发出&畅销商品&。如果无法填平这一鸿沟,估计联想将很难摆脱股价低迷的局面。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不赚钱反倒亏了5个亿,股价还创了1年来新低,昔日的联想帝国今日何在?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就这样被拍在了沙滩上?
昔日的计算机王国联想集团,万万没想到今日会变成这样。联想集团2017第一财季没有预兆的由盈转亏7200万美元,近5亿人民币,7个季度以来“再次亏损”。曾经让国人引以为傲的计算机巨头联想集团,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到现在三大业务表现乏力,招致业绩下滑。那个曾经排名第一的民族品牌,如今何在?
买电脑,走,去买联想。还记得那时候刚上大学的我们,标配就是联想的Think pad,那时候的商务人士也是人手一台Think Pad。而现在,笔记本电脑业务,被惠普、苹果以及后来居上的Microsoft 瓜分无疑,甚至连小米也来插一脚,惠普更是在PC端,连续两个季度超越联想,重新问鼎全球笔记本出货量第一。
联想在PC端一直以来的“铁王座”,似是不保。
BAT股价升升升,联想股价降降降!
上周末刚公布第一财季公告的联想集团,股价更是伴随着业绩大幅下滑而直线下挫。截至今日收盘,联想集团股价为4.34元,与8月17日收盘的4.72元相比,三个交易日联想集团的股价已经跌了靠8%。其实从今年4月起,联想集团的股价就从5.25元温水煮青蛙般地跌到了现在的4.34元,对比同行业劲敌惠普从2016年开始不断上涨的股价,颇有些囊中羞涩。
同和科技行业,分属不同领域的联想集团和同为港股上市的腾讯更是早已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昔日的电脑销售冠军,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第一财季的公告显示,联想集团的营业收入为100.12亿美元,同比下跌了0.44%;毛利率同比也下跌了1.7个百分点到13.6%;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净利润为-72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还为1.68亿美元,而今年却由盈转亏。
联想是怎么了?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闷声亏大钱。
因收购手机满身是伤,却又欲收购富士通手机业务
还记得彼时联想的“惊天一跌”,把众多投资人和消费者都吓得不轻,仿佛那还是昨日发生的事。联想在2016年5月底发布的财年数据,公司遭遇了巨亏,净亏损额有1.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4亿),当前一年还是盈利8.29亿元。
当时的“惊天大跌”,是联想在2008财年后的又一次再度亏损。就在这个数据出来前不久,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刚以2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公司的收购。要说,收购IBM是联想做对了的一步,那么收购摩托罗拉,就显得鸡肋味十足。在当时小米和华为都已崭露头角之时,联想还硬着头皮挤进了这篇自以为是“蓝海”的手机行业。
不曾想,3年后的今天,手机产业已经成了苹果、华为和三星三分天下,剩下来的也被步步高和VIVO等品牌蚕食的所剩无几,联想想分得一杯羹却不可的。财报里数据显示,这个季度的联想移动业务收入为17.46亿美元,但是如果撇出衍生的与并购有关的非现金费用,税前经营利润仍然为负,亏损1.29亿美元。
人们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联想却演绎了另一种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杨元庆就说道:“改革不脱层皮,怎么叫改革”。联想在亏损的同时,却还不忘向富士通抛出橄榄枝。
在面临强劲竞争对手的手机市场,富士通选择了撤退,剥离了旗下的手机业务,使其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而联想在水火之时,却不忘接手这颗“烫手的山芋”。
彭博社先前就曾报道,联想在2020年前需要偿还30亿美元的债务。而一旦收购富士通手机业务,债务只会越积越多,联想的现金流又成了另一个问题。
10年的研发费用远低于华为的“一年”
一方面大刀阔斧想要改革的联想,一直想要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有所作为。而这两方面一直是烧钱研究的主,联想却又在研发费用方面大打折扣。2017年第一财季的数据显示,联想在当期的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至2.92亿美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92%。销售费用却比同期增长13%,至6.65亿美元。研发费用在减少,同期销售费用却在增加。
联想不注重研发是有历史可循的。在财年,联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21亿美元、14.91亿美元、13.62亿美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4%、3.32%、3.16%,已经是联想近十年来最高的研发支出占比。而华为在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00亿元、764亿元,研发支出占比分别12.8%、14.6%。
对比过去10年,联想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为68.5亿美元,还低于联想2016一年的研发费用。联想在当期存货已上升到了31.78亿美元,占资产比例更是达到了37.07%。
这也许就预示了联想集团运营状况并非良性,极有可能缺乏对营销和研发的平衡。
英雄迟暮?
