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和挑战.据此回答下题. (1)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 A. 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B.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C. 各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D. 发展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和挑战。据此回答下题。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各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是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多极化
美、西欧、日三足鼎立
下列不属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变化趋势的是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呈现多极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
自由竞争取代宏观调控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哪些压力和挑战
①经济安全 ②经济主权 ③知识经济 ④债务负担
答案:1.B;2.B;3.D;4.D;解析:
该题是一道程度性选择题,旨在考查分析和理解能力。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C项干扰性较大,而经济的多极化也在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A、D两项是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学术界普追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争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太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时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筒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是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垒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晨,带采了回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2分)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2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的发展有利有弊。 (1)请就下面的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问题填空:
1)&&&&&&& 1944年7月到1946年6月,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的成立和世界银行的正式运行,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 日,&&&&&&&&&&&&&&&&&& 开始实施,其宗旨是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规范化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起来。&&&&&& 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对该组织和中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请就下面的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问题探讨经济全球化利弊: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到1986年时,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已经接近10000亿美元,支付债务利息占去了其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一半。为了支付债务利息,第三世界各国政府都减少了它们的社会支出和进口。但是由于工业国三分之一的出口目的地是第三世界,所以第三世界进口额的减少立即导致了第一世界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转而又引起对保护性关税的需求……这些经济问题驱散了二战后的自信心和愉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图(1)和图(2)各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的什么现象?
2)&&&&&&& 材料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什么现象?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哪些问题?(任答两点) 3)&&&&&&& 结合你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你对解决经济全球化弊端的合理化建议。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 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 。简要说明该组织的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 &(4)四五百年以来的全球化使任何国家都受到强烈冲击,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专项题
题型:材料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的是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大大加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为什么?中国作为WTO成员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引导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日05:34&&来源:
  当前,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进程走到了十字路口。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科学的分析说明,提出正确的应对方略。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活动能力,使人类活动突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带来了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拉近了人类交往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交往的效率;形成了全球性生产网络,推动资源在全球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了科学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技术的扩散、人员的流动,增加了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扩展和深化,使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相互关系不断变化;推动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发生碰撞、竞争、渗透和融合,形成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生产力的全球化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球性经济组织、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每一次革命,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了世界市场,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以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全球的统治,形成了现代世界体系。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为主要标志、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在赋予经济全球化新的内涵。
  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没有经济全球化就没有现代化。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全球化进程虽然有曲折和反复,但作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的。
  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和弊端
  社会经济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总体上属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在《共产党宣言》等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中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曾经在历史上起过革命性作用,创造世界市场、推动经济全球化就是其突出的成就。正是基于这一事实,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同时必须看到,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获取最大限度利润为动力的,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包含着深刻矛盾和严重弊端。
  第一,不平等。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现代化,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其在这一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并通过暴力掠夺、殖民征服,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从中获得巨大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长期锁定于不发达状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深刻指出,“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殖民体系瓦解了,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平等性质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即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在世界范围内不断重演,并且愈演愈烈。
  第二,不平衡。这主要表现为:一是脱离了黄金和实物支持的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形成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体系,货币创造与商品生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导致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流动严重失衡,全球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二是在商品和资本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同时,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却受到严格管制,处于被分割状态,导致各国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三是发达国家一味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自己却大都信奉国家利己主义,并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交替使用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政策。