曾经那个国人引以为傲的国产电脑第一品牌,经历了33年,一直占据着PC端出货量第一的王座,现在却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被惠普夺取了,而这也是自2013年以来联想首次跌下王座。
各大行更是紧接着发表了报告,及时更新了对于联想集团的投资评级及目标价。花旗银行更是对联想银行评级为“沽售”,目标价仅为3.2元港币。柳传志的接班人杨元庆,似乎对此不以为意,十分乐观地表示:“转型期不脱层皮就不叫转型,就不叫转型”。
联想方面一直表示,收入下滑主要是受转型计划仍在进行的影响。杨元庆坚信:“在刚刚过去的第一财季,我们在保持稳健业绩的同时,落实了‘三波战略’。 移动业务正在持续改善,在按计划向下半财年扭亏为盈的目标迈进,数据中心业务也获得了良好势头,相信这两个新的增长引擎建成就位后,稳定、可持续的业绩将水到渠成。”
或许我们应该听信杨元庆的一腔热血,又或许这只是一个英雄的落幕,一个时代的谢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股价为何暴跌:联想已陷入利润转化阵痛期
股价为何暴跌:联想已陷入利润转化阵痛期
近日,联想发布了其2014 财年中期业绩财报,从2014年 6 月底到 9 月底,联想营收达到 104.75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7%,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 19%,达到了2.62 亿美元,尽管业绩出色,但其股价依旧下跌5%左右。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联想看似出色财报之后股价暴跌?
从上述财报看,尽管联想营收同比增长,但却低于华尔街的预期,且增幅创6个季度以来最低,而导致其营收未达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其PC 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属移动业务的营收同比下滑6%。但与营收同比下滑相反的是,联想同季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出货量则分别增长了38%和30%。出货量大幅增长,但营收却在下滑,一方面说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则归咎于联想以营收(包括利润)换取市场规模策略的实行。
尽管如此,从规模上看,联想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市场份额(不计并购来的摩托罗拉移动手机出货量)在中国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过去的季度中仍被中国厂商小米超越。这一方面说明联想自身手机业务在规模上面临的挑战,同时也从侧面证明其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举的必要性与及时性。因为如果计入并购摩托罗拉移动手机业务出货量的话,联想仍然以8.7%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甲,且在规模上再次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我们在此一直强调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规模优势,是因为以规模制胜,或者先有规模而后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等改善利润(尽管利润很低),最终占据产业领先地位是联想最为擅长的战略。这点从其在PC产业中的崛起得到了充分证明。所以说能否在竞争中把握产业规模优势从某种程度上关系着联想在该产业发展的前景,甚至是成败。尤其是在关系到联想PC+战略转型成败的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业务。
据今年10月投行美林证券发布的有关智能手机厂商运营利润率的汇总和预测显示,联想手机的运营利润率今年仅为1%,远远低于主要的对手小米和华为(运营利润率均在个位数高位),而这种趋势将会延续到年。更让投资者担心的是其并购来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目前处在亏损状态,即便是到年,可能仍会亏损,乐观的预计是盈亏平衡。由此可见,联想手机业务未来挑战之大,也说明联想在未来数年间保持手机业务规模(出货量及市场份额的增长及领先于对手)的战略意义。即以更大的出货量及所占市场份额弥补低利润率,进而保证整体利润上的增长(薄利多销)。
当然预测归预测,联想自身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种挑战。例如最快在明年上半年欲将摩托罗拉手机生产迁至其在武汉的联想移动互联产业基地进行生产、成立全新子公司推出基于互联网营销的独立终端品牌等,无疑都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规模,改善盈利水平。例如位于武汉的联想互联网产业基地,在大大加强联想的自主生产制造能力的同时,可以让供应链运转更加快速和高效,成本和创新更具竞争力。不过所有这些都需要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联想必须要保证规模增长的势头,以为其从规模向利润的转换赢得时间。而联想移动业务的业绩势必会在此过程中承压,即营收和利润,尤其是利润可能会出现连续的季度亏损,并由此拖累联想的整体业绩表现。
同样在联想PC+战略的企业级业务上,随着对IBMX86服务器业务并购的完成,其已经跃居全球第三大和中国第一大服务器厂商,已经具备了自己最擅长的规模优势。但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类似,由于之前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营收和利润一直处在下滑之中,加上之前自身在服务器市场营收和利润一般的表现,其营收和利润,尤其是华尔街关注的利润上同样会遭受类似上述自身智能手机产业中过渡的阵痛。
编 辑:刘妍
新浪科技讯11月7日消息,在出席“爱立信商业创新论坛”时,爱..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By CCTIME.COM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联想亏损股价创一年多新低 巨头到底怎么了?|联想|联想集团|杨元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来源:wind资讯
  在首季度财报由盈转亏和多家大行看淡下,港股市场中,(0992.HK,LNVGY.OO)股价不断下跌,22日跌破去年11月份的最低点创一年多新低,而(3396.HK)也创近5个月的新低,曾经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是否已经英雄末路?&
  股价创新低&
  通常老百姓买的联想电脑、手机,为联想集团产品。1997年起,联想一直蝉联中国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占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三成份额。2013年第二季度行业数据显示,联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供应商,占全球市场份额达16.7%,高于此前的全球第一惠普。&
  而港股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在联想控股旗下,不仅有联想集团,还有、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和弘毅投资等公司。而本次亏损的主要是联想集团,股价也大幅下挫的更厉害,近一个月大幅下跌12%以上,本文也主要关注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业绩&&
  8月18日早上,联想集团发布了2017年第一财季(4月1日至6月30日)业绩公告。&
  公告显示,联想营业收入为100.59亿美元,同比下跌0.44%,若排除汇率因素影响,同比增加1%;毛利率同比下跌1.7个百分点至13.6%;净利润为-0.7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73亿美元,由盈转亏。&
  分析认为,联想的业绩增速与利润率均面临较大压力,主要由于市场保持疲软态势、竞争持续加剧以及零部件价格上涨。&
  个人电脑以及智能设备(收入同比增长0.2%)。根据IDC数据,联想FY18财年第一季度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6%至1,240万台(全球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3%),而竞争对手惠普和戴尔的出货量则分别同比增长6%和4%,加剧了联想面临的竞争压力。税前利润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4.2%,主要由于零部件短缺及成本上涨。我们预计个人电脑业务有望逐步好转并带动收入增长,但是利润率仍将继续承压。&
  移动设备(收入同比增长2.4%)。联想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仍在继续,公司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出货量增长良好。但我们注意到公司在印度市场的份额逐渐下降,本季度出货量环比下降25%,主要由于小米以及vivo等厂商在印度市场实现强劲增长(IDC数据)。这显示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预计FY18下半年实现扭亏仍然面临挑战。&
  数据中心(收入同比下降10.7%)。服务器业务仍然处境艰难,税前亏损扩大至1.14亿美元,主要由于零部件价格上涨以及收入下降。我们预计公司的服务器业务将继续面临来自云服务以及竞争对手产品的冲击。
  联想的困境&&
  与2015年在中国卖出1500万台手机相比,2016年联想移动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直接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仅仅卖出手机300多万台,销量排名已经排到了十名开外,表现甚至赶不上360手机。&
  作为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牌科技公司,联想历史上曾历尽波折却安稳度过,但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后,联想却屡屡犯错:&
  完全押注运营商渠道,对线下和互联网渠道的崛起视而不见;