  第三,不可持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发展起来,表现为全球范围的阶级对立、贫富分化、失业、生产过剩、生态灾难和金融动荡,并通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集中爆发出来,妨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虽然难以根除,但可以通过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不存在类似主权国家的权威机构,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决全球性危机是比较困难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以转嫁矛盾和危机,使经济全球化进程经常被经济民族主义或各种反全球化运动所阻断或逆转。
  如何克服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刻矛盾和严重弊端,引导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面临的重大课题。
  探索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
  多少年来,为了克服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人类社会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在国家层面,通过实行国有化、福利化等措施,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在国际层面,通过创建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推进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和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这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果,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和弊端。20世纪80年代后,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更加突出和尖锐地表现出来:在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同时,世界范围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经济运行大幅波动,金融危机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上升。事实证明,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难以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经济全球化的前途在哪里?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考察,勾画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和各个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解放的必然要求,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一方面,只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和地域的局限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阶级剥削、国际剥削和国家之间的对立,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反对者,而是经济全球化的支持者。马克思主义既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也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闭关自守,致力于探索超越资本主义局限的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以消除各国人民之间的分隔和对立,推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合作交流,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毫无疑问,实现这一远大目标绝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世界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我国将长期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在此条件下,社会主义和一切进步力量的奋斗目标,是改变旧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直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
  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把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类的解放、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联合世界上被压迫民族,为推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作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倡导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在探索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和弊端集中爆发,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关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类命运和世界发展的深刻思考,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不动摇。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大势,推动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
  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这些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凸显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新形势下,必须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努力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方面,在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公平开放竞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推动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国际援助交流合作,推动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缩小南北差距,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共同发展。
  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成为大势所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促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应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超越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流俗教条,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开辟了广阔道路。国际关系是国内关系的延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成功,为探索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和经济全球化道路展现了光明前景。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袁勃、文松辉)  由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经济全球化与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首届论坛”,于~3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奥地利、比利时、韩国、越南、印度、爱尔兰和卢森堡等15个国家的九十余名中外学者,《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报》、《中国改革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此次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全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如何联合起来,如何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察和研究世界和各国经济,解释其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提出解决世界和各国经济问题的对策,更好更快地提高全球人民的福祉等诸多问题。      一、如何全面正确地看待经济全球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何秉孟研究员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关系到时代的特征和人类发展趋势的重大问题,也是每个国家必须在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做出对策和选择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认识经济全球化这个重大问题,揭示时代的新特征,以选择正确的对策,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   经济全球化将走向何方?它虽然是资本主义在更高层次上向全球的扩张,但从长远看,它也为社会主义的复兴和发展,奠定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虽然国际垄断资本力图利用新自由主义思潮扩展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但最终不能阻止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历史趋势。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教授认为,要深刻认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与特点,不可轻易地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经济全球化。当今经济全球化具有正负效应和利弊关系。对少数发达国家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具有不确定性;关键取决于原有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中国家开放和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实践是失败的,经济全球化将最终导向全球社会主义。美国不是新自由主义的成功样板,全球经济迫切需要在反思和超越经济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主导阶段而健康地发展,并曲折地最终走向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主导阶段。新自由主义不能阻止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历史趋势。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提出,怎么理解经济全球化?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为我们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线索和思路、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第一,我们应该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马克思留下的6册计划结构的研究,加深对当今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第二,应该加强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研究。现在强调这一点是为了对马克思的概念、范畴、理论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论述。第三,重新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只要科学地公正地对待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可以看到《资本论》中蕴涵的社会规定性、制度规定性、历史规定性和阶级规定性。   俄共中央书记、杜马议员瓦西里耶夫(ArefyevNikolay)指出,从初期发展的端倪到跨国公司的形成,150年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预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全球一体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全球一体化作为帝国主义最高阶段,会带来跨国公司削弱国家政治力量、社会分化加剧、公民收入差距等负面后果。