  目睹小米等重视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手机公司纷纷崛起,联想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依旧缓慢;&
  内部管理也缺乏自我批判精神和快速反应机制,错失关键机遇。
  2016年11月,杨元庆就曾公开表示过,联想手机业务将在2017年6月或者9月达到收支平衡。2017年初又将时间点向后延迟了3个月。而在7月20日举办的2017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杨元庆表示,今年下半年,外界将看到联想转型的成效,联想手机业务将会进入扭亏为盈的轨道,会取得稳定盈利。&
  如此反反复复地改变扭亏为盈的时间点,是否正是说明了杨元庆自己心中也没有底?只靠卖摩托罗拉手机,杨元庆就指望手机业务扭亏为盈?&
  对此,的分析师伍力恒指出,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发展成熟,联想虽然退出了低端智能手机市场,但才开始重建产品品牌和销售渠道;而在海外市场,其他中高端品牌(华为、OPPO、Vivo)锐意扩张,竞争将会日益激烈。联想的移动业务想要扭转颓势,这个过程将会艰难而漫长。&
  此外,根据2017年一季报,联想在当期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3%,至6.65亿美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64%。然而,联想在当期的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至2.92亿美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92%。研发费用减少,销售费用增加,而且销售费用明显高于研发费用。&
  对比国内另一家巨头华为,在财年,联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21亿美元、14.91亿美元、13.62亿美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4%、3.32%、3.16%,已经是联想近十年来最高的研发支出占比。&
  华为在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00亿元、764亿元,研发支出占比分别12.8%、14.6%。过去10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费用为68.5亿美元(约为人民币460亿元),远少于华为2016年一年的研发费用。&
  显然华为更重视自主研发,不在乎短期的财报业绩,而联想更倾向于收购策略,快速地拿到一定的专利技术或者占领市场。然而在摩托罗拉已有的专利技术上,联想缺乏对其的整合和提升,导致最终的消化不良。&
责任编辑:张海营联想控股股价猛涨42%的原因找到了!柳传志遇上了“并购狂人” _ 东方财富网
联想控股股价猛涨42%的原因找到了!柳传志遇上了“并购狂人”
每日经济新闻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第一天10.43%,第二天9.44%,第三天7.06%,第四天9.89%,第五天5.67%……五天累计涨幅42.49%,12月22日,联想控股(03396.HK)收盘于31.7港元/股,创2015年9月以来的新高。这对于股价长期不理想的联想控股而言“幸福来得太突然”——自2015年6月登陆港股市场,联想控股股价震荡下跌,几近腰斩。▲联想控股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  “离上市时的价格还有一段距离,这对我和联想的管理层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把这个压力努力变成动力。”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今年3月底对媒体表示。  不过猛涨之后,其股价距离发行价仍有不少差距,而对于此次股价猛涨的原因,联想控股也显得摸不着头脑。直到12月21日晚间,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控股(00365.HK)发布公告表示,自19日至21日连续三天购入联想控股共计292万股,已超5%的举牌线。22日晚间,紫光控股公告称又购入了159万股。  有着中科院背景的联想控股,和清华背景的紫光控股在港股市场并无默契的相遇。后者所属的“紫光系”在A股市场频频“扫货”,此后是否会继续增持联想控股?22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紫光控股及紫光集团,但未获回复。联想控股方面则向记者表示,“欢迎认可联想控股品牌与价值的市场投资者成为我们的股东。”  举牌前联想控股不知情  “经考虑联想控股的财务表现,公司认为购入联想控股股份属一项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有助于提升本公司投资回报。”紫光控股21日晚间在公告中表示。  联想控股股价连日大涨,引来市场诸多猜测,其中两大消息曾被认为是主要刺激因素:1、联想控股投资的一家韩国娱乐公司拟申请IPO;2、市场预期联想控股可能成为H股全流通试点公司。  21日晚间,紫光控股与联想控股“前后脚”披露公告。而在紫光控股发声前,联想控股显然并不知道股价大涨的原因。在21日晚间公告中,联想控股澄清前述第一个刺激因素称“不知悉该公司上市计划相关信息”,并表示董事会注意到公司股价及成交量于近期均有所上升,但董事会并不知悉该等价格或成交量变动的任何原因或须予公告的任何内幕消息。  