不可忽视世界集权主义这个全球性庞然大物的未来危险性,这种世界集权主义完全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掌握世界。电子信息系统和生物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全球一体化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今天,国际社会需要对世界格局变迁中所产生的金融寡头进行抗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部主任胡乐明教授,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对于尚处发展中并处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全球化既蕴涵着巨大的机会,也充满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政府的职能必须调整,但绝不是盲目地精简政府组织结构与规模,或是在民营化与自由化的策略之下,绝对性地以民间力量取代国家,全盘否定政府的组织与作用,而应基于全球化对政府作用的冲击,合理界定政府的作用与结构。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美国麻省大学阿明姆赫斯特分校大卫?科茨(David Kotz)教授,考察了美国继20世纪90年代经济扩张于2000年出现高峰之后出现的2001年经济衰退,以及从2002年至今的美国经济扩张情况,将当前美国经济的经历与新自由主义时代的早期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自2002年以来的经济扩张,像上世纪90年代一样,因利润率提高、资产泡沫以及债务拉动型的消费支出而驱动;(2)自1980年以来,在新自由主义结构中出现了主要不平衡的长期恶化。过去采用缓和克服短期危机的手段导致了债务的长期增长。长期趋势显示,新自由主义结构促进资本积累的能力可能正接近极限。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将会进入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危机。   日本东京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伊藤诚(MakotoItoh)指出,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自由主义和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基本意识形态和趋势。资本主义的演变就像一条螺旋线。伴随着当前资本主义向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演变,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对普通民众的未来而言并非前景光明。由于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了人们经济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因此社会主义运动一定可以在第三世界国家重新得到加强。通过跨国反全球化运动和其他的反制度运动,以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国帝国主义行径的斗争,使得社会主义目前正重新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为了理解新自由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性质以及为劳动人民创造更多的选择,应当增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家国际合作的作用。   比利时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亨利?霍本(HenriHouben)博士认为,在当今的世界中,帝国主义者的全球化建立在巨型炸弹之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不稳定的。与美国经济增长相联系的霸权,违背了各国以自由和独立方式谋求发展并获益的意愿(而非像现在,仅有一部分美国跨国公司的股东获得满钵的利益)。美国视中国为社会主义的第一大力量、竞争对手,并想方设法阻止其复兴。所有这些都与帝国主义相联,并带有当今全球化的特征,这些将会使世界变得极不稳定,甚至导致波及全球的暴力战争。   爱尔兰国家大学经济学系特伦斯?麦克唐纳(TerrenceMcDonough)博士指出,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理论作为传统理论从20世纪一直延续至今。虽然
马克思的阶段理论并不能保证通过创立新的资本主义阶段来缓解危机,但是它对于当今社会提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否当前正处于资本主义创建新阶段的时期?这又提出了相应地另一个问题:当前的全球化是否能从阶段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根据阶段理论,目前所处的阶段可能是以下两者之一:持续危机阶段或者新制度形成阶段。如果这个新的制度体系建成了,那么根据长波理论我们将会看到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质变。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何自力教授,按照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点,将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这就是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从未象现在这样切实地感觉到彼此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对这一现象的形成和实质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发展边界的扩大,就其本质而言,它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逐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现在,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改革形势、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环境和新的矛盾与风险。在新的改革和发展阶段,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社会主义宪法秩序的约束,而社会主义宪法秩序则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长期作用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研究员认为,转型或改革所产生的两种衰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和亚洲包括前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开始了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拉美的许多国家也开始了改革,时至今日,已逾20多个春秋,综观实行转型或改革的国家呈现出的不同后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转型衰退”现象和拉美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改革衰退”现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休克疗法”给俄罗斯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有多么严重,这一沉痛的“转型衰退”的历史教训应该使我们永远记取。联系到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应该说,高度重视拉美国家产生的“改革衰退”现象,对我们也是有益的。   河南财经学院资深教授杨承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属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范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澄清。(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从西方贩来的“泊来品”,而是中国人自己的创造;(2)它的所有制基础不是私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3)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纽带不是私有制而是“社会化”,即社会化的生产力与社会化的生产关系,而作为社会化交换方式的市场经济是结合的中介系统;(4)市场经济必须区分不同的性质,它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5)仅仅用“市场化”概括中国深化改革的方向是片面的,必定落入“泛市场化”、“绝对市场化”、“市场原教旨主义”。实质上,“泛市场化”、“绝对市场化”恰好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北京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原所长智效和教授指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论断是科学的逻辑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上不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否定和超越。在当代,发展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发展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不是脱离实际地发展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理论。承认市场经济的两面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避免滑向新自由主义的危险。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余斌副教授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不被人为分离。而企业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表明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完全能够取得比私有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更高的效率。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来看,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大力创办和发展国有企业,才有可能从初级阶段走向中高级阶段。那些主张国有企业非国有化或股份化的观点,那些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都是毫无理论根据的,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      四、全球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何秉孟研究员指出,由于当代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极为繁重的研究任务,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亟需我们去研究和解答。其中,最紧迫的问题有以下六个:其一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新自由主义?其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问题:什么是“公有制为主体”,所谓的“为主体”有没有一个数量概念,数量边界在哪里?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化”的关系问题。其四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股份制是不是公有制的唯一实现形式?其五是,对外开放有没有一个“度”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闭关锁国、不对外开放不行,但门户洞开行不行,经济安全如何保障?其六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效率与公平本来不是一对矛盾,不存在第一或第二的问题,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讲效率,都要讲公平。当前国内外有一些人正在使劲兜售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市场化、自优化和全球一体化这一套理论,试图在上述六个方面干扰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研究并科学回答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排除干扰,确保和推动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深入发展。   程恩富教授认为,应确立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原则和假设。现代政治经济学必须构造既超越马克思经典经济学范式和苏联经济学范式,又超越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新范式,并以五个假设和理论为基点,即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假设、资源和需求双约束假设、新经济人假设、公有制高绩效假设、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假设。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多学派地发展。世界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部应形成不同的学派,各国学界和政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都要发展,并建立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