联想控股在澄清公告中未提及“H股全流通试点”。今年11月,财新网报道称,国务院准备批准两家H股上市公司进行H股全流通试点,联想控股正在谋求成为其中之一。  所谓H股全流通,即港股中资企业的内资股,可自由转换成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记者注意到,11月20日,联想控股建议修改公司章程,增加内资股可转换为外资股,并且可于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条款。该项建议尚需在日股东特别大会上表决通过。  不过该消息已流传月余,直到12月18日,联想控股的股价都稳定在20港元~21港元/股。紫光控股21日晚间公告使市场“恍然大悟”:紫光控股以8632万港元的总价连续三日共购入联想控股292万股,累计增持占联想控股流通股比例5.28%,构成举牌。  记者据紫光控股披露的数据计算,其购入联想控股的平均价格约29.22港元/股。“上市公司被举牌一般意味着有利好或者有潜在的股权争夺战,结果都是会刺激股价上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12月22日晚间,紫光控股再次发布公告表示,22日以总代价约5013.97万港元(不含交易成本)购进联想控股159万股。至此,记者据紫光控股披露的数据计算,其购入联想控股的平均价格约30.04港元/股。  股价仍未达到发行价  自2015年6月正式登陆港股,联想控股的股价从发行价42.98港元震荡下跌,几近腰斩。截至昨日(12月22日),其股价收于31.7港元/股,虽然较5日前已有大幅提升,但距发行价仍有差距。  作为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柳传志曾多次被媒体问及对股价不理想的看法。2016年7月,柳传志向媒体表示,市场并不理解联想控股的业务,仍然停留于从事IT业务的联想集团。  紫光控股举牌联想控股,在吸引市场注意力的同时,也再次开启有关联想控股估值的讨论。  作为一家投资公司,联想控股以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双轮驱动”,其中战略投资分为五大板块:IT、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新材料。其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期内实现收入1424.82亿元,同比上升6%;归属于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26.87亿元,同比上升4%。  联想控股在上市之初已为旗下子公司上市做了准备。联想控股执行董事兼总裁朱立南曾在2016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除了认为香港是一个规范的资本市场外,选择在这里上市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其能支持三年之后分拆业务上市。  目前,联想控股农业与食品板块的丰联酒业已借道老白干曲线上市,佳沃集团则入主A股上市公司佳沃股份,金融板块的拉卡拉已启动IPO程序,但于今年9月暂时中止。  “联想控股始终保持与市场的积极沟通,并且欢迎认可联想控股品牌与价值的市场投资者成为我们的股东。”22日晚间,联想控股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各项业务运营正常,基本面保持稳定,将继续发挥“双轮驱动”业务模式的独特优势,推动公司价值的持续成长。  “并购狂人”遇上“商业教父”  此番邂逅,一方是背靠清华大学的紫光控股,另一方是有着中科院血统的联想控股,掌舵者则是分别被称作“商业教父”的柳传志和“并购狂人”的赵伟国。前者锻造了多家上市公司,后者则带领“紫光系”在产业界及资本市场大笔进出。▲央视关于赵伟国的报道截图  紫光集团官网上称,紫光控股是集团整体战略布局的关键棋子,未来将紧密围绕集团核心战略和产业布局,通过并购重组、直接投资等手段整合产业资源,协同发展。同时,还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等新业务。  但联想控股在业务上与紫光集团核心业务关联性并不强,紫光控股为何举牌联想控股?  紫光控股在21日晚间公告介绍,其为紫光集团在海外的主要投融资及资本运作平台,于2016年末开始进行交易活动,并在2017年上半年将金融投资纳入其日常业务范围。对于金融投资制定并执行低频交易的策略,投资分布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涵盖通讯设备、半导体、互联网、计算机、软件行业。  连续四日购进联想控股,紫光控股未在公告中表态是否会继续增持。不过,“紫光系”的在资本市场屡次举牌的消息并不少见。12月8日,文一科技(600520.SH)公告称,公司股东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15%上升至20.54%,虽然紫光集团回应称“不谋求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但仍引起市场关注。  另据《上海证券报》12月5日报道,除旗下紫光国芯、紫光股份、*ST紫学外,紫光集团与旗下公司还出现在28家A股上市公司的三季报股东榜中。这一数字,与去年三季报时的16家上市公司相比,增量明显。
(责任编辑:DF010)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股价走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