  法国马恩河谷大学弗朗索瓦?佩鲁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让?克罗蒂?迪劳内(Jean―Claude Delau-nay)教授,阐述了国家概念在现代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由于全球化而使得国家概念得到了全面地重新验证,并且得出了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新思想。传统的国家统治阶级正在形成全球化的资本家阶级吗?全球被剥削阶级有能力反抗更新后的全球资本家阶级吗?这些阶级的构成要素与传统的国家框架下的构成相同吗?对那些认为国家将要消亡了的马克思主义者而言,最含糊不清的是对资本主义的反对力量分析,如同性恋、异教徒、妇女等。另一方面,持相反观点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传统的社会阶级一直是国家社会生活的活跃因素。   中央编译局德籍专家埃克?考普夫(Eike Rob-ert Kopf)认为,对世界市场和的起源与历史重要性以及世界生产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卡尔?马克思早期对新人生哲学的了解。如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基本部分,世界市场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共存的情况,世界市场的存在也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市场也是新型文明的共产主义联合世界必需的。世界生产和世界市场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和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条件。   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信息学系彼特?弗雷斯纳(PeterFleissner)教授认为,全球信息社会的出现对社会科学家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马克思主义学者更是如此。“真实社会主义”在苏联和许多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塌陷之后,国际贸易中新自由主义的法则却同时在不断扩张,这使得许多新的问题被提上日程。目前可以有几种策略来处理这种情况。第一种是放弃对世界的理论思考,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并听之任之。当这样不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好的境况,少数人拥有特殊利益将会使整个地球上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恶化。另一种方法是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工具,越来越绝望的维护过时的概念,并且沿袭过去的革命习俗对背叛公民的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政治领导人予以谴责。   一个更困难而且更具有风险性的选择是从最基本的开始,对旧的概念和理论进行重新审视,保留有用的,而且有必要的话,发展新的更加有意义的概念以应对社会尤其是社会科学环境的实际发展。通过明确我们当前社会现实的新特征,寻找未来对当前的影响,使得政治经济学的古典术语可以面对当代的新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思华教授认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的新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不仅要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还要研究中国学术领域中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的丰富的理论创新。这些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学者创立的生态经济学理论;(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已经创立了以生态经济和谐发展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思想;(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重新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经济建设和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新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并对这些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从而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干强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反映论,再现现代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客观现实,应当从一般流通与资本流通的联系与区别角度,理解经济全球化;从现代生产条件对人和社会影响这个历史因素变化的角度,理解生产关系的现代特征;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矛盾发展的角度,理解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从过渡性经济社会形态的角度,理解世界经济的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社会形态;并从理论科学地反映现实的角度,理解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形态。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冯金华教授强调,要重视数学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普通的语言相比,作为工具的数学在经济分析中有以下“优越性”:数学的语言更加明确,数学的推理更加严格,数学的讨论更加简洁,数学的分析更加便利,数学的工具更加锐利。最后,就是通过纯数学的推导有时能够发现一些在其他分析过程中不能发现或者很难发现的新的结果。在对待数学的问题上,要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为数学而数学,另一种倾向是忽略和轻视数学分析。总之,在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中,需要努力把数学工具恰如其分地引入和溶入具体的经济分析之中,充分利用数学工具的便利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的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使经济学的分析变得更加客观和科学,更少一些随意性。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艳教授强调,在全球经济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实践的特殊背景下,中国经济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从而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国海派经济学作为一个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理论观点,为中国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新还服务于中国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实际。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在逻辑结构、叙述方法、基本观点、表述形式、教学配套、授课方式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探索,被誉为是中国政治经济学教材具有创新特色的三大体系之一,是现代政治经济学体系探索的重要成果。      五、大会宣言      与会学者经过两天的充分讨论,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首届论坛宣言”,具体内容如下:   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描述和界定。首先,从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一般意义上,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加速流动,以及各国之间经济活动联系的日益紧密;其次,从当今经济关系的重要特征上,经济全球化是指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日益控制和扩张。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经济全球化,并据此来制定社会经济战略和政策,都是不可取的。   当代资本主义,也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或新自由资本主义,使世界人民身处的现实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部分地区,如东欧、拉美、非洲,经济一片萧条;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却伴随着分配不公、治安不好、失业增加、社会服务匮乏、环境恶化等严重的负面影响。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阻碍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如今,全球新自由资本主义秩序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世界体系变革和再造已经提上日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会在这场关于未来世界社会经济体系形成的论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未能科学地分析经济制度,而是以各种荒谬观点来辩护和美化新自由资本主义。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主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其所主张的经济政策使世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并成为解决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障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分析当代世界经济问题,以及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最好的理论基础。它为不断解决当今世界经济的严重问题打下了基础。同时,它也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指明了方向,这正是人类实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所必需的。   我们决心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运用它来分析和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为此,我们要联合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并推动我们共同事业的发展。我们将努力扩大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学术活动、公共政策讨论以及其他领域的影响。虽然我们承认,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观点,但是我们的一致远比我们的分歧更为重要。   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联合起来!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编校:育 川)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